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高晓宁(’*#!—),女,辽宁省铁岭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0:1/.23/34(()5’)(6 72-
! 通讯作者 +,-./0:8.31/.29/5’)(6 7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高晓宁,韩晓日!,战秀梅,孙振涛,姜琳琳,陈 赫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
摘要:为揭示施肥对棕壤氮素状况的影响,利用 !*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全氮在
"—)" 7-土层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计算 "—)" 7-土层氮库的储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
含量、: ; <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而对 "—)" 7- 土层全氮储量有显著影响(! =
"6"&)。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全氮及其储量变化趋势为:高量有机肥区 >低量有机肥区 >化肥区 >无肥区 >
试验前(’*%*年),特别是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最显著;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虽有缓慢提
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
和储量,是维持土壤肥力的最优施肥方式。
关键词:土壤全氮;全氮储量;: ; <比;长期定位施肥
中图分类号:?’&(6)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B(!""*)"($"&)%$")
!""#$% &" ’&()*%#+, "#+%-’-./%-&( &( %&%/’ (-%+&)#( 0%&+/)# -( / 1+&2( 0&-’
CAD B/.2,3/34,EA< B/.2,9/!,FEA< B/G,-H/,?I< F8H3,J.2,KLA
;%5 ()<#/)1#/5 #’ 6&/.37$17/)$ =%9#7/3% )*+ ,*-./#*0%*1 .* (.)#*.*& !/#-.*3%,24%*5)*&,(.)#*.*& >>?>@>,"4.*))
310%+/$%:?2/0 3/J924H3(<)/N .3 /-O29J.3J /3P/7.J29 2Q N2/0 QH9J/0/JR,S8/78 /N .QQH7JHP TR 3.JG9.0 Q.7J29N .3P QH9J/0/U.J/23
O9.7J/7HN V W8H 78.34HN 2Q < /3 "$)" 7- 0.RH9 2Q . T92S3 N2/0 /3 . 0234,JH9- QH9J/0/UH9 027.J/23 H1OH9/-H3J(!* RH.9N)SH9H
NJGP/HP V XHNG0JN N82SHP J8.J N2/0 J2J.0 3/J924H3(W<).3P J8H : ; < 9.J/2 N/43/Q/7.3J0R PH70/3HP S/J8 PHOJ8 V Y/QQH9H3J QH9J/0,
/UH9 J9H.J-H3JN 32J 230R N/43/Q/7.3J0R .QQH7JHP W< 723JH3JN .3P J8H : ; < 9.J/2 /3 J8H J2ON2/0N,TGJ .0N2 J8H N2/0 J2J.0 3/J924H3
NJ29.4H /3 "$)" 7- N2/0 0.RH9 V W8H NJ29.4H 2Q N2/0 J2J.0 < Q2002SHP J8H 29PH9:8/48 0HZH0 2Q 294.3/7 -.3G9H J9H.J-H3J > 02S
0HZH0 2Q 294.3/7 -.3G9H J9H.J-H3J > QH9J/0/UH9 J9H.J-H3J > 78H7[ J9H.J-H3J > J8H Q29-.0 N2/0(’*%*)V :2-T/3H .OO0/7.J/23
/3294.3/7 QH9J/0/UH9N .3P 8/48 0HZH0 2Q 294.3/7 -.3G9H 8.P J8H -2NJ N/43/Q/7.3J /-O.7J 23 W< .3P J8H N2/0 3/J924H3 NJ29.4H V
A0J82G48 N/340H .OO0/7.J/23 /3294.3/7 QH9J/0/UH9 72G0P H38.37H J8H 7237H3J9.J/23,TGJ 0HNN N/43/Q/7.37H 72-O.9HP J2 72-,
T/3H .OO0/7.J/23 S/J8 294.3/7 QH9J/0/UH9,/3P/7.J/34 J8H 78.34HN 2Q N2/0 J2J.0 3/J924H3 723JH3J 702NH0R 9H0.JHP J2 J8H P/QQH9H3J
