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QB A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收稿日期!"#&)")! &修改稿收到日期
!"#&)#!)"1
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 2 字 !"#* ( !#!*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一般项目" 3425!"#6""# 作者简介沈文华"
#1(
#!男!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是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
7)89.:
/;<0=<0;>9"1"
!
#关
!
萍!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7)89.:
A >90 B &"1 ! #%+?@8
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沈文华#!石建明!!徐玲玲!!冯旭东!!关
!
萍!"
"
#
西南大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
&
!
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阳
&&""!&
#
摘
!
要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贵州省∗"种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
#
#
*"
种唇形
科植物具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叶的解剖特征!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棱角表皮下具有发达的厚角组织!
棱角处厚角组织内方的维管组织明显较其它部分发达&茎横切面形态主要有
%
种类型!维管束排列也主要呈现
%
种方式)"
!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
#
"
%
层!少部分物种叶脉腹面隆起&
绝大部分常见物种主脉明显较侧脉发达!但也有少部分主脉*侧脉大小相近&主脉中维管束大多为
#
个!形态包括
月牙形*半圆形*圆形!少量物种主脉具有多维管束&表皮毛由
#
"
%
个细胞组成!表皮毛的形态多为锥状!少为杆
状)研究表明!唇形科植物茎*叶的显微结构无论在属内还是在种间都存在差异!在探讨唇形科种的分类地位及其
物种鉴定时都具备参考价值!但却难以作为分类鉴定的决定性特征)
关键词唇形科&茎&叶&比较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志码D"%
&
()#*+,-)"%
.
"-)/+0)+%-!1+2"2
$"%%"-1%#3++0
&
+3#+4#-56#7/"6
EF7G H<0;>9
#
!
EFI2.908.0
A
!
!
3JK.0
A
:.0
A
!
!
L7GM3>N@0
A
!
!
MJDGO.0
A
!
"
"
#EP9P<5<
Q
K9R@S9P@S
Q
@TE.:U=@S8M<0@8
!
E@>P;=Q
!
6;@0
AX
.0
A
*"",#&
!
6;.09
&
!6@:<
A
<@TK.T
M>.Y;@>J0.WQ
!
M>.
Q
90
A
&&""!&
!
6;.09
#
,84)(3)
$
6@8
B
9S9P.W<909P@8.?9:@R/
BT@S8
9S9TT.0/AQ
+Z
QB
.?9:909P@8.?9:?;9S9?PQ
:
#
#
EP<8=B
.N
?@SP<[
!
90N9/?>:9S?
Q
:.0NB
89<[./P
N
.N
:9SP.//>0N
89=/:
Q
8@S
B
!
P;S<
:9SR>0N:<9/
=<:+
"
!
#
K<9WB
S./
.N
8B
;
Q
:90NW<.0+D/9R.T9?.9::<9T
!
B
9:./9N
/
B
@0
AQ
P.//><9S<9
BB
9S<0P:
Q
N./P.0?P+D0NP;<
B
9:./9N:
A
<
=9/T@>0N.0T<=/
B
B
!
89.0W<.0=9/8@S
90NP;<
@P;Q
/.8.:9S+Z;QB
:9SR>0N:<.0W<.0
!
?S!
;<8.?
Q
?:<90N?.S?>)
:9S+Z;<0>8R:9SR>0N:<8@/P:
Q
=9//.0
A
:<@S8@S<.0/@8Q
P9
BB
.N
B
@/
P;<909P@8.?9:?;9S)
9?PB
A
P;<
A
<0>/@S/
B
;<:
B
T>:T@SN./?>//.0
A
P;
@/.P.@0@T/
B
!
9/=<:9//
B
.P?900@PR
?;9S9?P9+
.
:"(!4
K98.9?<9< & /P<8 & :<9T & ?@8 B 9S9P.W<909P@8 Q !! 唇形科" K98.9?<9< #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 大科!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为乔 木或藤本!世界性分布!贵州省有 *, 属 #!, 种#() 唇形科植物不仅在植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 研究价值!还拥有很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 果实常被作为唇形科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59 Q 9 等!(依据果实表面特征平滑*部分平滑*具纹
饰将土耳其荆芥属分为
%
大类型!郑宝江等%(*林文
群等*(观察唇形科植物果实表皮纹饰!认为不同物
种果实的形态特征和表面纹饰间存在差异!是物种
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不同种的识别具有一定意义!茹
剑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唇形科植物果实形态在
物种分类中的重要意义&
]+298Y9N
等(认为!花粉 表皮形态特征对唇形科属以下的物种鉴定具有重要 参考意义) 营养器官的特征也常被作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 据,)()在唇形科植物营养器官研究中!研究人员分 别对唐古特青兰" !"#%& (#)*+,#- . *,/*+
#*丹
参"
0#)1/#+/),/%""(/2#
#*夏至草"
3#
.
%
4/44*
/5
-#
#和牛至"
6"/
.
#-*+1*)
.
#"&
#的根*茎*叶等进行
显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可为其生药的鉴定和
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9^/9890
等#*(认为叶的解
剖学形态在唇形科植物属以下的物种鉴定中可以提
供参考依据)梁莉#&(认为唇形科茎*叶的某些特征
表现为属级特征!而某些特征则具有特殊性)
目前!对于唇形科植物营养器官的研究报道还
比较少!依据前人的一些报道!本研究对贵州省常见
的
*"
种唇形科植物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旨在探讨
茎*叶解剖结构特征在物种分类鉴定中的意义)
#
!
材料和方法
供试的
*"
种常见唇形科植物!自
!"#!
"
!"#%
年
%
"
#"
月于样本花期采自贵阳*梵净山等地!由贵
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萍教授鉴定"表
#
#!凭证标
本保存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研究室标本
收藏室)茎取叶之间的中间部分!叶取外观完整*老
嫩适中且含叶脉部分!经
,"_LDD
固定!以常规石
蜡切片技术#$(制片!厚度约
1
"
#!
#
8
!以
:`
Q
8
B
>/
表
;
!
