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 !"")*+,"!+"-);四川省育种攻关专项( !"")./001!#)资助。
作者简介:孙永健(%"—),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水稻营养生理研究。213456:.7809548:; .4<77= >8
!通讯作者 213456:349?8@!""!;%)(A >73
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
及产量的影响
孙永健,孙园园,刘 凯,张荣萍,马 均!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 )%%%(")
摘要:以杂交稻冈优 -!B为试材,通过淹水灌溉(C%)、“湿润灌溉(前期)D浅水灌溉(孕穗期)D干湿交替灌溉(抽穗
至成熟期)”(C!)和旱种(C()(种灌溉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物质转运及产
量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 处理下,施氮量为 %#" E0 F <3! 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发
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 G
"
! 、H!G!和 I,+增幅较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
物质的积累和 JG,、K+L、MG,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结实期物质的转运及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 !B" E0 F <3!
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结实期水稻正常的生理机能,还会导致物质转运和产量的下降。旱作
(C()条件下,施氮量以 &"!%#" E0 F <3!为宜,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
此外,水氮互作下各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中 G
"
! 、H!G! 和 I,+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护酶活性、M8及可
溶性蛋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在抽穗后 B!%’ N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衰老过程中地下与地上部也
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保护酶活性、M8及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 G
"
! 、H!G!和 I,+呈显著负相
关。
关键词:水稻;水氮互作;衰老;物质转运;产量
中图分类号:J-%%A");O&’-AB#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P(!""&)")$%((&$%%
!""#$%& ’" ()%#*+,-%*’.#, -,%#*)$%-’, ’, *-$# ,#&$#,$# ),/
0)%#*-)1 %*),&2’*% ),/ 3-#1/ /4*-,. .*)-, "-11-,.
JQR S78019548,JQR S?481.?48,TUQ V45,WH+RX Y7801@580,I+ Z?8!
(!"#$ !$%$&’#( )*%+"+,+$ -. /"#(,&* 01’"#,2+,’&2 3*"4$’%"+5,6$*7"&*1,/"#(,&* 8999:;,<("*&)
56&%*)$%:J?@[\ <.]\5N \5>[ X480.7? -!B ^4: ?:[N _7 58‘[:_504_[ _<[ [aa[>_: 7a _<\[[ 5\\504_578 \[053[:[:?]3[\0[N 5\\5041
_578(C%),N\. >?6_5‘4_578(C()48N _<[ _\[4_3[8_ C! _<4_ N43@ 5\\504_578 ][a7\[ ]77_580 :_40[,:<4667^ 5\\504_578 4_ ]77_1
580 :_40[,^[__5801N\.580 46_[\84_578 5\\504_578 a\73 <[4N580 :_40[ _7 34_?\[ :_40[]48N N5aa[\[8_ 437?8_: 7a R 78 8[_ @<71
_7:.8_<[_5> \4_[(M8),4>_5‘4_[N 7b.0[8(G
"
! )48N H!G!,34678N546N[<.N[(I,+),7:37_5> \[0?64_7\:,48_57b5N48_ [81
/.3[ 4>_5‘5_5[: 58 a640 6[4‘[: 48N ]6[[N580 58_[8:5_. N?\580 0\458 a566580 = L<[ >7\\[64_578 7a _<[ N5aa[\[8_ @<.:576705>46 58N[b
48N 4>>?3?64_578 7a N\.134__[\ 48N _\48:@7\_ ^4: 46:7 N[_[\358[N= L<[ \[:?6_: :<7^[N _<4_ >73@4\[ ^5_< 7_<[\ _\[4_1
3[8_:,C! 48N :?5_4]6[ R 4@@65>4_578 437?8_(%#" E0 F <4)N[64.[N _<[ 58>\[4:[ 7a \[4>_5‘[ 7b.0[8 :@[>5[: 48N I,+,
<4N <50< M8 48N @\737_[N _<[ 4>>?3?64_578 7a :76?]6[ @\7_[58 >78_[8_,[_> =,48N [8<48>[N _<[ :?@[\7b5N[(JG,),>4_41
64:[(K+L)48N @[\7b5N4:[(MG,)4>_5‘5_5[:,>78:[c?[8_6.,@\737_[N 34_[\546 4>>?3?64_578 48N @\737_[ .5[6N = +@@6.1
580 R(!B" E0 F <4)\[:?6_[N 58 4 8[04_5‘[ [aa[>_ 7a ^4_[\185_\70[8 58_[\4>_578 = +: a7\ _<[ _\[4_3[8_ 7a N\. >?6_5‘4_578 7a
\5>[,4@@6.580 R \480[N a\73 &" _7 %#" E0 F <4 >7?6N 466[‘54_[ _<[ 8[04_5‘[ [aa[>_ 7a ^4_[\185_\70[8 58_[\4>_578,^ <5>< <4:
@\4>_5>46 53@65>4_578: a7\ N\7?0<_ \[0578: = U8 4NN5_578,_<[\[ ^4: :5085a5>48_ >7\\[64_578 ][_^[[8 _<[ @<.:576705>46 58N[b,
58 ^<5>< :5085a5>48_ @7:5_5‘[ >7\\[64_578: ^4: 7]:[\‘[N ][_^[[8 G
"
! ,H!G! 48N I,+,48N 4 :5085a5>48_ 8[04_5‘[ >7\\[64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M648_ R?_\5_578 48N d[\_565/[\ J>5[8>[
!"#$ %&!’&&$ !(&) ’"!( *$!"#+",*$! &$-.)& */!"0"!"&1,2$ *$, 1#34%3& 56#!&"$ /#$!&$! 7 846!(&6)#6&,"$ !(& 56#/&11 #9
3&*0& 1&$&1/&$/&,4$,&6:6#4$, ’*1 /3#1&3. 6&3*!&, !# *%#0&:6#4$,,*$, 6##! 0":#6 (*, (":( 1":$"9"/*$! 5#1"!"0& /#66&3*!"#$
’"!( *$!"#+",*$! &$-.)& */!"0"!"&1,2$ *$, 1#34%3& 56#!&"$,%4! "! (*, (":( 1":$"9"/*$! $&:*!"0& /#66&3*!"#$ ’"!( ;
!
