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叶瓶子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 4 卷 第 1 期 , 20 0 8 年 2 月
白叶瓶子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陈春满 ’ , 蒋雄辉 , 郑贵朝 , 张善信 , 叶燕
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 广东东莞 5 23 0 86
T issu e C u ltu r e a n d R aPid P r o Pa g a tio n o f Sa ra
e e n 她 le u c op hy 枷 R a f
CH EN C hu n

Ma n
‘,
JIA N G X io n g

H u i
,
ZH EN G G u i

Z ha o
,
z H A N G Sh a n

Xi n
,
YE Ya
n
D o n g g u a n Bio le ehn o lo gy In s titu te
,
D o n g g u a n
,
G u a n g do n g 犯3 0 86, Ch in a
i 植物名称 白叶瓶子草(S a r r a e e n ia le u c叩h夕lla
R a f)

2 材料类别 嫩芽茎尖 。
3 培养条件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 (l )l /3 M S+ 6 一B A
3 m g’L 一’ (单位下同)+ N A A 0 . 3 ; 不定芽增殖培养
基 : (2) l/ 3M S + 6 一B A Z+ N A A 0 . 1 ; 壮苗培养基 :
(3) l/ 4M S + 1 9
·
L
一 ’活性炭 ; 生根培养基 : (4 ) l/
4M s + IB A 0
.
5 + NA A 0
.
1+ 1 9
·
L
一 ’活性炭 。 上述培养
基均加入 3 % 白糖和 0 . 5 % 琼脂 , p H 5 . 8 , 培养
温度为(2 6 土 2 ) oC , 光照 1 2 h · d 一 , , 光照强度 2 5
林m o l· m 一 2 · s 一’左右 。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
.
1 无菌材料的处理 从母株取下长 3 ~4 c m 的小
芽 , 去除外层叶片 , 保留 1一 1 . 5 c m 包含生长点
的茎尖 , 在流水下冲洗 , 并用洗衣粉水轻刷表
面 , 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
75 % 的酒精消毒 30 5 , 再用 0 . 1% 的 H gCI : 溶液进
行浸泡消毒 , 并不断振荡 5 、7 m in , 用无菌水冲
洗 5 一6 次 。 将漂洗好的材料剥去外层受升汞毒害
部分 , 切成 0 . 5 m m 大小 , 接种于培养基(l) 中 ,
每瓶接种 1 个芽 。
4. 2 不定芽的增殖和壮苗 在诱导培养基(l) 上培养
1 5一2 0 d , 顶部组织开始膨大 ; 继续培养 1 5 一2 0 d
后 , 顶芽萌动 , 顶端长出 2 一 3 片长叶 , 同时基
部组织开始膨大形成 白色肉质状 , 原有叶片松
驰 。 剥去外层松驰的叶片 , 切短顶端嫩叶和去除
基部褐化老组织后 , 转入同种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0 ~ 4 0 d
, 纵切面周 围组织膨大 , 部分团块表面
出现红绿色的小芽点 , 将小芽点切成 0 . 6 一0 . 8 c m
大小转移至培养基(2) 上增殖培养 , 小芽点慢慢长
大 , 刚开始增殖较慢 , 继代培养 2 一 3 次后 , 增
殖系数可达 2 . 0 一2 . 5 。 当不定芽增殖到一定的数量
时 , 可将带有 3一 5 个芽的不定芽团块转移到培养
基(3 )上壮苗培养 。 2 0 ~ 3 0 d 后 , 芽体迅速长大 。
此时可将高 2. 5 c m 以上 、 带有 3 ~4 片叶片的芽切
下 , 转入培养基(4) 上进行生根培养 。
4. 3 生根与移栽 小芽在培养基(4) 上培养 10 一巧 d ,
基部开始出现暗红色根突 , 随后根系逐渐伸长 ,
生根率达 10 0 % 。 当苗高 3 . 5 c m 以上 , 具 3~4 片
叶时 , 便可 出瓶移栽 。 移栽前先将瓶苗移至常温
下光强 3 7 . 5荀2 . 5 林m o l· m 一, ·s 一’的地方炼苗 7 一lo d ,
然后将瓶苗取出 , 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 , 用
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 80 0 倍溶液浸泡 5荀 m in , 捞
起栽种于水苔基质中 , 放置在遮光度 5 0 % 一6 0 % 、
湿度达 80 % 以上的温室大棚中 。 1 个月后 , 成活
率达 95 % 以上 ; 2 个月后 , 出圃率可达 90% 以上 。
5 意义与进展 白叶瓶子草属瓶子草科(Sa ra ce ni a -
e ea e
)瓶子草属(Sa r r a e e n ia )食虫植物 , 原产美洲 。
植株高 10 ~ 8 0 c m 不等 , 全株无茎 , 叶 自根出 ,
筒状 , 形似瓶子 , 上端有盖 , 盖上 及瓶 口有美
丽纹脉 。 瓶内分泌粘液和消化液 , 将粘住误入瓶
内的昆虫并消化 、 吸收 。 冬季瓶子草枯萎冬眠 。
花单生 , 大而 呈紫色 , 有伞状柱头 , 果为葫果 。
一般是分株繁殖 , 但繁殖速度很慢 。 本文用组织
培养方法己繁殖白叶瓶子草(S. leu c op 勺lla )、 紫色
瓶子草(5 . 尸u 塑 u r e a )、 南美瓶子草(H e lia呷h o r a
nu ta ns )
, 并已进入规模化生产 。 瓶子草属 、 太
阳瓶子草属和眼镜蛇瓶子草属的组织培养已见报道
(Pin n e ll等 1 9 5 6 ) , 但进入规模化生产的未见 。
参考文献
Pin n e llM
,
D ir r M A
,
R a b o lli C
,
M e e kle n b e rg R A (19 8 6 )
.
T issu e
e u ltu re a n d the G e o r g ia e n d a n g e re d Pla n ts Pro g r a m
.
Pu b G ar d
,
l (l): 5
收稿
资助
2 0 0 7

0 9

2 9 修定 2 0 0 7 一 1 2 一2 4
广 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和东莞市科研专项基金
(2 0 0 6 D 0 5 4 )

E

m a il
: e he n c hu n m a n @ 16 3
.
c o m ; T e l
:
0 7 6 9

2 2 4 0 10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