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金鑫(&*#"—),男,新疆克拉玛依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分子遗传工作。
! 通讯作者 ,-./01:.023453/67/38 9:38 7;
玉米硝酸盐累积及其在适应持续
低氮胁迫中的作用
刘金鑫,田秋英,陈范骏,米国华!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 $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
摘要:旱地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硝酸盐,硝酸盐的积累与再利用对植物适应低氮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利用两个硝酸盐累积能力不同的玉米自交系 %’#(硝酸盐积累低)和 <+&!(硝酸盐积累高)为研究材料,研究
玉米的硝酸盐累积及其在适应持续低氮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 =>基因的表达都弱
于 %’#,而体内氨基酸含量显著较低。对一个可能与液泡膜硝酸盐转运有关的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表
达分析发现,%’#的 !"#$#表达显著强于 <+&!。说明 <+&!硝酸盐积累能力强主要是由于其较弱的氮同化能力,
而不是硝酸盐向液泡的运输能力强。在砂培体系并持续缺氮条件下,<+&!叶绿素含量(?@AB值)显著高于 %’#,表
明植株体内较高硝酸盐累积有助于 <+&!适应持续缺氮的土壤环境。
关键词:硝酸盐;累积;硝酸盐还原酶;氯离子通道;玉米
中图分类号:C*%D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D"DF(!""*)"+$"D"&$"#
!"#$%#& %’’()(*%#"+, ", )%"-& %,. "#/ $+*& ", %.%0#%#"+, #+
*%/#",1 *+2 ,"#$+1&, &,3"$+,)&,#/
GHI J0;-K0;,LHA= C03-M0;2,(N,= O/;-P3;,QH R34-53/!
(%&’ $()*+(,*+’ *- ./(0, 12,+3,3*0,456 7 %&’ $()*+(,*+’ *- ./(0,89*3/ :0,&+(;,3*0,45< 7
#*//&=& *- >&?*2+;&? (0@ <0A3+*0"&0,(/ 9;3&0;&,#B30( 6=+3;2/,2+(/ C03A&+?3,’,D&3E30= FGGFHI,#B30()
45/#$%’#:=0ST/S9 0U S59 ./P4T ;0ST429;(=)V4T. 0; /9T0/1 U401U 8 A773.31/S04; /;: U3WU9X39;S T93S010Y/S04; 4V ;0ST/S9 0;
Z1/;SU 7/; W9 0.Z4TS/;S V4T /:/ZS/S04; S4 14[ = 9;\0T4;.9;SU 8 IU0;2 S[4 ./0Y9 0;WT9: 10;9U :0VV9T0;2 0; ;0ST/S9 /773.31/-
S04; /W010SM,;0ST/S9 /773.31/S04; 0; ./0Y9 /;: 0SU T91/S04; S4 /:/ZS/S04; 4V 14[ ;0ST429; 9;\0T4;.9;SU [9T9 0;\9US02/S9:8 H;
74.Z/T0U4; S4 0;WT9: %’#,0;WT9: <+&! /773.31/S9: U02;0V07/;S1M .4T9 ;0ST/S9 0; U544S 8 L59 /7S0\0SM 4V ;0ST/S9 T9:37S/U9
(=>)/U [911 /U S59 9KZT9UU04; 4V S[4 ./0Y9 => 29;9U(!"1>F /;: !"1>J)[/U 14[9T 0; <+&!E (4TT9UZ4;:0;21M,S59
S4S/1 /.0;4 /70:U 74;S9;S 0; <+&! [/U /1U4 14[9T 8 L59 Z3S/S0\9 7514T0:9 75/;;91 !"#$#,[5075 54.4142 0; 6+()3@*K?3?
[/U :9.4;UST/S9: S4 W9 T9UZ4;U0W19 V4T ;0ST/S9 ST/;UZ4TS 0;S4 \/73419,[/U 714;9:8 L59 9KZT9UU04; 4V !"#$# 0; <+&! [/U
14[9T S5/; 0; %’#,9UZ970/11M /S 14[ = UST9UU 74;:0S04;U 8 HS [/U 74;713:9: S5/S S59 50259T ;0ST/S9 /773.31/S04; 0; <+&!
