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istance of ‘Zhugenjiang’ Ginger to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duced by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0.10!"#!
,
23""#!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45#%###!
#&重庆三峡学院院级重点项目
!!
作者简介$周大祥"
#6&6(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及病理研究
7)89-:
$
;
<
=>?@&6
!
#*%+0?8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
周大祥#!!熊
!
书%
"
#
重庆三峡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万州
"#""
&
!
重庆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市基因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重庆
""%""
&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重庆万州
"#!"
#

!
要$以竹根姜幼苗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试验和茎基部注射接种姜青枯菌方法!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
AB52
#
诱导竹根姜产生姜瘟病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显示$外源
AB52
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竹根姜的病情指数!提高
对姜瘟病的抗性!而对青枯菌的致病力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AB52
处理可促进竹根姜内源
C
!
D
!
在前期迅速积
累!同时诱导增强姜块内苯丙氨酸解氨酶"
E2F
#(过氧化物酶"
EDG
#(多酚氧化酶"
EED
#(过氧化氢酶"
H2I
#等防
御酶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的活性!促进姜块内木质素含量上升研究表明!
AB52
能通过
调控竹根姜细胞内下游信号分子
C
!
D
!
的水平来提高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和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木质素的合
成!提高了竹根姜的抗病性
关键词$竹根姜&茉莉酸甲酯&过氧化氢&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
中图分类号$
J6$+&3
!!!
文献标志码$
2
$%&#&()*%"+
)
,-.
/
%)
0
#()
/
*
1#)
/
%2"1$*2#&/-$2&*$/$")$(34
3)!.*%!4
5
67"
/
%)".&8%-
5
9:(&;")(%
KCDLG9M-9/
N
#
!
!
OPDQRS>@
%
"
#H?:B
N
B?TF-TBS0-B/0B9/;7/
N
-/BBU-/
N
!
H>?/
N<
-/
N
I>UBBR?U
N
B.L/-VBU.-1
W
!
X9/=>?@
!
H>?/
<<
-/
N
"#""
!
H>-/9
&
!H?:B
N
B?T
F-TBS0-B/0B
!
H>?/
N<
-/
N
L/-VBU.-1
W
!
H>?/
N<
-/
N
4B
W
F9Y?TRB/B1-0Z@/01-?/9/;[B
N
@:91-?/
!
H>?/
N<
-/
N
"""%"
!
H>-/9
&
%GB
9U1)
8B/1?T]9.-0AB;-0-/B
!
H>?/
N<
-/
N
I>UBBR?U
N
B.AB;-09:H?:B
N
B
!
X9/=>?@
!
H>?/
N<
-/
N
"#!"
!
H>-/9
#
<4&2(*
$
X-1>
)
K>@
N
B/
,
-9/
N
*
N
-/
N
BU
"
!"#
$
"%&(
))
"*"#+,&[?.0?B
#
9.1>B?Y
,
B01?T.1@;
W
!
B^9/9:
W
=B;1>B
>
W
.-?:?
N
-09:9/;Y-?0>B8-09:8B0>9/-.8?TAB52-/;@0B;1?1>B;-.B9.BUB.-.19/0B+I>BUB.B9U0>;-.0?V)
BUB;1>911>B1UB918B/1?TBM?
N
B/?@.AB1>
W
:
,
9.8?/91B
"
AB52
#
0?@:;.-
N
/-T-09/1:
W
UB;@0B;-.B9.B-/;-0B.?T
)
K>@
N
B/
,
-9/
N
*
N
-/
N
BU
!
9/;-/0UB9.BUB.-.19/0B9
N
9-/.1]901BU-9:X-:1?TR-/
N
BU+/?;-UB01:
W
-/>-Y-1?U
W
BTTB01
9^.;B1B01B;?/
91>?
N
B/-0-1
W
?T-+,./(#"+.(,+#+*&+01"#2"/(+AB52)1UB91B;
)
K>@
N
B/
,
-9/
N
*
N
-/
N
BU
0?@:;.
BB;:
WU?8?1BB/;?
N
B/?@.C
!
D
!
0?/1B/1;@U-/
N
1>BB9U:
W
.19
N
B
!
9/;.-8@:19/B?@.:
W
-/;@0B1>B-/)
0UB9.B.?T901-V-1-B.?T
>B/
W
:9:9/-/B988?/-9:
W
9.B
"
E2F
#!
BU?M-;9.B
"
EDG
#!
?:
W>B/?:?M-;9.B
"
EED
#!
0919:9.B
"
H2I
#!
0>-1-/9.B9/;
"
)#
!
%)
N
:@09/9.B9..?0-91B; -^1>-/0UB9.B?T:-
N
/-/0?/1B/1+I>BUB.@:1.BM>-Y-)
1B;1>91AB52UB
N
@:91B;1>B;?^ /.1UB98.-
N
/9:-/
N
8?:B0@:BC
!
D
!
:BVB:1?B/>9/0B901-V-1-B.?TB/=
W
8B.UB)
:91B;1?;BTB/.B9/;BM
UB..-?/.?T
91>?
N
B/B.-.)UB:91B;
U?1B-/.
"
E[
U?1B-/.
#
-/
N
-/
N
BU0B:.
!
UB.@:1-/
N
-/
U?8?1-/
N
:-
N
/-/900@8@:91-?/9/;T@U1>BU8?UB-8
U?V-/
N
;-.B9.BUB.-.19/0B-/
N
-/
N
BU+
=%
5
>"2!&
$)
K>@
N
B/
,
-9/
N
*
N
-/
N
BU
"
!"#
$
"%&(
))
"*"#+,&[?.0?B
#&
8B1>
W
:
,
9.8?/91B
&
>
W
;U?
N
B/
BU?M-;B
&
91>)
?
N
B/B.-.)UB:91B;
U?1B-/.
&
:-
N
/-/
!!
竹根姜"
!"#
$
"%&(
))
"*"#+,&[?.0?B
#为中国特
有地方姜种!姜瘟病是其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长期以来使用的各种化学杀菌剂对其防治效果不明
显!很难从根本上根除姜瘟病的发生化学防治还
会带来生姜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病原菌产生的抗
药性问题!诱导抗病性为解决姜瘟病流行提供了新
的途径
茉莉酸"
,
9.8?/-090-;
!
52
#及其甲酯"
8B1>
W
:
,
9.8?/91B
!
AB52
#作为外源信号分子!已被证明能
够广泛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大量的研究结果
表明!外源施用
52

