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o-tillage and cast transplanted rice

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 during 2005-2006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o-tillage cast transplanting on ric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N, P2O5 and K2O accumulation in early and late rice followed the order that No-tillage cast transplanting (NCT) >Conventional-tillage cast transplanting (CCT) >Conventional-tillage transplanting (CT), late rice N accumulation of NCT and CC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The early and late rice N, P2O5 and K2O accumulation of NCT in the early stag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CT and CT, NCT and CCT were similar at middle and late stages, an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T. The N, P2O5 and K2O requirement per 100 kg grain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the same.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N, P2O5 and K2O uptake and rice yield.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西省教育厅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建富(&%’#—),男,江西新干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理论技术与土壤肥料研究。
,-.:"#%&$/0(+’"’,123*4.:567’#&&8&!’9 :;3。! 通讯作者 ,-.:"#%&$/0&/(%",123*4.:<=>*?*@8&’/9 :;3
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马众文/,胡金和/,刘宗发/
(&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 )
摘要:!""+!!""’年在双季稻田中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氮、磷、钾的总
吸收量均呈免耕抛秧 A翻耕抛秧 A翻耕移栽趋势;除晚稻氮吸收量抛秧处理极显著高于翻耕移栽处理外,其它均
不显著。早、晚稻生育前期群体氮、磷和钾的吸收量免耕处理均比翻耕处理少;生育中、后期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
相近,但均高于翻耕移栽。生产 &""千克子粒所需 B、C!D+、E!D的量各处理差异不大。早、晚稻氮、磷、钾的总吸收
量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稻田;双季稻;免耕抛秧;营养特性
中图分类号:F+&&9"&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0$+"+H(!""0)"($"’+%$"#
!"#$% &’ "() ’#"*+"+&’,- .(,*,.")*+/"+./ &0 ’&1"+--,2)
,’$ .,/" "*,’/3-,’")$ *+.)
IJ K4*@27>&,!,CGB H4*;2=>*!!,FLM N4@O2=>*!,PG Q=;@O25-@/,LJ K4@2=-/,RMJ Q;@O27*/
(! "#$$%&% #’ ()*+ ,%-#./0%- )*+ 1*23/#*4%*5,63)*&73 8&/30.$5./)$ 9*32%/-35:,;)*0<)*& ==>>?@,"<3*);A "#$$%&% #’ 8&/#*#4:,
63)*&73 8&/30.$5./% 9*32%/-35:,B%: ()C#/)5#/: #’ "/#D E<:-3#$#&:,10#$#&: )*+ F%*%530 G/%%+3*& #’ 63)*&73 E/#23*0%,
;)*0<)*& ==>>?@,"<3*);= 8&/30.$5./% H03%*0% I*-535.5% #’ ;)*0<)*& "35:,;)*0<)*& ==>>>J,"<3*) )
45/"*,.":S4-.T -:V-T 4@ T;>).- :U;??4@O U4:- 74-.T T>U4@O !""+$!""’ V; WV>TX V=- -77-:VW ;7 @;2
V4..*O- :*WV VU*@W?.*@V4@O ;@ U4:- @>VU4V4;@*. :=*U*:V-U4WV4:W Y ,=- U-W>.VW W=;5-T V=*V V;V*. B,C!D+ *@T E!D *::>3>.*V4;@
4@ -*U.X *@T .*V- U4:- 7;..;5-T V=- ;UT-U V=*V B;2V4..*O- :*WV VU*@W?.*@V4@O(BZ,)A Z;@[-@V4;@*.2V4..*O- :*WV VU*@W?.*@V4@O
(ZZ,)A Z;@[-@V4;@*.2V4..*O- VU*@W?.*@V4@O(Z,),.*V- U4:- B *::>3>.*V4;@ ;7 BZ, *@T ZZ, 5*W =4O=-U V=*@ V=*V ;7 Z,Y
,=- -*U.X *@T .*V- U4:- B,C!D+ *@T E!D *::>3>.*V4;@ ;7 BZ, 4@ V=- -*U.X WV*O- 5*W .;5-U V=*@ V=*V ;7 ZZ, *@T Z,,
BZ, *@T ZZ, 5-U- W434.*U *V 34TT.- *@T .*V- WV*O-W,*@T 5-U- =4O=-U V=*@ V=*V ;7 Z,Y ,=- B,C!D+ *@T E!D U-\>4U-2
3-@V ?-U &"" ]O OU*4@ ;7 T477-U-@V VU-*V3-@VW 5-U- V=- W*3-Y ,=-U- 5*W * :.;W- :;UU-.*V4;@ )-V5--@ V=- *3;>@V ;7 B,
