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in Loess Plateau

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P) in Loess Plateau after 20 years of phosphate fertil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Phosphoru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surface layer aft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oil total P and Olsen-P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fertilization rate, which indicated that long-term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storage significantly. Ca-P was the main fraction in soil inorganic P, which accounted for above 80% of the inorganic P. The contents of soil Ca2-P、Ca8-P、Al-P and Fe-P increased with the phosphate fertilization rat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Olsen-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inorganic P, Ca2-P and Ca8-P, which can be the source of soil available P. Soil O-P and Ca10-P,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soil available P, had low correlations with soil Olsen-P. Soil Al-P and Fe-P had a medium correlation with soil Olsen-P, and in particular, Fe-P affected soil Olsen-P indirectly through other fractions.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慕韩锋(+&’!—),男,陕西吴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01:.23456.7082/59+:(; <4.
! 通讯作者 ,-./01:=/56>95=2? 7@2? <5
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
及有效性的影响
慕韩锋+,王 俊+,!!,刘 康+,刘文兆!,党廷辉!,王 兵!
(+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陕西西安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
摘要:对黄土旱塬定位施肥 !"年后土壤中不同磷素形态在土层中的空间分布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不同施磷水平上,磷素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表层的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在下
层土壤中虽有微量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说明长期合理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黄土旱塬区长期
定位试验土壤表层中无机磷以 )/-A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 ’"B 以上。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无机磷组分 )/!-A、)/’-
A、C1-A和 D7-A在土壤中的含量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通过有效磷与无机磷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看
出,)/!-A和 )/’-A可称为有效磷源,E-A与 )/+"-A为潜在磷源,而 C1-A和 D7-A介于二者之间。其中,D7-A主要是通
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响有效磷的含量。
关键词:磷素;长期定位施肥;空间分布;有效性;无机磷组分
中图分类号:F+%(; : G +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H(!""’)"($"I!I$"#
!""#$% &" ’&()*%#+, "#+%-’-./%-&( &( 01/%-/’ 2-0%+-34%-&( /(2
/5/-’/3-’-%6 &" 0&-’ 17&017&+40 -( 8� 9’/%#/4
JK L/5-M756+,NCOP Q25+,!!,RSK T/56+,RSK N75-U8/4!,VCOP W056-820!,NCOP *056!
(! "#$%&’(#)’ *+ ,)-.&*)(#)’ /0.#)0#,1*&’23#4’ 5).-#&4.’6,7.’%) 8!9!:8,;2.)%;
: <)4’.’=’# *+ /*.> %)? @%’#& ;*)4#&-%’.*),;A/ %)? BC@D,1*&’23#4’ A E F 5).-#&4.’6,G%)H>.)H,/2%)I. 8!:!99,;2.)%)
:30%+/$%:W87 XY/Z0/1 @0XZ30[2Z045 /5@ /\/01/[010Z] 4M X401 Y84XY8432X(A)05 R47XX A1/Z7/2 /MZ73 !" ]7/3X 4M Y84XY8/Z7 M73-
Z010U/Z045 =/X 05\7XZ06/Z7@ 05 Z80X XZ2@]? A84XY8432X ./051] /<<2.21/Z7@ 05 Z87 X23M/<7 1/]73 /MZ73 1456-Z73. M73Z010U/Z045 ?
