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LL.,70 I>"$A[9]: 9 : M("^>=DE 4D>[:(#EF>@: V N>I" ;@> :),7JJ.,&7()):.J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萍萍(&’(!—),女,安徽省繁昌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0123:4256425678&’(!9&!-: ;<0
!通讯作者 =>3:"!)$(,%’-%’%,./0123:?68<95@18A >B8A ;5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吴萍萍&,!,刘金剑&,周 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江苏南京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湖南长沙 ,&"&!))
摘要:通过对红壤水稻土 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水稻产量及肥料表观利用率、农
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CD)下的水稻产量都
最高,相对于 *E增产率分别为 &"(:’F、)%:(F;其次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GH),增产率分别为
(%:%F、,#:(F。对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的研究可看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GH)
和纯化肥施肥制度(IJE)的肥料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两因素来看,GH施肥制度更符合现
代农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施肥制度;双季稻;产量;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L 文章编号:&""($)")M(!""()"!$"!##$"#
!""#$%& ’" ()""#*#+% ,’+- %#*. "#*%),)/)+- &0&%#.& ’+
"#*%),)/#* 1 #"")$)#+$0 )+ *#( 23((0 &’),
NO J256/4256&,!,PQO G25/@215&,RSCO T2%,MQ. M2132,,KS.I U2/V<56&,WOC KX2/7>2&!
(! "#$%&’(#)’ *+ ,-%)’ ./’&0’0*),.%)10)2 32&04/-’/&%- 5)06#&70’8,.%)10)2 9!::;<,=>0)%;9 ?)7’0’/’# *+ @*0- %)A B#&’0-0C#&,
3)>/0 34%A#(8 *+ 32&04/-’/&%- @40#)4#7,D#+#0 9E::E!,=>0)%;E 3)>/0 =*--#2# *+ F#4>)*-*28,B#)28%)2 9EE!::,=>0)%;
G =>%)27>% ?)7’0’/’# *+ 32&04/-’/&%- H*A#&)0C%’0*),=3@,=>%)27>% G!:!9<,=>0)%)
45&%*3$%:=X2? 414>V ;<041V>B Y>VZ232[>V 8?> >YY2;2>5;\ 10<56 B2YY>V>5Z ?\?Z>0? <]>V \>1V? 25 1 3<56/Z>V0 Y>VZ232[1Z2<5
Y2>3B >^4>V20>5Z 25 V>B 41BB\ ?<23,V2;> \2>3B 15B ZX> 1441V>5Z V>;<]>V\ >YY2;2>5;\(L_.),16V<5<02;/(LO.),4X\?2<3<6/
2;13/8?> >YY2;2>5;\(JO.)
)%:(F,V>?4>;Z2]>3\ A =X> ?>;<5B 2? ?1]256/Y>VZ232[256 ?\?Z>0(GH),ZX>2V \2>3B? 25;V>1?>B (%:%F 15B ,#:(F ZX15 25
*E,V>?4>;Z2]>3\,7X2;X 25B2;1Z>B ZX1Z,25
>^4>V20>5Z13 ;<5B2Z2<5 A =X> ?Z8B\256
6V>1Z>V ZX15
4V<5<85;>B 25 0V5 16V2;83Z8V13 B>]>3<40>5Z B>015B ZX15
6#0 7’*(&:Y>VZ232[256 ?\?Z>0;B<8‘3>/;V<4 V2;>;\2>3B;Y>VZ232[>V 8?> >YY2;2>5;根据 HLC !"", 年的资料显示,&’(" 年至 !""!
年我国的化肥用量增长了 -&F,而粮食产量只增加
了 %&F[&],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我国施肥中存在
的问题。已往研究发现,我国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只
有 %"F! ,"F[!],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 &"F!
