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tea leaf etiolation of young trees
planted in brown soil of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The physiological disease, leaf etiolation, can easily occur in young tea trees planted in brown soil with higher pH value (>6.5) in Shandong province. All leaves of some trees turned yellow, some leaves of new shoots turned white to a certain extent or had some brown spots on the yellow leaf margin. The tea trees with this disease grew weak, which restricted the tea garden to be form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of this disease, the p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nutri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soil and six mineral elements related to leaf color in diseased tea leav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ertilizers including N, Mg, Fe, Mn, Cu and Zn were spraying on the diseased tea leaves to test the effect of cure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tiolation cause of the substrate mature leaf was the deficiency of available nitrogen in the soil. Spraying urea on the yellow leaves can turn the color of substrate mature leaf to green, but it does not have such effect on new shoots. The etiolation cause of new shoots was the deficiency of manganese and cuprum contents, and spraying microelements of manganese and cuprum on the new shoots can prevent and cure this disease. The mechanism of manganese and cuprum deficiencies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姚元涛(%&’%—),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生理与生态研究。-./012:340567 890:; 49:; <=
! 通讯作者 >42:")(’$’!,&&’(,-./012:25?@0=A7 890:; 49:; <=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
诊断与防治研究
姚元涛%,刘 谦%,张丽霞%!,王日为!
(%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摘要:在山东 B+偏高( C DE))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
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 B+、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 D种无机
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 F、GA、H4、G=、I:和 J=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 F含量
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
G=、I: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 G=、I:元素的肥料
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 G=、I: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茶树;营养生理;叶片黄化;病因诊断
中图分类号:K)#%E%;K,(%E%D 文献标识码:L 文章编号:%""’$)")M(!""&)"%$"!%&$"D
!"#$%&’"’ #%( )*+,+%-"&% &. -+# /+#. +-"&/#-"&% &. 0&1%$ -*++’
)/#%-+( "% 2*&3% ’&"/ &. 45#%(&%$ 6*&,"%7+
NLO N:0=.30P%,QRS T10=%,J+LFU Q1.510%!,VLFU W1.X41!
(! "#$$%&% #’ (#)*+,-$*-)% .,+%/,% 0/1 2/&+/%%)+/&,.30/1#/& 4&)+,-$*-)0$ 5/+6%)7+*8,90+0/ :;!: "#$$%&% #’ "3%>+7*)8 0/1 .,+%/,% #’ ?0*%)+0$,.30/1#/& 4&)+,-$*-)0$ 5/+6%)7+*8,90+0/ :;!82’-*#7-:>@4 B@Y81P2PA1<02 9184084,240Z 431P2031P=,<0= 40812Y P<<:[ 1= YP:=A 340 3[448 B20=349 1= \[PX= 8P12 X13@ @1A@4[
B+ ]02:4( C DE))1= K@0=9P=A B[P]1=<4; L22 240]48 PZ 8P/4 3[448 3:[=49 Y422PX,8P/4 240]48 PZ =4X 8@PP38 3:[=49 X@134
3P 0 <4[301= 4534=3 P[ @09 8P/4 \[PX= 8BP38 P= 3@4 Y422PX 240Z /0[A1= ; >@4 340 3[448 X13@ 3@18 9184084 A[4X X40^,X@1<@
[483[1<349 3@4 340 A0[94= 3P \4 ZP[/49; R= P[94[ 3P 194=31ZY 3@4 B03@PA4= PZ 3@18 9184084,3@4 B+,P[A0=1< /0334[ 0=9 =:3[131P=02 0=9 3@4 Z4[3121?4[8 1=<2:91=A F,GA,H4,G=,I: 0=9 J= X4[4 8B[0Y1=A P= 3@4 91840849 340 240]48 3P 3483 3@4 4ZZ4<3 PZ