C!D+ *@T E!D >?V*]- *@T U4:- X4-.T Y
6)% 7&*$/:?*TTX 74-.T;T;>).- :U;??4@O U4:-;@;2V4..*O- :*WV VU*@W?.*@V4@O;@>VU4V4;@*. :=*U*:V-U4WV4:W
免耕抛秧是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由于其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增效等特点,!""/
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近年来,该
技术在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湖南等地发展迅
速[&$/]。关于免耕抛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
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免耕抛栽
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未见报道。氮、磷、钾是水稻正
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三要素,对提高和稳定
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水稻氮、
磷、钾的营养特性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报道,但已有
的研究结果大多是在土壤翻耕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
水稻品种[#$0]或不同的肥料用量[#,%$&"]进行研究获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 $ ’’+
""""""""""""""""""""""""""""""""""""""""""""""""""""""""""""""
C.*@V B>VU4V4;@ *@T S-UV4.4^-U F:4-@:-
的,而在连年免耕条件下对抛栽水稻营养特性的研
究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于 !""#!!""$年通过定位
试验研究了免耕抛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
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免耕抛栽对
水稻氮、磷和钾营养特性的影响,为免耕抛栽水稻的
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年开始在南昌市农科所进行早、晚稻定位
试验。供试土壤为冲积性砂壤土,试前土壤的基本
化学性质为:有机质 %"&%’ ( ) *(,全 + ,&!#- ( ) *(,碱
解 + ,".&# /( ) *(,有效 0 1#&"# /( ) *(,速效 2 ,!"&1
/( ) *(,34 #&$1。供试品种(组合)!""#年早、晚稻分
别为金优 -.1和中优 !’’,!""$年分别为金优 !!#和
金优 !".。试验田除 !""1年冬作为紫云英外,其它
年份均为冬闲。
试验设 % 个处理:,)免耕抛秧(+567899:(; <:=7
7>:?=39:?7;@,+AB)。不进行耕翻整地,抛秧前用除草
剂灭茬;!)翻耕抛秧(A5?C;?785?:967899:(; <:=7 7>:?=6
39:?7;@,AAB)。按传统方法耕作、整平后进行抛秧;
%)翻耕移栽(手插秧)(A5?C;?785?:967899:(; 7>:?=39:?76
;@,AB)。按传统方法耕作田,整平后进行移栽。各
处理小区面积 $" /!,1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
处理肥料施用量每公顷 +、0!D#、2!D 分别为 ,#"、
!,、,#.&# *(;所用肥料为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
氮肥按基肥 E分蘖肥 E孕穗肥 E粒肥为 #&# E ,&# E ! E ,
施用;钾肥按分蘖肥 E孕穗肥为 . E%施用;磷肥作基
肥一次施用。氮、磷基肥在抛(栽)秧前一天施入。
抛秧处理采用 1%1孔塑盘进行旱育秧,移栽处理采
用无盘湿润育秧(!""# 年)和旱床育秧(!""$ 年)。
各处理的基本苗相同,!""# 年早、晚稻均为 $"
万株 ) F/!,!""$年均为 -"万株 ) F/!。
抛秧后采用浅水灌溉以促进立苗,其它管理措
施一致。
!"# 测定项目与方法
水稻移栽期、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
期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 #蔸,
分茎鞘、叶片和穗 %部分烘干称重,植株各部位 +、0
和 2的养分测定采用浓 4!GD1H4!D!消化,+用凯氏
定氮法测定,0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2用火焰光度
法测定[,,]。
数据为 !""#、!""$年的平均值,用 IJ<;9和 K0G
软件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群体氮的吸收特性
!&,&, 早、晚稻植株体内的氮含量 表 , 显示,生
育前期早、晚稻茎鞘和叶片中氮含量均呈 +AB L
AAB L AB,茎鞘中的氮含量早稻各处理差异不明显,
晚稻 +AB和 AAB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 AB。
叶片中氮含量早、晚稻 +AB和 AAB之间差异均不明
显,而显著高于 AB。生育中期早、晚稻茎鞘和叶片
中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生育后期茎鞘和穗部
中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叶片中 +AB显著高
于 AAB和 AB。说明免耕抛栽有利于维持水稻后期
叶片氮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就整个生育期而言,
各处理都是分蘖盛期茎鞘和叶片中氮含量最高,而
后逐渐下降。
表 !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各器官氮含量($)
%&’() ! * +,-.)-./ 0- 1022)3)-. 4(&-. +,54,-)-./ ,2 )&3(6 &-1 (&.) 30+) 70.8 1022)3)-. .3)&.5)-./ &. 5&0- 93,7.8 /.&9)/
处理
B>;:7/;?7
分蘖盛期 MBG 孕穗期 NG 齐穗期 M4G 成熟期 OG
茎鞘
GG

