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Summer Soybean in North Xinjiang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1)"&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
!"##"%""#
#
作者简介$张永强"
#1((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绿洲高效农作制度
2)34.5
$
6
78
1((
!7
94:+09;
"
通信作者$徐文修!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研究
2)34.5
$
<
-
<=<
!
/.04+>?3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强#!张
!
娜#!王
!
娜!!唐江华#!李亚杰#!徐文修#"
"
#
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乌鲁木齐
(%""$!
&
!
新疆伊犁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伊犁
(%$#""
#

!
要$以大豆品种)黑河
*%
*为材料!于
!"#!

!"#%
年连续
!
年进行
$
种不同种植密度+++
%&+$
"
@
#(
*$+"
"
A
#(
$!+$
"
B
#(
,"+"
"
C
#和
,&+$
万株,
:3
!
"
2
#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
DE@C
#(
叶面积指数"
F@G
#(比叶面积"
DF@
#(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
#密度对复播大豆苗期叶

DE@C
值影响较小!苗期之后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整个生育期
DE@C
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
#
F@G

!
年试验中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处理
2

!"#!
年和
!"#%
年的最大值分别为
,+!*

$+$,
!较同期最低的处理
@
分别显著提高
#(+*#H

%,+#&H
&
DF@
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生长发育前期
和后期处理间差异明显!中期差异相对较小"
%
#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0
#(蒸腾速率"
"
I
#及气孔导度"
#
/
#均随着密
度的增加而先增后降!且均以
B
处理最高!
!
0
(
#
/
在结荚期达到极值!而
"
I
在开花期最大&胞间
BJ
!
浓度"
$
.
#随着
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
"#!
年和
!"#%
年均以
B
处理最低!分别为
#($+&"

#&1+,#
"
3?5
,
3?5
#

"
*
#各处理
!
年的籽粒产量均以中等密度的
B
处理达最高!
!"#!
年和
!"#%
年分别为
%!"$+"