QH9J/0/U.J/23 V \.3G9H O0GN -/3H9.0 QH9J/0/UH9 /379H.NHP J8H 723JH3J 2Q W< .3P W< NJ29.4H,.3P S.N 723N/PH9HP J8H THNJ S.R
Q29 -./3J./3/34 J8H N2/0 QH9J/0/JR .3P NGNJ./3.T0H .49/7G0JG9H V
4#5 2&+60:N2/0 J2J.0 3/J924H3;N2/0 3/J924H3 NJ29.4H;: ; < 9.J/2;0234 JH9- QH9J/0/U.J/23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
调节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起重要
作用[’$(]。土壤全氮是标志土壤氮素总量和供应植
物有效氮的源和库,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氮素状况;
它除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制约外,更强烈地受到人为
活动(特别是施肥措施、利用方式和气候变化)的影
响[]$&]。因此,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一直是人们
研究的热点。X.N-GNNH3[)]等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
肥尤其是氮肥,可以提高土壤中全氮及有效氮的含
量;梁国庆等[%]对石灰性潮土氮的研究显示,有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0.3J
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国内外对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已进行了大量研
究[!"#$],但忽视了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全氮储量影
响。此外,有关棕壤氮素系统性的研究也少有报道。
本研究以 %&年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为背景,探讨不同
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剖面分布及其氮储量的影响,
为弄清长期施肥条件下棕壤氮素的变化特征及氮肥
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始建于
#&’&年,地处北纬 ($)(*+,东经 #%,),,+,属温带湿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 -’(!!*( ..,平均
气温 ’/$!*/#0,无霜期为 #(’!#!( 1。作物轮作
方式为玉米—玉米—大豆。试验地为发育于黄土母
质的典型耕作棕壤,试验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
有机质 #-/&$ 2 3 42,全氮 $/*$ 2 3 42,全磷 $/,* 2 3 42,
全钾 %$/# 2 3 42,碱解氮 #$-/- .2 3 42,速效磷 !/-
.2 3 42,速效钾 &’/& .2 3 42,56 !/-(水土比 %/- 7#)。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分为三个区组,共 #* 个施
肥处理,小区面积为 #!$ .%。本研究选取其中的 #%
个处理:8#9(氮、磷肥配施);8#9:(氮、磷、钾肥配
施);8#(单施氮肥);;:(不施肥);<#8#9(低量有
机肥配施氮、磷肥);<#8#9:(低量有机肥配施氮、
磷、钾肥);<#8#(低量有机肥配施氮肥);<#(单施
低量有机肥);<%8#9(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肥);
<%8#9:(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8#(高量
有机肥配施氮肥);<%(单施高量有机肥)。
试验用肥料:有机肥为猪厩肥,其有机质平均
含量为 ##&/! 2 3 42,全 8 -/! 2 3 42,9%=- 为 */, 2 3 42,
:%=为 #$/& 2 3 42。低量、高量有机肥区年施肥量分
别为 #,/-、%’ > 3 ?.%。种植玉米年份的施化肥量为
8 #%$、9%=- !$、:%= ,$!!$ 42 3 ?.%;种植大豆年份
的施肥量为 8 ,$、9%=- &$、:%= !$!&$ 42 3 ?.%。氮肥
为硫铵或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
从 #&&%年开始种植大豆的年份不施有机肥。
!"# 土样采集与分析方法
于 %$$’年秋季玉米收获计产后,采集土壤样
品。在各处理区,选取具代表性的样点 -个,取样深
度 $—!$ @.。用土钻分 ,个层次取样,每 %$ @.一
个层次,混合均匀。自然风干后,磨细,过 $/#- ..
