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low phosphorus stress on nitrogen and potassium
absorbed and accumulated in rice shoot

低磷胁迫对水稻地上部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水稻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照辉(%(’"—),男,河北井陉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植物非生物逆境生理研究。,-./01:2345/65307289./01 : 54/3: 8;3: <=
! 通讯作者 ,-./01:5810>3/=7./01 : 54/3: 8;3: <=
低磷胁迫对水稻地上部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吴照辉%,贺立源%!,严 昶%,左雪冬!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海南澹州 &#%#)# )
摘要:在盆栽土培条件下,采用耐低磷水稻基因型 &"’?、&’"?、(("%%?和 ((%%!?及低磷敏感基因型 (("%!@和 (("&A@
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低磷胁迫对水稻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期,低磷处理对水稻体
内氮、钾含量的影响较小,但低磷敏感基因型水稻受影响较大;孕穗期,除 &"’?的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基因
型体内氮、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在这两个时期,低磷敏感基因型 (("%!@氮、钾含量的变化幅度在所有基因型中最
高,而另一个低磷敏感基因型 (("&A@则相反。至成熟期,由于受吸收效率和转运效率的共同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
体内氮、钾含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生育前期复杂,耐低磷基因型水稻茎叶的氮、钾含量与低磷敏感基因型没有明显
的差异。在生育前期,耐低磷基因的氮、钾积累量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生育后期,耐低磷基因型的绝对积累
量优势消失,但相对积累量优势增大。
关键词:水稻;低磷胁迫;基因型;氮;钾;生育时期
中国分类号:@ &%%B"%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D(!""()"!$")%%$"A
!""#$%& ’" (’) *+’&*+’,-& &%,#&& ’. ./%,’0#. 1.2 *’%1&&/-3
14&’,4#2 1.2 1$$-3-(1%#2 /. ,/$# &+’’%
EF G5/6-530%,H, I0->3/=%!,JCK L5/=M%,GFN D38-;6=M!
(! "#$$%&% #’ (%)#*+,% -./ 0.12+#.3%.4 #’ 5*-67#.& 8&+2,*$4*+-$ 9.21%+)24:,;*7-.,5*<%2 =>??@?,"72.-;
A (*<<%+ (%)%-+,7 B.)424*4%,"72.%)% 8,-/%3: #’ C+#D2,-$ 8&+2,*$4*+% E,2%.,%,F-.67#*,5-2.-. G@!@>@,"72.-)
54&%,1$%:O6P 8QR8S0.8=PT 28S8 <6=;3<3.31/P06= 0= O$P618S/=<8 S0<8 M8=6P>R8T &"’,&’",(("%%,((%%!,/=; O$T8=T0P0U8 S0<8 M8=6P>R8T (("%! /=; (("&AB
?58 S8T31P T5628; P5/P 162 R56TR56S3T TPS8TT 5/; 1/SM8S 0=V138=<8 6= =0PS6M8= /=; R6P/TT03. <6=P8=P 6V S0<8 /P P0118S0=M 0=
162-O T8=T0P0U8 S0<8 M8=6P>R8T P5/= 0= 162-O P618S/=<8 S0<8 M8=6P>R8T : CP 966P0=M TP/M8,P58 R6P/TT03. <6=P8=P 6V /11 T3R-
R108; S0<8 M8=6P>R8T 0= 3=;8S 162 R56TR56S3T TPS8TT,/=; =0PS6M8= <6=P8=P /1T6 0= 8Q<8RP
&"’B CP 96P5 TP/M8T,P58 1/SM8TP U/S0/P06= 6= =0PS6M8= /=; R6P/TT03. <6=P8=P 2/T V63=; 0= 162-O T8=T0P0U8 S0<8 M8=6P>R8
(("%!,25018 P58 1628TP 2/T V63=; 0= 162-O T8=T0P0U8 S0<8 M8=6P>R8 (("&AB CP ./P3S0P> TP/M8,162 O TPS8TT 5/; T10M5P 8V-
V8R8T ;38 P6 P58 <6-0=V138=<8 20P5 /9T6S9/9010P> /=; PS/=TR6SP/9010-
P> : ?58 /<<3.31/P06= 6V =0PS6M8= /=; R6P/TT03. 2/T T0M=0V0 50M58S 0= O$P618S/=<8 S0<8 M8=6P>R8T P5/= 0= O$T8=T0P0U8
S0<8 M8=6P>R8T 0= P58 8/S1> MS62P5 TP/M8T : ?58 ;0VV8S8=<8 6V /<<3.31/P06= 6V =0PS6M8= /=; R6P/TT03. 98P288= P26 S0<8 M8=6-
