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TAXONOMIC STUDY ON OXYTROPIS GLABRA (LAM.) DC. (LEGUMENOSAE)

关于小花棘豆(豆科)的分类学研究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第 18 卷 第 4 期 1998 年 10 月
Vol.18 No.4 Oct.,  1998
关于小花棘豆(豆科)的分类学研究
钱关泽 刘莲芬 黄 勇 郭善利
(聊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 聊城 252059)
摘 要 对棘豆属(Oxy tropis DC.)小花棘豆(O.glabra (Lam .)DC.)的分类
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国内多种地方植物志中记载过的小花棘豆的一个变种———
小叶小花棘豆(O .glabra (Lam.)DC.var.tannis Palib.)未经正式发表 ,是一
个无效名 ,而且它所指的分类群实际上就是小花棘豆本身。
关键词 棘豆属;小花棘豆;小叶小花棘豆;纤细棘豆
THE TAXONOMIC STUDYON OXY TROPIS GLABRA
(LAM.)DC.(LEGUMENOSAE)
Qian Guan-ze Liu Lian-fen Huang Yong  Guo Shan-li
(Biology Department , Liaocheng Teachers College , Liaocheng 252059)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taxonomic problem of the species
Oxytropis glabra (Lam.)DC., and pointed out that O .glabra (Lam.)DC.var.
tannis Palib.———one of i ts varieties , which w as w ritten in some logical flores , was i-
dentified as an invalid name , because i t w as never g iven out , and the taxon it points is
just O.glabra (Lam.)DC.i tself.
Key words Oxytropis ;O .glabra ;O .glabra var.tannis ;O.tenuis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Lam.)DC.)是一个分布广泛 ,形态变异较大的种 。其主
要特点是:茎匍匐 ,全株几乎无毛;托叶呈披针形;羽状复叶具小叶 11-27枚 ,小叶椭圆形到
长椭圆形 ,小叶上表面无毛;总状花序疏松伸长 ,具多花;花蓝紫色 ,旗瓣倒卵形 ,顶端微凹 ,
龙骨瓣具短喙;荚果倒垂 ,表面密生短柔毛。本种分布于西伯利亚 、达呼里 、中亚及蒙古等地
区 ,模式标本产于西伯利亚。
在我国的一些著作如《中国主要植物图说》5(豆科),《内蒙古植物志》(第三卷),《中国沙
收稿日期:1997-3-5
漠植物志》(第二卷)等 ,曾记载过一个被称为小叶小花棘豆(O .glabra (Lam.)DC.var.
tannis Palib.)的变种 ,其主要特征是:小叶较多 ,19 -23 枚 ,且较小 。笔者依其文献引证找
到的原始文献 ,不是关于这个变种 ,而是Palibine发表的另一个种 —O .tenuis Palibine , Pal-
ib.并没有把这个种降为变种 ,而且在 Palib.的其他文献中也没有发现发表这一变种的资
料。因而这个变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表 ,是一个无效名。而且 O .tenuis Palib.这个种
与小花棘豆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笔者仔细地研究了 O .tenuis Palib.的原始文献 ,该种模式
标本产于蒙古。它具 5-8枚披针形小叶;总状花序短缩;具 3-12花;花萼被黑色毛 ,萼齿
钻形 ,比萼管短或近等长;子房无毛 。其形态特征与小花棘豆有很大的差别 ,也与所谓“小叶
小花棘豆”的描述有较大的出入 。笔者仔细地研究了 De Candolle 的原始文献和关于 O .
glabra (Lam.)DC.的图形 ,以及 Bunge 的描述(1874),发现它与被称为小叶小花棘豆的
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 (Lam .)DC.var.tannis
Palib.)是一个未经合格发表的分类群 , 它所描述的实际上就是小花棘豆(O .glabra
(Lam.)DC.)本身 ,而过去被鉴定为小花棘豆的羽状复叶具小叶 5-13 枚 ,较宽大 ,呈长圆
形 ,托叶呈三角形 ,全株被贴伏毛的类群实际上是 O .drakeana Franch.
1937年 ,Peter-Stibal在研究 O.glabra (Lam.)DC.和 O .drakeana Franch.(1883)
时 ,认为它们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且其小叶数目有交叉 ,因而予以合并 ,此后我国的著作中皆
沿用了这个处理方法 。1986年张振万先生经研究认为这两者有一定的差距 ,它们应是两个
变种 ,笔者也认真地研究过 De Candolle 的各种原始描述 ,并查阅了大量标本 ,认为二者在株
型 、托叶 、小叶 、毛被等方面确有明显的差别 ,但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过渡现象 ,因而 ,笔者认为
张先生的处理是恰当的。
因此 ,笔者认为小花棘豆现有二个种下分类群:小花棘豆和包头棘豆。
文献引证
1.小花棘豆
Oxytropis glabra (Lam.)DC., Astrag.35 , 1802;id.DC.Prodr.2:1825;Ldb.Fl.
Altai.3:281 , 1831;Turcz.in Bull.Soc.Nat.Mosc.15(4):758 , 1842;Bunge in M em .A-
cad.Sci.St.-Petersb., ser.7 , 22(1):40 , 1874.
1a.小花棘豆(原变种)
var.glabra
1b.包头棘豆(变种)
var.drakeana (Franch.)C.W.Chang , 西北植物学报 6(3):185 , 1986.— O .
drakeana Franch., Pl.David.in Nouv.Arch.Mus.Paris 2(5):240 , 1883.— O.glabra
auct non(Lam.)DC.:E.Peter-St ibal , in Mëdd.Gö t.Bot.T räd.12:72 , 1937;汪发缵 、
唐进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5:420 , 1955;刘瑛心 ,中国沙漠植物志 2:249 , 1987;富象乾 ,内蒙
古植物志(led.)3:218 , 1977;id (2ed)3:330 , 1989.
参  考  文  献
1.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2).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2.汪发缵 、唐进.中国主要植物图说(5 ,豆科).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5
3.张振万.陕西棘豆属的种类 、生活型及其地理分布.西北植物学报 , 1986 , 6(3):185
4014 期            钱关泽等:关于小花棘豆(豆科)的分类学研究
4.富象乾.见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3).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77
5.富象乾.见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3).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9
6.Bunge A.Species Generi s Oxy tropis DC.in Mem.Acad.Sci.S t.-Petersb., ser.7 , Tome 22 , No.1:40
7.Candolle De.Ast ragalogia Ⅳed.1802
8.Candolle De.Prodr.Syst.Nat.Regni.Veget.2 , 1825
9.Franchet M.A.Pl.David.ex.Sinarum Imp.in Nouv.Arc.Mus.Paris 1883 , 2(5):240
10.Peter-Stibal E.Ast ragalus and Oxytropis in C hina.in Medd.Got.Bot.Trad.1937, 12:72
11.Palibine J.W.Nouv.Ast rgalus et Oxytopis de la Mongolia Occidentale.in Bull.Herb.Boriss.ser.1908 , 2 , 8(3)
12.Turczaninow N.Fl.Baic.-Dahu r.in Bull.S oc.Nat Mosc.1842 , 15(4)
13.Vasil chenko I.T., Fedchenko B.A.in Kom.Fl.URSS 1948 , 3:1
402 植  物  研  究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