%#*!+$%K
L
,
:3
!
!并分别比同年的其余处理显著高出
#+*!H
#
#*+!,H

#+"(H
#
!&+,$H
研究表明!适宜密度的复播大豆
不仅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而不致植株郁闭!有效保证了群
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高了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
关键词$北疆&种植密度&复播大豆&光合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M1*$+&1
文献标志码$
@
$%%&()"%*+,-(#-
.
/&-)#(
0
"-*1"(")
0
-(1&(#21,3,(&3#)(#)
,-!4#&+!"%5677&35"
0
8&,-#-9"3(1:#-
;
#,-
.
NO@PQR?0
L8
.40
L
#
!
NO@PQP4
#
!
S@PQP4
!
!
T@PQU.40
L
:V4
#
!
FGR4
-
.9
#
!
WX S90<.V
#
"
"
#B?59
L
9?Y@
L
I?0?3
7
!
W.0
-
.40
L
@
L
I.>V5;VI45X0.Z9I/.;
7
!
XIV3
8
.
!
(%""$!
!
B:.04
&
!B90;9I?YD
[
I94\.0
L
@
L
I.>V5;VI45T9>:0.
8
V9/
?YR.0.0
L
B?V0;
7
!
;:9B.;
7
?YR.5.
!
R.5.
!
W.0
-
.40
L
(%$#""
!
B:.04
#
<8)(3,(
$
T:9Y.95\;I4.5=4/>?0\V>;9\]
7
/9;;.0
L
Y.Z9\.YY9I90;
[
540;.0
L
\90/.;.9/%&+$^ #"
*
"
TI94;390;@
!
T@
#!
*$+"^ #"
*
"
TI94;390;A
!
TA
#!
$!+$^ #"
*
"
TI94;390;B
!
TB
#!
,"+"^ #"
*
"
TI94;390;C
!
TC
#
40\,&+$
#^"
*
"
TI94;390;2
!
T2
#
[
540;/
,
:3
!
!
V0\9I\I.
[
.II.
L
4;.?0]
7
V/.0
L
?YI40\?3.69\]5?>K9<
[
9I.390;45
\9/.
L
0.0!"#!40\!"#%/V339I/?
7
]940
")
O9.:9*%
*#
L
I?=.0
L
/94/?0/
!
40\;:9594YDE@C
!
594Y4I94.0\9<
"
F@G
#!
/
[
9>.Y.>594Y4I94
"
DF@
#!
[
:?;?/
7
0;:9;.>>:4I4>;9I./;.>/407
.95\>?3
[
?090;/?Y/V339I/?
7
]940
=9I9?]/9IZ9\+T:9I9/V5;/:?=9\;:4;
$"
#
#
T:9594YDE@CZ45V9?Y/V339I/?
7
]940=4/59//4YY9>;9\]
7
\90/.;
7
.0/99\5.0
L
/;4
L
9
!
]V;:4\/.
L
0.Y.>40;\.YY9I90>9/43?0
L
\.YY9I90;;I94;390;/4Y;9I/99\5.0
L
/;4
L
940.0>I94/9\=.;::.
L
:9I\90/.;
7
.0;:9=:?59
L
I?=;:
[
9I.?\?Y/V339I/?
7
]940+
"
!
#
T:9F@G=4/45/?.3)
[
I?Z9\45?0
L
=.;::.
L
:9I\90/.;
7
.0;:9;=?;I.45/
!
40\I94>:9\;:9:.
L
:9/;.0;:9/99\Y.5.0
L[
9I.?!
40\;:9
34<.3V3Z45V9?Y!"#!40\!"#%.0T2=9I9,+!*40\$+$,
!
=:.>:=4/D.
L
0.Y.>40;5
7
:.
L
:9I#(+*#H40%,+#&H;:40;:4;?Y;:95?=9/;;I94;390;T@4;;:9/439
[
9I.?\+DF@.0>I94/9\=.;::.
L
:9I\90/.;
7
!
;??
!
40\:4\/.
L
0.Y.>40;\.YY9I90>9/.0;:994I5
7
40\54;9
L
I?=;:/;4
L
9/=:.59;:9\.YY9I90>9=4/I954;.Z95
7
/345
.03.\\59
L
I?=;:/;4
L
9+
"
%
#
T:909;
[
:?;?/
7
0;:9;.>I4;9
"
!
0
#!
;I40/
[
.I4;.?0I4;9
"
"
I
#
40\/;?34;45>?0\V>;)
40>9
"
#
/
#
=9I9.0>I94/9\Y.I/;5
7
;:90\9>I94/9\=.;:\90/.;
7
.0>I94/9+!
0
40\#
/
I94>:9\34<.3V3.0;:9
[
?\)Y.5.0
L[
9I.?!
]V;"
I
I94>:9\34<.3V3.0;:9Y5?=9I.0
L[
9I.?&
.0;9I>95V54IBJ
!
>?0>90;I4;.?0
"
$
.
#
=4/
Y.I/;\9>I94/9\40\;:90.0>I94/9\=.;:\90/.;
7
.0>I94/9
!
TB=4/;:95?=9/;]?;:.0!"#!40\!"#%
!
#($+&"
"
3?5
,
3?5
#
40\#&1+,#
"
3?5
,
3?5
#
!
I9/
[
9>;.Z95
7
+
"
*
#
TI94;390;B?];4.09\;:9:.
L
:9/;
7
.95\?Y
%!"$+"*K
L
,
:3
!
"
!"#!
#
40\%#*!+$%K
L
,
:3
!
"
!"#%
#!
=:.>:=4/:.
L
:9I#+*!H#*+!,H40\#+"(H
!&+,$H.0!"#!40\!"#%
!
I9/
[
9>;.Z95
7
+T:9I9Y?I9
!
;:9/V339I/?
7
]940=.;:?
[
;.3V3\90/.;
7
=4/]909)
Y.>.45;?5.
L
:;V;.5.64;.?0Y?I;:9:.
L
:>:5?I?
[
:
7
5>?0;90;
!
40\;:9?
[
;.3V3F@G=.;:?V;
[
540;>40?
[7
>5?)
/VI9?Y/V.;4]59\90/.;
7
90/VI9\;:9
L
4/9<>:40
L
9]9;=990.0;9I04540\9<;9I045
!
=:.>:.3
[
I?Z9\;:9
[
:?;?)
/
7
0;:9;.>I4;9407
.95\+
=&
0
>"3!)
$
P?I;:W.0
-
.40
L
&
[
540;.0
L
\90/.;
7
&
/V339I/?
7
]940
&
[
:?;?/
7
0;:9;.>>:4I4>;9I./;.>/
&
7
.95!!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它
是直接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最重要因素-#)%.!而种植
密度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密度
的增加!春大豆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呈现增加
的趋势-*.&合理密植大豆具有较好的冠层结构!较高
的群体光能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从而获得较高产
量-$.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对大豆叶片有效光截
获具有重要影响-,)(.&大豆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且高密度与低密度
群体之间差异显著-1.&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豆叶面积
指数呈上升趋势-#".!且叶面积指数在
%+$
#
*+"