P>R8T 2/T ;8<10=8;,93P P58 S81/P0U8 /<<3.31/P06= 6V =0PS6M8= /=; R6P/TT03. 0= O$P618S/=<8 S0<8 M8=6P>R8T 0=P58 1/PP8S MS62P5 TP/M8 :
6#7 )’,2&:S0<8;162-O TPS8TT;M8=6P>R8T;=0PS6M8=;R6P/TT03.;MS62P5 TP/M8T
近年来由于受资源、环境以及土壤中磷特性的
影响,越来越多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开始关注磷高效
基因型作物研究和筛选。但是关于低磷条件下不同
磷效率作物对于除磷外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A
""""""""""""""""""""""""""""""""""""""""""""""""""""""""""""""
O1/=P K3PS0P06= /=; X8SP01048S @<08=<8
的研究却不多见。施用磷肥也可促进作物对土壤中
氮素的吸收[!]。低磷胁迫可以影响甘蓝型油菜["]、
玉米[#]和水稻[$]对于氮、钾的吸收和积累,并存在基
因型差异。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期,对不同
生育时期低磷胁迫对于氮、钾的吸收和积累影响的
报道较少。为此,以本实验室筛选出的耐低磷基因
型和低磷敏感基因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低磷条件
下两种基因型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于氮、钾吸收
和积累的差异,以期更加清楚地了解水稻在低磷条
件下自身的营养特性,为后续的基因定位及遗传机
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材料
选取本实验室筛选的典型材料 %&’(、%’&(、
))&!!(、))!!"(和 ))&!"*、))&%+*[%]。(表示耐低磷
基因型,*表示低磷敏感基因型。
!"# 试验处理
试验于 "&&$年 %月到 !&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资
源与环境学院盆栽场进行。试验所用土壤取自武汉
狮子山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黄棕壤(底土),土壤
经自然风干,捶碎,剔除石块,过 ! ,-直径筛。供试
土壤的基本农化性状:./ +0’#,有机质 #0## 1 2 31,
有效磷 #04 -1 2 31,碱解氮 %&0% -1 2 31,速效钾 ##0"
-1 2 31,全磷 &0""’ 1 2 31。
试验采用不透明塑料桶,装土 $ 31,肥料处理用
量为 5 #&& -1 2 31土(其中基肥 5 !%& -1 2 31 土,分
蘖盛期追施 !&& -1 5 2 31 土,孕穗期再追施 5 %&
-1 2 31土),6 #&& -1 2 31 土(其中基肥 6 !%& -1 2 31
土,分蘖盛期再追施 6 !%& -1 2 31 土),设 # 个磷梯
度,分别为 7 "&& -1 2 31土(对照)、7 !&& -1 2 31土、7
#% -1 2 31土(全部为基肥)。试验所用肥料为硝酸
铵、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钠,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
种子用 &0!8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小时,再用
自来水冲干净,浸泡 "天、催芽,待根长至 "!# --
时,将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播入盆中,盖一层薄土,
待齐苗后,间苗,每盆留苗 # 株,各处理 # 次重复。
试验中浇水量及管理条件保持一致,并进行必要的
病虫害防治。分别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和成熟期(蜡
熟末期)调查茎叶的干重和氮、钾含量,并且根据干
重和氮、钾含量计算出氮、钾的积累量。
!"$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植株氮、钾采用硫酸9高氯酸消化[+],氮用凯氏
定氮法、钾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同一基因型不同处理间采用绝对值作比较;不
同基因型之间采用相对值[低磷(7#%)处理值 2正常
(7"&&)处理值]作比较,以消除不同基因型之间生物
学特性及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数据处理用 :;,<=和 *7**软件。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分蘖期氮、钾营养特征
试验结果(表 !)表明,分蘖期时,耐低磷基因型
水稻地上部植株氮含量受低磷胁迫(7#% -1 2 31 处
理)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低磷敏感
基因型 ))&!"* 体内氮含量显著升高,))&%+* 体内
氮含量则显著下降。在低磷处理条件下,耐低磷基
因型水稻体内氮含量明显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但
低磷敏感基因型的相对含氮量却表现为一高一低的
极端差异。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在分蘖期植株钾
含量受低磷胁迫的波动更小,供试基因型中只有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与对照相比,7 !&& -1 2 31 处理条件下,水稻体
内氮、钾积累量除 ))&%+*显著下降外,其它基因型
差异并不显著;7 #% -1 2 31 处理条件下,所有基因
型植株氮、钾积累量均显著下降,降幅为氮 "48!