0U :39 S4 0SU 14[9T ;0ST/S9 /UU0.01/S04; /W010SM T/S59T S5/; S59 /7S0\0SM 4V ;0ST/S9 ST/;UZ4TS S4[/T: S59 \/73419U 8 AS 14[ =
74;:0S04;U 0; / U/;: 731S3T9 UMUS9.,S59 7514T4Z5M11 74;S9;S 4V <+&! [/U .375 50259T S5/; S5/S 4V %’#,U3229US0;2 S5/S
S59 50259T /W010SM 4V ;0ST/S9 /773.31/S04; ./M W9 W9;9V070/1 V4T S59 /:/ZS/S04; 4V Z1/;SU S4 S59 1/US0;2 14[ = UST9UU 8
6&7 2+$./:;0ST/S9;/773.31/S04;;;0ST/S9 T9:37S/U9;7514T0:9 75/;;91;./0Y9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D(+):D"&$D"#
""""""""""""""""""""""""""""""""""""""""""""""""""""""""""""""
@1/;S =3ST0S04; /;: O9TS010Y9T ?709;79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而硝酸盐
(!"#$ )是旱地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为达到作物
高产及控制氮素损失的双重目标,提高作物高效吸
收利用氮素的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在氮素胁迫条
件下,植物为了满足其自身的正常生长,进化出了很
多适应性反应;其中包括植物根系的生理和形态可
塑性(%&’()*+*),)[-#$]。有关根系硝酸盐吸收系统已经
有很多报道。一方面,!"#$ 供应将诱导 !"#$ 吸收系
统的活性[.#/];另一方面,氨基酸化合物,特别是谷
氨酰胺(0&1),可以显著下调 !"#$ 的内流速率和高
亲和力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2#3]。说明植株
地上部和根系之间循环流动的氨基酸化合物可以作
为一种内源信号,在整株水平上调节植株对氮素的
需求和 !"#$ 的吸收[4#--]。
根系的形态可塑性反应对于植物获取氮素的能
力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玉米中,植株可
以通过增加根冠比、总根长、个体轴根伸长、刺激侧
根生长、降低轴根数来适应环境中 ! 素的胁
迫[4,-5#-$]。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番茄[-/]中也发
现了同样的现象。在氮素胁迫的环境中,植物侧根
的起始和 6或伸长将受到硝酸盐富积区域的刺
激[$,-2]。
氮素同化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调控植物对于硝
酸盐的获取能力。首先,通过植株地上部快速生长
驱动的高硝酸盐同化活性对于硝酸盐吸收系统有一
个正反馈作用,可能通过从地上部到根系的氨基酸
运输来起作用[-7]。其次,高硝酸盐同化活性可能降
低植株地上部硝酸盐的储存,从而产生一个信号来
调节植株根冠比。换言之,植株地上部的高硝酸盐
浓度将抑制同化产物从地上部向根系分配,导致根
冠比的下降[-/]。
植物适应低氮生态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在
体内大量储存 !"#$ 以满足其持续生长的需
要[-3#-4]。许多生长在低养分环境的慢速生长植物
都采用大量累积养分的策略来维持长期的生存[58]。
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两个玉米自交系 .73和
9$-5,其中 .73 根系对氮素供应的响应较高,而
9$-5对氮素供应的响应不敏感[5-]。后续研究发现
9$-5体内累积 !"#$ 的能力显著高于 .73。本试验
以这两个玉米基因型为材料,探索 9$-5 植物累积
!"#$ 的生理原因,同时考察 !"#$ 累积能力在作物
适应长期低氮环境中的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溶液培养试验
试验选用两个玉米( !"# $#% :;)自交系,.73
(氮高效)和 9$-5(氮低效)。玉米种子经 -8<(= 6 =)
的 >5"5消毒 58 ?*1,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用饱和
的 @’A".浸泡 2 B后,转到用饱和 @’A". 浸湿的吸水
纸上,在室温黑暗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后,转入石英
砂中。当玉米幼苗生长到 -!5片可见叶时,挑选出
大小一致的苗子,去掉胚乳后,移到 - : 的装有 - 6 5
浓度营养液的培养罐中,每罐种 $株,第 5天换成全
营养液。营养液的浓度(?C& 6 :)为:D5A". 7E/ F
-8 # .、D@& -E8 F -8# .、D>5%". 5E/ F -8# .、GHA". 2E/
F -8# .、IJKL#MN(OO)-E$ F -8# .、G1A". -E8 F -8# 2、
P1A". -E8 F -8# 2、@QA". -E8 F -8# 7、(!>.)2GC7"5.
