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建富((’,#—),男,江西新干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水稻高产理论技术与土壤肥料研究。
-./:"#’($0&)%,",,123+4/:567,#((8(!,9 :;3。! 通讯作者 -./:"#’($0&(0)’",123+4/:<=>+?83+4/ @ 6<+A@ .BA@ :?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刘宗发0,胡金和0
((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00"")%;!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昌 00"")%;0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昌 00"""’ )
摘要:于 !""%!!"",年在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抛
秧水稻根干重低于翻耕移栽稻,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表层土壤,根系活力比翻耕处理的高,分蘖时间比翻耕移栽的
早而比翻耕抛秧的迟;每公顷有效穗数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
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免耕 (年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
关键词:稻田;耕作方式;免耕;双季稻;产量;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C%((;C0)(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E(!""&)"0$")’,$"#
!""#$%& ’" ()""#*#+% %),,-.# /#%0’(& ’+ *)$# 1)#,( -+( &’), "#*%),)%1
FG H4+?27A(,!,IDJ E4+;2=A+!!,CKL M4?N2=A+!,OLG P;?N27+0,KG H4?2=.0
(! "#$$%&% #’ ()*+ ,%-#./0%- )*+ 1*23/#*4%*5,63)*&73 8&/30.$5./)$ 9*32%/-35:,;)*0<)*& ==>>?@,"<3*);
A "#$$%&% #’ 8&/#*#4:,63)*&73 8&/30.$5./)$ 9*32%/-35:,B%: ()C#/)5#/: #’ "/#D E<:-3#$#&:,
10#$#&: )*+ F%*%530 G/%%+3*& #’ 63)*&73 E/#23*0%,;)*0<)*& ==>>?@,"<3*);
= 8&/30.$5./)$ H03%*0% I*-535.5% #’ ;)*0<)*& "35:,;)*0<)*& ==>>>J,"<3*))
23&%*-$%:Q4./B .<>.R43.?ST 5.R. :;?BA:S.B 4? B;A*/. :R;>>4?N R4:. 74./B BAR4?N !""%$!"", S; TSABU S=. .77.:ST ;7 B477.R.?S
S4//+N. 3.S=;BT ;? S=. :=+?N.T ;7 R4:. NR;5S=,4ST U4./B +?B T;4/ 7.RS4/4SU @ -=. R.TA/ST T=;5.B S=+S R;;S BRU 5.4N=S 4? J;2
S4//+N. :+TS SR+?T>/+?S SR.+S3.?S 5+T /;5.R S=+? S=+S 4? :;?V.?S4;?+/ S4//+N. SR+?T>/+?S SR.+S3.?S,R;;S +:S4V4SU +?B 74//.B NR+4?
>.R:.?S+N. 5+T =4N=.R S=+? S=+S 4? :;?V.?S4;?+/ S4//+N. SR.+S3.?S,S=. >R;74/. B4TSR4*AS4;? ;7 R;;S +3;A?S 5+T 3+4?/U 4? S=.
"$% :3 T;4/ /+U.R,S=. S4//.R4?N S43. 5+T .+R/4.R S=+? S=+S 4? :;?V.?S4;?+/ S4//+N. SR+?T>/+?S SR.+S3.?S,*AS 5+T T/;5.R S=+?
S=+S 4? :;?V.?S4;?+/ S4//+N. :+TS SR+?T>/+?S SR.+S3.?S @ -=. .77.:S ;? >+?4:/. ?A3*.R 5+T /;5.R S=+? S=+S 4? :;?V.?S4;?+/
S4//+N. :+TS SR+?T>/+?S SR.+S3.?S,5=4/. 5+T =4N=.R ;? 74//.B NR+4? >.R:.?S+N. S=+? S=+S 4? :;?V.?S4;?+/ S4//+N. SR+?T>/+?S
SR.+S3.?S @ DT S=. S43. ;7 ?;2S4//+N. >R;/;?N.B,R4:. U4./B 54S= B477.R.?S SR.+S3.?ST B4B ?;S B477.R T4N?474:+?S/U @ -=. ?;2
S4//+N. SR.+S3.?S ;7 ;?. U.+R 43>R;V.B T;4/ >=UT4:+/ >R;>.RS4.T,+?B 4?:R.+T.B T;4/ ?ASR4.?S :;?S.?ST 4? S=. TAR7+:. /+U.R @
4#1 5’*(&:>+BBU 74./B;S4//+N. 3.S=;B;?;2S4//+N.;B;A*/. :R;>>4?N R4:.;U4./B;T;4/ 7.RS4/4SU
土壤耕作和移栽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两个重要
环节。在不施有机肥料或补充不足的条件下,传统
的耕翻易加剧土壤有机质矿化,不利于土壤肥力的
维持[($0]。免耕具有省工节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缓
和季节矛盾、保护土壤等优点。," 多年来,国内外
有关免耕对作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
道[)$((],而在稻田免耕抛栽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
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的研究却很少[(!$()]。为此,
本文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
量和土壤肥力性状变化的影响,旨在为南方稻区土
壤合理耕作和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6 材料与方法
于 !""%年开始在南昌市农科所进行早、晚稻定
位试验,供试土壤为冲积性砂壤土,试验前土壤的基
本理化性质为:容重 (9!% N W :30,总孔隙度 %!90#X,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 $ %"!
