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小坤((&—),男,湖北襄樊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营养施肥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012345:5464378-9:;<.2345 = >?3-= <@-= A9。! 通讯作者 012345:5-B439;<4:2345 = >?3-= <@-= A9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
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小坤(,鲁剑巍(!,陈 防!,李文西(,赵慧星(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C""#";!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 %C""#%)
摘要: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
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整个轮作期,单施化肥(+*D)、石灰和化肥配施(+*D E F42<)、有机肥
和化肥配施(+*D E GH)处理的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ID)增加 ’J(倍、’JK倍和 #JC倍;在化肥基础上配合施
用石灰和有机肥,鲜草分别增产 &JLM和 (#J!M。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提高饲草 +、*、D含量并促
进饲草对养分的吸收。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与 ID及 +*D处理相比,增施石灰和有机肥提高酸性土壤 N,值,
促使其向中性靠近;在 +*D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轮作结束时土壤有效钙含量比 +*D处理提高了 !"J#M,有效铁
和有效锰含量降低了 !’JLM和 %(J!M;在 +*D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了壤中的 +、*、D养分含量。
关键词:饲草轮作;化肥;石灰;有机肥;产草量;养分吸收;土壤性质
中图分类号:O(L’J!;OC%%J(%;OK(!J%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K$L"LP(!""K)"!$"LK($"’
!""#$%& ’" ()""#*#+% "#*%),)-.%)’+ %*#.%/#+%& ’+ "’*.0# 1)#,( .+(
&’), 2*’2#*%)#& )+ &3(.+0*.&&4*1#0*.&& *’%.%)’+
F) P43718-9(,FQ R4391;<4(!,I,0+ S39T!,F) U<9164(,V,/G ,-41649T(
(! "#$%&’(#$ )*+ ,*-.’%*/#*0 1%22#3#,4&)56%*3 73’.(&20&’)2 8*.-#’$.09,:&6)* ;<==>=,16.*);
? :&6)* @%0)*.()2 A)’+#*,16.*#$# 7()+#/9 %B C(.#*(#$,:&6)* ;<==>;,16.*))
56&%*.$%:O-@39TW3XX 39@ WY
Z-W< W
2393T<2<9Z,^7W3T< Y4<5@ ;3X 49X-^^4A4<9Z 39@ >49@
N7Z <6N
94^4A39Z5Y = )9 Z>< ;>75< W7Z3Z479,^7W3T< Y4<5@ 49 +*D,+*D E F42<,39@ +*D E GH ;
.Y &JLM 39@ (#J!M = +-ZW4<9ZX -NZ38< W
+*D E F42< ZW<3Z2<9Z 49AW<3X<@ .Y ’JL Z42
AW<3X<@ N, [35-< 49 Z>< 3A4@4A X745 A72N3W<@ ;4Z> Z>3Z 7^ ID 39@ +*D ZW<3Z2<9ZX 3^Z
""""""""""""""""""""""""""""""""""""""""""""""""""""""""""""""
*539Z +-ZW4Z479 39@ S
-!".12 3
!"# $%&’(:>5)!=* )5.!./5";-@*9/-!1 >*)./1/A*);1/9*;5)=!"/- 9!"B)*;>5)!=* 2/*1#;"B.)/*". B,.!C*;+5/1 ,)5,*)./*+
湖北省地处中国腹地,位于长江平原,境内水网
纵横,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随着退耕还
湖力度加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淡水渔业生产有了
空前的发展。由于鱼池面积的扩大和养鱼水平的提