P;:Q
茎鞘
GG

P;:Q
茎鞘
GG

P;:Q

G38*;
茎鞘
GG

P;:Q

G38*;
早稻 +AB !&,,1 : 1&’!$ : !&",$ : 1&""$ : ,&".% : !&-%. : ,&%.’ : "&$"" : ,&%.# : ,&!"$ :
I:>9R AAB !&"-# : 1&.’. : ,&-.# : %&-’# : "&-.1 : !&’,1 : ,&%1# : "&#-$ : "&-.% S ,&!-1 :
>8<; AB ,&-., : 1&%,- S ,&’1. : %&$$# S "&-"# : !&.’$ : ,&!#, : "- : "&’#$ S ,&,!1 :
晚稻 +AB !&"!, : %&-%! : ,&,$. : !&-’1 : "&-## : !&$## : ,&.1$ : "&’.$ : ,&$"$ : ,&11, :
P:7;> AAB ,&-.$ : %&.#$ : "&-%! : !&’’! : "&--" : !&$%$ : ,&$#’ : "&.1# : ,&1,% S ,&1-! :
>8<; AB ,, S %&%$1 S "&--$ : !&’1, : "&-1. : !&1#. : ,&%.# S "&..$ : ,&!%- < ,&%’1 :
注(+57;):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T和 #T水平 U:9V;= Q5995W;@ SR @8QQ;>;?7 <:387:9 :?@ 95W;><:=; 9;77;>= 8? =:/; <59V/?
/;:? =8(?8Q8<:?7 @8QQ;>;?7 :7 ,T :?@ #T 9;C;9=,>;=3;<78C;9RX MBG—分蘖盛期 MV99R 7899;>8?( =7:(;;NG—孕穗期 N5578?( =7:(;;M4G—齐穗期 MV99R F;:@8?(
=7:(;;OG—成熟期 O:7V>87R =7:(;;GG—茎鞘 G7;/= :?@ =F;:7F=X下同 BF; =:/; S;95WX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 氮的吸收量 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氮
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图 #看出,无论是早稻
还是晚稻,水稻一生中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
孕穗期,$%&、%%&两个抛秧处理氮的吸收量差异不
大,但均极显著高于 %&处理;相同处理氮的吸收量
晚稻极显著高于早稻,这与水稻品种特性有关。从
移栽—分蘖盛期,早、晚稻氮的吸收量 $%& 处理均
低于 %%&和 %&处理,因为免耕处理水稻抛后有一
个立苗过程,此时水稻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翻耕
处理少,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蘖盛期—孕穗期,
早稻氮的吸收量 $%&和 %%&处理差异不大,但均极
显著高于 %&处理;孕穗—齐穗期,各处理水稻氮吸
收量差异不显著。而晚稻则不同,分蘖盛期—孕穗
期氮的吸收量 $%&和 %%&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
著高于 %&处理;孕穗—齐穗期,氮的吸收量 $%&与
%%&处理、%%&与 %&处理差异不大,但 $%&处理显
著高于 %&处理。从齐穗—成熟,早、晚稻氮的吸收
量均呈 $%& ’ %%& ’ %&,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免耕抛
栽有利于维持水稻后期根系吸收功能。就整个生育
期而言,早、晚稻氮的吸收总量均呈 $%& ’ %%& ’ %&
