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慕韩锋(+&’!—),男,陕西吴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01:.23456.7082/59+:(; <4.
! 通讯作者 ,-./01:=/56>95=2? 7@2? <5
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
及有效性的影响
慕韩锋+,王 俊+,!!,刘 康+,刘文兆!,党廷辉!,王 兵!
(+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陕西西安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
摘要:对黄土旱塬定位施肥 !"年后土壤中不同磷素形态在土层中的空间分布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不同施磷水平上,磷素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表层的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在下
层土壤中虽有微量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说明长期合理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黄土旱塬区长期
定位试验土壤表层中无机磷以 )/-A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 ’"B 以上。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无机磷组分 )/!-A、)/’-
A、C1-A和 D7-A在土壤中的含量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通过有效磷与无机磷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看
出,)/!-A和 )/’-A可称为有效磷源,E-A与 )/+"-A为潜在磷源,而 C1-A和 D7-A介于二者之间。其中,D7-A主要是通
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响有效磷的含量。
关键词:磷素;长期定位施肥;空间分布;有效性;无机磷组分
中图分类号:F+%(; : G +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H(!""’)"($"I!I$"#
!""#$% &" ’&()*%#+, "#+%-’-./%-&( &( 01/%-/’ 2-0%+-34%-&( /(2
/5/-’/3-’-%6 &" 0&-’ 17&017&+40 -( 8 9’/%#/4
JK L/5-M756+,NCOP Q25+,!!,RSK T/56+,RSK N75-U8/4!,VCOP W056-820!,NCOP *056!
(! "#$%&’(#)’ *+ ,)-.&*)(#)’ /0.#)0#,1*&’23#4’ 5).-#&4.’6,7.’%) 8!9!:8,;2.)%;
: <)4’.’=’# *+ /*.> %)? @%’#& ;*)4#&-%’.*),;A/ %)? BC@D,1*&’23#4’ A E F 5).-#&4.’6,G%)H>.)H,/2%)I. 8!:!99,;2.)%)
:30%+/$%:W87 XY/Z0/1 @0XZ30[2Z045 /5@ /\/01/[010Z] 4M X401 Y84XY8432X(A)05 R47XX A1/Z7/2 /MZ73 !" ]7/3X 4M Y84XY8/Z7 M73-
Z010U/Z045 =/X 05\7XZ06/Z7@ 05 Z80X XZ2@]? A84XY8432X ./051] /<<2.21/Z7@ 05 Z87 X23M/<7 1/]73 /MZ73 1456-Z73. M73Z010U/Z045 ?
F401 Z4Z/1 A /5@ E1X75-A 05<37/X7@ 63/@2/11] =0Z8 M73Z010U/Z045 3/Z7,=80<8 05@0<421@ 05<37/X7 Z87 /\/01/[17 Y84XY8432X XZ43/67 X0650M05Z1] ? )/-A =/X Z87 ./05 M3/
M73Z010U/Z045 3/Z7 ? )43371/Z045 /5/1]X0X /5@ Y/Z8 /5/1]X0X X84=7@ Z8/Z X401 E1X75-A =/X X0650M05Z1] <43371/Z7@ =0Z8 X401 05-
436/50< A,)/!-A /5@ )/’-A,=80<8 5 [7 Z87 X423<7 4M X401 /\/01/[17 A? F401 E-A /5@ )/+"-A,Z87 Y4Z75Z0/1 X423<7X 4M
X401 /\/01/[17 A,8/@ 14= <43371/Z045X =0Z8 X401 E1X75-A? F401 C1-A /5@ D7-A 8/@ / .7@02. <43371/Z045 =0Z8 X401 E1X75-A,
/5@ 05 Y/3Z0<21/3,D7-A /MM7
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且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植物体
