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资助。
作者简介:魏海燕(%-("—),女,江苏东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稻营养生理研究。./0123:452/6127189%)’: ;<0
!通讯作者 =53:">%&/#-#-!!",./0123:6;?618@9 7?AB 5CAB ;8
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
及其基因型差异
魏海燕,张洪程!,杭 杰,戴其根,霍中洋,许 轲,
张胜飞,马群,张庆,吴文革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 !!>""-)
摘要:以 %>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 "、%>"、!!>、’"" D@ E 60!四种氮素水平,研究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
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硅在水稻各器官、全株中的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移栽—拔节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累比例增加,而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减少,在
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硅在茎鞘、叶片和全株中的含量均随氮素
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抽穗和成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至中肥最低,高肥条件下略有回升。
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硅素的积累与分配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各基因型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
应也存在差异。其中,武育粳 #号、华粳 ’号、武香粳 -号、香粳 !"$%(、武育粳 ’号、晚粳 &""’、早丰 -号、华粳 !号
的硅素积累效率具有随氮素水平的提高保持稳定或相对提高的特性,对于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水稻植株的抗
逆性改良具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关键词:水稻;硅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基因型差异
中图分类号:F>%%:! G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H(!""()"!$"!%’$"(
!"#"$%& ’$$()(#’*"%& ’&+ +",*-".(*"%& "& -"$/ ’, ’00/$*/+ .1
&"*-%2/& #/3/#, ’&+ 2/&%*14/ +"00/-/&$/,
I.J K12/718,LK+MN K<8@/;658@!,K+MN O25,,+J P2/@58,KQR L6<8@/718@,HQ S5,
LK+MN F658@/T52,U+ PA8,LK+MN P28@,IQ I58/@5
( !"#$%&’ ()*+"$,"#- ./0 1#2*)#3*)0 *4 5)*6 7/$/3",& #$8 (90&"*-*%0,:#$%;9*’ <$"+/)&"30,:#$%;9*’ ==>??@,59"$#)
5.,*-’$*:V253C 5WX5Y2058Z 41[ ;<8CA;Z5C 28
18C @58
;<8 1;;A0A31Z2<8 5TT2;258;7
""""""""""""""""""""""""""""""""""""""""""""""""""""""""""""""
‘318Z MAZY2Z2<8 18C V5YZ232?5Y F;258;5
!"#$% &!% ’%()(&"#$% &* +,-&).-% (&’%((%( /)&! &!% )#$’%"()#0 "..-)$"&)*# *1 2 )# ’)$% .’*3,$&)*# 4
!"# $%&’(:’)$%;()-)$*#;"$$,+,-"&)*# "#3 3)(&’)5,&)*#;#)&’*0%#;0%#*&6.% 7"’)"&)*#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硅在水稻生长
过程中以硅酸的形式被根系吸收,随蒸腾流运输至
地上部聚合成无定形的 8)9:,在叶片、茎鞘等器官的
表皮细胞中沉积形成“硅 ;角质双硅层”。沉积在植
株体内的硅在增加细胞壁强度的同时起到了增强水
稻抗病虫和抗倒伏的作用,改善了群体的受光度,降
低水稻的蒸腾作用,减轻水分胁迫等作用[<]。氮是
水稻生产上使用最多的元素,对于发挥品种高产潜
力、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生产
上为片面追求产量,致使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降低了
水稻氮素利用率,对环境产生压力,而且易引起群体
生长过旺,加重倒伏危险。另一方面,氮肥的过量施
用也加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在水稻病理
学研究领域,植株体内的硅氮比已经成为衡量稻瘟
病抗性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水稻硅、氮元素的
协调吸收,特别是在施氮条件下增加植株硅元素的
吸收与积累,对于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保证水稻稳产