""""""""""""""""""""""""""""""""""""""""""""""""""""""""""""""
I/+?S JASR4S4;? +?B Q.RS4/4Y.R C:4.?:.
非毛管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 ) * +),全氮
$",-. ) * +),碱解氮 $’/"#- 0) * +),有效磷 #-"’-
0) * +),速效钾 $,’"# 0) * +),12 -"!#。
试验设 & 个处理:$)免耕抛秧(34567889): ;9<6
6=9><189>6:?,3@A),即不进行耕整,抛秧前用除草剂
灭茬(,’’#年冬作为紫云英,,’’-年为冬闲);,)翻
耕抛秧(@4>B:>674>98567889): ;9<6 6=9><189>6:?,@@A),按
传统方法耕田,整平后抛秧;&)翻耕移栽(手插)
(@4>B:>674>98567889): 6=9><189>6:?,@A),按传统方法耕
田,整平后移栽。各处理小区面积 !’ 0,,#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肥料施用量分别为 3 $-’
+) * C0,,D,E- ,$ +) * C0,,F,E $-/"- +) * C0,,所用肥料
为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氮肥按基肥 G分蘖肥 G
孕穗肥 G粒肥 H -"- G$"- G, G$施用,钾肥按分蘖肥 G孕
穗肥 H / G & 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磷基肥
在抛(栽)秧前一天施用。抛秧栽培处理采用 #孔
塑盘进行旱育秧,移栽处理采用无盘湿润育秧(,’’-
年)和旱床育秧(,’’! 年)。不同处理的基本苗一
致,,’’- 年早、晚稻均为 !’ 万株 * C0,,,’’! 年均为
.’万株 * C0,。供试水稻品种(组合),’’-年早、晚稻
分别为金优 ./#和中优 ,((,,’’!年分别为金优 ,,-
和金优 ,’/,抛秧后采用浅水灌溉以促进立苗,其它
管理措施一致。
水稻抛(移)栽后 - ? 开始,每隔 # ? 调查一次
(每处理定株 $’蔸,共 #!-个点)总茎蘖数,直至抽
穗期为止。在晚稻成熟期采用土柱法(取样直径 ,’
;0)各处理取 & 蔸样,按 ’—- ;0、-—$’ ;0、$’—$-
;0三层进行根量分析,各处理按 -点法分 ’—- ;0、
-—$’ ;0、$’—$- ;0三层取土壤样品,供土壤养分
测定。土壤养分均按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容
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用环刀法测定[$-];在
各主要生育时期每处理挖取 &蔸根系采用 9 I奈胺
法[$!]测定根系活力。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
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 $),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免
耕抛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翻耕抛秧处理,
而翻耕移栽处理水稻产量最低。处理间产量差异主
要是有效穗数不同所致。年份间相同处理早、晚稻
产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供试水稻品种不同。两年
四季的平均产量免耕抛秧处理分别比翻耕抛秧和翻
耕移栽处理的增产 ,",/%和 /"$(%,但经方差分析
差异不显著。抛秧两处理水稻产量总体上没有差
异,经过一季免耕,免耕处理的产量与翻耕移栽处理
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翻耕两处理的水稻产
量差异不显著。经过两季免耕,抛秧两处理与移栽
处理比较,水稻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着免耕
时间的延长,各处理间水稻产量的差异由显著发展
到不显著水平。由此看来稻田免耕不应超过 #季,
否则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表 #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
)*+,- # .//-01 2/ 34//-5-61 (-1’237 2/ 14,,*%- 26 540- 84-,3
处理
A=:960:>6
年份 J:9=
平均值
KB:=9):
,’’- ,’’!