AB52
可诱导植物防御基因
表达及过敏性反应!进而提高植物抗病性+%),进一
步的研究显示!
C
!
D
!
作为植物细胞内一种主要的
信号分子!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对烟草悬浮细胞的研究证实!胞内
C
!
D
!

剧上升可有效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
E2F
#的活性!
从而促进木质素和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前期的
预实验研究发现!
AB52
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姜瘟病
的发生但有关
AB52
处理对竹根姜内源信号分子
水平与木质素和病程相关蛋白合成的关系还不清
楚本研究以竹根姜为材料!对外源
AB52
诱导的
竹根姜抗姜瘟病(内源信号分子
C
!
D
!
水平与木质
素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揭

AB52
诱导竹根姜产生抗病性的机制!为姜瘟病
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
材料与方法
?+?
!
材料及其培养
姜青枯菌"
-+,./(#"+.(,+#+*&+01
#于
!"#!

*
月自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三合村罹病竹根姜分
离!经鉴定为

号生理小种!生化型为
#
型!并经
IIH
"
!
!
%
!
$)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蛋白胨
#"
N
!酸水解酪蛋白
#
N
!葡萄糖
$
N
!琼脂
#3
N
!加水至
#"""8F
!
C&+"
!灭菌放凉加入过滤灭菌浓度为
#_IIH$8F
#及接种竹根姜鉴定为强致病力菌
株致病性姜青枯菌在
Q2
液体培养基上摇菌扩大
培养后!配成
%` #"
3
-
8F
(#菌悬液!备用
供试竹根姜为四川地方品种!竹根姜无菌苗栽
种于珍珠岩
a
泥炭土按
%a&
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
基质中!温室控制
!3b
$
%"b
(
#*>
%
;
光照"
!"""
$
%""":M
#!相对湿度为
*"_
$
3"_
!当竹根姜生
长至
$
$
&
叶时!在其茎基部注射接种
?+@
!
AB52
对竹根姜抗姜瘟病的诱导作用
?A@A?
!
8%:<
对姜青枯菌致病性的影响
!