间有利于光能的截获和产量的提高-##.张伟等-#!.
指出适宜的大豆种植密度不仅能协调好个体与群体
之间生长的关系!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
增加单位面积荚数(粒数和粒重!提高大豆产量然
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春大豆上!迄今对生育期较短
的复播大豆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北疆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
,+$#^#"
$
:3
! 左
右!占全疆的
$,+,#H
-
#%
.
!加之全球气温变暖!北疆
地区秋季气温增高(初霜期有所推迟!使得小麦在
,
月底至
&
月初收获后仍有较为充足的光热资源-#*.!
这为复播大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北疆复
播大豆的栽培面积在
%+%%^ #"
*
:3
! 左右-#$.!麦后
复播大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剩余的光(
热(水(土资源!还能提高大豆总产!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大豆秸秆还是优质的饲料来源!有利于当地畜
牧养殖业的发展虽然北疆麦
)
豆两熟种植模式已
有不断扩大趋势!但目前对其相应的高产栽培的理
论研究尚显不足!仅限于栽培技术(生长发育及产量
空间分布方面-#$)#(.!而有关复播大豆生理特性方面
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设置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及最终产量进行考察!以期为北疆地区麦
收后复播大豆的推广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探讨
北疆复播大豆获得高产的理论依据!为该地区复播
大豆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
材料和方法
?+?
!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
!"#!
年和
!"#%
年连续
!
年在新疆伊犁
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该区位
于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有喀什河(博尔博松河(
布力开河(吉尔格朗河等河流地理坐标为
2(#_
#%`*"a
#
(!_*!`!"a
!
P*%_%$`#"a
#
**_!1`%"a
之间!属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春温暖湿润!夏秋干燥较
热!昼夜温差明显!日照年平均可达
!(""
#
%"""
:
!年平均气温
(+1b
!年均降水量
!$&33
全年
无霜期
#,1
#
#&$土壤耕层"
#
!">3
#主要养分
状况为$有机质
!+%$
L
,
K
L
#
!碱解氮
($+!3
L
,
K
L
#
!速效磷
!#+(3
L
,
K
L
#
!速效钾
##,3
L
,
K
L
#
!
[
O

(+*

?+@
!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
%&+$
"
@
#(
*$+"
"
A
#(
$!+$
"
B
#(
,"+"
"
C
#和
,&+$
"
2
#
万株,
:3
!
$
种种植密度每年均以小麦收获后
及时播种"
!"#!
年播期为
,

%"
日!
"#%
年为
&

#"
日#!南北行向人工点播!
%">3
等行距!供试大豆
!&$
西
!

!

!

!

!

!!!!!!!!!!!!!!!!!!!
%$

品种为)黑河
*%
*灌水方式为滴灌!滴灌带采用
#

!
"一条滴灌带管
!
行大豆#的铺设方式小区面

!(3
!
"
*3 &^3
#!每个处理重复
%
次各处理
均基施尿素
!!$K
L
,
:3
!
!磷酸二胺
#$"K
L
,
:3
!
!开花期随水追施尿素
#$"K
L
,
:3
!
!全生育
期共滴水
$
次!共计
*$""3
%
,
:3
!
其它田间管
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方式
?+A
!
测定项目与方法
?+A+?
!
叶绿素相对含量"
DE@C
值#
!
从大豆的苗
期开始!选择晴好无风天气!在
##
$
""
#
#$
$
""
之间!
用日本产手持便携式
DE@C)$"!
型叶绿素仪!在每
个小区选
%
株代表性样株!夹取主茎上的倒
%
叶中
间小叶片!测其
DE@C
值!每
#$测定
#
次!共测定
,
次测量时避开叶脉!取叶片的底部(中部与顶部
记录其平均值
?+A+@
!
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
!
从大豆的
苗期开始!各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
%
株!用国

