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D?P、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科研专项("#!*"’+);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田霄鸿(%(#&—),男,甘肃天水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旱地土壤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
,-.:%)+&!(’"//+,01234.:56789:(#&; <493= >82
重碳酸根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生长及锌营养的影响
田霄鸿,买文选,陆欣春,杨习文,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
摘要:石灰性土壤上小麦锌缺乏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高含量的 ?@A$) 被认为是造成缺锌的主要原因之
一。本试验采用土培试验方法,选用 )种小麦基因型(中育 #号、B"!$/、远丰 ((/),研究了不同 ?@A$) 浓度水平对小
麦生长及 C9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A$) 对小麦植株生长(尤其是对根系)及 C9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较
低浓度(%+ 228. D E)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另外,高浓度 ?@A$) 对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及对锌从小麦根系向地上部的
转运率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 ?@A$) )" 228. D E条件下,与未进行 ?@A$) 处理的对照相比,土壤有效锌及锌向地
上部的转运率分别下降 %%F%G和 +F"G,表明 ?@A$) 对小麦锌营养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对
土壤中有效锌的钝化;!)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抑制锌从小麦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其中前两个途径可能起
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土壤中高含量的 ?@A$) 对供试的 )种冬小麦基因型的生长及 C9吸收的抑制作用比
较轻微,这可能与它们对高浓度的 ?@A$) 具有较高的耐性有关。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碳酸氢根;锌;小麦基因型
中图分类号:B%’)F&!;H(’+F%! 文献标识号:I 文章编号:%""/$+"+J(!""/)"%$"""($"/
!""#$%& ’" ()$*+(’,*%# ’, -+’.%/ *,0 1),$ ,2%+)%)’, ’" 0)""#+#,% ./#*% -#,’%34#&
,KIL J4381789:,MIK N-916O39,EP J491>7O9,QILR J41S-9,EK B7-9:164O
(!"##$%$ "& ’$(")*+$ ,-. /-01*"-2$-3 4+1$-+$,5"*367$(3 8 9 : ;-10$*(13<,=,-%#1-%,46,-->1 ?@A@BB,!61-,)
5(&%+*$%:C49> T-U4>4-9>V 8U S7-35 W.395< 49 >3.>3X-8O< <84. 3X-3 4< S4T-
35- >89>-95X35489 73< Y--9 X-:3XT-T 3< 3 23Z8X 49U.O-9>49: U3>58X = K9 574< <5OTV,3 <84. W85 -6W-X42-95 S3< >89TO>5-T 58
49[-<54:35- 57- 49U.O-9>- 8U Y4>3XY8935-(?@A$) )89 :X8S57 8U S7-35 W.395< 39T \49> 9O5X45489 S457 57X-- T4UU-X-95 S7-35
:-985VW-<(C789:VO #,B"!$/,QO39U-9: ((/),S74>7 73[- T4UU-X-95 <-9<454[45V 58 C9 T-U4>4-9>V= ,7- X-
5735 S7-35 :X8S57(-
<8.O5489,39T 57- 9-:354[- -UU->5 S3< 28X- 8Y[48O< O9T-X X-.354[-.V .8S >89>-95X35489 ?@A$)(%+ 228. D E)5739 5735 8U
74:7-X 89-()" 228. D E)= P9T-X 57- >89T45489< 8U 74:7 ?@A$) >89>-95X35489()" 228. D E),57- 3[34.3Y.- C9 >895-95 49
<84. 39T 57- 5X39<.8>35489 X3548 8U C9 UX82 X885 58 <7885 S3< T->X-3<-T YV %%F%G 39T +F"G,X-
35- >3O<-T 57- 4228Y4.4\35489 8U C9 49 <84.;<->89T.V,45 4974Y45-T X885 :X8S57 8U S7-35 W.395<;574XT.V,45 T->X-3<-T 57-
5X39<.8>35489 8U C9 UX82 X885 58 <7885,39T 57- U4X<5 39T <->89T >3O<-< S-X- WX8Y3Y.V 23Z8X 49U.O-9>49: U3>58X< = K9 >89>.O1
<489,57- -UU->5< 8U ?@A$) 89 :X8S57 39T \49> OW53]- 8U 57X-- :-985VW-< 8U S495-X S7-35 W.395< 5-<5-T S3< 985 3< <-X48O< 3<
-6W->5-T,39T 574< 4< W-X73W< Y->3O<- 57-<- S7-35 :-985VW-< 73[- 74:7 58.-X39>- 58 74:7 >89>-95X35489< 8U Y4>3XY8935- =