< ,=<;<
*$, >?@7
!"# $%&’(:5*,,. 6"/&;’*!&6A$"!6#:&$ "$!&6*/!"#$;1&$&1/&$/&;)*!&6"*3 !6*$15#6!;."&3,
叶片衰老是一种程序化死亡过程,是作物生长
发育的必经阶段,但叶片早衰是限制水稻高产最重
要的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若在水稻正常生长
的成熟时期,设法延长功能叶寿命 B,,理论上可增
产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
题。自由基学说认为,生物体衰老过程是活性氧代
谢失调与累积的过程,氧自由基伤害直接影响到植
物衰老进程,也影响到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
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而 D;?、2;?和 E@F等
保护酶类在植物体内协同作用,维持活性氧的代谢
平衡,保护膜结构[G],从而延缓衰老。有关水稻抗旱
性[H]、氮肥运筹[I]、控释氮肥[J]、生长调节剂[K]、转基
因(2D@LB
制约的两因子,不同的水、肥处理对水稻长势、形态
和衰老生理的影响也不相同。水、肥对水稻生长发
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HMJ,PMBQ],而水肥互作试验
结果及其生理机制的分析结论却不太一致。如杨建
昌等[BB]和陈新红[B<]等认为,水、氮对水稻产量有显
著的互作效应;而 E*%*$:#$ 等[BG]认为,水、氮对水
稻产量、生物量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D(*6)*等[BH]
和程建平等[BI]则认为,在土壤低水势下施氮可促进
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而增产,适宜的水分可促进
肥料转化及吸收。但多数研究对水稻的水肥互作效
应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且在水稻结实期水肥
互作对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协同关系方面的研
究也鲜见报道。为此,开展了水肥互作与结实期水
稻衰老生理特性、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关系及其水肥
互作效应的研究,旨在探讨水肥调控对水稻后期生
长、衰老的影响,了解其内部机制及互作效应,丰富
水稻水肥调控机理,从而达到既节水节肥又高产高
效、保护环境的目的,为发展节水丰产型水稻生产提
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材料和方法
)*) 试验设计
试验于
地为砂壤土,其有机质含量
两年水稻生长期间(H月至 P月上旬)降水量分别为
HOPR<和 IBHRP ))(四川省温江气象站提供)。
试验采用 <因素裂区设计,以灌水方式为主区,
施氮量为副区,G次重复。G种灌溉方式分别为:B)
淹灌(UB)水稻移栽后田面一直保持 B!G /)水层,
收获前 B周自然落干;<)“湿、晒、浅、间”灌溉(U<)
即湿润灌溉(移栽至孕穗前)V浅水灌溉(孕穗期)V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浅水(B /)左右)栽
秧,移栽后 I!K ,田间保持 < /)水层确保秧苗返青
成活,以后至孕穗前田面不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为
饱和含水量的 KQC!OQC,无效分蘖期“够苗”晒田,
孕穗期土表保持 B!G /)水层,抽穗至成熟期采用
灌透水、自然落干的干湿交替灌溉;G)旱种(UG)移
栽前浇透底墒水,移栽后 I!K,浇水确保秧苗返青
成活,以后全生育期旱管理,仅在分蘖盛期、孕穗期、
开花期和灌浆盛期各灌一次透水,以田间不积水为
准。每次灌水量用水表准确记载,确保相同灌溉方
式的小区每次灌水量一致;除泡田用水,UB、U< 和
UG各处理灌溉用水量分别为 OHIQRQ、HHOQRQ、BGJQRQ
)G S ()<。H种施氮(尿素)水平为:施氮(W)Q、PQ、
BOQ、
供试品种为冈优 I
月 BJ日移栽,叶龄为 I叶 B心,行株距为 GGRG /) [
BJRK/),单株,小区面积 BIRQ )<,小区间筑埂(宽 HQ
/))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以防串水串肥,其他田间管
理按大面积生产田进行。因两年气候因素相差较
小,且试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故本文着重分析
!"# 测定项目和方法
水稻稻穗穗顶露出剑叶叶鞘 ! "#时,选取生长
基本一致的稻株进行挂牌标记,次日进行取样和测
定,后每隔 $ % 取 !次,测定如下指标:
!)剑叶 &
!
’ 和 (’&’ 含量 &
!
’ 含量按王爱国
等[!)]方法测定;(’&’含量按沈文飚[!$]方法测定。
’)剑叶可溶性蛋白和 *+, 可溶性蛋白用考
马斯亮蓝法[!-],*+,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剑叶抗氧化酶活性 按任红旭等[!/]方法提
取酶液,李合生方法[!-]测定过氧化氢酶(0,1)、过氧
化物酶(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3&+)活性。
4)伤流强度 选取长势一致的稻株 5穴,测定
茎基部的伤流量(下午 $:66 离地面 5 "#处剪去地
上部,对每个茎蘖套上内装有脱脂棉并已称重的塑
料套,第 ’ %上午 $:66 收集并称重)[!-]。
5)光合速率 于晴天上午 /:.6!!!:.6,用 78
9 )466 光合仪测定,控制条件为 0&’ 浓度 466
!#:; < #:;,.6=,光照度 !’66!#:; <(#
’·>),每处理测
定 5片具代表性的剑叶,测定位置中部,每叶重复测
定 .次。
))地上部干物质重 于始穗期和成熟期每处
理取具代表性的稻株 5穴,去根后,分叶、茎鞘、穗测
定地上部干物重。按杨建昌等[’6]方法,茎鞘物质输
出率(?)@{[始穗期茎鞘干重(,)9(成熟期茎鞘
干重(A)] < ,}B !66;茎鞘物质转换率(?)@[(,
9 A)<成熟期穗干重]B !66。
$)考种与计产 成熟期各小区随机取 !6 株
(每株茎蘖数为各小区的平均茎蘖数)为一个样本,
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结实率
等性状。各小区按实收株数计产。
-)互作效应的计算按毛达如[’!]方法
互作效应 @[(灌水处理与氮肥处理 9淹灌与无
氮肥处理)9(淹灌与氮肥处理 9 淹灌与无氮肥处
理)9(灌水处理与无氮肥处理 9 淹灌与无氮肥处
理)]< ’
试验数据用 CD"E;和 3233!6F6数据处理系统分
析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活性氧和$%&的影响
’F!F! &
!
’ 和 (’&’的变化 图 !表明,随抽穗后天
数的推移,剑叶 &
!
’ 和 (’&’ 的含量逐渐升高,且随
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各处理均为 G6 和 G/6处理显
著或极显著高于 G!-6和 G’$6。相同氮肥水平下,.种
图 !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 ’
!