/E8 F -8# 4。
试验时,玉米苗首先在含有 8E- ??C& 6 : !"#$ 的
营养液中生长 / R,每 5 R换一次营养液。然后分别
转移到 8E-、8E/、5E/、-8 ??C& 6 : !"#$ 处理中,生长 7
R后收获,在此期间每 - R 换一次营养液。氮以
@’(!"$)5供应,在低的硝酸盐处理中,用 @’@&5(-E3
?C& 6 :)将 @’5 S补充到和 5E/ ??C& 6 : !"#$ 处理相同
的钙水平。用 !’"> 将营养液的 T> 调到 2E8 U
8E8/。每个处理重复 $次。培养室的条件为:光照
-. B,冠层光强为 5/8!$88!?C& 6(?
5·(),温度 55
!53V,相对湿度 ./!"# 砂培试验
用 5 ??C& 6 : >@&将大小在 8E/!- ??之间的石
英砂浸泡 5. B,然后用水清洗至中性 T>值。玉米种
子的消毒和萌发同溶液培养试验。将萌发的种子移
栽到装 -E/ WH石英砂的培养盆中,盆子中覆盖上黑
色塑料布以防止藻类生长。待幼苗长出后,留两株
生长一致的幼苗,培养条件和营养液同液培试验。
植株在 - ??C& 6 : !"#$ 条件下预培养到 $叶期,然后
将一半的植株进行缺 ! 处理,缺 ! 营养液加入 -
??C& 6 : @’@&5平衡离子浓度,其他的植株依然供应 -
??C& 6 : !"#$ 。每个处理重复 .次。当植株生长到 /
片叶时收获。A%LJ值利用 G*1C&)’ A%LJ /85叶绿素
仪测定,选取幼苗的第二片展开叶,测定叶中部的
A%LJ值,重复 $株。地上部和根系收获后在 78V烘
干,并称重。
!"$ 测定项目与方法
-E$E-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玉米组织中硝酸盐的
58/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测定采用水杨酸比色法[!!];叶片和根中的游离氨
基酸采用茚三酮法[!"];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 活体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参考 %&’()*+,[!-]的
方法。称取玉米的完全展开叶 .// 01,剪成 /$.!
#$/ 20!的小片,放到试管中,加入 3 04 #// 00(5 6 4
的 78 9$. 的磷酸钾缓冲液(含有 #:的异丙醇,#//
00(5 6 4 的 ;<="),然后将所有试管放到真空干燥器
中抽气 #/ 0,>,将试管再放到黑暗的 "/ ?的恒温箱
中保温 "/ 0,>,再加 # 04的三氯乙酸终止反应,静
止 ! 0,>后,吸取上清夜 ! 04,加入 #:的对氨基苯
磺酸和 /$!:的!@萘胺各 - 04,生成的粉红色偶氮
化合物在 .-/ >0下比色测定。
#$"$"
定,分析
养液中生长 . G,每 ! G换一次营养液,然后转移到
/$/. 00(5 6 4 <=@" 的营养液,分别在 /、#、"、. G取植
株根系样品。样品总 C剂盒(H>J,K)(1L>)提取。2BM4N CD试剂盒(H>J,K)(1L>)。为了分析基因的表达,
根据这些基因的 0C特异性引物。半定量 CD @ EFC 所用 !"#$%$&’(
(QR"#9S)作为内标。所用的引物见表 #。EFC扩增
条件如下:3.? - 0,>;3.? "/ *、R/? -/ *、9!? ./
*,!.!-#个循环;9!? #/ 0,>。
表 ! 半定量 "#$ %&"所用引物
#’()* ! #+* ,-./*-0 12- 0*/.345’67.7’7.8* "#$%&"
基因
TL>L
登录号
A22L**,(> >U0VL)
功能 WU>2K,(> 引物序列 E),0L) *LXUL>2L*
!")*) AY!"R39/
可能的氯离子通道蛋白
EUK&K,JL 2Z5(),GL 2Z&>>L5
.’@ AATTTFTDTAATTDTAATFDTDTFDA @ "’
.’@ AFFAADTAADFATFAAFTAFATFFAFDF @ "’
!"+,- M!9S!#
.’@ AFADFDDFTDFDTFTFFATFADDTA @ "’
.’@ TFADFDFAFTAADDATFAFDTAFAATDF @ "’
!"+,. M9993!