早稻
L9=8M =7;:
晚稻
N96:= =7;:
早稻
L9=8M =7;:
晚稻
N96:= =7;:
3@A /!’’"$ 9 /$&&"# 9 !/,!"& 9 ($.."! 9 /#$#". 9
@@A /#!/"’ 9O /’$."! 9 !#(,"& 9O (’&,"$ 9 /,-’"& 9
@A /’’&"/ O !##."$ O !&(’"& O /(&."! 9 !.$(", 9
注(346:):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到 -%的显著水平,下同 P7QQ:=:>6 8:66:=< 7> 6C: <90: ;48R0> Q4884S:? OM ?7QQ:=:>6 8:66:=< 0:9> <7)>7Q75
;9>68M ?7QQ:=:>6 96 6C: -% 8:B:8,9>? 6C: <90:
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 ,)表明,无论是早稻还
是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抛秧处理显著高于移栽处
理,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抛秧稻略低,而比
翻耕移栽稻多 $&"!’! #’"!- 万个 * C0,,增幅为
&"($%!$$",!%。每穗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千粒
重和收获指数在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 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 $可以看出,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抛栽后
前期不同耕作方式水稻茎蘖数差异不大,但从抛栽
后第 $, ?开始免耕水稻茎蘖数明显少于翻耕栽培。
这是因为免耕抛秧稻有一个扎根立苗过程,影响了
水稻分蘖。随后免耕抛秧水稻苗数高于翻耕移栽而
/.#&期 吴建富,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表 !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 ’((&)* +( ,-((&.&/* *.*0&/*1 +/ 2-&%, )+03+/&/*1 +( .-)&
季别
!"#$%&
处理
’("#) *
有效穗数
+,,"-) * .#&/-0" 1%*
( 2 345 6 789)
每穗粒数
!./:"0") 1%*
."( .#&/-0"
(1%*)
结实率
;/00"< =(#/&
."(-"&) *
(>)
千粒重
3444?=(#/&
@"/=7)
(=)
成穗率
A(%
(>)
收获指数
C#(D* /&<"E
(>)
早稻 1F’ 543GHI # 349GJ # J4G5J # 9IG33 # H9GK5 # 4G5I #
+#(0L (/-" FF’ 54HG34 # 339GI # HMGI9 # 95GJM # KKGIJ # 4G55 #
F’ MK3G34 N 334G9 # HJG5H # 95GOK # H4GK3 # 4G55 #
晚稻 1F’ MH4GJ4 # 394GI # J3G55 # 9IGMI # KJGOM # 4G5J #
P#)"( (/-" FF’ MHKGHI # 399GO # HHGKK # 9IG9O # KIGHH # 4G5H #
F’ MIHG94 N 395G3 # J4G9M # 9IG93 # KJGHJ # 4G5H #
注(1%)"):数据为两年的平均值 Q#0B"$ #(" )7" #D"(#=" %, )@% L"#($*
图 4 不同处理水稻分蘖动态(!556年)
7-894 :-)& *-%%&. ,2/#0-)1 +( ,-((&.&/* *.*0&/*1 -/ !556
低于翻耕抛秧,翻耕抛秧水稻分蘖出现的时间早,分
蘖速度快,分蘖达到高峰期的时间比免耕抛秧和翻
耕移栽提前 5!I <。但由于免耕抛秧秧苗前期生长
稍慢,中期生长较快,分蘖高峰期过后回落较慢,后
期生长较平稳,弥补了前期生长缓慢之不足,有利于
提高成穗率和增加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产量。
!;<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9GMG3 对水稻根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影响 不同处
理早、晚稻成熟期根系测定结果表明(表 M):整个生
育时期,水稻根系的总量呈现出翻耕移栽处理大于
抛秧处理,这可能与移栽前秧苗根量不同有关。免
耕抛秧处理略大于翻耕抛秧处理,这与免耕抛秧根
表 <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量及土层分布的影响(!55=年)
"#$%& < ’((&)* +( ,-((&.&/* 0&*>+,1 +( *-%%#8& +/ .++* ,.2 ?&-8>* #/, ,-1*.-$@*-+/ -/ 1+-% %#2&. +( >2$.-, .-)& -/ !55=
季别
!"#$%&
处理
’("#) *
土层深度 !%/0 0#L"( <".)7(-8) 总干重
R(L @"/=7)
(= 6 7/00)
4—I I—34 34—3I
(= 6 7/00) (>) (= 6 7/00) (>) (= 6 7/00) (>)
早稻 1F’ MG9J #S HHGMK 4GJJ NT 94GHI 4G4H -F 3GKI 5G95 NT
+#(0L (/-" FF’ 9GOI NT H4GJ9 4GOI NT 99GHJ 4G9H NT KG5H 5G3H NT
