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EREACEAE IN CHINA(Ⅲ)

中国韧革菌(Ⅲ)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 L
,
L E T IN O F B O T A N IC A L R E SE A R C H
第 7 卷 , 第 3 期
人 0 1. 7 , N o . 3
19盯娜 ? 月
J
u
l y一 。a 7
中 国 韧 革 菌 ( l )
郭 正 堂
S T E R EAC E A E IN C H !NA (川 )
G u o Z h e n g
一 t a n g
( 提要〕 本文报道中国韧革菌科 ( S t e r e a c e a e P il at ) 真菌 7T 种 , 隶属于
柄革菌属 ( S t e r e o p s i s R e i d ) 、 韧革菌属 ( S t o r e “ 川 H i l l : P e r s o o n ) 和
刷革菌属 ( X 夕10 6 0 10 5 K a r s t e n ) 。 其中有 3 个新种 , 1 个新组合种和 2 个
新记录种 ,它们是 : 厚盖柄革菌 ( S t e r e o P。 5` e r a ` , i P i l e o t 。 Z . T . G u o , s p .
且 o v . ) 、 细柄柄革菌 ( 5 . 夕 r a e el玄s r i夕i t a r a 2 . T . G u o , s p . n o v . ) 、 假
杯柄革菌 ( 5 . p s e o d o e u p : , l a t 。 2 . T . G u o , s p . : o v . ) 、 掌状柄革菌
《 5 . e r a S P e d `a ( F r . ) 2 . T . G u o , e o m b . n o v . ) 、 瓣裂柄革菌 ( 5 .
h i s e e ” s ( B e r k
.
& R a v
.
) R e i d ) 和蛋黄柄革菌 ( 5 . ” i r e l l亩月 a ( P l o w r . )
R ie d )
。 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H M A S ) 。
柄革 , 属
S t e r e o P, 15 R
e i d
B e i h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18 : 2 9 0
,
1 9 6 5

担子果木生或地上生 , 地上生者通常生于埋在地下的腐木上 , 革质 ,
具侧生柄 , 具菌盖 , 离生或合生 。 菌盖舌形 、 匙形 、 扇形 、 假漏斗形 , 极少
为真正漏斗形 。 菌盖表面无茸毛 , 干标本常具放射状棱纹 。 子实层平滑或
具有不甚明显的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具子实层和菌肉层 , 边缘带不明显或
无 , 无茸毛层 。 子实层中无囊状体等特殊结构 , 仅有部分种具油囊体 。 担
子长棍棒形至棍棒形 , 生 4 个担抱子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宽椭圆
本文作者工作单 位 : 北京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林业 研究所 ( 丁ns it ut e of F or es tr y ,
C h i n e $ e A e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B e i j i
n g )
,
形至近球形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至近无色 , 薄
壁 , 有隔膜 , 分枝 , 有或无锁状联合 。
a 玄种 : S t e r e o p s i s r ad i c a n : ( B e r k . ) R e i d
分 种 位 索 衰
1
. 菌丝具锁状联合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一 么
1产
. 菌丝无锁状联合 ·· · · · · ” ” · 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
. 菌盖汤斗形 , 子实层中具油襄体 · · · · · · · ” · “ “ · 5 . p s .u d o cu p川 at a 2 . T . G u 。
: ’ . 菌盖匙形 , 子实层中无油班体· · ” · ” · 一一一 5 . 城 s o . n : ( B er k . & R a v . ) R成 d
3
. 菌柄侧生 , 菌盖窄扇形或匙形 , 边缘带不甚明显 , 菌盖厚 , 子实层多层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5 . cr a “ i p“ e ` at 2 . T . G u 。 、
3,
. 菌柄中生或近中生 , 菌盖多为偏斗形 , 薄 , 子实层单层 · · “ ” · · · · · · · · · · · · ” ” 一 : 4
4
. 担抱子较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4 ` . 担抱子较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 担抱子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 5一 9 x 4一 8微米 , 菌柄细长 , 棕褐色或灰揭色 , 直径
不超过 2 毫米 , 菌盖较小· · · · · · · · · · · ” · · ·一 5 . g ar ic il 或 ip i t a t a 2 . T . G u o
5,
. 担抱子椭回形 , 卵形至近球形 , 7一 1 0 x 4一 6 . 5 微来 , 菌柄土黄色 , 直径 2 毫米 -
以上 , 菌盖较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s . cr 川 p“ 扭 ( F r . ) 2 . T . G u 。
6
. 担抱子椭回形至卵形 , 5一6 x 3一 3 . 5微米 , 菌盖厚度不超过 20 。微米 , 子实层薄 ,
20 一 40 微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vi .t 川 n1 ( lP o w r . ) R ie d
6
产 . 担抱子宽捅回形至近球形 , 3 . 5一 6 x 3一 4微米 , 菌盖较厚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二” …… ” 二” 二 ” 二” . . .’ . -……. ” 二 “ 二” . .…. ” 二” 一 ” · “ · ” ” 5 . 卜lL t i` r a ( P e c k ) R ie -d
小斗柄革 ,
S t e r e o P$ i$ b u r t i a n a ( P
e e k ) R
e i d
,
B e i h
.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1 5 :
2 9 2
, 1 9 6 5— S t e r e u m bu r r i a n u m P e e k , R e P 。 N 。 Y 。 S t . M u s 。 5 7 :
2 1

1 9 0 4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5 9 3 , 1 9 6 3 . — p od o s e即 h a 吞u : t I’a n a
( P
e e
k ) I t
o , M y e o l o g i e a l F l o r a o f J a p a n
, 2 : 1 5 1 , 1 9 5 5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s s a , 1 , 7 9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l 一 8 厘米 。 菌柄淡褐色至黑褐色 卜
圆柱形 , 光秃无毛 , 内实 、 脆 , 基部具菌丝垫 , 高。 . 5一 1 . 5厘米 , 直径 l
毫米左右 。 菌盖漏斗形 、 或一侧开裂至与柄相连处 , 或为匙形 , 高 O。 2一
2
.
5 厘 米 , 直 径 0 . 2一 2 . 5厘 米 。 表面浅土黄色 、 黄褐色至淡褐色 , 无茸
毛 , 丝状纤毛平伏形成致密的放射状棱纹 , 同心环带不明显 。 菌盖基部至
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全缘 、 锯齿状或深度瓣裂 。 菌盖常相互连生 , 从
而担子果呈丛生状 。 子实层表面平滑 , 浅黄色至米黄色 , 下部 常 为棕 灰
一 8 6 一
色 , 无同心环纹 , 有放射状纹 , 但不甚明显 。
菌盖剖面厚 23 0一 40 0微米 。 无茸毛层 ; 无明显边缘带 , 菌肉层淡黄梅
色至黄褐色 , 菌丝平行排列 , 较疏松 , 子实层米黄色至浅黄色 , 厚 ( 20 一 )
4。一 60 (一 8 0) 微米 。 子实层基部和菌肉层上部在显微镜下呈暗褐色 , 充
满结晶 。
子实层仅由担子和侧丝组成 , 呈栅栏状 。 无襄状体和油囊体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 一端具小尖 , 3 . 5一
6 x 3一 4微米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6 微米 , 壁厚 0 . 2微米左右 ,
有隔膜 , 但较稀疏 , 分枝较少 , 无锁状联合 , 常呈带状扭曲。
习性 : 生于地上 。
分布 : 四川 ( 30 57 5 ) 、 云南 ( 3 0 5 77 ) 。
掌状柄革菌 (新组合种 ) 图 8 ( F ig . 8)
S t e r e o P s i s c r a s P e d i a ( F
r . ) 2
.
T
.
G
u o , e o m b
.
n o v
. — hT e l e -
Ph o : a c r a s P e d i a F r
. ,
R

S o e
.
S e i

U p s
a l

A
e t i s 111
,
1 : 1 0 8
,
1 8 5 1
,
一 S t e 了e 赵爪 e r a sP e d f u切
( F
r . ) B u r飞, A n n 。
M i s s o u r i B o t

G a r d

V 11
,
N r

2一 3 , P 。
1 1 3
, 1 9 2 0 , 邓 叔 群 ,
中国的真菌 , .P 3 9 4’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
菌总汇 , p 。 7 3 0 , 1 9 7 9 .
担 子 果 革 质 , 有
柄 , 具菌盖 , 高 2 一 4
厘米 , 常聚生 , 菌盖相
互连接呈丛状 。 菌柄圆
柱形 , 土黄色 , 有平伏
纤毛形成的 放 射 状 棱
脊 ,基部具菌丝垫 , 高 1
一 2 。 5 厘米 , 直径 2 一
6 毫米 。 菌盖漏斗形 ,
高 0 . 5一 2 厘米 , 直径
O

6一 4厘米 , 表面浅黄

·工
Q
I
Où外0一`.0
图 8 ( F均 .的 掌状柄革菌 ( 新组合种 )
5 t e r e o P s i s e r a s P e d i a
A
. 担抱子 ( H M A S . 2 了5 4 5 )
( rF
B
2
.
T
.
G u (
〕 . e o m b
.
n o v
.
生 殡苗丝 ( H M A S . 2 7 5 4 5 )
一 8 7 一
色至土黄色 , 无茸毛 , 无同心环带 , 有平伏纤毛形成的致密放射状棱纹 。
菌盖 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锯齿状至深裂呈瓣状 , 裂瓣常外翻。
子实层表面浅黄色至棕红色 , 平滑 ,但常有塌陷而凹凸不平 , 无同心环纹 ,
有较宽的放射状棱脊 。
菌盖剖面厚 8 0 一 9 50 微米 。 无茸毛层 ; 边缘带不明显 , 浅棕色 , 菌肉
层土黄色 , 子实层浅徐色 , 厚 10 0一 1 50 微米 。
子实层中无特殊结构 , 由担子和侧丝组成 , 呈栅栏状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 、 卵形至近球形 , 一端具小尖 , 7
一 1 0 x 4一 6 . 5掀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壁厚 0 . 2微米左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竹林丛基部 。
分布 : 云南 ( 2 7 5 48 ) 。
作者将此种组合人柄革菌属的主要依据是 : ( 1 ) 担子果革质 , 具柄 。
( 2 ) 具翻斗形菌盖 。 ( 8 ) 子实层平滑 。 ( 4 ) 子实层中无 特 殊 结 构 。
《 5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不具淀粉反应 。 ( 6 ) 菌丝系统一系 。
, 盆摘革 , (新种 ) 图 9 ( F ig . 9)
S t e r e o Ps i s c r a川 p i l e a t a 2 . T . G u o , s p . n o v . ,
H
a e e s p e e i e s p r o x i m a S r e r e o P s f s P a , a s s o id e a e ( P

H e n n

) R
e i d
( R e i d 1 9 6 5 )
, a q u a d i f f e r t h y m e n i o m u l t i s t r a t o
, p i l e o e r a s s i o r e

S P
o r o p h o r a e o r i a e e a
, s t i p i t a t a
, p i l e a t a
, u s q u e a d 3

2一 5 . l e m
a l t a

S t i P i t e s l a t e r a l e s
, g l a b r i
,
b r e v i t e r e r a s s i v e l g r a e i l e l o n g i
,
P l a n e e o l u m n a r e s
, u s q u e a d o

5一 l e m a l t i , 0 。 2一 0 。 s e m l a t i ,
9 1 I
v i

P i l e i a n g u s t e f l a b e l i f o r m e s v e l s P a t h u l a t i

S u p e r f i e i e s
s u P e r i o r g i l v a a d e a s t a n e a m
, g l a b r a
, a z o n a , d i s t i n e t e a n g u s t e
r a d i a t e P o r e a t a

