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沙拐枣在甘肃民勤沙区的适应性及其固沙造林技术研究



全 文 :涵养 , 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 ,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所发生的幼苗 、 幼树数量 , 基本上能满
足其自我更新的需要 。 但其生长发育过程极其缓慢 , 在经营利用方式上 , 应有别于 中、 低海
拔的森林类型 .
( 二 ) 由于大面积皆伐迹地上的森林生态环境改变太大 , 更新困难 , 有必要对杜鹃冷杉
林的采伐方式进行研究 , 找出一种既能满足目前木材生产的需要 , 又能适合其迹地人工更新
要求的采伐方式和采 、 集、 运技术 。
( 三 ) 杜鹃冷杉林大面积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 , 尤其是阳坡迹地的人工更新 , 当务之急
是解决其更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间题 , 然后才谈得上成林成材 , 速生丰产等更高一级
的目标 。 今后更新造林的方向应为 : 正确选择更新造林的树种和种子的地理种源 , 建立高海
拔林间苗圃 , 培育大龄壮苗上 山 , 采取切实可行的更新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措施 , 提高黄木
的抗性和适应性 , 争取在近期 内首先能突破更新造林成活保存关 。
沙拐枣在甘肃民勤沙区
的适应性及其固沙造林技术研究 ’
徐呈祥 (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 )

沙拐枣 ( C a l i g o n u m “ p p 、 ) 是寥科沙拐枣属植物 , 我国主要分 布在 准噶尔盆地 、
吐鲁番盆地 、 塔里木盆地四周 , 柴达木盆地 、 阿拉善高原及鄂尔多斯的广大沙漠戈壁上 , 一
般都作为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 。
民勤沙区从五十年代末以来、 引进沙拐枣进行育苗造林试验 。 至七十年代末 , 这一树种
即大量用于固沙造林 , 效果普遍良好 。 民勤治沙试验站现 已营造各类林分 35 0余亩 。
二 、 沙拐枣在民勤沙区的适应性
1
、 造林成活率
民勤沙 区大面积固沙造林试验表明 , 沙拐枣造林成活率显著高于梭 梭 ( H al o x y l o n
a m m o d e n d r o n ( C
·
A
·
M
e y ) B g
e
·
) 等树种 。 现将 1 9 5 2一 1 9 5 3二年在不同立地类型上沙
拐枣 , 梭梭等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分别列表 ( 1 、 2 ) 并进行差异 性检 验 。 结果 : ①沙丘上
(见表 1 ), U二 17 . 1 67 , 远大于 U 。 . 。 ,二 2 . 58 , 二树种的成活率差异极显 著 , 沙拐枣高于
梭梭 7今1肠 ; ②漏沙地上 ( 见表 2 ) ,成活率沙拐枣显著高于其它 6 树种 ,其间差异同样极显
本丈承刘殿 芳工程师指导 , 参加该项研究工作 的人员还有李爱德 、 彭宏嘉 、 甘晋祥 、 谢青等同志
著 .
表 1
儿 又、 `莎拐枣 、 梭梭沙丘造林成活率及其差异性
U祷八神 成活率 ( 呱 ) 平均成活率
( 肠 ) 差异 !
U
。 . 。 6活数成一株植数
`栽株
一一 ~ 一升卜卜 1— t一 1一一 - , , ,一 -一 i— l— 1一 l— l—3 5 0沙 “ 枣 } 2 68{ 2 1 5 2 142 4 02 0 1
5 1
.
2 旧. 0 1 9 3 11 7 . 火兴
,.r小`、几
!lr!….es月.. l
一内`
TJ .一八匕
1 3 0 0
梭 梭 } 1 0 9 6
1 0 6 8
3 6 8
8 7 9
2 9 7
注 : 试浓— 差异极显著 , 浓— 差异显著 , 下 同。
表 2 不 同树种漏沙地造林成活率及其差异性
树 种 栽植株数 成活株数 成活率 ( 肠 ) 】 U 差 异
沙 拐 枣
毛 条
花 棒
沙 棘
梭 梭
锦 鸡 儿
白 刺
6 3 2 6 4
.
6
` 6 · 2 …` 5 · 6 `
1 4
.
6 { 1 5
.
6 3
2 7
7 3
1 6
.
8 2
9
.
0 } 2 4
试只
浓浓
浓汉
炭滚
浓浓
浓浓
叮`O口一匕4
厅`J.孟9曰,上O口尸…ū`111工O白.口 leses..Ods:ū`nUJ.二4Q户行`
41
乃D02门`
nj
8
一匕QéO口1人翻n口。0乙SQ心八卜
2
、 生长速度
经对固定标准地的连年调查 , 其结果造林后前四年 , 主要生长指标沙拐枣均大于梭梭 。
兰年幼林 ,沙拐枣株高为l . 37 m ,地径 2 . 3 5 c m ,冠幅1 . 7 o x l . 75 m 、 分枝 ( 基径 大于 0 . 5 0 c m )
数 8 个 , 而梭梭相应的指标为 0 . 87 m , 1 . 9 c3 m 、 0 . 87 x 0 , 92 m 、 4 个 , 显著低 子 前者 ( 见表
3 )
。 漏沙地上也表现出与沙丘上同样的结果 ( 见表 4 ) ,
衰 3 沙丘幼林沙拐枣和梭梭生长f .况对比表
树 龄
( 年 )
地 径 冠 幅树 种
(
em )(m )
分 枝 数
( 个 )
沙 拐 枣 0 .3 7
0
.
