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姚元涛(%&’%—),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生理与生态研究。-./012:340567 890:; 49:; <=
! 通讯作者 >42:")(’$’!,&&’(,-./012:25?@0=A7 890:; 49:; <=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
诊断与防治研究
姚元涛%,刘 谦%,张丽霞%!,王日为!
(%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摘要:在山东 B+偏高( C DE))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
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 B+、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 D种无机
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 F、GA、H4、G=、I:和 J=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 F含量
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
G=、I: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 G=、I:元素的肥料
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 G=、I: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茶树;营养生理;叶片黄化;病因诊断
中图分类号:K)#%E%;K,(%E%D 文献标识码:L 文章编号:%""’$)")M(!""&)"%$"!%&$"D
!"#$%&’"’ #%( )*+,+%-"&% &. -+# /+#. +-"&/#-"&% &. 0&1%$ -*++’
)/#%-+( "% 2*&3% ’&"/ &. 45#%(&%$ 6*&,"%7+
NLO N:0=.30P%,QRS T10=%,J+LFU Q1.510%!,VLFU W1.X41!
(! "#$$%&% #’ (#)*+,-$*-)% .,+%/,% 0/1 2/&+/%%)+/&,.30/1#/& 4&)+,-$*-)0$ 5/+6%)7+*8,90+0/ :;!: "#$$%&% #’ "3%>+7*)8 0/1 .,+%/,% #’ ?0*%)+0$,.30/1#/& 4&)+,-$*-)0$ 5/+6%)7+*8,90+0/ :;!82’-*#7-:>@4 B@Y81P2PA1<02 9184084,240Z 431P2031P=,<0= 40812Y P<<:[ 1= YP:=A 340 3[448 B20=349 1= \[PX= 8P12 X13@ @1A@4[
B+ ]02:4( C DE))1= K@0=9P=A B[P]1=<4; L22 240]48 PZ 8P/4 3[448 3:[=49 Y422PX,8P/4 240]48 PZ =4X 8@PP38 3:[=49 X@134
3P 0 <4[301= 4534=3 P[ @09 8P/4 \[PX= 8BP38 P= 3@4 Y422PX 240Z /0[A1= ; >@4 340 3[448 X13@ 3@18 9184084 A[4X X40^,X@1<@
[483[1<349 3@4 340 A0[94= 3P \4 ZP[/49; R= P[94[ 3P 194=31ZY 3@4 B03@PA4= PZ 3@18 9184084,3@4 B+,P[A0=1< /0334[
0=9 =:3[131P=02
0=9 3@4 Z4[3121?4[8 1=<2:91=A F,GA,H4,G=,I: 0=9 J= X4[4 8B[0Y1=A P= 3@4 91840849 340 240]48 3P 3483 3@4 4ZZ4<3 PZ
<:[4 3@4 9184084 ; >@4 [48:238 1=91<0349 3@03 3@4 431P2031P= <0:84 PZ 3@4 8:\83[034 /03:[4 240Z X08 3@4 94Z1<14=
/4<@0=18/ PZ /0=A0=484 0=9 <:B[:/ 94Z1<14=<148 =449 3P \4 Z:[3@4[ 1=]4831A0349;
9+0 3&*(’:340 B20=3;=:3[131P= B@Y81P2PAY;240Z 431P2031P=;910A=P818 PZ B03@PA4=
山东茶区属于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其冬季
低温干燥、降雨量较少[!]、土壤 B+偏高[(],不能很
好地满足茶树喜暖、喜湿、喜酸的生物学特性,不利
于茶树的生长。但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其“香高、味
浓、耐冲泡”的品质在风格上与南方高山茶相似,深
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产品销售价格高,经济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_20=3 F:3[131P= 0=9 H4[3121?4[ K<14=<4
益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山东茶产业的发展。目前茶
叶产业已成为山东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
入的一个高效特色产业,茶树种植区域由沿海丘陵