高,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鱼饲料,为了节约成本和利
用本地资源优势,种草养鱼越来越得到农民的青
睐[’]。
苏丹草D黑麦草轮作是当地最为普遍的鱼用饲
草种植模式。苏丹草[ !"#$%&’ (&)*+,+(,(,/,*))
+.!,>]原产北非,是当前世界各国栽培最普遍的一年
生禾本科牧草,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适口性好,再
生性强,在养鱼产区被誉为“养鱼青饲料之王”[E]。
黑麦草( -"./&’ ’&.0/1."#&’)是越年生禾本科黑麦草
属饲用植物,具有分孽力强、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
等优点,草质柔软多汁,营养丰富,也是养鱼的好饲
料[$]。调查研究表明,饲草产量的高低对淡水渔业
影响很大,草鱼每增重 % C=需投喂鱼草 ’F!EF C=,
因此鱼草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鱼的产量和经济效
益[G]。
然而,在湖北省养鱼主产区,种植鱼草的土壤多
是质地粘重、偏酸、肥力低下,同时由于鱼草对农民
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作物,种植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养
分管理措施,常导致鱼草产量潜力不能得到正常发
挥而难于满足养鱼需求[G]。另外,由于施肥结构不
合理,一些过量的养分如氮等会直接从田间流向鱼
池及水网中,导致环境污染严重[H]。针对这种地力
状况偏差,养分管理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利用包括化
肥、石灰、有机肥等土壤改良物质,研究苏丹草D黑麦
草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土壤理
化性质的影响,为农民种草养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材料
试验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基地
进行,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北纬 EFI’JK’HL,东
经 %%$I’FK$ML)。供试土壤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
水稻土,基本理化性状(采用系统研究法进行分
析[N])为:,O G&MG,有机质 J&’F = P C=,铵态氮 $’&$J
9= P Q,速效磷 M&NH 9= P Q,速效钾 $J&’’ 9= P Q。供试
牧草品种为乌拉特 %号(RB1!.* "B9<*) %)苏丹草和
特高(S*.)!=51#)多花黑麦草。
)*+ 试验设计
试验设 $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T8),化肥
(678),化肥 U 石灰(678 U Q/9*)和化肥 U 有机肥
(678 U :;),每个处理 $次重复。
试验用 ’$ Q的塑料桶,每桶装土 %G C=。6、7、8
分别以分析纯尿素(含 6 $H()、6!O’7:$(含 7’:G
$G&G()、8T1(含 8’: HF()为肥源;石灰采用分析
纯 T!T:E(含 T! $F();有机肥由猪粪和泥炭发酵而
成(含 6 ’&NJ(、7’:G ’&H%(、8’: %&M’(,有机质
H’&MH()。
苏丹草全生育期每 C= 土施用 6 F&’$ =、7’:G
F&’N =、8’: F&’M =、T! F&’E =,有机肥 $&F =。氮、钾
肥 % P ’基施,余下的 % P ’分 ’次平均追施,磷肥、石
灰和有机肥全部基施;石灰和有机肥施入 E #后,再
将基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拌匀后装盆,追肥时将氮、钾
肥用去离子水溶解后施入。苏丹草收获后,处理不
变,在同一塑料桶中轮作种植黑麦草,黑麦草季各肥
料用量为每 C= 土施用 6 F&EH =、7’:G F&’N =、8’:
F&$E =,施肥方法同苏丹草,本季不再施用石灰和有
机肥。
)*, 试验管理
苏丹草于 ’FF$年 G月 ’J日播种,播种量为 ’&G
= P ,5.,先浇水 E Q,然后将苏丹草种均匀地撒播在塑
料桶表面,覆土,G月 E%日齐苗,N月 E日第 % 次刈
割,J月 J日第 ’次刈割,%F月 ’日第 E 次刈割,然
后倒出土壤于其它容器中,取出根系。不改变施肥
处理,于 ’FF$年 %F月 %J日种植黑麦草,先拌肥,在
原桶中装土,再浇水、播种(播种量为 %&F = P ,5.)、覆
土,%%月 $日齐苗,’FFG年 ’月 ’%日第 %次刈割,$
月 $日第 ’次刈割,G月 H日第 E次刈割,生物试验
结束后收集根系,并将每盆土壤混合均匀后取样。
)*- 分析方法
土壤样品分析按照中D加合作土壤测试实验室
系统研究法(VWX)进行[N];苏丹草、黑麦草地上部的
鲜样在 %FGY烘箱内杀青 EF 9/",然后在 HFY条件
下烘干,称重、粉碎。地下部粉碎前在 HFY条件下
