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N THE GENUS PICEA DIETR.IN NORTHEAST CHINA

中国东北云杉属研究资料



全 文 :植
BU L L E TI O F N
物 研 究
O B T ANIC AL R ES R E AC H
第 7卷 , 第 2 期
V ol
.
7
,
N o
.
2
! 9 8 7年 4 月
A P r il
, 一。 5 7
中 国 东 北 云 杉 属 研 究 资 料
乌 弘 奇
MAT ER IAL S F OR T HE S T U D Y O N T H E G ENU S
P IC E A D !E T R
.
IN N ORT H E AS T C H IN A
W
u
H
o n g 一 q i
〔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云杉属的分类性状 , 找出其变异性状和稳定性状 。 并
由此提出将东北云杉划分为 2 种 , 2 变种的观点 。
中国东北地区 , 在我国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
江省和内蒙古自洽区东部的四个盟 (呼仑贝尔盟 、 兴安盟 、 昭乌达盟及哲
里木盟 ) 。 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大兴安岭为兴安落叶松林 , 在东北东部山地为
红松针阔混交林 。 云杉是亚寒带的针叶树种 , 在东北分布于具有一定海拔
高度的垂直带上 , 构成山地针叶林带的地带性植被 , 或者 , 由于逆温现象 ,
使其分布于低海拔的冷湿地段 , 在大兴安岭可构成谷地红皮臭纯林 , 在东
北东部山地形成谷地云冷杉林 , 属隐域性植被〔 3 〕。 云杉材质优良 , 纤 维
极佳 , 是东北林区的主要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 。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分
类学研究 , 致使种类名称较为混乱 , 给经营利用造成不便 。 为此 , 笔者进
行了调查研究 , 探讨了东北的 “ 红皮臭 ” 和 “ 鱼鳞松 ” , 指出了各主要性状
的变异规律。 共 2 种 , 2 变种 。
关于 “ 红皮典”
“ 红皮臭 ” 亦称红皮云杉。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 苏联和朝鲜也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黑龙江 ,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 (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F o r e s t r 了 U n i v er s i t了 ,
1 1ar b i n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
.
一 1 3 9 一
有分布 。 在这较大的范围内 , 其形态变异也是 较大的 。 成为东北云杉属中
问题最多 , 分类难度最大的类群。 先后出现的拉丁学名 (包括变 种 和 变
型 ) 就有 1 0 余个之多〔 2 〕〔 4 〕。 B 。 IJ 。 K o 二 a p o a ( 19 0 1 ) 〔 12〕将本种鉴定为
P i c e a o b o v a t a
.
L
e d e b
. 以后相继被引用〔 5 〕。 1 0 1。年 , 中井猛之进根据
采自朝鲜的标本定名为 P i c o a k o ar i o n s i s N a k a i 。 至此以后 , P i c e a o西。 -
v a ta L
e d e b
. 和 P i c o a k o , a i e , 5 1: N a k a i 交替被引用出现 。 刘滇愕等〔 l 〕
( 1 9 5 5 ) 将其作为 P i e o a ko t a y m a ` S h i r a s 。 的变种处理 , 定 名 为 P i c e a
k o or 奋二 1. S h i , a s . 粉 a ; . k o匆 i e , 5 15 ( N a k a i ) L i o u e t W a n g 。 笔者根据 .
阿尔泰山的西伯利亚云杉 ( tP’ ce a cb 。四 at R e d e b . ) “一年生枝密生微小腺
头状毛 , 黄色或淡褐黄色 , “ · … , 种鳞基部楔形〔 4 〕” 等特征与东北产 “ 红
皮臭 ” 不同 , 而 P i c e a ke奋a二 a i S h i r a s . 具记载〔 8 〕亦小 枝具腺毛 , 东北 t
“ 红皮臭 ” 小枝上绝无腺毛着生 , 加之地理分布的不同 , 故笔者 同意 《中
国植物志 , 第七卷》 的观点〔 4 〕 , 将其独立一种更为合适 。 1 9 5 8 年 , 竹 内
亮印〕对东北地区的裸子植物进行了研究 , 记载了模式标本采自朝鲜的 P i ` ae ·
Pu , g s a 月 e . : f s U y e k i

