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B U L L E T I N O F B O T A N I CA L R E SE A R C H
第 1 4
V OI
.
卷
l 4
第 3期
N 0
.
3
19 94 年
J u ly
-
7月
1 9 9 4
黑龙江省的粘菌
1
.凉水 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及分布 *
王 琦 李 玉 李传荣
M 、 X O M Y C E T E S F R O M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1
.
S P E C I E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 Y X O M Y C E F E S
I N L I A N G S H U I N A T U R A L R E G I O N
W a
n g Q i L i Y u L i C h u a n g一 r o n g
〔摘 要 〕 本文首次报告 了凉水 自然保护区粘菌 7科乃属乃种 . 3属 : 筛菌
属 C ; ib r ar ia 、 筒菌属 uT bief ar 及亮皮菌属 L a m rP o ed r m a 为黑龙江省新记录属 ,
18 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 , 其中红筛菌 cr ib r ar ia e le ga 二是中国新记录种 , 并作
了形态描述 ; 同时讨论了该地 区有关属种的分布特点 .
关键词 : 凉水自然保护区 ; 粘菌
粘菌为 自然界中介于真菌与动物之间的一个独特类群 . 由于粘菌分类学地位的特殊
性 , 使对其研究也具有了特殊意义 . 我国的粘菌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未期 , 最早
于 193 1年 S k v or tz o w 报告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帽儿山附近的粘菌 14 属 31 种 , 其中包
括 9 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 . 将近 50 年后 , 我国著名真菌学家周宗质等 ( 1 9 78) 对
sk vo rt oz w 的报告及部分标本进行了复核 . 此后 , 李玉等 ( 1 9 89) 又增补了一些种类 . 目
前 , 黑龙江省已有记载的粘菌共计 18 属 36 种 .
凉水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部 ,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 , 是我国现存的原始红松
林基地之一 不少学者对该保护区内的真菌 、 植物和动物等资源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人的
研究 , 但对粘菌却一直无人问津 . 为填补这一空白 , 同时作为中国抱子植物志黑龙江省的
一部分 , 笔者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 对该地区的粘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 共确认 7
王琦 , 李玉 : 吉林 , 长春 , 吉林农业大学 ( J i一i n ^ g ir e u lt u r a l U n iv e r s ity e h a n g e h u n ] 3 0 00 J ilin ) .
李传荣 : 黑龙江 ,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 , (N o r t h一 E a s t e r n F o r e s t刁 U n iv e r s i t y , H a r b in 1 5 0 0 4 0 , H e i lo n gj ia n g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口 .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 , 得到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张鹏场长和书记的大力支持 , 特此致谢 .
1 9 9 3年 6 月收到本文 .
2 5 2 植 物 研 究 41 卷
科 15 属 ” 种 , 其 中 18 种和 3 属一筛菌属 cr 必 r ar ia 、 筒菌属 uT b ife ar 及亮皮菌属
加m rP o de r m a 为黑龙江省首次报告 , 内含一个我国新记录种一红筛菌 C r ib r ar 勿 。 le ga sn ,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 讨论了该地区粘菌的发生和分布特点 .
一 、 粘菌种类名录
鹅绒菌科 C e r a t`o m y x a c e a e
鹅绒菌属 C cr at 沁m y x a
鹅绒菌 C .户u r ic u l o s a ( M u e l l . ) M a e b r .
线膜菌科 R e it e u l a r i a c e a e
△筒菌属 T u b i fc r a
△筒菌 T . fe r r u g i n o s a ( B a t s e h ) J . F . G m e il n
粉瘤菌属 L y 。 口ga la
粉瘤菌 五 . e p ide n dr um ( L . ) F r i e s
小粉瘤菌 L . e x ig u u m M o r g e n
筛菌科 c ir b r a r i a c c a e
珠膜菌属 。 db la d ia
珠膜菌 L . t ub u il an F ir es
△筛菌属 C r ib r ar ia
△赫褐筛菌 c . a r g ila e e a (P e r s
·
) p e
r s
·
△黄褐筛菌 C . a u ar o r ia e a s c h r a d ·
△红筛菌 C . e le g a sn B e r k . & C u r t ·
△密筛菌 C . i n r r i e a r a s e h r a d ·
△大筛菌 C . m a e r o e a r刀a s e h r a d ·
△小筛菌 C . m i c r o e a r p a ( S e h r a d . ) P e r s
△极小筛菌 C . m in u t如 im a S c h w
△美筛菌 C . : p扭n de sn ( S e h r a d . ) p e r s .