F’ 9GK4 -F 53G5H MGM9 #S I9GOI 4GMI #S IGK5 KG9H #S
晚稻 1F’ 5G9M #S J5G KI 4GH3 -F 35G33 4G4K -F 3G99 5GOO NT
P#)"( (/-" FF’ MG93 NT KKGKI 3G9H NT 9KGM9 4GM5 NT HG4I 5GJ9 -F
F’ 9GKI -F 53GM3 MG9O #S I3GM3 4G5H #S HGJM KG53 #S
注(1%)"):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3>和 I>显著水平,下同 Q#0B"$ ,%00%@"< NL ,,"("&) -#./)#0 #&< $8#00 0"))"($ 8"#& $/=&/,/-#&)
#) 3> #&< I> 0"D"0$,("$."-)/D"0L* ’7" $#8" $L8N%0 /$ B$"< ,%( )#N0" 5G
JO5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35卷
系活力有关。根系在土壤层次 !—" #$、"—%! #$、
%!—%"#$的分布,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之间的差异均
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抛秧
栽培的水稻根系均随土层深度而明显减少,而翻耕
移栽水稻根系在 "—%! #$ 土层最多,其次是 !—"
#$土层,而 %!—%" #$土层最少,且差异显著。
由表 &可见,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 #$土
层根系逐渐增加,这与免耕稻田表层土壤养分富集
有关。与免耕 %季相比,免耕 ’季和 &季 !—" #$土
层中根系分布的比例分别增加 ()’*+!%,),,+,且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免耕 &季的 !—" #$土
表 ! 连续免耕对水稻根系分布比例的影响(")
#$%&’ ! ())’*+ ,) *,-+.-/,/0 -,1+.&&$2’ ,- +3’ 4.*’
4,,+ 5.0+4.%/+.,- 4$+., .- 0,.& &$6’4
免耕季别 土层深度 -./0 01234 53678(#$)
9.:7/001;3 <31<.= !—" "—%! %!—%"
%季 %<7 <31<.= ,*)(( #> ?()?* 1@ ?)*’ 1
’季 ’45 <31<.= **)’, AB ?!)*" AB %)," A
&季 &78 <31<.= C&)," 1@ %&)%% #> %)?? A
层中根系分布的比例比免耕 ’季的增加 *)?(+,差
异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 "—%! #$,%!—%" #$
土层根系却逐渐减少,与免耕 %季相比,免耕 ’季和
&季的根量分别减少 C)"?+、%)!C+和 %")%,+、
%)"%+,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稻田免耕时间过长不
利于水稻根系向深层伸展,因而不利于吸收土壤深
层的养分,所以应适当控制免耕季别。
?)’)? 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根系活力(1:9@
氧化力)是反映根系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
图 ?可以看出,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活力
逐渐下降,早、晚稻下降幅度各处理为 >D E >>D E
9>D。由于免耕抛秧水稻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
层,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根系活力均呈 9>D E >>D E
>D处理的趋势,尤其是生育后期,免耕水稻根系活
力高于其它处理,但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未达显
著水平。说明免耕抛秧有利于后期根系活力的提
高,水稻后期不易早衰,因而有利于结实率和产量的
提高。经相关分析显示,水稻后期根系活力与产量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早稻为 !)(?**,晚稻为 !)(*!’。
图 7 不同处理水稻根系活力(7889年)
:.2;7 #3’ $1<= ,>.5$+.,- $%.&.+6 ,) 4.*’ 4,,+ ?.+3 5.))’4’-+ +4’$+@’-+0 .- 7889
[注(9.73):FD-—分蘖盛期 FG002 7/0034/=; <71;3;B-—孕穗期 B..7/=; <71;3;FH-—齐穗期 FG002 8315/=; <71;3;I-—成熟期 I17G4/72 <71;3;
方柱上相同字母分别表示 "+水平差异不显著。-1$3 037734 1A.J3 783 A14< $31= =. ;=/K/#1=7 5/KK343=#3 17 783 "+ 03J30 L]
7A!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衡量
土质疏松程度的一个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容重越
小,土质越疏松,容重越大,土质越板结。稻田经过
连续 ?年 &季试验结果表明(表 "):免耕 %年(?季)
后稻田表层土壤的容重比试验前减少了 !)!?