F401 Z4Z/1 A /5@ E1X75-A 05<37/X7@ 63/@2/11] =0Z8 M73Z010U/Z045 3/Z7,=80<8 05@0<421@ 05<37/X7 Z87 /\/01/[17 Y84XY8432X XZ43/67 X0650M0<425Z7@ M43 /[4\7 ’"B 4M Z87 05436/50< A? W87 <45Z75ZX 4M X401 )/!-A、)/’-A、C1-A /5@ D7-A 05<37/X7@ =0Z8 Z87 Y84XY8/Z7
M73Z010U/Z045 3/Z7 ? )43371/Z045 /5/1]X0X /5@ Y/Z8 /5/1]X0X X84=7@ Z8/Z X401 E1X75-A =/X X0650M0436/50< A,)/!-A /5@ )/’-A,=80<8 X401 /\/01/[17 A,8/@ 14= <43371/Z045X =0Z8 X401 E1X75-A? F401 C1-A /5@ D7-A 8/@ / .7@02. <43371/Z045 =0Z8 X401 E1X75-A,
/5@ 05 Y/3Z0<21/3,D7-A /MM7;#6 <&+20:Y84XY8432X;1456-Z73. Y4X0Z045/1 M73Z010U/Z045;XY/Z0/1 @0XZ30[2Z045;/\/01/[010Z];05436/50< A M3/磷素作为植物必需的元素,不仅是植物体内许
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且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植物体
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许多土
壤中磷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子[+]。然而,
土壤的磷大都以缓效磷源和潜在磷源存在。所以,
研究磷素的各个组分在土层中的分布及有效性就显
得十分重要。就土壤磷素的移动性而言,磷的下移
将影响其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长期定位施肥在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I!I $ I("
""""""""""""""""""""""""""""""""""""""""""""""""""""""""""""""
A1/5Z O2Z30Z045 /5@ D73Z010U73 F<075<7
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磷素的这种垂直分布在生产
上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如果养分下移超过
根系吸收的范围,将造成养分的淋失;二是养分适
度下移,将丰富底土的养分含量,这对于土壤肥力很
有利。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
征为:表层土壤磷素含量高于底层土壤,即磷素含
量一般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对于磷素各组分
的有效性,沈仁芳[!]应用蒋"顾分级体系对 #$ 种石
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是土壤中最有效的磷源,%&)’(、*+’(、,-" (有
效性也较高,.’(、%&#/’(只可作为潜在磷源。邵煌
庭[0]在灌漠土上的研究表明,%&!’(、*+’(、%&)’(均是
作物利用的主要磷源。党廷辉[1]在研究黑垆土无机
磷的有效性时认为,在不同施磷水平下,%&!’(、*+’(、
,-’(是作物的有效磷源;%&)’(、.’(、%&#/’(对当季
作物无效,属于潜在磷源。本试验通过对长期定位
施肥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及无
机磷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合理施肥
对土壤有效磷库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长武塬区中科院长
武农业生态试验站十里铺轮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场(#/231142/056,073#!42)258),海拔 #!!/ 9。塬面
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
生产主要依赖生育期的天然降水和前期土壤蓄水,
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多年平均降水 7)1 99,且
季节性分布不均,年均气温 :4#;,无霜期 #2# <。土
壤属黄盖粘黑垆土,母质为中壤质马兰黄土,土层深
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为 !!41=,凋
萎湿度 :=。
!"# 试验设计
长期定位试验于 #:)1 年秋季开始,布置试验
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47 > ? @>,全氮 /4) > ? @>,
有效磷 147) 9> ? @>,速效钾 #!:40 9> ? @>,地下水埋