M a r g o P i l e i t e n u i s e t a e u t a
,
l e v i t e r e r o s a
,
q u o n d a m i n t e n s e f i s s a
, s a e p e r e v o l u t a

S u P e r f i e i e s i n f e r i o r P o r
-
p h y
r o 一 e i n e r a e e a v e l p a l l i d e e i n e r e a
,
l a e v i s
.
P i l e i i n s e e t i o n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i u s q u e a d 1 0 0 0一 1 3 0 0拼 e r a s s i ,
t o m e n t i s e a r e n t e s , e r u s t i s a l i q u a n t u m d i s t i n e t i s e a s t a n e i s
, e o n t -
e x t i b
u s p a l l i d e l u t e i s , h y m e n i i s m u l t i s t r a t i s
, u s q u e a d 7 0 0一 8 0 0
声 C t a S S玉S 。
H y m e n i a e x b a s i d i i s e t p a r a P h y s i b u s e o m P o 、 i t a , P a l i f o r m i a ,
心 y s t i d i i s e t g l o e o e y s t i d i i s e a r e n t i a 。
8 8
B s ad i is oPr e o a4一 5 .5 XZ 。 5一 3 .5产 , h y a l i n a e , l a e v e s , e l l i p s o i d e a e
a d o v a t a m
, n o n a m y l o i d e a e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
H y p h
a r u m s y s t e m a m o n o m i t i e u m
.
H y p h a e g e n e r a t o r i a e 3一 6拌
d i a m
. ,
m u r i s u s q u e a d 0
.
2一 0 . 5群 e r a s s i s p r a e d i t a e , h y a l i n a e ,
s e P t a t a e , r a m o s a e
, s i n e f i b u l i s
,
i n s e P t o a l i q u a n t u m e o n t r a e t a e
,
i n t e r d u m b a l t e i f o r m i t e r t o r t a e

H a b
。 a d t e r r a m
-
G u a n g d o n g : H a i n a n
,
M t
.
D i a o l u o
,
X
,
2 4 , 1 0 6 0
, Y u J i h o u & L i u
R o n g
,
H M A S 4 6 3 5 2
,
( T y p u s )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3 . 2一 5 . 1厘米 。 菌柄侧生 , 无茸毛 ,
短粗或细长 , 扁 圆柱形 , 高。 . 5一 1厘米 , 粗。 . 2一。 。 8厘米 , 土黄色。 菌盖
窄扇形或匙形 , 表面土黄色至粟色 , 无茸毛层 , 无同心环带 , 具明显狭窄
的放射状棱脊。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具微细缺刻 , 偶有深
裂 , 常向外卷曲。 子实层表面平滑 , 紫灰色或灰白色 。
菌盖剖面厚 1 0 0 0一 1 3 0 0 微米 。 无茸毛层 , 有不甚明显的粟色边缘带 ,
一 少卫 _ -
O

ǐ争
菌肉层浅黄色 . 子
实层粟色 , 多层 ,
厚 7 0 0一 a 0 0微米。
子实层由担子
和侧丝紧密排列而
成 , 呈栅栏状。 无
囊状体和油囊体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光滑 , 椭圆
形至卵形 , 4一 5 . 5
火 2 。 5一 3 。 5微米 ,
不具 淀粉反应 。
菌 丝 系 统 一
系 。 生 殖 菌 丝 无
色 , 直径 8 一 6 微
米 , 壁厚 0 . 2一 0 0 5
微米 , 有隔膜 , 分
枝 , 无锁状联合 ,
图 9 ( F匆 . 9) 厚盖柄革菌
S t e r e o p s i s c r a : s亩P i e a to 2 . T .
A
. 生殖菌丝 ( HM A S . 4 e 38 2 ) B .
G u o
,
担抱子
幻 O V 。
( H入I A S . 4 6 38 2 ) ·
常呈带状扭曲 , 在隔膜处常稍有缴缩 。
习性 : 生于地上 。
分布及标本引证 :
广东 : 海南吊罗山 ( X , 2通, 一96 0 ) 于积厚 , 刘荣 , ( H M A S 46 3 5 2 , 模式 )
讨论 : 此种在菌丝特征 、 担抱子大小 、 子实层表面颜色及结构等方面
均与花瓣状柄革菌 ( S t e : e o P s i s s P a : a s s o 记 e : ( P . H e n n . ) R e i e ) 相似。
区别在于后者子实层单层 , 菌盖较薄 , 菌盖边缘常呈瓣裂状 , 担子果多簇
生 。 而前者子实层多层 , 菌盖较厚 , 菌盖边缘不呈瓣裂状 , 担 子 果 多 单
生 。
细摘摘革 , (新种 ) 图 2 0 ( F i g 。 1 0 )
S t e r e o Ps i s g r a c i l l s t i Pi t a t a 2
.
T
.
G u o
, s p
。 n o v .
H a e e s p e e i e : p r o x i m a S t e r e O P s i r a P关i a 尸 R e i d e t S r尸 r 尸。夕5 1 c a r zi -
l a g i n e a 。 ( M a s s

) R
e i d
, a q u i b u s d i f f e r t s p o r o p h o r o m i n o r e
,
s t i P i t e g r a e i l i o r i
, p i l e o h u m i l i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i
, s a e p e r e v o l u t o
,
s u P e r f i e i e h y m e n i i n o n e e r a e e a

S p o r o p h
o r a e o r i a e e a
, s t i p i t a t a
, p i l e a t a
, u s q u e a d 0
.
5一 3 e m
a l t a

S t i p i t e s e e n t r a l e s
, g r a e i l i t e r e o l u m n a r e s
, s u p e r n e e t i n -
f e r n e a e q u i e r a s s i
, u s q u e a d o

5一 Z e m a l t i , i n v i v o e i n e r e o e r e m e i ,
u s q u e a d o

1 5一 0 。 1 8 e m d i a m 。 , i n s i e e o b r u n e o l i v e l e i n e r e o 一 b r -
u n n e i
, u s q u e a d o

0 2一 0 。 1 2e m d i a m . , g l a b r i , d i s e i s b a s a l i b u s
m y e e l i o r u m

P i l e i h u m i l i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e s
, u s q u e a d o
, 5一 1 。 5
心 m a l t i , 0 。 2一 2 . 2 e m d i a m . , S u p e r f i e i e s s u p e r i o r i n v i v o e i n e r e o -
e r e m e a
,
i n s i e e o e i n e r e o

b r u n n e a a d e a s t a n e a m
, g l a b r a
, a z o n a ,
r a d i a t e p o r e a t a

M a r g o p i l e i t e n u i s e t a e u t a
, i n t e g r a , s a e P e
r e v o l “ t a 。 S “ P e r f i e i e s i n f e r i o r e i n e r e o 一 f l a v a v e l p a l l i d e f l a v o -
b r u n n e a
,
l a e v i s
, a z o n a , r a d i a e P o r e a t a

P i l
e i i n s e e t i o n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i u s q t e a d 1 4 0一 70 0祥 e r a s s i ;
t o m e n t i s e t e r u s t i s e a r e n t e s , e o n t e x t i b u s o e h r a e e i s a d p a l l i d e
f l a v o

b r u n n e u m , h y m e n i i s e r e m e i s u s q u e a d 6 0一 1 2 0娜 e r a s s i s .
H y m e n i a e x b a s i d i i s e t p a r a p h y s i b u s e o m p o s i t a
, p a l i f o r m i a
,
b a s i l u m i n i b u s m a j o r i b u s p r a e d i t a
.
B a s i d i a e y l i n d r i e a u s q u e a d
4一 6拜 d i a m 。 , d i s t i n e t e q u a d r i s p o r a . B a s i d i o s p o r a e s一 9 x 4一 8召 ,
h了a l i n a e , l a e v e s , t a t e e l l i p s o i d e a e a d s u b g l o b o s a m , n o n a m y -
l
o i d e a e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
H y P h
a r u m s y s t e m a m o n o m i t i e u m

H y p h a e g e n e r a t o r i a e 3一 8
一 9 0 一
群 d i a m 一 , m u r l s
i n f l
a t i s u s q u e
t e n u i b u s u , q u e a d o

2一 0 。 5产 e r a s s i s , i n P a r t i b u s
a d 1 0尸
a n g u l e r a m o s a e
, S l n e
d i a m
。 ,
h y a l i n a e
, s e P t a t a e p l e r u m q u e r e e t
-
f 1b u l i s
,
i n s e p t o a l i q u a n t u m e o n t r a c t a e
,
i n t e r d u m
H
a b

5 i c h u 盆 n
( T y p u t )
·
b a l t e i f o r m i t e r t o r t a e

a
d t
e r r a m

: M t
.
Q i n g e h e n g
,
IX
,
1 7
, 1 9 5 1
, Z h e n g R u y o n g
,
H M A S 峨6 3 3 3 ,
F u ll a n : S a o m i n g
,
V l l , 1 1 , 1 97 4
,
J i a n g C h a
o r i e t a l
.
, H M A S 4 6 3 5 4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 8一 3厘米 。 菌柄中生 , 细圆柱形 ,
上下等粗 , 高 O。 5一 2厘米 , 新鲜时直径 O。
直径 0 . 02 一 O。 12 厘米 , 棕褐色或灰褐色 ,
表面浅漏斗形 , 高 0 。 5一 1 。 5厘米 , 直径 0 。
15 一 0 . 18 厘米 , 灰奶油色 , 干后
光秃无毛 , 基部具菌丝垫 。 菌盖
2一 2 . 2厘米 , 表面新鲜时灰奶油
色 , 干后灰褐色至栗褐色 , 无茸毛 , 无同心环带 , 有放射状棱脊 。 菌盖基
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全缘 , 干后常向外翻卷
。 子实层表面灰黄色
图 1 0 ( F ig . l o ) 细 柄柄 革菌 (新种 )
人 . 担袍予 ( H M A S . 4 8 38 4) B . 担抱子
S t
e 了e o P s` 5 g r a c ` I奋, ti p i ta ta Z . T . G u o , s p . n o , .
( H入t SA 一 6 3 8 3 ) C . 生殖蔺丝 ( HM A S . 6 6 3 .
或淡黄褐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 , 有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厚 1 40 一 7 0 微米 。 无茸毛层和边缘带 ; 菌肉层褚黄色至淡黄
褐色 , 子实层奶油色至米黄色 , 厚 60 一 1 2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和侧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基部有较大的空腔 。
担子圆筒形 , 直径 4 一 6 微米 , 有 4 个担抱子梗 , 明显可见 。 担抱子
无色 , 薄壁 , 光滑 , 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 5 一 9 x 4 一 8 微米 , 不具淀粉
反应 , 一端具小尖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8 微米 , 壁厚 O。 2一 O。 5 微米 ,
有时膨大部分直径可达 10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在隔膜处稍
有级缩 , 分枝多为直角分枝 , 有时呈带状扭曲 。
习性 : 生于地上 。
分布及标本引证 :
四川 : 青城山 ( I X , 17 , 1 9 5 1 , 郑儒永 , H M A S 召6 3 5 3 , 模式 ) 。
福建 : 三明 ( V l l , 一1 , 19 7 4 , 姜朝瑞等 , H M A S 4 6 3 5 4 ) 。
讨论 , 此种具有柄革菌属的典型特征 , 即担子果革质 , 具菌柄 , 菌丝
系统一系 。
此种在菌丝特征和担抱子形状 、 大小等方面与具脊柄革菌 (st 。?’e 。郊八
、 Ph i a e R e i d ) 和软骨质柄革菌 ( S t e : e o p s艺5 e a r艺11铭 i n e a ( M a s s 。 ) R e i d )
相近 。 区别在于后二者担子果较大 , 高可达 10 一 1 厘米 , 菌柄 较 粗 , 达
心. 3一 1 . 6厘米 ; 菌盖非漏斗形 , 子实层表面腊质 。 此外 , 此种与具脊柄革
菌的区别还在于后者子实层中具有油囊体 。
排砚摘革菌 (新记录种 ) 图 1 1 ( F i g . l r )
S t e r e o P s i s h i s c e n s ( B
e r k
.
& R a v
.
) R
e i d
,
B e i h
.
N o v a H e d w i
-
名 i a 18 : 2 9 8 , 1 9 6 5 。— T h e l e Ph o r a h i s c e n s B e r k 。 & R a v 。 , G r e v i l l e 3
1 : 1 4 8
,
1 8 7 3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单生 、 具菌盖 , 高 1 . 2一 1 . 3厘米 。 菌柄细圆柱
形 , 高。 。 5一 0 . 7厘米 , 直径。 . 2一 。 . 8毫米 , 灰黄色至灰白色 , 无茸毛 . 基
部具有小突状菌丝垫 。 菌盖匙形 , 高。 . 5一。 . 7厘米 , 宽。 . 2一。 . 5厘米 , 表
面灰黄色 , 无茸毛 , 无同心环带 , 具细密的放射状棱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
渐薄 , 边缘薄 , 稍钝 , 全缘或有深裂 , 呈相对较大的裂瓣 。 子实层表面棕
灰色至棕褐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 , 具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厚 2 40 一 32 0微米 。 无茸毛层 , 无明显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
至淡黄褐色 , 子实层栗色至黄褐色 , 厚 40 一 8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和侧丝组成 , 呈栅栏状 。 菌丝未端伸人子实层部分直径可
一 9 2 一
达 4 一 7 微米 , 无色 , 很易被误认为是囊状体或油囊体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近球形 , 一端具小尖 , 4 一 5 x 3 一 4 微
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一 4 微米 , 壁厚 0 . 2微米左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I口召
步 O 一三兰一
巴 曰 ( F地 . 1 1) 瓣裂柄革菌 ( 新记录种 )
St e r e o p: i : h i : e
e n s ( B
o r
k
.
& R
a v
.
) R
。 id
A
. 担抱子 ( H 入丁A S . 4 6 4 6 8 ) B . 担子 (H M A S . 4 6 4 6 5 ) ( ’ 生放 菌丝 〔 1 1人r人 5 . 礴6 , 16 5 )
一 9 3 一
习性 :生于地上 。
分布 :四川。
假杯梢革 , (新种 ) 图 1 2 ( F i g . 1 2 )
S t e r e o p s i s p s e u d o c u Pu l a t a Z
.
T