; M #$’,比翻耕处理的减小了 !)!? ; M #$’,经方差分
析,其差异达显著水平。总孔隙度比翻耕处理的增
加了 %)C*+,但差异不显著。非毛管孔隙度比翻耕
处理的增加了 &")&*+,有显著差异,而翻耕两处理
的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极小。说明免耕 %年有利于提
高土壤的通气性和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随
着免耕时间(& 季)的延长,稻田表层土壤的容重开
始增加,比试验前增加 !)!%" ; M #$’,比翻耕两处理
增加 !)!?%!!)!& ; M #$’,增幅为 %),C+!’)?"+,差
异达显著水平。总孔隙度比试验前减少 !)?(+,比
翻耕两处理下降了 %)’%+!?)&"+,但差异不显著。
非毛管孔隙度比试验前减少 %)?"+,比翻耕两处理
下降 %C)*+!?’)’+,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可以
看出,稻田土壤免耕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导致土壤
((&’期 吴建富,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表 !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 ’((&)*+ ,( -.((&/&0* *.%%#1& 2&*3,-+ ,0 +,.% 435+.)#% 4/,4&/*.&+
处理
!"#$%’%
耕作年份
!())$*# +#$"
土壤容重(* , -&.)
/0() 1#’2(%+
总孔隙度(3)
!0%$) 40"02(%+
非毛管孔隙度(3)
50’6-$4())$"+ 40"02(%+
57! 899: ;<8.= > :.<.? $ @<.; $
77! ;<8:? $ :8<.A $ ?<8? >
7! ;<8:? $ :8<.B $ ?<:= >
57! 899? ;<8?@ $ :8<9A $ :<;? >
77! ;<8=A > :8
8<=<8 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
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在土层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表
?)。免耕 ;年(8季)后,9—: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
量比试验前增加 9<9B * , C*,比 :—;9 -&、;9—;: -&
土层分别增加 ;
和 9<:? * , C*,这与表层施用紫云英有关。而翻耕两
处理 9—: -&土层有机质含量比试前分别减少 9<:?
!;<;: * , C*,且 9—: -&、:—;9 -&土层有机质分布
较均匀,这可能与土壤频繁扰动加速土壤有机质的
分解有关。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免耕 8 年(= 季)
后,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免耕 ;
年后的同一土层土壤,这与 899:年早稻前茬为紫云
英有关。但免耕处理 9—: -&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
高于 :—;9 -& 和 ;9—;: -& 土层,而翻耕两处理
9—: -&与 :—;9 -&土层变化相似,有机质分布较
均匀,但均显著高于 ;9—;: -&土层。免耕 ;年,不
同处理同一土层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而免耕 8年
后,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表层土壤和翻耕
处理的同一层土壤。说明免耕土壤有机质有富集于
表土的趋势,并随免耕年限而增加,这与有关研究
表 6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6 ’((&)* ,( -.((&/&0* */*2&0*+ ,0 07*/.&0* ),0*&0*+
处理
!"#$%’%
耕作年份
!())$*# +#$"
土层
D#4%E
(-&)
有机质
FG
(* , C*)
全氮
!0%$) 5
(* , C*)
碱解氮
H)C$)IE+1"0) J 5
(&* , C*)
有效磷
HK$() J L
(&* , C*)
速效钾
HK$() J M
(&* , C*)
57! 899: 9—: .9<=: $ ;<8?A $ ;9.<@9 $ =:<8; $ ;A@:—;9 8A. $ ;<;== $ ;99
77! 9—: 8@<8. $ ;<8?9 $ @?