深 $/ 9。试验包括肥料试验和轮作培肥试验两部
分。本研究在中等氮肥水平(8 :/ @> ? A9!)基础上针
对不同施磷水平选取其中 7个处理,即:不施磷和
施磷 17、:/、#07、#)/ @> ? A9!,分别以 %B、(17、(:/、
(#07、(#)/表示,0个重复,小区面积为 !! 9!。试验
作物为冬小麦,小麦品种 #:)1、#:)7年用秦麦 1号,
#:)$!#::7 年用长武 #0# 号,#::$ 年以后用长武
#01号。小麦期于 : 月中下旬播种,$ 月下旬收获,
试验管理措施同大田。试验于 !//7 年 2 月小麦收
获后采 /—#// C9土壤,每 !/ C9分层取土,土样风
干后进行测定。
!"$ 测定方法
全磷测定采用 D%+.1 "D!E.1 消煮法,有效磷采
用 .+F-G法[7]测定,无机磷分级采用蒋顾法[$]。数
据使用 E*E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8.H*)。
# 结果与分析
#"! 土壤全磷
图 #看出,/—!/ C9土壤全磷表层含量最高,处
理 %B、(17、(:/、(#07 和 (#)/ 的值分别为 /427、
/42:、/4)2、#4/0 和 #4#0 > ?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加,至 $/ C9处下降至最低值,7个处理全磷含量分
别为 /47#、/471、/47!、/47!、/47# > ? @>。此后,又开
始缓慢回升,最终在 #// C9左右达到稳定。可以认
为 /—!/ C9为土壤全磷显著累积层,!/—)/ C9为
全磷含量累积"亏损交错层,)/—#// C9为全磷含量
轻度累积层。这与他人研究的结果一致[2"#/]。图 #
还看出,土壤全磷在表层的含量高于底层,这是因为
磷素向下的移动性很小。
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全磷表层含量发
生了变化。与 %B相比,(#)/ 表层全磷的增加量最
大,比 %B增加了 /40) > ? @>,增加了 1:4)!=;(17、
(:/和 (#07分别增加了 14!0=、#74/!=和 0$471=。
表明土壤全磷表层的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
加,且因磷素的移动性很小,所以磷素在表层大量累
积。统计结果表明,处理 (#07 和 (#)/ 表层(/—!/
C9)全磷含量并没有差异,但其全磷含量显著高于
其他 0 处理。而 !/—#// C9的土层中各处理之间
则没有差异。
#"# 土壤有效磷
土壤有效磷在 /—!/ C9 土壤表层含量最高,
%B、(17、(:/、(#07和 (#)/ 处理为 !4!2、74:)、2410、
#0412和 !!4:! 9> ? @>(图 !)。这同样是因为土壤磷
素在土壤表层大量累积,使得磷素中的有效磷在土
壤表层累积,导致有效磷的含量在表层达到了最大
值。在 1/—$/ C9左右有效磷降到了最小值,随后
略有升高并在 $/ C9 以下逐渐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上,各处理分别为 /41$、/407、/42)、/412 和 /4)2
9> ? @>。主要是这个区域主要为植物的根系区,且磷
素很少下移。可以称 /—1/ C9为显著累积层,1/—
$/ C9为累积"亏损交错层,$/ C9以下为轻度累积
7!1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层。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表层的有效磷含
量发生了变化。与 !"相比,#$%& 处理的表层土壤
有效磷的含量增加量最大,达到了 ’&()* +, - .,;而
#$/*、#0& 和 #1* 的增加量分别为 $$(’&、*($* 和
/(2& +, - .,。由统计结果表明,在土壤表层,#$%&的
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0&和 #1*处理间差异
不明显;!"处理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
长期施磷肥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有效磷的含量,且有
随施磷量的增加而迅速积累。’&—1& 3+ 土层中,
#$%&处理的有效磷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
%& 3+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与 !"、#1*和 #$/*
差异极显著,但与处理 #0&之间没有差异。%&—$&&
3+土壤中,#$%&与其它处理之间也没有差异。这说
明施肥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深度一般不会超过
%&—$&& 3+。
图 ! 土壤全磷剖面分布
"#$%! &’( )*+,#-( .#/0*#120#+3 +, 0+04- 5
图 6 土壤有效磷剖面分布
"#$%6 &’( )*+,#-( .#/0*#120#+3 +, 474#-41-(
(图中横线表示 456:即同一深度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横线表示两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 7 &(&*),下同。