SR)!"""
叶面积仪测其单株叶面积"
F@
#!并折
算成叶面积指数"
F@G
#!每
#$测定
#
次!共测定
,
次在测定单株叶面积之后!将
%
株大豆的绿色叶
片全部取下!装入纸袋!于
#"$b
杀青
%"3.0
!
("b
下烘干至恒重!称干重!并计算单株叶片生物量干重
"
3
#比叶面积"
DF@
#计算公式为$
%&
"
>3
!
,
L
#
#
c&
%
(
式中!
&
为单株叶面积"
>3
!
#!
(
为单株叶片生物
量干重"
L
#
?+A+A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
采用英国
EED
7
/;93/
公司产
B@dGD)!
型便携式光合仪!分别在大豆的苗
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选择晴天的
##
$
""
#
#$
$
""
之间!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测定各小区选
取大豆样本
%
株!测其主茎上的倒
%
叶中间小叶片
的净光合速率"
!
0
#(胞间
BJ
!
浓度"
$
.
#(蒸腾速率
"
"
I
#和气孔导度"
#
/
#净光合速率各生育时期的
具体测定时间在
!"#!
年分别为
&

#"
日(
&

%"
日( 月
##
日(
1

(
日!在
!"#%
年分别为
&

!#
日( 月
#"
日( 月
!%
日(
1

#&

?+A+B
!
籽粒产量
!
大豆成熟后实收小区产量!同时
每处理每重复各选取有代表性植株
#"
株进行考种!
调查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B
!
数据分析
采用
e.>I?/?Y;2<>95
作图!用
CED
软件统计
分析实验数据"
FDC
法#
!
!
结果与分析
@C?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主茎功能叶
5*值的
影响
叶绿素是作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
要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越高!叶片光合
作用就越强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仪所测定的
DE@C
值相关性非常高-#1.!因此叶绿素仪读数可以
直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由图
#
可看出!不同
种植密度复播大豆
!"#!
年和
!"#%
年全生育期的
DE@C
值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出随生育进程的推
进呈/升
)

)

)
降0的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各处理间
每个生育时期内的
DE@C
值均基本表现为随密度
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且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
进一步分析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处理间
DE@C
值差异幅度不同! 年均在见花期"
!"#!

&

!$
日!
"#%

(

*
日#以前处理间差异较小!
之后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整个生育期高密度的
C
(

#
!
不同种植密度下复播大豆功能叶片
DE@C
值随生育期的变化
@
#
2
处理的密度分别为
%&+$
"
@
#(
*$+"
"
A
#(
$!+$
"
B
#(
,"+"
"
C
#和
,&+$
"
2
#万株,
:3
!
&下同
f.
L
+#
!
T:9594YDE@CZ45V9?Y/V339I/?
7
]940=.;:\.YY9I90;
[
540;.0
L
\90/.;.9/\VI.0
LL
I?=;:/;4
L
9/
T:9
[
540;.0
L
\90/.;
7
?Y;I94;390;@24I9%&+$
"
@
#!
*$+"
"
A
#!
$!+$
"
B
#!
,"+"
"
C
#
40\,&+$
"
2
#
[
540;
"
#^"
*
#
:3
!
!
I9/
[
9>;.Z95
7
&
T:9/4394/]95?=
%&$
%

!!!!!!!!!!!!
张永强!等$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
个处理的
DE@C
值均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在
复播大豆生长后期
!
个处理均显著高于
@
(
A
(
B%
个处理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有
效控制大豆叶绿素含量!使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
内!从而增强其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叶片特征的影响
@+@+?
!
叶面积指数
!
叶面积指数"
F@G
#是植物群
体结构的重要量化指标-(.!能直接反映群体冠层的
大小及郁闭程度!合理的
F@G
是植株充分利用光
能(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由图
!
可知!不同种植密
度处理下的大豆
F@G!
年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各个
生育时期始终表现为$处理
2
#
处理
C
#
处理
B
#
处理
A
#
处理
@
!并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
"#!
年和
!"#%
年的最大值分别为
,+!*

$+$,
!均出现
在最大密度处理
2
"
,&+$
万株,
:3
!
#!较同期最低
处理
@
分别高出
#(+*#H

%,+#&H
进一步对
!
年各处理大豆生长盛期的
F@G
累积并求平均值!均
表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
"#!
年和
!"#%
年的中等密度处理
B