趋势,这与干物质积累和各时期植株体内氮含量有
关,但早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晚稻处理间差异显
著。
图 !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阶段的吸氮量
"#$%! & ’(()*)+’,#-. ’/ ’001(,12 34 2#00151., ,51’,*1.,/ #. 1’5+4 ’.2 +’,1 5#(1 ’, *’#. $5-6,7 /,’$1/
[注($()*):&+—移栽时 &,-./01-.)2.3 /)-3*,下同 &4* /-5* 6*1(7]
!"#"8 氮的吸收比例 对水稻各主要生育阶段氮
的吸收比例分析(表 !)表明,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
各处理水稻氮的吸收比例前中期为最高,早稻 $%&、
%%&和 %&处理分别为 9:"#!;、98"晚稻分别为 <="==;、<=">?;和 <9"8@;,相同处理
晚稻高于早稻。从移栽—分蘖盛期,早稻氮的吸收
比例 %&处理显著高于 %%&和 $%&处理,而晚稻各
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蘖盛期—孕穗期,早稻
氮的吸收比例 $%&与 %%&处理相近,但均极显著高
于 %&处理,而晚稻氮的吸收比例 $%&与 %%&处理、
%%&与 %&处理差异不大,$%&与 %&处理差异达极
显著水平。从孕穗—齐穗、齐穗—成熟,处理间氮的
吸收比例差异较小。
表 8 主要生育阶段氮的吸收比例(9)
:’3+1 8 ;’,#- -0 & ’(()*)+’,#-. ’, *’#. $5-6,7 /,’$1/ ,- ,-,’+ & ’(()*)+’,#-.
处理 早稻 A-,1B ,2C* 晚稻 D-)*, ,2C*
&,*-)5*.) &+EF&+ F&+EG+ G+EFH+ FH+EI+ &+EF&+ F&+EG+ G+EFH+ FH+EI+
$%& !>"=9 6G 8:"99 -J #@"!9 - !#"9! - 88"<# C% =:"<8 -J #8"=@ - #!":> -
%%& 8!"<@ 6JG 8:">= -J #@":9 - #@"!8 - 8<">9 6G 89">> -6JG #8":9 - ##">> -
%& 8@"!: -J !?"!# 6G #@"!? - #@"8=- ==":? -J 8!"88 6G #!"@? - #:"<< -
#99=期 吴建富,等: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 群体磷的吸收特性
!"!"# 早、晚稻不同处理植株体内的磷含量 各主
要生育时期植株各部位磷素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
$)显示,茎鞘、叶片和穗部中的含磷量变化与氮素不
同,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生育前、中期各处理水稻
叶片磷含量均低于茎鞘,而生育后期则相反。
各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相同组织中的磷含量差异
均不显著。生育后期穗部磷含量免耕处理略高于翻
耕处理,说明免耕有利于促进植株体内磷素向穗部
转移。就整个生育期而言,植株体内磷含量变化规
律与氮含量变化相似。
表 #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各器官磷含量($)
%&’() # *!+, -./0)/01 .2 3422)5)/0 6(&/0 -.76./)/01 .2 )&5(8 &/3 (&0)5 54-) 940:
3422)5)/0 05)&07)/01 4/ &0 7&4/ ;5.90: 10&;)1
处理
%&’()*’+)
分蘖盛期 ,%- 孕穗期 .- 齐穗期 ,/- 成熟期 0-
茎鞘
--