△细筛菌 C . t e en 彻 S e h r a d ·
灯笼菌属 D i e t夕id u m
灯笼菌 D . 。 a n e e la t u m ( B a t s e h . ) M a e b r .
团毛菌科 T r ic h i a c e a e
团网菌属 A r cy r ia
灰团网菌 通 . c ien r e a ( B u l l . ) P c r s ·
暗红团网菌 汉 . de n u da t a ( L . W e t t s t . )
△黄垂网菌 汉 . 0 占v e la t a ( o e d e r o n s b e r g )
△果形团网菌 龙 . 刀o m ifo rm is ( L e e r s ) H o s t ·
半网菌属 H e m i t r i e h i a
细柄半网菌 万 . e a ly e “ la t a ( S p e g · ) F a r r
棒形半网菌 万 . c la v a r a (p e r s · ) p o s t ·
蛇形半网菌 1 . s e r刀u la (s e o p . ) R o s t ·
3期 王琦等 : 黑龙江省的粘菌 1 .凉水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及分布 2 5 3
团毛菌属 rT ihc ia
长尖团毛菌 .T de c Pi ie ns 伊 re .s) M ca br .
网抱团毛菌 .T fo v o g nie a ( B a t s e h . ) p e r s .
绒泡菌科 p h y s ra a c a e
煤绒菌属 F u li g o
煤绒菌 F. s e夕 t ci a ( L . ) w ig g e r s
绒泡菌属 p h y s a r u m
△黄头绒泡菌 p .加 v ci 口 m“ m B e rk .
垂头绒泡菌 P . n u t a ns P e r s .
绿绒泡菌 p . v ri 一de ( a u l l . ) P e r s .
钙皮菌科 D id y m aa e e a e
钙皮菌属 D idy m加 m
△暗抱钙皮菌 D . m e la n o s训 r m u m (B e r s . ) M a e b r .
发网菌科 S t e m o n i t a e e a e
发菌属 C o m a t r i e h a
△紫褐发菌 C . lu r l’da A . Li ts re
香蒲发菌 C . r夕助 o 1’de s (B u l一 ) R o s t .
发网菌属 S r e m o n it si
△锈发网菌 5 . a x fie ra (B u l l . ) M a e b r .
褐发网菌 5 . fo s e a R o s t .
△小发网菌 5 . , igr in ie sn 台 R xe
△亮皮菌属 L a m户r o de rm a
△弧线亮皮菌 工 . a r e夕r i o ne m a R o s t .
(△为黑龙江省首次报告 )
二 、 中国新记录种
红筛菌
C r ib r a r i a e l e g a n s B e r k
.
& C u r t
.
i n B e r k
. ,
G r e v i l le a Z : 6 7
,
1 8 7 3
.
抱囊群生 , 有柄 , 常垂头 , 有时直立 , 球圆 , 砖 红色至褐红或玫瑰紫色 , 径
.0 2一0 . s m m ; 杯托占囊体 1 / 3一 1 / 2 , 有细肋线 , 杯托边缘齿状或有穿孔 ; 网节暗紫色 ,
小 、 加厚 , 网孔小 , 多角形 , 网线细 , 无色 , 散头多 , 原质颗粒紫色 , 径 2一 .2 5拜m , 上
部分布较多 ; 抱子成堆时紫色 , 镜下浅茧紫色 , 光滑 , 径 4一 6料m .
生于红松死木上 .
三 、 生境与分布
适宜的生态环境 , 是生物得以生存的前提 . 粘菌的生长也同样是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
密切相关的 . 凉水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历史久远的原始森林植被 . 区内茂盛的森林植被和丰
富的生物多样性组成 , 是历史发展 的结果 , 同时也为更多生物的生存提供和创造了环境 .