筛,用于测定有机碳、全氮。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采用元素分析仪(ABC.CD>EF
!型,德国)测定,其原理是土壤在高温条件下燃烧
释放出 ;=%和 8=%,并用 G;H检测器检测其碳和氮
含量;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取样,#$-0烘干测
定[##]。
!"$ 数据处理及计算
数据处理采用 H9I ,/$#J专业版统计软件,KIH
法多重比较。
土壤全氮储量计算公式:
!"#$ % !
&
’ % #
(#’ (!’ ( "’)( #$)
#
式中:!"#$ 为特定深度的土壤全氮储量( > 3 ?.%);
*’ 为第 ’ 层土壤的全氮含量(2 3 42);!’ 为第 ’ 层土
壤容重(2 3 @.,);"’ 为第 ’ 层土壤厚度(@.);& 为土
层数。
# 结果与分析
#"! 长期施肥对棕壤剖面全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形态氮素的总和,
是土壤氮素养分的容量指标[#%]。由土壤全氮的剖
面分布(表 #)可以看出,供试土壤的全氮含量的变
化范围为 $/’#!#/,$ 2 3 42,其含量剖面分布呈上高
下低特点,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层次
之间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
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同一层次土壤全氮含量可以
看出,在 $—%$ @.层次,经过 %& 年长期施肥后,各
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比 #&’& 年($/*$ 2 3 42)有所提
高,且差异显著。有机无机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
的范围在 #/##!#/,$ 2 3 42 之间,平均含量为 #/#*
2 3 42,比 #&’&年平均提高 ,%/%$L,平均年递增率为
#/($L;单施有机肥处理全氮含量的范围在 #/#$
!#/%% 2 3 42之间,平均含量为 #/#! 2 3 42,比 #&’&年
平均提高 ,#/$,L,平均年递增率为 #/,(L;单施化
肥处理全氮含量的范围在 #/$(!#/$’ 2 3 42之间,平
均含量为 #/$- 2 3 42,比 #&’&年平均提高 ,#/%-L,平
均年递增率为 $/&*L。此外,各施肥处理间土壤全
氮含量差异极显著(M N &/&’!"",M$/$- N %/*#*,M$/$#
N (/(!%)。不同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
全氮含量明显高于无肥对照,而化肥处理与无肥处
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高量有机肥区与低量有机肥区
相比,含量差异显著;低量有机肥区与化肥区相比,
除 <#8#9:处理外,其它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总
体来说,土壤全氮总的变化趋势为:高量有机肥区
O低量有机肥区 O化肥区 O无肥区 O试验前(#&’&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年)。表明长期施肥可以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而有机
肥在保持和提高土壤氮素水平方面比无机肥具有更
大的作用,且含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国内的一些研究也有相同的结论[!,"#]。
在 $%—&% ’(土层,除 )" 处理外,仍能表现出
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与无肥处理间存在差
异,而化肥处理与无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总
体趋势与 %—$% ’(土层的全氮含量极其相似。在
表 ! 长期施肥下土壤全氮含量的剖面分布!)(" # $")
%&’() ! %*) +,-./,’0.,12 13 -1,( .1.&( 2,./1")2 4124)2./&.,12
02+)/ (12"5.)/6 3)/.,(,7&.,12
处理 土层深度 *+,-. /0 1/23 345+61(’()
76+4-(+8- %—$% $%—&% &%—9%
:"; "<%& = %<%& 4* %<>> = %<%$ ?* %:";A "<%! = %<%& 4* %:" "<%D = %<%" 4* % ?@
CA %
)":";A "<"& = %<%9 4C "<%" = %<%& 4FC %<>$ = %<%D ?@