高产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增加植株对硅的吸收与积
累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增施硅肥和品种吸硅能
力的改良[?],且后者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已有的
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其硅素的吸收和积累能
力、各器官中的硅素积累量有所差异[?;@]。甘秀
芹[A]等人研究发现,不同籼稻品种其硅素的积累与
分配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并受生育时期和栽
培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试验以 个常规粳
稻品种为材料,设置了 >种氮素水平,研究了粳稻硅
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以期
为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硅高效积累基因型的选
育及水稻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选用 个常规粳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别
是:华粳 :号、农垦 ?A、早丰 B号、泗稻
华粳 =号、香粳 :C;
试验于 :CC>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
行。前茬为小麦,土质为砂壤土,地力中等,土壤中
有机质含量
硅 :C?F@ +0 G H0。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以施氮(2)水
平为主区,设 2C(不施氮),2<(H0 G !+:)、2=(=CC H0 G !+:)>个水平;品种为副区,小
区面积 ? +:,重复 =次。主区间作埂隔离,并用塑料
薄膜覆盖埂体,保证各小区单独排灌。水稻于 ?月
<=日播种,@月 <:日移栽,栽插密度为 :A万穴 G !+:
(<>F> $+ I :@FC $+)双本栽插。氮肥(尿素)运筹为
基肥 J穗肥 K ?J?;磷肥(过磷酸钙)和钾肥(氯化钾)
同常规栽培,施用量为 L:9?和 M:9各 部作基肥。其他管理措施统一按常规栽培要求实
施。
)*+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采样。按茎鞘、
叶片、穗分别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及全株硅含量,
植株硅用 N:89>;N:9: 消化,重量法测定[D],土壤有
效硅用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测定[B]。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唐启义的 OL8 数据处理系
统[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中硅的积累特性及
其差异
不同氮素条件下,各水稻基因型硅素积累量差
异显著。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累量变幅在 A?@F?>!<:=?FD= H0 G !+:,最大值比最小
值高 @=F=?P(表 <)。施氮水平 2< 处理(2 H0 G !+:), 个水稻品种硅素积累量变幅在 B<
! <=D>F@> H0 G !+:,最大值比最小值高 ?
在 BACFBC!<@CAF?: H0 G !+:,最大值比最小值高
@?F?AP。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植株中硅的积累量有
所增加,且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增幅。2< 水平下,
水稻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平均增加
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AFC=P,基因型
间变幅在 <:F>=P!??FBBP;2= 水平下,水稻硅素
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F:>P,基因型
间变幅在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氮素水平下 !"个水稻品种硅(#$%&)的积累量(’( ) *+&)
,-./0 ! #$/$123 -114+4/-5$23 $3 6$10 43706 7$8806035 3$562(03 /090/:
编号 !"# 品种 $%&’()’(*
处理 +&(%),(-)
!. !/ !0 !1
/ 华粳 0号 230 4567/1 /.4.7/. /0.0788 /0507./
0 农垦 98 !:98 46871. 45475; /.;97.. //187;5
1 早丰 4号 <=4 59.711 /.8;716 /01171; /14474;
6 泗稻 /.号 >?/. 5.87.9 4//76/ 4697.0 48.74.
9 淮稻 ;号 2?; 89;796 415704 /..4715 /.9/75.
; 晚粳 6..1 @36..1 /0//7;0 /1567;6 /91/705 /;.8790
8 武育粳 1号 @A31 5667;9 /.48790 //8979/ /098799
5 扬粳 4915 A34915 45/75; /.;.7.6 //;5714 /04/75.
4 扬辐粳 6405 A=36405 5;5780 /0147// /1997.5 /601755
/. 华粳 1号 231 //99710 /116718 /1407./ /640790
// 香粳 0.B/5 C30.B/5 /.867;/ //96791 /0017.6 /08670.