G u o
, s p
. n o v .
H a e e s P e e i e s p r o x i m a S r e : e o P s i 执 u s s co : i e ” : i ( P . H e n n 。 ) R e i d ,
a q u a d i f f e r t P i l e o p s e u d o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i v e l p
s e u d o e u p u l a t o
,
-
s u P e r f i e i e h y m e n i i p o r p h y r o
一 e i n e r a e e a v e l g i l v a
,
b a s id i o s p o r i s
.
m 1n o r i b u s
, 4一 5 X 2 。 5一 3。 5产。
s P o r o P h o r a e o r i a e e a
, s t i p i t a t a
, p i l e a t a
, u s q u e a d o

9一 2 。 6 e m
a l t a
.
S t i p i t e s e e n t r a l e s
,
b r e v i t e r e o l u m n a r e s
, u s q u e a d 0
.
1一 0 . 2
e m d i
a m
。 , g i l v i a d e i n e r e o

b r u n n e u m

P i l e i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e s
,
p s e u d
o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e s a d f l a b e l l i f o r m e m
, u s q u e a d 0
.
6一 2 . 4
e m a l t i
,
0

8一 1 . 4 e m d i a m 。 , S u p e r f i e i e s s u p e r i o r g i l v a , g l a b r a ,
a z o n a , d i s t i n e t e r a d i a t e P o r e a t a

M a r g o p i l e i a l i q u a n t u m e r a s s a
e t o b t
u s a , i n t e g r a
, q u o n d a m i n t e n s e f i s s a

S u p e r f i e i e s i n f e r i o r
P o r P h y r o
一 e i n e r a e e a

m u r i n a v e l g i l v a
,
l a e v i s

P 1l
e i i n s e e t i o n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i u s q u e a d 6 0 0一 8 0 0拜 e r a s s i ,
t o m e n t i s e t e r u s t i s e a r e n t e s , e o n t e x t i b u s g i l v i s , h y m e n i i s e i n e
-
r e o 一 b r u n n e i s v e l f l a v o

b r u n n e i s
, u s q u e a d 1 0 0一 15 0产 e r a s s i s .
H y nr
e n i a e x b a s i d i i s
, p a r a p h y
s i b u s e t g l o e o e y s t i d i i s e o m p o 一
5 1 t a
, p a l i f o r 功 i a , b a s i l u m i n i b u s m a j o r i b u s p r a e d i t a 。 G l o e o e丁-
s t i d i a e u r v e
一 e y l i n d r i e a
, u s q u e a d 6一 1 0群 d i a m 。 。 B a s i d i o s p o r a e
4一 5 x 2 . 5一 3 . 5召 , h y a l i n a e , l a e v e s , e l l i p s o i d e a e , l a t e o v a t a e a d
s u b g l
o b o s a m
, a p i e u l a t a e
, n o n a m y l o i d e a e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H y p h a r u m s y s t e m a m o n o m i t i c u m

H y p h a e g e n e r a t o r i a e 2 4产
d i a m
。 ,
h y a l i n a e
, r a m o s a e
, s e P t a t a e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u s q u e a d
0
.
2一 0 . 5产 e r a s s i s . f i b u l a t a e , i n t e r d u m b a l t e i f o r m i t e r t o r t a e .
H
a b
。 a d t e r r a m
-
C u . n g do n g : H a i n a n
,
M t
.
W
u z h i
,
V l l l
,
31
,
1 0 6 0
,
Y u J i h o u & L i
u
R o n g
,
H M A S 46 3 8 1 ( T y Pu s )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0 . 9一 2 . 6 厘米 。 菌柄中生 , 短圆柱
形 , 高 。 . 1一 。 . 3 厘米 , 直径 0 . 1一。 . 2厘米 , 暗黄色至灰褐色 。 菌盖漏斗 -
形 , 假漏斗形至扇形 , 高 0 . 6一 2 . 4厘米 , 直径 0 . 8一 1 . 4厘米 , 表面土黄
色 , 无茸毛 , 无同心环带 , 具明显的放射状棱脊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
9 4
边缘稍厚 , 钝 , 全缘
暗黄色 , 平滑 。
菌 盖 剖 面 厚
6 0 0一 8 0 0微米 。 无
茸 毛 层 , 无 边 缘
带 ,菌肉层土黄色 ,
土 实 层 灰 褐色至
黄褐色 , 厚 1 0 一
15 0微米 。
子 实 层 由担
子 、 侧丝和油囊体
紧密排列而成 , 呈
栅栏状 , 基部具较
大的空腔 。 油囊体
弯 曲状 圆筒形 , 直
径 6 一 10 微米 。
担抱子无色 ,
薄壁 , 光滑 , 椭圆
形至广卵形 、 近球
形 , 4 一 6 x 2 . 5
一 3 . 5 微米 , 不具
淀粉反应 。
菌丝 系 统 一
系。 生 殖 菌 丝 无
色 , 直径 2 一 4 微
米 , 壁厚 0 。 2一 0 . 5
微米 , 有隔膜 , 分
枝 , 有锁状联合 ,
常呈带状扭曲。
习性 : 生于地上 。
分布及标本引证 :
偶有深裂。 子实层表面紫灰色 , 肝褐色 、 鼠灰色或
一 .嘿兰一 `
夕口O
心扩 `
图 12 ( F i g . 12 ) 彼杯柄革菌 (新种 )
St
e r e o P s l , P s
e “ d o c u pu l a t a
A
. 担抱子 ( HM A S , 4 6 3 8 1 ) B .
C
. 油襄体 ( HM A S . 4 6 38 1 )
2
.
T
.
G o o
, s p
.
n o v
.
生殖 菌毯 ( H M A S . 4 e 3s l )
广东 : 海南五指山 ( V l l l , 3 1 , 1 9 60 , 于积厚 , 刘荣 , H M A S . 4 6 3 5 1 , 模式 ) 。
讨论 : 此种在显微 结 构 上 与木苏林柄革菌 ( S t e 犷e oP s i s , u s s o o 了 , ` ” s , s
《 H e n n 。 ) R ie d ) 相近 。 区别在于后者担子果较大 , 高达 2 一 3 厘米 , 菌
一 9 5 一
盖近扇形或匙形 , 子实层表面草黄色 , 担抱子较大 , 达 5 . 5一 6 . 5 x 3 . 75 一
4

5微米 , 菌丝稍粗 , 直径 4 一 6 微米 。
砚盆柄革 , (新记录种 ) 图 1 3 ( F i g · 1 3 )
S t e r e o Ps i s v i t e l l i n a ( P l
o w r
.
) R e i d
,
B e i h
.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l容
: 32 6

1 9 6 5
。— T h e l e P入o r a , f t e l l f n a P l o w r 。 , J。 B o t 。 L o n d . 3 9 :
3 8 5
,
1 9 0 1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2 一 3 厘米 。 菌柄细圆柱形 , 浅黄色
发白 , 无茸毛 , 基部具白色菌丝垫 , 高 l 一 2 厘米 , 直径。 。 5一 1毫米 。 菌
盖漏斗形 , 高 l 一 2 厘米 , 直径 0 . 8一 l厘米 , 表面浅黄色至浅栗色 , 光秃
无毛 , 同心环带不明显 , 具细密放射状棱纹 。 菌盖薄 , 边缘薄而锐 , 具微
一洲望二一
摺 。 `
O 沙O
图 , 3 ( iF g . 13 ) 蛋黄柄革曲 (新记录种 )
s t . r . o p: 1 5
v i te l l i , a ( P l
o 贾 r . ) R e i d
A
.扭抱 子 ( H M A S . 司e 4 7 5 ) B .生盆曹 丝 (HM A S . 4 64 7 5 )
细缺刻或深裂成数瓣 , 偶尔
深裂至与 柄 相 连 处 。 子实
层表面浅黄色至灰 白色 , 平 `
滑 , 无 同心环纹 , 有放射状 ·
棱纹 。
菌盖剖面厚 1 0 一 16 0微
米 。 无茸毛层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 、 子实层 均 为 淡 黄
色 , 子实层厚 20 一 4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排
列成栅栏状 。 无囊状体和油
囊体 。
担抱 一子薄壁 , 无色 , 光 .
滑 , 宽椭 圆形 , 一端具小尖 , 5 一 6 x 4一 3 。 5微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偶 .尔可达 6 微米 ,
壁厚 O。 2一 1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地上或腐木上 。
分 tJ’ : 北京 ( 4 6 4 7 5 ) 。
韧 革 , 属
S t e r e u m H i l l : P e r s