!)F[%],钾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 ,)F左右[,]。这
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引发农田及水环境
的污染问题。
湖南桃源农业生态站模拟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农
业施肥制度,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J315Z I8ZV2Z2<5 15B H>VZ232[>V K;2>5;>
化、肥料效应、农田养分循环以及施肥环境效应等多
个方面的内容。这种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跨越了较长
的时间尺度,经历了不同气候年份、不同作物品种,
因而可以减少试验误差,较准确地评估肥料利用状
况[!]。本研究通过比较长期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制
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确立和完善
高产与经济合理的农业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桃源农业生态站试验
场内进行,当地位于东经 """#$$%,北纬 &’#!!%,年平
均气温为 "()!*,降水量为 "++,)- ..,日照 "!$")+
/,太阳辐射 "0&)"千卡 1 2.&。试验地土壤属于第四
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水稻土,"--0年试验前土壤
的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含量 &$)& 3 1 43、全氮 ")$-
3 1 43、全磷 0)(0+ 3 1 43、"+)-+ 3 1 43、!$)+ .3 1 43、速
效磷 "+), .3 1 43、速效钾 (,), .3 1 43、56 !),+。水
稻种植方式是一年两季。
试验设:")不施化肥和有机肥(78);&)施 9、:
化肥(9:);$)施 9、8化肥(98);+)施 9、:、8化肥
(9:8);!)9、:、8化肥 ;绿肥 ;猪粪 ;全量秸秆还
田(<=);()& 1 $ 9、:肥 ; " 1 $ 8肥 ;绿肥 ; " 1 &秸秆
还田(>?)( 个施肥处理。其中 <= 和 >? 两处理以
“稻—稻—绿肥”种植制度为基础,其有机肥的施用
方法包括:(")<=处理将收获稻谷的 ’0@("--+年
以后改为 !0@)及全部空瘪壳作为饲料喂养猪,所
得猪粪尿于来年开春时施入各小区中;(&)<=和 >?
处理在冬季种植紫云英,翌年开春后将各处理收获
的紫云英鲜草按 $ 等分施于同处理的各小区中;
($)<=处理每季稻草收获后全部切成 "0 2.长翻耕
于各小区田中,>? 处理则只留一半稻草在田中,另
一半移出试验区外。各处理早、晚稻化肥及有机肥
9、:、8施用量见表 "。试验 $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
列,小区面积为 +)" . A ’)" .。
表 ! !##$—%$$&年各处理施肥量(’( ) *+%)
,-./0 ! 10234/4502 -66/47-3489 /0:0/; 49 <4==02093 320-3+093; <>249( !##$ ? %$$&
处理 化肥 ?BCDEFGBC 有机肥&)=HIJCB
KCBHD.BID 9 : 8 9 : 8
早稻 LHCFM CE2B
78
9: ,&)-(""&)!)") $-)$(&()&)
98 ,&)-(""&)!) ,0)&(!()0)
9:8 ,&)-(""&)!) $-)$(&()&) ,0)&(!()0)
<= ($)!(""&)!) $-)$(&()&) ,0)&(!()0) "!!)0 &-)$ "-+)"
>? +")-($,)!) &()&(&()&) "0&)& "0)’ -")-
晚稻 NHDB CE2B
78
9: "0-)+("!0)0)") 0("$)0-)
98 "0-)+("!0)0) "&,)0(’0)-)
9:8 "0-)+("!0)0) 0("$)0-) "&,)0(’0)-)
<= ""’)’("!0)0) 0("$)0-) "&,)0(’0)-) +0)’ ’)& ""()"
>? ,-),("$’)0) 0(0) (!),(+!),) "+)" &)! $-),
注(9ODBP):")括号内为 "--0—"--(年间的化肥施用量,括号外为 "--(年后至今的化肥施用量 K/B QHFJBP EI RCH24BD HCB SBCDEFEGEI3 H.OJID SCO.
"--0 DO "--(,OD/BCP HCB SBCDEFEGEI3 H.OJID HSDBC "--() &)有机肥包括稻草秸秆、紫云英和猪粪,其 9、:、8含量取 "--0—&00(年的平均值 K/B 9、:、8
H.OJID OS OC3HIE2 .HIJCB(PDCHT、3CBBI .HIJCB HIU 5E3 SHC.MHCU .HIJCB)HCB HQBCH3BP SCO. "--0 DO &00()
!"%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基础养分分析用常规法,其中速效氮用 &
.OF 1 N 87F浸提—=3< ; ?BV<+ WXI 还原蒸馏法;速
效磷用 0)! .OF 1 N 9H67<$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
效钾用 " .OF 1 N 96+
稻谷产量按 "+@的水分含量计算,生物量和秸
秆产量按烘干重(’!*)计算。稻草、紫云英和猪粪
中的 9、:、8含量与水稻植株养分含量按《土壤农化