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许多土
壤中磷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子[+]。然而,
土壤的磷大都以缓效磷源和潜在磷源存在。所以,
研究磷素的各个组分在土层中的分布及有效性就显
得十分重要。就土壤磷素的移动性而言,磷的下移
将影响其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长期定位施肥在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I!I $ I("
""""""""""""""""""""""""""""""""""""""""""""""""""""""""""""""
A1/5Z O2Z30Z045 /5@ D73Z010U73 F<075<7
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磷素的这种垂直分布在生产
上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如果养分下移超过
根系吸收的范围,将造成养分的淋失;二是养分适
度下移,将丰富底土的养分含量,这对于土壤肥力很
有利。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
征为:表层土壤磷素含量高于底层土壤,即磷素含
量一般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对于磷素各组分
的有效性,沈仁芳[!]应用蒋"顾分级体系对 #$ 种石
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是土壤中最有效的磷源,%&)’(、*+’(、,-" (有
效性也较高,.’(、%/’(只可作为潜在磷源。邵煌
庭[0]在灌漠土上的研究表明,%&!’(、*+’(、%&)’(均是
作物利用的主要磷源。党廷辉[1]在研究黑垆土无机
磷的有效性时认为,在不同施磷水平下,%&!’(、*+’(、
,-’(是作物的有效磷源;%&)’(、.’(、%/’(对当季
作物无效,属于潜在磷源。本试验通过对长期定位
施肥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及无
机磷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合理施肥
对土壤有效磷库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长武塬区中科院长
武农业生态试验站十里铺轮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场(#/231142/056,073#!42)258),海拔 #!!/ 9。塬面
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
生产主要依赖生育期的天然降水和前期土壤蓄水,
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多年平均降水 7)1 99,且
季节性分布不均,年均气温 :4#;,无霜期 #2# <。土
壤属黄盖粘黑垆土,母质为中壤质马兰黄土,土层深
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为 !!41=,凋
萎湿度 :=。
!"# 试验设计
长期定位试验于 #:)1 年秋季开始,布置试验
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47 > ? @>,全氮 /4) > ? @>,
有效磷 147) 9> ? @>,速效钾 #!:40 9> ? @>,地下水埋
深 $/ 9。试验包括肥料试验和轮作培肥试验两部
分。本研究在中等氮肥水平(8 :/ @> ? A9!)基础上针
对不同施磷水平选取其中 7个处理,即:不施磷和
施磷 17、:/、#07、#)/ @> ? A9!,分别以 %B、(17、(:/、
(#07、(#)/表示,0个重复,小区面积为 !! 9!。试验
作物为冬小麦,小麦品种 #:)1、#:)7年用秦麦 1号,
#:)$!#::7 年用长武 #0# 号,#::$ 年以后用长武
#01号。小麦期于 : 月中下旬播种,$ 月下旬收获,
试验管理措施同大田。试验于 !//7 年 2 月小麦收
获后采 /—#// C9土壤,每 !/ C9分层取土,土样风
干后进行测定。
!"$ 测定方法
全磷测定采用 D%+.1 "D!E.1 消煮法,有效磷采
用 .+F-G法[7]测定,无机磷分级采用蒋顾法[$]。数
据使用 E*E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8.H*)。
# 结果与分析
#"! 土壤全磷
图 #看出,/—!/ C9土壤全磷表层含量最高,处
理 %B、(17、(:/、(#07 和 (#)/ 的值分别为 /427、
/42:、/4)2、#4/0 和 #4#0 > ?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加,至 $/ C9处下降至最低值,7个处理全磷含量分
别为 /47#、/471、/47!、/47!、/47# > ? @>。此后,又开
始缓慢回升,最终在 #// C9左右达到稳定。可以认
为 /—!/ C9为土壤全磷显著累积层,!/—)/ C9为
全磷含量累积"亏损交错层,)/—#// C9为全磷含量
轻度累积层。这与他人研究的结果一致[2"#/]。图 #
