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286
收稿 2007-11-14 修定 2008-01-29
资助 国家林业局项目(2 0 0 6-3 5 )。
* 通讯作者 ( E - m a i l: s u s p 0 0 8 @ 1 6 3 . c o m;T e l:
09 31 -7 63 19 55 )。
沙拐枣的组织培养
苏世平,李毅 *,马彦军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 730070
Tissue Culture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SU Shi-Ping, LI Yi*, MA Yan-Jun
College of Forestr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1 植物名称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2 材料类别 由种子获得的小苗茎段。
3 培养条件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 MS+6-BA
0.05 mg·L-1 (单位下同)+IAA 0.01;愈伤组织增殖
培养基:(2) MS+6-BA 0.4;愈伤组织分化培养
基:(3) MS+6-BA 0.4+2, 4-D 0.5;继代培养基:
(4)MS+IAA 0.1+6-BA 0.05;生根培养基:(5)
MS+IAA 0.1。以上培养基中均附加 2.0%蔗糖和
0.55%琼脂,pH 5.8~6.0,培养温度为 25~27 ℃,
光照时间为 12 h·d-1,光照强度为 30~40 µmol·m-2·s-1。
4 生长及分化情况
4.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将由种子获得的小苗剪成
1.5~2 cm长的小段,用 75%的酒精灭菌 3~5 s后
用 0.15%的HgCl2灭菌 10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
5~6遍后接种于培养基(1)上,10 d 时的污染率为
12.5%。生长 5~10 d后在剪口处有翠绿色的愈伤
组织产生,诱导率为 50.8%。待愈伤组织长至黄
豆大小后进行增殖。
4.2 愈伤组织的增殖 将培养基 (1)诱导所得的愈伤
组织转接于培养基(2)上,1~2周后产生大量愈伤
组织,诱导率为 7 0 . 4%,颜色呈翠绿色,生长
正常。
4.3 愈伤组织的分化 将经增殖的愈伤组织转接于
培养基(3 )上,10~15 d后有丛芽长出,生长正
常,平均每立方厘米分化出 5.5个丛芽。
4.4 继代培养 将经分化所得的丛芽剪成 1.5~2 cm
长接于培养基(4 )上,10~15 d时有大量丛芽形
成,平均每个单芽产生 5 . 5 个芽。
4.5 生根培养 将经继代所得丛芽剪成 1.5~2 cm长
接入培养基(5)中,8 d后有根长出,平均生根率
为 92.5%,每个单芽平均生根(主根)数为 4.2条,
主根粗壮,侧根细长、发达。
4.6 炼苗及移栽 将高 5 cm、具有 3~5条主根的
试管苗,逐步移到有散射光的自然环境中炼苗 1
周,打开瓶塞放置 3~4 d后从瓶中取出,在 25~30
℃的温水中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栽植在蛭石和珍
珠岩(1:1)的基质中,在温度为 25 ℃、空气相对
湿度为 80%的温棚中继续炼苗,30 d 时的成活
率为 91 %。
5 意义与进展 沙拐枣为蓼科沙拐枣属的灌木或半
灌木,是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的一个较重要的
树种,对流沙、风蚀戈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
长迅速、固沙能力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固定
流沙、绿化戈壁的优良树种。由于沙拐枣所处的
生境中水分的时空分布不均,其种子发芽成苗率
很低,大部分种类靠根蘖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群
落内和群落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群落的稳定性都
不高,因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群落的天
然更新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可以加快其繁殖速度,有可能为干旱地区培养大
量苗木,从而加快沙拐枣群落的繁殖速度,有一
定的应用前景。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沙拐
枣尚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