)":" "<"" = %<%D 4C* %
)$:"; "<#% = %<%& 4@ "<%# = %<%" ?F %<>& = %<%9 ’@
)$:";A "<$& = %<%& 4@F "<%9 = %<%D ?@ %<>! = %<%# ’@
)$:" "<"B = %<%9 4FC "<%& = %<%" 4?@F %<>D = %<"9 ?@
)$ "<$$ = %<%D 4@F % = %<%& ?FC %<>B = %<%"?@
注(:/-+):")"B!B 年的试验前 %—$%’(土壤全氮含量为 %<>%
G H IG。7.+ -/-43 : ’/8’+8-64-2/8 /0 1/23("B!B)28 %J$% ’( 1/23 345+6 21 %<>%
G H IGK 同一行不同小写字母和同一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D)*200+6+8- 3/L+6’41+ 3+--+61 28 4 6/L 48M ’4,2-43 3+--+61 28 4 ’/3N(8
(+48 12G8202’48-35 M200+6+8- ?5 OP*(!!%<%D)K 7.+ 14(+ ?+3/LK
&%—9% ’(土层,各处理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
著。随着土层的加深,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明显高于
下部各层,这可能是由于作物的残茬、根系和根系分
泌物的产量增加了表层土壤的有机氮量,从而使表
层土壤的全氮含量高;而底层土壤全氮含量随不同
施肥处理而改变的幅度不大,则可能与肥料用量、作
物根系以及地面降水有关。袁颖红等["&]的研究也
表明,$&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中,长期施肥对土壤全
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耕层。
898 长期施肥对棕壤 : # ;比变化的影响
土壤碳氮比(C H :)是指土壤有机物中碳素总量
和氮素总量的比值,它影响着土壤有机物的矿化过
程及生物固持过程。一般情况下,土壤碳含量高的
地方往往土壤全氮含量也高["D],从而使 C H :比值趋
于稳定,C H :比值的稳定程度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
长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 C H :比
值的变化(图 ")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土壤 C H :比值
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这与土壤全氮随土层的变
化规律相一致。在 %—&% ’(土层,土壤 C H :比值受
施肥影响变化明显,在 ><"B!"%
的土壤中,C H :比值一般稳定于 "% 到 "$ 左右;而
&%—9% ’(土层,土壤 C H :比值受施肥影响变化不
明显,相对稳定在 9<"!!!<&! 之间,这可能由于氮
素比碳素更容易向下移动,造成全氮比有机碳增长
更快。另外,在所有处理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
C H :比值高于其它处理,这是由于有机无机肥配合
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图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 ;比值的影响
<,"=! >33)4. 13 +,33)/)2. 3)/.,(,7)/ ./)&.6)2.- 12 -1,( : # ; /&.,1
[注(:/-+):柱上不同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D)下同。
*200+6+8- 3+--+61 4?/Q+ -.+ ?461 (+48 12G8202’48-35 M200+6+8- 4(/8G -6+4-(+8-1 28 -.+ 14(+ 345+6 ?5 OP*(!!%<%D)K 7.+ 14(+ ?+3/LK]
B9D#期 高晓宁,等: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储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 !"、#"和 $" %&土层深度的 ’()
储量(图 !)看出,!" %&深度储量的大小趋势为高量
有机肥区组 *低量有机肥、化肥区组 *无肥区,差异
均达显著水平(! + ","-)。无肥区由于长期没有养
分供应,土壤生产力低下,作物的根茬还田量少,因
此耕层("—!" %&)’()的储量仅相当于施用有机肥
处理的 $#,$".!$/,00.,单施化肥处理的 1",0!.