89: ;<=:> <= ?9: @<,AB: :CDB:>> 456:89: E<>?F=3: G:?H::= ?HI DI<=?> <= ?9: >F+: ;:J:; :C3::E> ?9: ;<=: ;:=,?9 +:F=> ?9F? ?9: ?HI ?B:F?+:=?>
FB: ><,=<@<3F=?;K E<@@:B:=? F? & L&* ;:J:; L 89: >F+: G:;IHL)
689 土壤无机磷
’(/($ 土壤无机磷剖面分布 土壤无机磷占到全
磷的 *1(/)M!)/(&%M。其中无机磷中 !FN#含量最
高,占到无机磷总量的 %&(2%M!%1(01M,而 !FN#中
!F$&N#又占据主导地位,为无机磷总量的 )$(1*M
!21(*$M;!F’N#和 !F%N#分别为 &(0*M! O ’($$M
和 0(1%M!$2(’’M。!F’N#和 !F%N#在表层的含量
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有效磷显现出相同的
趋势。在剖面分布上,!F’N#(图 /F)在 &—1& 3+表现
出减少的趋势,但在 1&—$&& 3+ 之间差异不大;
!F%N#(图 /G)则在 &—$&& 3+之间表现出较为明显
的递减趋势;!F$&N#(图 /@)在 &—)& 3+土层中递减,
)&—%& 3+处出现最小值,随后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
势。
在无机磷组分中,P;N#、Q:N#和 RN#分别占到无
机磷总量的 ’(2/M! *($&M、)(1)M! 2(/$M和
*(/$M!)(%$M。P;N#(图 /3)和 Q:N#(图 /E)在表层
的含量最高,分别为无机磷表层总量的 ’(*%M!
2()$M和 )(2’M!2(%&M,且都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
而增加的趋势。P;N#在 &—%& 3+表现出递减的趋
势,随后略微上升;Q:N# 在 &—$&& 3+也出现较为
微弱的下降;RN#(图 /:)在 &—1& 3+土层表现为略
微的上升,在 1&—)& 3+土层附近达到一个峰值,随
后开始缓慢降低,但总体趋势并不明显。
由此可得,!F’N#、!F%N#、P;N# 和 Q:N# 的剖面分
布均呈先迅速降低,后逐渐稳定的趋势;!F$&N# 的
剖面分布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N# 的变化
趋势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经过长期定位施肥处理,无机磷各组分在土层中的
含量产生了变化。与对照相比(表 $),无机磷总量
随着土壤表层施磷量的增加而迅速累积,说明加大
施磷量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无机磷含量。对照处理
中,!F’N# 在表层的含量为 1(*/ +, - .,,’&—$&& 3+
的其含量为表层的 *%(%2M!)*()1M;#1* 和 #0&
处理在 ’&—$&& 3+,!F’N# 各层含量只为表层的
’$($0M!’0($’M;而 #$/*和 #$%&处理各层含量只
为表层的 $&(*%M!$2(1/M,表现出了明显的降低
)’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图 ! 土壤无机磷组分剖面分布
"#$%! &’( )*+,#-( .#/0*#120#+3 +, #3+*$43#5 6 ,*450#+3/
趋势。说明 !"#$%的含量随施磷量的提高而迅速的
增加。!"&$%、’($%和 )*$%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
统计结果表明,在表层,%+,、%-.、%/0,和 %/&.处理
的 !"#$%含量与 !1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
#.—/.. 23的土层中,处理 %/&.在 4.—&. 23与其
它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 !"#$%在表层有一定
累积,下层土壤 #.—&. 23受施磷影响较少。另外,
!"&$%、’($%和 )*$%都表现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
施磷处理与 !1之间的差异显著。可见,经过 #.年
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无机磷组分 !"#$%、
!"&$%、’($%和 )*$%与 !1相比在表层大量累积,且
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 #.—/.. 23的土层
中并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磷素向下
的移动性很小。
表 / 还看出,5$% 和 !"/.$% 没有表现出与 !"#$
%、!"&$%、’($% 和 )*$% 相同的变化趋势。与 !1 相
比,不同施磷处理 5$%含量在土壤各层次上都有一
定的增加。!1 表层的 5$% 为 /06.& 37 8 97,处理
%+,、%-.、%/0, 和 %/&. 比 !1 表层分别增加了
#6#+:、0/64.:、,46/&:和 &06/+:;而在 #.—/..