实验材料
Z9R:<#
!
a<9S?;89P
6@N<
种名
E
B
采集地
K@?9:.P
Q
凭证标本
\@>?;#
藿香
7
.
#4,#(&"* . %4# 贵阳 M>. Q 90 A M^ !"#!#* ! 金疮小草 7 8 * . #9&*+:&-4
贵阳
M>.
Q
90
A
M^ !"#!"#
%
邻近风轮菜
;)/-%
%9/*+
&
灯笼草
;)/-%
%9/*+
%)
=
& (#)*+ 贵阳 M>. Q 90 A M^ !"#!#!
匍匐风轮菜
;)/-%
%9/*+"&
&-4
贵阳
M>.
Q
90
A
M^ !"#!#%
,
五彩苏
;%)&*44*,&))#"/%/9&4 贵阳 M>. Q 90 A M^ !"#!#" 1 香薷 >)4(%),2/#/)/#,#
贵阳
M>.
Q
90
A
M^ !"#!!%
野草香
>)4(%),2/#= "/#-/ 贵阳 M>. Q 90 A M^ !"#!!1 #" 活血丹 ?)&(%+#)%-
.
/,*:#
贵阳
M>.
Q
90
A
M^ !"#%"#
##
细锥香茶菜
@4%9%-#*)&
贵阳
M>.
Q
90
A
M^ !"#%"%
#*
益母草
3&%-*"*4
8
#
%-/*4 贵阳 M>. Q 90 A M^ !"#!" #& 龙头草 B&&(#-/#(&-" = / 梵净山 L90 - .0 A /;90 L2E!"#%" #
欧薄荷
B&-,(#)%-
.
/
<
%)/#
贵阳
M>.
Q
90
A
M^ !"#!#1
#,
留兰香
B&-,(#4
/#,# 贵阳 M>. Q 90 A M^ !"#!!! #1 美国薄荷 B%-#"9#9/9 = +# 贵阳 M>. Q 90 A M^ !"#!#, # 荆芥 C& &,##,#"/#
贵阳
M>.
Q
90
A
M^ !"#%"&
!"
疏柔毛罗勒
6/+*+:#4/)/*+W9S+
/)%4*+
贵阳
M>.
Q
90
A
M^ !"#%!,
!#
牛至
6"/
.
#-*+1*)
.
#"&
贵阳
M>.
Q
90
A
M^ !"#!!"
!!
纤细假糙苏
D#"#
()%+/4
.
"#/)/4 梵净山 L90 - .0 A /;90 L2E!"#%#" !% 小叶假糙苏 D#"# ()%+/4 8 #1#-/#W9S+&-4W9S+
<
"*,&4&-4 贵阳 M>. Q 90 A M^ !"#!# !& 白苏 D&"/))# < "*,&4&-4W9S+"/4 # 镇远 ];<0 Q >90 M^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续表
#
!
6@0P.0>
6@N<
种名
E
B
采集地
K@?9:.P
Q
凭证标本
\@>?;!假龙头花D(=4/-#)/4
贵阳
M>.
Q
90
A
M^ !"#!",
!
贵州鼠尾草
0#)1/##1#)&"/&/ 贵阳 M>. Q 90 A M^ !"#!!
%"
血盆草
0#)1/##1#)&"/&/W9S+4/+ )//
<
%)/#
贵阳
M>.
Q
90
A
M^ !"#!!&
%#
兰花鼠尾草
0#)1/#
<
#"/-#&# 贵阳 M>. Q 90 A M^ !"#!"& %! 深蓝鼠尾草 0#)1/# . *#"#-/,/#?W+V:9?U90NV:><
贵阳
M>.
Q
90
A
M^ !"#!"*
%%
荔枝草
0#)1/#
)&:&/#
贵阳
M>.
Q
90
A
M^ !"#!!*
%*
一串红
0#)1/#4
)&-9&-4
贵阳
M>.
Q
90
A
M^ !"#!"1
%&
韩信草
0*,&))#"/#/-9/#
贵阳
M>.
Q
90
A
M^ !"#%"!
%针筒菜 0,#(
=
4%:)%-
.
/
<
%)/#
贵阳
M>.
Q
90
A
M^ !"#%"(
=
44/&:%)9//
贵阳
M>.
Q
90
A
M^ !"#!!#
%1
灌丛石蚕
E&*"/∗+<"∗,/#-4
贵阳
M>.
Q
90
A
M^ !"#!"!
%
长毛香科科
E&*"/∗+/)"/*+1/4/9*+W9S+-& &,%/9&4 梵净山 L90 - .0 A /;90 L2E!"#%"1 V3&# 显微镜观察记录) ! ! 观察结果 <+; ! 茎的解剖结构 贵州省 *" 种唇形科植物茎解剖学特征见表 ! ) 茎的横切面解剖结构基本为四棱形!横切面由外到 里依次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 个部分) <+;+; ! 表皮 ! 表皮为 # 层扁平细胞!排列紧密*无 细胞间隙*外壁角质化!大多数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 起形成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表皮毛!如荆芥" CF#5
,#"/#
&图版
!
"
#
#方形9+棱角处有突起!如五彩苏";F4*,&)5
)#"/%/9&4
#*显脉香茶菜"
@F-&"1%4*4
#*益母草"
3F
8
#5
%-/*4 #等"图版 & ! ,9 * #"9 " #*9 等#& R+ 棱角处圆 滑!如香薷" >F/)/#,#
#*野草香"
>F= "/#-/ &图版 & ! 19 * 9 #& ?+ 维管束的木质部膨大!棱中部形成沟 槽!如藿香" 7F"* . %4# #*欧薄荷" BF)%- . / < %)/# #*美 国薄荷" BF9/9 = +# #*草石蚕" 0F4/&:%)9// #等"图版 & ! #9 * !9 * &9 * #!9 * #9
&图版
!!9∗∗9∗9
*
,9
&图版
%
!
*9
*
&9
*
,9
等#)
"
!
#近圆形9+茎横切接近圆形!如邻近风轮菜";F%-
<
/-&
&图版
&
!
%9
#*留兰香"
BF4
/#,# &图版
!
#9
#&
R+
茎横切近圆形!但棱角处有突起!如寸金
草"
;F+&
.