!1$,--.,差异显著。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的处理(23)34、23)345、23)3)较相应的化肥处理分
别增加了 ",00、",-3 和 ",#" 6 7 8&!,但差异不显著;
而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相应处理(2!)34、
2!)345、2!)3),土壤全氮储量分别增加了 3,"1、
3,3#和 ",/1 6 7 8&!。"—#"、"—$" %& 土壤全氮储量
的大致分布趋势与 "—!" %&一致。总的来说,土壤
全氮储量受施肥影响明显[#],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
机肥配施处理均表现出随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
全氮储量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高量有机肥对土壤
’()储量的贡献率最高。说明有机肥在弥补单施化
肥的亏缺及维持氮库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图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储量的影响
$%&’! ())*+, -) .%))*/*0, )*/,%1%2*/ ,/*3,4*0,5 -0 5-%1 ,-,31 0%,/-&*0 5,-/3&*
# 讨论
土壤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土
壤中氮素含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
多少。一般来说,这两者之间有平行关系,土壤全氮
含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3$93:]。本
试验中,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
关关系(; < ",/$1:!!,= < 0$,;","3 < ",#31!),这一
结论与前人的结论一致[3193/]。
鉴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密切关系,阴红彬
等[!"]已对此棕壤长期定位试验地的有机碳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有
机碳的积累,从而也增加了全氮含量。本试验的研
究结果也看出,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土壤
全氮影响最为显著。但是单施化肥尤其是单施氮肥
对土壤全氮的影响比较复杂,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李海波等[!3]认为,施用氮肥可增加植物残体在土壤
中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土壤的氮水平;杜建军[!!]也
认为,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土壤 "—$" %&的全氮含
量。梁国庆[:]则认为,长期单施氮肥不能提高耕层
土壤的全氮含量,且连续单施化肥能降低热带侵蚀
土壤植物的氮、磷库而使土壤质量下降[!09!#]。本试
验认为,由于试验前原始土壤的全氮水平不同,当试
验前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最低平衡点时,施用化肥能
够增加土壤全氮含量;而长期单施化肥,特别是无
机氮肥,虽然促进了根系生长,增加了作物根茬残
留,但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分解,使土壤有机
碳总量下降[1],从而使土壤 > 7 )比值下降。
此外,耕作通常会促进微生物对土壤氮的分解
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溶液化学
条件[!-]。而耕作土壤受施肥影响强烈,不同施肥处
理导致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及溶液化学条件的改变,
使与土壤有机质结合的金属的键裂解,从而改变土
壤的碳、氮储量。说明土壤中的全氮及其氮储量不
仅与土壤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施肥、耕作及所种作
物的种类密切相关[!$]。
总之,本研究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提高 "—
#" %&土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高量
有机肥区 *低量有机肥区 *化肥区 *无肥区 *试验
前(3/:/年),尤以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3-卷
为好;但对 !"—#" $%土层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