"+!
%
8
细菌微孔滤膜过滤的
AB52
加入
IIH
培养基
中!
AB52
的终浓度分别为
"+""#
(
"+"#
(
"+#
(
"+$

#88?:
-
F
(#
!对照为
IIH
培养基中加入与
AB52
等量的灭菌蒸馏水致病性姜青枯菌
!3b
培养
3
>
!计算弱化指数"
3
#!弱化指数大于
"+3"
为无致病
力菌株!
"+*"
$
"+3"
时为致病力不确定菌株!小于
"+*"
为强致病力菌株+&,
3c4
#
%
4
!
式中!
4
#
为菌落中央的红斑半径!
4
!
为菌落
半径
AB52
处理的菌落摇菌后取菌液
"+$8F
接种
竹根姜!
#$;
后按姜瘟病
$
级分级标准记载病级!统
计病情指数"
GP
#
+
3
,

?A@A@
!
8%:<
诱导竹根姜对姜瘟病的抗性
!

AB52
配制成
"
(
"+""#
(
"+"#
(
"+#
(
"+$

#88?:
-
F
(#的水溶液!过滤灭菌!喷雾处理竹根姜!直至全
部叶片湿润为止!保湿
!>

!;
后再用致病性姜
青枯菌液接种!
#$;
后按姜瘟病
$
级分级标准记载
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诱抗效果+3,
?+B
!
AB52
诱导姜瘟病抗性机制研究
?ABA?
处理和取样
!
实验设置

个处理$
#
#单独接
种姜青枯菌&
!
#单独用
AB52
溶液处理&
%
#
AB52

液处理后接种姜青枯菌&

#茎基部注射无菌水对照
根据诱导实验得到的
AB52
最佳浓度"
+#88?:
-
F
(#
#喷雾竹根姜叶片!保湿
!>
后!再接种姜青枯
菌!分别于接种后
"
(
!
(

(
*
(
6
(
#!

#$;
取样姜块!
(3"b
保存备用每个处理重复
%

?ABA@
!
C
@
D
@
含量测定
!
C
!
D
!
含量测定按照
5-9/
N
+
6
,的方法进行!其单位以
/8?:
-
N
(#表示
?ABAB
!
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测定
!
参照
A?BU.0>Y90>BU
+
#"
,的方法提取粗酶液!略有改进
苯丙氨酸解氨酶"
E2F
#活性测定参照
O@B
+
##
,的方
法!过氧化物酶"
EDG
#活性测定参照
K>9/
N
+
#!
,的方
法!多酚氧化酶"
EED
#活性测定参
F-
+
#%
,的方法!过
氧化氢酶"
H2I
#活性测定参照
G>-/;.9
+
#
,的方法
几丁质酶液的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
]?:BU
+
#$
,
方法!胶体几丁质参照
]BU
N
BU
+
#*
,的方法制备几丁
质酶活性测定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测定反应后产
生的
Q)
乙酰氨基葡糖胺的量一个酶活单位定义
为每分钟生成
#
%
8?:Q)
乙酰氨基葡萄糖所需的酶

"
)#
!
%)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参考
A9@0>
+
#&
,的
方法
?ABAE
!
木质素含量测定
!
木质素的提取和含量测
定按照
A@.B:
+
#3
,的方法!以每克鲜重在
!3"/8

*##
西
!

!

!

!

!

%$

的吸收值"
2
!3"
#表示木质素的相对含量
?+E
!
数据分析
应用
SESS#6+"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

验!
5
"
"+"$
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
!
结果与分析
@A?
!
8%:<
对姜青枯菌致病性和竹根姜对姜瘟病
抗性的影响
!!
在含
"+""#
$
#88?:
-
F
(#
AB52

IIH

养基上!姜青枯菌培养
3>
后!弱化指数为
"+%"
$
"+%
!与对照基本相同&接种后
#$;
竹根姜的病情
指数为
3"+&%
$
3+!%
"表
#
#!且处理与对照无显著
性差异"
5
#
"+"$
#结果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AB52
对姜青枯菌的致病力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不同供试浓度的
AB52
处理竹根姜幼苗!都
能够显著降低竹根姜姜瘟病病情指数"
5
"
"+"$
#!
并提高对姜瘟病的抗性"表
#
#其中!
AB52
浓度为
"+#88?:
-
F
(#时竹根姜的病情指数最低!诱抗效
果最好!分别达到
!#+*3_