5 1
1
.
0 8
0
.
73
1
.
3 7
0
.
8 7
1
.
5 3
1 0 0
.
75 X0
.
72 2
梭 梭 0 工 0 .5 2 X0 .5 2
沙 拐 枣 1 . 72 3 5 X1 .3 8
梭 梭 3 2 0 . 76 X0 . 78
沙 拐 枣 2 .3 5 70 X1 .5 7
梭 梭 9 3 0 .8 70 X.9 2
沙 拐 枣 2 .8 8 2 .4 8 X2 .5 9 12
梭 梭 2 .1 4 1 .2 0 I X.2 4
表 4 漏沙地幼林不同树种生长情况对比表
高 )
树 种
树 龄
( 年 )

(m
地 径 冠 幅
(
em )(m )
分 枝 数
( 个 )
53
,l沙 拐 枣
花 棒
毛 条
0
.
9 8
0
.
8 0
1

2 0
0
.
8 7
2 0 X l
`
2 9
Q口,土
0
0口
:
9 6 X I:
1孟
0
0
.
4 8 0
.
7 3 0
.
2了X O
八0
9
`工八é
:
沙 拐 枣
花 棒
毛 条
2
.
0 3
0
.
9 1
1
.
1 5
1
.
3 1 X 1
.
4 8
1
.
0 7 X 1
.
3 4
0
.
75 0
.
4 5 X O

5选
9
3
、 生物量
在荒漠地区 , 生物量的大小是树种生存和利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
梭梭是大灌木 , 但在前四年其生物量仍显 著 低 于 沙拐枣 。 经对固定标准地的标准木测
定 , 一年生的单株生物量 , 梭梭 湿 重。 . 工1 k0 g , 干 重 o . 0 7 o k : , 沙拐枣 湿重。 . ” 、 k : , 干重
o
.
16 k4 g
; 三年生梭梭湿重 1 . 9应 g , 干重 1 . 12 k g , 沙拐枣 湿 重 7 . 了仕 g , 干 重 4 . 6 2 k g ; 二年
平均 ( 以干重计 ) 高于梭梭 2玲 . 9 % ( 见表 5 ) 。
表 5 沙拐枣和梭梭的生物通 ( k g /株 )
树 种 树龄 同 化 枝 非 同 化 枝 根 系 全 株
( 年 ) 湿 重 干 重 湿 重 干 重 湿 重 干 重 湿重 干重
沙 拐 枣 l 0 . 1 6 2 { {1 { 0 . 3 3 4 0 . 1 6 4
0
.
0了理 0 . e s楼 0 . 0 5 3 { 0 . 0 8 8 0 . 0 3 2
}
!梭 梭 0 . 0 3王 0 . 0艺续 0 . e 二3 {{ 0 . 0 5 1 0 . 0 3 0 0 . 1 10 0 . 0 7 0! 一
{ 。 · 。 1 6 ·
{ 一沙 拐 枣 O 2 . 唾O 1 . 了3 3 . 了C 1 . 8 3 1 . 6 7 { }{
Q 一 O
,
9 0 了 . 7 7 4 . 5 2

{}
梭 梭 1 . 0 8 0 . 了7 0 . 3 7 J-一 - 一 0 . 这9 0 . :乙O 1 . 9吐 1 . 1 2
0
.