#)#-,(*+
#*韩信草"
0F/-9/# #*灌丛石蚕 " EF < "*,/#-4
#"图版
&
!
*9
&图版
%
!
%9
*
9 #) " % #近方形如一串红"
0F4
)&-9&-4
&图版
%
!
!9
#!位于棱之间的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的
束间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维管束!并在两棱
角之间形成突起!突起较棱角突起小!推测棱突起的
发育时间晚于棱角!本实验未对该现象进行进一步
研究!不能确定一串红茎的棱间突起分化与形成起
于何时)从针筒菜叶"
0F%:)%-
.
/
<
%)/#
&图版
%
!
*9
#
可以看出!针筒菜的茎也有向这种类型发育的趋势)
唇形科植物维管束类型均为外韧无限维管束!
维管束中的初生韧皮纤维丰富!木质部发达!在木质
化程度高的茎中尤为明显&部分种类具有次生维管
组织)
主要呈现以下
%
种排列方式" # #典型"连续#的环状结构维管束的木质部成
为一个圆筒!形成一个完整的木质部环!没有明显的
维管束间隔!如灯笼草"
;F
%)
=
& (#)*+ #*血盆草 " 0F#1#)&"/&/W9S+4/+
)//<#-4
#等"图版
&
!
&9
*
,9
*
#*9
&图版
! !9 * *9 * #"9 * #*9 &图版 % !9
#)
"
!
#间断环形维管束主要分布在棱角!但棱边 叶有分布!由于形成叶迹!因而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 带!多数物种的木质部分布是这种类型"图版 & ! %9 * *9 *9
&图版
! &9 * ##9 " #%9 &图版 % ! 9 等#) #
#
期
!!!!!!!!!!!!
沈文华!等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这种类型的维管束仅分布在棱
角处!且木质部发达!如活血丹"
?F)%-
.
/,*:#
#*细锥
香茶菜"
@F
!
9
等#)
维管束具有典型环状结构的物种通常茎较坚
韧!或为木质茎!而维管束仅分布于棱角的物种则大
多数为草质茎!且茎相对较为柔软)
唇形科植物髓位于茎中间!由多个大小不同薄
表
<
!
茎的形态结构
Z9R:!
b@S
B
;@:@
A
.?9:/PS>?P>S<@T/P<8
编码
6@N<
轮廓
>`P:.0<
维管束分布
\9/?>:9SR>0N:<9SS90
A
<8<0P
韧皮纤维
V9/PT.R髓射线细胞
b
Q
S9
Q
?<:
髓腔
O.P;?9W.P
Q
图版
O:9P<
# E
X
!
69 I?D c L.?
!
E
A
4 (
&
!
#9
! E
X
!
V>
!
69 469 c O? c
&
!
9
% G? I?D c J0 (
&
!
%9
* G?
!
V> I?D ( L.?
!
E
A
4 (
&
!
*9
& E
X
!
V>
!
69 D0 c L.?
!
EWP4 (
&
!
&9
E X I?D ( L.? ! E A 4 ( & !9
, E
X
!
V> D0 c L.?
!
EWP4 (
&
!
,9
1 E
X
!
Z@ I?D c L.?
!
E
A
4 (
&
!
19
E
X
!
Z@ I?D c L.?
!
E
A
4 (
&
!
9
#" E
X
!
V> 469 c O? c
&
!
#"9
## E
X
!
V> 469 c L.?
!
E
A
4 (
&
!
##9
#! E
X
!
V>
!
69 I?D c 6E? c
&
!
#!9
#% E
X
!
V> 469 ( O? c
&
!
#%9
#* E
X
!
V> D0 c L.?
!
E
A
4 (
&
!
#*9
#& E
X
D0 ( 6E? (
&
!
#&9
#E X ! 69 I?D c 6E? ( & ! #9
#, G? 469 ( J0 c
! #9 #1 E X ! 69 D0 c L.? ! E A 4 c
!
9
# E
X
I?D c L.?
!
E
A
4 c
!
!
*9
!# E
X
!
V> I?D ( L.?
!
E
A
4 c
! &9 !! E X ! 69 I?D c 6E? (
!
9!
!
,9
!* E
X
!
69 I?D ( O? (
! 19 !& E X 469 ( L.? ! EWP4 (
!
9
!EXD0(6E?c
!
#"9
!, E
X
!
69 I?D ( L.?
!
E
A
4 (
! ##9 !1 E X ! 69 I?D c L.? ! E A 4 (
!
#!9
! E
X
!
69 I?D ( 6E? (
! #%9 %" E X D0 c L.? ! EWP4 (
!
#*9
%# E
X
I?D c L.?
!
E
A
4 (
! #&9 %! E X ! 69 I?D ( L.? ! EWP4 (
!
#9 G/
!
69
!
V>
!
V99 469 ( O? (
%
!
*9
%, E
X
!
69 469 c O? (
%
!
&9
%1 G?
!
V> D0 c E? (
%
!
9表格中物种编号同表
#
&
E
X
+
方形&
G?+
近圆形&
G/+
近方形&
69+
具沟槽&
V>+
具突起&
Z@+
圆滑&
V99+
棱中有突起&
469+
分布于棱角&
D0+
环
形&
I?D+
间断环形&
O?+
薄壁细胞&
J0+
不明显&
L.?+
形成束间形成层&
EWP4+
产生次生维管组织&
E
A
4+
开始次生生长&
E?+
厚壁细胞&
6E?+
转变成厚
壁细胞&
c+
有&
(+
无)
G@P<
$
E
B
&
E
X
+E
X
>9S<
&
G?+G<9S:
Q
?.S?>:9S
&
G/+G<9S:
Q
/
X
>9S<
&
69+6909:.?>:9P<
&
V>+V>8
B
&
Z@+Z@S>/
&
V99+
V>8
B
98@0
A
90
A
:<
&
469+4./PS.R>P
:<
&
D0+D00>:>/
&
I?D+I0?@0P.0>@>/900>:>/
&
O?+O9S<0?;
Q
89?<:/
&
J0+>0?@0/
B
.?>@>/
&
L.?+
L@S8.0P
&
EWP4+EQ
W9/?>:9SP.//>
E
A
4+EQA
S@=P;N
E?+/?:Q
89?<:
&
6E?+6@0WQ
89?<:
&
c<[./P<0?<
!