地区逐渐向鲁中南山地扩大,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设施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山
东茶树安全越冬难题,而茶园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
供应与茶树营养需求特性之间的不协调已上升为制
约山东茶树种植规模扩大、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主
要因素。通过对泰山、鲁山、博山等地棕壤新建茶籽
直播茶园调查发现,一些幼龄茶树长势弱,叶片容易
失绿黄化,有些还出现泛白或在叶缘处形成褐色斑
点的现象(图 "),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
如何有效防治幼龄茶树黄化病的发生是生产中亟待
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营养元素 #、
$、%&、’(、%)、*+、,) 元素缺乏时会出现失绿症
(*-./0/121)[3],其中 #和 %& 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
’(是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系统中铁硫蛋白的组成
成分,%)、*+、,)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
剂,它们都与叶绿素或叶绿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
系,直接影响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绿
体结构的完整性。山东幼龄棕壤茶园中发生的黄化
病是由哪些元素缺乏所致,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拟通过对茶园土壤和病叶进行营养元素分析
以及叶面喷施试验,以探明茶树叶片失绿黄化的原
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技术措施。
图 ! 山东棕壤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症状
"#$%! &’( )’(* ’+#,)(+#,- ,* .,/-$ +0’’1 2)(-+’3 #- 40,5- 1,#) ,* 67(-3,-$ 20,8#-9’
(图 4:新梢叶片整叶黄化,下部叶片泛黄 5-( .(67(1 /8 )(9 1-//: 60( ;(../9,:-( <(./9 .(67(1 60( ;(../921-;图 =:新梢黄化严重,同时出现泛白现象
5-( >/./0 /8 )(9 1-//:’1 .(67(1 :+0) ;(../9 92:- 9-2:( :/ 6 >(0:62) (?:():;图 *:叶脉失绿,叶缘出现褐色斑点 5-( .(68 >/./0 <(>/@(1 ;(../921- 6@/)& :-(
)(076:2/) 6)A 1/@( <0/9) 1B/:1 6BB(60(A /) :-( .(68 @60&2);图 C:下部叶片黄化且叶缘褐变干枯 5-( ./9(0 .(68 1-/91 ;(../9 92:- 6 <0/9)DA0;2)& (A&()
! 材料与方法
!:! 土壤养分诊断
样品制备:在发生黄化的幼龄棕壤茶园中,随
机选取有代表性的 E 个点取土,采集剖面(F—GF
>@)土 " H&,充分混合,风干,过 " @@筛,备用。
测定项目及方法:BI用电位法;有机质用低温
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有效氮用碱解扩散法;
速效磷用 #6I*JG 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用
#I!J4>浸提、火焰光度法;%&、’(、%)、*+和 ,)用
I#JGKI*.J!消化,原子吸收法测定[E]。
!:; 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
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茶学教学基地进行。试材
为上一年播种繁育的幼龄茶树,品种为黄山群体。
种植规格为行距 "LF >@、穴距 GF >@,每穴茶苗 G棵,
株距 3 >@。在每 3F @L 范围内选择 MF 株左右黄化
程度相近的茶树为一个试验处理小区,每个处理设
置 G个重复,其处理方案见表 "。试验于 LFFE 年 G
月 "3日开始第一次处理,此后每隔 "3 A喷施一次,
共喷施 G次。对照区同时喷施清水。每次喷施时都
选择清晨、下午或者阴天进行,若遇喷施后下雨及时
补喷。
于当年 ! 月 M 日、! 月 LN 日、3 月 "3 日、E 月 G
日系统观察各处理存活茶树叶片黄化症状的转变情
况,包括叶片色泽、病斑、茎部颜色的变化;于 E月 L
日分别统计各处理的茶树存活株数、转绿株数;于 G
月 !日、E月 !日分别测定了各处理茶树的高度,并
计算出各处理的茶树高度平均增幅。
FLL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3卷
表 ! 叶面喷施不同的营养元素对茶树黄化病叶的防治效果试验设计
"#$%& ! "’& &()&*+,&-.#% /&0+1- 23* .&0.+-1 .’& &22&4. 32 )*&5&-.+3- #-/ 46*& 32 .’& . % &.+3%#.+3-
$7 0)*#7+-1 2&*.+%+8&* 9+.’ 5#*+360 &%&,&-.0
处理号
!"#$%’%
’(&)#"
喷施的叶面肥 *+"$,-’. /#"%-0-1#"2
清水
3$%#"
尿素
45(678)8
9:;<
磷酸二氢钾
=78>5?