1 5
4
、 天然更新
沙拐枣开花结实季节长 ( 5 一 9 月 ) 、 次数多 ( 很多种是一年三次 . ) , 自然繁殖选择的
机遇大 , 且种子表面密生刺毛 , 遇到适宜障碍易于定居 , 并能有效地阻截近地表运动的沙粒
使其处于 良好的萌发前准备阶段 , 故一俊条件适宜 , 就能很快萌 发 并 长 成新的植株 。 据调
查 , 在粗糙度较高的地类 , 四年生沙拐枣林分更新密度 ( 实生苗 ) 高达 1 2 7 3株 /公顷 ,平均株
高 3 3 . 3 c m 、 地径 o . 4 5 c m 、 冠幅 3 6 . 3 x 3 9 . 8 c二 , 即使在粗糙度较低的设粘土沙障的沙丘上 ,
更新密度也达 5 57 株 /公顷 ( 见表 6 、 7 ) 。 这种自然更新 的能力是 梭 梭 、 花棒 ( H e d y s a 卜
u m s c o p a r i u m F i s c h e t M e y )
、 毛条 ( C a r a g a n a k o r s h i , l s k i i k o m ) 等固沙 树种所
远远不及的 。
表 6 不同地类条件下沙拐枣更新情况调查表
、 , … 、 、 。 、 ’ 更 新 … 生 · 长 ( C m ,
` 曰 2 、 } 二 ` ~ ’~ “~ ` ! 琏 ( l亡 {; { 、 { _ _ {— …— 一 }一竺辱数鱼 ) {竺互 }些竺俨哩 一 -望i三丝些暨咫些史翌竺塑粤些坚11塑呈 竺二- 1二些兰理一卜竺竺一 }一竺 {兰生~兰兰犷…日黔黑篡}竺塑里竺翌翌塑燮望生…一兰旦~ `卜一竺生旦一…一竺坦一卜全~竺~ }兰旦二邑里生三商是莎戒“ “ 丁 {梭梭一沙拐枣混交林背风一侧…5盛 { ` “ 4了· 连 { “ 8 · 3 …o · 3 4 {” “ · 3 X “ 5· 7注 : 样地 面积 15 x Zo m ; 林龄 4年 , 19 8 5 . 9 . 中旬调查
三 、 沙拐枣与梭梭成活生长的差异原因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 , 沙拐枣和梭梭无论成活 、 生长及天然更新 , 都表现出极显著
的差异 ,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初步 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
1
、 根系的吸收面积
早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根系 , 这是它们对干早环境生存适应的重要特征 。 这种形态结
构的功能在于扩大吸收面积 , 以对限制生存的王导因子一一水从不足 中求丰裕 , 从少许中求
大量 。 植物种在这方面的表现愈突出 , 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愈强 。 据调查 , 沙拐枣的根
系分布较梭梭显示了更加突出的坑早特征 。 由表 7 可见 ,二年生幼树 ,梭梭平均 根深 1 . 巧川 ,
根展幅 。 , s om 、 吸收断面积 1 . 1 : m “ , 仅表现出典型的深根性 , 而在相同条件下的沙拐枣根系
的对应数值为三 、 Z o m 、 5 . 5 0 1 、 7 . 0 m 2 ,分别相当于梭 俊的 8土. 1肠、 c s 了 . 5肠 、 : 9 3 . 2肠 , 不仅
具备深根性 , 且同时具备 了广幅性 , 其根系之发达 、 吸收面积之广阔实非梭梭可比拟。 三年
生幼时 , 沙拐枣与梭梭根系吸收面积的比值虽有所下降 , 但两者差异仍是显著的 ( 见表 7 、
8 )

表 了 沙拐枣和梭梭根系调查测定表
树` 种 树龄 垂 直 状 况 水 平 状 况 吸 电 断 面
根展寸、 ( m )… 、` 根 深 ( m ) 呱 根展幅 ( m )_ _ _ 一_ _ _ 帕 断面积 (m “ ) 肠
3
.
6 0沙 拐 枣 2 年生 1 . 0 0 乙1 . 1 了. 与O …6 : 、 . 5 1 3 . 5 0 5 9 3 . 2
1
.
4 0 { 1 0
.
5 0
梭 梭 1 . 4 5 1 0 0 . 0 0 . 9 0 1 0 0 . 0 l , 3 二 1 0 0 . 0
1
.
5 0 0
.
7 0 1
.
0 5
沙 拐 枣 3 年生 1 . 5 0 8 1 . 1 工0 . 5 0 迄0 8 . 4 15 , 7 5 3 9 5 . 7
梭 梭 ’ 1 . 8 5 1 OO . C .2 巧 一工0 0 . 0 3 . 分8 1 0 0 . 0
上表同时还说明 , 梭梭对深层水分要求的倾向性明显 。 因而 , 地下水补给程度对其生存
范围影响较大 ; 沙拐枣则不尽然 , 对深层 , 浅层水分要求兼备 , 尤其对浅层水分具有更高的
利用机制 , 能充分借助那怕是有限的天然降水以供给生长发育所用 , 故而适应范围也更宽 。
沙拐枣的根系情况如图 1 以示 。
图 1 沙拐枣根 系分布状况
2
、 植物有机体的抗早构成
植物适应千旱生境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生理功能特征上尽量减小熬腾与非蒸腾器官的比
例 , 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及生产较多的干物质 . 由表 8 的测定数值可见 , 三年生梭梭单株
同化枝 1 . 0 78 k g , 占地上部分的 74 . 3肠 , 蒸腾与非蒸腾器 官 比为 1 : 0 . 3 5 : 沙拐枣的同化枝
虽稍多 , 为工 . 9 7 k0 g ,但仅占地上部分生物总量的42 . 2肠 ,蒸腾与非蒸腾器官的比为 1 : 1 . 0 6 。
由此可见 , 沙拐枣总体的蒸腾耗水较梭梭相对为少 , 而光合累积量则较多 , 不仅能利用较少
水分生产较多干物质 , 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环境中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 参阅
· 〔 3 〕 ) 。
表 8 沙拐枣和梭梭植株的有机构成
树种 }年龄
地 上
嫩枝 {
( k : ) …
部 分 ( k g )
沙拐枣 }3 年 { 1 . 9 70
赢…司丽
必> 2 。 。 必卜 Z c m 必0 . 5一 工. o c , n 功< 0 . s c 。 合计
0
.