烘 ’ @。所有植物样品用浓 O’W:$ DOT1:$ 硝化后采
用靛酚蓝比色法测氮,钼锑抗比色法测磷,火焰光度
法测钾[J]。
’JG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养分积累量 !干物质产量 "养分含量
用最小显著法(#$%)检验试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水
平(! & ’(’))。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的影响
轮作前季苏丹草 *次刈割,不同施肥措施均可
显著提高其产量(表 +),,-.、,-. / #012、,-. / 34
处理的鲜草产量分别是 5.的 6(7倍、)(8倍和 9(’
倍。后季黑麦草的鲜草产量与苏丹草具有类似的结
果,,-.、,-. / #012、,-. / 34处理的产量分别是
5.的 +6(7倍、+)(:倍和 +)()倍。
整个轮作期,,-.处理的鲜草产量是 5.的 7(+
倍,,-. / #012 与 ,-. 相比增产 ;()<,,-. / 34
与 ,-.相比增产 +7(8<,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水平。
说明石灰在酸性土壤上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可提
高作物产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肥效显著
高于单施化肥处理。
表 # 不同施肥措施对苏丹草和黑麦草鲜草产量的影响($ % &’()
)*+,- # .//-0( ’/ 12//-3-4( /-3(2,25*(2’4 (3-*(6-4(7 ’4 /3-78 /’3*$- 92-,1 ’/ 7:1*4$3*77 *41 39-$3*77
处理 苏丹草 $=>?@AB?CC 黑麦草 DE2AB?CC 总产
FB2?G12@G +CG 8@> *B> 小计 $=1 +CG 8@> *B> 小计 $=1 FHG?I E02I>
5. 9+(* +’7() *6(’ 8’8(: J :(7 K ++() 88() 8;(; 9*(; J 9(; L 899(9 J +*() K
,-. 6;8() 8)7() 8’6(’ ;)6(’ J +*6(: L 8+8() *:9(* **:(: ;*7() J *9(9 ? +:;+() J +6)(6 L
,-. / #012 6:*(: 8:8() 8;)() +’9+(: J +8’(; ?L 8’+(* 6)8() *)9(* +’+’(’ J 6:(’ ? 8’7+(: J +’8(8 ?
,-. / 34 )98() *:*(: 87;(7 +88)(; J +8’(8 ? 889(* 67:(: 8:)(’ ;;’(’ J ;*(; ? 88+)(; J +’’(; ?
注(,HG2):+CG、8@>、*B>分别表示第 +次刈割、第 8次刈割和第 *次刈割 +CG,8@> ?@> *B> 0@>0K?G2> +CG CKEGM2,8@> CKEGM2 ?@> *B> CKEGM2,B2CN2KO
G0P2IE Q 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各处理在 ! & ’(’)水平有显著差异,下同 R?I=2 SHIIHT2> LE >0SS2B2@G I2GG2BC 0@ GM2 C?12 KHI=1@ 0@>0K?G2> C0A@0S0K?@G >0SO
S2B2@K2 ?G ! & ’(’) I2P2I,?@> GM2 C?12 CE1LHI T?C =C2> SHB HGM2B G?LI2CQ
苏丹草、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如表 8所示。化肥、
石灰、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饲草地上部干物
质产量,这与鲜草产量具有相同的趋势。不同施肥
措施对饲草根系生物量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整个
轮作期,,-.、,-. / #012、,-. / 34 的根系干物质
量分别是 5.的 6(9:倍、6(;:倍和 6()8倍,说明鱼
草高产是建立在强大根系的基础之上。
从表 8还可看出,轮作前季苏丹草各处理地上
部干物质产量与地下部的比例为 *(+8 U +!:(7; U +,
后季黑麦草各处理地上部干物质产量与地下部的比
例为 9(’7 U+!+;(’* U+,尽管各施肥措施显著增加了
两种饲草根系的绝对量,但地上部干物质产量与地
下部的比例并未因此而下降,说明饲草的干物质大
部分集中在地上部,且各施肥措施更能促进地上部
饲草产量的提高。
表 ! 不同施肥措施对苏丹草和黑麦草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 .//-0( ’/ 12//-3-4( /-3(2,25*(2’4 (3-*(6-4(7 ’4 139 6*((-3 92-,1 ’/ 7:1*4$3*77 *41 39-$3*77
处理
FB2?G12@G
苏丹草 $=>?@AB?CC(A V NHG) 黑麦草 DE2AB?CC(A V NHG) 总干物质产量