%’8,钾 #!8!%48。在所有磷处理中,低磷敏感水
稻基因型植株氮、钾积累量均显著低于耐低磷水稻
基因型,但植株相对氮、钾积累量在不同磷效率水稻
基因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 ")。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孕穗期氮、钾营养特征
表 #看出,与分蘖期相比,孕穗期供试水稻地上
部氮、钾含量下降,氮的降幅明显大于钾。与对照相
比,7 !&& -1 2 31处理,除 ))&%+*体内氮含量略有下
降外,其它基因型体内氮含量均上升,其中 %’&(、
))&!!(和 ))!!"(达到显著水平;供试水稻体内钾
含量也呈上升趋势,但只有 ))&!!(达显著水平。7
#% -1 2 31处理,除 %&’(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基因型
体内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
水稻体内钾含量也显著提高,但提高的程度要小于
氮。与分蘖期相似的是两个低磷敏感基因型水稻表
现出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 氮、钾含量变化
幅度在所有基因型中最大,而 ))&%+*则较小。
孕穗期,供试水稻体内氮、钾积累量的变化明显
复杂(表 $)。与分蘖期相比,无论何种处理,供试低
磷敏感基因型水稻体内氮、钾积累量增加幅度均大
于耐低磷基因型,结果使得耐低磷基因氮、钾绝对积
累量优势消失。同时,植株的相对氮、钾积累量值均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分蘖期植株氮、钾含量的差异
"#$%& ! ’&(&)*+ ,*--&.&(+& *( / #(, 0 +1()&()2 #) )*%%&.*(3 2)#3& 4*)5 ,*--&.&() 6 %&7&%2
基因型 氮含量 ! "#$%&$%(’( ) () 钾含量 * "#$%&$%(’( ) ()
+&$#%,-&. /011 /211 /34 /34 ) /011 /011 /211 /34 /34 ) /011
4156 31788 9 087:: 9 327;< 9 2710 = 327;3 9 30722 9 30723 9 2711 =
4516 0<78< 9 327;1 9 087;: 9 271; = 30710 9 307<1 9 08758 9 1784 "
881226 3172< 9 3371: 9 3071: 9 271; = 3173: 9 33701 9 3:711 9 2718 >
882206 347<< 9 3;785 9 3:781 9 1785 =" 32723 9 3071: 9 3270; 9 2711 =
88120? 017<1 @ 04702 9 0;755 9 2731 > 307:4 9 3078< 9 3275; 9 1785 "
8814;? 31744 9@ 3072; 9 057:< @ 1783 " 3075: @ 3:750 9 31781 A 178: "
注(!#%&):每一列数据中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基因型的不同磷处理在 4B水平上差异显著,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基因型的相对值在 4B水平上
差异显著,下同。CDEE&F&$% ">-D%>G G&%%&F. ’&>$ HDEE&F&$% / G&I&G. .D($DED">$% >% 4B G&I&G #$ %J& .>’& (&$#%,-&. >$H HDEE&F&$% .’>GG G&%%&F. ’&>$ F&G>%DI& I>GK& #E
HDEE&F&$% (&$#%,-&. .D($DED">$% >% 4B G&I&G L 6J& .>’& =&G#ML /011—/ 011’( ) N(;/211—/ 211’( ) N(;/34—/ 34’( ) N(L
表 8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分蘖期植株氮、钾积累量的差异
"#$%& 8 ’&(&)*+ ,*--&.&(+& *( )1)#% / #(, 0 #) )*%%&.*(3 2)#3& 4*)5 ,*--&.&() 6 %&7&%2
基因型 氮积累量 6#%>G ! "#$%&$%(’( ) -#%) 钾积累量 6#%>G * "#$%&$%(’( ) -#%)
+&$#%,-&. /011 /211 /34 /34 ) /011 /011 /211 /34 /34 ) /011
4156 :1475: 9 :2;7:: 9 0<1715 @ 17;< > :017;1 9 :02758 9 0<37;; @ 17;4 >
4516 :1:744 9 3<4753 9 28:73; @ 17:5 = :4;7<3 9 :2<7;; 9 284781 @ 17:3 "