9:;<
硫酸亚铁
@#*5?
9:A<
硫酸锰
B’*5?
9:9C<
硫酸铜
4(*5?
9:99?<
硫酸锌
D’*5?
9:9A<
硫酸镁
B.*5?
9:9;<
A !
8 !
; ! ! !
? ! ! !
C ! ! !
E ! ! !
F ! ! !
G ! ! ! ! ! ! !
4= !
!:; 不同黄化程度叶片的营养分析
于当年 ? 月 8H 日采摘上述各试验小区中的 A
芽 ;叶春梢,按黄化叶、微黄叶和绿色正常叶分类,
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冲洗干净,G9I下烘干,磨
碎,过 9:8C &&筛。叶片中氮含量采用浓硫酸消化、
碱解扩散法测定;叶片中镁、铁、锰、铜和锌含量采
用 765;J7405?消化、原子吸收法测定[E]。
< 结果与分析
<:! 茶园土壤营养状况
经测定,供试茶园土壤 +7 E:H,呈微酸性,明显
高于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 +7 ?:9!E:C范围,不能
很好地满足茶树喜酸性土的要求(最适土壤 +7 C:9
!C:C);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9:;H8<,显著低于我国
土壤有机质平均值 A:GF<,也不符合优质茶园土壤
有机质含量 K 8<的要求[F]。茶园土壤矿质养分营
养状况测定结果(表 8)表明:茶园有效氮含量为
;F:C? &. L M.,低于缺乏临界值 F9 &. L M.,处于亏缺状
态;土壤有效磷含量为 89:AG &. L M.,处于中等含量
水平;速效钾含量为 G9 &. L M.,接近缺乏临界值。
钙、铁、铜、锌总量丰富,镁、锰含量处于中量水平。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土壤中氮素的缺乏是导致叶
片失绿的主要原因。此外,对茶树而言,土壤 +7偏
高、有机质含量偏低,会导致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从
而有可能导致土壤中有效态锰、铁、铜、锌含量较低
甚至缺乏。
表 < 高 )=棕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 < "’& -6.*+.+3-#% 0.#.60 32 .’& $*39- 03+% 9+.’ ’+1’ )=
项目
N%#&2
养分含量 6(%"-%-O’$0 PO’%#’%(&. L M.)
有效氮"
QR$-0 S 6
速效磷
QR$-0 S >
速效钾
QR$-0 S =
镁
B.
钙
4$
铁
@#
锰
B’
铜
4(
锌
D’
样品 *$&+0#2 ;F:C? 89:AG G9 GF G9F:H AC; C8 8:H9 8:CE
丰富指标 T’"-PU’% -’V#W K A89 8C!?9 A99!AC9 K ?99 K 899 K A:9 K 8:9
缺乏临界 X#/-P-#’P, P"-%-P$0 Y F9 Y A9 Y FC Y A9 Y ;99 Y ?:C Y 89 Y A Y A:9
注(6O%#):" 不包括 65Z;Z6 3-%UO(% 65Z;Z6
<:< 不同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比较
8:8:A 植株存活率 从表 ;可知,不同处理后茶树
存活率依次为:处理 G K处理 C K处理 ? K处理 E K
处理 ; K处理 F K处理 8 K处理 A K 4=。对照(4=)
的存活率最低,在 ;月 AC日至 E月 ;日,喷施 6、>、
=以后存活率由 4=的 C8:?<提高至 F9<以上,增
加 89<左右。在喷施 6、>、=肥的基础上,增施 B’Z
*5?、4(*5?(处理 ?、C)可使失绿茶树的存活率提高至
H9<以上;增施 @#*5?、D’*5?(处理 ;、E)也可提高至
G;<左右;增施 B.*5?(处理 F)的效应不明显。以
A88A期 姚元涛,等: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上结果表明,大量元素 !、"、#和微量元素 $%、&’能
有效降低失绿黄化茶树的死亡率。
()()( 防效指数 为了衡量不同叶面肥的防治效
果,引入“防效指数”,即:叶面肥喷施后转绿的植株
数除以处理前黄化苗的总株数。从表 *看出,其防
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 + ,处理 - ,处理 . ,
处理 *、/ ,处理 0 ,处理 1 , 。在 !、"、#水平相
同的情况下,多种微量元素处理(处理 +)的黄化植
株 2+3转为绿色,效果最好;一种微量元素处理的