# 和 (#’#的影响
)*+,! -../012 3. 4*../5/61 781/596*153+/6 15/81:/61 36 ’
!
# 864 (#’# *6 .;8+ ;/82
[注(G:HE):I!、I’、I.表示灌溉用水量分别为 -456F6、44-6F6、!.)6F6 #. < J#’,下同。
I!,I’ KL% I. #EKL MNNMOKHM:L K#:PLH -456F6、44-6F6、!.)6F6 #. < JK,NE>QE"HMRE;ST 1JE >K#E >S#U:;> KNE P>E% V:N :HJEN VMOPNE> KL% HKU;E>T]
!4.!)期 孙永健,等: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灌水方式对各时期剑叶 !
!
" 和 #"!" 含量的表现趋
势相同,$% 高于 $" 处理,但差异不显著;$& 处理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 !
!
" 和 #"!" 的变幅看,$&
处理增加速度明显大于 $%和 $" 处理,前者在抽穗
后即显著上升,$% 和 $" 在抽穗 ’ (后才出现显著
的上升趋势,而高氮水平能延缓 !
!
" 和 #"!" 的增
幅,表明适当的水分管理和施氮量互作可以减缓剑
叶 !
!
" 和 #"!"的增加。
")%)" *+,的变化 图 "看出,抽穗 -!"% (,各灌
水方式下剑叶 *+,显著增加,此期间 $& 处理 *+,
平均含量较 $% 和 $" 分别高 %.)/%0!.-).10和
"%)"-0!2-)%"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
氮素水平下,$&平均 *+,增幅为 %)’2 3456 7(8·(),
比$% 和 $" 分别高 "1)&%0和 &2)9-0。抽穗 "% (
后,$%、$" 处理 *+,增加速度变缓,而 $& 处理叶
片内 *+,即刻急剧下降。*+,大幅度下降标志着
植株开始快速衰老并转向组织死亡,且各处理衰老
进程和程度也不同,$&处理剑叶衰老进程比 $%、$"
提前。同一灌水方式下,抽穗 -!"% (,*+,随施氮
量的增加而降低;抽穗 "% ( 后,随施氮量的增加,
$&处理的 *+,降低的幅度减缓。
图 !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的影响
%&’(! )**+,-. /* 0&**+1+2- 34-+152&-1/’+2 -1+4-6+2- /2 "#$ &2 *74’ 7+48+.
!9!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随抽穗后时间的推移,除$%和$"处理在 :%/-、
:"’-氮肥水平下 ;!+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其
他各处理 ;!+均明显降低;各灌水方式下,;!+随
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时期 ;!+均以 :%/-、:"’-
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9-和 :- 处理,以抽穗 ’ (差异
最大,此时 :- 处理的 ;!+活性平均比生长旺盛的
:"’-处理低 %&)"20!%9)%.0(图 &)。
图 &还表明,随叶片发育进程 <,= 逐渐下降,
且抽穗后下降的速度明显早于和快于 ;!+;从 <,=
变化来看,各灌溉处理以 $& 最低,且与其他灌水处
理差异显著;各氮肥水平均以 :- 最低,:%/-、:"’-较
高,:9-居中,且在抽穗 %.!"%(,:9-处理的 <,=显著
高于 :-,显著低于 :%/-、:"’-。
抽穗后 >!+变化较平稳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图
&)。>!+衰退进程的启动较 ;!+、<,=迟,之后显著
下降,再略微升高。各灌水处理对 >!+的影响趋势
表现为 $& ? $% ? $",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其活性随
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9: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光合速率(;2)和可溶性
蛋白的影响
随生育进程,各灌水方式下 >3和可溶性蛋白,
除$%、$"处理在 :%/-、:"’-氮肥水平下呈先增大后
减小的趋势外,其他各处理均呈下降趋势(图 .)。
抽穗 ’ ( 后,各氮肥水平下,$% 处理 >3 比 $" 低
.)%"0!9).90,比 $& 高 %%)-.0!&%)%90;$% 处
理可溶性蛋白比 $" 低 .)-%0!%&).90,比 $& 高
")/.0!9)’.0。相同灌水方式下,>3和可溶性蛋
白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的增加。抽穗后
%.!"% (,各水氮处理下 >3和可溶性蛋白均有大幅
度下降,降幅分别为 %9)"10!&%)/20和 %2)%&0
!"-)%9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9< 不同水氮处理对伤流强度的影响
图 2表明,抽穗后各时期稻株的伤流强度,$%
和 $" 处理分别比 $& 高 %.)-90! "/)1-0 和
"-)9&0!&&)/%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
灌水方式下,伤流强度均为 :"’- ? :%/- ? :9- ? :-,其
中 :"’-与 :%/-,:9-与 :- 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
:"’-、:%/-处理的伤流强度极显著(%!"% ()或显著
("% (后)大于 :9-和 :-。各氮肥水平抽穗 ’ (后,伤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2卷
图 !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 "#$、%&’和 (#$的影响
)*+,! -../012 3. 4*../5/61 781/596*153+/6 15/81:/61 36 "#$,%&’ 864 (#$ *6 .;8+ ;/82
图 = 不同水氮处理对剑叶 (6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012 3. 4*../5/61 781/596*153+/6 15/81:/61 36 (6 864 23;>?;/ @531/*6 *6 .;8+ ;/82
!"!#$期 孙永健,等: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图 ! 不同水氮处理对伤流强度的影响
"#$%! &’’()*+ ,’ -#’’(.(/* 01*(.2/#*.,$(/ *.(1*3(/* ,/ 45((-#/$ #/*(/+#*6
流强度明显降低。此外,伤流强度出现极显著降低
的时期,!" 处理比 !# 和 !$ 降低时间提前,表明
!"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水方式不仅会抑制根系的活
力和养分的吸收,而且还会加快根系的衰老。
78! 各衰老生理指标的水氮交互效应
表 #看出,水氮处理在抽穗后 %!#& ’,对剑叶
各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
应。各水氮处理下,除施氮水平对剑叶抽穗后 $( ’
的 )*+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各时期所测定的各衰
老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氮肥水平对 ,-*、.+/(#&
!$( ’)、0-*、01、可溶性蛋白(#&!$( ’)和伤流强度
的影响要高于灌水处理;而对 -
!