6#3 .’+0&:>3.>3X-8O< <84.;Y4>3XY8935-;\49>;S7-35 :-985VW-<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395 LO5X45489 39T _-X54.4\-X B>4-9>-
土壤和植物缺锌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微量元素
缺乏现象之一,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石灰性土壤
地带尤为严重[!]。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广大地区,
土壤缺锌也相当普遍["]。一般认为,土壤 #$值是
决定土壤中锌形态及其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土壤
#$% & 时,锌有效性降低,严重缺锌主要由土壤高
#$引起[’]。石灰性土壤中存在高量 ()(*’,()(*’
对 +,的吸附和解吸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更为重要
的是,高量 ()(*’ 使土壤 #$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上(&./!0./ 之间)。有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中,
当 ()(*’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时,生长介质中 #$
值和 ()(*’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陈玲等[1]在营养
液中添加 ()(*’ 后也发现营养液中 $(*2’ 浓度与
#$值均有较大幅度上升,二者均随着 ()(*’ 加入量
的增加而升高。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土壤 #$值的高低。但是,土壤中的 ()(*’ 本身并
不表现碱性,它只是一种碱源,必须在 (*" 和 $"*
形成 $"(*’后,再与 ()(*’ 作用生成 ()($(*’)" 时
才表现出碱性[&]。由此可见,真正使 #$值升高从
而降低土壤中锌有效性的因子应该是 $(*2’ 。目
前,人们对石灰性水稻土上水稻的锌营养给予了较
多的关注[023],并且就 $(*2’ 对水稻锌吸收及运输
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4],但迄今对它的作
用机理并未完全弄清[""]。一般认为,$(*2’ 通过阻
碍根系生长来抑制对 +, 的吸收,$(*2’ 对地上部
生长影响很小,而对根系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
其原因可能是高量 $(*2’ 使得根系细胞中累积了
大量的有机酸,从而抑制了作物新生根正常的生长
发育[0]。另外,$(*2’ 可以钝化根系中的锌从而对
向地上部的转运产生抑制作用[3]。徐晓燕等认为,
$(*2’ 对根部锌向地上部运输的影响要大于对根吸
收锌的影响[!4]。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北方居民众多人
口的主食[!!],小麦(!"#$#%&’ ()*$#+&’ 56)主要分布在
石灰性土壤上,而这种土壤的平均有效 +,含量仅为
4.’& 78 9 :8[!"],低于作物缺 +, 的临界值(4./ 78 9
:8)[!’]。即使土壤有效 +,含量处于 4.1!!.4 78 9 :8
的范围,也会造成小麦的潜在性缺 +,,严重影响小
麦子粒的锌营养品质,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对人体健
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北方石灰性土壤上小
麦锌缺乏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进行了盆栽试
验,在石灰性土壤中添加 ;)$(*’ 溶液,对高浓度
$(*2’ 能否引起小麦锌缺乏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在
石灰性土壤地区提高小麦锌效率及为锌高效小麦品
种的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于 "44/ 年 - 月至 0 月在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温室中进行。供试土壤采自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农作一站试验地,为 土亚类油,土属红油土种
(旱耕人为土垫土)。土壤风干过 / 77筛后混匀备
用。其基本理化性状为:#$ &.30(水土比 ! < !)、有
机质含量 !’.3& 8 9 :8、;*2’ 2; 1’.1" 78 9 :8、;$=- 2;
1./’ 78 9 :8、速效 > "-.3 78 9 :8、速效 ? !11." 78 9 :8、
$(*2’ -./ 77@A 9 :8、()(*’ 含量 &/." 8 9 :8、BC>D 2
+, 4.1/!8 9 8、;)
=含量 !.43 78 9 :8。’ 个小麦品种
为中育 1、E4"20及远丰 330。
设不施 +,( 2 +,)和施 +,( = +,,-4 78 9 :8)"个
水平;$(*2’ 供应量为 4、!/、’4 77@A 9 5 ’ 个水平。
采用完全方案,共 1个处理,重复 ’次。’种小麦基
因型,共培养 /- 盆。+, 与 $(*2’ 分别以 +,E*-·
&$"*和 ;)$(*’溶液的形式供应。
在精选过的种子中用 //F温水浸泡 !/ 7G,,捞
出后放入 ’H$"*" 溶液中杀菌消毒 !4 7G,,用蒸馏
水冲洗 ’遍,再将种子放入蒸馏水中在室温下浸泡
’ I,然后在培养皿催芽。为保证小麦正常分蘖、拔
节和抽穗,对完全露白后的种子进行春化处理,将
种子从滤纸移入沙盘中,在冰箱中 "!’F低温下持
续培养 !’ J,期间不时补充水分。
将春化处理的长势均匀的幼苗移栽于深色塑料
小桶(J K !- L7,I K !1 L7),每桶装土 "./ :8,移栽前
施 ; 4."/ 8 9 :8,>"*/ 4." 8 9 :8,分别以尿素和 ?$">*-