还看出,土壤全磷在表层的含量高于底层,这是因为
磷素向下的移动性很小。
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全磷表层含量发
生了变化。与 %B相比,(#)/ 表层全磷的增加量最
大,比 %B增加了 /40) > ? @>,增加了 1:4)!=;(17、
(:/和 (#07分别增加了 14!0=、#74/!=和 0$471=。
表明土壤全磷表层的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
加,且因磷素的移动性很小,所以磷素在表层大量累
积。统计结果表明,处理 (#07 和 (#)/ 表层(/—!/
C9)全磷含量并没有差异,但其全磷含量显著高于
其他 0 处理。而 !/—#// C9的土层中各处理之间
则没有差异。
#"# 土壤有效磷
土壤有效磷在 /—!/ C9 土壤表层含量最高,
%B、(17、(:/、(#07和 (#)/ 处理为 !4!2、74:)、2410、
#0412和 !!4:! 9> ? @>(图 !)。这同样是因为土壤磷
素在土壤表层大量累积,使得磷素中的有效磷在土
壤表层累积,导致有效磷的含量在表层达到了最大
值。在 1/—$/ C9左右有效磷降到了最小值,随后
略有升高并在 $/ C9 以下逐渐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上,各处理分别为 /41$、/407、/42)、/412 和 /4)2
9> ? @>。主要是这个区域主要为植物的根系区,且磷
素很少下移。可以称 /—1/ C9为显著累积层,1/—
$/ C9为累积"亏损交错层,$/ C9以下为轻度累积
7!1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层。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表层的有效磷含
量发生了变化。与 !"相比,#$%& 处理的表层土壤
有效磷的含量增加量最大,达到了 ’&()* +, - .,;而
#$/*、#0& 和 #1* 的增加量分别为 $$(’&、*($* 和
/(2& +, - .,。由统计结果表明,在土壤表层,#$%&的
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0&和 #1*处理间差异
不明显;!"处理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
长期施磷肥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有效磷的含量,且有
随施磷量的增加而迅速积累。’&—1& 3+ 土层中,
#$%&处理的有效磷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
%& 3+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与 !"、#1*和 #$/*
差异极显著,但与处理 #0&之间没有差异。%&—$&&
3+土壤中,#$%&与其它处理之间也没有差异。这说
明施肥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深度一般不会超过
%&—$&& 3+。
图 ! 土壤全磷剖面分布
"#$%! &’( )*+,#-( .#/0*#120#+3 +, 0+04- 5
图 6 土壤有效磷剖面分布
"#$%6 &’( )*+,#-( .#/0*#120#+3 +, 474#-41-(
(图中横线表示 456:即同一深度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横线表示两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 7 &(&*),下同。
89: ;<=:> <= ?9: @<,AB: :CDB:>> 456:89: E<>?F=3: G:?H::= ?HI DI<=?> <= ?9: >F+: ;:J:; :C3::E> ?9: ;<=: ;:=,?9 +:F=> ?9F? ?9: ?HI ?B:F?+:=?>
FB: ><,=<@<3F=?;K E<@@:B:=? F? & L&* ;:J:; L 89: >F+: G:;IHL)
689 土壤无机磷
’(/($ 土壤无机磷剖面分布 土壤无机磷占到全
磷的 *1(/)M!)/(&%M。其中无机磷中 !FN#含量最
高,占到无机磷总量的 %&(2%M!%1(01M,而 !FN#中
!F$&N#又占据主导地位,为无机磷总量的 )$(1*M
!21(*$M;!F’N#和 !F%N#分别为 &(0*M! O ’($$M
和 0(1%M!$2(’’M。!F’N#和 !F%N#在表层的含量
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有效磷显现出相同的
趋势。在剖面分布上,!F’N#(图 /F)在 &—1& 3+表现
出减少的趋势,但在 1&—$&& 3+ 之间差异不大;
!F%N#(图 /G)则在 &—$&& 3+之间表现出较为明显
的递减趋势;!F$&N#(图 /@)在 &—)& 3+土层中递减,
)&—%& 3+处出现最小值,随后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
势。
在无机磷组分中,P;N#、Q:N#和 RN#分别占到无
机磷总量的 ’(2/M! *($&M、)(1)M! 2(/$M和
*(/$M!)(%$M。P;N#(图 /3)和 Q:N#(图 /E)在表层
的含量最高,分别为无机磷表层总量的 ’(*%M!