.’@ ATDADFFTDAFATTFDFAATTDTD @ "’
.’@ TFDFDATDFDTTDAADDFDATTFDAT@ "’
#$%$&’( QR"#9S
微管蛋白
DUVU5,>
.’@ AFFAAFDDTAAFATTFDTADFDFAFA@ "’
.’@ TFDDTTFTDAFADAATTDFAAAFDDTD @ "’
9 结果与分析
9:! 地上部和根系中 ;<$= 浓度和含量
与 -9S相比,["#!能够在叶片和根中累积更多
的硝酸盐(图 #),["#! 高的硝酸盐积累不是由于
“浓缩作用”的结果,因为它的地上部 <=@" 的总量也
比 -9S高(图 #)。在根中,["#!的硝酸盐浓度也显
著高于 -9S,但二者的硝酸盐总量相似。随着外界
<=@" 水平的增加,叶片和根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
外界 <=@" 为 #/ 00(5 6 4时,["#!和 -9S叶片中的硝
酸盐浓度达最大;在根中,["#! 在 <=@" 为 !$.
00(5 6 4时 <=@" 浓度达最大,而 -9S在外界 <=@" 为
#/ 00(5 6 4时浓度才达最大。
9:9 地上部和根系中氨基酸浓度
当外界 <=@" 水平从 /$# 00(5 6 4 增加到 /$.
00(5 6 4时,两个玉米基因型地上部的氨基酸浓度增
加(图 !),与 <=@" 含量差异相反,两个基因型比较,
-9S地上部的氨基酸浓度显著高于 ["#!。不同氮
处理条件下,两个基因型根中氨基酸浓度均变化很
小,且没有显著差异。
9:= 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基
因表达
-9S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平的增加,叶片和根中的
氮(/$/. 00(5 6 4 <=@" )供应后,两个基因型硝酸还原
酶基因 +,- 和 +,. 的表达都下调(图 "\)。-9S 地
上部和根中 +,- 的表达都远高于 ["#!。在地上
部,缺氮 /!" G内,-9S内 +,. 表达强于 ["#!,到 .
G时两个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根中,两个基
因型 +,. 表达没有显著差异。
"/."期 刘金鑫,等:玉米硝酸盐累积及其在适应持续低氮胁迫中的作用
图 ! 两个玉米基因型地上部和根系的 "#$% 浓度和含量
&’()! "#$% *+,*-,./0.’+, 0,1 0**23240.’+, ’, 56++.5 0,1 /++.5 +7 .8+ 30’9- (-,+.:;-5
(在 !"# $$%& ’ ( )*+, 中预培养 - .的幼苗,被转入图中所示的 )*+, 浓度生长 / .。“!”表示两个基因型之间存在 !"!"!-显著差异;图 0同。
122.&3456 7282 98:46;2882. ;8%$ 9<2 4=983249 6%&=93%4 %; !"# $$%& ’ ( )*+, 9% 9<2 34.3>:92. )*+, >%4>2498:93%4 :4. &29 9% 58%7 ;%8 / .:?6;
@:9: 739<“!”34.3>:92 63543;3>:49 .3;;2824>2 :9 !"!"!- A297224 9<2 97% 524%9?B26;1:$2 :6 C35D0 D)
图 < 氮素处理对两个玉米基因型植株地上部和根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 =3’,+ 0*’1 *+,*-,./0.’+, ’, 56++.5 0,1 /++.5 +7 .8+ 30’9- (-,+.:;-5 05 077-*.-1 >: " ./-0.3-,.5
@ 可能的液泡膜硝酸盐转运有关的氯离子通道
蛋白基因表达
液泡是植物细胞内储存 )*+, 的主要场所。最
近的研究证实,拟南芥中的氯离子通道蛋白(E9F
G(G:)调控 )*+, 在植物液泡中的累积[0-]。我们利
用 H&:69程序在 )GHI中查找到一条玉米的氯离子通
道全长 >@)E 序列,缩写为 "#$%$,经过与 E9G(G:
的蛋白序列比对发现,两者的同源性达到 /#J。通
过半定量 KL+MGK检测此基因在两个基因型中的表
达。在地上部,幼苗从 # $$%& ’ ( )*+, 转移到 !"!-
$$%&’ ( )*+, , . 后,N/O 的 $%$ 表达明显强于
P,#0;而在根中,N/O 的 $%$ 表达始终强于 P,#0
(图 N)。
N!-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图 ! 两个基因型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