/0 武运粳 8号 @A38 /019751 /1/17.9 /61.71. /6997.8
/1 武香粳 4号 @C34 419706 /.1175. //06709 //;876/
/6 香粳 +1/ C3+1/ 466766 //.1709 //89716 /0.5754
/9 常农粳 1号 D!31 48975. //45760 /00975/ /0;47/4
平均 E(%- 48/79; FD //05710 FG /0/87/. HIG /05;7.0 %I
标准差 >J /61784 /6/755 /98740 /;4755
变异系数 D$K /675. /0795 /0745 /170/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K和 9K显著水平,下同。
!")(:?’LL(&(-) MNN(&F%*( %-J O"P(&F%*( O())(&* ,(%-* *’Q-’L’F%-) %) /K %-J 9K O(R(O*,&(*N(F)’R(OS,%-J )T( *%,( *S,H"O ’* M*(J L"& ")T(& )%HO(*#
水稻植株对硅的阶段性积累随生育进程的推移
和氮素用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表 0)。就
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的积累量而言,其随氮素水平
的提高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各基因型
间具有不同的增幅。就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的积累
比例而言,移栽!拔节阶段的积累比例随氮素水平
的提高显著增加,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随氮
素水平的提高极显著下降,抽穗!成熟阶段,施氮条
件下的硅素积累比例显著高于不施氮条件下的积累
比例,但各施氮条件下的积累比例差异不明显。不
同水稻其各生育阶段的积累比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
而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因基因型而异。
表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中硅(#$%&)的阶段性积累特性及其差异
,-./0 & ;*-6-1506$:5$1: 28 :$/$123 -114+4/-5$23 $3 6$10 -5 5*600 (62<5* =*-:0: 43706 8246 3$562(03 /090/:
项目
U)(,
处理
+&(%) #
生育阶段 V&"P)T *)%Q(
移栽!拔节 +&%-*NO%-)’-QBWO"-Q%)’"- 拔节!抽穗 WO"-Q%)’"-B2(%J’-Q 抽穗!成熟 2(%J’-QBE%)M&’)S
平均
E(%-
变幅
X%-Q(
变异系数
D$(K)
平均
E(%-
变幅
X%-Q(
变异系数
D$(K)
平均
E(%-
变幅
X%-Q(
变异系数
D$(K)
积累(YQ Z T,0)
I,"M-) "L >’
%FFM,MO%)’"-
!. 0587. J? 0.871!14479 /475/ 6.575 FG 00070!;.;78 0;764 089786 J? /897/!15479 0076.
!/ 18.71 FD 08070!9987/ 0.71/ 6/.71 HFG 00;79!;6571 04706 169740 FD 0.17;!64571 01708
!0 61179 HG 1/87;!;6479 /5758 6/076 HG 01671!;5176 11791 181769 HG 00.75!96/7/ 00798
!1 68.7. %I 18570!;807. /97;0 6087/ %I 06570!;587; 1/796 140794 %I 00979!9;87. 0079;
积累比例(K)
[(&F(-)%Q( "L >’
%FFM,MO%)’"-
!. 1.7.4 JD /8746!617;4 0670. 6/781 %I 09798!9.7.8 /8764 057/8 HI 0/78.!117/1 //75;
!/ 11711 FG 00700!65704 067.6 1;7.8 HG /5704!6;750 00719 1.7;. %I 0971.!157.0 /17;5
!0 1;719 HI 0075/!9/798 06764 1170. FD /8704!667;1 0;71; 1.76; %I 01718!15758 /67.;
!1 18706 %I 09716!967.. 0/798 1079 J? /5749!61711 06754 1.71. % I 0/71;!18744 /67.5
9/00期 魏海燕,等: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表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各器官中硅("#$%)的积累量及其差异(&’ ( )*%)
+,-./ ! "#.#012 ,003*3.,4#12 #2 5#0/ 15’,26 ,4 7#88/5/24 ’5194) 64,’/6 327/5 8135 2#451’/2 ./:/.6
生育期
!"#$%& ’%()*
处理
+"*(% ,
茎鞘 -./0 (12 ’&*(%& 叶片 3*(4 穗 5(167/*
平均
8*(1
变幅
9(1)*
变异系数
-:(;)
平均
8*(1
变幅
9(1)*
变异系数
-:(;)
平均
8*(1
变幅
9(1)*
变异系数
-:(;)
拔节期
#1)(%61)
=> ?@ABA 2- ?C>B?!CD>BE CCBDF ??EBG 2H FABG!?@DB> ?FB>D
=? C?IBEA 7J ?IAB@!GG@BE C?BFC ?IDBD 7- ??DBA!CC>BC ?EBGD
=C CDEBG KL ?FCB>!GFIBG C?BA> ?FDBC KJ ?GIB@!C@DBC ?ABAD
=G C@DB> (L C>EBE!GFEBA ?FBCF C>@B> (L ?@FBG!CFCBG ?DBFE
抽穗期
M*(261)