(.0<[./P<0?<+
!西!北!植!物!学!报!!!!!!!!!!!!!!!!!!!
卷
壁细胞组成)所有物种维管柱中!髓部占据横切
面绝大部分比例!髓部发达!有的种髓部中央破裂
成空洞状!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髓腔!如金疮小草
"
7F9&*+:&-4 #*显脉香茶菜等"图版 & ! !9 * #"9 * #!9 * #%9 等#) 唇形科植物茎髓射线呈 % 种状态
髓射线保
持薄壁状态!如金疮小草*活血丹"
?F)%-
.
/,*:#
#等
"图版
&
!
!9
*
#"9
&图版
! ,9 * 19 &图版 % ! *9 * &9 等#! ( 髓射线厚壁化!维管束之间间隔明显!髓射 线薄壁细胞厚壁化!如显脉香茶菜*益母草!荔枝草 " 0F ):&/# #*微毛血见愁" EF1/4/9*+W9S+-&
&5
,%/9&4
#等"图版
&
!
#!9
*
#&9
*
#9 &图版
!
9 * #"9 * #%9 等#) ) 髓射线的部分细胞转变成束间形成 层!次生维管组织明显!因而大部分维管束之间的 间隔不明显!连成一环!如藿香*寸金草*灯笼草等 "图版 & ! #9 * 9 * &9 * ,9 * 19 等#) <+< ! 叶的解剖结构 贵州省 *" 种唇形科植物叶解剖学特征见表 % )唇形科植物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 % 部分组 成)表皮细胞由 # 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排列紧 密)供试材料都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 化明显!栅栏组织 # " % 层!部分叶脉腹面隆起!如 邻近风轮菜*寸金草*灯笼草等"图版 & ! %R * *R * &R * ,R 等#)绝大部分种主脉大小大于侧脉!如藿 香*金疮小草等"图版 & ! #R * !R * #!R 等#!但也有少 部分主脉*侧脉大小相近!如灯笼草*香薷等"图版 & ! &R * 1R * #"R &图版
!
#"R
&图版
%
!
%R
#)主脉中
维管束主要有
%
种形态月牙形*半月形*圆形!叶 脉中维管束的个数大多数为 # !少量物种具有双维 管束!仅深蓝鼠尾草" 0F . *#"#-/,/#?W+V:9?U90N
V:><
&图版
! #R
#具有三维管束!三维管束共同组
成月牙形)叶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上下表皮着生
的表皮毛!表皮毛由
#
"
%
个细胞组成!大多数叶表
皮毛的形态为锥状!仅近风轮菜"图版
&
!
%R
#*细
锥香茶菜"图版
&
!
##R
#表皮毛形态为杆状)另
外!灌丛石蚕表面绒毛"分布于下表皮#最为密集
"图版
%
!
R #!其次为藿香"图版 & ! #R #*欧薄荷 "图版 & ! #R
#*美国薄荷"图版
! !R #!其他物种 表皮毛分布都较少) % ! 讨 ! 论 =+; ! 唇形科植物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唇形科植物茎的显微结构为典 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其他科属相比较而 言!唇形科植物茎为四棱茎!但其显微结构并不是 广泛认为的简单的四棱茎!有的物种棱角处具有突 起!有的物种茎趋向于圆形!而有的物种木质部膨 大突起而在棱中间形成沟槽!甚至还有物种有形成 八棱茎的趋势)供试的唇形科常见植物茎的木质 部发达!排列较为统一!大多数都有呈环状排列的 趋势!其中部分物种环状排列十分明显&大多数维 管束中都存在髓射线!部分物种茎内存在韧皮 纤维) 本研究观察的唇形科植物茎的显微结构与梁 莉的研究结论基本相似!仅是射线在物种中存在与 否有出入)梁莉认为射线仅存在于部分几属植物 内!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来建立东北唇形科植物检 索表#&(!在本研究中髓射线存在于绝大部分物种 中!仅邻近风轮菜与留兰香 ! 个物种髓射线不明 显!这种情况可能与物种所处的生长阶段有关!发 育阶段不同!其显微结构也会有所差异)在本研究 中!部分种的维管组织已经进入次生生长阶段!髓 射线开始转变成束间形成层并进行次生生长产生 次生维管组织!因而维管束间的髓射线不明显)笔 者认为!以髓射线有无作为分类的特征值得商榷! 且生长环境的不同也会使显微结构产生变异#,() 唇形科植物叶的显微结构也为典型的双子叶 植物叶的结构!主脉维维管束形态常为月牙形*圆 形或半圆形&表皮都为 # 层排列紧密*扁平的细胞 构成!除草石蚕表现出旱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外! 其他物种上表皮都比下表皮发达&异面叶!栅栏组 织由 # " % 层细胞组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排 列随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呈现疏密不同的排列! 这与吕晋慧等结论相同!阴生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 组织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疏松!而阳生植物栅栏组 织和海绵组织则排列紧密#1(!刘玉凤#(的研究结 果也支持这一结论)有的物种叶脉腹面隆起!但不 局限于某些属!这与梁莉得到叶的结论有出入!其 认为仅香茶菜属植物叶脉背面隆起!其他属不具 有#&()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可能原因首先是物种生 长的环境不同!生境的不同!植物接受的环境影响 不同!对环境做出的反馈必然有所不同#,(&其次是 采样涵盖的物种有所区别!属内个别物种的形态学 差异不足以概括整个属物种的形态特征)孙同兴 等!"(认为暗罗属植物叶的显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属 间差异!但是在唇形科常见药用植物中!叶的显微 结构并不具备明显的属间差异!不同物种间显微结 构虽然有所区别!但不存在规律性差异) %
#
期
!!!!!!!!!!!!
沈文华!等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书书书 表 ! ! 叶 的 形 态 结 构 ! " #
%
&
!