的形式混入土壤。每桶移栽 0株,浇适量水。3 J后
间苗,每桶定苗 /株,同时对施 +,处理供 +,,以 +,M
E*-·&$"*溶液的形式按量浇入试验桶;并开始进
行 $(*2’ 处理,每天浇水时将 ;)$(*’ 溶液按照试
验设计的量直接浇于试验桶中,不进行 $(*2’ 处理
的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并根据不同的耗散程度浇适
量的水,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从 / 月 / 日正式
进行施 +,及 $(*2’ 处理开始,至 &月 !4日结束试
验共培养 1/ J,期间每桶共浇 ;)$(*’ 溶液或蒸馏
水 1.// 5。
!"# 收获及测定
收获时用剪刀将小麦植株沿基部剪下,分为茎、
叶两部分,从土中取出根系,洗净,并称取鲜重,同时
采集土壤样品。将所有收获物烘干(先在 34F下杀
4!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青 !" #$%,再在 &"’下烘干至恒重)备用,烘干后将
穗部单独分出另作分析。土样风干磨碎,过 ( ##
筛备用。
植株与土壤 )%含量的测定:植物样品烘干后
揉碎,采用湿灰化法(浓 *+,! -*./,0 1 ! - ()消解,用
2345浸提剂(6* 78!)浸提土壤样品(水土比 9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5!9".:3)测定 )%含量。
土壤 *.,;! 含量用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测
定;土壤 6*用蒸馏水浸提(水 -土 1 ( - (),2<=35 ;
!9" 6*计测定[(>]。
试验数据均采用 ?5? @8(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
析和多重比较(??:法)。
! 结果与分析
!"# 土壤 $%&’( 含量和 )$值的变化
随着 *.,;! 浓度的增加土壤 *.,;! 含量也随
之升高。图 (A 看出,添加较低浓度 *.,;!((>
##B/ C =)足以使土壤中的 *.,;! 含量提高到相当的
程度;当浓度提高到 *.,;! !" ##B/ C = 时,土壤
*.,;! 含量的增加趋势变缓。在本试验中,添加
*.,;! (> ##B/ C = 使土壤中的 *.,;! 含量由 >8&0上
升至 ((8(! ##B/ C DE。李春花等研究表明,用 *.,;!
含量为 @80> ##B/ C =的自来水对菜豆进行灌溉,与
浇去离子水的相比其生物量下降了近 (倍[(&];康玉
林等[(7]在水稻上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 *.,;!
达到 > ##B/ C =时就足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对锌的
吸收。因此,土壤中 ((8(! ##B/ C DE的 *.,;! 含量已
达到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的浓度。
图 (F表明,土壤 6*亦随着 *.,;! 浓度的增加
而升高,且增加趋势和土壤中 *.,;! 含量的变化相
似:较低浓度的 *.,;! 会使其急剧升高,而高浓度
的*.,;! 升高趋势变缓。对所得到的 >0 组土壤
*.,;! 含量和土壤 6* 值作相关分析看出,土壤
*.,;! 含量和土壤 6*之间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正相
关关系,回归方程为:G 1 78&9@7 H "8"I>!,J 1
"8@&&>!!(图 (K)。因此可以认为,本试验中土壤
6*升高主要归因于 *.,;! 含量的增加。所以,
*.,;! 的加入,不仅使土壤 *.,;! 含量增加到较严
重影响作物生长的程度,另一方面会使土壤 6*显
著升高,最终影响土壤中锌的有效性。
图 # 添加 $%&’( 对土壤中 $%&’( 含量与土壤 )$的影响
*+,- # .//0123 4/ 566+7, $%&’( 47 34+8 $%&’( 1471072952+47 576 )$
!"! 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高浓度 *.,;! 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表
现出不同的影响(表 ()。与对照相比,(> ##B/ C =
*.,;! 对根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幅为
(!8>IL;当 *.,;! 浓度增大到 !" ##B/ C = 时,根系
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变化很小。地上部生长量在
*.,;! (> ##B/ C =的浓度下和对照相比几乎没有任
何差异;当 *.,;! 浓度提高到 !" ##B/ C =时才表现
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降幅仅为 !8!L。因此可以
认为,*.,;! 对小麦生长量的影响在较低的浓度下
比在高浓度下具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分蘖数
也有同样的结论。但与菜豆、水稻相比,*.,;! 对小
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是比较轻微的,说明小麦对高浓
度 *.,;! 并不太敏感,或者说对高浓度 *.,;! 具有
很高的抗性。
表 (还看出,供 )%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长量,
与对照相比,其整株生长量由 089! 升高到 08&0
E C 6/A%M,增幅为 I8&L,达显著水平。但是,整株生长
(((期 田霄鸿,等:重碳酸根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生长及锌营养的影响
表 ! 不同试验因子对小麦植株生长量及分蘖数的影响
"#$%& ! ’((&)*+ ,( -.((&/&0* (#)*,/+ ,0 +&&-%.01 1/,2*3 #0- *.%%&/.01
因素
!"#$%&
水平
’()(*
生长量 +,(*-(. / 0*"1$) 根 /冠
2/ 3
&"$,%
分蘖数
4,**(&,1.