长期不同施肥对 &"、!"和 #" $%深度的土壤全氮储
量有显著影响,施用高量有机肥处理 ’低量有机肥、
化肥处理 ’无肥处理。说明长期施用有机肥,特别
是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助于提高土壤全氮的水
平,是维持土壤肥力较好的施肥方式。因此,在农业
管理措施方面应重视有机物料的投入。
参 考 文 献:
[(] )*+,+-. / 0,12.+ 3 4,567-*869: 0 ; !" #$ % <%=>$* 68 -2*96?+- :+=6@
.2*26- 6- *A+ .=+$2+. 92$A-+.. 68 ?9>..B>-:.[0]C )$2 C,&""!,D"D:
(EF#G(EFHI
[&] J7-:>B+ 5 0,5+*B+- K L,M2+:B+9 / N !" #$ % 32*96?+- .=>*2>B A+*+96@
?+-+2*O 2-8B7+-$+. :2,+9.2*O 86BB6P2-? 9+.*69>*26- 2- > =6-:+96.> =2-+
869+.*,56-*>->[0]C N$6B C Q==B C,&""#,(#:!FHG!EHI
[D] K-699 5,M9+O ) 1,/79*2. R )C 32*96?+- >::2*26-. >-: B2**+9 :+$6%@
=6.2*26-:Q %+*>@>->BO.2.[0]C N$6B6?OC,&""S,E#:D&S&GD&SFI
[!] R>982** T L,)$6** 3 Q,T6.. 1 0 !" #$ % L>-:@7.+ $A>-?+ +88+$*. 6-
.62B / >-: 3 *9>-.869%>*26-. 2- .62B. 68 A2?A 3 .*>*7.:/6%=>92.6-. 7-@
:+9 2-:2?+-67. 869+.*,=>.*79+ >-: =2-+ =B>-*>*26-[0]C 426?+6$A+%C,
&""D,##:&"DG&&(I
[S] U2>- V W,X>-? ) W,L27 0 Y !" #$ % R>**+9-. 68 .62B -2*96?+- .*69>?+
2- /A2->[0]C JB6ZC 426?+6$A+%C /O$B+.,&""#,&":J4(""(,:62:
(" C("&H [ &""SJ4""&!#! C
[#] T>.%7..+- R N,T6A:+ / TC L6-?@*+9% *2BB>?+ >-: -2*96?+- 8+9*2B2\>@
*26- +88+$*. 6- 69?>-2$ -2*96?+- >-: $>9Z6- 2- .+%2>92: .62B[0]C )62B
)$2 C )6$C Q%C 0C,(HEE,S&:((!G((FI
[F] 梁国庆,林葆,林继雄,荣向农 C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氮素形
态的影响[0]C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DG("I
L2>-? J W,L2- 4,L2- 0 ],T6-? ] 3C N88+$* 68 B6-?@*+9% 8+9*2B2\>@
*26- 6- *A+ 869%. 68 -2*96?+- 2- $>B$>9+67. 8B7,6@>^72$ .62B[0]C RB>-*
37*9 C M+9* C )$2 C,&""",#(():DG("I
[E] 吕家珑,张一平,王旭东,等 C 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作物
产量的影响[0]C 应用生态学报,&""(,(&(!):S#HGSF&I
L_ 0 L,‘A>-? Y R,X>-? ] 1 !" #$ % N88+$* 68 B6-?@*+9% .2-?B+ >==B2@
$>*26- 68 $A+%2$>B 8+9*2B2\+9 6- .62B =96=+9*2+. >-: $96= O2+B:[ 0]C
/A2-C 0C Q==B C N$6B C,&""(,(&(!):S#HGSF&I
[H] 乔云发,韩晓增,韩秉进,等 C 长期施用化肥对农田黑土有机碳
和氮消长规律的影响[0]C中国土壤与肥料,&""F,(!):D"GDDI
W2>6 Y M,V>- ] ‘,V>- 4 0 !" #$ % )62B 69?>-2$ $>9Z6- >-: -2*96?+-
68 ZB>$a 8>9%B>-: ?96P*A >-: :+$B2-+ 7-:+9 > B6-?@*+9% +b=+92%+-*
$A+%2$>B 8+9*2B2\+9 >==B2$>*26-.[0]C )62B C M+9* C )$2 C,&""F,(!):D"
GDDI
[("] 袁玲,杨邦俊,黄建国 C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有机质
和氮素的影响[0]C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HHD,(S(!):D(!GD(FI
Y7>- L,Y>-? 4 0,V7>-? 0 JC N88+$*. 68 B6-?@*+9% >==B2$>*26- 68
69?>-2$ %>-79+. 2- $6%Z2->*26- P2*A $A+%2$>B 8+9*2B2\+9 6- 69?>-2$