<:[4 3@4 9184084 ; >@4 [48:238 1=91<0349 3@03 3@4 431P2031P= <0:84 PZ 3@4 8:\83[034 /03:[4 240Z X08 3@4 94Z1<14==13[PA4= 1= 3@4 8P12 ; KB[0Y1=A :[40 P= 3@4 Y422PX 240]48 <0= 3:[= 3@4 =P3 @0]4 8:<@ 4ZZ4<3 P= =4X 8@PP38 ; >@4 431P2031P= <0:84 PZ =4X 8@PP38 X08 3@4 94Z1<14=34=38,0=9 8B[0Y1=A /1<[P424/4=38 PZ /0=A0=484 0=9 <:B[:/ P= 3@4 =4X 8@PP38 <0= B[4]4=3 0=9 <:[4 3@18 9184084 ; >@4
/4<@0=18/ PZ /0=A0=484 0=9 <:B[:/ 94Z1<14=<148 =449 3P \4 Z:[3@4[ 1=]4831A0349;
9+0 3&*(’:340 B20=3;=:3[131P= B@Y81P2PAY;240Z 431P2031P=;910A=P818 PZ B03@PA4=
山东茶区属于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其冬季
低温干燥、降雨量较少[!]、土壤 B+偏高[(],不能很
好地满足茶树喜暖、喜湿、喜酸的生物学特性,不利
于茶树的生长。但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其“香高、味
浓、耐冲泡”的品质在风格上与南方高山茶相似,深
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产品销售价格高,经济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_20=3 F:3[131P= 0=9 H4[3121?4[ K<14=<4
益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山东茶产业的发展。目前茶
叶产业已成为山东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
入的一个高效特色产业,茶树种植区域由沿海丘陵
地区逐渐向鲁中南山地扩大,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设施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山
东茶树安全越冬难题,而茶园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
供应与茶树营养需求特性之间的不协调已上升为制
约山东茶树种植规模扩大、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主
要因素。通过对泰山、鲁山、博山等地棕壤新建茶籽
直播茶园调查发现,一些幼龄茶树长势弱,叶片容易
失绿黄化,有些还出现泛白或在叶缘处形成褐色斑
点的现象(图 "),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
如何有效防治幼龄茶树黄化病的发生是生产中亟待
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营养元素 #、
$、%&、’(、%)、*+、,) 元素缺乏时会出现失绿症
(*-./0/121)[3],其中 #和 %& 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
’(是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系统中铁硫蛋白的组成
成分,%)、*+、,)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
剂,它们都与叶绿素或叶绿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
系,直接影响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绿
体结构的完整性。山东幼龄棕壤茶园中发生的黄化
病是由哪些元素缺乏所致,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拟通过对茶园土壤和病叶进行营养元素分析
以及叶面喷施试验,以探明茶树叶片失绿黄化的原
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技术措施。
图 ! 山东棕壤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症状
"#$%! &’( )’(* ’+#,)(+#,- ,* .,/-$ +0’’1 2)(-+’3 #- 40,5- 1,#) ,* 67(-3,-$ 20,8#-9’
(图 4:新梢叶片整叶黄化,下部叶片泛黄 5-( .(67(1 /8 )(9 1-//: 60( ;(../9,:-( <(./9 .(67(1 60( ;(../921-;图 =:新梢黄化严重,同时出现泛白现象
5-( >/./0 /8 )(9 1-//:’1 .(67(1 :+0) ;(../9 92:- 9-2:( :/ 6 >(0:62) (?:():;图 *:叶脉失绿,叶缘出现褐色斑点 5-( .(68 >/./0 <(>/@(1 ;(../921- 6@/)& :-(
)(076:2/) 6)A 1/@( <0/9) 1B/:1 6BB(60(A /) :-( .(68 @60&2);图 C:下部叶片黄化且叶缘褐变干枯 5-( ./9(0 .(68 1-/91 ;(../9 92:- 6 <0/9)DA0;2)& (A&()
! 材料与方法
!:! 土壤养分诊断
样品制备:在发生黄化的幼龄棕壤茶园中,随
机选取有代表性的 E 个点取土,采集剖面(F—GF
>@)土 " H&,充分混合,风干,过 " @@筛,备用。
测定项目及方法:BI用电位法;有机质用低温
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有效氮用碱解扩散法;
速效磷用 #6I*JG 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用
#I!J4>浸提、火焰光度法;%&、’(、%)、*+和 ,)用
I#JGKI*.J!消化,原子吸收法测定[E]。
!:; 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
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茶学教学基地进行。试材
为上一年播种繁育的幼龄茶树,品种为黄山群体。
种植规格为行距 "LF >@、穴距 GF >@,每穴茶苗 G棵,
株距 3 >@。在每 3F @L 范围内选择 MF 株左右黄化
程度相近的茶树为一个试验处理小区,每个处理设
置 G个重复,其处理方案见表 "。试验于 LFFE 年 G
月 "3日开始第一次处理,此后每隔 "3 A喷施一次,
共喷施 G次。对照区同时喷施清水。每次喷施时都
选择清晨、下午或者阴天进行,若遇喷施后下雨及时
补喷。
于当年 ! 月 M 日、! 月 LN 日、3 月 "3 日、E 月 G
日系统观察各处理存活茶树叶片黄化症状的转变情
况,包括叶片色泽、病斑、茎部颜色的变化;于 E月 L
日分别统计各处理的茶树存活株数、转绿株数;于 G
月 !日、E月 !日分别测定了各处理茶树的高度,并
计算出各处理的茶树高度平均增幅。
FLL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3卷
表 ! 叶面喷施不同的营养元素对茶树黄化病叶的防治效果试验设计
"#$%& ! "’& &()&*+,&-.#% /&0+1- 23* .&0.+-1 .’& &22&4. 32 )*&5&-.+3- #-/ 46*& 32 .’& .&# % &.+3%#.+3-
$7 0)*#7+-1 2&*.+%+8&* 9+.’ 5#*+360 &%&,&-.0
处理号
!"#$%&#’%
’(&)#"
喷施的叶面肥 *+"$,-’. /#"%-0-1#"2
清水
3$%#"
尿素
45(678)8
9:;<
磷酸二氢钾
=78>5?