(5%6)
根
2%%$
茎
3$(7
叶
’("8
穗
30,9(
地上部
3:%%$
整株
4%$"*
;1 供应(7. / 9.) < =>?? @ <>A= " =>B= " <>CD " E>BA " F>EC @ <>?? C>= "
;1 GH00*I F< =>DE " <>A< " =>BB " <>CD " E>JE " F>BF " <>BJ C>E "
添加 KLMNC(77%* / ’) < =>AF " <>JD " =>BA " <>CA " E>JE " F>?J " <>B? C>E "
KLMNC "--,1. =? =>?D " <>AE " =>BE " <>F? " E>JC " F>CE " <>?? C>= "
C< =>JJ " <>A< " =>B= " <>C? " E>BF " F>F= " <>BF C>E "
基因型 ;+B E>=F " <>B? # =>D= " — E>?B @ F>J< " <>AF F>= "
O(1%$I0( 3
+!DDA =>J? @ <>DB " =>J< @ <>E? @ E>D= " F>BB " <>B< C>= @
注(5%$():;+B—中育 B ;:%1.IH B;+!DDA—远丰 DDA +H"18(1. DDA;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P显著水平,下同 Q,88(&(1$ *($$(&G 7("1G G,.1,8,#"1$ "$
?P *()(* 6 4:( G"7( GI7@%* ,G HG(- 8%& %$:(& $"@*(G6
量的增加主要是供 ;1后对根部生长明显促进的结
果(根部生长量增加了 EC>DP),而对其他部位虽然
也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很有限。也就是
说供 ;1会促进小麦生长尤其是能显著促进根系的
生长,供 ;1后根冠比的增加亦证实了这一点。
图 E看出,当 KLMNC 浓度由 <提高到 =? 77%* / ’
时,在供锌条件下,根系与地上部生长量均有所降
低;不供锌时根系生长量无明显变化,而地上部生
长量略有增加。虽然低量 KLMNC(=? 77%* / ’)对小
麦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表 =),但图 E 的结果
表明,这种抑制作用仅在锌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发生,而在锌缺乏时影响有限(供试土壤平均 ;1含
量 <>B? 7. / 9.,根据刘铮等的划分属隐性缺锌土
壤[=E])。当 KLMNC 浓度由 =?提高到 C< 77%* / ’时,
无论是否供锌,根系生长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而地
上部生长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高量
KLMNC 产生的锌缺乏胁迫迫使小麦将地上部养分更
多地转移到根系,使根系更好地生长以保证小麦能够
吸收到充足的锌,从而减少了地上部生长量。
另外,锌的供应对小麦尤其是对于其根系生长有
一定的促进作用(图 E),但这种作用仅在不添加
KLMNC 的条件下较为明显,而随着 KLMNC 浓度的升
高,供锌所带来的促进作用逐渐被抑制,直至 KLMNC
浓度升高到 C< 77%* / ’时,锌的供应对小麦的生长量
已几乎没有影响。这说明对于高 KLMNC 含量的石灰
性土壤,仅靠锌的供应是无法解决其锌缺乏问题的。
图 4 供 50条件下添加 6789: 对小麦生长量的影响
;.1<4 ’((&)*+ ,( #--.01 6789: ,0 -/= >#**&/ =.&%- ,( 23* ?0-&/ 50 +?@@%=
4A: 锌含量、吸收量及向地上部的转运
E>C>= 土壤及小麦的锌含量 供 ;1显著地提高了
小麦植株的 ;1含量(表 E),与对照相比,叶、茎、根
及穗部 ;1 含量分别增加了 =J>E
E=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F卷
!"#$%&、"’#%(&。可以看出,除叶部外,供 )*后其
他部位的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由于供 )*就生物
量而言仅仅对根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 +),所以
可以认为,正是供 )*对小麦根系生长良好的促进作
用,才导致小麦从土壤中对 )*吸收的增加。
表 , 显示,随着 -./0! 浓度的增加,土壤中 )*
含量逐渐降低,122345264等[+$]也有相似的结论。由
于小麦植株的平均 )*含量也随着 -./0! 浓度的增
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所以土壤中有效锌含量的下降
并不是由于小麦对锌吸收的增加引起的,而可能是
-./0! 将土壤中部分有效态 )*逐渐转变为无效态,
并最终降低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而阻碍了小麦对
)*的吸收。所以 -./0! 不仅会抑制小麦根系的生
长发育并影响对 )*的吸收,而且还会对土壤中的有
效 )*产生钝化作用。
表 ! 不同试验因子对小麦及土壤 "#含量的影响
$%&’( ! )**(+,- .* /0**(1(#, *%+,.1- .# "# +.#+(#,1%,0.# .* 23(%, 4’%#, %#/ -.0’
因素
789:26
水平
14;4<
)*含量 )* 92*94*:68:=2*(!> ? >) 土壤
@2=<
根
A22:
茎
@:45
叶
148B
穗
@C=D4
平均
E;468>4
)* 供应(5> ? D>) F ’!#,( G ,(#+F G !+#+’ 8 ’"#+$ G ""#+, G F#%’ G