$%&’! () *+,%-%,.(")*/0 () &1/1 1234155%6/(#)67 ,86 9*%:1 &1/6,.315
(“!”表示两个基因型之间存在 !"!"!#显著差异 $ %&’& ()’*“!”)+,)-&’. /)0+)1)-&+’ ,)11.2.+-. &’ !"!"!# 3.’(..+ ’*. ’(4 0.+4’56./$)
;<= 长期缺氮条件下两个基因型的生长状况
在砂培条件下将两个玉米基因型培养到 7 叶
期,然后进行缺 8处理。到 #叶期时,9:;的老叶明
显出现缺氮黄化症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值)显
著下降(图 #>);但在 ?7@A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缺
氮和叶绿素减少情况。缺 8处理下,9:; 的根冠比
显著增加(图 #B),其原因主要是地上部生长受到显
著抑制(图 #C),而根的生物量几乎没有变化(图
#%)。在处理期间,?7@A 的根冠比、地上部干重及
根重均没有显著变化(图 #B D %)。
! 讨论
植物拥有很强的生理和形态可塑性来适应其生
长环境的变化[AE]。为了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需要,
快速生长和慢速生长植物对于硝酸盐缺乏和富积区
域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方式[@;]。F)’’.2 和 G&5[A:]指
出,低养分环境条件不适应快速生长型植物的正常
生长。低磷适应性的高山草("#$%&%’#(%) * ’+),,$-,.
’-())相对于适应在高磷环境生长的另一种草
("#$%&%’#(%) * /)((0&,)有更高的 =)吸收速率和体内
=)浓度,但是由于 " * ’+),,$-,’-() 的生长速率低导
致其 =) 的利用效率低于 " * /)((0&,[A!]。本次试验
中,与 9:; 相比,?7@A 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图
7);同时 ?7@A的 8H基因表达远弱于 9:;,而它的
氨基酸态氮浓度也比 9:; 低(图 A)。这些结果显
示,它的氮同化能力低,因此随着 8ID7 供应的增加,
#!#7期 刘金鑫,等:玉米硝酸盐累积及其在适应持续低氮胁迫中的作用
图 ! 在 !"#和$%&’中的 !"#$#基因表达
()*+! ,-. /012340)5/ 6.7.6 89 5:/1/)7. 4-680);. 4-122.6 *.2.(!"#$#))2 /-. 088/ 89 /<8 =1)>. *.28/?5.3 !"# 12; $%&’
19/.0 /01239.00)2* 908= & ==86 @ A /8 BCBD ==86 @ A EFG% 386:/)82 980 /-. )2;)41/.; /)=.3
图 D 砂培条件下氮素胁迫对两个玉米基因型生长的影响
()*+D H08- 89 /<8 =1)>. *.28/?5.3 13 199.4/.; I? 68< E 3/0.33 )2 312; 4:6/:0. 3?3/.=
[砂培植株供应 ! ""#$ % & ’()* 到 *叶期;然后一半植株缺 ’处理;植株 +叶期时测定数据。
,--.$/012 13#40 /0 250. 4-3- 2677$/-. 4/89 ! ""#$ % & ’()* 608/$ *)$-5: 2851-; <9-0 95$: #: 7$5082 4-3- .-73/=-. #: ’;>585 4-3- ?#$$-?8-. 58 +)$-5: 2851-;
“!”表示两个基因型间差异显著 !"@A@+A >585 4/89“!”/0./?58- 2/10/:/?508 ./::-3-0?- B-84--0 89- 84# 1-0#8C7-2 58 !"@A@+A]
能够在植物体内部累积较多的硝酸盐(图 !)。对可
能的液泡膜硝酸盐转运基因 "#" 在两个基因型中
的表达分析发现,DEF 的 "#" 表达强于 G*!H,尤其
是在根系中的表达。I01-$/等[!!]的研究已经确定,
拟南芥的 $%"#"& 的功能是调节硝酸盐在液泡中的
累积。$%"#"& 的表达是受 ’(*诱导上调的[HF],而另
一个可能调节植物硝酸盐累积的基因 $%"#"’( 的表
达是受 ’()* 抑制的[HJ]。我们发现,G*!H其 )*"#"
表达比 DEF 弱,这从反面证明,玉米 DEF 可能比
G*!H具有更强的液泡内运输 ’()* 的潜力,它体内
K@+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的硝酸盐含量低,是由于氮同化速率较高,大量的硝
酸盐被转化为氨基酸。在缺氮条件下,!"# 的 !"#
$%$表达显著增强,很可能是其液泡内硝酸盐含量
较低所产生的反馈调节结果。