$ 、2$-$、)*+、.+/
(%!3 ’)和可溶性蛋白(%!3 ’)的影响则相反。
相关分析(表 $)表明,剑叶中 -
!
$ 、2$-$ 和 )*+
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剑叶保护酶活性、01 及可溶
性蛋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且衰老过程中地
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伤流强度与剑叶保护酶活
性、01 及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
-
!
$ 、2$-$和 )*+呈显著负相关。
根据图 #!4的结果,计算灌水、施氮两因子的
互作效应(表 ")表明,!" 和氮肥的互作效应对各衰
老指标的影响多为负效应,不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
!$和氮肥处理中,以 !$5#(%处理互作效应在抗衰
老水氮调控措施上较所有处理优越;对 -
!
$ 、2$-$
的交互作用为负值,能抑制活性氧的累积,而对其他
各指标大多数的交互作用为正值,能增加保护酶活
表 9 不同水氮处理下剑叶各衰老生理指标的方差分析(!值)
:145( 9 ;1.#1/)( 1/156+#+ ,’ +(/(+)(/)( <=6+#,5,$#)15 #/-(> ?/-(. -#’’(.(/* 01*(.2/#*.,$(/ *.(1*3(/*(! @15?()
处理
/6789:719
抽穗后天数(’)
*+2 -
!
$ 2$-$ )*+ ,-* .+/ 0-* 01 ,0. ;<,
灌水方式
<66=>89=?1
:79@?’
% #"&A3"" BBA4"" #3&A""" #3A("" C$A&"" (AB(" (A%(" #$A&" 3(A#""
3 #B&AC"" ##&A""" &4BA("" "4A""" #%(AC"" CAB&" 4&A("" $$A3"" #$%A#""
#& CA&"" 3$A#"" #&BA""" "#A&"" ##CA$"" #"A%"" ##CA&"" #%AB" $3A3""
$# 3A$"" (#A&"" B#A#"" (A3%" #%3A4"" 4BA("" #"#A#"" 4&A#"" $&A%""
$( BAB"" 4CA4"" $CA#"" C%A3"" #%(A$"" CCA$"" (BA""" #BA3"" $&A$""
施氮量
5=96?>71
6897
% $A""" &$A4"" "4A""" &4AC"" $BA%"" $BA("" B#A("" 4A3C" 34"AC""
3 &AC"" &"AC"" #"$A$"" B(AB"" (4AC"" CCAC"" #%(AB"" #BA$"" C$3A$""
#& 4A("" 4(AC"" 43A("" ((A4"" #$(A&"" 4BA&"" #$CA3"" &"A""" 3#&A#""
$# 3AB"" ""A#"" "4AB"" (3A$"" ##"AC"" C#A&"" #3%A""" 44AB"" C43A4""
$( #&A%" #&A%" "A%$ #&3A$"" ###AB"" 3"A&"" BCA3"" #3(AC"" C""A%""
水氮互作
!8976 81’
1=96?>71
D?EFG7
% #AB4 #A%4 $A3"" $AB("" #A3B #A$( #A(& #A%( 3A%4""
3 $AC&" $A4&" $AB3" $A("" $A3#" $A$4" $ACC"" $A(%"" ##A#""
#& &A$&"" "A%$" %A(( #A&4 "A&&" "AB("" #A($ #A3& %A"(
$# #A4% #A"B #AB# #A3" %A(C #A%& #A%4 #A%C %A$#
$( #A4" #A%( #A%4 #AC$ %AC# %A(" #A#$ #A%( #A"#
注(5?97):,0.—可溶性蛋白 ,?GEHG7 F6?97=1 D?19719;;<,—伤流强度 ;G77’=1> =1971I=9JK *+2—*8JI 8L976 @78’=1>K ","" 分别表示在 %A%4和
%A%#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1=L=D819 ’=LL76719 89 %A%4 81’ %A%# F6?H8H=G=9J G7M7GI,67IF7D9=M7GJK /@7 I8:7 IJ:H?G =I EI7’ L?6 ?9@76 98HG7IK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4卷
表 ! 不同水氮处理下各衰老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 ’())&%#*+(, (- .+--&)&,* /#*&)0,+*)(1&, *)*2&,* (, 3&,&34&,4& 5673+(%(1+4#% +,.&8
指标 !"#$% &
!
’ (’&’ )*+ ,&* -+. /&* /" ,/- 0!,
&
!
’ 1233
(’&’ 3245"" 1233
)*+ 3241"" 3261"" 1233
,&* 7 3248"" 7 3241"" 7 3269"" 1233
-+. 7 324’"" 7 324:"" 7 3266"" 3245"" 1233
/&* 7 32:;" 7 3294" 7 32:3" 32:9" 32:’" 1233
/" 7 324’"" 7 324;"" 7 3265"" 3249"" 324’"" 3268"" 1233
,/- 7 3264"" 7 3248"" 7 3261"" 324:"" 324;"" 3261"" 3245"" 1233
0!, 7 32:9" 7 32::" 7 329’" 3264"" 3265"" 32::" 3264"" 3265"" 1233
表 9 不同水氮处理对各衰老生理指标的互作效应分析
"#$%& 9 :,#%73+3 (- .+--&)&,* /#*&)0,+*)(1&, *)*2&,* (, 3&,&34&,4& 5673+(%(1+4#% +,.&8
灌水方式
!<<=>?@=A" B$@CA#
施氮量
D @$ &
!