&%+_
以上结果说
明!外源
AB52
提高了竹根姜对姜瘟病的抗性
@A@
!
8%:<
处理对竹根姜块
C
@
D
@
含量的影响
如图
#
所示!随着
AB52
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照
组竹根姜块
C
!
D
!
含量一直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
而各种处理的竹根姜块
C
!
D
!
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
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均在处理
!;
后就达到峰值&在
整个处理过程中!各类处理的竹根姜块
C
!
D
!
含量
始终高于同期对照!并且单独
AB52
处理和
AB52
处理后再接种青枯菌的竹根姜块
C
!
D
!
含量始终保
持在较高水平!而单独接种青枯菌处理的
C
!
D
!

量稍低!在接种
#!;
后接近对照水平"
5
#
"+"$
#
在同期各处理之间以及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大多
达到显著水平"
5
"
"+"$
#以上结果说
AB52
处理
促进了竹根姜内源
C
!
D
!
在前期迅速积累!提高了
竹根姜的抗病性
@AB
!
8%:<
对竹根姜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
的影响
!!

"+#88?:
-
F
(#的
AB52
和青枯菌处理竹根
姜!姜块
E2F
(
EDG
(
EED

H2I
活性在
#$;
内的
变化如图
!
所示清水对照姜块的

种酶活性比较
稳定!各种处理姜块
E2F
(
EDG
(
EED

H2I
活性
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以
AB52
喷雾后再
接种青枯菌的处理活性最高!单独
AB52
处理的活
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
5
"
"+"$
#首先!
AB52
处理后再接种青枯菌!竹根姜
姜块的
E2F
活性较未处理均有所增加&单独
AB52
处理和
AB52
处理后接种青枯菌的竹根姜的
E2F
活性在早期上升较快!于第
6
天达到峰值!其酶活性
分别是对照(单独
AB52
和单独青枯菌处理的
!+&
倍(
#+!$
倍和
!+"

其次!用
AB52
处理后再接种青枯菌和单独用
AB52
处理的竹根姜!其
EDG
活性同样是在前期迅
速升高&各处理
EDG
活性随处理时间逐渐上升!均

#
!
AB52
处理对竹根姜
C
!
D
!
含量的影响
Z-
N
+#
!
7TTB01?TAB52?/C
!
D
!
0?/1B/1
-/
)
K>@
N
B/
,
-9/
N
*
N
-/
N
BU

?
!
8%:<
对姜青枯菌致病性和竹根姜的姜瘟病抗性的影响
I9Y:B#
!
7TTB01?TAB52?/
91>?
N
B/-0-1
W
9/;UB.-.19/0B?T
!
K>@
N
B/
,
-9/
N
"
N
-/
N
BU1?-+,./(#"+.(,+#+*&+01
AB52
浓度
AB520?/0B/1U91-?/
%"
88?:
-
F
(#
#
姜青枯菌致病性
E91>?
N
B/-0-1
W
?T-+,./(#"+.(,+#+*&+01
弱化指数
XB9dB/-/
N
-/;BM
"
3
#
病情指数
G-.B9.B-/;BM
"
46
#
竹根姜的姜瘟病抗性
[B.-.19/0B1?-+,./(#"+.(,+#+*&+01
病情指数
G-.B9.B-/;BM
"
46
#
诱抗效果
P/;@0B;BTTB01
%
_
"
"
H4
#
"+%#e"+"!! 3!+##e$+#! 3#+*!e*+!# "
"+""# "+%!e"+"%& 3"+&%e%+!%
*&+$!e+#%
$
#&+!3e#+%!
$
"+"# "+%#e"+"!6 &3+!$e+#& %&+!e!+#&
$
$+%&e!+##
$
"+# "+%e"+"!* 3%+$e*+!$
!#+*3e#+#$
$
&%+e+!*
$
"+$ "+!3e"+"# 3#+*!e+!#
!+*%e!+#&
$
&+&&e%+#6
$
#+" "+%"e"+"%$ 3+!%e&+#"
$"+!3e%+!#
$
%3+"e#+$!
$
!!
注$
$
表示处理与
H4
之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Q?1B
$
$
.19/;.T?U.-
N
/-T-09/1;-TTBUB/0BYB1^BB/1UB918B/1.9/;0?/1U?:
"
H4
#
91"+"$:BVB:
&##
&
期 周大祥!等$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
在处理第
6
天时最大!此后缓慢下降另外!各处理
EED

H2I
活性随处理时间缓慢上升!在第
#!