:—;9 8A
7! 9—: 8@ =9<9? > ;8B
57! 899? 9—: 8@<9= $> ;<8== $ ;9?<9. $ .A<9? > ;?B<= >>
:—;9 8:<8; > ;<9@@ $ ;9.<=8 $ .;<:= > ;:;
;9—;: 8=
77! 9—: 8A<9A > ;<8.: $ ;9;
7! 9—: 8B ;<8.@ $ @A<:B $> =9<8A > ;=:<= -
:—;9 8B<:= $ ;<;A= $ @.<:? > =;;9—;: 8.<:= > 9<@?? > B8
1#4%E O$2 P2#1 N0" 2%$%(2%(-$) $’$)+2(2J Q$)P#2 N0))0O#1 >+ 1(NN#"#’% )#%%#"2 $’ 2(*’(N(-$’%)+ 1(NN#"#’% $% :3 )#K#) J
99: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相似[!,"#]。
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的变化
相似。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免耕处理的随土层深度而
降低,而翻耕两处理则以 $—"% &’土层最高。土壤
速效钾在土壤层次中的分布不同于有效磷,免耕处
理 %—$ &’土层速效钾显著高于翻耕两处理,抛秧
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而降低,而移栽处
理的 "%—"$ &’土层速效钾反而增加,这可能与免
耕土壤肥料表施及水稻根系活动有关。随着耕作年
限的延长,免耕稻田 %—$ &’、$—"% &’土层土壤养
分变化明显,而翻耕稻田耕作年份间相同土层土壤
养分变化不大。总体看来,免耕处理有土壤养分富
集于表土的趋势,因而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
高。
! 讨论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稻田在收获上一季作物
后未经任何翻耕梨耙,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
和落粒谷幼苗,抑制再生苗,摧枯稻桩、稻草或绿肥
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
后,将塑盘秧或纸筒秧苗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型
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它与常耕抛秧或常耕移栽技
术比较,在耕作方式上明显不同,必然带来土壤理化
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变化结果
也不尽相同["(]。本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免耕 "年()
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和提高表土的养分
含量,随着免耕时间(# 季)的延长,土壤容重增加,
表明土壤开始板结,而 %—$ &’土层土壤有机质的
富集现象更明显。
迄今为止,对免耕抛秧水稻是否高产颇有争议。
有研究认为,免耕抛秧有利于提高产量,其增产的原
因是根系发达,低节位分蘖多,无效分蘖时间短,营
养消耗少,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大粒多,千粒重
高["!*"+]。而李华兴等[")]研究认为,免耕抛秧水稻分
蘖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较低,水稻产量显著低于传
统翻耕抛秧。本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早稻还是晚
稻,抛秧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差异较小,但均高于翻
耕移栽处理,各处理水稻的实粒数、千粒重差异较
小。水稻产量免耕处理与翻耕抛秧处理总体上没有
差异,但免耕处理高于翻耕移栽处理,其差异程度与
免耕季别有关。
免耕条件下稻田土壤环境明显不同于翻耕土
壤[)%],因而对水稻根系生长分布将产生不同的影
响。关于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有研究认为,
垄作免耕水稻的根长、根总数、根干重、白根率均显
著高于翻耕[)"]。而卢维盛等[))]认为在抛秧条件下
免耕水稻根总量显著低于翻耕。本研究认为,在抛
秧条件下,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免耕抛秧稻与翻耕
抛秧稻根系差异较小,而免耕水稻根干重显著低于
翻耕移栽稻,且免耕水稻根系大部分集中在 %—$ &’
土层,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明显。
总之,在南方稻区推广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应适
当控制免耕次数,这样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土
壤肥力的改善。
参 考 文 献:
["] 陆欣来 , 免耕与少耕[-],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通讯,"+!$,"(
()):"!*)./
01 2 0, 34567889:; 9<= 8;>>567889:;[-], ?188 , @9A’, BC>6 , D;>, EF75
<9,"+!$,"(()):"!*)./
[)] 曹敏建 , 耕作学[G],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H!*"(H/
E94 G -, @9A’7<: >&7;<&;[G], ?;7I7<::EF7<9 J:A7&1861A; KA;>>,