’ (’&’ )*+ ,&* -+. /&* /" ,/- 0!,
E’ D43 7 3214 7 ’2’’ 7 32’5 7 32;5 3213 7 1211 32;6 7 321’ 3256
D163 7 32’5 7 ’2’: 7 3295 324: 329’ 329: 3256 321; 12’1
D’:3 7 3236 7 1258 7 325: 32:1 32’1 32’4 32’6 7 3235 121:
E8 D43 7 3211 7 324; 3259 7 32:3 7 32:8 7 32’8 7 32’3 7 321’ 32:’
D163 7 32’’ 7 1254 3289 7 3269 7 128’ 7 3244 7 3289 7 3218 1236
D’:3 321; 7 3286 3286 7 3245 7 1281 7 121; 7 32;8 7 3285 3218
性和促进根系活力,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运
筹方式。因此,在水稻生长的前、中期要使土壤保持
湿润,同时要保持适量的氮肥供应以满足前期的营
养生长和结实期子粒生育的需求,防止早衰,以达到
水肥协调促产的目的。
!;< 不同水氮处理对结实期物质转运的影响
不同水氮处理对抽穗至成熟期物质积累和运转
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表
;)。E8处理茎鞘、穗干重及抽穗后物质累积量显著
低于 E’和 E1;而茎鞘输出率、转换率却相反,均随
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茎鞘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 D’:3和 D163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最大穗干重
是在 E’处理下施氮量为 163 F> G CB’ 获得,继续增
加施氮量会导致穗干重的下降。抽穗后干物质累积
量变化趋势为 D163 H D’:3 H D43 H D3,表明高氮处理
增加了抽穗期前地上部物质的生产量,却降低了抽
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的增加量;而茎鞘物质的输
出率和转换率,总体趋势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
计算灌水、施氮两因子互作效应结果(表 5)表
明,最优耦合处理为 E’D163,其互作效应在物质累
积、转运和穗干重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充分发挥了水
氮耦合的优势;其他各水氮处理,出现交互效应优
势减弱甚至出现负效应,均不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
E8和氮肥的互作效应对各衰老指标的影响多数为
负效应,且氮肥的过量投入会导致负效应的加重。
!;= 不同水氮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表 9可见,各水氮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显
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产量以 E’D163处理最高。
各灌水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对千粒
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E8 处理有效穗数、穗粒
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显著低于 E’ 和 E1 处理;氮
肥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指标均达极
显著水平,表明千粒重受灌水方式的影响高于氮肥
处理。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每穗粒数
为先增大(D3!D163)后减小(D’:3)的趋势;结实率随
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过多(D’:3)和 E8 处理均
会导致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
表明,产量受穗粒数和有效穗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分
别为 324:6""和 32663""。
从表 5结果可知,E’和施氮处理对穗粒数的交
互作用为正值,对产量的影响只有 E’D163处理交互
作用为正值,E’D43和 E’D’:3交互作用均为负值,表
明 E’D163处理的水氮运筹能相互促进产量的提高,
能发挥水氮耦合的优势,这与水氮调控措施对生理
5;819期 孙永健,等: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表 ! 不同水氮处理对茎鞘物质转运的影响
"#$%& ! ’((&)*+ ,( -.((&/&0* 1#*&/20.*/,3&0 */*4&0* ,0 4#*&/.#% */#0+5,/* .0 +*&42+6*6
灌水方式
!""#$%’( )*&+’,
施氮量
- "%&*
../0
($ 1 23%(&)
../4
($ 1 23%(&)
5/4
($ 1 23%(&)
6470
($ 1 23%(&)
85..
(9)
:5..
(9)
/; -< =>?; @ =?A ,B => @ =?; B$ C=?D @ =?C *B ;C?; @ ;?= *B =E?C @ C?= %FG =A?D @ =?H FG
->< CI?> @ C?C FG =E?A @ ;?> G,* C>?; @ D?I G, ;A?; @ ;?= ,* =D?E @ =?> G,* =D?< @ C?; G,
-;E< DE?C @ =?> % CE?; @ C?C % A?E @ =?< F =;?= @ D?; *B$ =-=I< A?; @ D?C *
/= -< C->< CE?A @ C?= F =I?; @ =?D ,* D=?= @ D?< G ;I?I @ ;?H FG, =>?A @ C?H %F =H?> @ =?A FG
-;E< A< @ C?H % CI?= @ C?H %F AD?C @ C?= % ==?> @ =?I % =A?I @ D?= FG, =C?H @ =?E G,
-=I< A;?; @ D?< % D/C -< =H?E @ =?C B ;E?A @ ;?> $ =H?< @ =?A $ ;->< C=?> @ =?I G, =D?C @ =?D *B =>?D @ =?E B ;=?A @ ;?C *B =H?; @ =?> FG =>?= @ D?= %F
-;E< D> @ =?A F C> @ C?= G, CA?A @ =?D ,* ;H?> @ ;?C G, =D?C @ C?< G,*B =E?< @ =?I F
-=I< D=?< @ C?H F C=?H @ D?< FG CA?< @ C?; ,* ;A?; @ ;?< ,*
!!!!!!!!!!!!!!!!!!!!!!!!!!!!!!!!!!!!!!!!!!!!!!!!!!!!!!!!!!!!!!!
==?C @ =?D ,*B =H?I @ =?A FG
!值 灌水 / A?HC" =?EI" ;I?>;"" >?IC"" C?IA" D?EI"
! J%3K* 施氮 - ="" HI?=D"" E?A=" ;;?>C"" =I?H>""
/L - C?>E" =?CI" A?I;" C?H>" D?;=" D?EH"
../0—抽穗期茎鞘干重 .&*)MN+*%&+N O*#$+& #( +*%,#($;../4—成熟期茎鞘干重 .&*)MN+*%&+N O*#$+& #( )%&K"#($;5/4—成熟期穗干重 5%(#G3*
O*#$+& #( )%&K"#($;6470—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 6"PM)%&&*" %GGK)K3%’( %B&*" +*%,#($;85..—茎鞘物质输出率 8Q2’"& 2*"G*(&%$* ’B N&*)MN+*%&+N;
:5..—茎鞘物质转换率 :"%(N3’G%’( 2*"G*(&%$* ’B N&*)MN+*%&+NR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A9水平显著显著,下同 6#BB*"*(& 3*&&*"N )*%(N N#$(#B#G%(& %& &+*
A9 3*J*3,&+* N%)* NP)F’3 #N KN*, B’" ’&+*" :%F3*NR
表 7 不同水氮处理对茎鞘物质转运、穗粒数及产量的互作效应分析
"#$%& 7 80#%9+.+ ,( -.((&/&0* 1#*&/20.*/,3&0 */*4&0* ,0 4#*&/.#% */#0+5,/* .0 +*&42+6*6,+5.:&%&*+ 5#0.)%& #0- 9.&%-
灌水方式
!""#$%’( )*&+’,
施氮量
- "%&* ../0 ../4 5/4 6470 85.. :5..