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降低&各处理的
EED

H2I
活性始终高于同期对照!并基本表现为
AB52
处理后再接种青枯菌处理最高!单独
AB52
处理次
之!单独青枯菌处理最低!表明
AB52
诱导竹根姜产
生对青枯病的抗性与
EED

H2I
活性有密切关
系以上结果说明
AB52
处理短时间内提高了胞内
C
!
D
!
含量!进而激活相关防御酶基因的表达!增强
防御酶活性!促进了木质素的合成
同时!如图
%
所示!单独
AB52
处理和
AB52

理后再接种青枯菌处理的竹根姜病程相关蛋白"几
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活性较对照和接种青枯
菌处理显著升高"
5
"
"+"$
#其中!几丁质酶活性
在前期上升迅速!随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同期的
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AB52
处理后再接
种青枯菌处理姜块的
"
)#
!
%)
葡聚糖酶活性在中期快
速上升!于第
*
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降低&单独

!
!
AB52
处理对竹根姜
E2F
(
EDG
(
EED

H2I
活性的影响
Z-
N
+!
!
7TTB01?TAB52?/901-V-1-B.?TE2F
!
EDG
!
EED9/;H2I-/
)
K>@
N
B/
,
-9/
N
*
N
-/
N
BU

%
!
AB52
处理对竹根姜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Z-
N
+%
!
7TTB01?TAB52?/901-V-1-B.?T0>-1-/9.B9/;
"
)#
!
%)
N
:@09/9.B-/
)
K>@
N
B/
,
-9/
N
*
N
-/
N
BU
3##
西
!

!

!

!

!

%$



!
AB52
处理对竹根姜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Z-
N
+
!
7TTB01?TAB52?/:-
N
/-/0?/1B/1
-/
)
K>@
N
B/
,
-9/
N
*
N
-/
N
BU
AB52
处理的
"
)#
!
%)
葡聚糖酶活性分别在第

天和

6
天出现了两个高峰&而单独接种青枯菌的竹根
姜的
"
)#
!
%)
葡聚糖酶活性缓慢上升!接种
#!;
后显
著高于对照"
5
"
"+"$
#以上结果说明
AB52
处理
提高了竹根姜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的活性!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AE
!
8%:<
处理后竹根姜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竹根姜木质素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


示其中!除了第
"
天单独接种青枯菌外!各处理姜
块木质素含量均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对照"
5
"
"+"$
#&
AB52
处理竹根姜的木质素的积累非常明
显!均在第
#!
天达到顶峰!随后略微降低&而单独接
种青枯菌的竹根姜的木质素含量缓慢上升!于第
*
天达到最大值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两个
AB52

理竹根姜的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处理!
AB52
处理后再接种青枯菌处理又显著高于单独
AB52

理!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这种趋势越明显这说明
AB52
处理通过提高竹根姜木质素的合成!强化细
胞壁!提高对姜瘟病的抗性
%
!
讨论与结论
AB52
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参与植物对病原菌
的信号传递和应答反应!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有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6,
2>/
等+!",发现用
"+#88?:
-
F
(#的
AB52
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
性!但有关
AB52
诱导竹根姜对姜青枯菌的抗病反
应尚未有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
"+""#
$
#
88?:
-
F
(#的
AB52
处理姜青枯菌对其致病力没有
直接的抑制作用&施用
"+#88?:
-
F
(#的
AB52

够降低竹根姜的病情指数!提高竹根姜对姜瘟病的
抗性
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含有抗病防卫基因!这些基
因翻译特定的防卫蛋白!当植物体内的
AB52
含量
迅速积累达到正常水平的数十倍时!即诱导植物的
抗病性反应!包括激活病程相关蛋白(促进木质素(
植保素和酚类积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AB52