粘菌多生长于阴湿林下腐朽的倒木 、 树桩和枯枝落叶上 . 保护区内大量的倒木 、 阴湿的环
2 54 植 物 研 究 14卷
境和较厚的腐殖层为粘菌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
从该保护区采集到的粘菌标本可 以看到 , 无丝菌目 iL e al es 的粘菌种类较多 , 尤其筛
菌属 C r ib ar r ia , 共采集到 9 种 , 占此属在我国分布的三分之一以上 ; 团毛菌目 rT ihc ial es
种类次之 , 而绒泡菌 目 P h ys ar al es 和发网菌目 st c m o in at les 各属种的分布则相对少些 . 这
一分布特点无疑与生态环境有关 . 首先 , 粘菌的生长与其着生的基质有关 , 不同的粘菌生
于不同的基质上 . 就所研究的标本来看 , 无丝菌 目中 , 无论是线膜菌科 R et icu lar iac ea e
还是筛菌科 C ir b ar ir ac ca e , 其各种主要生长在针叶树的死木上 , 该地区针叶树较多 , 利
于它们的大量生长 . 团毛菌目中团毛菌科 T ir hc iac ca e 的粘菌多生长于阔叶树的死木上 ,
且阔叶树 的树 种及其腐 朽程 度都对 此类粘菌影响较大 . 绒泡菌 目中的绒 泡菌科
P h ys a n ac ea
e 和钙皮菌科 D id y m iac ca e 粘菌主要分布在腐殖层上的枯叶上 . 发网菌目粘菌
的分布较广 , 倒木 、 枯叶、 草本植物残体等都有它们的生长 . 当然 , 粘菌对基质的选择并
不是严格的 , 还受温度 、 湿度 、 p H 值及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粘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一
般在 20 一 28 ℃之 间 , 凉水地 区温度偏低 , 但仍有筛菌科粘菌的大量生长 , 说明此类粘菌耐
低温 ; 另外 , 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粘菌生长不利 , 从实地调查可见 , 腐朽程度适中的死木
只有湿度适中 , 才有粘菌生长 .
从粘菌种类 的发生频率来看 , 灯笼菌 D l’ct y id u m ca cn e al lu m 、 粉瘤菌 勿co ga al
e p ide
n dr u m
、 黄褐筛菌 C r 功 r a r必 a u r a n t ia e a 、 密筛菌 C . i n t r 1’ca z a 、 细柄半网菌 万七m i r r i e h ia
ca ly e u al t a
、 褐发网菌 s r e m o n i r is 户 s c a 和香蒲发菌 c o m a r r ic 为a t夕hP o ide : 等较为常见 ; 有
些被认为较普遍的种在此地区并不多见 , 如棒形半网菌 eH m itr ihc l’a 。 la va at 、 蛇形半网菌
.H se
r
uP la
、 网抱团毛菌 rT ihc ia fo vo ig en a 等 ; 而有些广布的常见种在该地区却没有发现 ,
如暗红变毛菌 材 e t a z r i e h ia , e s p a r i um 、 环壁团毛菌 rT i c h匆 , a r ia 和刺丝团毛菌 .T s ca bar 、
扁绒泡菌 尸h ys ar u m co o rP es su m 等 . 由此可见 , 凉水 自然保护区的粘菌分布有其独特
性 ,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生态环境对粘菌种类和分布的影响 . 有关粘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目
前国内外开展的还 比较少 , 粘菌生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还不很清楚 , 这是一个需要进
一步深人研究的课题 .
参 考 文 献
邓叔群 , 19 63 : 中国的真菌 , 科学出版社 .
李玉 , 19 8 :3 中国筛菌科分类研究 , 1 . 8个中国新记录种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5 ( 3) : 5一 9 .
周宗瑛 , 19 8 1 , 粘菌分类问题 , 微生物学报 .
周宗瑛 , 李惠中 , 1 9 7:8 对报告的粘菌新种的复核 , 微生物学报 , 18 (3) 1 8 9一 19 .4
L i
,
Y
.
& H
.
2
.
L i
.
19 8 9
.
M y x o m y e e t e s fr o m C h in a
.
1
.
A e h e c k li s t o f M y荞o m y e e t e s fr o m C h i n a . M y e o at x o n
3 5 ( 2 ): 4 2 9 e 4 3 6
.
L i s t e r, A
.
& G
.
L i s t e r
.
19 2 5
.
M y e e t o z o a
.
X X X l l l+ 2 9 5 P
.
3 dt
.
e d
.
B r i t i s h M u se u m (N a t
.
H i s t〕, L o n d o n ,
M a 川 n , G . W . & C . J . A l e x o P o u lo s . 1 9 6 9 . T h e M y x o m y e e t e s . U n iv . o f 1o w a p r e s s , l o w a C i t y . 56 l P .
S k v o rtZ o w
,
B
.
W
.
1 9 3 1
.
M y e e t o z o a fr o m n o r th M a n e h u r ia
,
C h i n a
.
P h il i P P i n e j o u r n
.
S e i
.
4 6 : 8 5一 93 .
、JJJf, .乙1ù月峥`j尹.、沪.碑`
、 Jó ,沪.沙ùO,口矛O尸.、产`.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