(
)
*
+
(
(,−."
/
0
)
1
.
0
1
)
%
(
2
"
0
%
:
月
牙
形
!
单
3
)
%
/
.
%
;
0
"
/
-
;
,
"
=
%
)
"
0
-
,
+
0
;
%
/
/
>
?
!
上
下
表
皮
!
锥
状
!
较
密
集
@
*
*
%
)
"
;
4
(A
=
4
%
;
/
%
"
"
:
#
<
月
牙
形
!
双
3
)
%
/
.
%
;
0
"
4
(
1
#
"
=
%
)
"
((/
=
/
B
(
(
0
+
"
"
<
#
&
月
牙
形
!
单
3
)
%
/
.
%
;
0
"
/
-
;
,
"
=
%
)
"
((/
%
:
层
"
紧
密
:
"=
=
/
B
(
(
0
+
"
"
E
#
F
月
牙
形
!
单
3
)
%
/
.
%
;
0
"
/
-
;
,
"
=
%
)
"
((/
B
(
/
0
%
G
1
"
较光滑3(B∗")"0−C
=
/
B
(
(
0
+
"
"
F
#
H
月
牙
形
!
双
3
)
%
/
.
%
;
0
"
4
(
1
#
"
=
%
)
"
((/
%
<
!
&
层
"
紧
密
<
(
)
&
"=
(
A
%
)
%
*
-
4
%
)
B
-
/
"
0
"
*
%
)
"
"
J
#
K
半
圆
形
!
单
L
%
B
-
.
-
)
.
%
:
!
<
层
"
紧
密
:
(
)
<
"=
B
(
/
0
%
G
1
"
上下表皮!锥状@∗∗
(
A
%
)
%
*
-
4
%
)
B
-
/
"
0
"
*
%
)
"
"
K
#
M
半
圆
形
!
单
L
%
B
-
.
-
)
.
%
:
层
"
疏
松
:
"=
(
(
/
%
D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M # : N 半 圆 形 ! 单 L % B - . - ) .
%
)
"
/
-
;
,
"
=
%
)
"
((/
B
(
/
0
%
G
1
"
下表皮!锥状I(A
"
)
"
/
-
;
,
"
=
%
)
"
0
-
,
+
0
;
%
/
/
D
?
!
上
下
表
皮
!
杆
状
@
*
*
%
)
"
;
4
(A
"
)
"
/
-
;
,
"
=
%
)
"
0
-
,
+
0
;
%
/
/
>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 < # : & 圆 形 ! 单 3 - ) . 1
"
)
"
/
-
;
,
"
=
%
)
"
0
-
,
+
0
;
%
/
/
>
?
!
下
表
皮
!
锥
状
I
(
A
%
)
%
*
-
4
%
)
B
-
/
"
0
"
*
%
)
"
"
:
&
#
:
E
圆
形
!
单
3
-
)
.
1
")"/−;,
%
:
层
"
紧
密
:
"=
=
/
B
(
(
0
+
"
"
:
E
#
:
F
半
圆
形
!
单
L
%
B
-
.
-
)
.
%
:
!
<
层
"
疏
松
:
(
)
<
"=
(
(
/
%
>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 F # : H 圆 形 ! 单 3 - ) . 1
"
)
"
/
-
;
,
"
=
%
)
"
0
-
,
+
0
;
%
/
/
>
?
!
上
下
表
皮
!
锥
状
!
较
密
集
@
*
*
%
)
"
;
4
(A
=
4
%
;
/
%
"
"
:
H
#
:
J
月
牙
形
!
单
3
)
%
/
.
%
;
0
"
/
-
;
,
"
=
%
)
"
0
-
,
+
0
;
%
/
/
D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 # : K 圆 形 ! 单 3 - ) . 1
"
)
"
/
-
;
,
"
=
%
)
"
((/
(
A
%
)
%
*
-
4
%
)
B
-
/
"
0
"
*
%
)
"
.
(
B
*
"
)
"
0
-
C
%
=4
%
:
层
"
疏
松
:
"=
(
(
/
%
>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 # < N 月 牙 形 ! 单 3 ) % / . % ; 0 " / - ; ,
%
:
层
!
疏
松
:
"=
(
(
/
%
D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E # < : 半 圆 形 ! 单 L % B - . - ) .
%
)
"
/
-
;
,
"
=
%
)
"
0
-
,
+
0
;
%
/
/
>
?
!
较
光
滑
3
(
B
*
"
)
"
0
-
C
%
= / B ( ( 0 + # " F # < < 圆 形 ! 单 3 - ) . 1
"
)
"
/
-
;
,
"
=
%
)
"
((/
=
/
B
(
(
0
+
#
"
H
#
*西!北!植!物!学!报!!!!!!!!!!!!!!!!!!!
卷
书书书
!
续
表
!
!
"
#
(
)
*
+
,
-
(
!
编
码
"
#
)
(
.
/
"
0
1
图
版
2
-
+
%
(
3
!
半
圆
形
!
单
4
(
5
&
6
&
7
6
-
(
7
"
)
#
,
-
(
3
层
!
紧
密
3
-
+
8
(
7
"
%
&
9
:
%
( ; ; <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 , 3 A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
"
;
&
9−(B层!紧密B−+8(7"
(
;
;
<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C
,
3
D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B
层
!
紧
密
B
-
+
8
(
7
"
%
&
9
:
%
( ; ; E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F , 3 G 圆 形 ! 单 " & 7 6 - + 7 " ; &
9
-
(
3
E
!
层
!
疏
松
3
#
7
!
-
+
8
(
7
"
-
#
#
;
(
E
相
近
.
-
5
#
;
%
(
H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B
I
,
3
@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B
"
3
层
!
疏
松
B
#
7
3
-
+
8
(
7
"
-
#
#
;
(
E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B
B
,
3
C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B
"
3
层
!
紧
密
B
#
7
3
-
+
8
(
7
"
%
&
9
:
%
(;;E=∗上下表皮!锥状J>>(7+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B
3
,
3
F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3
层
!
疏
松
3
-
+
8
(
7
"
-
#
#
;
(
E
=
*
较
光
滑
"
#
5
>
+
7
+
%
&
?