P i c 亡 a r o几 a i亡 n s i s N a k a i 和 P i e e a i o t e : e 己d e 。 : N a -
k ia
, 认为东北有其分布 。 此外 , 还记载了模式标本采 自我国黑龙江 省 嫩
江的 P i c 才 a i n t e ; c e d e 行5 N a k a i v a r 。 g l a b or 。 U rJ e k i 和 P i c e a m a n s h , : i c a
N a k ia
。 并指出小枝上毛的有无及其疏密均有变异 , 并非重要特征 , 故将
P i e e a i ” t e r c e d e 。 : N a k a i 与 P i e e a i o t e r e o d 。 , 5 N a k a i v a r 。 夕 l a乙; a U y -
e k i 合并 , 并认为 P i c e a i , t e r c e d e , 5 N a k a i 与 P i c e a 二 a n s h u , i c a N a k a i
为同一种 , 应予归并 。 竹内亮认为以上成立的各种 , 是以树皮颜色 、 球果
先端形状 、 种鳞先端形状和小枝被毛情况的差异为依据的 。 为此 , 笔者通
过大 t 野外调查和标本研究 , 认为东北的 “ 红皮臭 ” 许多性状均具有较大
的变异 , 并归纳如下 :
( 1 ) 叶 : 具记载 〔` 。〕 , 云杉有阳性叶和阴性叶之分 。 根据笔 者 观 察 研
究 , 东北 “ 红皮臭 ” 的叶亦具此二类型 。 是对不同光照的适应 。 成年植株
上部阳面和顶端侧枝之叶先端急尖或钝尖 , 气孔线白粉较明显 , 而同一植
株下部和阴面侧枝之叶先端为急尖或锐尖 。 故认为笼统地将其记载为叶先
端急尖〔们是不妥的 。 另外 , 幼年植株的叶先端多为锐尖 。 气孔线条 数 在
叶背面每边 3一 5 条 , 腹面每边 4一 7 条 。
(2 ) 小技 : 小枝被毛的有无和疏密可分为无毛 (或近 无 毛 ) 、 疏 毛 、 .
密毛三种类型 , 各类型较为稳定 , 同一标本上或同号标本间无显著 变 化 。
根据小兴安岭带岭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试验林场相似生境中采集的 50 号标本 -
(凉水 , 乌弘奇 8万0 0 1一 8 3 0 0 50) 统计 , 无毛 (或近无毛 ) 的类型占 42 写 , ,
1 40
乳声勺 三
兮洛£更终鱼 .’ 、 找
弓碑,
疏毛占 54 % , 密毛占 4 写 。 由此来看疏毛的类型较多 , 被毛主要集中在叶
枕间的沟槽内 , 叶枕上较少 , 形成此类型 。 无毛类型绝大多数亦在当年生
小枝的基部被有疏毛 , 故称近无毛更为合适 。 被毛颇色与枝同色。
当年生枝颜色淡褐色 , 稀 红褐色或黄褐色。 笔者认为云杉属中小枝颜
色这一性状比较重要 , 因为它常与一定的地理分布相对应 , 应给予足够的
重视 。 而把当年生小枝颜色为黄色的类群包括在 p 了“ a 否01 0 1翻 : i : N a k ia
`中 〔们是不妥的 。 应作为一新分类等级处理〔 7 〕。
(3 ) 球果 : 球果形状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 即卵状圆柱形和长卵状
圆柱形 , 同号标本或同一份标本 , 上述性状稳定 , 但亦有过渡类型 , 并在
同一生境中均可见到 , 多数为卵状圆柱形 , 稀为长卵状圆柱形 , 先端钝或
尖 , 种鳞先端为圆形 , 亦存在着一变化类形 , 其种鳞先端为钝三角形 , 同
株上 , 全部球果种鳞先端形状均为此类型 (凉水 , 硬乌 弘 奇 8 4 0 5 0 、 8 4 0 5 1
号标本 ) 以及同号标本上的种鳞先端形状亦都为此类型 (满 归 , 周 以 良
84 05 6 , 凉水 , 聂绍荃 6 0 0 7 9 号标本 ) 。 故此特征稳定 , 此类型球果常较细
狭 , 径 2一 2 。 2厘米 (非 2 . 5一 3 . 5 厘米 ) 。 所以认为将其作为 p i e ` a k o , a i -
心。 5 15 N a k a i ) 的变种处理是合适的 。 即 P i c o a k o r a i。 尸 5 15 N a k a 诬 v a r .
i o r e r c e d e n s y