4 2 0 0
.
3 6 3 0
.
3 2 0 0
.
1 8 7 1
.
2 9 0
0
.
2 0 0 0

0 3 4 0
.
0 8 0 0
.
1 7 8 0
.
4 9 2
}
注 : 功— 梢端直径
3
、 病菌的侵染危害
导致沙拐枣和梭梭成活生长的显著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一白粉病菌对梭梭的侵染危
害 。 病害的病原菌是猪毛菜内丝 白粉 菌 〔L e 二 e i l l u l a s a x a o u l i ( s o r o k ) G o l o v 〕 , 一种
专性寄生真菌 。 ( 危害症状 : 开始时同化枝条一段段地变成淡黄色 、 淡黄绿色 , 水肿 , 2 一
3 天后在变色病斑上出现稀疏的粉丝 , 白粉越长越长 , 最后成毡状 ) 发病轻时 , 局部嫩枝为
白粉覆盖 , 发病重时全枝被白粉覆盖 , 甚至引起枝条死亡 〔 4 〕 。 经在 l 一 3 年生梭梭幼林
中抽样调查 , 植株地上部分 1 / 3染病占4 . 了3 肠、 2 / 3染病占工1 . 78 肠、 全株染病占1 8 . 邪肠 、 总
侵染率为 35 . 4] 肠 。 由于 白粉病菌的侵染 , 导致同化器官气 孔 堵塞 , 植株光合作用下降 , 干
物质积累减少 , 同时大大减弱了植株对其它不利环境因子的抗性 , 因而对成 活 生 长 产生极
大反作用 。 相比之下 , 沙拐枣未见病虫害大量蔓延 , 故而成为在相同条件下 , 成活 、 生长指
标均高于梭梭的原因之一 。
四 、 沙拐枣固沙造林的关键技术
1
、 选择适宜的立地类型
沙拐枣在坚硬 、 粘重 、 通透性差的立地上表现不良 , 成活率及保存率甚低 , 一般不宜造
林 : 在虽较干旱 , 但质地疏松 , 通透性良好的沙质立地上 , 只要适当 设 置 沙 障 , 都表现甚
好 , 造林成活率平均可达 8 1 . 1肠 , 成活后林分也较稳定 , 故适宜沙拐枣造林 。
表 9 白粉病菌对梭梭傻染情况调查表
林 龄 调查株数 1/ 3 染 病 2 / 3 染 病 全 株 染 病 总 侵 染 率
( 呱 )株 数 % 株 数 肠 株 数 肠
一年生 5 7 3 5 . 2 8 1 4 。 0 2 4 4 2 . 1 6 1 . 4 4 6 。 了
Q 口 1 勺 n O O 口 月 1 I A O O n二年生 一兰一 i “ ’ : 口 0 一 U 任 上 上 , 任 “ . 口 3 1 . 5
1 0 0 7 7
.
0 9 9
.
0 2 1 2 1
.
0 3 7
.
0
6 5 2 3
.
1 5 了 . 了 8 1 2 . 3 2 3 . 1
}
1 15 4 3
.
5 8 7 2 1 18
.
3 2 8
.
7
表 1 0 不同立地类型上沙拐枣的成活 、 保存情况
项 目 一般漏沙地 (
0一 s e m 土壤 紧实 )
漏 沙 地
灌溉补
沙地
造林不仅要求成活 , 更要求成林 。 漏沙地和沙丘虽都适于沙拐枣的成活 , 但生长情况差
异悬殊 , 如 2 年生幼林 , 沙丘上平均株高 1 . 08 m 、 地径 1 . 7 c2 m 、 冠幅 l . 35 x l . 38 m , 而漏沙
地上仅 o . 64 m 、 0 . 8 c8 m 、 。 . 6 X o . 7 1m , 其它年龄阶段也表现类似结果 ( 见表 1 1 ) 。 因此 ,
沙拐枣造林的适宜立地条件类型应主要是沙丘 ,
表 1 1 不同立地类型上沙拐枣的生长情况
年 龄 立 地 象 件 类 型 株 高 地 径 冠 幅
(年 ) (二 ) (e m) ( m)
2沙丘迎风坡 中部 1 . 0 8工 .7 1 2 .3 5 X1 .3 8
粗骨质的漏沙地 0 . 6 4 0 . 8 8 0 . 6 6 X 0 .,i’ 1
质地粘重 、 灌溉补墒的平沙地 0 . 5 4 0 . 8 1 0 . 3 8 X O 。 4 0
…沙丘迎风坡中部 1 . 3了 2 . 3 5 1 . 70 X 王 . 7 5
3 粗骨质的漏沙地 0 . 9 8 1 。 2 0 1 . 2 0 X 1 . 2 7
质地粘重 、 灌溉补墒的平沙地 0 . 6 7 1 . 0 3 0 . 6 2 ) ( 0 . 7 4
4 沙丘迎风坡 中部 1 . 5 3 2 . 8 8 2 . 4 8 X 2 . 5 9
粗骨质的漏沙地 1 . 0 6 2 , 0 3 1 . 3 1 X I . 4 8
斤 卜 .习 公声
2
、 选择适宜的沙丘部位
沙丘部位对沙拐枣造林成活及生长影响极为显著 , 经调查 , 如 以 迎 风 坡下部植株的高
度、 冠幅为 10 肠 , 则迎风坡中部 、 右侧下部 、 左侧下部植株的对应值仅为 87 . 5肠 、 8 . 。肠 ,
其它部位的更差 , 分别为 : 集风口 8 9 . 6肠、 8 0 . 6肠 ; 迎 风 坡 上 部 8 6 . 2 % 、 74 . 了肠 ; 背风坡
7 3
.