;#+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土层上,处理 #$%、#&’、#()% 和 #(*’ 比 +,分别
增加了 -.)%/! $$.*)/、0 )$.1&/! )(.-’/、
1).2%/! %-.(*/和 ($.’%/!*).’$/。统计分析
表明,在土壤表层,处理 +,与 #$%和 #&’之间没有
差异,但是与 #()% 和 #(*’ 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3(’4#在各个处理间的变化不明显。
表 ! 不同处理土壤耕层磷素组分含量("# $ %#)
&’()* ! +,--*.*/0 012*3 4- 5 ,/ 67)0,8’0*9 )’1*.3 4- 9,--*.*/0 0.*’0"*/03
项目
567"
速效磷
893:; < #
+314# +3*4# 8;4# =74# >4# +3(’4#
全磷
?@63; #
+, 1.12 3 $.%) %&.1( 3 (’.11 3 1-.%& ().’* 3 1*(.2% 2%1.2* 3
#$% %.&* 3 (’.(* **.1( 3A (-.%& 3A )$.1) ().)& 3A )$(.&& 2*$.%& 3
#&’ 2.$) 3A (1.)’ (($.2% A )).2$ A! )2.2- (2.11 A! 1**.$$ *-%.*) A
#()% ().$2 A 1’.1% 1’’.’( ! $$.)* !B $&.’% 1’.$) ! )-%.%( (’12.** A
#(*’ 11.&1 ! 1&.() 1$1.11 ! %%.&& B %2.)- 1).&- ! )’(.(- ((12.*% A
注(C@67):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显著水平 D3;E7F :G 3 !@;E"G H@;;@I7B AJ B:HH7K7G6 ;7667KF "73G F:LG:H:!3G6 36 %/ ;797; <
1 .).) 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和无机磷组分的相关性
分析与通径分析 土壤无机磷组分与土壤有效磷之
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鉴于有效磷对作物养分的
贡献以及其与无机磷各组分的关系,探讨有效磷与
无机磷组分间的相关性对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显得
尤为重要。如表 1 所示,土壤有效磷与 +314#、+3*4
#、8;4#、=74#、>4# 和全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3(’4#无相关性;但是,由于闭蓄态磷(>4#)是以氧
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其溶解度小,在没有除去其
外层铁质包膜前,很难发挥其效用[((0(1],所以 >4#
对有效磷的影响很小。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
的重要性依次为 +314# M +3*4# M 8;4# M =74# M +3(’4#
M >4#,其中,+3(’4#与其它组分都无相关性。在土
壤无机磷组分之间,+314#与 +3*4#达到了极显著相
关,与 8;4# 和 >4# 之间达到了显著相关;+3*4# 与
+314#、8;4#、=74#和 >4#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8;4#与 =74#、>4#为显著相关;全磷与 +314#、+3*4#、
8;4#、=74#和 >4#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土
壤磷库中,全磷的无机磷各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互影响与制约,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高低则取决于
土壤各组分磷之间的分布状况和转化方向[()]。
表 : 有效磷和各无机磷素形态间的相关系数
&’()* : ;4..*)’0,4/ 64*--,6,*/03 ’"4/# 5 64/30,07*/03
项目
567"
速效磷
893:; < #
+314# +3*4# 8;4# =74# >4# +3(’4#
全磷
?@63; #
+314# ’.**1&!!
+3*4# ’.**(2!! ’.2%(%!!
8;4# ’.222(!! ’.%2-(! ’.2(&$!!
=74# ’.-2&%!! ’.$%$* ’.*&)&!! ’.-1&&!
>4# ’.2(*%!! ’.-(&-! ’.&1-)!! ’.-(1*! ’.**&&!!