F@G
分别为
*+1(

*+%$
!比同年低密度的处理
@
(处理
A
相应高出

##+$,H
(
,+*&H

!%+1#H
(
#!+&&H
&比同年高
密度的处理
C
(处理
2
相应降低了
#+1%H
(
$+%!H

$+1$H
(
#!+,$H

F@G
越高!群体冠层郁闭程度
越大!导致中下部的透光性越差!使中下部叶片处于
光饱和点以下而呈半饥饿状态!不利于干物质及产
量的形成&虽然低密度可有效避免因
F@G
过高而对
群体中下部带来的不利!但密度过低将导致收获株
数少也不利于高产因此!协调个体与群体的以及
群体之间的矛盾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确定适合
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有力保证
@+@+@
!
比叶面积
!
比叶面积"
DF@
#表示单位干重
的叶片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叶片的厚度!其受
光照(营养状况及叶龄等因素的影响由图
%
知!
!"#!
年和
!"#%
年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复播大豆的
DF@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
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处
理间差异不同!在生长发育前期和生长发育后期处
理间差异明显!在中期差异相对较小!尤其是低密度

!
!
不同种植密度下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变化
f.
L
+!
!
T:9F@G?Y/V339I/?
7
]940=.;:\.YY9I90;
[
540;.0
L
\90/.;.9/\VI.0
LL
I?=;:/;4
L
9/

%
!
不同种植密度下复播大豆比叶面积随生育的变化
f.
L
+%
!
T:9DF@?Y/V339I/?
7
]940=.;:\.YY9I90;
[
540;.0
L
\90/.;.9/\VI.0
LL
I?=;:/;4
L
9/
*&$
西
!

!

!

!

!

!!!!!!!!!!!!!!!!!!!
%$

处理间差异更小&但整个生育期内高密度处理的
DF@
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整个生育期内
DF@
的累积平均值以
2
处理最高
"
!"#!
年(
!"#%
年分别为
($+&%
(
*+"$>3
!
,
L
#
#!
分别比其余处理高出
1+%#H
#
%%+$,H

#%+!!H
#
$#+%*H
!且均达到显著水平"
!
$
"+"$
#由此可
见!密度对复播大豆
DF@
的影响显著!密度越大单
位干重的叶片面积越大(叶片越薄&说明密度越大!
叶片间遮荫程度越大!导致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效率
较弱(营养状况较差!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影

DF@

@+A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特性
的影响
@+A+?
!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
!"#!
年和
!"#%
年试验数据"表
#
#显示!各密度处理复播大豆叶片
净光合速率"
!
0
#随生育期的推进均表现出先增加
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均在结荚期达到最高值!然后
有所降低&各生育时期内处理间比较而言! 年均以
B
处理最高同时!各处理叶片
!
0
平均值也以
B
处理最高!
"#!
年和
!"#%
年分别达
!%+$%

!%+**
"
3?5
,
3
!
,
/
#
!分别比当年处理
@
(
A
(
C
(
2
提高

1+%&H
(
#+!$H
(
*+1*H
(
#%+!$H

##+,!H
(
*+(!H
(
&+#&H
(
#%+!*H
!且除处理
A
外均达显著
性水平"
!
$
"+"$
#说明只有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
下才能保证叶片具有较高的
!
0
!为高产奠定基础
同时! 年各种植密度复播大豆叶片蒸腾速率
"
"
I
#变化趋势与相应
!
0
相似!但叶片
"
I
于开花期
达到最大值!比
!
0
更早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可
知!各处理叶片
"
I
随着密度增大而表现出先增后降
的趋势&在整个测量期内!叶片
"
I
平均值仍在
B

理下最高!
!"#!
年和
!"#%
年分别为
(+%$

(+$"
33?5
,
3
!
,
/
#
!分别较处理
@
(
A
(
C
(
2
显著增大

!#+"!H
(
#$+#,H
(
,+(1H
(
!$+!,H

#1+%"H
(
#*+%$H
(
#,+**H
(
!,+%1H
"
!
$
"+"$
#表明合理
的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复播大豆叶片
"
I
!这样不仅
可促进大豆植株体内的物质循环与运输!同时也有
利于
BJ
!
进入叶片中!从而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
@CAC@
!
气孔导度和胞间
2D
@
浓度
!
气孔是叶片和
外界环境进行
BJ
!
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其行
为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密切相关!是影响
光合速率和物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表
!