R o e m e r N e u e s M a g
.
B o t

1 : 1 10
, 1 7 9 4
.
e m e n d B o i d i n
,
R e v

M y
e o l

23 : 3 2 8
, 1 9 5 8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 , 革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一反卷 、 半圆
一 9 6 一
形 、 贝壳形至扇形 , 表面具茸毛 。 子实层表面平滑 , 浅黄色 、 奶油色 、 蛋
壳色至土黄色 。 菌盖剖面具子实层 、 菌肉层 、 茸毛层 , 边缘带 有或无 。 子
实层 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菌丝组成 。 无襄状体和油囊休 。 担子棍棒形至
近棍棒形 , 生 4 个担抱子 。 担抱子薄壁 , 平滑 , 无色 , 具淀粉反亩。 菌丝
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薄壁 , 无色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 架菌丝
厚壁 , 无色至淡褐色 , 无隔膜 , 极少分枝。
徽式种 S z e ; e u m 丙i r s u t u m (W i l l d . ) P e r s o o n
此属早在 1 9 5 8年 B io d in 曾对其进行过修订 。 修订后的韧革菌属包括
两组 , 即血色组 ( S e 。 t i o n C r u e n , a t a B o u r d . & G a l z . ) 和土 黄 色 组
( S
e e t i o n 五 u r e o l a B o u r d . & G a l z . ) 。 本文中 , 作者又对此属稍行修订 。
首先 同意 P o u z a r 的观点 , 将 B io id n ( 1 9 5 8 ) 修订后的韧革菌属中的血
色组分出 , 并以血革菌为模式种建立血革菌属。 其次限定保留在此属中的
土黄色组成员为那些具有典型韧革菌菌盖 (即菌盖剖面具子实层 , 菌肉层
和茸毛层 , 有或无边缘带 ) , 子实层中具囊状体菌丝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
殖菌丝无锁状联合 , 担抱子具淀粉反应的种 。
分 种 检 索 衰
1
. 菌盖剖面有边缘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1产
. 菌盖剖面无边缘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一 6
2
. 菌盖表面茸毛老时脱落 , 有栗色同心环带 ” · “… 5 . fa s目 “ u m ( S〔 h , . ) F r .
2` · 菌盖表面茸毛不脱落 , 无同心环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3
. 菌盖表面具粗茸毛 , 常成束 , 多为土黄色至灰白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hi r s u t u m ( W i l l d . ) P e sr .
3
` . 菌盖表面茸毛平伏或微细 , 不成束 , 多为白色 , 少为土黄色· · · · · · · · ” · · “ … ” . 4
峨. 菌盖较小 , 茸毛平伏 , 具丝状光泽 , 常为银白色 川 ·· · ” · ” :.s co m lP lc at u m F r
.
4 ` . 菌盖稍大 , 茸毛微细而密集 , 柔软 , 平绒状 , 白色 , 偶为土黄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po b . , c . n t B u r t
5
. 菌盖较薄 . 除茸毛层外厚度不超过 2 50 微米 。 子实层亦薄 , 不超过 50 微米。 担子
果常大片平伏 , 反卷部分相对较小 · ” · · · · ” ” · · ” · · · ” · ” ” : 5 . v. ” :r 。 m B er k
.
5
` . 菌盖稍厚 , 除茸毛层外厚度在 30 微米以上 。 子实层亦稍厚 , 达 50 一 120 橄米。 担
子果较小 , 平伏部分相对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比 or 二 u c u m F r .
, 瓦韧革 ,
S t e r e u m c o m P li c a t u m F r
. ,
E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M y e o l
. , p
: 1 8 3 8
。 一一 T h e l e Pho r a , a脚 。 a l i s S e h w 。 , N a t u r f 。 G e s . L e i p z 。
5 4 8
S e h r
一 9 7 一
1 : 1 06
,
1 8 2 2
。 — S t o r e u m r am e a l e ( S e h w 。 ) B u r t , A n n 。 M o 。 B o t -
G d
n . 7 : 1 6 9
,
10 2 0
。 n o n M a s s e e
,
1 5 9 0
. 邓叔群 , , 中国的真菌 , p 。 ·
3 9 8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7 3 2 , 1 9 7 9 -
担子果一年生或二年生 , 革质 , 韧 , 无柄 , 具菌盖 。 菌 盖 平 伏一反
卷 , 常呈直径 0 . 5一 l厘米圆片形四周反卷 , 或一侧平伏 , 一 侧 反 卷 , 呈 ,
檐 状 或 半 圆形 , 很少呈扇形或贝壳形 。 菌盖反卷部分可达 。 . 3一 2 厘米 , .
常左右相连 , 呈稀疏班瓦状 。 菌盖表面新鲜时浅黄色至桔黄色 , 干后土黄
色至银白色 , 密被平伏茸毛 , 呈放射状排列 , 形成致密细纹 , 具丝状光
泽 ,有同心梭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 、 锐或稍钝 , 全缘或具微细圆
齿状缺刻 , 有时具不规则深裂 , 形成覆瓦状的皱曲小菌盖 。 子实层表面米黄
色 、 奶油黄色 、 桔黄色至土黄色 , 平滑 , 有明显的同心环纹 , 无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50 。一 7 80 微米 。 茸毛层灰 白色至银白色 , 有狭 -
窄紧密的金黄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至奶油黄色 ; 子实层与 菌 肉层 同
色 , 厚 30 一 6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菌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体菌丝圆筒形 , 直径 4 一 6 微米 , 顶部壁薄 , 无色 , 圆或尖 , 偶 ·
有乳状突 , 下部壁厚 , 常为淡黄褐色 ; 与骨架菌丝相连 ; 突出或不突出子
实层 , 突出部分一般不超过 10 微米 。
担抱子薄壁 , 平滑 , 无色 , 一端具小尖 , 椭圆形 , 5 一 6 x Z 一 3 微
米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一 5 微米 , 壁厚 0 . 2一 0 . 7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4 一 6 。 5微米 , 壁厚 1 . 5 ·
一 2。 5微米 , 无隔膜或偶尔不规则次生隔膜 , 不分枝。 中间型菌丝较多 ,无
色 , 直径 8 一 5 微米 , 壁厚 l 微米左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茸毛无色 , 直径 4 一 6 微米 , 壁厚 l 一 2 。 5微米 , 无隔膜 , 未见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群生于腐木或枯枝上 。
分布 : 甘肃 ( 0 0 5 2 9 ) 、 西藏 (魂5一2 9 ) 、 四川 ( 5 1 9 , 2 ) 。
据 C o n n i n g h a m ( 1 9 6 3 )记载 ,此种最早被 S c h w e i n i t z 放在 T h e l e p h o r `
r a m e a l i s名下 ,但 F r i e s 通过对 S c h w e i n i t z 所送的此种标本的鉴定 , 认为
此种应该是 S t e : e u m 丙i: s u t u。 的一个型 。所以在 S e h w e i n i t z 以后发表的文
章中都称之为 T h e l e Pho ; a h i r s u t a 夸: a m e a l i s 。 可是 , 后来 F r i e s 在正式发
表时却将 S c h w e i n i t z 所送的标本定名为 S t e : e u m c伽乡l`e a t u m F r . 。 B u r t
( 1 9 2 0 ) 的组合 S t e r e . m r a m e a l e ( S e h w 。 ) B u r t 因 M a s s e e ( 1 8 9 0 ) 已将 -
一 9 8 一
这个名字用于另外的一个种而不能再用 。
轮故栩革 ,
S t e r e u m f a s c i a t u m ( S
e h w

) F
r 。 , E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M y
e o l
。 , P ,
5魂6 , 1 8 3 a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5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
汇 , p . 7 3 0 , 1 0 7 9。 — T h e l e Ph o : a f a s e i a r a S e h w 。 , N a t u r f . G e s .
L . i P z

S
e
h
r 。 1 : 1 0 6
, 1 8 2 2
。— T h o l e P几。 : a l o b a t a K z e 。 ( i n W e i g e l t
E 笼 s i e e

1 8 2 7 )
e x F
r 。 , L i n n a e a s : 5 2 7
,
1 8 3 0
。— S t o r e u 沉 I o ba r u m
( K z e
.
) F r
. ,
E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
M y e o l
. , p
.
5 4 7
, 1 5 3 5 , 邓叔群 , 中国
的真菌 , P 。 3 9 8 , 1 9 6 3 。
担子果一年生至二年生 , 革质 , 韧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多为扇形 , 近扇
形至贝壳形 , 也有的平伏一反卷呈檐状 , 或平伏 , 以中心点着生 , 四周与
基物离生或反卷。 菌盖表面浅黄色 、 锈黄色 、 土黄色 、 黄褐色至浅栗色 、
栗色 、 灰白色 、 鼠灰色 , 密被与菌盖表面颜色相同的微细茸毛或粗茸毛 ,
茸毛常脱落 , 显露出栗色或浅栗色皮壳 , 因而形成光秃与茸毛相间的同心
环带 。 菌盖表面还常具有微细放射状棱纹 。 扇形或贝壳形菌盖基部狭窄 ,
常具柄状突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或稍钝 , 多为全缘 , 少
为微细锯齿状 , 极少数深度瓣裂 。 子实层表面浅黄色 、 土黄色 、 奶油色 、
蛋壳色至肤色 , 极少老标本为黄褐色 , 平滑 , 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纹明显或
不明显 。 菌盖达 1 . 3一 1 2 . 7 x 0 . 6一 10 . 7厘米 , 常左右相连生 , 此时子实体
可达 2 x 12 厘米 , 偶尔呈覆瓦状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 2 5 0一 )切 O一 8 O0( 一 1 4 7 0 ) 微米 。 茸毛层浅
黄色 、 土黄色至灰白色 ; 有狭窄紧密的金黄色至栗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
色 、 土黄色至淡褐色 ; 子实层浅黄色 、 奶油黄色至土黄色 , 厚 ( 30 一 ) 8。
一 1 2 0 (一 1 5 0 ) 微米。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菌丝组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体菌丝圆筒形 , 直径 ( 4 一 ) 5 一 8 (一 1 0) 微米 , 顶部薄壁 , 稍
膨大 , 无色 , 常具一乳状突 ; 下部厚壁 , 淡黄色至 淡黄褐色 , 不突出或稍
突出子实层 , 突出部分一般不超过 15 微米 , 与骨架菌丝相连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光 滑 , 窄椭圆形 , 一端具小尖 , ( 4 一 ) 5 一 .6 5
(一 7 ) x ( 2 。 5一 ) 3一 3 。 5 (一 4 ) 微米 , 具淀粉反应。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 5一 5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
锁状联合 , 有时扭曲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3。 5一 7 。 5微米 , 无隔膜或偶有
不规则次生隔膜 , 不分枝。
一 9 9 一
习性 , 单生或群生于腐木 、 枯枝或树皮上。
分布 , 黑龙江 ( 19 7 46 ) 、 吉林 ( 3 0 2 7 9 ) 、 内救 ( 2 9 2 59 ) 、 北 京 ( 3峨035 ) 、 河 北
《 1. 2 67 ) 、 河 南 ( 2 x 31 3 ) 、 山 西 ( 2 92“ ) 、 陕 西 ( 2 63 3 5 ) 、 广 西 ( 2右3盯 ) 、 广 东
哎 1 4 6 34 ) 、 浙 江 ( 7 69 5 ) 、 福 建 ( 3 1 610 ) 、 贵 州 ( 2 63 37 ) 、 青 海 ` ( 2 63 4 2 ) 、 甘肃
丈2 67 4 1 ) 、 折沮 ( 2 1 5 1. ) 、 西藏 ( 442 2 9 ) 、 云南 ( 2 6 335 ) 、 四川 ( 1 9 79 t ) 。
对于此种的命名比较混乱 , 常出现 的有 三 个 , 即 S t e r e u二 加 s c i a r。脚
·
( S c h w

) F r
。 ,
S t
e r e u沉 l o ba r u爪 ( K z e 。 ) F r 。 和 S r e r e u m o s t r亡a ( B I。 &
N e e S ) F r
· 。
C u m i n艺h a m ( 1 9 6 3 ) 认为此三个名称实为一种 , 依据命名
法的优先率 , S t e r ` u爪 f a s c i a t o m ( S c h w . ) F r 。 应为有效合法名称 。 在我
国常见的是前两个名称 , 作者研究了保藏于 H M A S . 的定名为此二名称的
标本 , 认为这些标本应为一种 , 即轮纹韧革菌 。
粗毛栩革 ,
S t . r e u m h i r s u t u m ( W i l l d