52
需要多级信号分子传导才能充分诱导植物的抗
病性反应+!#,目前已证实!
C
!
D
!
是植物体内主要
的信号传递分子之一作为活性氧自由基的
C
!
D
!
!可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或激发子诱导时大
量产生"活性氧迸发#!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激
活植物体内各种防卫基因的表达!进而传递诱导下
游防御反应如木质素"细胞壁的强化#的合成和病程
相关蛋白的积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E2F
(
EDG
(
EED

H2I
是参与植物抗病反应
的重要防御酶类!其中
E2F

EDG
在木质素的合
成与积累中起重要作用!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而
EED
能将酚类氧化成对病原菌有毒的醌类物质!
H2I
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有关+!%)!,病程相
关蛋白的积累是植物获得系统抗性的重要原因+!$,!
其中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是
!
种重要的病程
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通过特异性
的水解病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和葡聚糖并破坏细
胞壁结构!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在本实验中!经
外源
AB52
处理的竹根姜!姜块中
C
!
D
!
含量在前
期达到峰值!伴随着
C
!
D
!
的迸发!

种防御酶
"
E2F
(
EDG
(
EED

H2I
#和
!
种病程相关蛋白
"几丁质酶和
"
)#
!
%)
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显著上升!
进而促进木质素的合成结果说明!
AB52
通过调
控竹根姜细胞内下游信号分子
C
!
D
!
的水平!将抗
病信号传递并放大到整个植株!进而提高防御相关
酶!包括木质素合成相关酶"
E2F

EDG
#的活性
和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木质素的合成!提高了
竹根姜的抗病性但
AB52
与其它信号分子"如
C
!
S
(
QD
等#之间的关系仍需后续研究
6##
&
期 周大祥!等$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竹根姜对青枯菌的抗性
参考文献#
+
#
,
!
IL[Q7[5R
!
7FFPSH
!
G7fDID2+I>B
,
9.8?/91B.-
N
/9:
91>^ 9
W
+
5
,
+78&5,+#/9&,,
!
""!
!
#
$
#$%(#*+
+
!
,
!
FP7HCIP[
!
Z2[A7[77+I>B
,
9.8?/91B
91>^ 9
W
+
5
,
+:*"&#*&
!
""!
!
@FG
"
$$&%
#$
#*6(#*$"+
+
%
,
!
SCPgO
"石延霞#!
gLg
"于
!
洋#!
ZL5Z
"傅俊范#!
&/+,+[B:91-?/.>-
YB1^BB/FDO901-V-1
W
9/;52900@8@:91-?/.-/0@0@8YBU:B9VB.
-/;@0B;Y
W91>?
N
B/
+
5
,
+;*/+58
<
/(
=
8
<
,+*"*+:"#"*+
"植物保护学报#!
""3
!
BH
"
*
#$
3*(6"
"
-/H>-/B.B
#
+
+