2()$M和 )(2’M!2(%&M,且都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
而增加的趋势。P;N#在 &—%& 3+表现出递减的趋
势,随后略微上升;Q:N# 在 &—$&& 3+也出现较为
微弱的下降;RN#(图 /:)在 &—1& 3+土层表现为略
微的上升,在 1&—)& 3+土层附近达到一个峰值,随
后开始缓慢降低,但总体趋势并不明显。
由此可得,!F’N#、!F%N#、P;N# 和 Q:N# 的剖面分
布均呈先迅速降低,后逐渐稳定的趋势;!F$&N# 的
剖面分布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N# 的变化
趋势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无机磷各组分在土层中的
含量产生了变化。与对照相比(表 $),无机磷总量
随着土壤表层施磷量的增加而迅速累积,说明加大
施磷量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无机磷含量。对照处理
中,!F’N# 在表层的含量为 1(*/ +, - .,,’&—$&& 3+
的其含量为表层的 *%(%2M!)*()1M;#1* 和 #0&
处理在 ’&—$&& 3+,!F’N# 各层含量只为表层的
’$($0M!’0($’M;而 #$/*和 #$%&处理各层含量只
为表层的 $&(*%M!$2(1/M,表现出了明显的降低
)’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图 ! 土壤无机磷组分剖面分布
"#$%! &’( )*+,#-( .#/0*#120#+3 +, #3+*$43#5 6 ,*450#+3/
趋势。说明 !"#$%的含量随施磷量的提高而迅速的
增加。!"&$%、’($%和 )*$%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
统计结果表明,在表层,%+,、%-.、%/0,和 %/&.处理
的 !"#$%含量与 !1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
#.—/.. 23的土层中,处理 %/&.在 4.—&. 23与其
它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 !"#$%在表层有一定
累积,下层土壤 #.—&. 23受施磷影响较少。另外,
!"&$%、’($%和 )*$%都表现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
施磷处理与 !1之间的差异显著。可见,经过 #.年
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无机磷组分 !"#$%、
!"&$%、’($%和 )*$%与 !1相比在表层大量累积,且
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 #.—/.. 23的土层
中并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磷素向下
的移动性很小。
表 / 还看出,5$% 和 !"/.$% 没有表现出与 !"#$
%、!"&$%、’($% 和 )*$% 相同的变化趋势。与 !1 相
比,不同施磷处理 5$%含量在土壤各层次上都有一
定的增加。!1 表层的 5$% 为 /06.& 37 8 97,处理
%+,、%-.、%/0, 和 %/&. 比 !1 表层分别增加了
#6#+:、0/64.:、,46/&:和 &06/+:;而在 #.—/..
;#+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土层上,处理 #$%、#&’、#()% 和 #(*’ 比 +,分别
增加了 -.)%/! $$.*)/、0 )$.1&/! )(.-’/、
1).2%/! %-.(*/和 ($.’%/!*).’$/。统计分析
表明,在土壤表层,处理 +,与 #$%和 #&’之间没有
差异,但是与 #()% 和 #(*’ 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3(’4#在各个处理间的变化不明显。
表 ! 不同处理土壤耕层磷素组分含量("# $ %#)
&’()* ! +,--*.*/0 012*3 4- 5 ,/ 67)0,8’0*9 )’1*.3 4- 9,--*.*/0 0.*’0"*/03
项目
567"
速效磷
893:; < #
+314# +3*4# 8;4# =74# >4# +3(’4#
全磷
?@63; #
+, 1.12 3 $.%) %&.1( 3 (’.11 3 1-.%& ().’* 3 1*(.2% 2%1.2* 3
#$% %.&* 3 (’.(* **.1( 3A (-.%& 3A )$.1) ().)& 3A )$(.&& 2*$.%& 3
#&’ 2.$) 3A (1.)’ (($.2% A )).2$ A! )2.2- (2.11 A! 1**.$$ *-%.*) A
#()% ().$2 A 1’.1% 1’’.’( ! $$.)* !B $&.’% 1’.$) ! )-%.%( (’12.** A
#(*’ 11.&1 ! 1&.() 1$1.11 ! %%.&& B %2.)- 1).&- ! )’(.(- ((12.*% A
注(C@67):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显著水平 D3;E7F :G 3 !@;E"G H@;;@I7B AJ B:HH7K7G6 ;7667KF "73G F:LG:H:!3G6 36 %/ ;797; <
1 .).) 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和无机磷组分的相关性
分析与通径分析 土壤无机磷组分与土壤有效磷之
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鉴于有效磷对作物养分的
贡献以及其与无机磷各组分的关系,探讨有效磷与
无机磷组分间的相关性对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显得
尤为重要。如表 1 所示,土壤有效磷与 +314#、+3*4
#、8;4#、=74#、>4# 和全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3(’4#无相关性;但是,由于闭蓄态磷(>4#)是以氧
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其溶解度小,在没有除去其
外层铁质包膜前,很难发挥其效用[((0(1],所以 >4#
对有效磷的影响很小。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
的重要性依次为 +314# M +3*4# M 8;4# M =74# M +3(’4#
M >4#,其中,+3(’4#与其它组分都无相关性。在土
壤无机磷组分之间,+314#与 +3*4#达到了极显著相
关,与 8;4# 和 >4# 之间达到了显著相关;+3*4# 与
+314#、8;4#、=74#和 >4#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8;4#与 =74#、>4#为显著相关;全磷与 +314#、+3*4#、
8;4#、=74#和 >4#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土
壤磷库中,全磷的无机磷各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互影响与制约,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高低则取决于
土壤各组分磷之间的分布状况和转化方向[()]。
表 : 有效磷和各无机磷素形态间的相关系数
&’()* : ;4..*)’0,4/ 64*--,6,*/03 ’"4/# 5 64/30,07*/03
项目
567"
速效磷
893:; < #
+314# +3*4# 8;4# =74# >4# +3(’4#
全磷
?@63; #
+314# ’.**1&!!