1’(2
茎鞘
--

1’(2
茎鞘
--

1’(2

-345’
茎鞘
--

1’(6’

-345’
早稻 78% 9":;<$ ( 9"; ( 9"=9:; ( 9"<#>: ( 9"<:;? ( 9"!>$# ( 9"$=!# ( 9"=9!< (
@(&AB 88% 9":<># ( 9";#>< ( 9";9#< ( 9"=9?; ( 9"= ( 9"<:>; (
&4C’ 8% 9":!: ( 9"<>=< ( 9"=$?= ( 9"<>#! ( 9"<>; ( 9"$:<= ( 9"<=?! (
晚稻 78% 9"=9:> ( 9"$=$< ( 9"<##: ( 9"$#!$ ( 9"$??? ( 9"$;$= ( 9"$9<= ( 9"!$#? ( 9"$#;= ( 9"1()’& 88% 9"=9#? ( 9"$==; ( 9"<$! ( 9"$ ( 9"$9?# ( 9"!#>; ( 9"$9>9 ( 9"<#>! (
&4C’ 8% 9"#: ( 9"$<$; ( 9"<;9! ( 9"$>>! ( 9"$$#= ( 9"!9:< ( 9"$$<; ( 9"<#;; (
!"!"! 磷的吸收量 对水稻群体各生育阶段磷的
吸收量分析(图 !)表明,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各处
理水稻对磷吸收主要在生育中期,生育前期和后期
吸收量较少。从移栽—分蘖盛期,各处理水稻磷吸
收量差异不大,相同处理晚稻均高于早稻。从分蘖
盛期—孕穗期,早稻磷的吸收量呈 78% D 88% D 8%,
但差异不显著;而晚稻磷的吸收量 78%和 88%,88%
和 8%差异不大,但 78%处理显著高于 8%处理,各
处理早稻均高于晚稻。从孕穗—齐穗、齐穗—成熟,
早、晚稻磷的吸收量均呈 78% D 88% D 8%,处理间差
异不显著,相同处理晚稻均高于早稻,这也与水稻品
种特性和各时期干物质积累有关。就整个生育期而
言,早、晚稻磷的吸收总量均呈 78% D 88% D 8%,但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图 !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阶段的吸磷量
<4;=! *!+, &-->7>(&04./ &1 &22)-0)3 ’8 3422)5)/0 05)&07)/01 4/ )&5(8 &/3 (&0) 54-) &0 7&4/ ;5.90: 10&;)1
!"!"$ 磷的吸收比例 表 <看出,无论是早稻还是
晚稻,各处理水稻对磷的吸收比例主要集中在生育
中期(分蘖盛期—齐穗期),早稻磷的吸收比例 78%、
88%和 8%处理分别为 :?"!?E、:>"##E和 :$">?E;
晚稻分别为 ;>"??E、;="9?E和 ;<"$#E;早、晚稻
磷的吸收比例均呈 78% D 88% D 8%。从移栽—分蘖
盛期,早稻磷的吸收比例免耕处理均小于翻耕处理,
但差异不显著;而晚稻 78% 处理极显著小于 88%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和 !" 处理。从分蘖盛期—孕穗,早稻磷的吸收比
例 #!"和 !!" 处理,#!" 和 !" 处理差异不大,但
!!"处理显著高于 !"处理;而晚稻 #!"、!!"和 !"
处理间差异较小。从孕穗—齐穗期、齐穗—成熟期,
各处理水稻磷吸收比例差异较小。
表 ! 主要生育阶段磷的吸收比例(")
#$%&’ ! ($)*+ +, -./0 $11232&$)*+4 $) 3$*4 56+7)8 9)$5’9 )+ )+)$& -./0 $11232&$)*+4
处理 早稻 $%&’( &)*+ 晚稻 ,%-+& &)*+
"&+%-.+/- "012"0 2"0130 301240 240150 "012"0 2"0130 301240 240150
#!" 67897 % :;876 %< ==8>? % ?86@ % 6A87@ *! =78;; % =;8== % 6=8A= %
!!" 6:86A % :?8>; % =>8>9 % ?8>@ % 7>8A? <3 =>8?> % =:87@ % 6:867 %
!" 6A8;@ % :787> < =68;@ % ?8:7 % 778A> %B ==87? % =68>= % 678@@ %
.:; 群体钾的吸收特性
78=86 早、晚稻不同处理植株体内的钾含量 由表
9可知,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水稻各主要生育时期
均是茎鞘中的钾含量高于叶片,各生育时期不同处
理相同组织中的钾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就整个生育期而言,植株体内钾含量变化规律与氮、
磷相似。
表 0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各器官钾含量(")
#$%&’ 0 <./ 1+4)’4)9 *4 =*,,’6’4) >&$4) 1+3>+4’4)9 +, ’$6&? $4= &$)’6 6*1’ 7*)8
=*,,’6’4) )6’$)3’4)9 $) 3$*4 56+7)8 9)$5’9
处理
"&+%-.+/-
分蘖盛期 2"0 孕穗期 30 齐穗期 240 成熟期 50
茎鞘
00