从农学角度来看,$%&’低硝酸盐同化能力和高
硝酸盐累积的生理特性可能并不适合作物高产的目
标。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低氮同化能力
和高硝酸盐累积的生理特性可能有助于其在氮素极
其缺乏的环境下存活。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将
这个两个玉米基因型培养在砂培系统中进行长期的
缺氮处理。结果看出,尽管缺氮条件下两个基因型
的根系都没有明显变化(图 (),但 !"# 的地上部生
长明显受到抑制,导致 !"#的根冠比显著增加(图 (
)),老叶出现明显的缺 *黄化症状。而缺氮处理的
$%&’地上生物量变化较小,叶片氮素营养状况没有
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所具有的高硝酸盐累积
能力,对于适应长期持续的低氮环境是一种优势。
相反,!"#的氮同化能力较强,根系对低氮反应强烈
的特点,可能更适于其在短期或中等程度的低氮条
件下高效吸收利用氮素。这与 +,-../011/等[%2]试验
结果有相同之处,他们发现低氮适应性玉米基因型
地上部的硝酸盐累积量要高于高氮适应性的基因
型。
综上所述,低生长速率的玉米基因型通过降低
氮素同化速率及根系对低氮的可塑性反应,使体内
硝酸盐累积较多,这有利于其应对持续的低氮胁迫,
完成生活周期,但可能难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产
量。相反,氮高效品种具有较强的氮素同化能力,根
系对低氮有强烈的适应性反应,在中度缺氮的条件
下,这一特征有利于其获取土壤中潜在的氮素资源,
从而可能达到较高的产量。如果能增加氮高效品种
植株体内的硝酸盐累积能力,并使这些累积的硝酸
盐用于后期子粒生长所需,可能是进一步提高玉米
氮效率的生理途径之一。
参 考 文 献:
[&] 345.046 78 79-:1 4001;:.40<1=,->1/?/16 -:@ /:154->1/0: 1= ;0/9;
[A]8 BCD04@,EF:)9->G<599 7,H9/;=/:.,’22IJ
[’] K/1154 L M,M-6 N F8 O:?/40:P5:1-9 Q=6;/090.6 0D Q9-:1;[A]8 R-:
S/5.0,ERL:L>-@5P/> 745;;,’22’J "!T&%2J
[%] M0@.5 L8 U=5 Q9-;1/> Q9-:1:4001 45;Q0:;5; 10 =51540.5:50,; ;,QQ9/5;
0D :,14/5:1;[V]8 *5< 7=6109 8,’22!,&I’:WT’!J
[!] K04@5 ) 3,X9-4G;0: S U8 */14-15 -:@ -PP0:/,P :,14/1/0: 0D Q9-:1;:
7=6;/090./>-9 -:@ P095>,9-4 Q54;Q5>1/?5;[ V]8 L@?8 )01 8 N5;8,
&WWW,%2:&TW2 8
[(] 39-;; L S A8 */140.5: ,;5 5DD/>/5:>6 0D >40Q Q9-:1;:Q=6;/090./>-9
>0:;14-/:1; ,Q0: :/140.5: -H;04Q1/0:[V]8 X4/1 8 N5?8 79-:1 8 R>/ 8,
’22%,%%:&TJ
[I] Y5Z-6 Y,U/99-4@ 7,Y5Q51/1 A &’ () * A095>,9-4 -:@ D,:>1/0:-9 45.,9-[
1/0: 0D 1<0 *BT% ,Q1-G5 ;6;15P; H6 * T -:@ X T ;1-1,; 0D L4-H/@0Q;/;
Q9-:1;[V]8 79-:1 V8,&WWW,:(2WT(&WJ
["] \/@P-4 V V,]=,0 S,R/@@/^/ A _ &’ () * N5.,9-1/0: 0D =/.=[-DD/:/16 :/[
14-15 14-:;Q04154 .5:5; -:@ =/.=[-DD/:/16 :/14-15 /:D9,C H6 :/140.5: Q009;
/: 4001; 0D H-4956[V]8 79-:1 7=6;/09 8,’222,&’%:%2"T%J
[#] *-‘0- 7,\/@P-4 V V,U4-:H-4.54 U V &’ () * N5.,9-1/0: 0D 1=5 :/14-15
14-:;Q04154 .5:5 L1*NU’J& /: +,(-./012.2 ’3().(4(:45;Q0:;5 10 :/[
14-15,-P/:0 ->/@; -:@ @5?590QP5:1-9 ;1-.5[V]8 79-:1 A09 8 )/09 8,
’22%,(’:I#WT"2%J
[W] K5/9 ),U=/4-Q04: N,35/;954 3,R1-PQ 78 N001 14-/1; 0D P-/‘5