常规分析》[(]进行测定。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计算方法[$%!&]
肥料表观利用率(!"#)$(施肥区植物吸收养
分量 %无肥区植物吸收养分量)& ’(( )施肥量;
肥料农学利用率(!*#)$(施肥区产量 %无肥
区产量))施肥量;
肥料生理利用率(+*#)$(施肥区产量 % 无肥
区产量))(施肥区植株吸收养分量 %无肥区植株吸
收养分量)。
各计算式中的施肥量除了无机化肥外,还包括
稻草、紫云英、猪粪以及每季根茬中的养分含量。
’ 结果与讨论
’"! 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 ,看出,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处理(-.和 /0)
的早稻和晚稻产量都高于其他处理,其中 -.处理
早、晚稻的产量分别比 12增产 ’(3456、78436,全
年产量为 ’(,(9 :; ) <=,,与 >+2、>+、>2、12处理差
异达显著水平。/0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比 12增产
38486、?@436,与 >+2处理相近。不施肥的 12处
理 ’@年间产量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早、晚稻平均
产量分别为 ,?,@、88?( :; ) <=,,这可能与土壤含氮
量较高,同时大气干湿沉降使得土壤快速矿质化,以
及灌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可提供一定的养分以维
持基本产量有关。
表 , 还看出,早稻的产量水平在 ,?,@!7(@(
:; ) <=,之间,明显低于 88?(!7’89 :; ) <=,的晚稻;
但早稻各处理间差异较显著,这与猪粪和紫云英作
为早稻基肥有关,使得早稻的养分供给差异大于晚
稻。据报道,红壤稻田早稻的稳产性受施肥模式的
影响较大,施磷肥是降低早稻产量波动、提高稳产性
能的重要条件[’’]。本试验中,>+处理的全年产量
比 >2处理高,其中早稻产量显著高于 >2处理,而
晚稻时则呈现相反现象,说明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与
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这与南方地区的双季稻轮作制
中,钾肥的肥效一般是晚稻大于早稻的结论一
致[’,]。
表 ’ !((&—’&&)年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
/0123 ’ 455367 85 9:553;3<7 53;7:2:=:<+ >?>73.> 8< ;:63 ?:329
年份 早稻 #ABCD BEFG 晚稻 HAIG BEFG
JGAB 12 >+ >2 >+2 -. /0 12 >+ >2 >+2 -. /0
’55( 8’85 ?9?3 7?5( ??(8 7@53 ?938 8998 ?@88 7,,? 787@ ?39( 7’33
’55’ ,8,9 87?9 8@@5 ?’’7 ?8@3 ?’9@ 8799 79,@ 9’3, 9(55 9737 9,93
’55, ’?(3 8(37 ’3’7 8,5( 8373 87’7 8@’5 79?9 79’5 987, 9(3( 9(3(
’558 ,@’5 873, 8?7@ ?(8, ??’’ ?,,, ,7,8 8,95 8@8, 8?(@ ?’3( 83,5
’55? ,7’5 8@55 8595 ?@75 7??5 ?79@ ,(3, 8’’@ 89@, 8733 88?( 8@,3
’557 ,’(3 8?73 87’9 8@33 ?5(( ?878 ,@@? ,9’8 ?’,3 8?’9 8,78 8?5?
’559 ,’(7 8@’, ’733 83’( ?@’7 83?7 ,,?8 8,’3 893( 888? 8@(? 89@@
’55@ ,53( ?,(( 85,3 78(( 997( 7,?( ,,@( 8,,( 87(, 839( ?,9( 835(
’553 ,’93 ?(78 8@53 ?’38 ?38, ?,5, 833? ?35, 7853 7@3’ 9@@9 9’8@
’555 ,’3( 8,9( ,5@( 89(7 8?87 8837 8@’5 ?’(@ ?73? 7?,3 9,3? 7,75
,((( ,7@7 839( 8397 ??37 79@7 ?937 8@57 ?,55 ?@(@ ?@’7 ?8@’ ?537
,((’ ’3@7 898@ ,783 ?7@7 ?@@3 ???8 ?,73 7?’@ 795( 989, @’@? 9,98
,((, ,(,3 ?’@7 ,,(9 ?79, 7(?9 ?753 85,9 ?387 ?5(( 7,8( 7?9? 7,(7
,((8 ,8(8 ,@33 ,7(7 ?’(’ ?’3, 8395 8?37 8??? 893@ ?,98 ?9@@ ?8,8
,((? 8,,? ?7(8 8787 7785 7@73 788, 8’(’ 859( ?(@’ ?@?3 ?3’3 ?98@
,((7 ,@@’ ?335 ,7,’ 78(’ 7537 ?5’5 83@@ ?5’5 8577 ?3’( 7(99 7(,@
,((9 ,3,9 ?3?, ,?,3 7@73 98?, 77(? 835? ?@3( ?@79 9,85 9?’? 75,(
平均 !K; ,?,@ G 8337 F 8’@’ L ???@ M 7(@( A ???3 M 88?( F ?,?’ M ?773 AM ?33, AM 7’89 A ?589 AM
最大值 .ANO 8,,? ?335 7?5( 7@73 997( 77(? ?,73 79?9 9’3, 989, @’@? 9,93
最小值 .EPO ’?(3 ,@33 ’733 8,5( 8?87 8837 ,(3, ,9’8 87(, 888? 8,78 8?5?