L
.
C h
o u e t T u n g
. 〔 6 〕
(4 ) 树皮 : 东北 “ 红皮臭 ” 树皮颜色多为红褐色 、 淡红揭 色 或 灰 褐
色 。 尤其是老年植株的树皮颜色多呈灰褐色 。 一般树皮开裂处和中 、 幼令
树的树皮颜色呈红褐色 , 故老令植株上部及当树皮开裂明显时 , 树皮颇色
呈红褐色 , 若树皮开裂不明显 , 则其颜色呈淡红褐色到灰褐色过渡。 在调
查过程中亦见有树皮颜色灰黑色 , 呈斑状开裂和树皮颜色灰色 , 呈细条状开
·裂的类型 , 但它们植株上部的树皮颜色相似 ,呈红褐色 。 并发现 “ 红皮臭 ”
树皮的颜色和开裂方式同生境及生长速度相关 (见表 1 . ) , 故认为此性 状
变化属环境饰变 ( M o id f i c at i o n) , 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 。
树皮特征与生境的关系
生于谷地等冷湿生境 , 由被压转为进人上层
林下被压生长极为缓慢 {林冠 , 生长速度加快
正常生长于良好的生
境中
树皮斑块状开裂 , 灰
黑色 , 并附有大量苔醉
及地衣
斑块状脱落后呈细条
状开裂 , 灰色
树皮红揭色 或灰 揭
色 , 呈薄条状开裂
综上所述 , 各性状均有较大的差异 , 并多呈连续性变化 , 同时也找不
到生境的选择以及性状的相关 。 往往在同一生境中各变化类型均可 见 到 。
一 1 4 1一
故同意 1 9 8 7年 《中国植物志 , 第七卷 》 的部分观点 , 认为将根据上述性状
确定的分类等级 (除 p i c e a k o , a i e , 5 15 N a k a i v a r . i n t` I c e d e fl s ( N a k a i )
Y
.
L

C h
o u e t T
u n g 外 ) 合并于 P i c e a k o r a i e : 5 15 N a k a i 是正确的 。
1
. 红皮奥
P i c e a k o r a l e n s i s N a k a i i n B
o t

M a g

T o k y o 33 : 1 9 5
, 1 9 1 9 ;
竹内亮 , 东北裸子植物研究资料 26 、 图版 1一 12 . 19 58 , 郑万钧等 , 中国
植物志 : 7 : 1 3 一 13 6 , 1 9 78 , 不包括内蒙昭乌达盟 、 多伦和锡盟种畜场分
布的植物 。 — p i e o a o b o , a t a a u e t . n o n L d b . : 周以良等 , 小兴安岭术本植物 , 1 9 5 , 仅指我国东北分布的植物 。
P i c e a k o r a i e n s i s N a k a i v a r

k o r a i e n s i s 形态描述 (略 ) 。
分布 : 东北东部山地分布较广 , 在大兴安岭主要分布于伊勒乎里山以北 、 以东地
区 。
黑龙江 : 一面坡 , 周以良 18 7 2 , 带岭 , 聂绍荃 60 0 8 7 , 勃利 , 张玉良 53 3 , 翠峦卜
李书心 14 4 6 , 伊春乌敏河 , 刘懊语 1 45 幻 五营 , 刘慎愕 7 8 92 。
吉林 : 安图 , 刘滇愕 4 4 6价 临江 , 刘慎愕 1 9 69 , 抚松 , 张玉良 327 , 长白山摩天
隅附近 , 刘慎谓 1 59 4 。
2
。 带的云杉
P i e e a k o r a i e n s i s N a k a i v a r

i n t e r c e d e n s ( N
a k a i )
.
Y
.
L
.
C h
o u e t T u n g— P i e e a i月 t e , c e d e ” 5 N a k a i i n J o u r n . J a P 。 B o t 。
1 7 : 4
, t