(
-
8
;
5
#
#
%
:
!
"
B
!
,
!
I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3
层
!
疏
松
3
-
+
8
(
7
"
-
#
#
;
(
<
=
*
下
表
皮
!
锥
状
L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B
A
,
!
B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9
-
(
3
层
!
紧
密
3
-
+
8
(
7
"
%
&
9
:
%
(;;E=∗上下表皮!锥状J>>(7+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B
D
,
!
3
月
牙
形
!
三
"
7
(
;
6
(
(
;
;
E
=
*
上
下
表
皮
!
锥
状
J
>
>
(
7
+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B G , ! !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
"
;
&
9 - ( B " 3 层 ! 紧 密 B # 7 3 - + 8 ( 7 " % & 9 : %
(
;
;
E
=
*
上
表
皮
J
>
>
(
7
(
>
&
)
(
7
5
&
;
#
"
B
,
!
A
半
圆
形
!
单
4
(
5
&
6
&
7
6
-
(
7
"
)
#
,
-
(
3
层
!
疏
松
3
-
+
8
(
7
"
-
#
#
;
(
<
=
*
上
下
表
皮
!
锥
状
J
>
>
(
7
+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3 , ! D 圆 形 ! 单 " & 7 6 - + 7 " ; &
9
-
(
3
层
!
疏
松
3
-
+
8
(
7
"
-
#
#
;
(
E
相
近
.
-
5
#
;
%
(
H
+
-
上
下
表
皮
J
>
>
(
7
+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G 圆 形 ! 单 " & 7 6 - + 7 " ; &
9
-
(
B
层
!
紧
密
B
-
+
8
(
7
"
%
&
9
:
%
( ; ; E = * 下 表 皮 ! 锥 状 L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A , ! @ 半 圆 形 ! 单 4 ( 5 & 6 & 7 6 - ( 7 " ; &
9
-
(
B
层
!
疏
松
B
-
+
8
(
7
"
-
#
#
;
(
E
=
*
下
表
皮
!
锥
状
L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D
,
!
C
圆
形
!
单
"
&
7
6
-
+
7
"
;
&
9−(3层!紧密3−+8(7"
(
;
;
E
=
*
下
表
皮
!
绒
毛
密
集
J
>
>
(
7
(
>
&
)
(
7
5
&
;
"
?
&
-
-
&
)
(
; ( # " G , ! F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
"
;
&
9−(B层!紧密B−+8(7"
(
;
;
E
=
*
上
下
表
皮
!
锥
状
J
>
>
(
7
+
) - # K ( 7 ( > & ) ( 7 5 & ; " % + > ( 7 # " @ , A I 月 牙 形 ! 单 " 7 ( ; 6 (
%
"
;
&
9 - ( B 层 ! 疏 松 B - + 8 ( 7 " - # # ; ( E = * 叶 脉 腹 面 M 7 #
%
#
N
%
:
(
?
(
&
# " C , ! ! 注 # . O 主 脉 维 管 束 结 构
/
O
栅
栏
组
织
细
胞
"O叶脉腹面隆起
0
O
主
脉
与
侧
脉
大
小
比
较
1O表皮毛位置与形态
<
O
有
EO无
=
*
O
大
于
%
P
#
%
(
#
.
O
Q
+
&
? ( &
?
+
;
6
-
+
7
;
%
7
6
%
7
(
/ O 2 + - & ; + ) ( 6 ( - -
"
O
L
(
+
N
?
(
&
+ , ) # 5 (
+
>
#
>
:
8
;
&
;
0 O " # 5 > + 7 + % & #
#
N
5
+
&
? ( &
+
)−+
1 O L # 6 + % & #
+
) 5 # 7 > : # ; & ; # N % 7 & 6 : # 5 (
<
O
1
R
&
;
%
(
6(
E
O
S
( R & ; % (
6
(
=∗O=7(+
O
&# 期 !!!!!!!!!!!! 沈文华!等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
!
常见唇形科植物分类鉴定的另一种思路
本研究观察了
!%
属
*"
种常见唇形科植物茎*
叶的显微结构!不同物种种间显微结构虽然存在差
异!但是在各属之间难以观察到规律性的显著差异)
鉴于唇形科植物属内差异小*种质鉴定不易!且仅在
花果期方便于定种!因此在唇形科植物分类鉴定过
程中!如植物的外部结构如花*叶的形态难以区分鉴
定时!可以考虑参考其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另
外!
F90
等!#(的研究表明!利用植物
4GD
条形码
技术可以准确鉴定到唇形科药用植物属一级!在这
种情况下!可结合
4GD
条形码技术及茎*叶的显微
结构以达到物种的分类鉴定的目的)
总之!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叶种间显微结构存在
差异!可以对属以下的物种鉴定提供分类依据!因而
对于植物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此类差异作
为系统分类的根本依据还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
(
!
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贵州植物志"第
1
卷#
b
(
+
贵阳$四川
民族出版社!
#11+
!
(
!
5D^ DD
!
4dab7G6dZ+G>P:
ST9?<8.?S@8@S
B
;@:@
AQ
@T
P;<
A
<0>/C&
&,#K+
"
K98.9?<9<
#
.0Z>SU<
Q
2
(
+E*"G/4(H%*"5
-#)%
<
I%,#-
=
!
""1
!
=<
"
!
##"%)##!+ % ( ! 郑宝江!邢淑清!李艳波!等 + 唇形科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 类学意义 2 (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 " % #
%*)%&+
!!!
]F7GMV2
!
3IGMEC
!
KI^V
!
&,#)+Z;<8.?S@)8@S
B
;@:@
A
.?9:
T<9P>SA
0.T.?90?<.0P9[@0@8
Q
2
(
+H%*"-#)
%
<
C%",(,J%"&4,"
=
K-/1&"4/,
=
!
""%
!
=;
"
%
#
!,$)!1"+
!!!
KIGMHC
!
]7GMVa
!