;55@9/:.;[/:@/>-104; 0D :/140.5: 5DD/>/5:>6?[V]8 79-:1 R0/9,&WW2,
&’%:&((T&(WJ
[&2] aP;-:@5 V,U0,4-/:5 )8 * @5P-:@ -:@ 1=5 45.,9-1/0: 0D :/14-15 ,Q[
1-G5[V]8 79-:1 7=6;/09 8,&WW!,&2(:%T"J
[&&] 39-;; L S A,)4/10 S,F-/;54 ) &’ () * */140.5: 14-:;Q041 /: Q9-:1;,
1= -: 5PQ=-;/; 0: 1=5 45.,9-1/0: 0D D9,C5; 10 P-1>= Q9-:1 @5P-:@
[V]8 V 8 79-:1 *,14 8 R0/9 R>/ 8,’22&,&I!:&WWT’2"J
[&’] O.=H-99 ),A-4-:?/995 V $8 N001 @5?590QP5:1 -:@ :/140.5: /:D9,C 0D
>04: .5:016Q5; .40<: ,:@54 >0PH/:5@ @40,.=1 -:@ * ;145;;[V]8 L[
.40:8 V8,&WW%,#(:&!"T&(’J
[&%] X=,: Y,A/ 3 M,Y/ V &’ () * 35:51/> -:-96;/; 0D P-/‘5 4001 >=-4->[
154/;1/>; /: 45;Q0:;5 10 90< :/140.5: ;145;;[V]8 79-:1 R0/9,’22(,
’"I:%IWT%#’J
[&!] Y/:G0=4 ) a,$/99/-P;0: Y X,K/1154 L M,Y56;54 M A B8 */14-15
-:@ Q=0;Q=-15 -?-/9-H/9/16 -:@ @/;14/H,1/0: =-?5 @/DD545:1 5DD5>1; 0:
4001 ;6;15P -4>=/15>1,45 0D +,(-./012.2[V]8 79-:1 V8,’22’,’W:"(&
T"I2J
[&(] R>=5/H95 $ N,Y-,5454 A,R>=,9‘5 O S &’ () * L>>,P,9-1/0: 0D :/[
14-15 /: 1=5 ;=001 ->1; -; - ;/.:-9 10 45.,9-15 ;=001[4001 -990>-1/0: /:
10H->>0[V]8 79-:1 V8,&WW",&&:I"&TIW&J
[&I] S45< A X8 X0PQ-4/;0: 0D 1=5 5DD5>1; 0D - 90>-9/‘5@ ;,QQ96 0D Q=0;[
Q=-15,:/14-15,-PP0:/,P -:@ Q01-;;/,P 0: 1=5 .40<1= 0D 1=5 ;5P/:-9
4001 ;6;15P,-:@ 1=5 ;=001,/: H-4956[V]8 *5< 7=6109 8,&W"(,"(:
!"WT!W2J
[&"] X00Q54 M S,X9-4G;0: S U8 X6>9/:. 0D -P/:0[:/140.5: -:@ 01=54 :,[
14/5:1; H51<55: ;=001; -:@ 4001; /: >545-9; T L Q0;;/H95 P5>=-:/;P /:[
15.4-1/:. ;=001 -:@ 4001 /: 1=5 45.,9-1/0: 0D :,14/5:1 ,Q1-G5[V]8 V 8
OCQ8 )01 8,&W#W,!2:"(%T"I’J
[] L541; N,X=-Q/: K R aaa 8 U=5 P/:54-9 :,14/1/0: 0D 9@ Q9-:1; 45?/;/1[
5@:L 45[5?-9,-1/0: 0D Q40>5;;5; -:@ Q-1154:;[ V]8 L@?8 O>09 8
N5;8,’222,%2:&TI"J
[&W] X=-Q/: K R aaa 8 U=5 5>090.6 -:@ 5>0:0P/>; 0D ;104-.5 /: Q9-:1;[V]8
L::8 N5?8 O>09 8 R6;8,&WW2,’&:!’%T!!"J
[’2] X=-Q/: K R,K099511 V A,B’X0::04 F K8 340<1= Q=0;Q=-15 -H;04Q[
1/0: -:@ Q=0;Q=04,; >=5P/>-9 D4->1/0:; /: 1<0 $3.04053)0( ;Q5>/5;
[V]8 V 8 O>09 8,&W#’,"2:%2(T%’&J
[’&] $-:. _,A/ 3 M,X=5: K V &’ () * N5;Q0:;5 0D 4001 P04Q=090.6 10
:/14-15 ;,QQ96 -:@ /1; >0:14/H,1/0: 10 :/140.5: ->>,P,9-1/0: /: P-/‘5
"2(%期 刘金鑫,等:玉米硝酸盐累积及其在适应持续低氮胁迫中的作用
[!]" ! " #$%&’ ()’* ",+,,-. +/:+0123++,+.