9:;<
硫酸亚铁
@#*5?
9:A<
硫酸锰
B’*5?
9:9C<
硫酸铜
4(*5?
9:99?<
硫酸锌
D’*5?
9:9A<
硫酸镁
B.*5?
9:9;<
A !
8 !
; ! ! !
? ! ! !
C ! ! !
E ! ! !
F ! ! !
G ! ! ! ! ! ! !
4= !
!:; 不同黄化程度叶片的营养分析
于当年 ? 月 8H 日采摘上述各试验小区中的 A
芽 ;叶春梢,按黄化叶、微黄叶和绿色正常叶分类,
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冲洗干净,G9I下烘干,磨
碎,过 9:8C &&筛。叶片中氮含量采用浓硫酸消化、
碱解扩散法测定;叶片中镁、铁、锰、铜和锌含量采
用 765;J7405?消化、原子吸收法测定[E]。
< 结果与分析
<:! 茶园土壤营养状况
经测定,供试茶园土壤 +7 E:H,呈微酸性,明显
高于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 +7 ?:9!E:C范围,不能
很好地满足茶树喜酸性土的要求(最适土壤 +7 C:9
!C:C);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9:;H8<,显著低于我国
土壤有机质平均值 A:GF<,也不符合优质茶园土壤
有机质含量 K 8<的要求[F]。茶园土壤矿质养分营
养状况测定结果(表 8)表明:茶园有效氮含量为
;F:C? &. L M.,低于缺乏临界值 F9 &. L M.,处于亏缺状
态;土壤有效磷含量为 89:AG &. L M.,处于中等含量
水平;速效钾含量为 G9 &. L M.,接近缺乏临界值。
钙、铁、铜、锌总量丰富,镁、锰含量处于中量水平。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土壤中氮素的缺乏是导致叶
片失绿的主要原因。此外,对茶树而言,土壤 +7偏
高、有机质含量偏低,会导致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从
而有可能导致土壤中有效态锰、铁、铜、锌含量较低
甚至缺乏。
表 < 高 )=棕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 < "’& -6.*+.+3-#% 0.#.60 32 .’& $*39- 03+% 9+.’ ’+1’ )=
项目
N%#&2
养分含量 6(%"-%-O’$0 PO’%#’%(&. L M.)
有效氮"
QR$-0 S 6
速效磷
QR$-0 S >
速效钾
QR$-0 S =

B.