=> G@FBA 2- C@ABD!I>EBG ?ABAI ?EEBA 7J ?@CBC!C@ABE ?@BIE ?CABI 7J ??GBD!?DGBF> ABCI
=? D>@BE 7J G?CBC!IDGB> ?DBAI CC@BD K7LJ ?AFB?!G>FBF ?IBIC ?DABG KLJ ?G?BF!?@CB?E @B@C
=C DGCBC KLJ GIDBC!IA>BA ?IBAG CI?B> (KLJ C>IBD!GCABD ?IB?@ ?@>BI (KL ?DCBE!?AIB@ @BD@
=G DIDBA (L G@ABD!@>EBF ?@BC> C@ABG (L C>EBD!GCABC ?DBIG ?A?BI (L ?D@BF!?EFB> FB>C
成熟期
8(%."6%N
=> I>AB> 2- GFFBA!ADGBE ?FBDA CG@BD 7J ?F>BF!G>ABF ?FB?C CCFBG 7J ?FAB?!C@EBF ?>B?C
=? I@GBC 7J DIDB>!AIFBD ?DBAF CEAB> KLJ C?ABG!D>EB@ ?AB@@ C@FB? KLJ CC>B>!GD>BA ?GB?A
=C IFFBG KLJ DA?BE!AEABG ?DBIF GGIB> (L C?FBI!DIFB@ ?FBE? CEGBE (KL CIDB@!DCCBF ?IB>>
=G @?>BI (L DAAB?!AEEBG ?DBCA GIEBC (L CCCB A!I>>BE C>BIG G?@BG (L C@GBC!DDIBE ?IB>D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中硅的分配特性及
其差异
不同生育时期,茎鞘、叶片和穗中硅的积累量均
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但各基因型间具有
不同的增幅。表 G 看出,成熟期,=? 水平下水稻茎
鞘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CB>F;,基因型间变幅在 >BI?;!GDBFG;。叶片中
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C@BGD;,基
因型间变幅在 EBD?;!IGB>D;。穗中硅素积累量
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FB>@;,基因型间变幅
在 GBC>;!DABEF;。=C水平下水稻茎鞘中硅素积
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AB?@;,基因型间
变幅在 DBFD;!D>BA?;;叶片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
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DCB?>;,基因型间变幅在
?EBIG;!A@BCA;;穗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
下平均增加 CEBD>;,基因型间变幅在 AB>C;!
F@B>C;。=G水平下水稻茎鞘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
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C?BAG;,基因型间变幅在
ABDD;!IIBIC;;叶片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
下平均增加 ICBGG;,基因型间变幅在 CCBCG;!
EEBFC;;穗中硅素积累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加
GEBD?;,基因型间变幅在 EBID;!E@B?A;。就硅在
水稻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而言,拔节期茎鞘和叶片
中的分配比例因基因型不同而互有高低。就平均值
而言,茎鞘要略大于叶片。抽穗和成熟期,各器官中
硅的分配比例呈现茎鞘 O叶片 O穗(表 D)。不同生
育时期茎鞘中硅的分配比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
低,叶片和穗中硅的分配比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
增加,其下降和上升的幅度在基因型间也存在显著
的差异。相同氮素条件下,随生育时期的推移,硅在
茎鞘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逐渐下降而在穗中的分配
比例逐渐增加,且基因型间存在变异。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中硅的含量及其差
异
表 I表明,拔节期,叶片中的硅素含量要大于茎
鞘;抽穗和成熟期,各器官中的硅素含量呈现叶片 O
茎鞘 O穗。不同生育时期,茎鞘、叶片和水稻全株中
的硅素含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抽穗
和成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
降,=C处理最低,=G处理略有回升。成熟期,=?水
平下水稻全株硅素含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降低
@B>E;,基因型间变幅在 >BE@;!?>BGF;;=C水平
下水稻全株硅素含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降低了
??BED;,基因型间变幅在 GB@E;!?@BEG;;=G 水
平下水稻全株硅素含量比不施氮条件下平均降低了
?IBD?;,基因型间变幅在 AB?G;!CGB>I;。相同氮
素条件下,随生育时期的推移,茎鞘和叶片中的硅素
含量上升而穗中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硅元素运输
至茎鞘和叶片后大部分即聚合形成无定型的 P6QC。
抽穗!成熟阶段,叶片和茎鞘中的物质大量输出,而
其中的 P6QC无法向子粒中运输,使得硅在茎鞘中的
含量因浓缩效应而大幅增加。在穗中,虽然抽穗!