%>**+9 >-: -2*96?+- 2- *A+ .62B.[0]C 0 C )67*AP+.* Q?92$C c-2,C,
(HHD,(S(!):D(!GD(FI
[((] 鲁如坤 C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手册[5]C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I
L7 T KC Q->BO.2. 68 .62B >-: >?92$7B*79>B $A+%2.*9O[5]C 4+2d2-?:
/A2-> Q?92$7*79>B >-: )$2+-*+$A R9+..,&"""I
[(&] 姬景红,张玉龙,张玉玲,等 C 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
机质及氮素影响的研究[0]C 土壤通报,&""F,DE(#):(("SG
(("HI
02 0 V,‘A>-? Y L,‘A>-? Y L !" #$ % N88+$* 68 :288+9+-* 2992?>*26-
%+*A6:. 6- .62B 69?>-2$ %>**+9 >-: -2*96?+- 869%. 2- =96*+$*+: 82+B:
[0]C /A2-C 0C )62B )$2 C,&""F,DE(#):(("SG(("HI
[(D] 韩晓日,陈恩凤,郭鹏程,邹德乙 C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
壤氮素肥力的影响[0]C 土壤通报,(HHS,(#):&!!G&!#I
V>- ] T,/A+- N M,J76 R /,‘67 1 YC N88+$*. 68 B6-?@*+9% 8+9*2B@
2\>*26- 6- $96= O2+B: >-: .62B -2*96?+- 8+9*2B2*O[0]C /A2-C 0C )62B
)$2 C,(HHS,(#):&!!G&!#I
[(!] 袁颖红,黄欠如,黄荣珍,等 C 长期施肥对红壤土有机碳和全
氮含量的影响[0]C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F,(!):&HGDDI
Y7>- Y V,V7>-? W T,V7>-? T ‘ !" #$ % N88+$*. 68 B6-?@*+9% 8+9*2B@
2\>*26- 6- *A+ $6-*+-*. 68 .62B 69?>-2$ $>9Z6- >-: *6*>B -2*96?+- 2- 9+:
=>::O .62B[0]C 0 C 3>-$A>-? <-.* C U+$AC,&""F,(!):&HGDDI
[(S] 隋跃宇,张兴义,焦晓光,等 C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农田黑土
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0]C 水土保持学报,&""S,(H(#):(H"G
(H&,&""I
)72 Y Y,‘A>-? ] Y,02>6 ] J !" #$ % N88+$* 68 B6-? *+9% :288+9+-*
8+9*2B2\+9 >==B2$>*26-. 6- 69?>-2$ %>**+9 >-: -2*96?+- 68 ZB>$a 8>9%B>-:
[0]C 0 C )62B X>*+9 /6-.+9,C,&""S,(H(#):(H"G(H&,&""I
[(#] 彭畅,朱平,高洪军,刘淑环 C 长期定位监测黑土土壤肥力的
研究 C!黑土耕层有机质与氮素转化[0]C 吉林农业科学,
&""!,&H(S):&HGDDI
R+-? /,‘A7 R,J>6 V 0,L27 ) VC UA+ 9+=69* 6- B6-? *+9% %6-2*69@
2-? 8+9*2B2*O 68 ZB>$a +>9*A 2- $6-*96BB+: .2*+.! C UA+ *9>-.869% 68 ;5
>-: 3 -7*92*26- 2- ZB>$a +>9*A[0]C 0 C 02B2- Q?92$C )$2 C,&""!,&H
(S):&HGDDI
[(F] 万素梅,韩清芳,胡守林,等 C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
壤氮素消耗特征研究[0]C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E,(!(():
E!GEHI
X>- ) 5,V>- W M,V7 ) L !" #$ % )62B -2*96?+- $6-.7%=*26- $A>9@
>$*+92.*2$. 68 >B8>B8> ?9>..B>-: 2- *A+ .+%2@A7%2: >9+>. 68 *A+ B6+..
=B>*+>7[0]C RB>-* 37*9 C M+9* C )$2 C,&""E,(!(():E!GEHI
[(E] 邹焱,苏以荣,路鹏,等 C 洞庭湖区不同耕种方式下水稻土壤
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状况[0]C 土壤通报,&""#,DF(!):#F(
G#F!I
‘67 Y,)7 Y T,L7 R !" #$ % /6-*+-*. 68 =>::O .62B 69?>-2$ $>9Z6-,
-2*96?+- >-: =A6.=A697. 7-:+9 :288+9+-* $7B*2,>*26- P>O. 2- :6-?*2-?