+3(’4# ’.)%)% ’.$*-% ’.1*%- ’.’1() ’.’-*% ’.’&’(
全磷 ?@6 < # ’.*-%)!! ’.2)&*!! ’.&$%’!! ’.2)*$!! ’.*%%&!! ’.*&%*!! ’.(*-1
注(C@67):!和!! 分别表示显著和极显著相关 5GB:!367 6N7 !@KK7;36:@G F:LG:H:!3G6 36 ’.’% 3GB ’.’( ;797;F,K7FO7!6:97;J<
土壤磷素各组分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在因子较多且因子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简单相关
系数无法说明多因子间的复杂关系。作为介于回归
系数和相关系数之间的一种统计量,通径分析可将
某一因子对有效磷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该因子通
过其它因子对有效磷的间接效应,并用二者的代数
和表示该因子对有效磷的总效应,其大小表示该因
子和其它因子对有效磷的综合贡献的大小。所以用
通径分析来比较磷素各组分的相对有效性比较合
理。
表 )看出,通径分析的直接通径系数显示,土壤
各磷素形态对有效磷的重要性依次为:+3*4#
*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 + !",!-,)’ ./$)*(!"0%1,)’ 23)*
(!"-%4$)’全磷(!"--01)’ ./-!)*( + !"!%%0)’ 56)*
(!"!%&$)。56)* 与有效磷有一个较大的相关系数
(!"1#1%),但是对有效磷的直接影响却很小,它是通
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响有效磷的含量。对土壤
磷组分与有效磷进行回归分析,得多元回归方程:
7 8 !"&--$ 9 !"!!,1:- 9 !"$11!:$ 9 !"!#14:& 9
!"!%#4:0 9 !"!0!0:,+!"4$1%:%+!"!!11:#
其中,7 代表土壤有效磷;:-、:$、:&、:0、:,、:%、:#
分别代表土壤全磷、./$)*、./4)*、23)*、56)*、()*、
./-!)*。
由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土壤无机
磷中 ./$)*和 ./4)*可称为土壤的有效磷源;()*和
./-!)*可称为潜在磷源。
表 ! 土壤有效磷和各磷素形态间的通径系数
"#$%& ! ’#() *+&,,-*-&.( $&(/&&. #0#-%#$%& ’ #.1 ()& 0#2-+34 ’ ,+254 -. 4+-%
项目 ;<6= ./$)* ./4)* 23)* 56)* ()* ./-!)* 全磷 >?< @ * A$
./$)* !"0%1,9 !",0,4 !"!1%1 !"!$44 + !"&-!# + !"!&$& !"!4,! !"44$1
./4)* !"&,$4 !"#$%&9 !"-$-! !"!,%, + !"0%0, + !"!-1! !"-!4% !"44-#
23)* !"$#!0 !",$$, !"-%4$9 !"!&14 + !"&!#& + !"!!-0 !"!404 !"###-
56)* !"$-&, !"%01$ !"-!%! !"!%&$9 + !"00%$ + !"!!0% !"!14& !"%#1,
()* !"$1!1 !"%#$# !"-!&- !"!,%& + !",!-,9 + !"!!%! !"-!$1 !"#-40
./-!)* !"$$40 !"$!#0 !"!!&% !"!!0& + !"!0,$ + !"!%%09 !"!$-0 !"&,&,
全磷 >?< @ * !"&0#& !"%4%& !"-$0$ !"!,0- + !"001$ + !"!-$0 !"--019 !"4%,&
注(B?<6):9 前数据表示直接通径系数,其余为间接通径系数 @ C/3D6 E?33?F6G HI“ 9”JK GJL6M< N/N/! 结论
-)土壤磷素剖面分布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
使得磷素在土壤表层大量累积,全磷含量在土壤剖
面的分布呈先迅速降低,再缓慢升高,最后达到稳定
的分布趋势。有效磷、./$)*、./4)*、23)* 和 56)* 的
剖面分布均呈先迅速降低,后逐渐稳定的趋势;
./-!)*的剖面分布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的
变化趋势不明显,须进一步研究。
$)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 !—-!! M=土层的显著
性分析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土壤表层的磷素含量随
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 种处理表层的全磷和有
效磷含量基本上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但是在较深层
次的土壤中,*-4!和 *1!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
小麦较深层次的根系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很大的帮