Q 6 — 9(4’ 8(4@ 3848 ’(345 3848 — ,@4( 8947 ?94, 7843 ?@43
注(>RIG):同行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到 76显著水平,下同。SETTGBGPI CGIIGBU EP UA=G BRV =GAP UE;PETEFAPI AI 76 CGKGC O W
!"! 不同施肥制度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表观利用率 $%的
&、’肥表观利用率大于其它处理,其年际变异系数
较小;(肥表观利用率规律略有不同,其中 &’(处
理大于 $%和 )*处理,这与 $%、)*处理中施用了含
(丰富的有机物料有关;&(的表观利用率也较低,
说明长期缺失某一养分对作物的吸收利用有很大影
响(表 +)。
表 + 还表明,各处理间氮肥当季利用率在
!,"-.!+,"/.之间,钾肥当季利用率在 +!",.!
/-"0.之间,与有关报道一致[!,1];而磷肥当季利用
率为 !0"2.!/!"#.,高于其它报道中的 #-.!
!/.[+],这可能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能力相当强,但其
积累态磷也具有相当高的潜在有效性,随着作物种
植季数增加,其积累利用率也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此外,增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酸的
含量,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从而增加磷的有效性。
表 #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表观利用率($)
%&’() # *)+,-(-.)+ &//&+)0, +)123)+4 )55-1-)014 607)+ 7-55)+)0, 5)+,-(-.-08 949,):9
年份 & ’ (
3456 &’ &( &’( )* $% &’ &’( )* $% &( &’( )* $%
#22- !-"- !7"2 !+"1 !7"# !/"/ #/"# !/"+ !/"- +/", /-"0 1/"7 +0"1 7-"-
#22# !,"1 +2"7 +1"2 +,"0 +7"! !2"- ++", +1"! 1+"1 0,"# ,!"7 +2"# 12"/
#22! ++"1 +-"7 ++", +7"/ +/"7 !2"1 12"- 1/"! 71"2 +1"+ 77"! 1-"1 7/"-
#22+ !#"1 #+"# !1"/ !+"# !0"! !7"+ +7"/ !0"- 1!"0 #+"2 +2"- !+"- 1#"#
#221 !-", !2"# ++"! !0"- ++"0 #,"/ 1+"- +-"+ 17"+ +/"- +0"1 !0"7 +#",
#22/ #,"/ !,"0 !1"- !1"/ +-"+ #7"- +!"0 !7"7 17"7 /-"# 1-"/ !2"+ /,"-
#227 #,"2 0"0 !1"2 !/"1 !1"/ !7", +/"7 +7", 1#"# +,"0 7-"- !/"+ +/",
#22, +-"/ +,"! +/"7 1-"+ +7"7 +!", 7-"1 7+"0 /7"- ++"7 1+"2 !2"- +0"/
#220 !2"0 1!"7 1-"# +0"0 1!"2 1-"1 ,-"! 72"- 7,"- /!"0 72"# 1#"+ //"2
#222 !#"2 !7", ++", +0"0 +2"1 +/"+ /7"! 7,"/ 7-"0 /2"/ /0"2 +2"0 //"0
!--- +-"1 +7"7 +0"- +7"! 1,"2 1-"- 10"+ 11"1 /,"- /1"# /7"0 ++"# /+"2
!--# /#"1 1-"2 7#"7 17", /+"1 +2"1 72"7 1+"1 7+"- !!"1 //"1 +/"# 10"2
!--! +-"1 !7"! 1-"- !0"0 +-"- !0"+ 17"+ +7"/ 1+"+ !7"1 1#"0 !+"0 ++"!