!
年试验数据显示!复播大豆叶片气孔导度"
#
/
#均随
着生育进程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均在结
荚期达到最大值在整个测量期内!各处理
#
/
累积
平均值均以
B
处理最大!
!"#!
年和
!"#%
年分别为
"+(11

"+(!"3?5
,
3
!
,
/
#
!分别较同年的处理
@
(
A
(
C
(
2
显著提高了
!*+%"H
(
#&+#"H
(
*+("H
(
!(+""H

%#+%%H
(
#*+,1H
(
&+(1H
(
!#+"%H
"
!
$
"+"$
#在同一生育期内!复播大豆叶片
#
/
均随着
密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且各时期均以
B
处理
最高!充分说明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的气孔导度影
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来有效
增大叶片气孔导度!增强气体交换能力
另外!各种植密度下复播大豆叶片胞间
BJ
!

度"
$
.
#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
的 趋势!于结荚期达到最低!且
!
年趋势相同&在各

?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T4]59#
!
2YY9>;/?Y
[
540;.0
L
\90/.;
7
?0!
0
40\"
I
?Y/V339I/?
7
]940
年份
R94I
处理
TI94;390;
净光合速率
!
0
%"
"
3?5
,
3
!
,
/
#
#
苗期
D99\5.0
L
/;4
L
9
开花期
f5?=9I.0
L
/;4
L
9
结荚期
E?\\.0
L
/;4
L
9
鼓粒期
QI4.0.0
L
/;4
L
9
蒸腾速率
"
I
%"
33?5
,
3
!
,
/
#
#
苗期
D99\5.0
L
/;4
L
9
开花期
f5?=9I.0
L
/;4
L
9
结荚期
E?\\.0
L
/;4
L
9
鼓粒期
QI4.0.0
L
/;4
L
9
!"#!
@ #(+%"] !%+%"]> !*+"#4] !"+*"4] &+#"] (+!"]> &+*"4 ,+("]
A !"+#"4 !$+%"4] !,+"&4] !#+$"4 &+,"4] (+*"]> &+1"4] &+#"]
B !"+%"4 !$+&"4 !,+$"4 !#+,%4 (+*"4 1+("4 1+!"4] (+%"4
C #1+&"4 !*+"4]> !*+!%4] !#+!"4 &+(4] 1+*"4] (+,"] &+,"4]
2 #&+(1] !%+""> !!+1%] #1+%"] ,+1"] &+("> &+!"] ,+,"]
!"#%
@ #(+&*> !!+%&4] !%+*$]> #1+*!>\ ,+("] &+1"] &+!"] ,+,"]>
A #1+%%]> !%+#,4] !*+,%4] !!+%#4] &+*"4] (+!"4]+ &+1"4] &+""]
B !"+(&4 !*+!(4 !$+**4 !%+#$4 (+""4 1+%"4 (+("4 &+1"4
C !"+!14] !!+,(4] !%+"%> !#+*&]> &+,"4] (+""] &+*"] ,+!"]>
2 #(+&!> !#+!1] !!+$1> !"+#(>\ ,+&"] &+$"] ,+("] $+1">
!!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到
"+"$
显著水平&下同
P?;9
$
C.YY9I90;59;;9I/.0;:9/439>?5V30I9
[
I9/90;9\/.
L
0.Y.>40;\.YY9I90>943?0
L
;I94;390;/4;;:9"+"$59Z95+T:9/4394/]95?=+
$&$
%

!!!!!!!!!!!!
张永强!等$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生育时期内!各处理叶片
$
.
表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
而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正好与上述
#
/
表现相反
"表
!
#在整个测量期内! 年各处理叶片
$
.
平均
值均以
B
处理最低!分别为
!#&+"1
"
!"#!
年#和
!#1+%!%
"
3?5
,
3?5
#
"
!"#%
年#!分别较处理
@
(
A
(
C
(
2
显著降低了
#,+("H
(
+&"H
(
,+$"H
(
#&+&"H

#&+,&H
(
1+*!H
(
&+$#H
(
#%+!*H
"
!
$
"+"$
#
说明适宜密度条件下能够提高复播大豆叶片同化
BJ
!
的能力!可有效增加复播大豆植株生物量
积累
@+B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显示!随着植密度增加! 年复播大豆籽粒
产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以
B
处理
"
$!+$
万株,
:3
!
#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
著"
!
$
"+"$
#&
!"#!