成熟阶段硅素的积累量有所增加,但由于穗中物质
的大量充实,硅的含量由于生长的稀释效应而下
降[??]。
@?C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D卷
表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各器官中硅("#$%)的分配比例及其差异(&)
’()*+ ! ,+-.+/0(1+ 23 4#*#.2/ (..565*(0#2/ #/ -#.+ 2-1(/4 (0 7#33+-+/0 1-2809 40(1+4 5/7+- 325- /#0-21+/ *+:+*4
生育期
!"#$%& ’%()*
处理
+"*(% ,
茎鞘 -./0 (12 ’&*(%& 叶片 3*(4 穗 5(167/*
平均
8*(1
变幅
"(1)*
变异系数
-9
平均
8*(1
变幅
"(1)*
变异系数
-9
平均
8*(1
变幅
"(1)*
变异系数
-9
拔节期
:/#1)(%6#1
;< =>?@A (B =C?AD!DC?E= E?>F EA?FG HB CD?==!ED?>E D?FG
;A =>?@@ (B =C?CA!DA?>F C?DC EA?F> HB C>?AC!ED?DG =?<=
;@ =F?CC (HB =A?CC!D@?@A =?>F E@?DF (HB CF?FG!E>?DF F?>G
;C =D?
I*(261)
;< =@?FF (B E>?CF!=F?FD D?<> @>?DD HJ @E?FD!C@?EA >??=F HB AE?A=!@@?=A AC?A
;A =@?<< (HB E=?DD!=D?D= =?D> @>?GF HBJ @@?F@!C@?FE >?D> AG?
;@ =A?
8(%."6%K
;< =@?
;A EG?>> HJ E=?DE!=F?FD D?E= @D?@= HB @A?FA!CD 7J AG?A
;@ E>?CD 7- EC?=C!==?FE D?E> @F?E< (B @C?A@!CA?AE A
;C EF?=@ 2L EC?C%;! 水稻硅素积累效率对氮素反应评价
氮肥的施用在增加水稻硅素积累量的同时也增
加了干物质的积累,且干物质的增加量要远远大于
硅素的增加量。因此,本研究以水稻植株中单位干
物质的硅素积累量(即硅素含量)为指标来衡量不同
氮素条件下的各基因型的硅素积累效率,并对各基
因型硅素积累效率对氮素的反应进行分类和评价。
图 A表明,E种氮素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硅素的积
累均可分为低、中、高效 C类。其中扬粳 G=C>(>)、淮
稻 D号(=)、农垦 =F(@)、泗稻 A<号(E)在 E种氮素条
件下均属于低效类型;武育粳 F 号(F)、华粳 C 号
(A<)在 E 种氮素条件下均属于高效类型;扬辐粳
EG@>(G)在 E 种氮素条件下均属于中效类型。武香
粳 G号(AC)、香粳 @
积累随氮肥水平的提高由低效类型进入中效类型;
常农粳 C号(A=)则随氮素用量的增加,硅素积累在
低、中效类型间波动;晚粳 E<
(AE)的硅素积累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在中效和高效类
型间波动;早丰 G号(C)、华粳 @号(A)随氮肥用量
的增加,硅素积累由无肥条件下的低效类型进入低、
中肥条件下的中效类型,至高肥条件均进入高效类
型。
< 讨论
<;= 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
本试验条件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各基因型全
株及各器官中的硅素积累量增加。这可能与氮肥的
施用增加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有关。江立庚[A@]等
人的研究表明,水稻的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的积累
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
移栽!拔节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累比例增加而在
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减少,在茎鞘中的分配
比例减少而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可能这正
是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水稻抗逆性下降的原因。因为
拔节!抽穗阶段是水稻纹枯病等生理性病害盛发时
期[AC],同时该时期其基部节间的充实情况对水稻的
抗倒伏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施用氮肥使该阶段