)%%)/ "H!*"(H/
[.] 马世均 , 国外旱地农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农学通报,"+!+,(
()):.%*."/
G9 B -, L;M;84N’;<6 >7619674< 4O 1N89<= 9:A7&1861A; 7< O4A;7:<[-],
EF7<, J:A7&, B&7 , ?188 ,,"+!+,(()):.%*."/
[#] 肖剑英,张磊,谢德体,魏朝富 , 长期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
肥力关系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794 - P,QF9<: 0,27; L R,S;7 E @, B61=C 4< 6F; A;89674<>F7N T;5
6U;;< >478 ’7&A4T;> 9<= >478 O;A67876C 7< N9==C O7;8=> 4O 84<:56;A< <45
67889:; 9<= A7=:; &1861A;[-], - , B416FU;>6 J:A7&, V<7M,,)%%),)#
("):!)*!$/
[$] 谢德体,魏朝富,杨剑虹 , 自然免耕下的稻田生态系统[-], 应
用生态学,"++#,$(#):#"$*#)"/
27; L R,S;7 E @,P9<: - W, X&4>C>6;’ 4O N9==C A7&; O7;8= 1<=;A
<4567889:;[-], EF7<, -, JNN8 , X&48 ,,"++#,$(#):#"$*#)"/
[H] 冯跃华,邹应斌,王淑红,敖和军 ,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
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作物研究,)%%#,(.):".(*"#%/
@;<: P W,Q41 P ?,S9<: B W,J4 W -, Y’N9&6 4O Z;A4 67889:; 4<
6F; >478 &F9A9&6;A> 9<= 6F; :A4U6F 9<= C7;8= O4A’9674< 7< =7A;&6 >;;=7<:
A7&;[-], EA4N D;>,,)%%#,(.):".(*"#%/
[(] 王昌全,魏成明,李延强,孙凤琼 , 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
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S9<: E [,S;7 E G,07 R [,B1< @ [, XOO;&6 4O =7OO;A;<6 Z;A4
67889:; 4< 6F; &A4N C7;8= 9<= >478 NA4N;A6C[-], - , B7&F19< J:A7&, V5
<7M,,)%%","+()):"$)*"$#,"!(/
[!] 徐阳春,沈其荣,冉伟 ,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土壤学报,)%%),.+("):!+*+$/
21 P E,BF;< [ D,D9< S, XOO;&6> 4O Z;A4567889:; 9<= 9NN87&9674< 4O
’9<1A; 4< >478 ’7&A4T798 T74’9>> E,3,9<= K 9O6;A >7\6;;< C;9A> 4O
&A4NN7<:[-], J&69 K;=48 B7<,)%%),.+("):!+*+$/
[+] BF7N76984 G -,KA46Z D, E4’N9A7>4< 4O ’4ANF484:C 9<= N4A4>76C 4O 9
"%$.期 吴建富,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 %&’() *"&+(&,#"&-$ -&’ .()" ,#$$-/([0]1 2-&1 01 3"#$ 3*# 1,4567,
87(9):::;<:;8=
[4>] 谢德体 1水稻半旱式增产效果及机理研究[0]1 西南农业大学
学报,456;,7(:):?96=
@#( A B1 3,%’C "D !(E#-)#’ *%$,%)-$ "& )#*( C#($’ -&’ #,! E(*F-!E
[0]1 0 1 3"%,FG(!, 2F#&- H/)#*1 I+1,456;,7(:):?96=
[44] 徐阳春,沈其荣,雷宝坤,等 1 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
机肥对土壤某些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0]1应用生态学报,
?>>>,44(4:):;:5<;;?=
@% J 2,3F(& K L,M(# N O !" #$ 1 PDD(*, "D $"&/Q,()E &"Q,#$$-/( -&’
-RR$#*-,#"& "D ")/-* E-&%)( "& !"E( R)"R(),#(! "D !"#$ D(),#$#,C #&
)#*( S GF(-, )",-,#"&[0]1 2F#&1 01 HRR$ 1 P*"$ 1,?>>>,44(:):;:5
<;;?=
[4?] 李华兴,卢维盛,刘远金,等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和土
壤生态的影响[0]1 应用生态学报,?>>4,4?(:):;;9<;;8=
M# T @,M% U 3,M#% J 0 !" #$ 1 PDD(*, "D ’#DD()(&, ,#$$-/( E(,F"’! "&
)#*( /)"G,F -&’ !"#$ (*"$"/C[0]1 2F#&1 01 HRR$ 1 P*"$ 1,?>>4,4?
(:):;;9<;;8=
[49] 朱炳耀,黄建华,黄永耀,刘建 1 连续免耕对中稻产量及土壤
理化性质的影响[0]1 福建农业学报,4555,4:(增刊):4;5<
489=
VF% N J,T%-&/ 0 T,T%-&/ J J,M#% 01 PDD(*, "D *"&,#&%"%!