穗粒数
.2#S*3*&N 2%(#G3*
实际产量
T"%#( P#*3,
/= ->< U =E U >?>A
-;E< =A U -=I< U /C ->< U ;?CD U > U ;?HH U ;I U H U A;A?C
-;E< U =?AE U =?CI U C?;> U => ;= -=I< U C?;A U C?=; U D?=E U 指标的影响所得到的最佳的水氮运筹方式结论一
致。其他各水氮处理,出现交互效应优势减弱甚至
出现负效应,均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根据水氮
互作效应还可看出,/C和氮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
影响为负效应,且施氮量不足或过剩均会导致负效
应的加重,本试验旱作条件下施氮量以 >S$ 1 +)=为宜。
; 讨论
活性氧是作物光合、呼吸、固氮等代谢过程的产
物[;],其在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使作
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不会导致细
胞受到伤害[H,==]。但随作物衰老进程的推进和栽培
环境的改变,会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活性氧
的平衡发生改变[I]。本研究表明,旱种、淹灌及不合
理的施氮量,均会促进水稻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促使
剑叶 5(、可溶性蛋白和 .V6、W7:、5V6 降低;但
W7:下降速率快于 .V6,W7:的迅速下降可能导致
0=V=的累积。5V6 与叶绿素降解和膜脂过氧化有
关,又是防御活性氧毒害酶系统的成员[==],具有非
专一性。岳寿松等[=C]对小麦,朱诚等[=D]对水稻叶
片衰老的研究表明,在抽穗开花期后,5V6 变化平
稳,直到黄熟期后急剧上升。而本研究中,5V6在抽
穗后变化较平稳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之后会出现
一个显著下降的过程,而后又略微升高,与前人研究
结果相似且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 5V6功能的多
HDC;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卷
表 ! 不同水氮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 ’((&)*+ ,( -.((&/&0* 1#*&/20.*/,3&0 */*4&0* ,0 5.&%- #0- 5.&%- ),46,0&0*+
灌水方式
!""#$%’(
)*&+’,
施氮量
- "%&*
有效穗
.//*0* 2%(#03*4
( 5 678 9 +):)
穗粒数
;2#<*3*&4
(-’= 9 2%(#03*)
结实率
;**, 4*&($ "%&*
(>)
千粒重
6777?$"%#( @&=
($)
实际产量
A"%#( B#*3,
(<$ 9 +):)
C6 -7 6DE F 67 ,* 6D8 F G */ HIJD F 6JK % :EJK F 7JD 0,* D:E: F IKE ,*
-G7 6G7 F 6: L0 6EH F 66 0, H6JK F IJ7 %L :HJE F 7J8 %L0, E::: F DE: 0
-6H7 :6: F 6: % 6GI F 6I %L EGJI F :J: L I7JI F 7JD % G6I8 F KKI %L
-:E7 :6K F :7 % 6HK F 6D L0 EDJ8 F IJ6 0 :GJE F 7JK %L0 HKEI F D7H L
C: -7 6EG F 66 , 6DH F 66 ,* H8JG F :J7 % :EJD F 7JK L0,* DEGE F K:8 0,
-G7 6G: F G L0 6H8 F 67 L0 H:JK F 6JE %L :GJI F 7JI %L0, EK8E F HG: 0
-6H7 :6E F 68 % :7: F 6D % EGJI F 6JG L I7JH F 7JI % GE8E F 8G7 %
-:E7 :6G F 6E % 6G: F 6I %L EEJD F :J: 0 I7J7 F 7JD %L HGKE F DEG %L
CI -7 6KE F E * 68G F H $ H7J7 F 6J: L :HJ6 F 7J8 L0,* 8H8E F III /
-G7 6E6 F 67 , 6KE F 6: /$ EEJ8 F 6JH 0 :EJH F 7JI L0,* KKDE F E76 */
-6H7 6H8 F 67 0 6E: F 67 ,* EIJ8 F 6J8 0, :EJ: F 7J8 ,* DE8I F DD8 0,
-:E7 :77 F 6K L 6D8 F 6I */ E:J7 F 6JG , :DJI F 7JK * KGEG F K
!!!!!!!!!!!!!!!!!!!!!!!!!!!!!!!!!!!!!!!!!!!!!!!!!!!!!!!!!!!!!!!
7: ,*
!值 灌水 C 8JEG" KJKK" KJKG" HJ:E"" 6IDJE""
! 1%3M* 施氮 - 6GJ8"" 67GJD"" :KJH"" :J:I KIJE""
C5 - 7J6H :JH6" 6J86 :J76 IJDH"
样性有关。水氮处理在抽穗 7—68 , 期间,对剑叶
各衰老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而水氮交互效应分析表明,C:-6H7处理互作效应在
抗衰老水氮调控措施上较所有水氮处理优越,能抑
制活性氧的累积,且对其他各指标绝大多数的交互
作用为正值,能增加保护酶活性和促进根系的活力,
为本试验条件下延缓剑叶衰老最佳的水氮运筹方
式。
本研究还可看出,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的整个
过程中,不同测定时期各生理指标与产量相关分析
表明,N
#
: 、O:N:和PQR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
相关,以 抽 穗 后 68 , 相 关 性 最 低,分 别 为
S 7JEKE""、S 7JD7:"和 S 7JHI7"";根系活力、剑
叶保护酶活性、T(及可溶性蛋白与产量均呈显著或
极显著正相关,且 ;NQ、URV、可溶性蛋白及根系活
力在抽穗后 E, 与产量相关性最大,分别为
7JHH8""、7JG8H""、7JHKK""和 7JE7K"";T(、TNQ
在抽穗后 68 ,与产量相关性最大,分别为 7JG6D""
和 7JD8I""。衰老过程中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
关,根系活力与剑叶保护酶活性、T(及可溶性蛋白
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 N
#
: 、O:N: 和 PQR呈显
著负相关,因此,在水肥调控上应注意保持水稻抽穗
后 E!68 ,的水氮互作效应,对保持根系活力、延缓
根系衰老和增产至关重要。但根系形态和机能在衰
老过程中对各水肥处理的响应及与地上各衰老指标
变化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何园球等[:K]研究表明,不同的水、磷处理下,水
稻在 D6!6:7 ,对磷素的吸收及地上部物质的积累
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水、氮
互作对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物质运转及最终产量的影
响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这进一步证实
了杨建昌[66]和陈新红[6:]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在
施氮量(6H7 <$ 9 +):)与各灌水处理下,通过计算各
水、氮处理的氮肥、灌水效应结果表明,产量通过氮
肥效应从 -7!-G7与 -G7!-6H7的增产幅度基本持平。
而灌水效应,水、氮互作效应相对于 -7、-G7均有显著