效果以 $%、&’ 较好,黄化植株转绿率分别达到
+*3、02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 !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黄化病叶的防治效果
"#$%& ! "’& &((&)* +( ,-&.&/*0+/ #/1 )2-& +( *’& * %( &*0+%#*0+/ $3 4,-#30/5 (&-*0%06&- 70*’ .#-0+24 &%&8&/*4
处理号
&456
处理 7869:;6%: 茶苗数量 <;4’%: 4= :69 >665?@%A> 存活率
B’8C@C9? 89:6
(3)
防效指数1)
&’86 @%56D大量元素
$9>> 6?6;6%:
微量元素
789E6 6?6;6%:
黄化苗数
F:@4?9:@4%
死亡数
G69:H
转绿株数
!48;9?
-( (I 1* .()- 6 *1 A
1 ! /. 12 (/ 0I)+ 5 -I =
( #、" 0( (I *0 0()( 5 .1 6
* !、"、# J6 0. 1* -2 +()0 E /. 5
- !、"、# $% 0/ 0 /* 2I)+ K +* K
. !、"、# &’ 00 . /1 2*). K 02 E
/ !、"、# L% 0+ 1* .1 +*)* E /. 5
0 !、"、# $A .0 1. */ 0*)0 5 /* 5
+ !、"、# J6、$%、&’、L%、$A +. ( +* 20)/ 9 2+ 9
1)防效指数(3)M处理后转绿植株数 N处理前黄化苗总株数 O 1II;&’86 @%56D(3)M 7H6 %’;K68 4= %48;9? >665?@%A =84; 6:@4?9:@4% N 7H6 %’;K68 4=
6:@4?9:@4% >665?@%A O 1IIP
()()* 存活植株黄化症状变化 处理前黄化茶树
的症状表现为:大部分植株全部叶片失绿,老叶黄
色发白,新叶也失绿,且叶脉失绿比叶肉失绿严重,
呈现网脉化(见图 1)。处理后田间调查发现,喷施 !
素(处理 1)的茶树下部老叶转为绿色,但顶叶黄化
症状不能完全消除,叶脉失绿比叶肉失绿严重,一些
叶片在叶尖处有块状病斑,叶缘出现干枯,说明喷施
!素仅能部分消除茶树叶片的黄化症状;喷施
#Q("R-(处理 ()的植株失绿状况改变不大,但有少
部分植株的下部成叶开始转绿,呈现浅绿色,这可能
是喷施 "、#后提高了植株对 !的吸收所致。在喷
施 !、"、# 的基础上,增施 J6BR-、&’BR-、L%BR- 和
$ABR-(处理 1、*、/和 0)的效果相似,不仅可使下部
成叶转绿,而且能有效减轻顶叶叶脉失绿程度,但这
-种处理不能消除叶尖出现的焦枯状褐斑,萌发的
新梢叶片为微黄色。喷施 $%BR-(处理 -)能有效使
成叶、新叶转绿,且褐斑仅出现在叶尖处;多元素组
合(处理 +)的效果优于处理 -,其成叶的转绿速度最
快,萌发的新叶为绿色。
()()- 存活植株生长高度 对存活植株调查(图 ()
看出,对照处理生长十分缓慢,试验期间平均株高仅
增加 ()( E;;而处理 1、(均可促进茶树的生长,但
处理 1比处理 (增长幅度大;在喷施 !、"、#元素的
基础上,增施微量元素组分(处理 *!0)能有效促进
茶树的生长,其中以 $%、&’的作用较为显著,其植
株平均高度分别增加 11)( E;、2)* E;,明显高于 J6、
L%和 $A元素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在所有处理中
以多元素组合的处理 +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
显著,茶树平均增高达 1/)2 E;。说明多种元素组合
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黄化病症,同时还能有效促
进茶苗的生长。
图 9 不同处理对存活茶树生长高度的影响
:05;9 <((&)* +( *-*8&/*4 +/ *’& ’&05’* +( 42-.0.&1 * *-&&4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 不同黄化程度叶片中的相关元素含量比较
对不同黄化程度的叶片进行相关元素分析结果
(表 !)表明,黄化叶中 "、#$和 %&的含量低于正常
范围,分别为正常值低限的 ’’()*、+()*和 !,(-*;
而 #.、/0和 1$的含量却高于正常范围,分别为正常
值高限的 2(’、2(3和 2(!倍。微黄叶中,"、#$和 %&
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 #$的增幅最大,但仍低于