助[-0+-#],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采用 *1! 施肥处
理是合理的。由于磷向下的移动性很小,所以深耕
施肥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不同形态无
机磷对有效磷的贡献率依次为:./4)*(!"#$%&)’
()*( + !",!-,)’ ./$)*(!"0%1,)’ 23)*(!"-%4$)’
./-!)*( + !"!%%0)’ 56)*(!"!%&$)。所以,土壤无机
磷中 ./$)*和 ./4)*可称为土壤的有效磷源;()*和
./-!)*可称为潜在磷源。23)* 和 56)* 介于二者之
间,其中,56)*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它组分而间接影
响有效磷的含量。由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78 !"&--$ 9 !"!!,1:- 9 !"$11!:$ 9 ! @ !#14:&
9 !"!%#4:0 9 !"!0!0:, + !"4$1%:%!"!!11:#
其中,7 代表土壤有效磷;:-、:$、:&、:0、:,、:%、:#
分别代表土壤全磷、./$)*、./4)*、23)*、56)*、()*、
./-!)*。
参 考 文 献:
[-] 林德喜,范晓晖,胡锋 @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
态特征的研究[R]@ 土壤学报,$!!%,0&(0):%!,+%-!"
SJP T :,5/P : U,UD 5@ 5?L=K ?E NO?KNO?LDK JP U/N3J)VGJM JK?OD)
=?K?3K K?J3K /E<6L 3?PW)<6L= E6L0&(0):%!,+%-! @
[$] 沈仁芳 @ 石灰性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T]@ 南京: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论文,-141"
YO6P A 5@ 2 KB/P[JPW:\Y TJKK6L[&] 邵煜庭,甄清香 @ 灌漠土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研究[R]@ 中国
农业科学,-11-,$0(%):,-+,#"
YO/? 7 >,]O6P ^ :@2 KJLLJW/<6G G6K6L< K?J3[R]@ YMJ @ 2WLJM@ YJP@,-11-,$0(%):,-+,#@
[0] 党廷辉,郝明德,李青 @ 定位施肥对黑垆土剖面养分的影响
[R]@ 水土保持通报,-11,,-,(%):$4+&&,,1"
T/PW > U,U/? \ T,SJ ^@ _EE6M< ?E N?KJ(%):$4+&&,,1 @
1$0&期 慕韩锋,等:黄土旱塬长期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
[!] 鲁如坤 "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国农业科学出版
社,$%%%,$&&’$&!(
)* + ,"-./01232 4567892 8: 2830 /;<3=*06*]" ?53@3.;:
A73.525 -;<3=*06*[D] 蒋柏藩,顾益初 "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中
国农业科学,$%E%,FF(&):!E’DD(
>3/.; ? G,H* I A" - 2*;;52659 :J782J78<*2 3. =/0=/<58*2 28302[>]" B=3 " -;<3=" B3.",$%E%,FF(&):
!E’DD"
[K]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 " 黄土区旱地苜蓿连作条件下施肥对土
壤磷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FLL&,F&(E):$MK$’$MKM(
)/3 ),N/8 # O,C5.; ) G" P75 5::5=6 8. 2830 J782J78<*2 3. 08.;Q65<4
=8.63.*8*2 =<8JJ3.; 8: /0:/0:/ 3. 675 /<39 08522 <5;38.2[>]" -=6/ ?86 "
?8<5/0QR==395.6 " B3." FLL&,F&(E):$MK$’$MKM(
[E] 彭令发,郝明德,来璐 " 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养分
分布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FLL&,F&($):&D’&E(
C5.; ) G,N/8 # O,)/3 )" S::5=6 8: 08.;Q65<4 :5<6303T/638. 8. .*6<3Q
5.62 9326<3U*638. 8: 2830 J<8:3052 3. /<39 73;70/.9 8: )8522 C0/65/*[>]"
?*00 " B830 V/65< A8.25[%]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 "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变