的提高,充分发挥到以肥促水、以水调肥的目的,达
到水肥耦合的效应,最终使水稻产量相对于 -7、-G7
达到显著的提高。在对水、氮互作效应的分析中可
见,最优耦合处理为 C:-6H7,其互作效应对物质累
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能充分发挥水氮
耦合的优势,增强了后期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根系
对水分和氮素的协同吸收,促进了结实期水稻地上
部物质的转运,最终促使产量的增加,达到节水、省
肥的目的,这与抗衰老水氮调控措施所得到的最佳
的水氮运筹方式结论相一致。其他各水氮处理,出
现交互效应优势减弱甚至出现负效应,导致结实期
水稻衰老指标与物质转运的相关性减弱,使水稻生
长处于非正常衰老状态,均不利于水稻后期的灌浆
结实。根据水氮互作效应还可看出,旱作和氮肥的
E8I6D期 孙永健,等: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互作效应对各衰老指标的影响多数为负效应,且过
量施用氮素(!"# $% & ’(!)会导致负效应的加重,不
仅不会起到延缓结实期水稻衰老的作用,还会导致
抽穗后物质转运、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下降,
进而减产。因此,水稻旱作,在满足水稻对氮肥需求
的前提下,施氮量可适当降至 )#!*+# $% & ’(!为宜,
既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又能充分提高水分、
氮肥的利用效率。
参 考 文 献:
[*] 刘道宏 , 植物叶片的衰老[-], 植物生理学通讯,*)+.,(!):*/0
*),
123 4 5, 6789: 7;8< =;9;=>;9>;[-], 6789: 6’?=2@7 , A@((39,,*)+.,
(!):*/0*)B
[!] C’@(8= 5,D(8E: A F, AE@G= :’8: =:8?= %E;;9[-], H99, HGG7 ,
I2@7 ,,*)).,*!.:*).0!*)B
[.] 王忠 , 植物生理学[F],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B /!!0
/!.B
J89% K, 6789: G’?=2@7@%?[F], I;2L29%:A’298 H%E2>37:3E87 6E;==,
!###B /!!0/!.B
[/] 杨建昌,张亚洁,张建华,等 , 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
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作物学报,!##/,.#(**):*#M)
0*#"NB
O89% - A,K’89% O -,K’89% - 5 !" #$ B A’89%;= 29 >@9:;9:= @<
G@7?8(29;= 29 :’; <78% 7;8< 89P :’;2E E;78:2@9=’2G Q2:’ PE@3%’:RE;=2=:89>;
@< E2>; >37:2S8E= 39P;E Q8:;E P;<2>2: =:E;==[-], H>:8 H%E@9, D29,,
!##/,.#(**):*#M)0*#"NB
[N] 杨安中,李孟良,牟筱玲,等 , 氮肥运筹方式对地膜旱作水稻抽
穗后光合性能、剑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学报,!##M,/.
(/):"#.0"#"B
O89% H K,12 F 1,F3 T 1 !" #$ B U<<;>: @< 92:E@%;9 8GG72>8:2@9 @9
G’@:@=?9:’;=2= 89P =;9;=>;9>; @< <78%R7;8< 89P ?2;7P @< 3G789P E2>; >37R
:2S8:;P 29 (37>’;P =@27[-], H>:8 6;P@7 , D29,,!##M,/.(/):"#.0
"#"B
[M] 聂军,郑圣先,戴平安,等 , 控释氮肥调控水稻光合功能和叶片
衰老的生理基础[-], 中国水稻科学,!##N,*)(.):!NN0!M*B
V2; -,K’;9% D T,482 6 H !" #$ B W;%378:2@9 @< =;9;=>;9>; 89P G’@R
:@=?9:’;:2> <39>:2@9 @< E2>; 7;8S;= X? >@9:E@77;P E;7;8=; 92:E@%;9 <;E:272YR
;E[-], A’29, -, W2>; D>2 ,,!##N,*)(.):!NN0!M*B
["] C89% W D,F;2 A D,J3 Z V, U<<;>:= @< /6[ 0 .# @9 7;8< =;9;=>;9>;
89P P;%E8:2@9 @< GE@:;29 89P 93>7;2> 8>2P 29 E2>;[-], A’29, W2>; W;=,
V;Q=7 ,,*))N,.(/):+0)B
[+] 129 O -,A8@ F 1,T3 A Z !" #$ , A37:2S8:29% E2>; Q2:’ P;78?29% 7;8
!##!,//(**):*...0*..+B
[)] 晏娟,尹斌,张绍林,等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
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N):+.N0+.)B
O89 -,O29 I,K’89% D 1 !" #$ B U<<;>: @< 92:E@%;9 8GG72>8:2@9 E8:; @9
92:E@%;9 3G:8$; 89P P2=:E2X3:2@9 29 E2>;[-], 6789: V3:E , ];E: , D>2 ,,
!##+,*/(N):+.N0+.)B
[*#] 张耀鸿,张亚丽,黄启为,等 ,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
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M,*!(N):M*M0M!*B
K’89% O 5,K’89% O 1,5389% ^ J !" #$ B U<<;>:= @< P2<<;E;9: 92:E@R
%;9 8GG72>8:2@9 E8:;= @9 %E829 ?2;7P= 89P 92:E@%;9 3G:8$; 89P 3:272Y8R
:2@9 X? P2<<;E;9: E2>; >37:2S8E=[-], 6789: V3:E , ];E: , D>2 ,,!##M,*!
(N):M*M0M!*B
[**]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氮素营养对水
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M,
!)(/):N+0MMB
O89% - A,J89% K ^,K’3 ^ D, U<<;>: @< 92:E@%;9 93:E2:2@9 @9 E2>;
?2;7P 89P 2:= G’?=2@7@%2>87 (;>’892=( 39P;E P2<<;E;9: =:8:3= @< =@27
(@2=:3E;[-], D>2 , H%E2>, D29,,*))M,!)(/):N+0MMB
[*!] 陈新红,刘凯,徐国伟,等 , 结实期氮素营养和土壤水分对水
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
业科学版),!##/,!!(*):/+0N.B
A’;9 T 5,123 _,T3 Z J !" #$ B U<<;>:= @< 92:E@%;9 89P =@27 (@2=R
:3E; @9 G’@:@=?9:’;:2> >’8E8>:;E= @< <78% 7;8<,?2;7P 89P ‘3872:? P3E29%
%E829 <27729% 29 E2>;[-], - , D’89%’82 -28@:@9% [92S,(H%E2>, D>2 ,),
!##/,!!(*):/+0N.B
[*.] A8X89%@9 W -,C3@9% C 6,A8=:277@ U Z !" #$ B U<<;>: @< 2EE2%8:2@9
(;:’@P 89P VR<;E:272Y;E (898%;(;9: @9 E2>; ?2;7P,Q8:;E GE@P3>:2S2:?