)* 3HCC添加 -./0!(552< ? 1) F %%#J" 8 !!#J$ 8 !’#F+ 8 ("#$F 8 J!#%, 8 ,#(( 8
-./0! 8KK=*> +J %"#J’ 8 !"#(+ 8 !+#J$ 8 (F#JJ 8 J+#+" 8 ,#%F 8
!F %F#$, 8 !"#FF 8 !!#$, 8 %,#+’ 8 JF#’( 8 ,#J’ 8
基因型 )L’ %,#F" 8 ""#F$ 8 !’#$% 8 — J!#’$ 8 ,#(" 8
M4*2:IC4 @F,0( %%#!J 8 ,"#,$ 9 !,#$J 8 %$#$$ 8 J+#%, 8 ,#%! 8
L7$$( %!#’" 8 !"#F, G !+#’ 8 %(#", 8 JF#+" 8 ,#J% 8
,#!#, 小麦的锌吸收量 与 )*含量相似,)*的供
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麦各部分及整株 )*吸
收量,其中以根系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供 )*后
其吸收量由 $(#F(增加到 +’!#$$!> ? C<8*:,增加幅度
达到 ’%#,&,而地上部 )* 吸收量也增加了 !,#,&
(表 !)。根系吸收量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地上部,
说明 )*的供应虽然能提高小麦的吸收量,但大部分
累积到了根系,而向地上部转运的相对较少。
随着 -./0! 浓度的增加,植株地上部 )*吸收量
呈递减趋势(表 !),但变化幅度不大;而较低浓度
-./0!(+J 552< ? 1)对根系及整株吸收量有较为明显
的抑制作用。但当 -./0! 浓度提高到 !F 552< ? 1
时,相比于 +J 552< ? 1处理,根系与整株 )* 吸收量
反而有所增加。说明高浓度下 -./0! 较低浓度对小
麦 )*吸收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 5 不同试验因子对小麦 "#吸收量的影响
$%&’( 5 )**(+,- .* /0**(1(#, *%+,.1- .# "# +.#,(#,- .* 23(%, 4’%#,
因素
789:26
水平
14;4<
)*吸收量 )* 92*:4*:3(!> ? C<8*:)
根
A22:
茎
@:45
叶
148B
穗
@C=D4
地上部
@N22:
总量
O2:8<
)* 供应(5> ? D>) F $(#F( G ,,#%’ G JF#+% 8 ,J#F! G $%#$’ G +$’#F G
)* 3HCC添加 -./0!(552< ? 1) F +",#’% 8 ,’#J" 8 ’F#JF 8 !,#,’ 8G ++$#,$ 8 ,’+#$% 8
-./0! 8KK=*> +J ++(#JJ 8 ,(#J" 8 J+#+( 8 !’#,J 8 ++J#$% 8 ,!"#J, 8
!F +,J#J! 8 ,%#,F 8 J"#’+ 8 ,J#,’ G +F%#F% 8 ,!,#’F 8
基因型 )L’ +J"#+% 8 ,(#’’ 8G %F#’+ 8 — $$#,% G ,J!#"" 8
M4*2:IC4 @F,0( +F,#+F G +$#’% G ",#J+ 9 ",#!$ 8 +F"#J G ,F’#’( 8
L7$$( +,(#(% 8 !,#’’ 8 J!#%, G +$#’+ G +FJ#$( 8 ,!"#(J 8
!++期 田霄鸿,等:重碳酸根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生长及锌营养的影响
!"#"# $%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 &’%(’)等[!*]将
养分的转运率定义为植株地上部养分的吸收量与整
株吸收量的比值。在本研究中,对不同供锌水平、不
同 +,-.# 浓度条件下小麦的锌转运情况进行了分
析。
如图 #/所示,随着供 $% 量的增加,$% 从根系
向地上部的转运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 $%的供应
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对地上部的更为明显(表
0),从而在根系累积了更多的锌的缘故;对 $%吸收
量的分析也有同样的结论(表 #)。这说明虽然 $%
的供应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的 $%含量,但却无法同
时提高 $%的转运率。与未进行 +,-.# 处理的相比,
较低浓度 +,-.#(01 223) 4 5)对 $%的转运没有明显
的影响,而高量 +,-.#(#* 223) 4 5)对 $%从根系向地
上部的转运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图 #6)。
图 ! 不同试验因子对小麦锌转运的影响
"#$%! &’’()*+ ,’ -#’’(.(/* ’0)*,.+ ,/ 1/ *.0/+2,.*(- *, +3,,*+ ,’ 43(0* 250/*+
! 讨论
高含量的 +,-.# 被认为是造成石灰性土壤上
$%有效性很低的主要因素[0],且主要通过阻碍根系
生长来抑制对 $%的吸收及钝化根系中的 $%从而对
向地上部的转运产生抑制作用而实现[7]。近年来,
关于 +,-.# 对水稻 $%有效性的影响已经进行了较
多的研究[!0],但对于小麦的研究却很少。本试验结
果显示,+,-.# 的确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而且对小麦的根部于比地上部具有更为明显的
抑制作用,这与在水稻上所得到的结果相似[7]。但
本试验结果也显示,这种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是
有限的,即使对于影响最大的根部,其生长量和未进