[++] 4%’%$56 7 8,9%*66& :,;<=*%5>* ? @,A6)&BC D ?" E%FG5 <6$6*GH
I>’*G< 5>’>*IG&%’G6& 6J &G’*%’> G& F$%&’ ’GCC)> KL &G’*%’G6& 6J C%$G
<=*6I%’6B*%F=L 6J %IG&6 %
O/N3O10.
[+-] !%R6*CSG @ T" (G’*%’> *>5)<’%C> %CC%L G& G&’%<’ F$%&’ ’GCC)>C[!]"
QG6<=>I" QG6F=LC" E>C" 46II)&",02/0,-O:0+/-30+/2.
[+M] 8&B>$G 8 7,:6&%<=>$$6 7,@F=*G’GS=G&> T !" #$ % U=> &G’*%’> V F*6’6&
%&’GF6*’>* 8’4?4% I>5G%’>C &G’*%’> %<<)I)$%’G6& G& F$%&’ W%<)6$>C
[!]" (%’)*>,+,,N,--+:2O232-+.
[+N] D%$$%5%*>C X,TG%&6$G @,T6I>Y ! :" @<6$6BG<%$ $GIG’C ’6 F$%&’ F=>H
&6’LFG< F$%C’G
[+/] XG’’>* 8 9,9%L E Z" :G&>*%$ &)’*G>&’ 8" @&WG*6&I>&’%$ F=LCG6$6BL
6J F$%&’C[:]" ;%& 7G>B6,[;8:8<%5>IG< #*>CC,021/" NM30+,.
[+1] T>>$>& 7,?)*G& 4,Q6)<=>Y 7 !" #$ % 7GC*)F’G6& 6J F)’%’GW> %&G6&
<=%&&>$ B>&> &"’(’)# G& &*#+,-./0,0 C)BB>C’C % *6$> G& ’=> *>B)$%’G6&
6J &G’*%’> <6&’>&’[!]" #$%&’ !",+,,,,+0:+M23+N/.
[+2] 9%*%5% 9,Z)*6I6*G U,9G*%L%I% U !" #$ % \)%&’G’%’GW> ’*%G’ $6
’=> <6&’*GK)’G6& 6J ’=> %&G6& <=%&&>$ B>&>,&"’(’ 3 1,’6 W%*G%’G6&
G& &G’*%’> $>W>$C[!]" ! " @]F" Q6’ ",+,,-,MM:+,,M3+,0-.
[O,] \)%BBG6’’ ;,E)F>*’G Q,Q6*C% # !" #$ % @]F*>CCG6& 6J % F)’%’GW> =GB=H
%JJG&G’L (^3O ’*%&CF6*’>* %&5 6J %& 9_ 3 8U#%C> G& *>$%’G6& ’6 R=6$>
F$%&’ &G’*%’> ’*%&CF6*’ F=LCG6$6BL G& ’R6 I%GY> B>&6’LF>C 5GJJ>*>&’$L *>H
CF6&CGW> ’6 $6R &G’*6B>& %W%G$%KG$G’L[!]" ! " @]F" Q6’ ",+,,O,M-:
0,+O30,O0.
1,M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0M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