B
处理产量分别较
@
(
A
(
C
(
2
处理 显 著 提 高 了
#*+!,H
(
*+"1H
(
#+*!H

(+$"H
!
!"#%
年 则 分 别 显 著 提 高 了
!&+,$H
(
#!+&#H
(
#+"(H

,+%,H
&同时!
"#!
年和
!"#%

复播大豆产量"
)
#对密度"
*
#模拟方程分别为$
)
c
#+!$"1*
!
g#%(+%$%*,#1+$$
"
,
!
c"+11*&
!
!"#!
#和
)
c#+&#%&*
!
g#1&+%$%*!$$%+$&
"
,
!
c"+1&#%
!
"#%
#!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据此回
归方程预测!当复播大豆密度分别为
$$+%"
万株,
:3
!
"
!"#!
年#和
$&+$(
万株,
:3
!
"
!"#%
年#时!
籽粒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
%!",+""K
L
,
:3
!
"
!"#!
年#和
%#!(+%!K
L
,
:3
!
"
!"#%
年#!与实际
结果比较吻合"表
%
#
另外!随着植密度增加!复播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逐渐减小其中!单
株荚数(单株粒数均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
年相关系数分别为
"+1(
(
"+11

"+1&
(
"+1&
!即密度增大能显著减少复播大豆的

@
!
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
2D
@
浓度的影响
T4]59!
!
2YY9>;/?Y
[
540;.0
L
\90/.;
7
?0#
/
40\$
.
?Y/V339I/?
7
]940
年份
R94I
处理
TI94;390;
气孔导度
#
/
%"
3?5
,
3
!
,
/
#
#
苗期
D99\.0
L
/;4
L
9
开花期
f5?=9I.0
L
/;4
L
9
结荚期
E?\\.0
L
/;4
L
9
鼓粒期
QI4.0.0
L
/;4
L
9
胞间
BJ
!
浓度
$
.
%"
"
3?5
,
3?5
#
#
苗期
D99\.0
L
/;4
L
9
开花期
f5?=9I.0
L
/;4
L
9
结荚期
E?\\.0
L
/;4
L
9
鼓粒期
QI4.0.0
L
/;4
L
9
!"#!
@ "+$*] "+&%> "+(*> "+&$> !,&+""4] !%*+*"4 !#*+""4 %!(+&"4
A "+$,4] "+&*]> "+1#]> "+(!]> !!,+,&] !",+,"]> !"(+(%4] %"1+!"4]
B "+,14 "+((4 #+"*4] "+1%4 !#"+,&] #1,+!"> #($+&"] !&$+("]>
C "+,*4] "+(*4] #+"#4] "+(14] !%%+#&4] !#%+#"4]> #1&+#&4] !($+*">
2 "+$%] "+&!> "+("># "+&%> !*$+""4] !%#+,"4] !!#+%"4 %$,+1">
!"#%
@ "+*,] "+,*> "+&%> "+,,] !$*+#(4 !*!+##4 !"*+&*4] %%#+!14]
A "+$#4] "+&#]> "+($]> "+&14 !%&+!!4] !#%+(!] #1,+%&4]> %#!+$*]>
B "+,%4 "+(%4 "+1(4 "+(*4 !"1+#%> #11+%$] #&1+,#> !(1+!">
C "+$&4] "+&,4] "+1#4] "+("4 !%"+,"]> !"1+((] #1#+%#]> %##+*"]>
2 "+*1] "+,(]> "+(!]> "+&!4] !*(+%(4] !%1+1&4 !#(+*$4 %*1+1#4