89P 93:E2;9:R3=; ;<<2>2;9>2;= 29 :?G2>87 7@Q789P E2>; >@9P2:2@9= 29 A’2R
98[-], 68PP? J8:;E U9S2E@9,,!##/,!:*)N0!#MB
[*/] D’8E(8 I 4,_8E D,A’;;(8 D D, O2;7P,Q8:;E 3=; 89P 92:E@%;9 3GR
:8$; <@E P2<<;E;9: Q8:;E 89P V 7;S;7= 29 Q29:;E Q’;8:[-], ];E: , W;=,,
*))#,!!:**)0*!"B
[*N] 程建平,曹凑贵,蔡明历,等 ,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
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MB
A’;9% - 6,A8@ A Z,A82 F 1 !" #$ B U<<;>: @< P2<<;E;9: 92:E@%;9 93R
:E2:2@9 89P =@27 Q8:;E G@:;9:287 @9 G’?=2@7@%2>87 G8E8(;:;E= 89P ?2;7P @<
’?XE2P E2>;,[-], 6789: V3:E , ];E: , D>2 ,,!##+,*/(!):*))0!#MB
[*M] 王爱国,罗广华 , 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
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M(M):NN0N"B
J89% H Z,13@ Z 5, ^389:2:8:2S; E;78:2@9 X;:Q;;9 :’; E;8>:2@9 @<
’?PE@a?78(29; 89P =3G;E@a2P; 892@9 E8P2>87= 29 G789:=[ -], 6789:
6’?=2@7 , A@((39,,*))#,(M):NN0N"B
[*"] 沈文飚,叶茂炳,徐朗莱,等 , 小麦旗叶自然衰老过程中清除
活性氧能力的变化[-], 植物学报,*))",.)("):M./0M/#B
D’;9 J I,O; F I,T3 1 1 !" #$ B A’89%;= @< 8X272:? @< =>8S;9%29%
8>:2S; @a?%;9 P3E29% 98:3E87 =;9;=>;9>; @< Q’;8: <78% 7;8S;=[-], H>R
:8 I@: , D29,,*))",.)("):M./0M/#B
[*+]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F],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B
12 5 D, UaG;E2(;9:87 GE29>2G7; 89P :;>’92‘3; <@E G789: G’?=2@7@%?
89P X2@>’;(2=:E?[F], I;2L29%:52%’;E UP3>8:2@9 6E;==,!###B
[*)] 任红旭,陈雄,吴冬秀 , Ab!浓度升高对干旱胁迫下蚕豆光合
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物学报,!##*,!"(M):"!)0
".MB
W;9 5 T,A’;9 T,J3 4 T, U<<;>: @< Ab! @9 G’@:@=?9:’;=2= 89P
89:2@a2P8:2S; 8X272:? @< XE@P X;89 G789:= %E@Q9 39P;E PE@3%’: >@9P2:2@9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N卷
[!]" #$%& #’()*" +,*",-../,-0(1):0-230415
[-.] 杨建昌,朱庆森,王志琴,等 "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
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作物学报,/220,-4(/):6-3665
7&*’ ! 8,9:; < +,=&*’ 9 <" >:)%)?@*%:A%,$ $:&(&$%A(,?%,$?,B(@C
D&%%A( &$$;D;E&%,)* &*B ,%? %(&*?E)$&%,)* ,* ,*%A(?;F?GA$,H,$ :@F(,B
(,$A[!]" #$%& #’()*" +,*",/220,-4(/):6-3665
[-/] 毛达如,申建波 "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第二版)[I]" 北京:中
国农业大学出版社,-..J5 J-3J4"
I&) K L,+:A* ! M" LA?A&($: DA%:)B? )H GE&*% *;%(,%,)*(-*B AB)
[I]" MA,N,*’:8:,*& #’(,$;E%;(&E O*,PA(?,%@ >(A??,-..J5 J-3J4 "
[--] 段俊,粱承邺,黄毓文 " 杂交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
植物生理学报,/220,-4(-):/423/QQ5
K;&* !,R,&*’ 8 7,S;&*’ 7 =" +%;B,A? )* EA&H ?A*A?$A*$A )H :@C
F(,B (,$A &% HE)TA(,*’ &*B ’(&,* H)(D&%,)* ?%&’A[!]" #$%& >:@%)G:@?,C
)E " +,*",/220,-4(-):/423/QQ5
[-4] 岳寿松,于振文,余松烈 " 小麦旗叶与根系衰老研究[!]" 作物
学报,/221,--(/):JJ3J65
7;A + +,7; 9 =,7; + R" +A*A?$A*$A )H HE&’ EA&H &*B ())% ,* T:A&%
[!]" #$%& #’()*" +,*",/221,--(/):JJ3J65
[-Q] 朱诚,傅亚萍,孙宗修 " 超高产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
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中国水稻科学,-..-,/1(Q):4-1344.5
9:; 8,U; 7 >,+;* 9 V" LAE&%,)*?:,G FA%TAA* EA&H ?A*A?$A*$A &*B
&$%,P&%AB )W@’A* DA%&F)E,?D ,* ?;GA( :,’: @,AEB,*’ (,$A B;(,*’ HE)TA(C
,*’ &*B ’(&,* H)(D&%,)* ?%&’A[!]" 8:,*" !" L,$A +$, ",-..-,/1
(Q):4-1344.5
[-J] 何园球,李成亮,王兴祥,等 "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
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 土壤学报,-..J,Q-(Q):1-631445
SA 7 <,R, 8 R,=&*’ V V !" #$ 5 XHHA$% )H ?),E D),?%;(A $)*%A*%
&*B G:)?G:)(;? &GGE,$&%,)* )* G:)?G:)(;? ;G%&YA F@ $;E%,P&%AB ,* &A(C
)F,$ ?),E[!]" #$%& >AB)E " +,*",-..J,Q-(Q):1-631445
2Q4/1期 孙永健,等: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