4$

@#

B’

4(

D’
样品 *$&+0#2 ;F:C? 89:AG G9 GF G9F:H AC; C8 8:H9 8:CE
丰富指标 T’"-PU&#’% -’V#W K A89 8C!?9 A99!AC9 K ?99 K 899 K A:9 K 8:9
缺乏临界 X#/-P-#’P, P"-%-P$0 Y F9 Y A9 Y FC Y A9 Y ;99 Y ?:C Y 89 Y A Y A:9
注(6O%#):" 不包括 65Z;Z6 3-%UO(% 65Z;Z6
<:< 不同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比较
8:8:A 植株存活率 从表 ;可知,不同处理后茶树
存活率依次为:处理 G K处理 C K处理 ? K处理 E K
处理 ; K处理 F K处理 8 K处理 A K 4=。对照(4=)
的存活率最低,在 ;月 AC日至 E月 ;日,喷施 6、>、
=以后存活率由 4=的 C8:?<提高至 F9<以上,增
加 89<左右。在喷施 6、>、=肥的基础上,增施 B’Z
*5?、4(*5?(处理 ?、C)可使失绿茶树的存活率提高至
H9<以上;增施 @#*5?、D’*5?(处理 ;、E)也可提高至
G;<左右;增施 B.*5?(处理 F)的效应不明显。以
A88A期 姚元涛,等: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上结果表明,大量元素 !、"、#和微量元素 $%、&’能
有效降低失绿黄化茶树的死亡率。
()()( 防效指数 为了衡量不同叶面肥的防治效
果,引入“防效指数”,即:叶面肥喷施后转绿的植株
数除以处理前黄化苗的总株数。从表 *看出,其防
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 + ,处理 - ,处理 . ,
处理 *、/ ,处理 0 ,处理 1 , &#。在 !、"、#水平相
同的情况下,多种微量元素处理(处理 +)的黄化植
株 2+3转为绿色,效果最好;一种微量元素处理的
效果以 $%、&’ 较好,黄化植株转绿率分别达到
+*3、02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 !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黄化病叶的防治效果
"#$%& ! "’& &((&)* +( ,-&.&/*0+/ #/1 )2-& +( *’& *&# %&#( &*0+%#*0+/ $3 4,-#30/5 (&-*0%06&- 70*’ .#-0+24 &%&8&/*4
处理号
&456
处理 7869:;6%: 茶苗数量 <;4’%: 4= :69 >665?@%A> 存活率
B’8C@C9? 89:6
(3)
防效指数1)
&’86 @%56D大量元素
$9>> 6?6;6%:
微量元素
789E6 6?6;6%:
黄化苗数
F:@4?9:@4%
死亡数
G69:H
转绿株数
!48;9?
&# -( (I 1* .()- 6 *1 A
1 ! /. 12 (/ 0I)+ 5 -I =
( #、" 0( (I *0 0()( 5 .1 6
* !、"、# J6 0. 1* -2 +()0 E /. 5
- !、"、# $% 0/ 0 /* 2I)+ K +* K
. !、"、# &’ 00 . /1 2*). K 02 E
/ !、"、# L% 0+ 1* .1 +*)* E /. 5
0 !、"、# $A .0 1. */ 0*)0 5 /* 5
+ !、"、# J6、$%、&’、L%、$A +. ( +* 20)/ 9 2+ 9
1)防效指数(3)M处理后转绿植株数 N处理前黄化苗总株数 O 1II;&’86 @%56D(3)M 7H6 %’;K68 4= %48;9? >665?@%A =84; 6:@4?9:@4% N 7H6 %’;K68 4=
6:@4?9:@4% >665?@%A O 1IIP
()()* 存活植株黄化症状变化 处理前黄化茶树
的症状表现为:大部分植株全部叶片失绿,老叶黄
色发白,新叶也失绿,且叶脉失绿比叶肉失绿严重,
呈现网脉化(见图 1)。处理后田间调查发现,喷施 !
素(处理 1)的茶树下部老叶转为绿色,但顶叶黄化
症状不能完全消除,叶脉失绿比叶肉失绿严重,一些
叶片在叶尖处有块状病斑,叶缘出现干枯,说明喷施
!素仅能部分消除茶树叶片的黄化症状;喷施
#Q("R-(处理 ()的植株失绿状况改变不大,但有少
部分植株的下部成叶开始转绿,呈现浅绿色,这可能
是喷施 "、#后提高了植株对 !的吸收所致。在喷
施 !、"、# 的基础上,增施 J6BR-、&’BR-、L%BR- 和
$ABR-(处理 1、*、/和 0)的效果相似,不仅可使下部
成叶转绿,而且能有效减轻顶叶叶脉失绿程度,但这
-种处理不能消除叶尖出现的焦枯状褐斑,萌发的
新梢叶片为微黄色。喷施 $%BR-(处理 -)能有效使
成叶、新叶转绿,且褐斑仅出现在叶尖处;多元素组
合(处理 +)的效果优于处理 -,其成叶的转绿速度最
快,萌发的新叶为绿色。
()()- 存活植株生长高度 对存活植株调查(图 ()
看出,对照处理生长十分缓慢,试验期间平均株高仅
增加 ()( E;;而处理 1、(均可促进茶树的生长,但
处理 1比处理 (增长幅度大;在喷施 !、"、#元素的
基础上,增施微量元素组分(处理 *!0)能有效促进
茶树的生长,其中以 $%、&’的作用较为显著,其植
株平均高度分别增加 11)( E;、2)* E;,明显高于 J6、
L%和 $A元素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在所有处理中