,+%C
茎鞘
00

,+%C
茎鞘
00

,+%C

0D)E+
茎鞘
00

,+%C

0D)E+
早稻 #!" =8=AA % 78??@ % =8=6? % 78A6? % 78=9= % 68?;? % >8A=?; % =8A:A % 6876A % >879?> %
$%&’( !!" =876A % 78?;A % =87:; % 789;7 % 7876; % 78>?6 % >8A>:6 % =8;>9 % 68>@> % >8=6:9 %
&)*+ !" =87>@ % 78?6: % =877A % 78A?; % 786@? % 7866A % >8A;9> % =8A6; % >8?;> % >8==7A %
晚稻 #!" 98=;: % =86?A % 78;@A % 78;A@ % 78:9? % 68??A % >8?6;= % 78?;A % 686=A % >89>>= %
,%-+& !!" 986@ % =8=7; % 78;6: % 78=9= % 787;? % 7877: % >8?:@; % 78;@= % 68>7= % >89=6> %
&)*+ !" 98>:7 % =86=? % 78;?; % 78=6A % 7879: % 78>7? % 687>6= % =879= % 6867: % >8976: %
78=87 钾的吸收量 各处理早稻钾的吸收高峰期
在分蘖盛期—孕穗期,而晚稻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期,分别在移栽—分蘖盛期、分蘖盛期—孕穗期(图
=)。从移栽—分蘖盛期,早、晚稻钾的吸收量 #!"
处理均小于 !!" 和 !" 处理,早稻吸钾量 #!" 与
!!"、!"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而 !!"和 !"处理相
比差异较小;晚稻吸钾量 #!"与 !!"处理差异显
著,#!"与 !"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同处理晚稻高于
早稻,这与水稻品种和各时期干物质变化有密切关
系。分蘖盛期—孕穗,早、晚稻吸钾量均呈 #!" F
!!" F !",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同处理晚稻高于早
稻。孕穗—齐穗期,各处理早稻吸钾量差异较小,晚
稻抛秧的两个处理差异较小,但均显著高于翻耕移
栽处理。生育后期钾吸收量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就
整个生育期而言,早、晚稻钾的吸收总量均呈 #!" F
!!" F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78=8= 钾的吸收比例 对水稻各主要生育阶段钾
的吸收比例分析(表 ;)表明,各处理早稻钾的吸收
比例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孕穗期,而晚稻主要集
中在移栽—分蘖盛期和分蘖盛期—孕穗期。从移栽
—分蘖盛期,早、晚稻钾的吸收比例免耕处理明显低
于翻耕处理,早稻翻耕两处理差异不大,而晚稻翻耕
两处理差异明显。分蘖盛期—孕穗期,早稻各处理
差异显著,而晚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孕穗—齐穗
期,早、晚稻 #!"和 !!"处理间差异不大,但均显著
高于 !"处理。生育后期各处理差异较小。
=;;:期 吴建富,等: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图 ! 不同处理早、晚稻主要生育阶段的吸钾量
"#$%! &’( )**+,+-).#/0 )1 )223*.34 56 4#223730. .73).,30.1 #0 3)7-6 )04 -).3 7#*3 ). ,)#0 $7/8.9 1.)$31
表 : 主要生育阶段钾的吸收比例(;)
<)5-3 : =).#/ /2 &’( )**+,+-).#/0 ). ,)#0 $7/8.9 1.)$31 ./ ./.)- &’( )**+,+-).#/0
处理 早稻 !"#$% #&’( 晚稻 )"*(# #&’(
+#("*,(-* +./0+. 0+./1. 1./02. 02./3. +./0+. 0+./1. 1./02. 02./3.
45+ 67897 : ;<8=7 " >>8;> : ?8@7 " ?A8@6 ’ @@87< " 6>8A@ " >8<< "