行 +,-.# 处理的相比也仅下降了 0#"178,并未达
到统计上的差异显著水平;而且这种对于根系生长
的抑制作用又仅限于在供锌条件下产生,在不供锌
时反而对其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图 !)。另外,$%与
+,-.# 的交互效应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
+,-.#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如对水稻、菜豆那样明
显,小麦对 +,-.# 的敏感程度并不高。
本试验结果也证实,高量 +,-.#(#* 223) 4 5)对
$% 从小麦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会产生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 +,-.# 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效
$%含量呈下降趋势,所以石灰性土壤上 +,-.# 除了
上述对根系生长以及对 $%转运的阻碍作用外,对有
效 $%的钝化也是造成小麦缺 $%的原因之一。徐晓
燕等[0*]对水稻的研究认为,+,-.# 对根部 $% 向地
上部转运的影响要大于对根吸收 $%的影响,并将其
作为石灰性土壤上 +,-.# 影响水稻锌营养的最重要
机理。但在本试验中,由不同浓度 +,-.# 所引起最
大的降低程度中,小麦根系干物质产量下降了
0#"178,土壤有效锌下降了 00"008,而从小麦根系
向地上部的转运仅降低了 1"*08。所以,相对于对
$%转运的影响,+,-.# 对土壤有效 $%的钝化作用以
及对根系生长的抑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可能
是由于水稻和小麦的物种之间的差异所致。
在 +,-.# 对作物 $%有效性的研究中,+,-.# 的
添加载体一般选用 9/+,-#[7],并且在相关研究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也用了 9/+,-#,但是应该
注意到,9/+,-#的加入不但会增加 +,-.# 的含量,
也同时带入了大量的 9/:,增加了土壤溶液中交换
性钠的比例。在本试验中,随着 9/+,-#的浓度由 *
上升到 #* 223) 4 5,土壤中的钠离子含量激增了将近
0#倍(由原来的 0"0;升高至 0<"=7 2( 4 >()。众所周
知 9/:有很强的分散性,会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这
对土壤中 $%的有效性及小麦根系的生长肯定是有
<0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0<卷
影响的。但是关于 !"#$%& 的加入对于小麦的生长
以及 ’(有效性的抑制作用中,!")的增加对于土壤
结构的破坏起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土壤施 ’(、叶面喷施 ’( 肥均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 ’(的需求[**];但由于
诸多因素的影响,外界添加的 ’(会逐渐从有效态转
变为无效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当 #$%+& 浓度为
&, --./ 0 1时,’(的供应对于小麦的生长已几乎没
有任何促进作用(图 *)。加之缺 ’(土壤比较广泛,
所以想要通过施 ’(彻底解决小麦缺 ’(的问题十分
困难。因此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锌高效小麦
基因型(在缺 ’(条件下能维持较为正常的生长并取
得较高产量的基因型)是解决石灰性土壤上小麦 ’(
缺乏问题的更为有效的措施[*2]。我们所做的关于
石灰性土壤上影响小麦 ’(营养的研究,最终目的是
希望找到引起石灰性土壤上小麦 ’(缺乏的主要因
素,明确其机理,并对 ’(高效小麦基因型的选育工
作提供理论依据。不同基因型小麦在 ’(效率上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是这项研究的理论基础,而对其机
理有很多解释,其中缺 ’(条件下 ’(高效小麦基因
型能够得到更高的根系生长从而接触到更大的土壤
容积以吸收更多的 ’(是较为重要的机理之一[*2]。
在本研究中,选用的 & 种小麦均属于面包小麦,’(
效率相对较高,当 #$%+& 浓度由 34 升高到 &,
--./ 0 1时,小麦根系生长量的确呈现出增加的趋
势,但同时地上部生长量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图
*),这说明 ’(高效基因型小麦拥有的这种在 ’(缺
乏条件下能够更强地促进根系生长以吸收土壤中有
限 ’(的能力是以降低地上部生长量为代价实现的。
总之,#$%+& 对小麦生长及 ’(吸收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且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表现的更为明显。
#$%+& 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对根系生长的抑制,对
土壤中有效 ’(的钝化以及对 ’(转运的阻碍等作用
影响石灰性土壤上所种植的小麦的 ’( 营养水平。
但总的来说 #$%+& 对小麦生长及 ’(吸收的影响有
限,相对于水稻等作物,小麦对 #$%+& 的敏感程度
并不高。
参 考 文 献:
[3] #"567./"(8 9,:"(; < =,9>-?@/8 AB =CC@DEF .C 76D"G7.("E@ "(8 ?6;?