881226 35<713 9 3;371< 9 04<701 @ 17;; > 35;7;< 9 3<37<8 9 0;<724 @ 17;8 >
882206 3;5711 9 33873< 9 2<:745 @ 17:< = 30170: 9 08:722 9 24;704 @ 17:8 =
88120? 2<2712 9 252730 9 20:704 @ 17<3 > 0;5721 9 03<723 9 2:<744 @ 1744 =
8814;? 0::7;3 9 251702 @ 21371< A 17:0 = 0;0745 9 284711 @ 220714 A 17:3 "
表 9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孕穗期植株氮、钾含量的差异
"#$%& 9 ’&(&)*+ ,*--&.&(+& *( / #(, 0 +1()&()2 #) $11)*(3 2)#3& 4*)5 ,*--&.&() 6 %&7&%2
基因型 氮含量 ! "#$%&$%(’( ) () 钾含量 * "#$%&$%(’( ) ()
+&$#%,-&. /011 /211 /34 /34 ) /011 /011 /211 /34 /34 ) /011
4156 21728 9 21741 9 217:1 9 2710 H 287<3 @ 017:5 @ 007<8 9 272; =
4516 ;733 A 21702 @ 22703 9 27<< = 00714 @ 0073; @ 04712 9 2723 =
881226 <7;: @ 22783 9 20742 9 27;: =" 017;; A 00758 @ 0;7<3 9 2708 >
882206 <740 @ 217;0 9 22704 9 2741 " 01720 @ 0070< 9@ 03758 9 2725 =
88120? 47<< @ <712 @ 227<0 9 0713 > 25783 @ 017:: @ 0:7<4 9 2732 >
8814;? 2;71: @ 2471: @ 28750 9 270: H 0;7<2 @ 0;7<; @ 317;3 9 272: =
表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孕穗期植株氮、钾积累量的差异
"#$%& : ’&(&)*+ ,*--&.&(+& *( )1)#% / #(, 0 #) $11)*(3 2)#3& 4*)5 ,*--&.&() 6 %&7&%2
基因型 氮积累量 6#%>G ! "#$%&$%(’( ) -#%) 钾积累量 6#%>G * "#$%&$%(’( ) -#%)
+&$#%,-&. /011 /211 /34 /34 ) /011 /011 /211 /34 /34 ) /011
4156 :83735 9 :4:705 @ 3:173< A 17;8 "H 84;724 9 55070: @ <:478< A 17<5 >
4516 0<:782 A 38571; 9 3427;; @ 2705 > 84<743 9 5<17<5 @ <53784 A 1750 >
881226 :337;2 @ 4807<8 9 ::374< @ 2710 = 22<57;0 9 22:4715 9 8427:8 9 1752 >
882206 :22702 @ 435788 9 303781 @ 17<8 " 221375: 9 2231733 9 ;81783 @ 17;3 =
88120? 3<<711 9 350703 9 350751 9 2710 = 203;755 9 2202742 9 5157:4 @ 17;4 =
8814;? <2174< 9 4::785 @ :20721 A 1745 H 22<<784 9 8<171< @ ;:375: A 1744 =
3230期 吴照辉,等:低磷胁迫对水稻地上部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高于分蘖期,其中耐低磷基因型增长较多(表 !)。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成熟期氮、钾营养特征
不同磷处理水稻成熟期茎叶氮含量的变化(表
")表明,"#$%和 &&’’(%随低磷胁迫的加剧先降低后
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其它基因型在 ) ’## *+ , -+
处理时略有增加,) ." *+ , -+处理增加显著。子粒
氮含量明显高于茎叶,其变化趋势为 "$#%、&&’’(%
和 &&#’(/变化不明显,减少施磷量显著提高了 "#$%
和 &&#"0/ 子粒氮含量,却明显减低了 &&#’’% 子粒
氮含量。
表 "还表明,成熟期茎叶钾含量在不同磷处理
条件下变化趋势为 "#$%、&&’’(%和 &&#"0/没有显著
变化,在 ) ’## *+ , -+ 处理,"$#% 显著降低,&&#’’%
变化不明显,&&#’(/显著增加;) ." *+ , -+处理时,
"$#%和 &&#’’% 钾含量显著降低,&&#’(/ 钾含量升