!--+ #/"+ #,"2 ++"! +!", ++"# #!"/ +2"+ +0", 1#", !!"/ +7"/ !2"1 +2"7
!--1 !2"7 !1"! 1+", +7"1 +2"0 !0"# /!"# 1+"1 /#"/ !1"2 11"! !2"- +2"/
!--/ 1-"! ##"0 1-"1 1!"7 1#"2 +0"! 1,", 17"# /!"7 #+"2 11"- +!", 17",
!--7 +,", #0"! /7"! /7"0 /,"/ +,"! 72"- 72"0 ,#"0 #7"/ /-"1 +0"# /7"0
平均 89: !0"- ; !,"- ; +7"/ 5 +/"+ 5 +,"/ 5 !0"2 ; 1,"2 5 11"- 5 /!"# 5 +,"1 ; /-"0 5 +!", ; 1,"7 5
<=(.) ++"7 +0"7 !0", !/"# !1", +#", !0"/ +1"- !-"1 /!"! !!"7 #0"/ !#"/
!"!"!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农学效率 农学效率也
叫农艺利用率,它表示施用肥料的每千克 &、’、(增
产稻谷的能力。从表 1可见,&’(处理每千克 &、’、
(肥增产稻谷能力相对较高,其 #,年平均农学效率
分别为 & #7"# >: ? >:、’ 0/"1 >: ? >:、( #2"1 >: ? >:,与
$%处理相当。&’和 &(两处理的农学效率相对较
低,这与其产量值较小有关;而 )*制度尽管产量
最高,但其农学效率却处于较低水平,与 &’、&(相
当。据报道,热带地区水稻的农学效率为 & #/!!/
>: ? >:[#+],我国水稻氮肥农学效率一般在 & #-!!-
>: ? >:以下,高肥力稻田中氮肥农学利用率甚至不
到 & , >: ? >:[2]。一般而言,肥料利用效率随着施肥
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试验从 #22,年改变施肥量
后的变化也符合这一规律。
!"!"+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养分生理利用率 肥料
生理利用率是反映作物所吸收肥料转化为经济产量
的能力。&’(处理的生理利用率较高,与 $%处理相
近,除 &’@A两者达 /.差异显著外,’’@A与 (’@A
差异均不显著(表 /)。&’处理的 ’肥生理利用率
达 ’ !-/"# >: ? >:,&(的 (肥生理利用率为 ( +#"#
>: ? >:,都相对较高,与 &’(无显著差异,但其年际间
的变异系数也较大,分别为 1!",.、,1"0.。而施肥
量最高的 )*处理养分生理利用率最低,这可能是
由于过高的施肥量导致作物“奢侈吸收”,吸收的养
分较多地积累在茎秆、叶片等非产量器官中[#1]。
-0!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表 !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农学效率("# $ "#)
%&’() ! *)+,-(-.)+ +/0/1-2 34) )55-2-)026 307)+ 7-55)+)0, 5)+,-(-.-0# 464,)14
年份 ! " #
$%&’ !" !# !"# () *+ !" !"# () *+ !# !"# () *+
,--. -/0 ,1/2 ,./- 3/4 ,./- 56/- 4,/1 12/2 3./, 60/5 6./2 ,1/6 65/3
,--, ,,/- ,1/4 ,0/0 ,,/2 ,0/0 3./5 ,.1/6 44/. ,,5/1 64/, 6-/. ,./4 66/5
,--6 ,6/3 3/1 ,5/, ,./5 ,5/, 30/4 ,.3/, 46/2 ,66/0 ,5/. 2./5 ,6/4 2./.
,--2 0/3 4/, 4/- 4/3 -/5 23/5 0,/0 11/, 4,/3 ,2/, ,1/- 4/. ,1/2
,--1 3/1 ,,/, ,2/0 3/1 ,,/, 05/0 3-/4 00/5 35/4 6./5 60/5 4/- ,3/-
,--0 1/2 ,./. 3/1 5/3 -/, 63/0 00/6 16/3 4,/, ,3/0 ,0/- 5/1 ,0/3
,--5 -/1 2/1 ,./6 4/4 3/- 56/3 54/5 02/. 4./6 5/2 ,-/2 4/1 ,6/-
,--4 ,,/6 ,,/2 6./6 ,1/- ,0/1 06/4 -1/0 40/5 -./1 ,./5 ,-/, ,,/1 ,3/2
,--3 ,1/4 ,5/, ,-/3 ,2/5 ,5/- 54/5 -6/0 52/. -0/3 ,1/4 ,3/0 ,./0 ,-/2
,--- 4/2 3/1 ,0/- ,./2 ,,/5 26/- 41/6 12/6 03/5 4/5 ,1/4 5/3 ,,/2
6... 3/- ,,/. ,1/6 4/3 ,6/5 1./, 55/0 20/4 5-/0 ,./6 ,2/, 0/5 ,2/0
6.., ,1/0 ,./2 62/4 ,,/, ,0/1 54/1 ,,,/3 01/- -2/6 -/4 6,/5 -/- ,-/3
6..6 ,0/- 5/. ,-/3 ,./1 ,6/3 41/. -6/3 01/2 32/2 0/0 ,3/0 3/5 ,5/5
6..2 6/1 6/, ,2/1 3/5 ,./5 ,,/. 56/4 1,/5 5,/4 6/. ,6/0 5/- ,2/4
6..1 ,,/, 5/4 6./5 ,,/2 ,0/3 0,/- -5/6 00/0 -,/- 5/6 ,-/6 3/- 6./.