H# .( ;G.IE? .C ’(J@CC6D6@(DK "(8 ’(J6(@CC6D6@(E ;@(.EKH@F .C G6D@,
I?@"E "(8 GK@[L]B M/"(E N.6/,*,,&,*4,:&2O+&4PQ
[*] 郝明德,魏孝荣,党廷辉 B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
及土壤效应[L]B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O(&):&PP+&R,Q
#". S T,U@6 < 9,T"(; V #B =CC@DE .C /.(;JE@G- "HH/K6(; W6(D C@GJ
E6/6W@G .( I?@"E K6@/8 "(8 D.(E@(E .C W6(D 6( 8GK/"(8[L]B M/"(E !XEG B
Y@GE B ND6 B,*,,&,O(&):&PP+&R,Q
[&] 徐晓燕,杨肖娥,杨玉爱 B 锌从土壤向食物链的迁移[L]B 广东
微量元素科学,3OOZ,&(P):*3+*OQ
[2] 钱金红,谢振翅 B 碳酸盐对土壤锌解吸影响的研究[L]B 土壤
通报,3OO2,&3(3):3,4+3,RQ
]6"( L #,<6@ ’ $B =CC@DE .C D"G7.("E@ .( 8@F.GHE6.( .C F.6/ W6(D[L]B
$?6(B LB N.6/ NDB,3OO2,&3(3):3,4+3,RQ
[4] 刘世全,张世熔,伍钧,等 B 土壤 H#与碳酸钙含量的关系[L]B
土壤,*,,*,&2(4):*PO+*R*Q
16X N ],’?"(; N 9,UX L !" #$ B $.GG@/"E6.(F .C F.6/ H# "(8 $"$%&
D.(D@(EG"E6.([L]B N.6/F,*,,*,&2(4):*PO+*R*Q
[Z] 陈玲,田霄鸿,李锋,李生秀 B 碳酸钙和锌对五种基因型小麦
生长、锌吸收及营养液中 #$%+& 含量和 H#的影响[L]B 植物营
养与肥料学报,*,,Z,3*(2):4*&+4*OQ
$?@( 1,V6"( < #,16 Y,16 N "(8 ’( XHE"^@ .C C6_@ I6(E@G I?@"E ;@(.EKH@F "F I@// "F #$%+& D.(D@(J
EG"E6.( "(8 H# 6( (XEG6@(E F./XE6.([L]B M/"(E !XEG B Y@GE B ND6 B,*,,Z,
3*(2):4*&+4*OQ
[P] 李燕婷,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张福锁,等 B 酸性根际肥对石
灰性土壤 H#和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L]B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O(&):&3*+&3ZQ
16 : V,‘"6 T N,’?"(; Y N !" #$ B =CC@DE .C "D686D G?6W.FH?@G@ C@GE6/J
6W@G .( E?@ F.6/ H# "(8 Y@ "_"6/"76/6EK .C D"/D"G@.XF F.6/[L]B M/"(E !XJ
EG B Y@GE B ND6 B,*,,&,O(&):&3*+&3ZQ
[R] :"(; < =,9>-?@/8 A,S"GFD?(@G #B =CC@DE .C 76D"G7.("E@ .( G..E
;G.IE? "(8 "DDX-X/"E6.( .C .G;"(6D "D68F 6( ’(J6(@CC6D6@(E "(8 ’(J@CC6J
D6@(E G6D@ DX/E6_"GF(%&’(# )#"*+# 1B)[L]B M/"(E N.6/,3OO2,3Z2:3+
PQ
[O] :"(; < =,9>-?@/8 A,S"GFD?(@G #B =CC@DE .C 76D"G7.("E@ "(8 G..E
W.(@ E@-H@G"EXG@ .( E?@ XHE"^@ .C ’(,Y@,S( "(8 $X 7K 86CC@G@(E G6D@
DX/E6_"GF(%GKW" F"E6_" 1B);G.I( 6( D"/D"G@.XF F.6/[L]B M/"(E N.6/,
3OO&,344 0 34Z:223+224Q
[3,] 徐晓燕,杨肖娥,杨玉爱 B #$%+& 对不同水稻品种 ’(吸收运
输的影响[L]B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3,P(Z):4&*+4&4Q
=(_6G.(B ‘6./ B,*,,3,P(Z):4&*+4&4Q
[33] 裴雪霞,党建友,吴俊兰 B 冬小麦锰、锌、铜营养研究现状
[L]B 小麦研究,*,,,,*3(*):*R+*OQ
M@6 < <,T"(; L :,UX L 1B MG@F@(E F6EX"E6.( .C S(,’(,$X (XEG6J
E6.( .C I6(E@G I?@"E[L]B L B U?@"E 9@FB,*,,,,*3(*):*R+*OQ
[3*] 刘铮 B 我国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规律[L]B 中国农业科学,
3OO2,*P(3):&,+&PQ
16X ’B 9@;X/"G6E6@F .C D.(E@(E "(8 86FEG67XE6.( .C W6(D 6( F.6/F .C $?6J
("[L]B ND6 B [;G6DB N6(B,3OO2,*P(3):&,+&PQ
[3&] $"^-"^ a,:6/-"W [,b"/"KD6 S !" #$ B ’6(D 8@C6D6@(DK "F " DG6E6D"/