%BE 1?GG2B E02I>
(A V NHG)
相对值
D2I?G0P2
P?I=2
地上部
$MHHG
地下部
DHHG
地上部
$MHHG
地下部
DHHG
5. 6*(8 J 8(9 L +*(; J 8(9 K +’(* J +(’ K +(7 J +(+ K )*(9 J 6(8 L +’’
,-. +9+(* J *6(+ ? +:(6 J 7() LK +8;(’ J 9(’ ? +6(: J ’(7 ? 8;’(* J *)(9 ? 69:
,-. / #012 +:8(; J 87(7 ? 8:(; J :(+ ? +88(9 J ;(9 ? +’(’ J )(’ L *’)(9 J *7(: ? 6;:
,-. / 34 +:7(7 J 89(: ? 86(; J 7() ?L ;6(7 J :(: L )(’ J +(6 K 8:8(6 J 86(: ? 6)8
!"! 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养分含量的影响
苏丹草和黑麦草各刈割 *次,将地上部按干物
质产量比例混合均匀,测定其养分含量,由表 *可以
看出,,-.、,-. / #012、,-. / 34处理与 5.相比均
可提高苏丹草 ,、-、.养分含量,且对 -、.含量的提
高达到了显著水平;地下部 ,、-含量变化不大,但
可明显提高 . 的含量。各施肥处理也可显著提高
黑麦草地上部 ,、-、.养分的含量;与 ,-.处理相
比,,-. / 34可显著提高 -和 .的含量,而对 ,含
量无明显影响。
*:)*期 李小坤,等:苏丹草W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表 ! 不同施肥措施对苏丹草和黑麦草养分含量的影响(")
#$%&’ ! ())’*+ ,) -.))’/’0+ )’/+.&.1$+.,0 +/’$+2’0+3 ,0 04+/.’0+ *,0+’0+3 ,) 34-$05/$33 $0- /6’5/$33
养分 处理 苏丹草 !"#$%&’$(( 黑麦草 )*+&’$((
,"-’.+%- /’+$-0+%- 地上部 !122- 地下部 )22- 地上部 !122- 地下部 )22-
, 34 5678 9 767: ; 76:< 9 7655 $ 56<= 9 765> ; 56=5 9 76?? $;
,@4 565= 9 765= ; 76>7 9 76?< $ ?6<: 9 765> $ 56?A 9 76?< ;B
,@4 C D.0+ 56?< 9 765< $; 76=7 9 76?? $ ?6<5 9 7678 $ 565? 9 765: B
,@4 C EF 56GA 9 765: $ 76:: 9 76?7 $ ?6=A 9 76G< $ 56>< 9 765A $
@ 34 765= 9 7675 B 7655 9 767? ; 76GG 9 767< B 76?= 9 767G ;
,@4 7658 9 767G ; 765< 9 767G $; 76=5 9 7678 ; 7658 9 767< ;
,@4 C D.0+ 76?7 9 7675 ; 765G 9 7675 ; 76=> 9 767> ; 76?> 9 767= ;
,@4 C EF 76?: 9 767G $ 76?7 9 767A $ 76:A 9 767> $ 76<= 9 765? $
4 34 567? 9 767= ; 767< 9 7675 B ?6?5 9 767> # 76=: 9 76?< $
,@4 56
,@4 C D.0+ 56G= 9 765G $ 76<7 9 7658 $; ?6=< 9 767: ; 76?= 9 7655 ;
,@4 C EF 56<> 9 7658 $ 76G7 9 765G ;B G65A 9 7655 $ 76=7 9 765: $
78! 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养分吸收的影响
表 <表明,施用化肥能显著提高苏丹草和黑麦
草对 ,、@、4养分的吸收,整个轮作期中,,@4处理
饲草对 ,、@?E=、4?E的吸收量分别是 34处理的 >6G
倍、A6>倍和 A67倍。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石灰,可
以提高饲草对养分的吸收,但与 ,@4处理无明显差
异。而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
养分吸收量,且对 @?E=、4?E的吸收量与 ,@4 处理
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 9 不同施肥措施对苏丹草和黑麦草养分吸收量的影响(5 : ;,+)
#$%&’ 9 ())’*+ ,) -.))’/’0+ )’/+.&.1$+.,0 +/’$+2’0+3 ,0 04+/.’0+ 4;+$<’3 ,) 34-$05/$33 $0- /6’5/$33
养分
,"-’.+%-
处理
/’+$-0+%-
苏丹草 !"#$%&’$(( 黑麦草 )*+&’$(( 养分吸收总量
/1+ -2-$H $02"%-
2I %"-’.+%- "J-$K+地上部 !122- 地下部 )22- 地上部 !122- 地下部 )22-