7肠、 69 . 6肠 , 明显地表现为随沙丘部位升高生长情况渐趋变劣 , 其中尤 以 冠 幅最为突
出 。 这与沙丘各部位土壤水分的递变关系密切 , 而与风力的强弱关系不甚明显 ( 参见表 12 一
1 3 )
。 由表 12 可见 , O一 l o o c m 的深度的土壤含水率迎风坡下部保持在 2 . 5 2肠 , 中部尚可达
1
.
97 肠 , 而至上部则仅有 1 . 18 肠 , 从下到上含量减少 5 3 . 2肠 。
据与沙丘不 同部位水 、 风二项主导生境因子间的关系 , 将沙丘各部位沙拐枣的宜林程度
区分为 V级 ( 见表工3 ) 。 因此 , 造林时应尽量选择宜林程度较高级别的部位栽植 口
表 12 沙丘不同部位的水分 、 风力情况
含 水 率 ( 帕 )
沙 丘 部 位 {一 _一二丁一 {万 一丁可一万二丁~ …_ _ _ _万}万 , 。 _ _ _ _ {。二而 一硫…~竺兰世…兰件几…-二笠上岁兰吐兰了二岁{ {览竺~岁阵竺 ~…一二竺一卜一 ~三止三一 }一里~二竺 - 卜二竺一阵兰些一…一竺生一卜一兰竺一…一兰巴一一三二兰一卜士兰一卜二竺品-…一兰竺 一
1
。 · 4 3
)
` · ` o { `
·
9 0
{
` · 3 2 1 `
· ` 4 } `
· ` 8
风力
弱t一…强
O一 I c o c m 土壤平均含水率 1 . 4一 3 . 6呱
部下处一口下以中胆上邝一坡八刁心一风妙风护全盯坡邝叮胆一幕迎钧l/iǔ集卫斜:l二止季
表 1沙 沙拐枣在沙丘不同部位上的生长情况
沙 丘 部 位 株 高 地 径 冠 .幅 分枝数 宜林程度
(m )(
em ( )m ( )个 )评 价
迎风坡下 部 1 .5 23 . 0 6 2 .15 X 2 .9 1 9 I
迎风坡中部 1 . 25 2。 3 01 . 83 X I.9 2 8互
右狈组下部 1 .3 6 2 .5 1 4 .9O X I.9 6 8
左侧下部 1 .3 9 3 .1 21 . 8 6 X 2 . 0 07
集 风 口 1 .3 6 2 . 83 1 .75 1 X .75 5 皿
迎风坡上部 工。 3 1 一 1 . 63 X I. 6 29 F
背 风 坡 l, 1 2 2 。 1 3 1 . 5 0 X I . 5 1 6 V
沙丘部位对沙拐枣生长的影响 , 还可由不同部位沙拐枣植株生物量的变化进一步认识 。
由表议的测定可见 , 如 以下部生长的沙拐枣植株的生物量为 1 0 肠 , 则 中部的为 69 . 1肠 , 上
部的仅为 54 . 4 肠 。
表料 沙丘不同部位栽沙拐枣生物通的变化情况一一二注 : 3 年生
3
、 选择适宜造林的种或类型
我国沙拐枣约有 18 种 2 变种 , 目前民勤造林上 使 用 的有三 、 四种 , 其中以蒙古沙拐枣
( C
a 工11g o n u n l m o n g o l i e t: m ) 最多 。 1 9 5 5年 8 一 9 月 ,对近年 引 进 各 种沙拐枣的生长情况
进行了初步调查 ( 见表场 ) , 按高度 、 冠幅及其比值大致可分为二类 : 一类是以蒙古沙拐枣
为代表的灌木型 , 冠幅大 , 分枝多 ; 另一类是以乔木 状 沙拐枣 ( C a il g o n u m o r b a r e ce n s
圣乡
Li tw) 为 代 表 的灌木型 , 树势高 , 生物量大 。 二类各有特点 , 从防风固沙作用出发 , 都宜
于选用 。 但若兼顾经济价值 , 则第二类群尤宜发展 ( 二年生 , 乔木状沙拐枣的生物量是梭棱
的 7 . 28 倍 , 是蒙古沙拐枣的 152 . 8肠 ) . 因此 , 今后沙拐枣造林 , 应克服过去偏重使用习惯种
的倾向 , 要重视外地优良种和类型 ( 如乔木状沙拐枣等 ) 的地位 , 作用和意义 , 因地制宜地
推广使用。
表 1 5 民勤地区主要种沙拐枣在沙丘上的生长情况