硅的积累比例和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均减少的同时使
分配到茎鞘中硅的总量相对降低。而水稻茎鞘中
N6O@含量和表皮硅质层厚度与水稻的抗逆性具有密
切的关系[AEMAD]。水茂兴等[AF]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
研究水稻硅氮营养的试验结果表明,随培养体系中
氮素浓度的增加,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
熟期植株 N6O@ 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本试验条
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茎鞘、叶片和全株中的硅
素含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抽穗和成
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至
中肥最低,高肥条件下略有回升。这可能是由于氮
肥的过量施用在增加了每穗粒数的同时降低了结实
率,而谷壳中具有较高的硅素含量的原因[A>]。
<;% 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及其对氮素反应基因型
差异的原因分析
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硅素的积累与分配特性
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各基因型硅素积累与
分配对氮素的反应也存在差异。这与各基因型自身
FA@@期 魏海燕,等: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图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硅素积累效率的聚类分析
"#$%! &’()*+,#-$ ./ )#’#0.- 100(2(’1*#.- +//#0#+-03 (-4+, /.(, -#*,.$+- ’+5+’)
(品种名称参见表 ! "#$%&’%&( )#*& (&& ’#+,& !)
硅素吸收、运输分配特性及环境(氮肥)的影响有着
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水稻硅素吸收机理的研
究已取得重要进展。-#[!.]等人研究发现,水稻根系
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硅转运载体,其中转运载体
!(/01!)存在于水稻根系表皮细胞的质膜中,主要负
责将外界营养液中的硅运输至表皮细胞;转运载体
2(/012)存在于木质部薄壁细胞的质膜中,主要负责
硅从薄壁细胞向木质部的运输。水稻与其他植物相
比之所以能高效吸收硅素主要是由于转运载体数量
的优势[!3,24]。另据 56[3]等人的研究,不同水稻品
种由于硅转运载体数量的不同,其硅的吸收能力也
存在差异。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硅的含量较高,
因而各基因型根系中硅转运载体的数量有可能是导
致其最终吸收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而各基因型
对氮素反应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环境中硅氮的相
互作用对植株硅素吸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氮
对植株生长的直接作用进而影响其硅素吸收的可
能。被根系吸收的硅元素随蒸腾流运输至地上部,
其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差异及与氮素的相互关系有待
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虽然水稻各基因型的硅素积累效率均随氮素水
平的提高而下降,但各基因型的下降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武育粳 7号、华粳 8号、武香粳 .号、香粳 249
!:、武育粳 8号、晚粳 ;448、早丰 .号、华粳 2号的硅
素积累效率具有随氮素水平的提高保持稳定或相对
提高的特性,对于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水稻植
株的抗逆性改良具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参 考 文 献:
[!] -%’#)% <,-# = >,0?#(@%’# 1A 0B&)’%C%D#’%E) EC (%,%DE) CE$* %) FG,&*