化及管理[>]" 水土保持研究,FLL&,$L($):DE’KL(
)/3 ),N/8 # O,C5.; ) G" P75 W/<3/638. 8: 2830 J782J78<*2 8: 08.;Q
65<4 =8.63.*8*2 =<8JJ3.; /.9 4/./;545.6 8. )8522 C0/65/*[>]" +52"
B830 V/65< A8.25[$L] 樊军,郝明德,党廷辉 " 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垆土剖面养分分布
特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FLL$,K(&):FM%’F!M(
G/. >,N/8 # O,O/.; P N" S::5=6 8: 08.;Q65<4 :5<6303T/638. 8. .*Q
6<35.6 9326<3U*638. 3. J<8:3052 8: U0/=X 085223/0 2830[>]" C0/.6 Y*6< "
G5<6 " B=3 ",FLL$,K(&):FM%’F!M "
[$$] 董小平,凌天珊 " 塔里木垦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
性[>]" 新疆农业科学,$%%!($):F$’F&(
O8.; Z C,)3.; P B" - 26*91 8. J782J78<*2 :8<4 /.9 362 /W/30/U30361
3. <5=0/4/638. /<5/ 8: P/<34 <3W5<[>]" Z3.@3/.; -;<3=" B=3 ",$%%!
($):F$’F&(
[$F] 王艳玲,王杰,赵兰坡 " 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FLLM,$E(&):E!’E%(
V/.; I ),V/.; >,[7/8 ) C" B6*91 8. :8<42 8: 3.8<;/.3= J782Q
J7/652 /.9 6753< *25:*0.522 3. U0/=X 28302 3. >303. C<8W3.=5[>]" > " B830
V/65< A8.25[$&] 刘树堂,韩晓日,迟睿 "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磷素状
况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FLL!,$%(!):M&’MD(
)3* B P,N/. Z +,A73 +" S::5=62 8: 08.;Q65<4 08=/659 :5<6303T/638.
8. 26/6*2 8: J782J78<*2 3. .8.Q=/0=/<58*2 :0*<8Q/\*3= 2830[>]" > " B830
V/65< A8.25[$M] 张永清,李华,苗果园 " 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根系分布及后期衰
老的影响[>]" 土壤,FLLD,&E($):$$L’$$F(
[7/.; I ],)3 N,#3/8 H I" S::5=6 8: :5<6303T/638. 95J67 8. 9326<3U*Q
638. /.9 0/65 25.52=5.=5 8: <886 212654 8: 2J<3.; ^75/6[>]" B8302,
FLLD,&E($):$$L’$$F"
[$!] 刘浩,段爱旺,高阳 "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
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FLLD,F!($):FL’FM(
)3* N,O*/. - V,H/8 I" P54J8W/<3/638. 8: <886 212654 ;<8^67 8: 675 3.65< J0/.659 ^3.65< ^75/6[>]"
> " _<<3; " O[$D] 王俊娟,杨兆生,张立桢 " 麦棉两熟种植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
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FLLL,FL($):
!$’!M(
V/.; > >,I/.; [ B,[7/.; ) [" V75/6 <886 ;<8^67 /.9 9326<3U*638.
*.95< 675 =8.93638. 8: ^75/6 /.9 =8668. 3.65<=<8JJ3.; 212654[>]" > "
P<36 " A<8J2,FLLL,FL($):!$’!M"
[$K] 张永清,苗果园 " 冬小麦根系对施肥深度的生物学响应研究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FLLD,$M(M):KF’K!(
[7/.;I ],#3/8 H I" ?3808;3=/0 <52J8.25 8: ^3.65< ^75/6 <886 212654
68 :5<6303T/638. 95J67[>]" A73." >" S=8Q-;<3=",FLLD,$M(M):KF’
K!(
L&M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M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