4

1 9 4 1

形态描述略 。
分布 : 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 (带岭 ) , 内蒙古满归也有分布。
内蒙古 : 满归 , 周以良8 4 05 6 。
黑龙江 : 带岭 , 聂绍荃 6。。 7 9 。
关于 “ 鱼` 松 ”
东北的 “ 鱼鳞松 , 亦称鱼鳞云杉 。 自 1 9 0 1年 B . J’l . K o , a p o a 〔 ’ 2〕定鉴
为 P f c o a i e z o 。 , 515 ( S i e b . e t Z u 。 e . ) C a r r 。 以后 , 许多学者 ( ` 、 2〕〔5〕 ( ` 3〕相
继引用了这个名子 。 B . H 。 B a e H : 、 e B ( 1 9 5 0 ) 〔’ `〕研究了东亚分布的 ` 鱼
鳞松 ” , 并且把其确定为 3 种 , 因此 , 东北的 “ 鱼鳞松 ” 也就成为 3 个种 :
P i c o a a ja o e n s i s F i s 。 h
。 分布于黑龙江省北部 , P i c e a m i c r o s P e饰 a C a r r .
分布于小兴安岭 、 张广才岭 、 老爷岭及完达 山林区 , 尸`“ a ok , ar vo i V 。
V a s s i l
. 分布于长白山林区 。 从 此 , P i c e a k o , a r o v i i 和 P i c 尸a , i c r o s -
Pe , , a 被相继引用〔 4 〕。 竹内亮 ( 1 9 5 5 )〔 2 〕研究东北裸子植物 , 认 为 3 种
1 4 2
歹轰镶救螃 {一 ’ ~ 粤 谬墓护分 , ; _川 、
应予于归并 , 合为 iP ` ea j。才。 。 。 5 15 。 至此 , 对东北 “ 鱼鳞松 ” 的看法形成
两种对立的观点 。 郑万钧等 ( 197 8) 〔们将上述各种作为变种处理 , 作为一
个阶段性的总结 。 据笔者大量调查研究 , 并把采自大兴安岭北部西罗奇岭
(属 B . H . B o e 二 二 、 e 。 〔“ 〕的 p i c e a a i a : 。。 s f : 的分布区 ) 的 ` 鱼鳞松 , 标
本同 B 。 月 。 K o , a p o B ( 1 9 3 4 ) 〔 , 3〕对 P犷c o a ie z o e ” 5 15 的记载 : a 球果长
4一 7 . 5厘米 , … …种鳞长菱形 , 和 B . H . B a e m二 、 e 。 ( 1 9 5 0 ) 〔” 〕对 P i e e a
aj a n e n is s 的记载 : 其球果较粗大 , 卵圆形或卵状矩圆形 , 直径 可达 5
厘米 , 种鳞斜方状宽卵形或斜方状倒卵形 ” 相比较是不好区别的 。 因在大
兴安岭北部亦见有球果较大 , 呈卵状矩圆形的标本 (西罗奇 岭 , 乌 弘 奇
8 4 2 0 68 )
, 其中个别球果长 7 厘米 , 宽达 4 厘米 , 并且种鳞形状 可 见 3 种
类型 : 倒卵状椭圆形 (近似于斜方状倒卵形 ) 、 宽椭圆形 (近似于斜 方 状
宽卵形 ) 和菱状椭圆形 (近似于长菱形 ) , 各类型在同株或同号标本 上 稳
定 , 在同一生境中均可见到 , 属居群内变异 。 再有 , 此地 (西罗奇 ) 分布
的 a 鱼鳞松 , 恰好属于 B . H . B a e , 二 、 e B ( 1 9 5 0 ) 记载的 p i c 尸 a “ ja “ 。 n -
万 : 的分布区内 , 并称我国黑龙江北部也有分布 。 故认为二者是同一类型 ,
而把个别球果径达 5 厘米作为确定种的重要依据是不妥的 , 而且这一记载
也是值得怀凝的〔 6 〕。 如果把此地分布的 “ 鱼鳞松 ” 同东北其它 地 区 (长
白山林区除外 ) 分布的 “ 鱼鳞松 ” 相比较 , 则实属同一类型 。 再把东北产
的 “ 鱼鳞松 ” (不包括长白山林区产的 ) 与 日本产的 iP ce a 声。 oe 盯 l’s 相比
较 , 则也不见明显区别 , 尤其是 “ 当年生枝为黄褐色 , 果鳞菱状长椭圆形或
倒卵状菱形 ,球果圆柱形 , 长 4一 6厘米 , 宽 2一 2 . 5 厘米 ” 〔 8 〕等特征相 同 ,
球果直径由南向北有增大的趋势 , 但呈连续的变化 , 未分化成为稳定的性
状 。 故认为上述类型应合并于 p 止c e a j e z o 产 n : f s ( S i e b . e t Z u c c ) C a r r · ,
故不同意将其作为 2 个变种的观点〔 4 〕〔 6 〕。
此外 , 在大兴安岭蒙克山分布的 “ 鱼鳞松 ” 还见一变化类型 , 其树 皮
开裂不明显 , 具油泡 (瓦拉干 、 董世林 7 2 7 7 ) , 似臭松 ( A b i o s ” e Ph r o ,。户15
( T邝 ut r . ) M a x i m ) 。 经过考察研究 , 发现成年植株的树皮较幼树的开裂
裂明显 , 树干阳面较阴面开裂明显 , 树干基部较上部开裂明显 (调查结果
来自 1 9 8 4 年大兴安岭植被调查 5 4 2一 1 0 、 8 4 2一 1 1 , 8 4 2一 13 , 8 4 2一 1 4 号
样地调查资料 ) 。 此类型小兴安岭带岭也有少量分布 , 笔者认为树皮 的 开
程度可能与年令和生境有一定的关系 , 但此类型在大兴安岭蒙克山西罗奇
岭一带集中分布 , 反映出可能与生境选择相关 , 待进一 步调查研究 。
最后 , 笔者认为长 白山分布的 “ 鱼鳞松 ” 其特征 : 一年生枝黄色或淡
黄色 , 球果较小 , 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 种鳞菱状卵形 ” 等 , 分化 明 显 ,
一 1 4 3 一
显著相关 , 与上述类型有别 , 而且分布区不同 , 但独立成种 , 乃嫌 不 足 ,
故同意郑万钧等〔们 ( 1 9 78) 的意见 , 将其作为变种处理。
3
。 色拐松
P蕊c e a j e z o e n s i s ( S i e b . e t Z u e c . ) ;C a r r . , T r a i t 己 C o n i f . e d i 。
2 5 5
,
1 8 5 5
。— P i c 亡 a m i e 了o s p e 犷沉 a ( L i n d l 。 ) C a r r 。 , T r a i t德 C o n i t 。 e d
2