( 4 年生 )认 、 、丫\ 树 高 地 径 冠 幅 ( m ) 分 枝 数( m ) ( e m ) ( 个 )东 西 南 北
蒙 古 沙 拐 枣 1 . 8 8 4 . 3 0 3 . 5 4 3 . 3 4 1 3
丫丫竺’ 况 …~ …二…一螂一之牛…_ _家一理厂熟事毕、…二型一 ]上竺…三 里-…~一~里~一兰{一 . ~望土一 ~霎一几攫4 一冬一 {止{竺一 {一二竺一…一立竺一{一兰生 - }二二竺- 一一二二兰翼粤共丁-阵生竺一卜兰竺一 {一兰生-卜止望兰一卜一生一
} 大摧不型 { 2 。 7 2 f 4 . 5 6 1 2 . 9 7 1 2 。 8 3 1 8头状沙拐枣 卜二万兀 , 二一 {— {— {— }— }—一一一一一一卫进王兰一阵一兰翌匕阵上生一阵兰生一阵竺匕阵二竺一一密 _ 刺 沙 拐 枣 { “ · “ 2 } “ · 3 4 1 “ · 8 0 } “ · 98 1 ”
衰 16 弄木状沙拐枣和蒙古沙拐枣的生长份与生物且
( 2 年生 )
生 长 情 况 生 物 量 ( k g )
树 地径
(
e m )

( m )
一. r、 .7争 J;一ù,叮,沪9内`勺口一`片r泛ū`` .上ùó大ó r产、ú1上1一n甘
乔木状沙拐枣 3 . 6 3
蒙 古 沙 拐 枣 2 . 1 8

6 2 X l
4 2 X l
7 6 X O
竺…兰…缨…二竺…竺…兰…竺兰…兰…竺…一里一· 了8
{
` · ` 5
}
O
·
8 0
{
0
·
5 0
兰匕兰…竺。 · ` 5
{
o
·
6 5
4
、 关于造林密度
千旱地区造林 , 因密度过大而招致早期退化的事例屡见不鲜 , 沙拐枣固沙造林也只有掌
握适宜的密度才可望取得长久而 良好的效应 , 由表 17 的测定结果可见 ,距沙拐枣植株一米处要
比流动沙丘上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低得多 , 这种造林后沙层水分明显下降的潜在危胁应引起
高度重视 。 由表8 1的测定结果可见 , 不同密度沙拐枣林地 的土壤含水率随密度增大而明显递
减 。 经测定 , 株距为 2 米 , 带距为 9 、 6 、 3 米的四年生幼林地 ,其 O 一 15 o c二深的沙层 含水
率仅分别相当于带距 18 米的 9 5 . 8 肠 , 9 2 . : ; 汤和跳 . 下肠 ( 这种变化 与体木年龄成反相关 。 随着年
龄增高 , 林地将越干燥 , 各种 i可距下的含水率之丝介将赵小 ) 。 口前 , 以株行距 2 X 3 米营
造的林分 , 其生长势 已表现出 明显的衰退 , 证实过人的密度不仅不利于沙拐枣植株的发育 ,
同时也不利于林分的相对稳定和持久 , 必将导致早期衰退 的后果 , 而于 人 们 的 期望毫无补
益 。 据此并结合片林的防风固沙机制广 我们认为 , 在河西流动沙丘上营造沙拐枣林 , 株行距
以 3 ~ 4 m x 6 ~ g m , 即 2 5 0一 5 5 p株 /公顷为宜 。
表 1 7 沙拐枣对林地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测定表
( 植株 1 米处 )一叮注 : 1 9 8 4年
表 1 8 不同造林密度的沙拐枣林地的土壤含水率
O一 15 0
0 一 3 0 3 0— 6 0 6 0一 9 0 9 0一 1 2 0 1 2 0一 1 5 0 平 均
2
.
5 8 2 2
.
7了0
2
.
7 0 2 2
.
8 5 1
1
。 乓嫂了
1
.
5 9 4
1
. 乙王公
2
. 连9 9
2 1了
.
2 4 1
.
2 2 5
8 3 9
9 1 8
SC
一 甘了了.2 。 6 9 3 2 . 6 16
2
.
6 2 6 3
.
0 6 1
2
. 生0 0
1
.