, 34 76<> 9 767? B 7678 9 767? ; 765= 9 767? B 767G 9 767? B 76>G 9 767? ;
,@4 56A< 9 76<7 ; 765? 9 767G $; G65A 9 76?> $ 7658 9 767G $ =6GG 9 76G: $
,@4 C D.0+ ?6?> 9 76
,@4 C EF ?6=: 9 765? $ 765: 9 767< $ ?6<: 9 76=< ; 7678 9 767G ; =6?: 9 76<< $
@?E= 34 765= 9 7675 B 767< 9 7675 B 767A 9 7675 ; 7675 9 7675 B 76?> 9 7675 B
,@4 76>7 9 765? ; 767: 9 767? ;B 56=7 9 765A $ 7678 9 7675 $ ?6G< 9 76G5 ;
,@4 C D.0+ 76A= 9 765: ; 7678 9 767? $; 56:7 9 765? $ 767: 9 767? ; ?6=8 9 76?8 $;
,@4 C EF 5655 9 765: $ 7655 9 767= $ 56<: 9 765< $ 767= 9 7675 ; ?6>< 9 76?G $
4?E 34 76=G 9 767< B 7675 9 7675 ; 76?A 9 767G ; 7675 9 7675 ; 76A? 9 767= B
,@4 ?6>< 9 76G< ; 765? 9 767< $ G6:G 9 765> $ 767: 9 767: $ :6== 9 765= ;
,@4 C D.0+ ?68: 9 76?: $; 765G 9 767G $ G6>= 9 76?5 $ 767G 9 767? $; :6A: 9 76?A $;
,@4 C EF G6?8 9 76?: $ 767A 9 767< $ G6:? 9 76?< $ 767G 9 767? $; >67G 9 76G> $
789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试验结束后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见表 =。由表
=可以看出:(5)除 ,@4处理的 JL值较原土略有降
低外,其他处理 JL值均有所提高,与 34和 ,@4处
理相比,,@4 C D.0+和 ,@4 C EF处理的土壤 JL值
均向中性靠近。(?)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含
量影响不是很大,除 ,@4 C D.0+ 处理略有增加外,
其他处理均有所降低。(G)各处理 ,LC< M,、速效 4
含量与原土相比均有大幅度降低,,@4 C D.0+处理
的降低幅度比 34大,除 34处理的 @含量比原土有
所降低外,其它各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 @含量均大
幅度上升,比较 ,@4处理和 ,@4 C D.0+处理,表明
施用石灰能提高酸性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施用
石灰后,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明显提高,与 "#相比
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不大;土壤
中的有效铁、有效锰含量显著降低,与 $%#和 $%#
& ’(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这对缓解酸性
土壤上作物普遍存在的铁、锰毒害有重要作用。
表 !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 ’((&)* +( ,-((&.&/* (&.*-%-0#*-+/ *.*1&/*2 +/ 2+-% /3*.-&/*2
处理
)*+,-.+/- 01
有机质 ’(
(2 3 42)
铵态氮 $1&! 5$
(.2 3 6)
速效磷 78,9:,;:+ %
(.2 3 6)
"# <=>? @ >=A< B <=>> @ >=CD , AE=C? @ !=!F , E= @ >=$%# E=?! @ >=A> B G=E> @ D=>> , AE=?E @ F=FE ,
E!=CE @ FA=>< ,
处理
)*+,-.+/-
速效钾 78,9:,;:+ #
(.2 3 6)
有效钙 78,9:,;:+ ",
(.2 3 6)
有效铁 78,9:,;:+ H+
(.2 3 6)
有效锰 78,9:,;:+ (/
(.2 3 6)
"# A!=
$%# F?=AA @ C=!E ,; A>?!=AC @ AA!=G> ,; DAE= @ F!=CA , D<=!< @ E=FG ,
$%# & 69.+ FA=DC @ E=E! ; AFD>=
$%# & ’( !!=?C @ AA=GF , AA<>=CA @ C!=CC ,; A?A=FC @ DC=E? ,; DD=!C @ F=A! ,;
4 讨论与结论
湖北省是我国最大的淡水养鱼基地,种草养鱼
是主要模式之一,但主产区土壤障碍因子多,例如土
壤偏酸及肥力水平低等严重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