高,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水稻子
粒内的钾含量远远小于茎叶,降低施磷量可以显著
提高 &&#’’%子粒内的钾含量,但其它基因型子粒内
钾含量降低。
表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成熟期氮、钾含量的差异
%&’() $ *)+),-. /-00)1)+.) -+ 2 &+/ 3 .4+,)+,5 &, 6&,71-,8 5,&9) :-,; /-00)1)+, < ()=)(5
基因型 氮含量 1 2345645(*+ , +) 钾含量 7 2345645(*+ , +)
864359:6; )(## )’## )." )." , )(## )(## )’## )." )." , )(##
茎叶 <6=> =4? ;56*
"#$% "@"$ A !@B’ A "@.$ A #@&0 ? (B@!. A ($@’" A ($@#’ A ’@#( =C
"$#% !@(B D "@#’ AD "@00 A ’@.. C2 .(@0$ A ($@0( D (&@’. D #@$& C2
&&#’’% !@&! D "@!0 D B@B# A ’@"0 = .#@$$ A .’@#’ A ("@#! D #@$’ 2
&&’’(% "@#$ A !@$" A "@&$ A ’@’$ 2 (.@B$ A (!@’( A (.@"& A #@&& =C
&&#’(/ !@’B D !@B" D "@&& A ’@!. =C (B@0B D .’@B! A .’@#" AD ’@’( =
&&#"0/ 0@!" D B@’# AD B@"# A ’@’0 2 (.@#. A (.@B. A (.@&. A ’@#! =
子粒 8E=F4
"#$% ’B@B’ D (#@#B A ’&@.& A ’@#& = (@BB A (@!" D (@’’ G #@B0 2
"$#% ’$@$" A ’$@B( A ’$@(" A #@&B 2 (@&’ A (@!! D (@’B G #@B" 2
&&#’’% ’$@.& A ’B@!( AD ’B@#. D #@&. ? (@’" G (@(B D (@0( A ’@(( =
&&’’(% ’!@00 A ’"@0. A ’"@&( A ’@#& = .@’# A (@!B D (@(’ G #@B’ 2
&&#’(/ ’0@"0 A ’"@&$ A ’0@&# A ’@#( C (@"$ A ’@&& D ’@00 G #@0! ?
&&#"0/ ’0@(" D ’B@0# A ’$@’# A ’@’’ = (@"’ A (@!! AD (@.0 D #@&B C
成熟期时,不同基因型水稻茎叶相对氮积累量
由大到小依次为 &&#’’%(’@.")、"$#%(’@(()、&&’’(%
(’@##)、&&#"0/(#@$$)、&&#’(/(#@B0)、"#$%(#@B!);
不同基因型水稻茎叶相对钾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B&)、&&#’’%
(#@B#)、&&#"0/(#@0&)、&&#’(/(#@0!)。不同基因型
水稻子粒相对氮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
(#@$!)、"$#%(#@B#)、&&’’(%(#@0&)、&&#"0/(#@"$)、
&&#’’%(#@"!)、&&#’(/(#@!.);不同基因型水稻子粒
相对钾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B’)、"#$%
(#@"$)、"$#%(#@"!)、&&#"0/(#@"’)、&&’’(%(#@!")、
&&#’(/(#@(B)(图 ’)。低磷敏感基因型水稻氮、钾积
累量受低磷胁迫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耐低磷基因型的
趋势更加明显。
低磷胁迫对于水稻氮、钾在成熟期从营养部位
向生殖部位的转移产生较大的影响,除个别耐低磷
基因型外,低磷胁迫使水稻从营养部位向生殖部位
的转移率明显下降,其中对于 &&#’(/ 的影响最大,
而另一个低磷敏感基因型 &&#"0/的受影响程度与
耐低磷基因型相当。
# 讨论
氮和钾都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是
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了解低磷胁
迫下不同磷效率作物对氮、钾的吸收和积累情况对
于研究不同磷效率作物的磷效率机制具有重要作
用。阎秀兰等[(]研究表明,施磷提高了苗期甘蓝型
油菜植株钾的含量与积累量,降低地上部氮的含量,
增加地上部氮的积累量。李绍长等[.]发现,苗期时,
低磷处理使玉米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
减少,但不同的基因型对供磷水平的反应存在较大