6F7G]+EP>N.><0P/90N8@S
B
;@:@
A
.?9:?;9S9?P.P/@T/
B
:90P/
2
(
+H%*"-#)%
<
L*(#-I%,#-/#)M&4&#"(
!
!""%
!
<;
"
%
#!,)!1"+
&
(
!
茹
!
剑!刘
!
玟!王
!
臣!等
+
东北唇形科"
K98.9?<9<
#果实形态与
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
2
(
+
草业科学!
"#&
!
<>
"
&
#$
#")!"&+
!!!
aJ2
!
KIJ H
!
HDGM 6
!
&,#)+b@S
B
;@:@
A
.?9:909P@8.?9:T<9P>S@TK98.9?<9
2
(
+7,#D"#,#*),*"#&0/-/! "#& ! <> " & #
#")!"&+
$
(
!
2Db]D4]
!
FDEDGI)G72D4b+Z9[@0@8.?.8
B
:.?9P.@0/@T
B
@:)
:<0<[.0<8@S
B
;@:@
AQ
.0.0TS9
A
<0
"
K98.9?<9<
#
2
(
FC%"9/H
!%%)!**+
,
(
!
孙雪芹!刘
!
玫!孙天航!等
+
东北堇菜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研究
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探讨
2
(
+
草业学报!
"#*
!
<=
"
!
#$
!!%)!%*+
!!!
EJG3C
!
KIJH
!
EJGZF
!
&,#)+b@S
B
;@:@
A
.?9:/P>N
Q
@TP;<:<9T
/PS>?P>S<@TW.@:9.00@SP;<9/P
0@8.?W9:>
2
(
+7,#D"#,#*),*"#&0/-/! "#* ! <= " ! #
!!%)!%*+
1
(
!
程薪宇!刘
!
玫!张欣欣!等
+
东北毛茛科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及
其系统学意义
2
(
+
草业学报!
"#*
!
<=
"
%
#$
!),*+
!!!
6F7GM3^
!
KIJH
!
]FDGM33
!
&,#)+\<
A
90/PS>?)
P>S<@Ta90>0?>:9?<9<.00@SP;<9/P
/P<89P)
.?.8
B
:.?9P.@0/
2
(
+7,#D"#,#*),*"#&0/-/! "#* ! <= " % #
!),*+
(
!
孙天航!刘
!
玫!孙雪芹!等
+
东北委陵菜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研
究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探讨
2
(
+
草业学报!
"#*
!
<=
"
%
#$
,&)1*+
!!!
EJGZF
!
KIJ H
!
EJG3C
!
&,#)+b@S
B
;@:@
A
.?9:/P>N
Q
@0P;<
:<9T@T
B
@P<0P.:9.00@SP;<9/P
"
a@)
/9?<9<
#
2
(
+7,#D"#,#*),*"#&0/-/! "#* ! <= " % #
,&)1*+
#"
(
!
李
!
莉!马媛媛!马志刚
+
藏药唐古特青兰的显微特征研究
2
(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
%"
"
#
#$
*&)*,+
!!!
KIK
!
bD^^
!
bD]M+EP>N
Q
@08.?S@/?@
B
.??;9S9?P
(#)*+,#-
.
*,/∗+b9[.82(+H/-&
!
"#%
!
=?
"
#
#*&)*,+ ## ( ! 秦海燕!索志荣!刘文静!等 + 丹参营养器官发育解剖学研究 2 (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 <> " # #
#"1)##%+
!!!
CIGF^
!
EJ` ]a
!
KIJH2
!
&,#)+4
8<0P909P@8
Q
@T
0#)1/#+/),/%""(/2#W<
A
90/
2
(
+H%*"-#)%
<
0%*,(5
N&4,K-/1&"4/,
=
%
<
0/&-&#-9E&(−
#"1)##%+
#!
(
!
图
!
雅!王朝鲁!张
!
鹏
+
蒙药材夏至草的生药鉴定
2
(
+
中草
药!
""#
!
=<
"
#
#,!),/-#);
@
B
/.//>
B
.09
2
(
+;(/-&4&
E"#9/,/%-#)#-9O&":#)!"*
.
4
!
""#
!
=<
"
#
#,!),
!
;@
"
*
#$
*#)*%+
!!!
KIJZE
!
2IDGMGC
!
KI]H
!
&,#)+EP>N
Q
@08.?S@90NP;.0)
:9
Q
S9@;
Q
@T6"/
.
#-*+1*)
.
#"&+K+
2
(
+H%*"-#)%
<
O*-#-K-/1&"4/,
=
%
<
;(/-&4&B&9//-& ! #
!
;@
"
*
#*#)*%+ #* ( ! D^EDbDGE ! EFDFIG] ! 6FDaK` ZZ7K ! &,#)+6@8 B 9S) 9P.W<:<9T909P@8 Q @T/P9?; Q / " K98.9?<9<
K98.@.N<9<
#
.0IS90
=.P;9N./?>//.@0@0.P//>R
A
<0
2
(
FD)#-,
0
=
4,F>1%)F
!
"##
!
*
#")#!&+ #& ( ! 梁 ! 莉 + 东北唇形科植物比较形态学及其分类学意义 4 ( + 哈 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
#(!李正理+植物制片技术b(+北京科学出版社!
#,1
#!)#%,+ #, ( ! 李颖慧 + 丁香 * 种属植物茎和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4 ( + 长 春吉林农业大学!
"##+
#1
(
!
吕晋慧!王
!
玄!冯雁梦!等
+
遮荫对金莲花光合特性和叶片解
剖特征的影响
2
(
+!"#!
!
=<
"
#
#""*%+
!!!
Ke2F
!
HDGM3
!
L7GM^b
!
&,#)+7TTA
@0
P;<
B
;@P@/
Q
0P;
E"%))/*4(/-&-4/4V>0 A < 2 ( +7,#>#0/-/# ! !"#! ! =< " # #
"%%)"∗广
西大学!
"",+
!"
(
!
孙同兴!姚
!
辉!吴
!
鸿!等
+
暗罗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2
(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EJGZ3 ! D^` F ! HJ F ! &,#)+6@8 B 9S9P.W<909P@8 Q @0 :<9W@TO@:<brQ 9:P;.9 " D00@09?<9< # 2 ( +H%*"-#)% < L*(#-I%5 ,#-/#)M&4&#"(!""