正常值;#.、/0和 1$含量降低,其中 /0含量已处于
正常范围,1$含量也接近正常值,但 #.含量仍高于
正常值。对于正常的绿色叶片,"、#$、%&、#.、/0和
1$等 4种元素含量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表明 "、
#$和 %&元素的缺乏是茶树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
表 $ 不同黄化程度的茶树叶片相关营养元素含量
%&’() $ %*) +,-.)-. ,/ )()0)-.1 2)(&.)3 ., ()&/ +,(,2 4- .*) .)& ()&5)1 64.* 34//)2)-. 3)72)) ,/ ).4,(&.4,-
样品 样本数 567890: 元素含量 %;$<0$< ;= 09070$<:(7. > ?.)
567890: (";@) " #. #$ /0 %& 1$
黄 A099;B , 23+) C -+42 6 24 C ’’3 6 -(+ C -D 6
微黄 A099;BE:F 4 ))’, G ’44! G 2)+ G )2- G 3(’ G 4- 6
绿 HI00$ 2D !D)2 6 +4’+ C ’)4 6 2-4 C 2!(’ 6 ’+ G
正常范围 ";I769 I6$.0[,] +’DD!’,DDD )DDD!’DDD ’DD!+DDD 2DD!+DD 2’!)D )D!4’
注(";<0):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显著水平 J69&0: =;99;B0K GL KE==0I0$< 90<<0I: 706$ :E.$E=EC6$< 6< ’* 90M09 @
# 讨论
#"8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黄化病因分析
综合山东棕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测定、黄化茶
树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试验以及不同病害程度叶片
相关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导致棕壤茶园
幼龄茶树全株黄化的原因是 "、#$ 和 %& + 种元素
同时缺乏的结果。所以,当喷施一种元素时,黄化病
症能得到减轻或局部转绿,而喷施含多种元素(处理
,)的叶面肥时,能使黄化茶树成叶、新叶快速转绿,
且植株存活率高,生长量大。值得注意的是所测棕
壤幼龄茶园土壤中虽然存在 " 素缺乏(表 )),但
#$、%&总量并不低,所以导致幼龄茶树体内 #$、%&
缺乏的原因可能是土壤 8N偏高、有机质含量偏低
导致其有效态 #$、%&含量低[3O22]所致,但还有待进
一步的试验证明。
#"! 黄化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的黄化病因,为防止高
8N棕壤茶园中发生茶树叶片的黄化病症,可以采取
以下防治措施:
2)平衡施肥 由于植物生长受营养元素最低因
子律的制约[2)],如果某一营养元素不足,其他营养
元素再多也无法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出现叶片黄
化病症的茶园,不仅应施足 "肥,而且应注重喷施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并适当提高 #$、%&的
含量比例。此外还应增施 P、Q肥和有机肥以提高
根系活力,促进营养元素的吸收。
))酸化土壤 土壤 8N高低显著影响养分的利
用率,如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随 8N升高而
降低。在山东棕壤的 ’个类型中,除酸性棕壤外,其
他 !种类型大都为中性或微酸性,高于茶树的最适
8N范围(’(D!’(’),因此,宜在植茶前对棕壤进行
酸化处理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目前普遍采用的
酸化剂有硫磺和硫酸铝[2+],虽然硫酸铵和硫酸亚铁
能使土壤迅速酸化,但硫酸铵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幼
龄茶树的死亡,而硫酸亚铁的酸化持效性差。
参 考 文 献:
[2] 童启庆 @茶树栽培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DDD(
R;$. S S@ T06 896$