6..0 ,5/. 7 ./- ,4/4 ,6/4 ,1/2 41/- 36/3 03/6 36/, 7 ./3 ,5/5 -/. ,4/2
6..5 ,1/4 6/1 65/1 ,3/0 6,/4 4,/4 ,6-/4 -0/6 ,66/, ,/- 6./- ,,/5 62/.
平均 89: ,./0 ;< 3/1 < ,5/, & ,./5 ;< ,2/1 &; 05/0 ; 30/1 & 05/3 ; 35/2 & ,,/0 ; ,-/1 & -/, ; ,3/0 &
=>(?) 23/5 05/5 26/1 63/0 60/2 25/6 60/2 64/5 66/5 4./- 65/2 65/5 64/6
表 8 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养分生理利用率("# $ "#)
%&’() 8 93,+-)0, :;64-/(/#-2&( 34) )55-2-)026 307)+ 7-55)+)0, 5)+,-(-.-0# 464,)14
年份 ! " #
$%&’ !" !# !"# () *+ !" !"# () *+ !# !"# () *+
,--. 14/0 02/6 15/1 22/1 16/3 1,3/, 636/2 ,42/. 661/0 0./2 11/0 24/. 11/4
,--, 12/1 24/, 11/0 6-/3 16/- 644/1 2.-/. 661/- 653/, 2,/, 2-/- 64/0 10/5
,--6 23/6 64/1 14/- 6-/, 10/2 6-,/- 66./0 ,5./, ,33/5 15/4 15/2 2,/0 15/,
,--2 64/2 01/, 26/2 22/5 22/- ,14/. ,1,/. ,04/0 ,54/- -1/6 23/6 2./2 21/3
,--1 1./4 23/. 1./4 6-/- 26/- 262/. 6.3/0 ,32/, ,34/1 03/4 55/4 64/5 0-/5
,--0 61/0 20/- 20/. 64/3 6-/- ,44/3 ,53/1 ,5,/6 ,06/1 25/- 2-/6 6,/- 64/3
,--5 06/5 23/1 1./- 2./1 25/2 620/6 ,-./, ,11/0 ,4./- ,5/4 26/, 6-/0 25/,
,--4 25/5 2./1 05/4 25/- 1,/- ,5,/1 ,05/2 ,,3/5 ,5,/1 2,/1 12/0 2-/6 14/5
,--3 1-/0 24/3 1-/2 20/. 2-/0 ,54/0 ,2,/4 -,/2 ,16/- 64/- 65/4 60/2 21/0
,--- 22/0 2,/5 14/6 65/5 6-/1 -2/, ,26/, 51/. -5/1 ,6/3 60/. ,4/. 6./2
6... 6-/1 2./6 24/0 6,/4 65/1 ,../2 ,24/5 3./0 ,6,/- ,3/3 62/. ,4/. 60/,
6.., 63/6 60/6 23/1 62/4 63/- ,4./3 ,5./3 ,65/0 ,13/. 12/2 2-/. 63/, 1./5
6..6 06/6 66/- 1-/5 25/, 16/5 65,/4 6../2 ,13/4 ,-6/0 6,/. 11/2 25/. 1-/-
6..2 ,0/1 ,,/3 1./1 65/6 26/6 34/- ,0-/0 ,.4/4 ,13/. 3/4 21/2 62/1 21/4
6..1 24/4 64/3 14/, 2,/. 2-/3 ,31/5 ,31/3 ,64/3 ,43/5 60/. 12/1 2./3 0./5
6..0 2-/- 7 4/5 12/4 6-/4 21/6 ,-5/6 ,42/5 ,65/6 ,05/. 7 5/. 24/4 64/5 24/,
6..5 2-/. ,2/, 14/, 26/5 24/4 ,-6/4 ,33/, ,25/2 ,4./. ,,/6 1,/1 2./0 1./0
平均 89: 24/1 ; 6-/3 < 12/3 & 2./6 < 25/2;< 6.0/, & ,30/. & ,24/6 ; ,5-/, &; 2,/, &; 2-/, & 63/6 ; 2-/4 &
=>(?) 64/2 1-/4 ,2/- ,2/- ,5/, 16/4 65/3 63/3 66/3 41/3 60/5 6,/- 60/2
,366期 吴萍萍,等: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讨论
红壤具有较强的固磷能力,磷肥施入土壤后易
与 !"、#$等离子形成磷酸盐络合物[%],但淹水土壤
中闭蓄态磷的有效性会提高,施用磷肥后大部分仍
可转化为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因此在红壤上磷肥
有较长的后效和较高的磷积累利用率[&]。早稻对磷
肥依赖性较大的原因可能与禾苗生长前期泥温相对
较低而 ’(较高、土壤磷释放速率较慢有关[))]。李
忠佩等[)*]指出,磷肥是红壤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限制
因素之一。而钾肥的缺失会造成土壤中钾负平衡,
限制高产水平,特别是在双作系统及秸秆移出大田
的情况下。+、,、-配施可显著提高双季稻的产量
和稳定性。
在无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明
显,有机肥中的稻草含较多钾素,秸秆还田有利于提
高土壤中的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对于恢复和提高
红壤磷库也有重要作用[)*]。紫云英属豆科作物,有
较强的固氮及养分富集能力,紫云英参与轮作还田