55+ >98>= " ;>8@= : >?8=? : ?8>= " @>87= : @68=< " 6>8<> " >87> "
5+ 6=8A9 " @<8A? ’ ><89> " >8;6 " @78<7 " @>8>? " A8<9 : >8?9 "
’>? 水稻对 @、A’(B、&’(的需要量
表 <表明,生产 699 BC 子粒所需的 4、D>E; 和
F>E量处理间差异较小,相同处理晚稻均高于早稻。
早稻生产 699 BC子粒所需 4、D>E;、F>E的比例 45+、
55+和 5+分别为 6 G 98?; G 68>6、6 G 98?@ G 68>@ 和 6 G
98?7G68?9;晚稻分别为 6 G 98?? G 68?=、6 G 98?6 G 68?A
和 6 G98?? G68@A。
综合上述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早稻氮吸收量、磷吸收量和钾吸收量与产量显著相
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98=A9<、98=9A@和 98===A;晚稻
氮吸收量、磷吸收量和钾吸收量与产量显著相关,相
关系数分别为 98=A7@、98==9=和 98=77<。
表 C 生产 DEE F$子粒 @、A’(B、&’(的需要量(F$)
<)5-3 C <93 */0.30.1 /2 @,A’(B,&’( +G.)F3 G37 DEE F$ $7)#0
处理 早稻 !"#$% #&’( 晚稻 )"*(# #&’(
+#("*,(-* 4 D>E; F>E 4 D>E; F>E
45+ >89; " 98<6 " >8@= " >8?7 " 98= "
55+ >896 " 987A " >8@= " >8?@ " 98<> " ?8>@ "
5+ 68<; " 987? " >8>A " 68=; " 987; " >8AA "
! 结论
本研究是在双季稻田定位的基础上连续 >年研
究了免耕抛秧稻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结果表明,
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水稻一生中对氮、磷和钾的吸
收总量均呈 45+ H 55+ H 5+的趋势,相同处理晚稻
高于早稻。水稻生育前期氮、磷和钾的吸收总量免
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随着生育的进程,免耕处理
水稻生长加快,根系吸收能力增加,个体和群体的干
物质积累也增加,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氮、磷和钾的
吸收量免耕处理均高于翻耕处理,说明免耕处理后
期有利于维持水稻根系的吸收机能,使后期养分的
积累和产量的提高。生产 699 BC 子粒所需要 4、
D>E;和 F>E的早、晚稻各处理差异较小,相同处理
晚稻均高于早稻。水稻一生中吸收的氮、磷、钾养分
总量与产量关系密切。
@77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6@卷
参 考 文 献:
[!] 李康活,黄庆,陆秀明,等 "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 广东农业科学,!$$%(&):’()*
+, - .,./012 3,+/ 4 5 !" #$ % 61,7,08 9:;<97 <1 1<=7,8802: >/87,?07,<1
@,7A >0B7 7901B;8017:C C<9;;,12 9,>:[ #]" E/012C<12 F29,>"
G>, ",!$$%(&):’()*
[’] 刘敬宗,李云康 "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杂
交水稻,!$$$,!H(&):&&(&H*
+,/ # I,+, J -" G7/C,:B <1 7A: 1<=7,8802: 01C B::C8,12=7A9<@,12 >/8=
7/9: ,1 AKD9,C 9,>:[#]" .KD9,C L,>:,!$$$,!H(&):&&(&H*
[&] 刘军,黄庆,刘怀珍,等 " 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
作物杂志,’MMM,(H):!!(!’*
+,/ #,./012 3,+,/ . I !" #$ % NA090>7:9,B7,>B 01C >/87,?07,<1 7:>A=
1,O/:B