HG.7/@- 6( I?@"E HG.8XDE6.( 6( $@(EG"/ [("E./6"[ L]B M/"(E N.6/,
3OOZ,3R,:3Z4+3P*Q
433期 田霄鸿,等:重碳酸根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生长及锌营养的影响
[!"] #$%&$% ’,()*+, -,.*/,)01+ - !" #$ 2 3)*45)1)067$1 $,8 459:6)1)06;
7$1 86<*/,7/: 6, =5/ */:4),:/ )< 7/*/$1: =) >6,7 8/<676/,79[?]2 .+;
459=67$,!@@A,!BB:C"@DCEFG
[!E] 鲍士旦 2 土壤农化分析[3]2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G
!@CG
-$) H I2 J,$19:6: )< $0*67+1=+*$1 75/&6:=*9 6, :)61[3]2 -/6K6,0:
#56,/:/ J0*67+1=+*$1 L*/::,!@@@G !@CG
[!M] 李春花,褚天铎,杨清,刘新保 2 灌溉水中 N#ODC 对菜豆吸收
利用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F,C
("):CP@DCCCG
Q6 # N,#5+ ( I,R$,0 S,Q6+ T -2 .<7= )< N#ODC 6, 6**60$=6),
U$=/* ), =5/ $V:)*4=6), $,8 86:=*6V+=6), )< :)61 $W$61$V1/ ,+=*6/,=: )<
V/$,[?]2 L1$,= X+=* 2 Y/*= 2 H76 2,!@@F,C("):CP@DCCCG
[!F] 康玉林 2 N#ODC 对水稻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J]2 刘更另 2 矿
质微量元素与食物链[3]2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G !"ED!EBG
Z$,0 R Q2 .<7= )< V67$*V),$=/ ), =5/ 0*)U=5 $,8 >6,7 $V:)*4=6), <)*
*67/[J]2 Q6+ [ Q(/8)2 36,/*$1 &67*)/1/&/,= $,8 <))8 #56,$[3]2
-/6K6,0:#56,/:/ J0*67+1=+*$1 H76/,=/75= L*/::,!@@"G !"ED!EBG
[!A] ()*+, -,-)>V$9 [,[\1=/%6, ’ !" #$ 2 I6<*/,7/: 6, :5))= 0*)U=5
$,8 >6,7 7),7/,=*$=6), )< !M" V*/$8 U5/$= 0/,)=94/: 6, $ >6,7;8/<6;
76/,= 7$17$*/)+: :)61[?]2 ? 2 L1$,= X+=* 2,PBBB,PC:!PE!D!PMEG
[!@] Q)):/&)*/ X,H=*$7>/% J,N6,:6,0/* L,?$611$*8 -2 ]6,7 &)V616>$=6),
<*)& $ 7),=$&6,$=/8 :)61 V9 =5*// 0/,)=94/: )< =)V$77) $: $<7=/8 V9
:)61 $,8 *56>):45/*/ 4N[?]2 L1$,= H)61,PBB",PMB:!@DCPG
[PB] ^/,0/1 ],[*$5$& ^ I2 _5/$= 0/,)=94/: 86<* 6, ], /<<676/,79 U5/,
0*)U, 6, 75/1$=/;V+<*/8 ,+=*6/,= :)1+=6), ! 2 X+=*6/,= +4=$%/[?]2
L1$,= H)61,!@@E,!FM:C!FDCP"G
[P!] 徐晓燕,杨肖娥,杨玉爱 2 水稻品种对石灰性土壤缺 ],耐性
机理的研究[?]2 土壤学报,PBBB,CF(C):C@FD"B!G
T+ T R,R$,0 T .,R$,0 R J2 H=+89 ), &/75$,6:&: )< *67/ 7+1=6;
W$*: $8$4=$=6), =) >6,7 8/<676/,79 6, 7$17$*/)+: :)61[?]2 J7=$ L/8)1 2
H6,2,PBBB,CF(C):C@FD"B!G
[PP] 陈光财,王人民,张永鑫,等 2 水稻锌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生理
特征[?]2 中国水稻科学,PBBC,!F(P):!M!D!MEG
#5/, [ #,_$,0 ^ 3,]5$,0 R T !" #$ 2 L59:6)1)067$1 75$*$7=/*6:;
=67: )< ],;/<<676/,= *67/ 0/,)=94/[?]2 #56,2 ?2 6^7/ H76 2,PBBC,!F
(P):!M!D!MEG
[PC] N$, Y T,N+ J (,S6 N R2 (*$,:<)*&$=6), $,8 86:=*6V+=6), )< <)*&:
)< >6,7 6, $768,,/+=*$1 $,8 7$17$*/)+: :)61: )< #56,$[?]2 [/)8/,&$,
!@@E,MM:!P!D!CEG
[P"] N$76:$165)01+ [,N$*= ? ?,Z)756$, Q ‘2 N605; $,8 1)U;$<<6,6=9 >6,7
=*$,:4)*= :9:=/&: $,8 =5/6* 4)::6V1/ *)1/ 6, >6,7 /<<676/,79 6, V*/$8
U5/$=[?]2 L1$,= L59:6)1 2,PBB!,!PE:"EMD"MCG
M!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