展,为了解决主产区鱼草供不应求等问题,包括施用
化肥在内的土壤改良措施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生产
实际[?]。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鱼用饲
草产生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与 "# 相比,单施化肥
($%#)处理的鲜草产量增加了 <=A 倍,化肥和石灰
配合施用($%# & 69.+)处理增产 <=C倍,化肥和有机
肥配合施用($%# & ’()处理增产 G=F倍。
化肥在种植业中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土壤中
的养分不足以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需要。大量的研
究和实践已经证实,科学施用化肥不但能显著提高
作物产量,而且能明显改善作物品质,并且可维持土
壤肥力。本研究表明,$%#处理与 "#相比显著提
高轮作周期饲草产量,也提高了饲草养分含量,其中
氮含量的提高就是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磷是饲草
养分中的重要组分,钾也是鱼类生长不可缺少的矿
物质,因此,从一定角度上讲化肥的施用提高了饲草
的品质。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轮作周
期后,$%#处理的土壤各养分含量与 "#相比基本
上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土壤有效磷和
有效钾含量。但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两处理基本相
同,并均明显低于试验前土壤,这可能与两季种植后
均将所有根系取出有关,其它处理也有类似的现象。
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的苏丹草和黑麦草根系干
物质量分别是 "#的 A=FD倍和 C=GA倍,若这些根系
残留在土壤中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石灰是酸性土壤上常用的改良物质,它不仅可
以中和部分 1&,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而且还可增
加土壤钙的含量及调节其他养分的有效性,并能减
轻作物病虫害[A>IAA]。本试验结果表明,化肥与石灰
配合施用后,土壤 01值升高接近中性,土壤偏酸状
况得到缓和,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明显提高,这与其
它研究一致[AD]。且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有效铁和
有效锰含量,而在酸性土壤上活性铁、锰含量过高易
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AF],说明石灰的施用可有效降
低铁、锰活性,对防止作物发生毒害起到积极的作
用。研究还表明,石灰的施用可以提高作物对 $、%、
#养分的吸收量,整个轮作中,饲草吸收的 $、%、#
与 $%# 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 D=EJ、A>=?J 和
!=GJ,因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有机肥也是重要的土壤改良剂,长期施用能提
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化肥配合
施用能有效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A!]。本研究表明,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提高了土壤中的氮、磷、钾
养分含量,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
也显著地促进了饲草对磷、钾养分的吸收。这与有
机肥与化肥配施在其他作物上的研究结果一致[AE]。
随着土壤改良剂在农业和生态环境中的广泛应
用,国内外土壤改良物质的新产品也越来越多[?]。
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
ECEF期 李小坤,等:苏丹草I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由于使用不科学也带来了很大的环境
污染[!]。本研究通过一个轮作周期的试验,结果表
明单施化肥基本上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和氮、磷水
平,单施化肥与化肥配合有机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基
本相当。但是,有研究表明单施化肥处理使土壤腐