,
!
Z7QRg5
"冯远娇#!
X2QR5X
"王建武#!
SLg5
"苏贻娟#!
&/+,+I>BU?:B?T
,
9.8?/-090-;-/1>B.
W
.1B8-0-/;@0B;;BTB/.BUB.
?/.B?T
9Y?VB
N
U?@/;9/;@/;BU
N
U?@/;-/0?U/
"
!&+1+
<
.
#+
5
,
+:*"&#/"+;
$
"*0,/0+:"#"*+
"中国农业科学#!
!""6
!
E@
"
3
#$
!&!*(!&%$
"
-/H>-)
/B.B
#
+
+
$
,
!
Q7PFFS5
!
G7SP42Q[
!
HF2[472
!
&/+,+C
W
;U?
N
B/
BU?M-;B9/;/-1U-0?M-;B9..-
N
/9:-/
N
8?:B0@:B.-/
:9/1.
+
5
,
+>(0#+,(
)
?@
=
&"A
1&#/+,B(/+#
<
!
""!
!
HB
"
%&!
#$
#!%&(#!&+
+
*
,
!
FPLZ
!
X7PZZ
!
X2QRF
!
&/+,+[-Y?T:9V-/901-V91B.;BTB/.BUB.
?/.B.-/1?Y900?9/;-/;@0B.UB.-.19/0B9
N
9-/.158
<
/(
=
8/8(+
=
++."/"*+
9/;-+,./(#"+.(,+#+*&+01
+
5
,
+58
<
."(,(
$
"*+,+#CD(,&*0,+5,+#/5+/8(,(
$<
!
"#"
!
&
$
%%"(%%$+
+
&
,
!
FPL]
"刘
!
波#!
FPQgKC
"林营志#!
KCLgJ
"朱育菁#!
&/+,+211B/@91-?/H>9U901BU-.1-0.?T]901BU-9:)^-:1);-.B9.B]-?0?/1U?:S1U9-/
2/1-)3"632
"
B+*",,0.*&&0.
#
1?-+,./(#"+.(,+#+*&+01
+
5
,
+>(0#+,(
)
;
$
"*0,/0+,B"(/&*8#(,(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
?@
"
%
#$
%!!(%!6
"
-/H>-/B.B
#
+
+
3
,
!
C7Fg
!
S7JL7P[2F
!
47FA2Q2+H>9U901BU-.1-0.?T.1U9-/.?T5.&0C(1(#+..(,+#+&&+01TU?8H>-/9
+
5
,
+5,+#/4".&+.&
!
#63%
!
*&
$
#%$&(#%*#+
+
6
,
!
5P2QRAg
!
KC2QR5C+X91BU.1UB..)-/;@0B;9Y.0-.-090-;900@8@:91-?/1U-
NN
BU.1>B-/0UB9.B;
N
B/BU91-?/?TUB901-VB?M
WN
B/.
B0-B.9/;
@
)UB
N
@:91B.1>B901-V-1-B.?T9/1-?M-;9/1B/=
W
8B.-/89-=B:B9VB.
+
5
,
+>(0#+,(
)
?@
=
&"1&#/+,B(/+#
<
!
""!
!
HB
"
%&6
#$
!"#(!#"+
+
#"
,
!
AD7[SHC]2HC7[]
!
C7H4]
!
4DR7F4C
!
&/+,+2/B:-0-1?U?T1>B>
WBU.B/.-1-VB:-
N
/-T-091-?/UB.
?/.B-/ >^B91:B9VB.-.?:91B;
TU?81>BU@.1T@/
N
@.50**"#"+
$
+1"#".T+.
+7"/"*"+P/;@01-?/?TB/=
W
8B.0?UUB:91B; -^1>Y-?.
W
/1>B.-.?T:-
N
/-/
+
5
,
+!&"/.*8"
)
/
)
0
3+/0
)
(.*8
!
#63*
!
#
$
3%6(3+
+
##
,
!
薛应龙
+
植物生理学实验+
A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6"
$
!#(!%+
+
#!
,
!
张志良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A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
OL5C
"徐建华#!
FP[J
"利容千#!
X2QR5]
"王建波#
+S?8B0>9/
N
B.?TB/=
W
8B901-V-1-B.TU?8.@.0B
1-Y:B9/;UB.-.19/10@0@8YBU0@:)
1-V9U.9T1BU-/?0@:91-?/ -^1>0@0@8YBU -^:1E0.+"01
+
5
,
+;*/+58
<
/(
=
+/8(,(
$
"*+:"#"*+
"植物病理学报#!
#66$
!
@H
"
%
#$
!%6(!!
"
-/H>-)
/B.B
#
+
+
#
,
!
GCPQGS2[S
!
EFLA])GCPQGS2E
!
ICD[E7I2+FB9T.B/B.0B/0B
$