B>a+ 9+?26-[0]C /A2-C 0C )62B )$2 C,&""#,DF(!):#F(G#F!I
[(H] 李润,李絮花,袁亮,等 C 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
积累规律[0]C 山东农业科学,&""#,(&):#!G#FI
L2 T,L2 ] V,Y7>- L !" #$ % Q$$7%7B>*2,+ 9+?7B>92*O 68 69?>-2$ %>*@
*+9 >-: -2*96?+- $6-*+-* 2- .A+B*+9+: ?967-:[0]C )A>-:6-? Q?92$C
)$2 C,&""#,(&):#!G#FI
[&"] 阴红彬,韩晓日,谢芳,等 C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有机碳的影
响[0]C 土壤通报,&""#,DF(#):(("&G(("SI
Y2- V 4,V>- ] T,]2+ M !" #$ % N88+$* 68 B6-? *+9% 8+9*2B2\>*26- 6-
(FSD期 高晓宁,等: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 "%&’(#) )’%*"( "+ *,%"-.([/]0 12#(0 /0 3"#$ 3)# 0,4556,78
(6):9954:995;<
[49] 李海波,韩晓增,王风 0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研
究进展[/]0 土壤通报,4558,7=(4):7=>:7==<
?# @ A,@’( B C,D’(& E0 F.G#.H "+ !"#$ )’%*"( ’(I (#J%"&.( )KL
)$#(& ,(I.% $"(&LJ.%M +.%J#$#-’J#"([/]0 12#(0 /0 3"#$ 3)# 0,4558,7=
(4):7=>:7==<
[44] 杜建军,李生秀,李世清,等 0 不同肥水条件对旱地土壤供氮
能力的影响[/]0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9NN=,46(6):9:;<
O, / P,?# 3 B,?# 3 P !" #$ % Q2. .++.)J! "+ I#++.%.(J +.%J#$#-.% ’(I
H’J.% )"(I#J#"(! "( R !,SS$K#(& )’S’)#J#.! #( I%K$’(I !"#$[/]0 / 0
R"%J2H.!J T&%#)0 3)# 0,9NN=,46(6):9:;<
[47] U.%!!"( /,V#%)2M’(( @0 1’%*"( ’(I (#J%"&.( #( ’%’*$. !"#$! ’! ’+L
+.)J.I *K !,SS$K "+ R +.%J#$#-.%! ’(I "%&’(#) M’(,%.![/]0 T&%#)0,WL
)"!K!J 0 W(G#%"(0,9NN>,;9:4>N:4;;<
[4>] F’!M,!!.( U W,T$*%.)2 3 ?,3M#$.K F D0 3"#$ 1 ’(I R )2’(&.!
,(I.% J#$$’&. ’(I )%"SS#(& !K!J.M! #( !.M#L ’%#I U’)#+#) R"%J2H.!J ’L
&%#),$J,%.[/]0 3"#$ Q#$$ 0 F.!0,9NN=,>8:9N8:45;<
[4;] C2’(& X Y,/#’(& X,?#’(& D /0 Z.%J#)’$ G’%#’J#"( ’(I !J"%’&. "+ (#L
J%"&.( #( ’( ’[,#) *%"H( !"#$ ,(I.% I#++.%.(J $’(I ,!.![/]0 / 0 E"% 0
F.!0,455>,9;(7):9N4:9N6<
[46] 田秀平,薛菁芳,韩晓日 0 长期轮作和连作对白浆土中氮素的
影响[/]0 水土保持学报,4558,49(9):9=;:9=8<
Q#’( B U,B,. / E,@’( B F0 W++.)J! "+ $"(&LJ.%M )%"S %"J’J#"( ’(I
)"(J#(,",! )%"SS#(& "( (#J%"&.( #( ’$*#) !"#$[/]0 / 0 3"#$ D’J.% 1"(L
!.%G0,4558,49(9):9=;:9=8<
48;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