(#H EC $%D&( !"#$% &%’()% IA)[=]A J,#)’ K&,, J@G(%E, A,2443,;L(2):
27.92:8M
[2] 王公明,丁克坚 A 施氮水平对水稻形态特征、内含物及稻瘟病
的影响[=]A 安徽农学通报,2444,L(2):;:9;.M
5#)N O -,P%)N Q =A RCC&D’ EC < ,&S&, E) $%D& *E$H@E,EN%D#, D@#$#DT
’&$%(’%D( &$N#(’%D (6+(’#)D& #)B $%D& +,#(’[ =]A U)@6% UN$%DA /D% A
V6,, A,2444,L(2):;:9;.M
[8] 任金平,王继春,郭晓莉,等 A 不同氮肥水平及施药次数控制
稻瘟病的研究[=]A 吉林农业科学,2443,84(8):8;983M
.!22期 魏海燕,等: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 $ %,&’#( $ ),*+, - . !" #$ % !/0" 12’34 0,#45,2 465,+(6 7 ’89
82/0’4/,# ’#: 4/;"3 ,< 8"34/0/:" 385’=/#([$]> $ > $/2/# ?(5/0> @0/ >,
ABBC,DB(D):DEFDCG
[E] 苏志琼 > 硅锌锰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和稻瘟病的影响[$]> 土
壤肥料,HIIJ,(C):DJFDKG
@+ L M> N<<"04 ,< 0,;1/#/#( ’882/0’4/,# ,< @/,L#,O# ,# 5/0" 12’34
’#: =/"2:[$] @,/23 P"54 >,HIIJ,(C):DJFDKG
[C] &+ M @,&’# - Q,@+ 7 !" #$ % *"#"4/0 :/33"04/,# ,< 3/2/0,# +84’R" ’9
1/2/4= /# 5/0"(&’()# *#"+,# .>)[$]> %2’#4 @0/ >,ABBJ,HSH:EEHF
EEKG
[J] T’/ & O,L6’#( U M,T+’# V & !" #$ % *"#"4/0 :/33"04/,# ,< 3/2/0,#
0,#4"#4 /# :/<<"5"#4 ,5(’#3 ,< 5/0"[$]> )5,8 @0/ >,ABBC,EC:HDECF
HDCAG
[S] 甘秀芹,江立庚,徐建云,等 >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
其基因型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ABBE,HB(C):CDHF
CDCG
*’# - M,$/’#( . *,-+ $ Q !" #$ % )6’5’04"5/34/03 ’#: ("#,4=8/0 :/<9
<"5"#0" ,< 3/2/0,# ’00+;+2’4/,# ’#: :/345/1+4/,# /# 5/0"[$]> %2’#4 7+45 >
P"54 > @0/ >,ABBE,HB(C):CDHFCDCG
[K]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
方法[O]> 北京:科学出版社 > HIKDG AKCFAKJG
?(5, F 06";/345= @8"0/’24= 0,;;/44"" ,< )6/#’ @,/2 ?0’:> *"#"5’2
’#’2=3/3 ;"46,:3 /# 3,/2 ’(5, F 06";/345=[O]> V"/W/#(:@0/"#0" %5"33,
HIKDG AKCFAKJG
[I] 鲍士旦 > 土壤农化分析[O]>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ABBBG
ADEFADJG
V’, @ T> @,/2 ’#: ’(5/0+24+5’2 06";/345= ’#’2=3/3[O]> V"/W/#(:)6/#’
?(5/0+24+5’2 %5"33,ABBBG ADEFADJG
[HB] 唐启义,冯明光 >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 T%@数据处理系统[O]>
北京:科学出版社,ABBAG DBEFDHBG
X’#( M Q,P"#( * O> T’4’ 85,0"33/#( 3=34"; <,5 85’04/0’2 34’4/34/03
(H34)[O]> V"/W/#(:@0/"#0" %5"33,ABBAG DBEFDHB
[HH] 水茂兴,陈德富,秦遂初,等 > 水稻新嫩组织的硅质化及其与
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HIII,C(E):
DCAFDCKG
@6+/ O -,)6"# T P,M/# @ ) !" #$ % X6" 3/2/0/0’4/,# ,< =,+#( 4/39
3+"3 ,< 5/0" ’#: 5"2’4/,#36/8 Y/46 /43 5"3/34’#0" 4, 12’34 ,< 5/0"[$]>