殖质含量降低,分子缩合程度和芳构化度增大,“老
化”作用增强["!],而有机肥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增强
土壤微生物活性及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毒性等功
能,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可以减少单施化肥产生的负
作用,提高肥效["#$"%],因此,在大力强调“生态农业”
的今天,采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一种必然趋
势,在鱼草生产中也不应例外。
参 考 文 献:
["] 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湖北省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
思考[’]&中国农村经济,"((),(%):*+$*%,
-./01.2’3/4.567.68 9.2.:5;< 35/=0 >6 ?=@.> -5/4>6;.& A=54.B :6C
8=D<82 /6 8<. .;/6/7B C.4.1/07.68 /E 8<. 7:>6 D5:>6 :6C ;/88/6 05/F
C=;8>/6 :5.: >6 ?=@.> 05/4>6;.[’]& G<>6& 9=5:1 H;/6&,"((),(%):
*+$*%,
[*] 樊锦春,朱凤华,钱泽岭 &种草养鱼及其综合效益分析[’]&科学
养鱼,"((+,()):"*$"I,
J:6 ’ G,K<= J ?,L>:6 K M& H4:1=:8>/6 /E 2=001B>6D E>2< E..C @B
01:68>6D D5:22.2 :6C >68.D5:8.C @.6.E>82[’]& A;> & J>2< J:57&,"((+,
()):"*$"I,
[I] 徐玉鹏,武之新,赵忠祥 &苏丹草的适应性及在我国农牧业生产
中的发展前景[’]&草业科学,*NNI,*N(#):*I$*+,
O= P -,Q= K O,K<:/ K O& R<. :C:08:@>1>8B :6C 8<. C.4.1/0>6D
E/5.D5/=6C /E A=C:6 D5:22 >6 8<. 05/C=;. /E :D5>;=18=5. :6C :6>7:1 <=2F
@:6C5B >6 G<>6:[’]& -5:8:;=1 & A;> &,*NNI,*N(#):*I$*+,
[)] 姚明久,李元华,谢永良,等 &“特高”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栽培
管理及利用[’]& 四川畜牧兽医,"(((,*!(#):I+,
P:/ S ’,M> P ?,O>. P M !" #$ & G=18=5:1 7:6:D.7.68 :6C =8>1>T:8>/6
/E :66=:1 5B.D5:22—R.85:D/1C[ ’]& A>;<=:6 U6>7& V.8.5>6 A;> &,
"(((,*!(#):I+,
[+] 鲁剑巍,李小坤,梁友光,等 &平衡施肥对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
影响[’]&水利渔业,*NN),*)(*):*N$**,
M= ’ Q,M> O W,M>:6D P 3 !" #$ & HEE.;8 /E @:1:6;.C E.58>1>T:8>/6 /6
8<. D5/X8< :6C B>.1C /E 5B.D5:22[’]& 9.2.54& J>2<&,*NN),*)(*):*N
$**
[!] 吕殿青,同延安,孙本华,Y4. H78.5BC&氮肥施用对环境污染影
响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M= Z L,Z/6D P U,A=6 [ ?,Y4. H78.5BC& A8=CB /6 .EE.;8 /E 6>85/F
D.6 E.58>1>T.5 =2. /6 .64>5/67.68 0/11=8>/6[’]& -1:68 \=85 & J.58 & A;> &,
"((%,)("):%$"+,
[#] 金继运,张宁,梁鸣早,等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土壤肥
力研究及测土施肥中的应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6 ’ P,K<:6D \,M>:6D S K !" #$ & AB28.7:8>; :005/:;< E/5 2/>1 6=F
85>.68 28:8=2 .4:1=:8>/6 :6C >82 =2. >6 E.58>1>T.5 5.;/77.6C:8>/6[’]&
-1:68 \=85 & J.58 & A;> &,"((!,*("):%$"+,
[%] 鲍士旦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NNN,
[:/ A Z& A/>1 :6C :D5>;=18=5. ;<.7>285B :6:1B2>2[S]& [.>]>6D:G<>F
6.2. UD5>;=18=5. -=@1>2<>6D G/70:6B,*NNN,