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及氮、磷等含量,降
低冬季氮素淋失[)./)0]。
尽管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和库容量有明显效果,却并不意
味着有机肥料的用量不需要加以限制。本试验中,
较高水平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制度(12)虽然
经济产量相对较高,但其肥料的 #3’、#4’ 和 ,4’
却并不高,这与其肥料施用量偏大有关。过高的肥
料施用量不能带来相对等的产量增加值,除了被植
株吸收的那一部分外,多余的部分都通过淋溶、固
定、挥发等途径损失掉,过高的养分供应还会导致作
物徒长,易倒伏以及虫害增强,同时造成作物对肥料
的奢侈吸收而不能有效地转化到子粒中[)%]。此外,
施用不当或者是过量的有机肥料,如未经腐熟的作
物秸秆、新鲜绿肥等,还会强烈促进农田 56%、+71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地下水 +1/& 含量,产生不
良的环境影响[)8]。相比之下,采用减少化肥投入,
增加绿肥和半量秸秆还田的 9!处理,其肥料养分总
投入量略高于 +,-,两者的水稻平均产量及肥料的
#3’、#4’ 和 ,4’ 也相近,这表明用部分有机肥代
替化肥并不会降低产量,甚至在合适的气候、田间管
理等条件下会增产,同时它们的肥料利用率也处于
同一水平。此外,9!处理无论是产量还是肥料利用
率的变异系数都要小于 +,-处理,其适应气候、品
种、耕作的稳定性更佳。
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两种因素,在有机无机
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肥料用量(9!处理)
不仅能够保证产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肥料利用效
率,还可有效防止肥料的损失及因肥料过量施用而
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是合理
施肥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 !#1: ;<=<>?<>@=$ A=<=B=?"?[;]: !CCA =DA #EF>@G$
(!#1)CI <(" 4D><"A +=<>CD?,7JJ%K
[7] 朱兆良 : 我国土壤供氮和化肥氮去向研究的进展[9]: 土壤,
)L8*,)0()):7/LK
M(G M N: 3"?"=F@( OFCEF"??"? CD <(" I=<" CI ?C>$ + ?GOO$P =DA =OO$>"A
I"F<>$>H"F + >D 5(>D=[9]: ;C>$?,)L8*,)0()):7/LK
[&] 鲁如坤,时正元,顾益初 :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 ! : 磷肥的表观
积累利用率[9]: 土壤,)LL.,70(.):78./78LK
NG 3 -,;(> M Q,RG Q 5: ;
#OO=F"D< =@@GTG$=<"A G?" "II>@>"D@" CI , I"F<>$>
(.):78./78L
[%] 陈伦寿 : 应正确看待化肥利用率[9]: 磷肥与复肥,)LL.(%):%
/0K
5("D N ;: NCCU CD I"F<>$>H"F G?" "II>@>"D@P =@@GF=<"$P[9]: ,(C?: V
5CTO: !"F< :,)LL.(%):%/0K
[*] 黄绍敏,宝德俊,皇甫湘荣,介晓磊 :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肥
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9]: 玉米科学,7JJ.,)%(%):)7L/)&&K
6G=DE ; 2,W=C X 9,6G=DEOG Y 3,9>" Y N: ’II"@< CI $CDEZ<"FT
I"F<>$>H=<>CD CD I"F<>$>H"F G<>$>H=<>CD "II>@>"D@P CD T=>H" >D I$G[CZ=\G>@
?C>$[9]: 9 : 2=>H" ;@> :,7JJ.,)%(%):)7L/)&&K
[.] 鲍士旦 :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2]: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7JJJK
W=C ; X: #D=$P<>@ CI ?C>$ =DA <(" =EF>@G$
[2]: W">^>DE:5(>D= #EF>@G$
利用率研究[9]: 中国农业科学,7JJ),&%(7):)0L/)8.K
_=DE Y W,5=> X Y,M(=DE 9 ‘,R=C Y -: +>
&%(7):)0L/)8.K
[8] 叶全宝,张洪程,魏海燕,等 :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
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9]: 作物学报,7JJ*,&)())):)%77
/)%78K
Q" ‘ W,M(=DE 6 5,_"> 6 Q !" #$ % ’II"@ CI D>
D>
[9]: #@<= #EFCD: ;>D:,7JJ*,&)())):)%77/)%78K
[L] 冯涛,杨京平,施宏鑫,等 : 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