+3*4# ’.**(2!! ’.2%(%!!
8;4# ’.222(!! ’.%2-(! ’.2(&$!!
=74# ’.-2&%!! ’.$%$* ’.*&)&!! ’.-1&&!
>4# ’.2(*%!! ’.-(&-! ’.&1-)!! ’.-(1*! ’.**&&!!
+3(’4# ’.)%)% ’.$*-% ’.1*%- ’.’1() ’.’-*% ’.’&’(
全磷 ?@6 < # ’.*-%)!! ’.2)&*!! ’.&$%’!! ’.2)*$!! ’.*%%&!! ’.*&%*!! ’.(*-1
注(C@67):!和!! 分别表示显著和极显著相关 5GB:!367 6N7 !@KK7;36:@G F:LG:H:!3G6 36 ’.’% 3GB ’.’( ;797;F,K7FO7!6:97;J<
土壤磷素各组分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在因子较多且因子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简单相关
系数无法说明多因子间的复杂关系。作为介于回归
系数和相关系数之间的一种统计量,通径分析可将
某一因子对有效磷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该因子通
过其它因子对有效磷的间接效应,并用二者的代数
和表示该因子对有效磷的总效应,其大小表示该因
子和其它因子对有效磷的综合贡献的大小。所以用
通径分析来比较磷素各组分的相对有效性比较合
理。
表 )看出,通径分析的直接通径系数显示,土壤
各磷素形态对有效磷的重要性依次为:+3*4#
*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 + !",!-,)’ ./$)*(!"0%1,)’ 23)*
(!"-%4$)’全磷(!"--01)’ ./-!)*( + !"!%%0)’ 56)*
(!"!%&$)。56)* 与有效磷有一个较大的相关系数
(!"1#1%),但是对有效磷的直接影响却很小,它是通
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响有效磷的含量。对土壤
磷组分与有效磷进行回归分析,得多元回归方程:
7 8 !"&--$ 9 !"!!,1:- 9 !"$11!:$ 9 !"!#14:& 9
!"!%#4:0 9 !"!0!0:,+!"4$1%:%+!"!!11:#
其中,7 代表土壤有效磷;:-、:$、:&、:0、:,、:%、:#
分别代表土壤全磷、./$)*、./4)*、23)*、56)*、()*、
./-!)*。
由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土壤无机
磷中 ./$)*和 ./4)*可称为土壤的有效磷源;()*和
./-!)*可称为潜在磷源。
表 ! 土壤有效磷和各磷素形态间的通径系数
"#$%& ! ’#() *+&,,-*-&.( $&(/&&. #0#-%#$%& ’ #.1 ()& 0#2-+34 ’ ,+254 -. 4+-%
项目 ;<6= ./$)* ./4)* 23)* 56)* ()* ./-!)* 全磷 >?< @ * A$
./$)* !"0%1,9 !",0,4 !"!1%1 !"!$44 + !"&-!# + !"!&$& !"!4,! !"44$1
./4)* !"&,$4 !"#$%&9 !"-$-! !"!,%, + !"0%0, + !"!-1! !"-!4% !"44-#
23)* !"$#!0 !",$$, !"-%4$9 !"!&14 + !"&!#& + !"!!-0 !"!404 !"###-
56)* !"$-&, !"%01$ !"-!%! !"!%&$9 + !"00%$ + !"!!0% !"!14& !"%#1,
()* !"$1!1 !"%#$# !"-!&- !"!,%& + !",!-,9 + !"!!%! !"-!$1 !"#-40
./-!)* !"$$40 !"$!#0 !"!!&% !"!!0& + !"!0,$ + !"!%%09 !"!$-0 !"&,&,
全磷 >?< @ * !"&0#& !"%4%& !"-$0$ !"!,0- + !"001$ + !"!-$0 !"--019 !"4%,&
注(B?<6):9 前数据表示直接通径系数,其余为间接通径系数 @ C/3D6 E?33?F6G HI“ 9”JK GJL6M< N/
-)土壤磷素剖面分布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
使得磷素在土壤表层大量累积,全磷含量在土壤剖
面的分布呈先迅速降低,再缓慢升高,最后达到稳定
的分布趋势。有效磷、./$)*、./4)*、23)* 和 56)* 的
剖面分布均呈先迅速降低,后逐渐稳定的趋势;
./-!)*的剖面分布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的
变化趋势不明显,须进一步研究。
$)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 !—-!! M=土层的显著
性分析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土壤表层的磷素含量随