%2’#4 7+45 > P"54 > @0/ >,HIII,C(E):DCAFDCKG
[HA] 江立庚,甘秀芹,韦善清,等 >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
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ABBE,HC(A):
AAJFADBG
$/’#( . *,*’# - M,&"/ @ M !" #$ % ?00+;+2’4/,# 8’44"5# ,< :5=
;’44"5,#/45,("#,86,386,5+3,8,4’33/+; ’#: 3/2/0,# /# 5/0" ("#,4=8"3
’#: 46"/5 5"2’4/,#36/83[$]> )6/#> $> ?882 > N0,2 >,ABBE,HC(A):
AAJFADBG
[HD] 陈利锋,徐敬友 > 农业植物病理学[O]>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ABBHG HBBFHBCG
)6"# . P,-+ $ Q> ?(5/0+24+5’2 82’#4 8’46,2,(=[O]> V"/W/#(:)6/#’
?(5/0+24+5’2 %5"33,ABBHG HBBFHBCG
[HE] 杨长明,杨林章,颜廷梅,欧阳竹 >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
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ABBE,HC(E):
JEJFJCBG
Q’#( ) O,Q’#( . L,Q’# X O,Z[ Q’#( L> N<<"043 ,< #+45/"#4 ’#:
Y’4"5 5"(/;"3 ,# 2,:(/#( 5"3/34’#0" ,< 5/0"[ $]> )6/#> $> ?882 >
N0,2 >,ABBE,HC(E):JEJFJCBG
[HC] O’ $ P,Q’;’W/ 7> @/2/0,# +84’R" ’#: ’00+;+2’4/,# /# 6/(6"5 82’#43
[$]> X5"#:3 %2’#4 @0/ >,ABBJ,HH(K):DIAFDISG
[HJ] 刘立军,袁莉民,王志琴,等 > 旱种水稻倒伏生理原因分析与
对策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ABBA,HJ(D):AACFADBG
./+ . $,Q+’# . O,&’#( L M !" #$ % %5"2/;/#’5= 34+:/"3 ,# 86=3/,9
2,(/0’2 5"’3,# ’#: 0,+#4"5;"’3+5" ,< 2,:(/#( /# :5= F 0+24/\’4": 5/0"
[$]> )6/#> $> !/0" @0/ >,ABBA,HJ(D):AACFADBG
[HS] 水茂兴,陈德富,蒋式洪,秦遂初 > 水稻硅氮营养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HIIC,AJ(S):AIFDAG
@6+/ O -,)6"# T P,$/’#( @ ],M/# @ )> ^#4"5’04/,# 1"4Y""# 3/2/9
0,# ’#: #/45,("# ’#: 46"/5 "<<"043 ,# 5/0" =/"2:[$]> )6/#> $> @,/2
@0/ >,HIIC,AJ(S):AIFDAG
[HK] @", N @ O,?#:5",:/ O,)6/1’ !> @/2/0,# 4"45’062,5/:" 85,:+04/,#
1= 062,5/#’4/,# ;"46,: +3/#( 5/0" 6+3R ’3 5’Y ;’4"5/’2[$]> $ > O’4"5 >
%5,0"33> X"06#>,ABBD,HEH:DCHFDCJG
[HI] O’ $ P,O/4’#/ 7,7’(’, @ !" #$ % )6’5’04"5/_’4/,# ,< 46" 3/2/0,# +89
4’R" 3=34"; ’#: ;,2"0+2’5 ;’88/#( ,< 46" 3/2/0,# 45’#38,54"5 ("#" /#
5/0"[$]> %2’#4 %6=3/,2 >,ABBE,HDJ:DAKEFDAKIG
[AB] 7/R,2/0 O,7/R,2/0 7,./’#( Q ) !" #$ % *"5;’#/+; F JK ’3 ’# ’:"9
‘+’4" 45’0"5 <,5 3/2/0,# 45’#38,54 /# 82’#4 > )6’5’04"5/_’4/,# ,< 3/2/0,#
+84’R" /# :/<<"5"#4 05,8 38"0/"3[$]> %2’#4 %6=3/,2 >,ABBS,HED:EIC
FCBDG
BAA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HE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