0?UUB:91B; -^1>-/0UB9.B;:BVB:.?T8B8YU9/B
BU8B9Y-:-1
W
9/;
:-
-;
BU?M-;91-?/
!
9/;;B0UB9.B;:BVB:.?T.@
BU?M-;B;-.8@19.B9/;0919:9.B
+
5
,
+>(0#+,(
)
?@
=
&"1&#/+,B(/+#
<
!
#63#
!
B@
"
#
#$
6%(#"#+
+
#$
,
!
]DFF7[I
!
R7C[P2
!
A2L7CZ
!
&/+,+H>-1-/9.B-/YB9/:B9VB.
$
-/;@01-?/Y
W
B1>
W
:B/B
!
@U-T-091-?/
!
U?
BU1-B.
!
9/;
?..-Y:BT@/01-?/
+
5
,
+5,+#/+
!
#63%
!
?HI
"
#
#$
!!(%#+
+
#*
,
!
]7[R7[F[
!
[7gQDFGSGA+I>B0>-1-/9.B.
W
.1B8?T9.1U9-/?T:/&
=
/(1
<
*&.
$
".&0.
+
5
,
+B"(*8"1"*+&/B"(
=
8
<
."*+;*/+
!
#6$3
!
@F
"
%
#$
!!($%+
+
#&
,
!
A2LHCZ
!
C2GXPR7[F2
!
]DFF7[I+71>
W
:B/B
$
.
W
8
1?8
!
/?1.-
N
/9:T?U1>B-/;@01-?/?T0>-1-/9.B9/;
"
)#
!
%)
N
:@09/9.B-/
B9
?;.
Y
W91>?
N
B/.9/;B:-0-1?U.
+
5
,
+5,+#/58
<
."(,(
$<
!
#63
!
&*
$
*"&(*##+
+
#3
,
!
ALS7FR
!
SHCPQGF7[I
!
]7[RZ7FG[+S1U@01@UB9/;;-.1U-Y@1-?/?T:-
N
/-/-/
U-89U
W
9/;.B0?/;9U
W
0B: 9^:.?T89-=B0?:B?
1-:B
9/9:
W
=B;Y
W
0>B8-09:9/;-88@/?:?
N
-09:
U?YB.
+
5
,
+5,+#/+
!
#66&
!
"#
$
#*(#$6+
+
#6
,
!
GL[[2QIX7
!
GDQRO+S
W
.1B891-090
<
@-UB;UB.-.19/0B
+
5
,
+;##0F-&2F58
<
/(
=
+/8(,F
!
""
!
!
$
#3$(!"6+
+
!"
,
!
2CQPE
!
4PAS
!
42QRS
!
B19:+[-0B;BTB/.B8B0>9/-.8.9
N
9-/.19(*8,"(%(,0.1"
<
+%&+#0.9/;D+
$
#+
=
(/8&
$
".&+9UB;-.1-/01
+
5
,
+
58
<
/(
=
+/8(,(
$<
!
""$
!
FH
"
##
#$
#!3(#!$$+
+
!#
,
!
f2QG7[7QIS
!
f2QX77SSHA
!
EP7I7[S7HA5+59.8?/91B.-
N
/9:-/
N
-/
:9/1-/1BU901-?/. -^1>UB.-.19/0B)-/;@0-/
N
YB/BT-0-9:
8-0U?YB.
+
5
,
+58
<
/(*8&1"./
<
!
""6
!
&"
$
#$3#(#$33+
+
!!
,
!
ID[[7SA2+[DS-/Y-?1-0-/1BU901-?/.
+
5
,
+58
<
."(,(
$
"+5,+#/+01
!
"#"
!
#%3
$
#(!6+
+
!%
,
!
FPKCF
"李兆亮#!
gL2Qg]
"原永兵#!
FPLHCF
"刘成连#!
&/+,+[B
N
@:91-?/?T9/1-?M-;9/1B/=
W
8B.Y
W
.9:-0
W
:-090-;-/0@0@8YBU
+
5
,
+
;*/+B(/+#"*+:"#"*+
"植物学报#!
#663
!
EJ
"

#$
%$*(%*#
"
-/H>-/B.B
#
+
+
!
,
!
SDQRZA
"宋凤鸣#!
KC7QRKC
"郑
!
重#!
R7OHC
"葛秀春#
+[?:B?T901-VB?M
WN
B/9/;8B8YU9/B:-
-;
BU?M-;91-?/-/
:9/1)E91>?)
N
B/-/1BU901-?/.
+
5
,
+5,+#/58
<
."(,(
$<
9(110#"*+/"(#.
"植物生理学通讯#!
#66*
!
B@
"
$
#$
%&&(%3$
"
-/H>-/B.B
#
+
+
!$
,
!
SAPIC5F
!
AD[27SHAG
!
A7SHC7[AH+59.8?/91B9/;.9:-0
W
:91B8B;-91B;
:9/1;BTB/.BUB.
?/.B.1?-/.B01>BUY-V?UB.
!
91>?)
N
B/.9/;
9U9.-1-0
:9/1.
+
5
,
+5&./D+#+
$
F:*"+
!
""6
!
*$
$
6&($"%+
!编辑"裴阿卫#
"!#
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