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 种处理表层的全磷和有
效磷含量基本上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但是在较深层
次的土壤中,*-4!和 *1!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
小麦较深层次的根系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很大的帮
助[-0+-#],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采用 *1! 施肥处
理是合理的。由于磷向下的移动性很小,所以深耕
施肥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不同形态无
机磷对有效磷的贡献率依次为:./4)*(!"#$%&)’
()*( + !",!-,)’ ./$)*(!"0%1,)’ 23)*(!"-%4$)’
./-!)*( + !"!%%0)’ 56)*(!"!%&$)。所以,土壤无机
磷中 ./$)*和 ./4)*可称为土壤的有效磷源;()*和
./-!)*可称为潜在磷源。23)* 和 56)* 介于二者之
间,其中,56)*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
响有效磷的含量。由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78 !"&--$ 9 !"!!,1:- 9 !"$11!:$ 9 ! @ !#14:&
9 !"!%#4:0 9 !"!0!0:, + !"4$1%:%!"!!11:#
其中,7 代表土壤有效磷;:-、:$、:&、:0、:,、:%、:#
分别代表土壤全磷、./$)*、./4)*、23)*、56)*、()*、
./-!)*。
参 考 文 献:
[-] 林德喜,范晓晖,胡锋 @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
态特征的研究[R]@ 土壤学报,$!!%,0&(0):%!,+%-!"
SJP T :,5/P : U,UD 5@ 5?L=K ?E NO?KNO?LDK JP U/N3J)VGJM JK?OD)
=?K?3K K?J3K /E<6L 3?PW)<6L= E6L
[$] 沈仁芳 @ 石灰性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T]@ 南京: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论文,-141"
YO6P A 5@ 2 K
农业科学,-11-,$0(%):,-+,#"
YO/? 7 >,]O6P ^ :@2 K
[0] 党廷辉,郝明德,李青 @ 定位施肥对黑垆土剖面养分的影响
[R]@ 水土保持通报,-11,,-,(%):$4+&&,,1"
T/PW > U,U/? \ T,SJ ^@ _EE6M< ?E N?KJ
1$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 鲁如坤 "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国农业科学出版
社,$%%%,$&&’$&!(
)* + ,"-./01232 4567892 8: 2830 /;<3=*06*0 =754326<1[>]" ?53@3.;:
A73.525 -;<3=*06*0 B=35.65=7 C<522,$%%%,$&&’$&!(
[D] 蒋柏藩,顾益初 "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中
国农业科学,$%E%,FF(&):!E’DD(
>3/.; ? G,H* I A" - 2*;;52659 :=638./638. 2=7545 8: 3.8<;/.3=
J782J78<*2 3. =/0=/<58*2 28302[>]" B=3 " -;<3=" B3.",$%E%,FF(&):
!E’DD"
[K]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 " 黄土区旱地苜蓿连作条件下施肥对土
壤磷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FLL&,F&(E):$MK$’$MKM(
)/3 ),N/8 # O,C5.; ) G" P75 5::5=6 8. 2830 J782J78<*2 3. 08.;Q65<4
=8.63.*8*2 =<8JJ3.; 8: /0:/0:/ 3. 675 /<39 08522 <5;38.2[>]" -=6/ ?86 "
?8<5/0QR==395.6 " B3." FLL&,F&(E):$MK$’$MKM(
[E] 彭令发,郝明德,来璐 " 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养分
分布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FLL&,F&($):&D’&E(
C5.; ) G,N/8 # O,)/3 )" S::5=6 8: 08.;Q65<4 :5<6303T/638. 8. .*6<3Q