[)] 张丽霞,赵淑娟,王桂雪,等 @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Z]@中国农业气象,)DD4,)-(+):)!!O)!,(
1F6$. [ \,1F6; 5 Z,]6$. H \ !" #$ % X$69L:E: ;= 70<0;I;9;.EC69
C;$KE
[+] 夏文娟,张丽霞,向勤锃,等 @添加硫酸铝对茶园土壤中部分化
学性质的影响[Z]@茶叶通讯,)DD’,+)(+):,O22@
\E6 ] Z,1F6$. [ \,\E6$. S 1 !" #$ % U==0C<: ;= 6KKE$. 69&7E$E&7
:&9=6<0 ;$ :;70 CF07EC69 8I;80I
[!] 谢思惠,张丽霞,唐艳梅,等 @山东茶叶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Z]@山东林业科技,)DD-,(+):2D!O2D4(
\E0 5 N,1F6$. [ \,T6$. A # !" #$ % TF0 <06 K0M09;870$< 8I0:0$<
C;$KE
[’]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DD!@
+))2期 姚元涛,等: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 $ %& !’"#( )*+,-.’./+(0(* 12&)[3]& 45-6-#/:7-/*58 129:";
(-.# !85,,,<==0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3]&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
A9 $ B& 35(*.2, .C "#"’+,-, C.8 ,.-’ :*5D-:"’ )8.)58(-5,[3]& 45-;
6-#/:%*-#5,5 E/8-:9’(98"’ F#-G58,-(+ !85,,,<==?@
[H] 韩文炎,阮建云,林智,等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
茶树专用肥的研制[I]&茶叶科学,<==<,(J):H=KH0@
7"# L M,$9"# I M,A-# N !" #$ % O*5 D"6.8 #9(8-(-.#"’ ’-D-(-#/ C":;
(.8, -# (5" ,.-’, "#2 25G5’.)D5#( .C (5" ,)5:-"’(+ C58(-’-P58 ,58-5,[I]&
O5" Q:- &,<==<,(J):H=KH0@
[R] 陈宗懋 &中国茶经(第一版)[3]&上海文化出版社,JSSJ@
%*5# N 3& %*-#5,5 (5" ,:8-)(985(J,( 12&)[3]& Q*"#/*"-:Q*"#/*"-
%9’(985 !85,,,JSSS@
[S] 曹恭,梁鸣早 &锰—平衡栽培体系中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I]&
土壤肥料,<==0,(J):
U9"(-.# )’"#(-#/ ,+,(5D[I]& Q.-’, V58( &,<==0,(J):
D"#/"#5,5,:.))58 "#2 P-#:[I]& Q.-’ Q:- & Q.:& ED& I,JSR>,X=:
?>HK?H?@
[JJ] 陈世俭,胡霭堂 &土壤铜形态及有机物质的影响[I]&长江流域
资源与环境,JSSX,0(0):?>HK?HJ@
%*5# Q I,79 E O& O*5 5CC5:( .C :9)89D C.8D "#2 .8/"#-: ,9W,("#:5
.# ,.-’[I]& M"#/(,5 Y"’’ & $5,& 1#G-8.#&,JSSX,0(0):?>HK?HJ@
[J<] 关连珠 &土壤肥料学(第一版)[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X@
T9"# A N& Q:-5#:5 .C ,.-’ C58(-’-P58(J,( 12&)[3]& 45-6-#/:%*-#5,5
E/8-:9(98"’ !85,,,<==X@
[J?] O*5 (5" 85,5"8:* C.9#2"(-.# .C Z5#+"& O5" /8.[58, *"#2W..Z(0(*
12&)[3]& B58-:*.:O*5 (5" W."82 .C B5#+",JSR>@ J=JKJ?S@
0<<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JX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