2 7 0
5
、 关于林分树种结构
林分树种结构 ( 主要是树种搭配方式 ) 不 同 , 林地的土壤水分状 况迥异 ( 图 2 ) 。 0 一
1 s o c m土壤的平均含水率沙拐枣纯林> 棱棱一一沙拐枣混交林> 棱棱纯林 . 林地土壤含水率
的下降 , 导致了土壤生态条件的恶化 , 进而使林分在生态学 , 生物学诸多方面稳定性降低 ,
抑制了林分各种生态作用的有效发挥 。 仅以对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为据 , 沙拐枣林分结
构似以如下三种为宜 : ①双行沙拐枣带状配置 , ②沙拐枣 、 梭梭 ( 或其它树种 ) 双行带间混
交 。 行间或株间棍交 、 全面造林据实际观察不利于沙拐枣的生长 , 从固沙 角 度 考 虑也无必
要 。
表 20 林分树种结构与沙地土壤含水率
沙 拐 枣 纯 林
梭 梭 纯 林
C— 1 5 0
O一 3 0 3 0一 6 0 { 6 C一 9 0 g C一 1 2 0 王Z G一工5 0 平 均
2
.
2 5 2 5巷 9 9 1 9
几_ 5己3
2
. ` 舀5 7 1 3 三毛7 S了e } 1 . 8 0 1
注 : 林龄 4 年 ; 株行距 2 x s 二 : 扮比干 · 9 · 1于旬测 定
五 、 与固沙造林有关的其它问题
1
、 沙拐枣的固沙作用
风沙流活动中沙粒的搬运 s9 肠以上聚集在 7肛 、 n 高度 以下 ,其中又约 80 肠以 上集中在 0 一
Z o c m 近地表层 中 。 沙拐枣地上部分生物量在这一 空间的分布极有利于削弱风沙流 的 活动 ,
故固沙作用显著强于梭梭 , 能够更有效地固阻拦截沙粒的搬运 。 由表 2 1 、 2 可见 , 沙拐枣 3
年生幼林单株固沙量高达 1 . 54 31 M “ 、 1 . 9 5 9 7 吨 , 林内积沙平均厚度达 3 9 c m , 最厚 4 6c m 。 如
果使林分结构趋于合理 , 这一效应将获得更好的发挥 。
表 21 沙拐枣单株灌丛固沙情况测定表
( 3 年生 )
序 号瓜高气沪冠道瘾爪丽冷万咨)一件黑懊
} r 石 、 { ( 户品 、 I ’ 一 了。 、 一 ’ ` {一 了不、 一 }长 气m j 四 戈 m 州序 气 m j一— {~ j~ }一公一一 !一…— …— …—` { ` · 6 6 4“ · 3 5 } “ · 4 0 X “ · 6 0 … 9 ) 3 · 4 5 { ` · 4 0 …。 · 4 6“ { ` · 3 5 { 3 · ` 0 {“ · Z o x Z · ` 8 { ` 4 { 5 · 5 0 1 ’ · 8 0 1 。 · 2 8”
{
` · “ 3
{
4
·
0 0
{
` · 8 0 “ “ · ` 0 … 7 …4 · 5 0 4 ` · 60 …0 · ` 8
4
{
` · 4 7
{
5
· ` 0 】` · ` 0 “ ` · 8 8 …` 0 …3 · 8 0 …’ · 30 …“ · ` 5二三万一…一兰竺…竺 }望坚坐 一…一土…一任{丝一卜上兰生一…一 里卫三-带 玛 …`· 4 5 } 4 · ` 9 { “ · 。 Z X “ · ` 5 …` o …4 · 2 5 …` · 4 8 8 …。 · “ 4 4
( 沙堆 )
}体 积 }…一喧竺1工…
2
.
2 2 1 8
2
.
7了2 0
1
.
2 9 6 0
0
.
7 4 1 0
0
.
8 0 4 0
重 量
( 吨 )
2
.
8 2 1 7
3
.
5 2 0 4
1

6 4 5 9
0
.
9 4工1
1
.
0 2 1 1
5 4 3 1 9 5 9 7
生驹量

图 卫 沙拐枣和校梭不同高度 空l ’6 生物量 (干重 )的分布肯况 (3午生 )
表丝 沙拐枣片林 (。 年生 )的置沙恰况
一 ,下爪蒙育万一 ’ 一罗一` 一忘 . . 一 ” , ` . 刁 ,砚 , . 阴生~ . , . ~ . . ~ , . .一 ~ 曰 月 , - 尸 .生 长 情 况 沙 情 况 ( 沙堆 ) 株 行 距

. .几
n
f、 、
分个枝数部 位 地径
(
e m )
冠 幅
( m )
长 厚 ( m )
(m ) 平均 最厚及出现位置 (
m )
8nUOU沙丘 右侧 2 . 5 4 9 0 X l 6 e 4 乙心 公
.
4 0
, 迎风朴缘第 2 行 2 X g
沙丘左侧 2 . 8 3 7 5 X I . 7 5 { 5 5 0 }工 行l
况 }
{
一 }
{
工5 { 迎风林绿 2 只 6
沙丘迎风坡下部 4 . 1 9
平 均 3 . 1 9
0 2 X 2
.
1 5 } 1 0
ha …、 0 07 {4 3 7 }。
`
2 3
第 2 行
。 . 拐 , 每行均有 2 X 18
0
.