差异:磷高效利用型玉米的吸氮、钾素的能力受低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图 !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成熟期氮、钾积累量
"#$%! &’(’)#* +#,,’-’(*’ #( ).)/0 1 /(+ 2 /) 3/)4-#)5 6)/$’ 7#)8 +#,,’-’() 9 0’:’06
磷胁迫的影响较小,在低磷处理下的氮、钾素吸收和
积累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利用型;低磷处理使玉米吸
收的氮、钾素向根系的分配比例增加,向地上部的分
配比例下降,磷低效利用型玉米的这种趋势更为明
显。郭再华等[!]研究发现,磷敏感水稻品种在低磷
胁迫下不仅对磷的吸收量少,且对氮、钾元素的吸收
也随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而耐低磷品种在苗期就
能吸收较多的氮、钾,且适宜的低磷水平更有利于它
们对氮、钾元素的吸收。
本研究看出,在低磷胁迫条件下,不同磷效率水
稻氮、钾吸收和积累特点随基因型和生育时期的不
同而不同。分蘖期时,不同基因型水稻氮、钾的含量
受低磷胁迫的影响不大,尤其是耐低磷基因型水稻,
虽然氮、钾的含量也有一定的波动,但均未达到显著
水平。两个低磷敏感基因型水稻的氮、钾含量波动
较大,但变化趋势却截然相反,低磷胁迫使 ""#$%&
植株内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程度在所有基因
型中最高,却显著降低 ""#’(&的氮含量和钾含量,
可能与这两个基因型本身的特性有关,可能是二者
适应低磷胁迫的策略不同而致。到孕穗期时,由于
受水稻生长的影响,其体内的氮、钾含量均低于分蘖
期,但钾含量下降较少;同时低磷胁迫对于供试水
稻体内氮、钾含量的影响加大,除 ’#)*外,所有基因
型体内氮、钾的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受到的影响仍然最大,而 ""#’(& 受影响较
小。至成熟期,大部分氮素转移至子粒内,而大部分
钾素仍保留在茎叶内,同时受吸收效率和转运效率
的共同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氮、钾含量的变化
趋势明显比生育前期复杂,耐低磷基因型水稻的氮、
钾含量与低磷敏感基因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相对于
植株氮、钾含量在不同时期复杂的变化趋势而言,其
积累量变化趋势要明朗得多,在不同生育时期耐低
磷基因型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这种优势随生育
期的延长而增加。
低磷胁迫显著影响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当
豆科作物处于磷饥饿状态时,开始硝态氮的吸收与
对照相比差别不大,但一段时间后,硝态氮的净吸收
速率明显下降[)]。,-./0等["]认为,低磷胁迫下 1*2
活性的降低和控制因子的反馈是硝态氮吸收下降的
主要原因。低磷胁迫还使得硝态氮的分配发生变
化,更多的硝态氮积累在根部[$#3$$]。456789:;<=7和
,0>?/@A[$%]认为,根部积累的高浓度硝态氮可以反馈
抑制硝态氮的吸收是低磷胁迫降低硝态氮吸收的主
要原因。本试验发现,低磷条件下水稻氮、钾含量与
积累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以 ""#$%&为例,在生
育前期,低磷胁迫下其氮、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
高,其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基因型,但是其氮、钾
的吸收和积累在生育后期却明显低于其它基因型。
其它基因型不同程度也存在前期氮、钾含量的变化
幅度与后期积累量成反比的关系。这可能是因为,
前期水稻体内氮、钾较高的含量可以反馈并限制了
根系对于氮、钾元素的吸收,而氮、钾吸收量的减少
使得水稻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提高了体内氮、钾的
含量,限制了氮、钾的吸收,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耐低磷基因型水稻在生育前期氮、钾含量的变
化幅度较小,这就使得其在后期吸收和积累量较高,
为低磷条件下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奠定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B%期 吴照辉,等:低磷胁迫对水稻地上部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等 "施用磷肥对土壤 #$%& ’#累积的影