)#,+
!#
(
!
FDG2O
!
EFIK6
!
6F7G36
!
&,#)+6@8
B
9S./@0@TT@>S
4GDR9S?@NQ
.0
A
?
:90P/@TK98.)
9?<9<
2
(
+H%*"-#)%
<
0
=
4,&+#,/4#-9>1%)*,/%- ! !"#! ! A? " %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图版
&!
唇形科植物茎*叶的显微结构
#9
*
#R+
藿香&
!9
*
!R+
金疮小草&
%9
*
%R+
邻近风轮菜&
*9
*
R+
寸金草&
9
*
&R+
灯笼草&
$9
*
$R+
匍匐风轮菜&
,9
*
,R+
五彩苏&
19
*
1R+
香薷&
9
*
R+
野草香&
#"9
*
#"R+
活血丹&
##9
*
##R+
细锥香茶菜&
#!9
*
#!R+
显脉香茶菜&
#%9
*
#%R+
宝盖草&
#*9
*
#*R+
益母草&
#&9
*
#&R+
龙头草&
#$9
*
#$R+
欧薄荷)
BC)+
&!
EP<890N:<9T909P@8.?/PS>?P>S<@TK9R.9P9B
L.
A
+#9
!
#R+7F"*
.
%4#
&
L.
A
+!9
!
R+7F9&$*+:&-4
&
L.
A
+%9
!
%R+;F$%-
<
/-&
&
L.
A
+*9
!
*R+;F+&
.
#)#-,(*+
&
L.
A
+&9
!
&R+;F
%)
=
$&
(#)*+
&
L.
A
+$9
!
$R+;F"&
&-4
&
L.
A
+,9
!
,R+;F4$*,&))#"/%/9&4
&
L.
A
+19
!
1R+>F$/)/#,#
&
L.
A
+9
!
R+>F$
=
"/#-/
&
L.
A
+#"9
!
#"R+?F)%-
.
/,*:#
&
L.
A
+##9
!
##R+@F$%&,4#
&
L.
A
+#!9
!
#!R+@F-&"1%4*4
&
L.
A
+#%9
!
#%R+3F#+
)&A/$#*)&
&
L.
A
+#*9
!
#*R+3F
8
#
%-/$*4
&
L.
A
+#&9
!
#&R+BF(&-"
=
/
&
L.
A
+#$9
!
#$R+BF)%-
.
/
<
%)/#+
,$
#
期
!!!!!!!!!!!!
沈文华!等$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
图版
$!
唇形科植物茎*叶的显微结构
#9
*
#R+
留兰香&
!9
*
!R+
美国薄荷&
%9
*
%R
荆芥&
*9
*
R+
疏柔毛罗勒&
9
*
&R+
牛至&
$9
*
$R+
纤细假糙苏&
,9
*
,R+
小叶假糙苏&
19
*
1R+
紫苏&
9
*
R+
白苏&
#"9
*
#"R+
假龙头花&
##9
*
##R+
夏枯草&
#!9
*
#!R+
天蓝鼠尾草&
#%9
*
#%R+
贵州鼠尾草&
#*9
*
#*R+
血盆草&
#&9
*
#&R+
兰花鼠尾草&
#$9
*
#$R+
深蓝
鼠尾草)
BC)+
$!
EP<890N:<9T909P@8.?/PS>?P>S<@TK9R.9P9B
L.
A
+#9
!
#R+BF4
/$#,#
&
L.
A
+!9
!
R+BF9/9
=
+#
&
L.
A
+%9
!
%R+CF$#,#"/#
&
L.
A
+*9
!
*R+6F:#4/)/$*+W9S+
/)%4*+
&
L.
A
+&9
!
&R+6F1*)
.
#"&
&
L.
A
+$9
!
$R+DF
.
"#$/)/4
&
L.
A
+,9
!
,R+DF
8
#1#-/$#W9S+$%"%-#,#
&
L.
A
+19
!
1R+DF
<
"*,&4$&-4W9S+
<
"*,&4$&-4
&
L.
A
+9
!
R+DF
<
"*,&4$&-4W9S+$"/4
#
&
L.
A
+#"9
!
#"R+DF1/"
.
/-/#-#
&
L.
A
+##9
!
##R+DF1*)
.
#"/4
&
L.
A
+#!9
!
#!R+0F%
<<
/$/-#)/4
&
L.
A
+#%9
!
#%R+0F$#1#)&"/&/
&
L.
A
+#*9
!
#*R+0F$#1#)&"/&/W9S+4/+
)/$/5
<
%)/#
&
L.
A
+#&9
!
#&R+0F
<
#"/-#$&#
&
L.
A
+#$9
!
#$R+0F
.
*#"#-/,/$#?W+V:9?U90NV:><+
1$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图版
%!
唇形科植物茎*叶的显微结构
#9
*
#R+
荔枝草&
!9
*
!R+
一串红&
%9
*
%R+
韩信草&
*9
*
R+
针筒菜&
9
*
&R+
草石蚕&
$9
*
$R+
灌丛石蚕&
,9
*
,R+
长毛香科科&
19
*
1R+
微毛血见愁)
BC)+
%!
EP<890N:<9T909P@8.?/PS>?P>S<@TK9R.9P9B
L.
A
+#9
!
#R+0F
):&/#
&
L.
A
+!9
!
R+0F4
)&-9&-4
&
L.
A
+%9
!
%R+0F/-9/$#
&
L.
A
+*9
!
*R+0F%:)%-
.
/
<
%)/#
&
L.
A
+&9
!
&R+0F4/&:%)9//
&
L.
A
+$9
!
$R+EF
<
"*5
,/$#-4
&
L.
A
+,9
!
,R+EF
/)%4*+
&
L.
A
+19
!
1R+EF1/4$/9*+W9S+-&
&,%/9&4+
!编辑"潘新社#
!!
$
#
期
!!!!!!!!!!!!
沈文华!等$贵州省常见唇形科植物茎和叶比较解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