,#$$-/( < D)(( R)-*,#*( "& ,F( /)-#& C#($’ "D !(E#$-,( )#*( -&’ !"#$
RFC!#*"*F(E#*-$ R)"R(),C[0]1 W%X#-& 01 H/)#*1 3*# 1,4555,4:(3%RQ
R$C):4;5<489=
[4:]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等 1 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稻的群体结
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0]1 耕作与栽培,?>>9,(9):7<4>=
M#% T V,T%-&/ K,M# O T !" #$ 1 PDD(*,! "D ’#DD()(&, ,#$$-/( E(,F"’!
"& R"R%$-,#"& !,)%*,%)( "D &"Q,#$$-/( -&’ *-!, ,)-&!R$-&,#&/ )#*( -&’
!"#$ RFC!#*"*F(E#*-$ R)"R(),C[0]1 B#$$ 1 2%$, 1,?>>9,(9):7<4>=
[4;] 史瑞和 1 土壤农化分析[Y]1 北京:农业出版社,4564=
3F# L T1 3"#$ -/)"*F(E#!,)C -&-$C!#![Y]1 N(#X#&/:H/)#*%$,%)(
Z)(!!,4564=
[48] 张宪政 1 作物生理研究法[Y]1 北京:农业出版社,455?=
VF-&/ @ V1 L(!(-)*F E(,F"’! "D *)"R RFC!#"$"/C[Y]1 N(#X#&/:HQ
/)#*%$,%)( Z)(!!,455?=
[47]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等 1 连续免耕抛秧对土壤理化性状变
化的研究初报[0]1 广东农业科学,?>>>,(;):6<44=
M#% T V,T%-&/ K,M# O T !" #$ 1 3,%’C "D *"&,#&%"%! &"Q,#$$-/( -&’
*-!, ,)-&!R$-&,#&/ "& !"#$ RFC!#*"*F(E#*-$ R)"R(),C[Y]1 [%-&/’"&/
H/)#*1 3*#,?>>>,(;):6<44=
[46] 刘敬宗,李云康 1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0]1
杂交水稻,4555,4:(9):99<9:=
M#% 0 V,M# J O1 3,%’#(! "& ,F( ,(*F\%(! "D &"Q,#$$-/( -&’
!((’$#&/Q,F)"G#&/ *%$,%)( #& FC])#’ )#*([0]1 TC])#’ )#*(,4555,4:
(9):99<9:=
[45] 李康活,黄庆,陆秀明,等 1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
报[0]1 广东农业科学,4557,(9):?<;=
M# O T,T%-&/ K,M% @ Y !" #$ 1 B(*F\%(! "D &"Q,#$$-/( -&’ *-!,
,)-&!R$-&,#&/ #& ’"%]$( *"&,#&%"%! *)"RR#&/ )#*([0]1 [%-&/’"&/ HQ
/)#*1 3*# 1,4557,(9):?<;=
[?>] 李新举,张志国,赵美兰,等 1 免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0]1 土
壤通报,?>>>,94(8):?8785=
M# @ 0,VF-&/ V [,VF-" Y M !" #$ 1 ^"Q,#$$-/( (DD(*, "& !"#$ &%,)#Q
(&,![0]1 2F#&1 01 3"#$ 3*# 1,?>>>,94(8):?8785=
[?4] 高明,车福才,魏朝富,等 1 垄作免耕稻田水稻根系生长状况
的研究[0]1 土壤通报,4556,?5(;):?9896=
[-" Y,2F( W 2,U(# 2 W !" #$ 1 3,%’C "D ,F( /)"G,F "D ,F( )#*( )"",
"& ,F( R-’’C D#($’ %&’() &"Q,#$$-/( -&’ )#’/( *%$,%)( *"&’#,#"&![0]1
2F#&1 01 3"#$ 3*# 1,4556,?5(;):?9896=
[??] 卢维盛,李华兴,刘远金,陈喜崇,等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抛秧水
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0]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4,??
(:):6<4>=
MI U 3,M# T @,M#% J 0 !" #$ 1 PDD(*,! "D ,#$$-/( E(,F"’! "& !*-,Q
,()(’< ,)-&!R$-&,#&/ )#*( /)"G,F -&’ ,)"/(& %!( (DD#*#(&*C[0]1 0 1
3"%,F 2F#&1 H/)#*1 I+1,?>>4,??(:):6<4>=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