肥效应和几种氮肥利用率的研究[9]: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
生命科学版),7JJ.,&7()):.J/.%K
!"DE ],Q=DE 9 ,,;(> 6 Y !" #$ % ’II"@< CI + I"F<>$>H"F =DA + G?" "II>Z
@>"D@P GDA"F A>II"F"D< + $"["$? CI =OO$>@=<>CD >D (>E(ZI"F<>$>
/.%K
787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李韵珠,王凤仙,黄元仿 # 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几种定
义的比较[$]# 土壤通报,%""",&!(’):!(")!((*
+, - .,/012 3 4,56012 - 3# 789:0;,<81 =8; >0;,86< ?@=,1,A,81<
0B86A <8,C D0A@; 01? 16A;,@1A 6<@ @==,E,@1EF[$]# 7G,1# $# H8,C HE, #,
%""",&!(’):!(")!((*
[!!] 王凯荣,刘鑫,周卫军,等 #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
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
/012 J K,+,6 4,.G86 / $ !" #$ % L==@EA< 8= 16A;,@1A ;@EFEC,12 81
<8,C =@;A,C,AF 01? <6
HE, #,%""’,%&(I):!"’!)!"’(*
[!%] 谢建昌,周健民 # 我国土壤钾素研究和钾肥使用的进展[$]#
土壤,!OOO(():%’’)%(’*
4,@ $ 7,.G86 $ P# Q;82;@<<@< 81 AG@ ;@<@0;EG 8= <8,C J 01? 6A,C,R0N
A,81 8= =@;A,C,R@; J ,1 7G,10[$]# H8,C<,!OOO(():%’’)%(’*
[!&] 刘立军,徐伟,唐成,等 # 土壤背景氮供应对水稻产量和氮肥
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O(’):&’&)&’O*
+,6 + $,46 /,S012 7 !" #$ % L==@EA 8= ,1?,2@186< 1,A;82@1 <6::CF 8=
<8,C 81 AG@ 2;0,1 F,@C? 01? =@;A,C,R@; )T 6<@ @==,E,@1EF ,1 ;,E@[$]#
7G,1# $# K,E@ HE, #,%""(,!O(’):&’&)&’O*
[!’]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 #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
究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O):!"O()!!"&*
Q@12 H U,56012 $ +,.G812 4 5 !" #$ % K@<@0;EG :;8>,12 =@;A,C,R@;)1,A;82@1 6<@ @==,E,@1EF 8= ,;;,20A@? ;,E@ ,1 7G,10[$]#
HE, # M2;,E# H,1#,%""%,&((O):!"O()!!"&*
[!(] 李忠佩,唐永良,石华,高坤林 # 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稻田的
养分循环与平衡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OOV,&!(!):’I)
(’*
+, . Q,S012 - +,HG, 5,W08 J +# T6A;,@1A EFEC,12 01? B0C01E@ 8=
:0??F =,@C?< ,1 ?,==@;@1A =@;A,C,R0A,81
[!I] 卢萍,单玉华,杨林章,韩勇 # 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
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I,&V(&):%X")
%X(*
+6 Q,HG01 - 5,-012 + .,501 -# Y1=C6@1E@ 8= 2;@@1 9016;@ E;8:
81 1,A;82@1 E81E@1A;0A,81 ,1 <8,C <8C6A,81 8= :0??F =,@C? 01? ;,E@ F,@C?
[$]# H8,C<,%""I,&V(&):%X")%X(*
[!X] 曾希柏,关光复 # 稻田不同耕作制下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变化
研究[$]# 生态学报,!OOO,!O(!):O")O(*
.@12 4 U,W601 W 3# SG@ EG012@ 8= 8;201,E 90AA@;,1,A;82@1,:G8
[!V] 沈善敏 #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 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OO(,!(!):!)O*
HG@1 H P# SG@
[$]# QC01A T6A; # 3@;A # HE, #,!OO(,!(!):!)O*
&V%%期 吴萍萍,等: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