3 3 9
,
1 8 6 7
.— P i e e a j。之 e e 九 5 15 C a r r 。 v a r 。 价 i e r o s p e r m a ( L i n d l 。 )C h e n g e t L 。 K , F u , 中国植物志 , 7 : 1 5 9 , 图版 3 8 : 1一 9 : 1 9 7 8 。—
P 1’c e口 口 ]’o 月 e 月 5 15 F i s i h 。 e x T r a u t v 。 e t M e y i n M i d d e n d o r f f 产5 R e i s e
5 i b i
r . 1吸2 ) : 8 7 .’ t 。 2 2一 2魂. 1 8 5 6 .
P i c e a j. z o e n : 15 C
a r r . v a r .
j e z o e n : 15
形态描述 (略 ) ,
分布 : 东北分布较为普追 ,北起大兴安岭至小兴安岭南端和张广才岭山地均有分布 。
黑龙江 : 带岭 , 轰绍荃 6。。 9` 海林 , 赵光义 q0 71 , 勃利 , 张玉 良 532 , 进克 ,二队专业组 ( x 9 59 年 s 月 ) 875 , 宁安 , 牡丹江队 ( 1 9 59年 9 月 ) 1 1 48 , 五营 , 程云
飞 2 97幼 朗乡 , 松花江队 ( 1 9 59年 s 月疮5 0 , 瓦拉干 , 乌弘奇 s ` 2 0 4一, 获克 dJ 西罗奇
铃 , 乌弘奇8 42 0 62 . 翠峦 , 刘懊谬 1 4 4 5 , 饶河 , 李书心等 3 206 , 尚志县苇河 , 王光正
之60 如 伊春乌敏河 , 刘澳谬 145 1 , 伊春 , 刘懊谬 1 4 0 1。
4
。 长白鱼 I 松
P i e e a j e z o e n s五5 C a r r 。 v a r . k o m a r o v i i ( V 。 V a s s i l i a v ) C h e n g
e t L
.
K
.
F u
, 中国植物志 1 6 1 , 图版 3 8 : 1 0一 1 5 , 1 9 78 。— P i c o a 花。杭 a r e ” i i V 。 V a s s i l 。 i n B o 址 . 袱 y p n 。 3 5 ( 5 ) : 5 0 4 . f 。 5 . 7 。 1 9 5 0 .
形态描述 (略 )
分布 :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区 , 辽宁省长白山又也有分布 , 与鱼缤松的分布
界限大致同黑龙江与吉林的省界一致 。
吉林 . 长白山梯子河 , 周以良 5 1幻 白山经营所 ,敖志文 4 5 6 8 , 安图 ,刘懊讨 42 0 7 ,
敦化 , 刘懊谓 3 5 6 5 , 漫江 、 黄普华 60 2 0 9 , 和龙 , 王崇书 2 6 1 5 , 临江 , 刘懊诊 8 7叭
长白山鲜族自治县冷沟子四栋房 , 李书心 1 0 1 50
辽宁 : 恒仁县 , 李书心 6 1 3 2 , 本溪 , 王庆礼 2 1 5 , 宽甸白石砍子 , 王庆礼 18 3 , 本
撰东营 , 朱有昌 1 30 70
A B 5 T R A C T
I n t h e p a p e r
, t h e a u t h o r d i s e u s s e s t h e v a r i a n e e s o f t h e e l a s
-
` 1f i e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P i c e a D i e t r 。 i n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T h
e s t e a d y
a n d v a r i o u s e h a r a e t e r s 几 r e f o u n d 。 A s t h e r e s u l t , t h e r e a r e Z
一 1 4 4 一
s P e ei esn a d 2 v a r i et i es( P ic eaj z eo。 九 51 5C a r r
. ,
P