) P
e r s
。 ,
R o e m e r N e u e s M a g

B o t


1 : 1 1 0
,
1 7 0 4 , 邓叔 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9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宾菌
总 汇 , p . 7 3 1, 2 9 7 , . — Th e l e户h o ar 几i r s u r a W i l l d . , F I . B e r o l .
P
r o d r
。 , P

3 9 7
,
1 7 8 7
.
担子果一年生或二年生 , 革质 , 韧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通常平伏一
反卷呈格状 , 或为半圆形 、 贝壳形至扇形 , 也有时平伏 , 四周与基物离
生 , 边缘上卷 。 菌盖表面浅黄色 、 土黄色 、 锈黄色至灰白色 , 密被丛生粗
茸毛 , 茸毛不脱落 , 与菌盖表面同色 , 常成束 。 ,菌盖基部常具小柄状突 ,
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全缘或有微细缺刻 , 偶有深裂 。 菌盖 0 . 5
一 3 . 5 x o 。 4一 2 。 5厘米 , 常左右连生或呈覆瓦状 , 此时整个子实体可达 O。 5
一 7 x o . 4一 4 . 2厘米 。 子实层表面浅黄色 、 米黄色 、 奶油色 、 蛋壳色至土
黄色 , 偶有鲜黄色或棕色 , 平滑 , 极少具小瘤 , 同心环纹不明显 , 放射状
纹较明显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 3 8 0一 ) 4 0。一 8 O0( 一 1 0 0 0) 微 米 。 茸毛层厚
度可达 50 一 1 5 0 0 微米 , 浅黄色 、 黄褐色至灰白色 ; 有狭窄紧密 的 金 黄
色、 栗色至暗褐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至淡黄褐色 ; 子实层浅黄色 、 奶
油黄色至蛋壳色 , 厚 ( 3 0一 ) 6 0一 10 0 (一 1 5 0 )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休菌丝组成 , 呈栅栏状 。
襄状体菌丝圆筒形 , 直径 4 一 10 微米 , 偶有膨大者 , 直径可达 12 微
米 , 顶部稍膨大或不膨大 , 壁薄 , 无色 , 常具乳状突 , 下部壁厚 , 常呈黄
色 , 不突出或稍突出子实层 , 突出部分一般不超过 10 微米 , 与骨架菌丝相
连 。
10 0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 小尖 , 5一 8 x 2 . 5一 4 . 导
微米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 5一 5 微米 , 壁厚 0 . 2一 。 . 5 微
米 , 偶尔可达 1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4 一 7 微米 , 壁厚 1 . 5一 3微米 , 无隔膜或偶有不规则次生隔膜 , 不分枝 。
茸毛无色 , 直径 3 一 6 微米 , 壁厚 l 一 2 微米 , 无隔膜或有不规则次
生隔膜 , 未见分枝 , 无锁状联合。
习性 : 单生或群生于腐木 、 枯吱或树皮上 , 多见于阔叶树 , 如桦属和栋属 , 未见
有生于针叶树上者。
分布 . 黑龙江 ( 1 97 49 ) 、 吉林 ( 2 5 6 5 3 ) 、 北 京 ( 1 8 3 6 5 ) 、 河 北 ( 2 5 6 5 0 ) 、 LJ 西
( 30 2 34 )
、 浙 江 ( 2 5 9 5 9 ) 、 安 徽 ( 2 0 0 5 5 ) 、 贵 州 ( 0 9 5 6 7 ) 、 甘 肃 ( 0 9 5 6 0 ) 、 福 建
( 2 5 99 0 )
、 宁 夏 ( 3 1 95 0 ) 、 青 海 ( 2 5 6 5 1 ) 、 新 疆 ( 397 2 4 ) 、 西 藏 ( 46 4 7 0 ) 、 云 南
( 2 7 56 5 ) 、 四 J I】( 3 05 5 5 ) 、 陕西 ( 3 3 5 3 2 ) 、 广西 ( 2 67 4 4 ) 、 广东 (海南 ) ( 3 0 2 5 6 ) 。
长毛韧革菌
S t e r e u m o c h r o 一e u e u m F r . , H y m . E u : . , p 。 6 3 9 , 1 8 7峨,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8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7 3 2 , 1 9 7 9 。
担子果革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多为平伏一反卷呈檐状或贝壳形至
扇形 , 反卷部分达。 . 2一 1 . 7厘米 。 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白色 , 具成束或平
伏 长 茸 毛 , 有 同心环带 , 放射状纹不明显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
薄而锐 , 全缘或具微细缺刻 , 偶尔有深裂 , 呈瓣状 , 菌盖或裂瓣的侧缘常
内卷。 子实层表面米黄色至灰白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 ,放射状纹不明显 卜
干后有时具裂缝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3 0 一 5 0 微米 。 茸毛层近 白色至灰 白色 , 无边
缘带 , 菌肉层和子实层淡米黄色 , 子实层厚 50 一 12 。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菌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体菌丝与骨架菌丝相连 , 自菌肉层上部伸出 , 直人子实层 , 但不
突出子实层 , 圆筒形 , 直径 5 一 7 微米 , 上部壁薄 , 下部壁厚 , 无色 , 顶
部与子实层其它侧丝无区别 。
担抱子未见。 据邓叔群先生的 “ 中国的真菌 ” 记载为 , “ 担抱子无色 ,
光滑 , 椭回形 , 6 一 7 x Z。 5一 3微米 ” 。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4 . 5微米 , 壁厚 0 . 2一 0 . 5微
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4 一 5 微米 , 壁厚
1一 1 . 5微米 , 无隔膜或偶有不规则次生隔膜 , 不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茸毛无色 , 直径 3 . 5一 7微米 , 壁厚 l 一 8 微米 , 无隔膜或偶有不规皿
一 1 0 1一
次生隔膜 , 不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阔叶树枯枝上。
分布 : 北京 ( 3 1 96 5 ) 、 LIJ 西 ( 一6 5 5 2 ) 、 陕西 ( 33 53 6 ) 。
细级栩革 ,
S t e r e u m P u七e s c e n s B u r t , A n n . M o 。 B o t . G d n . 7 : 1 7 5 , 1 0 2 0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8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7 3 2 ,
1 9 7 9

担子果革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一反卷 , 但多为贝 壳 形 至 扇
形 , 1 . 2一 6 x l . 3一 4 . 5厘米 , 单生或左右连生呈覆瓦状 , 有时具 次 生 菌
盖 。 菌盖表面浅黄色、 土黄色至灰 白色 , 被密集微细柔软的短茸毛 , 平绒
状 , 具不甚明显的同心环带和放射状棱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
而锐 , 全缘或有微细缺刻 。 子实层表面浅黄色 、 米黄色 、 土黄色 、 浅棕色
至浅棕灰色 , 平滑 , 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和放射状棱纹 。 平伏部分或菌盖
基部子实层表面偶有小瘤状突起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40 0一 80 0微米 。 茸毛层厚度可达 1 2 0 0微米 , 浅
黄色至灰白色 ; 有狭窄紧密的金黄色至栗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 , 子实
层浅黄色 、 浅棕色至棕灰色 , 厚 30 一 7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及囊状体菌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休菌丝无色 , 圆筒形 , 直径 4 一 7 微米 , 顶部薄壁 , 尖或圆 , 有
时具乳状突 , 下部厚壁 , 与骨架菌丝相连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突出部
分一般不超过 15 微米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小尖 , 稍弯 , 6 一
7 x 3
·
5一 4微米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 具中间型菌丝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8 一 6 微米 , 壁
厚 O。 2一 O。 5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
一 6。 5 微米 , 壁厚 l 一 2 微米 , 无隔膜或有不规则次生隔膜 , 不分枝。 中
间型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5微米 , 壁厚 0 . 5一 1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
状联合 。
茸毛无色 , 直径 3。 5一 6微米 , 壁厚 O。 5一 1。 5微米 , 无隔膜或具密集不
规则隔膜 , 未见分枝 , 无锁状联合。
习性 , 生于启倒木 、 枯椿及枯枝上 。
分布 . 吉林 . ( 46 47 5 ) 、 北京 ( 2 7 57 5 ) 、 云南 ( 2 e 3 s 7 ) 、广西 ( 2 7 57 9 ) 广东 一 (海
南 ( 46` 7 1 ) 。
一 1 0 2 一
琳长毛韧革菌
Ste e r u mve 色! e re u mB e r k。 , F l o r a N o v a e 一 Z e a l a n d i a e Z : 1 8 3 ,
1 8 5 5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9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7 3 3

1 9 7 9

担子果革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一反卷呈循状至近扇形 , 反卷
部分可达 0 . 1一 1。 5 厘米 。 菌盖常左右相连生 , 担子 果可达 0 . 3一 7 . 2 x 0 . 2
一 5 。 2厘米 。 菌盖表面米黄色至灰白色 , 密被粗茸毛 , 茸毛常成束 。 菌盖
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全缘 。 子实层表面米黄色 , 平滑 , 有同心
环纹 , 无放射状纹 , 平伏部分子实层表面有脐状突或微小的瘤状突起。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1 50 一 25 0微米 。 茸毛层米黄色 , 边缘带无 , 菌
肉层与子实层亦均为米黄色 ; 子实层厚 20 一 4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不太明显的囊状体菌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
状 。
囊状体菌丝无色 , 棍棒形或圆筒形 , 直径 5 一 7 微米 , 顶部壁稍薄 , .
尖或圆 , 不突出子实层 , 下部壁稍厚 , 与骨架菌丝相连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长椭圆形 , 一端具小尖 , 7一 7 . 5 x 2 . 5一
3

5微米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 5一 4 微米 , 壁厚 0 。 2一 0 . 5 微
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5微米 , 壁厚
i 一 1 . 5微米 , 偶尔可达 2 微米 , 无隔膜 , 无分枝。
茸毛无色 , 直径 3 . 5一 5 微米 , 壁厚 l 一 2 微米 , 无隔膜 , 未见分枝 卜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扁木或枯枝上。
分布 : 北京 ( 2 9 003 ) 、 江 西 ( 2 5 676 ) 、 福 建 ( 2 5 677 ) 、 云 南 ( 2 9 0 05 ) 、 广 西
( 2 8 67 2 )
、 广东 (海南 ) ( 3 0 66 7 ) 。
剧 革 , 属
X y l o b o lu s K
a r s t e n
M e d e d