5.62 9326<3U*638. 8: 2830 J<8:3052 3. /<39 73;70/.9 8: )8522 C0/65/*[>]"
?*00 " B830 V/65< A8.25
化及管理[>]" 水土保持研究,FLL&,$L($):DE’KL(
)/3 ),N/8 # O,C5.; ) G" P75 W/<3/638. 8: 2830 J782J78<*2 8: 08.;Q
65<4 =8.63.*8*2 =<8JJ3.; /.9 4/./;545.6 8. )8522 C0/65/*[>]" +52"
B830 V/65< A8.25
特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FLL$,K(&):FM%’F!M(
G/. >,N/8 # O,O/.; P N" S::5=6 8: 08.;Q65<4 :5<6303T/638. 8. .*Q
6<35.6 9326<3U*638. 3. J<8:3052 8: U0/=X 085223/0 2830[>]" C0/.6 Y*6< "
G5<6 " B=3 ",FLL$,K(&):FM%’F!M "
[$$] 董小平,凌天珊 " 塔里木垦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
性[>]" 新疆农业科学,$%%!($):F$’F&(
O8.; Z C,)3.; P B" - 26*91 8. J782J78<*2 :8<4 /.9 362 /W/30/U30361
3. <5=0/4/638. /<5/ 8: P/<34 <3W5<[>]" Z3.@3/.; -;<3=" B=3 ",$%%!
($):F$’F&(
[$F] 王艳玲,王杰,赵兰坡 " 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FLLM,$E(&):E!’E%(
V/.; I ),V/.; >,[7/8 ) C" B6*91 8. :8<42 8: 3.8<;/.3= J782Q
J7/652 /.9 6753< *25:*0.522 3. U0/=X 28302 3. >303. C<8W3.=5[>]" > " B830
V/65< A8.25
况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FLL!,$%(!):M&’MD(
)3* B P,N/. Z +,A73 +" S::5=62 8: 08.;Q65<4 08=/659 :5<6303T/638.
8. 26/6*2 8: J782J78<*2 3. .8.Q=/0=/<58*2 :0*<8Q/\*3= 2830[>]" > " B830
V/65< A8.25
老的影响[>]" 土壤,FLLD,&E($):$$L’$$F(
[7/.; I ],)3 N,#3/8 H I" S::5=6 8: :5<6303T/638. 95J67 8. 9326<3U*Q
638. /.9 0/65 25.52=5.=5 8: <886 212654 8: 2J<3.; ^75/6[>]" B8302,
FLLD,&E($):$$L’$$F"
[$!] 刘浩,段爱旺,高阳 "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
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FLLD,F!($):FL’FM(
)3* N,O*/. - V,H/8 I" P54J80 /.9 2J/63/0 9326<3U*638. /.9
W/<3/638. 8: <886 212654 ;<8^67 8: 675 3.65< J0/.659 ^3.65< ^75/6[>]"
> " _<<3; " O3.",FLLD,F!($):FL’FM"
[$D] 王俊娟,杨兆生,张立桢 " 麦棉两熟种植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
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FLLL,FL($):
!$’!M(
V/.; > >,I/.; [ B,[7/.; ) [" V75/6 <886 ;<8^67 /.9 9326<3U*638.
*.95< 675 =8.93638. 8: ^75/6 /.9 =8668. 3.65<=<8JJ3.; 212654[>]" > "
P<36 " A<8J2,FLLL,FL($):!$’!M"
[$K] 张永清,苗果园 " 冬小麦根系对施肥深度的生物学响应研究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FLLD,$M(M):KF’K!(
[7/.;I ],#3/8 H I" ?3808;3=/0 <52J8.25 8: ^3.65< ^75/6 <886 212654
68 :5<6303T/638. 95J67[>]" A73." >" S=8Q-;<3=",FLLD,$M(M):KF’
K!(
L&M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M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