k明 a r o , 11 C h e n g e t L . K . F u , P -
万君月 S忿S
u t i o n s
无盯a `e ” 5 15 N a k a i
e t T u n g )
.
A l s o
l e z o e 凡百忍5 v a r -
a n d P
.
kc or -
t h e i r d i s t r i b
-几今Y,V a f . L 。 C h o u
a r e
i n t e r c e d己月 s
d i s e u s s e d

考 文 献
〔 l 〕 刘该诃等 , t 9 55 :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 科学出版社 .
( 2 〕 竹内亮 , 19 56 : 中国东北裸子植物研究资料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 3 〕 吴征悦 等 , 飞9 8。 : 中国植被 . 科学出版社 .
〔 4 〕 郑万钧等 , 19 78 : 中国植 物志 , 第七卷 , 科学出版社 。
〔 6 〕 周 以良等 , 均” : 小兴安 岭木本 植物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 e 〕 月以良等 , 19 8 6 : 黑龙江树木志 , 黑龙 江省科技出版社 。
〔 7 〕 乌弘奇一 。 5 6 : 云衫属一新变种 , 植物研究 6 ( 2 ) : 一5 3一 15 5 -
〔 8 〕 大牛次三朗 , 19 78 : 日本植物志 , 至 文堂 。
〔 9 〕 R e五d er , A . , l 。峨。 : M a n u a l o f C u l t u r a l T r e e s a n d S h r u b s , e d 2 . 2一 3 一。〔 1。〕 W al t er , H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译 ) , 19 79 : 世界植彼 , 19 5 . 科学出版社 。
〔 l r〕 B a e . 刀 卜e a , B . H . , 一。 5 0 ; 几a 。 、 H e a o e T o 从 a 从 e e 几 “ C e “ 口 H “ o m o r i e a w 川 k口 二 B o 卜
a a 一 , e e 鱿 a益 袱 y p n a o 3 5 ( 5 ) : 4 9一 5 11 .〔 12〕
〔 13〕
. a P o .
,
B
·
J’l · 19 0 1 : 巾月 o p a M a n 毛 叹水 y P ” “ . 1 : 19 5一 19 7 -
妞 a P o a . B
. 月 . 19 34 , 巾几 o p a C CC P一 : 一4 2一 15 3 .

一 1 4 5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