S o e
.
F a u n a F I

F e n n

6 : 1 1
,
1 8 8 1

e m e n d

B
o i d i n
,
R e v

M y e o l

2 3 : 3 4 0一 3 4 1 , 1 9 5 8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 , 革质 、 木栓质至木质 ,平伏 , 平伏一反卷 ,或具
菌盖 。 菌盖表面具同心环带 , 无茸毛或具稀疏茸毛 。 子实层表面平滑或有
微小瘤状突起 , 很少有裂缝 。 菌盖或子实体剖面具单层或多层的子实层和
一 1 0 3 一
菌肉层 , 边缘带和茸毛层有或无 。 子实层中具明显的棘状侧丝 。 此外 , 有
些种还具有被结晶棘状侧丝 、 被结晶囊状体 。 囊状体菌丝或油囊体 。 担子
棍棒形 , 生 4 个担抱子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
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薄壁 , 有隔膜 , 分枝 , 有或无锁状联合。 骨架菌
丝近无色至淡褐色 , 厚壁 , 无隔膜 , 一般不分枝 。
杭式种 X g l o b o l u s f ; u s t u l a t u s ( P e r s 。 ) B o i d i n
此属为 K a r s t e n ( 1 5 8 1 ) 所建立 , 当时包括了 4 个种 。 D o n k ( 1 9 5 7 )
选其中第三个种 S t e , e u , f r u s t u l o s u m ( P e r s 。 e x F r 。 ) F r 。 为模式种 ,
此名称后来被 B o i d i n 列为 X , 10石o l u s f ; u s t u l a r u s ( P e r s . ) B o i d i n 的异
名 。 此属中的一些种的担子果在形态和结构上与韧革菌属中的种的担子果
非常相近 , 只是通常稍硬 。 菌丝系统二系 , 有由骨架菌丝未端弯人子实层
而形成的囊状体菌丝 。 子实层中具有密集的棘状侧丝 。 L e nt 么 ( 1 9 6。 ) 指
出 : “ 小刺状突几乎可能在子实层中的任何菌丝未端都有 , 可育担子除外 。
被少盆这种结构类似于在韧革菌属的一些种 中发现的顶部具小 刺 的 小 担
子 , 而被大量这种结构则导致了棘状侧丝的形成 。 ” 从这一点看 , 棘状侧
丝既是此属与韧革菌属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 也是二属间具有密切亲缘
关系的又一个证据。 此外 , 此属与韧革菌属的区别还在于此属担子果多少
为木质或木栓质 , 较硬 。 从引起木材的腐朽类型上看 , 二属真菌都引起木
材白腐 。 但韧革菌属引起木材的弥散形白腐 , 而此属真菌则引起木材的块
状白腐 ( L e nt z 1 96 0) 。 另外此属中还有一些种具有被结晶囊状体和 被 结
晶棘状侧丝 。 这些特征都是将此属从广义韧革菌属中分 出的重要依据。
分 种 检 索 表
1
. 担子果具菌盖 , 菌盖革质至木栓质 , 厚而硬 , 子实层表面奶油黄色至蛋壳色 二 2
1 产
. 担子果平伏或稍反卷 , 木质 , 子实层表面近白色至蛋壳色 · · · “ · “ · · ” · · · · · · · ” · ·~ 一 8
2
. 子实层中具被结晶囊状体 , 被结晶棘状侧丝和棘状侧丝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一 ’ … ’ · “ · ” “ ·一 “ · - :. X . su bP “ . at us ( B er k . & C u rt . ) B io id n
2 产 . 子实层中无被结晶襄状体和被结晶棘状侧丝 , 仅有棘状侧丝 “ · “ “ · · · · · · ” · · · ·一
二“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rP 石肚 . sP (J u n g h . ) B o id in
3
. 担子果大片平伏 , 较薄 , 干后子实层表面具密集微细规则裂缝 一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扭 n n。 “ s ( B e r k . & B r . ) B o id i n
3 产
. 担子果不规则圆形 , 小块状 , 较厚 , 千后子实层表面很少裂缝 ·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一 X . fr “ ut la t “ ( P er s . ) B io d in
一 1 0 4 一
平伏翻革菌
Xy l o b o l u s a n n o s u s ( B
e rk

& B r

) B o i di n
,
R e v

M y e o l

2 3 :
: 3 4 1
,
1 9 5 8
。— S t e r e u m a n n o s u m B e r k 。 & B r 。 , J 。 L i n n 。 S o e 。 B o t 。1 4 : 6 7 , 1 8 7 4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 9 7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
总汇 . p . 72 9 , 1 9 7 9 .
担子果多年生 , 木质 , 平伏呈大片状 , 边缘反卷 , 反卷部分达 0 . 2一
心 . 6厘米 , 偶尔可达 2 . 5厘米 , 形成檐状或半圆形菌盖 。 菌盖表面棕褐色
至暗揭色 , 具微细稀疏极短的茸毛或无茸毛 , 具狭窄紧密的同心环带 , 无
放射状纹 , 粗糙或皱曲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色浅 , 厚而钝 , 全缘 .
偶有深裂直至平伏部分 。 子实层表面浅肉色至蛋壳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
和放射状纹 , 密被规则微细裂缝 , 纵横相交 。
菌盖剖面厚 6 0 一 1 5。。微米 。 无茸毛层 , 有狭窄紧密的栗色边缘带 ,
菌肉层锈黄色至锈褐色 , 极薄 , 不明显 , 子实层多层 , 锈黄色至锈 揭色 ,
最外层子实层蛋壳色 ; 整个剖面在 5 % K O H 溶液中浸泡呈暗褐色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棘状侧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棘状侧丝多而明显 , 棍棒形至圆筒形 , 顶部圆或尖 , 直径 (2 . 5一 ) 3
一 6 (一 7) 微米 , 最外层棘状侧丝无色 , 其下各层棘状侧丝多为黄褐色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 端 具 小 尖 , 4 一 s x
忍 · 5一 3微米 , 具淀粉反应。
菌丝极不易分离 , 应为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 5一 3 . 5
微米 , 偶 尔膨大部分直径可达 4 微米 , 壁 厚 。 . 2 微 米 左 右 , 有隔膜 , 分
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未分离出来。
习性 : 生于枯立木或腐倒木上 。
分布 : 云南 ( 2 4 2 2 7 ) 、 广西 ( 3 0 2 7 5 ) 、 广东 (海南 ) ( 3 0 2 7 7 ) 。
作者对此种菌丝系统方面的研究未能获得详细的分离结果。 从担子 果
的质地上看 , 此种菌丝 系统应为二系 。 但由于菌肉层非常薄 , 而且组织木
化 , 脆 , 菌丝不易分离 , 所以 , 分离结果仅获得有关生殖菌丝的资料 。
丛片助革菌
X y l o b o lu s f r u s t u l a t u s ( P
e r s .
) B
o i d i n
,
R e
v . M y e o l

2 3 : 3 4 1
,
1 9 5 8
。— T h e l o ph o勿 f ; u s t u l a t a P e r s 。 , S y n 。 M e t h 。 F u n g 。 , p 。 5 7 7 ,1 8 0 1 。— S t e r e u m f : u s t u不o s u m F r 。 , E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 M 了e o l 。 , P 。 5 5 2 ,1 8 3幻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9 7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
佗7 3 0。 1 9 7 9
担子果多年生 , 木质 , 无柄 , 多数平伏 , 边缘与基物离生 , 或稍反
一 1 0 5一
卷 , 反卷部分仅达 。 . 1厘米左右 , 多为不规则圆形 , 贴生于基物之上 , 直
径 0 . 2一 1厘米 , 散生或集生 , 有时前后左右相连接而呈片状 , 此 时 可 达
l 一 10 x l 一 2 . 5厘米 。 反卷部分远子实层一侧暗褐色 , 无茸毛 , 有不叽
显的同心环纹 。 子实层表面近白色 , 蛋壳色至浅肉色 , 平滑 , 龟背形 , 有
不规则裂缝 , 无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纹 。
担子果剖面厚 40 一 2 0 0 0 微米 。 无茸毛层 , 无边缘带 , 菌 肉层 淡 棍
色 、 褐色至黄褐色 , 子实层多层 , 深肉桂色至淡黄揭色 。 整个剖面在 5 写
K O H 溶液浸泡后变黑色或暗揭色。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棘状侧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棘状侧丝棍棒形至 圆筒形 , 直径 2 . 5一 5微米 , 壁薄至稍厚 , 无色至淡
褐色 , 密集。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小尖 , 4。 5一 6 . 5 x
2
.
5一 4微米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4 微米 , 壁厚 O。 2微米左右 ,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淡褐色至褐色 , 直径 4 一 6 微米 卜
壁厚 l 一 2 . 5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习性 : 生于腐侧木上 。
分布 : 福建 . ( 46 47 6 ) 、 云南 ( 1 5 5一s ) 、 广西 ( 2 0 5 46 ) 、 广东 (海南 ) ( 2 5 95 7 ) 。
此种与平伏刷革菌非常相近 。 二者区别在于后者担子果常呈大片状平 t
伏 , 略薄 , 其上密被规则微细裂缝 , 边缘反卷稍大 , 形成檐状菌盖 , 担抱
子略小。
大暇 . ,
X y lo b o lu: P r i n e . Ps ( J u n g h
.
) B
o i d i n
,
R
e v .
M y
e o l
.
2 3 : 3 4 1
,
-
1 9 5 8
。 — hT e l e P ho 翔 P r i n c e Ps J u n g h 。 , V e r h 。 B a t a v i a s e h G e n o o t 。
1 7 ( 2 ) : 3 8
,
1 8 3 8 ( = P
r a e口 。 F I 。 C r y P t 。 J a v a e I n s 。 ) 。— S t e : 己 u m -
P r泣n c e乡s ( J u n g h 。 ) L心v 。 , A n n 。 S e i 。 N a t 。 , S e r i e s 111 , 2 : 2 1 0 , 1 8 4 4 ,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 。 397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 菌 总 汇 , p . 7 32 ,
1 9 7 9
.
担子果多年生 , 革质至木栓质 , 硬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一反卷
呈枪状 、 半圆形 、 扇形至贝壳形 , 3 。 5一 n x 0 . 5一 9 。 5厘米 , 常左右相连 , .
呈不甚密集的班瓦状 , 此时担子果可达 1 7。 5 x s 厘米 。 菌盖表面锈褐色至
灰揭色、 暗灰色 , 初期具微细茸毛 , 老时茸毛脱落 , 具同心环带 , 无放射
状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 , 较钝 , 全缘。 子实层表面平滑 , 米
黄色、 奶油色发灰 、 蛋壳色 、 灰白色至浅棕色 , 有同心环纹 , 无 放 射 状
一 1 0 6 一
纹 , 近基部有小瘤状突起。
菌盖剖面厚 1 5 0。一 3 5 0 0微米 。 茸毛层锈揭色至 灰褐色 , 有狭窄紧密的
暗褐色至深栗色边缘带 , 菌肉层朽叶色至浅黄色 , 菌丝紧密平行排列 , 子
实层多层 , 栗黄色至朽叶色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棘状侧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棘状侧丝多而密集 , 棍棒形或圆筒形 , 直径 8 一 6 微米 , 薄 壁 或 稍
厚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一般最外层中的棘状侧丝无色 , 直径 3 一 4 微
米 , 下部各层中的棘状侧丝黄褐色 , 直径 4 一 6 微米。
担抱子未见 。 据 5 . I t o ( 1 9 5 5 ) 和 Y 一 A s a h i n a ( 1 9 3 9 ) 记载 , “ 担抱
子无色 , 椭圆形 , 4 x 2 . 5微米 ” 。 据 B o i d i n ( 1 9 5 8 ) 记载 , “ 担抱子具
淀粉反应 ” 。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4 微米 , 壁 厚 O 。 2 微 米 左
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淡褐色至锈褐色 , 直径 2 . 5一 5
微米 , 壁厚 l 一 2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习性 : 生于栋属的倒木上 。
分 布 : 北 京 ( 1 5 2 5 1 ) 、 河 北 ( 1 8 2 7 6 ) 、 浙 江 ( 1 8 52 9 ) 、 西 藏 ( 47 03 1 ) 、 云 南
( 2 0 5 3 4 )
、 广西 “ x s s Z ) 、 广东 (海南 ) ( 2 59 5 5 ) .
很多真菌学家如 B o i d i n ( 1 9 5 8 ) 、 C u n n i n g h a 口 ( 1 9 6 3 ) 等 都 将 亚
大韧革菌 ( S t e ; e u m i n s ig n e B r e s . ) 列为硬刷革菌 ( X夕lo bo l: s : u乡声i l e a r u s
( B e r k
.
& C
u r t
.
) B o i d i n ) 的同物异名。 作者通过对保藏在 H M A S 中
的定名为亚大韧革菌标本的研究认为 , 虽然这些标本在子实层多层 , 子 实
层 中具棘状侧丝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锁状联合 , 以及担抱子具淀
粉反应等方面均与硬刷革菌相同 , 但它们子实层中除棘状侧丝外无其它特
殊结构 , 而硬刷革菌子实层中除具有棘状侧丝外还具有被结晶囊状体 , 有
时还具有被结晶棘状侧丝 。 所以 , 作者认为 , 不应将二者视为一种 。 而这些
标本与定名为大刷革菌的标本不仅在菌丝系统上 , 而且在子实层结构上均
相同 , 区别仅在于这些标本的菌盖稍小 。 作者认为 , 不同的气侯条件和营
养条件 , 均会影响菌盖的大小和薄厚 。 而作者所研究的定名为亚大韧革菌
和大刷革菌的标本之间 , 菌盖大小无明显差异 。 因此 , 对这部分标本 , 菌
盖大小不能作为分种特征 。 所以 , 作者认为 , 它们应为同一种 , 即大刷革
菌 。
硬别革菌
X y l o b o l u s s u b P Il e a t u s ( B
e r k
.
& C
u r t