3 9
, 迎风林缘第 2 行 2 X 6 ~ 9
l、厂.l. es|l/日户|l协一|厂旧|ōlesL.胜尸we
!
l!
厂11阵eslL|.日什|2卜IIJ-]i|
ó习习
)一6
LOg花卜1一34为卜护
沙、`一.一,11.`
1导
2
、 沙拐枣的经济价值
沙拐枣不仅生物量高、 出薪量大 , 是沙区很好的能源树种 , 而且嫩枝驼 , 羊喜食 , 又是
很好的饲用植物 。 据分析 , 其枝条的灰分含量较梭梭低 5 4 . 9肠 , 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分别高
工0 . 76 帕和工6 . 犯拍 , 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较梭梭为好 〔 6 〕 。
表 2 3 沙拐枣 、 俊梭嫩技的化学组成一二
六 、 结
l
、 沙拐枣造林成活率高 、 生长迅速 、 生物量大 、 天然更新能力 强 , 对 民勤沙 区的自然
条件适应 良好 ; 同时固沙作用强 、 经济价值高 , 可谓我省继梭梭之后引进的又一固沙造林优
良树种 , 可在河西各沙区推广应用 。
2
、 沙拐枣和梭梭的成活生长差异是由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和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
生存价值特征所决定的 。 明显地概括为以下几点原因 :
沙拐枣具有较梭梭更为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蒸腾面积及较强的光合能力 ; 白粉病菌对梭
梭侵染严重 , 而沙拐枣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 。
3
、 沙拐枣固沙造林须注意以下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
( 1 ) 造林的立地条件对成活生长影响重大 , 固沙造林应 以流动沙丘为主要地类 , 并选
择宜林程度较高的部位 :
( 2 ) 种 ( 或类型 ) 不同 , 生长表现悬殊 . 今后造林 , 在使用蒙古沙拐枣的同时 , 还应
重视乔木状沙拐枣等其它具有优 良经济状况的种 ( 或类型 )的发展 , 这对提高沙拐枣林分的
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3 ) 不同密度与结构所产生的生态学 、 生物学效应不同 , 对林分稳定性及固沙作用的
发挥有直接影响 。 今后造林密 度 不 宜 过 大 , 株行 ( 带 ) 距 以 3 一 4 义 6 一 g m 即 2 80 一5 50
株 /公顷为宜 ; 林分树种结构以双行沙拐枣带状配置或沙拐枣 、 梭梭等双行带间 混 交为宜 。
普通扁桃种胚 、 试管实生苗茎尖
组 织 培 养 研 究
李玉珍 王 清湖 (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普通扁桃 ( A m 了解 a f t1S C 。 。 m u il s L ) , 又名 巴旦杏 , 是一种优 良的油料干果树 ,
因其具有非常耐早和 比较抗寒的特性 , 并且对土壤质地有广泛地适应性 , 果仁除可食用外 ,
又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 , 〕 , 因而种植扁桃树可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 近年来 ,在我国北方一
些省 , 如河北 、 陕西 、 甘肃、 新疆等地发展较快 。 因此 , 国内外对扁桃植物的离体组织培养
进行了研究并有所报道 , “ 扁桃及扁桃与桃的杂种的无性繁殖 ” 〔 2 〕 , “ 用种子种胚形成丛生芽
进行微繁殖 ” 〔” 〕 ,杨乃博也在 “ 试管植物名录 ” 中提到 〔4 〕 , 但对于扁桃种胚培养为试管实生
苗 , 试管实生苗茎尖组织培养均未 见到详细的报道 , 如果能直接用优良品种的扁桃种胚培养
为试管实生苗 , 再 以试管实生苗茎尖为材料 , 加速繁殖这不仅缩短了育苗期 , 还扩大了繁殖
规模 。 为此 , 我们从肠年开始进行了扁桃种胚和试管实生苗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 , 得到了健
壮 的试管实生苗 , 大量的丛生试管苗 , 培养 3。一 40 天后平均每个幼芽增殖 5 倍 , 最高达 8 倍
以上 , 生根率达 90 e0/ 以上 , 移栽成活率为 7 5肠以上 , 这一试验结果 , 为加速繁殖扁桃优良品
种 , 实现扁桃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材 料 与 方 法
一、 扁桃种胚培养
取扁桃 自然传粉的种子 , 放入烧杯在自来水下冲 15 分钟后 , 放置冰箱中 (冰箱温度 7 ℃ )
浸泡 3 一 5 天后备用 , 在无菌条件下 , 将浸泡过的种子以 ,{0 弧酒精灭 菌 30 秒、 1 . 5肠新洁尔
灭灭菌 6一 8分 、 。 . 1肠升汞灭菌功分 ,用无菌水冲洗 3 一 4 次 , 剥去种皮 , 切下三分之一的
种胚 , 胚根朝下插在培养基上 。
二 、 实生苗茎尖培养和继代培养
接种的种胚 , 约 2 5一 30 天就能成苗 , 取高度为 4 . s c m 以上的幼苗 , 切 下 Z m m左右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