0B7=7901B;8017:C 9,>:[#]" N9<;B,’MMM,(H):!!
(!’*
[H] 陈旭林,黄辉祥,黄永生,等 " 不同栽培措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
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MMM,(Q):’(H*
NA:12 4 +,./012 . 4,./012 J G !" #$ % RPP:>7

/87/9:
S:7A0B7=7901B;8017:C 9,>:[#]" E/012C<12
F29,>" G>, ",’MMM,(Q):’(H*
[)] 温玉辉,陈景勇,杨悦林,等 " 晚稻免耕抛秧高产机理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MM’,’M(’):%&(%Q*
T:1 J .,NA:1 # J,J012 J + !" #$ % G7/CK <1 7A: S:>A01,BS A,2A=K,:8C

/87/9: ,1 807: B:0B<1 9,>:[#]" # "
U, " RC"),’MM’,’M(’):%&(%Q*
[Q] 刘军,黄庆,付华,等 "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MM’,&)(’):!)’(!)Q*
+,/ #,./012 3,U/ . !" #$ % XAKB,<8<2,>08 S:>A01,BS

B70D8: K,:8C

0B7=7901B;8017:C 9,>:[#]" G>, " F29,>" G,1",
’MM’,&)(’):!)’(!)Q*
[%] 石庆华,潘晓华,张佩莲 " 两系杂交稻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Q(!!*
GA, 3 .,X01 4 .,IA012 X +" F ;9:8,S,109K B7/CK <1 7A: 1/79,7,<1
>A090>7:9,B7,>B

:[#]" # " #,012Y, F29,>" V1,?",
!$$&,!)(!):Q(!!*
[Z] [A1, GA, 5,.<9,: \,./8=
7,?09 :PP:>7B <1 9,>: K,:8C 01C 1,79<2:1 /B: :PP,>,:1>K ,1 1<97A:0B7 \A0,=
801C[#]" U,:8C N9<;B L:B",!$$$,QH:!M$(!’M*
[$] 凌启鸿 " 作物群体质量[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MMM* !)H(!%!*
+,12 3 ." N9<; ;<;/807,<1 O/08,7K[5]" GA012A0,:GA012A0, G>,:1>:
01C \:>A1<8<2K X9:BB,’MMM* !)H(!%!*
[!M] 张洪程,王秀芹,戴其根,等 "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
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MM&,&Q(%):ZMM
(ZMQ*
IA012 . N,T012 4 3,]0, 3 E !" #$ % RPP:>7B

07,<1
907: <1 K,:8C,O/08,7K 01C >A090>7:9B

:
?09,:7K +,012K, " F29,>" G,1",’MM&,&Q(%):ZMM(
ZMQ*
[!!] 史瑞和 " 土壤农化分析[5]" 北京:农业出版社,!$Z!*
GA, L ." G<,8 029<=>A:S,B79K 0108KB,B[5]" ‘:,_,12:F29,>/87/908
X9:BB,!$Z!*
)QQH期 吴建富,等: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