) B o i d i n
,
R e v

M y e o l
.
2 3 : 3 4 1
, 1 9 5 8
。— S r e 了e “ 沉 s “ 乙p f者己 a t“ 琳 B e r k 。 & C u r t 。 , H o o k 。 J 。
we 1 0 7 we
B o t
· a n d K ew G a rd
.
Mi
se. 1: 5 8 2
, 1 5 2 9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

7 3 3
,
1 9 7 9
。— L l o yd e l l a s盆bPi l e a t a ( B e r k . & C t: r t 。 ) H o e h n 。 &
L i t s e h
。 ,
S i t z b

A k a d

W i
e n , 1161 ( 1 ) : 7 5 7
,
1 9 0 7 , 邓叔群 , 中 匡的
真菌 , p . 3 9 0 , 1 9 6 3 .
担子果多年生 , 木栓质 , 硬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一反卷 , 反卷
部分可达 0 . 5一 5 厘 米 , 呈搪状或为扇形至贝壳形 , 有时左右相连呈覆瓦
状 。 此时担子果可 达 1 一 12 。 s x o 。 7一 n 厘米 。 菌盖表 面 黄 褐 色 , 锈褐 ·
色 、 暗褐色至灰褐色 , 被微细茸毛 , 具明显或不明显的同心环带和放射状
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稍薄 , 钝 , 全缘 。 子 实层表面平滑 , 近 白
色 , 奶油色 、 浅黄色 、 蛋壳色 、 灰黄色至黄褐色 , 平伏部分子实层表面常 -
具小瘤状突起 , 有时有微细裂缝 。
菌盖剖面厚 8 0 一 2 5 0 0 微米 。 茸毛层锈褐色 、 灰褥色至暗褐色 , 有狭
窄紧密的暗褐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 、 淡锈褐色至淡灰褐色 , 菌丝平行紧
密排列 ,子实层多层 , 灰褐色 、 黄褐色发灰至咖啡色 , 最外 层子实层近白色。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 、 囊状体菌丝 、 被结晶囊状体 、 棘状侧丝和被结
晶棘状侧丝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体菌丝无色 , 棍棒形至圆筒形 , 直径 3一 4 微米 , 不突出或稍突
出子实层 , 突出子实层部分薄壁 , 下部壁渐厚 , 与骨架菌丝相连 。
被结晶囊状体无色至黄褐色 , 棍棒形 。 短圆筒形至圆筒形 , 直径 4 一
8 微米 , 偶尔可见到个别被结晶囊状体直径可达 10 微米 , 厚壁或薄壁 , 密
集 , 多不突出子实层 , . 多数突出子实层者突出部分不超过 20 微米 。 被结晶 _
衰状体与生殖菌丝相连 。
子实层中具密集的棘状侧丝 , 棍棒形至 圆筒形 , 有些棘状侧丝顶部具 .
有相对较长的指状突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最外层子实层中的棘 状 侧 丝 无
色 , 下部各子实层中的棘状侧丝黄褐色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有些被结晶衰状休上可见少数指状突 , 或具少数指状突的棘状侧丝上 .
被有结晶 , 故可认为是被结晶棘状侧丝 。
担袍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 3 。 5一 ) 4一 5 . 5 (一 6 。 5 ) x ( 2一 ) 2 . 5一 4 ,
(一 4 . 5) 微米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小尖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5一 4 微米 , 壁厚 O。 2 微米 , 有
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浅黄褐色至淡褐色 , 直径 3 一 6 微
米 , 壁厚 1 一 2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习性 : 生于枯树椿、 枯树干或树皮上 。
分布 . 北京 ( 4 55 39 ) 、 甘肃 ( 3 0 2 3 6 ) 、 云南 ’ ( 4 6 4 7。 ) 、 西藏 . ( 46 4 5 0 、
一 里0 8 一
从具有囊状体菌丝上看 , 此种与韧革菌属近缘 。 但从具有被结晶囊状
旅上看 , 此种似乎又与齿脉菌属和皱革菌属有关。 齿脉菌属的被结晶囊状
体起源于骨架菌丝 , 皱革菌属的被结晶囊状体自生殖菌丝上生 出。 此种的
被结晶囊状体虽有厚壁 , 薄壁之分 , 但均与生殖菌丝相连。 将起源于生殖
菌丝的薄壁 、 厚壁被结晶囊状体和起源于骨架菌丝的厚壁被结晶襄状体相
比较 , 作者认为薄壁被结晶囊状体很可能是薄壁襄状休向厚壁被结晶囊状
, 体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 因为此时它的功能已转变为输导和排泄作用了 。
1

2

二色韧革菌
M y c o l o g i e i
S t
e r e u m 石i c o l e r
问 种
( P e r s

) F
r 。 , E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e m a t i s
s e u S y n o P s i s H y m e n o m y c e t u m
, P

5 4 9
, 1 8 3 8

平伏厚韧革菌 S r e r e u二 d : r i u s c u l u m B e r k 。 & B r . , J . L i n n 。 S o e .
B o t

14 : 6 6
,
1 8 7 3

星裂韧革菌 S t e , e u 。 , ad £a to 一 f i s s u m B e r k e l e y & B r o o m e , T r a n s ·
L i n n

S
o e
。 ,
11
一 2 : 6 3 , 1 8 8 3

红揭韧革菌 S t e r e u m : u f u o F r . , E p i e r . p . 5 5 3 , 1 8 3 8 。
沟槽韧革菌 S t e : e u m s u l e a r u m B u r t i n P e e k , N . Y . S t a t e M u s .
R e P t

54 : 1 5 4
, 1 9 0 1

变形韧革菌 S t e r e u 。 , e r s i f o ; m e B e r k . & C u r t . , G r e v i l l e a l :
1 6 4
,
1 8 7 3

褐盖韧革菌 S t e r e u二 , i吞: a n s B e r k . & C u r t .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J o u r

10 : 3 3 2
,
1 8 6 8
-
.…345石7
附录 : 作者参阅有关文献时 , 发现有些与本研究有关的种被一些国内
外真菌学家报道为分布于我国 , 但作者未见到这些真菌的标本 。 由于研究
时间和条件所限 , 未及借来研究 , 故在本文中列于附录之中。
1
. 皱 折 皱 革 菌 C l a d o d e r ; 15 c aP e , a r a ( B e r k . & M o n t . ) P a t 。
2
. 海绵质皱革菌 C l a d心 e r ; ` 5 s P o n g f o s a F r .
3
。 细 笋 革 菌 L l o yd e l l a c i n e r a s c e n s ( S e h w . ) B r e s 。
4
。 轮 纹 笋 革 菌 L l o yd e l l a h a o a m e ld i s ( Y a s 。 ) I t o
5
. 苍 白 柄 杯 菌 P od o s c卯几a Pa I I t’d a ( P e r s . ) P I l a t
心 . 白 杯 扇 革 菌 S t e : e : , a lb id u m L l o y d
7
。 布 雷 韧 革 菌 S t e , e u m b r e s a d o l e a n u m L l o y d
名 。 杯 状 韧 革 菌 S r e r e u m 。脚 t ho l’d e s P 。 H e n n 。
1 0 9
9
。 帽 状 韧 革 菌 S te r o u二 橱 s to n i i B r e s. fo r m a PI l e o l a ta P i l a t
1 0
。 苍 白 韧革 菌 S te , e u m P a l lidu m ( P e r s 。 ) L l o y d
1 1
。 北 京韧 革 菌 S t e r e u二 p ik i旅 e 九 s e Im a z e k i
1 2
。 刚毅 韧 革 菌 S t e r e : m r ig e u s K a r : t e n
1 3
。 中 国韧 革 菌 S t e r e u m s i n e , s e L l o y d
1 4
。 枣 红 韧 革 菌 S t o r e u m s p ad i c e : 二 ( P e r s 。 ) F r 。
1 5
。 环沟纹韧革菌 S t e , e u o s t: 1’g os o 一 z o n a t u m ( S e h w . ) C u n n .
1 6
. 变 色 韧 革 菌 S t e r e u m , e r s i c o l o , ( S w . ) F r .
A B 5 T R A C T
1 7 s p e e i e s
, w h i
e h b e l o n g t o S t
e份Op s i s , S t e r e u m a n d X 刀l o bo l u s -
o f S t e r e a e e a e e o l l e e t e d f r o m C h i
n a , a r e r e P o r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o f t h e m
,
3 s p e c i e s a r e n e w s p e e i e s
, 1 s P e e i e s 15 n e w e o m b i n a
-
t i o n
, a n d 2 s p e e i e s a r e n e w r e e o r d s i n C h i n a
.
T h e y a r e S t e r e o P
-
s f s e : a s s f多i l e a t a Z 。 T 。 G u o , s p 。 n o v 。 , S t e r 己o Ps i s g r a e I’ l1’ s t i ; i ta ta Z 。 .
T

G
住。 , s p . n o v . , S t o r e o Ps i s P s e u d o c u ; . l a t a 2 . T . G u o , s p . n o v . ,
·
S t e 了己oP s i s c ar s P e d i a ( F r

) Z

T

G
u o , e o m b

n O V一
C亡九 S
A 11
( B
e r k

& R
a v 。
) R
e i d a n d S t
e了 e o P s i s 扩f t e l l i n a
S t e r e o P s i s h i s
-
( P l
o w r
.
) R e id

-n卜s P e e i m e n s a r e d e P o s i t e d i n t h e H e r b a r i u m M y e o l o g i e u m
5 t i t u t i M i
e r o b i o l o g i e i A
e a d e m i a e S i n i e a e
,
B e : j i n g
.
主 耍 参 考 文 献
〔 l 〕 邓叔群 ( T e o g , 5 . C . ) , 19 6 3 , 中国的真蔺 , 科 学出版社 ,
4 0 6
, 4 2 6一 4 2 7 。
8 08 P P
. ,
P P
.
2 9 9
,
`2 〕〔 3 J 段芳 洲 ( aT i F
.
L
.
)
, 19 7。 , 中国弃蔺总汇 . 科 学出版社 , 15 2 7 p p .
李茹光 ( iL R u 一 g u . n g ) , 19 80 , 吉林省有用 和有害真苗 . 吉林人 民出版社 , 6 42 p p . , p p 一
16 4 e l 7 1

伊路城故 (【ot , 5 . ) , 19 5 5 . 日本蔺类志 , 第二卷 , 担子留类 , 第四号 , 牛 夕 。 少目 · 毛口
牛 夕 巾犷目 · , 力 午 夕 少 夕目 · 七 犷少 定夕 夕 目 , 东京 , 养贤堂 . 45 0 p p 二 p p . 45 一45 0 .
中国科学院青旅 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 19 8 3 , 西裁真蔺 , 科学出版社 , 2 6 p p 二 p .P 6 .5
6 7 e 6 8