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123 4 5,6738 0 9,0238 4 0 !" #$ " :;;<=> 7; ?@7A?@2>< 2??BC=2’
>C73 73 A7CB 3C>D2>< 3C>D78<3 2==1E1B2>C73[(]" FB23> #1>D " G " H=C ",
)***,+(,):&-.%,*&/
[)] 阎秀兰,段海燕,王运华 " 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幼苗磷营养
差异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023 4 I,J123 K 0,L238 0 K" F@7A?@7D1A <;;C=C<3=M 7; NC;;
D2?<(%&#’’()# *#+,’ I")8<37>M?)**),),()):,.%,-/
[&] 李绍长,胡昌浩,龚江,杨管印 " 供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玉米
氮、钾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IC H O,K1 O K,P738 (,0238 P 0" :;;<=>A 7; ?@7A?@7D1A A1??BM 73
3C>D78<3 23N ?7>2AAC1E 2QA7D?>C73 23N NCA>DCQ1>C73 7; E2CR< SC>@ NC;;<3> ?@7A?@7D1A <;;C=C<3=M[(]" FB23> #1>D " G " H=C ",)**,,!*(&):
)&.%),*/
[,] 郭再华,贺立源,徐才国 " 磷水平对不同耐低磷水稻苗根系生
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T)/
P17 U K,K< I 0,41 O P" :;;<=> 7; ?@7A?@7D1A B 8D7S>@
23N #,F,W 1?>2X< 7; DC=< SC>@ NC;; F <;;C=C<3=C A<A>28<[(]" O@C3" (" 9??B " :3VCD73" YC7B ",)**+,!)(,):,,-%,T)/
[T] 郭再华,贺立源,黄魏,徐才国 " 耐低磷水稻筛选与鉴定[(]" 植
物营养与肥料学报,)**+,!)(T):+,)%+,Z/
P17 U K,K< I 0,K1238 L,41 O P" H=D<<3C38 7; DC=< ;7D >7B>7 B7S ?@7A?@7D1A A>D #1>D " G " H=C ",)**+,!)(T):
+,)%+,Z/
[+] 贺立源,梁华东 " 高氯酸—硫酸消化植物样品防止氮素损失的
研究[(]" 分析化学,!--),)*(!!):!)..%!)Z*/
K< I 0,IC238 K J" 6@< CE?D7VC38 E<>@7N 7; A1B;1DC= 2=CN’?2=CN NC8
C38 ?B23> A2E?B< 23N C>A A>1NCC38 3C>D78<3 ;D7E
V7B2>CB< B7AA[(]" O@C3" (" 932B " O@!)Z*/
[.] [1;>M 6 L (D,52=W7S3 O 6,\AD2DA
73 2AACECB2>C73 7; 3C>D2><[(]" FB23> F@MAC7B ",!--*,-,:&)Z%&&&/
[Z] P3C2RN7SAX2 9,5CX1BAX2 5,[M=@>@,3C>D2>< 1?>2X<
23N DC73 D2>< C3 Q<23 D77>A 13N< N<;C=C<3=M[(]" YC7B "
FB23> ",!--Z,,!:)!.%))+/
[-] [1;>M 6 L (D,\AD2< D<81B2>C73 7; 3C’
>D2>< 2AACECB2>C73 C3 A7MQ<23[(]" ( " :^?" Y7> ",!--&,,,:Z.-%Z-!/
[!*] (A 7; F N<;C=C<3=M 73
>@< 1?>2X<,;B7SA 23N 1>CBCR2>C73 7; O,# 23N K)$ SC>@C3 C3>2=> ?B23>A
7; -()(*,’ ).//,*(’ I[(]" ( " :^?" Y7> ",!--+,,.:!.&.%!.T,/
[!!] ( 7; F N<;C=C<3=M
73 2AACECB2>C73 23N >D23A?7D> 7; 3C>D2>< 23N ?@7A?@2>< C3 C3>2=> ?B23>A
7; =2A>7D Q<23( -()(*,’ ).//,*(’ I")[(]" ( " :^?" Y7> ",!--.,
,Z:.T%-!/
[!)] P3C2RN7SAX2 9,[M=@>D2>< 1?>2X< QM Q<23( 01#’!.$,’
2,$3#&(’ I")D77>A 13N< N<;C=C<3=M[(]" FB23> H7CB,)***,
))+:.-%ZT/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T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