[(] 张黎明,邓万刚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华南热带
农业大学学报,*NN+,""(*):I*$I),
K<:6D M S,Z.6D Q 3& 9.2.:5;< /6 8<. 2/>1 ;/55.;8>4. :6C >82 ;=55.68
:001>;:8>/6[’]& ’ & A/=8< G<>6: ^6>4& R5/0& UD5>;&,*NN+,""(*):
I*$I),
["N] A;/88 [ ’,G/6B.52 S W,-/>1. 3 ’,G=11>2 [ 9& A=@2=5E:;. :;>C>8B
:6C 1>7>6D :EE.;8 B>.1C /E ;.5.:12[’]& U=285 & ’& UD5>;& 9.2&,"((#,
)%(!):%)I$%+),
[""] M=_>6 V V,H001>6 J S& Y08>7:1 E5.‘=.6;B :6C ‘=:68>8B /E :D5>;=1F
8=5:1 1>7. :001>;:8>/62[’]& UD5>;& AB28 &,*NNI,#!(I):()($(!#,
["*] Z.7;<>_ S G,A<:50. Q H& J/5.28 E1//5 01:68 5.20/62. 8/ 1>7. :6C
E.58>1>T.5 @.E/5. :6C :E8.5 0:58>:1 ;=88>6D /E : 6/58<.56 5.C /:_ 28:6C /6
:6 .a85.7.1B :;>C>; 2/>1 >6 -.662B14:6>:,^AU[ ’]& J/5.28 H;/1 &
S:6:D&,*NN","))("$I):*I($*)),
["I] G/4.685B Z 9,A1:88.5B Q ’,[=56.88 V J,3:66>6D 3 Q& M/6D.4>8B
/E X<.:8 B>.1C 5.20/62. 8/ 1>7. >6 A/=8<.:28.56 U=285:1>:[’]& U=285 &
’& Ha0.5 & UD5>;&,"((#,I#(+):+#"$+#+,
[")] 牟长明,孙爱华,唐宇红 &浅谈化肥与有机肥混用的好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NN+,(!):)%,
S/= G S,A=6 U ?,R:6D P ?& R<. @.6.E>82 /E 7>6.5:1 E.58>1>T.5
;/7@>6.C X>8< /5D:6>; 7:6=5.[’]& G<>6& G/=685 & Q.11F/EE R.;<6&,
*NN+,(!):)%,
["+] 郑兰君,曾广永,王鹏飞 &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水稻产
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NN","#(I):)%$+N,
K<.6D M ’,K.6D 3 P,Q:6D - J& HEE.;8 /E 1/6DF8.57 7>6.5:1 E.58>1F
>T.5 :001>;:8>/6 ;/7@>6.C X>8< /5D:6>; 7:6=5. /6 8<. B>.1C /E 2/>1 :6C
6=85>.682 ;/68.68 /E 2/>1[’]& G<>6& UD5>;& A;> & [=11 &,*NN","#
(I):)%$+N,
["!] 吕家珑,张一平,王旭东,等 &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作物
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NN","*()):+!($+#*,
Mb ’ M,K<:6D P -,Q:6D O Z !" #$ & HEE.;8 /E 1/6DF8.57 2>6D1. :0F
01>;:8>/6 /E ;<.7>;:1 E.58>1>T.5 /6 2/>1 05/0.58>.2 :6C ;5/0 B>.1C[’]&
G<>6& ’& U001 & H;/1 &,*NN","*()):+!($+#*,
["#] 张建国,聂俊华,杜振宇 &复合生物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应
用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NN),"N()):)*)$)*%,
K<:6D ’ 3,\>. ’ ?,Z= K P& 9.20/62. /E E1=.F;=5.C 8/@:;;/ 8/
;/70/=6C @>/F/5D:6>; E.58>1>T.5[’]& -1:68 \=85 & J.58 & A;> &,*NN),
"N()):)*)$)*%,
["%] [<:C/5>: - [,-5:_:2< P A& 9.1:8>4. >6E1=.6;. /E /5D:6>; 7:6=5.2 >6
;/7@>6:8>/6 X>8< ;<.7>;:1 E.58>1>T.5 >6 >705/4>6D 5>;. 05/C=;8>4>8B /E
1:8.5>8>; 2/>1[’]& ’ & A=28 & UD5>;&,*NNI,*I("):##$%#,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