以多元素组合的处理 +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
显著,茶树平均增高达 1/)2 E;。说明多种元素组合
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黄化病症,同时还能有效促
进茶苗的生长。
图 9 不同处理对存活茶树生长高度的影响
:05;9 <((&)* +( *-&#*8&/*4 +/ *’& ’&05’* +( 42-.0.&1 *&# *-&&4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 不同黄化程度叶片中的相关元素含量比较
对不同黄化程度的叶片进行相关元素分析结果
(表 !)表明,黄化叶中 "、#$和 %&的含量低于正常
范围,分别为正常值低限的 ’’()*、+()*和 !,(-*;
而 #.、/0和 1$的含量却高于正常范围,分别为正常
值高限的 2(’、2(3和 2(!倍。微黄叶中,"、#$和 %&
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 #$的增幅最大,但仍低于
正常值;#.、/0和 1$含量降低,其中 /0含量已处于
正常范围,1$含量也接近正常值,但 #.含量仍高于
正常值。对于正常的绿色叶片,"、#$、%&、#.、/0和
1$等 4种元素含量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表明 "、
#$和 %&元素的缺乏是茶树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
表 $ 不同黄化程度的茶树叶片相关营养元素含量
%&’() $ %*) +,-.)-. ,/ )()0)-.1 2)(&.)3 ., ()&/ +,(,2 4- .*) .)& ()&5)1 64.* 34//)2)-. 3)72)) ,/ ).4,(&.4,-
样品 样本数 567890: 元素含量 %;$<0$< ;= 09070$<:(7. > ?.)
567890: (";@) " #. #$ /0 %& 1$
黄 A099;B , 23+) C -+42 6 24 C ’’3 6 -(+ C -D 6
微黄 A099;BE:F 4 ))’, G ’44! G 2)+ G )2- G 3(’ G 4- 6
绿 HI00$ 2D !D)2 6 +4’+ C ’)4 6 2-4 C 2!(’ 6 ’+ G
正常范围 ";I769 I6$.0[,] +’DD!’,DDD )DDD!’DDD ’DD!+DDD 2DD!+DD 2’!)D )D!4’
注(";<0):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显著水平 J69&0: =;99;B0K GL KE==0I0$< 90<<0I: 706$ :E.$E=EC6$< 6< ’* 90M09 @
# 讨论
#"8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黄化病因分析
综合山东棕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测定、黄化茶
树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试验以及不同病害程度叶片
相关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导致棕壤茶园
幼龄茶树全株黄化的原因是 "、#$ 和 %& + 种元素
同时缺乏的结果。所以,当喷施一种元素时,黄化病
症能得到减轻或局部转绿,而喷施含多种元素(处理
,)的叶面肥时,能使黄化茶树成叶、新叶快速转绿,
且植株存活率高,生长量大。值得注意的是所测棕
壤幼龄茶园土壤中虽然存在 " 素缺乏(表 )),但
#$、%&总量并不低,所以导致幼龄茶树体内 #$、%&
缺乏的原因可能是土壤 8N偏高、有机质含量偏低
导致其有效态 #$、%&含量低[3O22]所致,但还有待进
一步的试验证明。
#"! 黄化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的黄化病因,为防止高
8N棕壤茶园中发生茶树叶片的黄化病症,可以采取
以下防治措施:
2)平衡施肥 由于植物生长受营养元素最低因
子律的制约[2)],如果某一营养元素不足,其他营养
元素再多也无法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出现叶片黄
化病症的茶园,不仅应施足 "肥,而且应注重喷施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并适当提高 #$、%&的
含量比例。此外还应增施 P、Q肥和有机肥以提高
根系活力,促进营养元素的吸收。
))酸化土壤 土壤 8N高低显著影响养分的利
用率,如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随 8N升高而
降低。在山东棕壤的 ’个类型中,除酸性棕壤外,其
他 !种类型大都为中性或微酸性,高于茶树的最适
8N范围(’(D!’(’),因此,宜在植茶前对棕壤进行
酸化处理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目前普遍采用的
酸化剂有硫磺和硫酸铝[2+],虽然硫酸铵和硫酸亚铁
能使土壤迅速酸化,但硫酸铵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幼