Ai
n s , o r t h
.
G
.
C
. , 生。了1 . A i . s , o r t h & B i s b y ` 5 D ie t io n . r y o f t h e F u n o i . 6 t h e d二
oC助 o n俄一 1t h M了e o l o g i e一 1 I n s t i t u t e K e , , S u r r e y , 6 6 3 p p .
oB i d i
n . J
. , 1 0 55
.
H e t已r o b . s i d i o m y e己t e s s a p r o p h y t e s e t H o m o b . s id io m y e己t e s
p i n ` s V : E s sa i s “ r l e g e n r e S t` r 君 u . P e r s . e x 5 . F . G r ` y , R e v · M y c o l ·
e 34 6

— . 19 5 9 . , id e口 V l : E s s一 i s u r l e g e n r e s t e r e u 用 s e n s u l一 t o , i b i de 2 2 5 .
23
f 心S住 .
: 3 18
24 : 1 9了
x 9 5 Ob
,
i d e口 V l l : E s s . i s u r l e g e n r e S t e r e . 价 s . n s“ l一 t o , B u l l . M e n s ~
、JóJ.、 .电 .`卫J1 .沙4106789r
L尸.、碑.` r`护.`
一 1 1 0 一
S o e
.
Lio n
.
Ly
o n
28 : 20 5一 2 2 2.
〔 ro 〕 —— , l o 6 o a , eL g e n : 。 S t e r e “ 沉 P e r s . 5 . 1 . 一u C o n g o B e i g e , B u l l . J鱿 d .B o t . E ta t . 30 : 5 1一 7 4 .
〔x l 〕 — , 一。 e o b , ib id , i d e m 3 0 : 2 5 3一 3 5 5 .〔12 〕 B r 一as d o l一 , J . , 19 0 1 , L lo 夕d e l l a B r e s . n . g e n . , 玉n L I. y d ’ : M y e . W r it . l , 入l y e .N o t e s 6 : 5 1 .
〔1 3〕 B u , t , E . A . , 1 02 0 , T h e T h e l e p h o r 一 e e 吕 e o f N o r t h A m e r i c a X ll : S t e r e “ 川 , A n n .
M o
.
B
o t
.
G d
n
.
7 : 8 1一 2 48 .
〔一` 〕 — , 10 2 ` , 石d e m X l ll : C l a d o d e r r i s , i b id l ! : l一 4 .〔一5 〕 C u o n i n g h一m , G . H . , 19 5 6 . , T h e l e p h o : . e e a e o f N e节 Z e ` 1` n d 户: r t . V lr : T h 。 g e n u sL o P h a r `o , T r 一 n s . R o y a l S o e . N e w Z e ` la n d 83 : e Z一 6 2二〔16 〕 — 一 1 9 56 b , i d e m p . r t I X , T h e g e n u s S t e r e 。 爪 , i b i d 84 : 2 0 1一 2 3 1 .〔一了〕 — , 一。6 3 , T !一e l e p七o r a e e a e o f A u s t r . l i a a o d N e w Z e ` I a毗 . B u l l一 毛5 . N . 2 .D e P 一S e i . I n d u s t r . R e s . 3 5 o p p .〔r s 〕 D o o k , M . A 、 , 一。 5 7 , T l 。 。 e n e r i e . a m e s p r o p o s e d f o : H了m e o o m y e e t e s V l l l : T h e -
l e P h
o r a e e a e ,
T
a
xo
n 6 : 一了一 2 8 , 6 5一8 5 , 1 0 6一 1 2 3 .
〔 l 。〕 — , 。一。 6 一, A e o n s p e e t u s o f t h e f a 口 i l ie s o f A Ph y l l o p卜o r o le s , P e r s o o . i . 3 :1 9 9一 32 4 。〔2 0 〕 — , 10 7 1 , P r o g r e : 5 i n t h e s t u d y o f C I . s s i f ie 一 t io n o f th ` 么i g h . B一s i d i o 爪 y e e -t e s , i n R . H . P e t e r s e n ( e d . ) E v o l u t io n i n t h e H i g h o r B o s id io m y e e t e s , U n 王v er s i t了T e n n e s s e e P r e s s 5 6 2 p p . , p p . 3一2 5二〔2 1〕 F r ie s , E . M . , 18 2 1 , S y s Lo m a M y e o l o g ie u m 甲 0 1 . 1 , L u n d a e , o f f i e i n a B e r l i几 g i a n a ,5 2 0 P P . , P P . 4 2 8一 45 5 .〔2 2〕 rF i e s , E . M . , 15了4 , H y口 e n o 口 y e e t e s E u r o p o e i . U p p s . li一 e , 7 5 5p P . , P P . e 3 s一 e` 5 .〔2 3〕 aH w k s w o r th , D . L . , D . C . S u t t o n & G . C . A in s w o r t h , l o a 3 , A i n s w o心 t h &B i s b y ’ s D 记 t io n a r y o f ? h e F u n g i , 7 t h e d . , C o m m o n w e 一 l t h M y e o l o g ie 一1 I n s 6 t u t eK e w , S u t r e y , 44 5 p p .〔2 4〕 L e n t z , P . L . , 19 6 0 , T a x o n o 山 y o f S te r e . 沉 a n d 一11i e d o e n e r . , S了d o w i , 1 4 : 1 1 6一 1 35 。〔2 5〕 L! o y d , C . G . , x o 13 . , S y n o p s is o f t h . g e n u s C la d o d口 r r i s , M y e o l o g ie ` 1 W r it i o g s
4 : 2一 1 1 。
〔2 6〕 — , 19 一3b , S y n o p s is o f th e S t ip i t a t e S t . : 。 u ms . i d e m 4 : 15一一〔2 7〕 Ma s s e e , G . , x s。 。 , A m 0 0 0 g r a p h o f th o T h e l e p h o r ` e e一 e .P r t l , Jo u r . L i n o e一 nS o e . B e t . 2 5 : 一0 7一 1 5 5 .
( 2 5〕 — , 18 9 1 , i d em p a r t 11, i b i d 27 : 日s一2 0 5 .〔2。〕 aP r m a s t o , E 二 19 6 8 , C o n s p e c t u s s y s t e m 一 t is C o r t i e i . e ea r u m , .T r t u , 2 6 2 PP .〔3 0〕 P at o u i l l a r d , N . , x 0 00 , E s s a i t a x o n o m i q u e s u r l e s f s m川 e s e t l e s g e n r 。: d .e
H y m 己n o m y c e t e s , T h e s i s . L o . s 一 I e 一S ` u n i e r , aP r i s
, 3 1 3 p P
.
( 3 1〕 Per s o o n , C . H . , 18 0 1 , S y o o p s i s M e t h o d i c : F u u g o r u m , Go t t i n g` e , ` 6 7 p p .
〔3 2 〕 P i la t , A 。 , 19 3 0 , M o n o g r a p h io d e r 一u r o P a is c h e n S妞“ ce e n , I翻 d贾 101一 70 : l 。
一 1 32 。〔3 3〕 P o u z a r , 2 . , 19 5 9 , N e w g o n e r a o f h i g h e r f u n g奋. 111 , Q s k ` M y k o l . 1 3 : 10一 19 .〔3 4〕 aR t t a n , 5 . 5 二 1 0 7 7 , R e s u p i n 一t e A p h y l l o P h o r a l . s o f th e N o r t h W e s t e r n H i m一 1·
a g a s
,
B ib l i
o t h . e a M y c o l o g i e a B a 一 d 6 0 , J
.
C r . me
r , ` 2 7p p .
〔3 5〕 R e i d , D . A . , 19 6 5 , A m o n o g r a p h o f t h e s t i p iat te s t e r e o i d f u n o i . W e in h e im ,
V
e r
l
a g 甲 o n J
.
rC
a m e r
, 3 8 2 p p
.
( 3 6〕 R ie k . J . , 1 0 4。 , G e n u s S te re “ 沉 r io g r a n d o n se , B r o t er 认 . : 7 .一 . 0 .
〔3 7〕 R y下 a r d e 。 , L . , 1 , 7 5 . S t u d i e s i . t卜e A p五y l坛 p卜时. 1` J 居 A介 ie ` n : . 0 . 比 ,’ ,
s P . c i . s f
r o m E
a s t A ft i c a
,
N
o r w e g认 J . B o t . 22 : 2 5一 , 4 .
一 1 1 1一
`口么
( 8 3〕
`
( 3. 〕
〔 40〕
`〔 41〕
r ( 42〕
t 43〕
〔毛 4〕
〔 4 5〕
( 6 4〕
,〔4 7〕
P
.
A
. , 18 8 a
,
sy l ]
0 9 。 F o n , o , 。二 6 : 5 5 之一s a二
18 9且, i d e血 9 : 2 2 2一 22 6 .
18 9 5
.
i d
e m 1 1 : 一19一 12 2 .
1 8口口, id e口 t 4 : 2 1 5一 2 1 7 .
1 9 0 2
, 记 e m , ` : 一8 0 . 18 5一】8 8 .
1 9 0 5
.
i d
e
m 1 7 : 一6 3一 1 6 6 .
! 9 12
,
i d e m 2 1 : 3 8 5一 38 8 , 4 0 5 .
x 9 25
.
id
e血 23 : 5 0 6一 5 10 . 5 3` . 5 35 .
10 72
,
id e m 26 : 6 6 4
, 6 7 3 . 6 7 8一 6 8 0 .
aT l bot
。 P . H
.
B
. , 10 7 3
.
C
.
A i o s , a公 th a n d 人 . 5 .
山园 c 氏 es s , s o 4p p . ,
( ` a〕 T h i n d K 。 5 . , 一5 7 5 -
R a y。五au d h u r i e t a l .
T h e l即 h o r ao id a n d C u p o lio l
S比。 s毗。 . e d 、 , T h e F 让 n j i v o l . A
p卜y l lo p h o : a l“ . 注n G 。
IV B
. 从 , 丫价 k . A e a ~
P P
.
3 2 7一 34 9 .
R e c e o t t r e . d s
(
e d
.
) A d
, a n e o s
i n t五e t a x o n o瓜 y o f A P卜y l l o P七or a l . s .
R
.
N
. 介 n d o 皿 护一 B i r t h d a y C : 1. b r a t io n
一 4 7 。
( 4 9〕 W .I d如 -
Bot
.
C l
.
〔 5 0〕 — -
M J
r
co l
o J了 a 。 」 P la 。 七 P a亡h o l o盯 -
OC 皿口 i t矛什。 N . w 氏 l h i , 54 一 Pp
i
“ 5
.
P
.
氏 。佃 s o r
p P

3 7
人 .
吕1
L
. , I日舀4 . S o rn e
: 毛2 2一 4 3 9 .
t r o 夕ie a l A 皿 , r i : a n S t i Pi t . t o S t : r e 退卫 s , B J l l . T o r r 一 r
1 9 58 人 c o 昆t r i b u t io n t o 可 o r d s a
“ . e ) . 乙忿o y d `。 ( 10 。 : n a l o f
nr o众 o j r a Ph o f C o t , l` d i a
` 5 1〕一 -yM o o l o g i- l o e o一 T h e g e n . s N ` t u r 、 1 rP o d协 c t s ) 2 1 : 3 a一峨一C夕沉。 r o而 r用 . ( r h e l e P h o r一 e . a e ) 10 t h e〔 52〕一t o n i一 18 写2 :1 9 6 6 8 5 6一 8 7 6
.
,
S *` r . “ , , a J` e 口。 s , C l a四 r i口才e l P无“ ,
( r h e l即五or -
A m
·
r ie a s
.
: 1 2 7一 1 3 1 .
a n 1 t h . G o 卫 , h a e e一 e , B r i t-

e 1 1 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