龄茶树的死亡,而硫酸亚铁的酸化持效性差。
参 考 文 献:
[2] 童启庆 @茶树栽培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DDD(
R;$. S S@ T06 896$.IEC&9<&I69 PI0::,)DDD(
[)] 张丽霞,赵淑娟,王桂雪,等 @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Z]@中国农业气象,)DD4,)-(+):)!!O)!,(
1F6$. [ \,1F6; 5 Z,]6$. H \ !" #$ % X$69L:E: ;= 70<0;I;9;.EC69
C;$KEI;9 @,)DD4,)-(+):)!!O)!,(
[+] 夏文娟,张丽霞,向勤锃,等 @添加硫酸铝对茶园土壤中部分化
学性质的影响[Z]@茶叶通讯,)DD’,+)(+):,O22@
\E6 ] Z,1F6$. [ \,\E6$. S 1 !" #$ % U==0C<: ;= 6KKE$. 69&7E$E&7
:&9=6<0 ;$ :;70 CF07EC69 8I;80I7&$@,)DD’,+)(+):,O22(
[!] 谢思惠,张丽霞,唐艳梅,等 @山东茶叶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Z]@山东林业科技,)DD-,(+):2D!O2D4(
\E0 5 N,1F6$. [ \,T6$. A # !" #$ % TF0 <06 K0M09;870$< 8I0:0$<
C;$KE5CE @ T0CF@,)DD-,(+):2D!O2D4(
[’]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DD!@
+))2期 姚元涛,等: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 $ %& !’"#( )*+,-.’./+(0(* 12&)[3]& 45-6-#/:7-/*58 129:";
(-.# !85,,,<==0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3]&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
A9 $ B& 35(*.2, .C "#"’+,-, C.8 ,.-’ :*5D-:"’ )8.)58(-5,[3]& 45-;
6-#/:%*-#5,5 E/8-:9’(98"’ F#-G58,-(+ !85,,,<==?@
[H] 韩文炎,阮建云,林智,等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
茶树专用肥的研制[I]&茶叶科学,<==<,(J):H=KH0@
7"# L M,$9"# I M,A-# N !" #$ % O*5 D"6.8 #9(8-(-.#"’ ’-D-(-#/ C":;
(.8, -# (5" ,.-’, "#2 25G5’.)D5#( .C (5" ,)5:-"’(+ C58(-’-P58 ,58-5,[I]&
O5" Q:- &,<==<,(J):H=KH0@
[R] 陈宗懋 &中国茶经(第一版)[3]&上海文化出版社,JSSJ@
%*5# N 3& %*-#5,5 (5" ,:8-)(985(J,( 12&)[3]& Q*"#/*"-:Q*"#/*"-
%9’(985 !85,,,JSSS@
[S] 曹恭,梁鸣早 &锰—平衡栽培体系中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I]&
土壤肥料,<==0,(J):%". T,A-"#/ 3 N& 3"#/"#5,5—!’"#( 85U9-852 D-:8.5’5D5#( -# 5;
U9"(-.# )’"#(-#/ ,+,(5D[I]& Q.-’, V58( &,<==0,(J):[J=] Q-D, I O& Q.-’ )7 5CC5:( .# (*5 2-,(8-W9(-.# "#2 )’"#( "G"-’"W-’-(+ .C
D"#/"#5,5,:.))58 "#2 P-#:[I]& Q.-’ Q:- & Q.:& ED& I,JSR>,X=:
?>HK?H?@
[JJ] 陈世俭,胡霭堂 &土壤铜形态及有机物质的影响[I]&长江流域
资源与环境,JSSX,0(0):?>HK?HJ@
%*5# Q I,79 E O& O*5 5CC5:( .C :9)89D C.8D "#2 .8/"#-: ,9W,("#:5
.# ,.-’[I]& M"#/(,5 Y"’’ & $5,& 1#G-8.#&,JSSX,0(0):?>HK?HJ@
[J<] 关连珠 &土壤肥料学(第一版)[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X@
T9"# A N& Q:-5#:5 .C ,.-’ C58(-’-P58(J,( 12&)[3]& 45-6-#/:%*-#5,5
E/8-:9(98"’ !85,,,<==X@
[J?] O*5 (5" 85,5"8:* C.9#2"(-.# .C Z5#+"& O5" /8.[58, *"#2W..Z(0(*
12&)[3]& B58-:*.:O*5 (5" W."82 .C B5#+",JSR>@ J=JKJ?S@
0<<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JX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