A
!
不同密度条件下复播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T4]59%
!
2YY9>;/?Y
[
540;.0
L
\90/.;
7
?0
7
.95\407
.95\>?3
[
?090;/?Y/V339I/?
7
]940
年份
R94I
处理
TI94390;
实际收获株数
O4IZ9/;0V3]9I
%"
#"
*
[
540;/
,
:3
!
#
单株荚数
E?\/
[
9I
[
540;
单株粒数
D99\/
[
9I
[
540;
百粒重
#"")/99=9.
L
:;
%
L
产量
R.95%"
K
L
,
:3
!
#
!"#!
@ %$+#% !$+&,4 *(+#%4 #,+$14 !("$+"$9
A *#+1! !*+("4 *$+,(] #,+"(4 %"&1+#&>
B *(+(% !#+1,] *#+#"> #$+1&4 %!"$+"*4
C $*+%! !#+*!] %,+,,\ #$+(&4] %#,"+%!]
2 ,"+(! #1+,"] %!+$#9 #$+%#] %"!&+#(!"#%
@ %$+!% !!+!&4 *#+(!4 #,+ !*,#+1!A *!+#$ !#+!$4 *"+#*4 #,+*(4 !&((+!$>
B *1+(& !"+#$4 %(+*"] #,+*#4 %#*!+$%4
C $$+#! #(+1&] %$+#"> #,+"&4 %#"1+"(]
2 ,#+"% #,+"1] %"+!"\ #,+"%4 !1$*+$"]
,&$
西
!

!

!

!

!

!!!!!!!!!!!!!!!!!!!
%$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而影响产量百粒重虽然是
大豆品种固有性质!但
!"#!
年复播大豆百粒重仍随
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大豆
鼓粒至成熟期各处理发生了倒伏现象!而且倒伏程
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加重!大豆植株倒伏导致叶片间
重叠而降低透光率!影响叶片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进
而抑制了大豆籽粒形成!是导致百粒重降低的重要
原因虽然
!"#%
年百粒重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
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

!

众所周知!密度是作物栽培试验的基础和起点!
也是农业生产和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但不同的
学者研究结果不尽不同在密度对大豆叶绿素含量
的影响方面!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也有
升高的-!*.而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
加!复播大豆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因此!
密度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究叶
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与光合特性密切
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越高!其光合作
用越强-!*.本研究中
!"#!
年和
!"#%
年结果均表
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复播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
速率及气孔导度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
均以中等密度的
B
处理表现最好&胞间
BJ
!
浓度则
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程伟燕
等-!!.认为大豆冠层光合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
低&王昱等-!,.报道!大豆生育前期光合速率(蒸腾速
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胞间
BJ
!
浓度随着密度
的增加而降低!进入成熟期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则
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气孔导度随着种植密度的
增加而逐渐变小然而于洪久-!*.却认为!在中密度
条件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最
高本研究结果与程伟燕等-!!.(王昱等-!,.结果均不
一致!而与于洪久-!*.研究结果一致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大豆群体结构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
!
年结果均表明!复播大豆随着种植密度增
加大!其全生育期的
F@G
也增大!这与前人研究结
论一致-*!#".&但本研究中适宜密度下的
F@G
均比前
人的
%+$
#
*+"
的结果高出很多-##.!这可能是由于
复播大豆适宜密度远高于春大豆的所致同时!种
植密度对复播大豆的比叶面积"
DF@
#也影响显著!
整个生育期内高密处理下
DF@
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DF@
在生长发育前期和生
长发育后期的处理间差异明显!而在中期差异较小
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密度较大条件下!群体内部通风
透光性能降低!导致复播大豆中下部光照强度不足!
光合作用减弱!使得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产物降低!不
利于产量提高
高产一直是栽培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前人研究
颇多!但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产量构成因素而影
响产量-!&)!1.!由于受地域以及品种的影响!不同的研
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同本研究
!
年试验结果均表
明!种植密度在
%&+$
#
,&+$
万株,
:3
!之间时!复
播大豆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
势!并以中等密度"
$!+$
万株,
:3
!
#产量最高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
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北疆复播大豆的
DE@C
(
F@G
均随着其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过高密度
也降低了作物群体内部的通风透光性!从而减弱植
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产量本试验条件下!
中密度处理"
$!+$
万株,
:3
!
#大豆不仅保持有较
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大豆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同
时适宜的
F@G
也不致植株郁闭!有效保证了大豆群
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高了光合速率因此!
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复播大豆的籽粒产量的重要
原因
参考文献!
-
#
.
!
eJddGDJPeU
!
hJFCQ2POC
!
BJAA2d2d+E:
7
/.?5?
L
.>45>:40
L
9/YI?3$(
7
94I/?Y
L
909;.>/.3
[
I?Z9390;?Y/:?I;)/94/?0/?
7
]940
>V5;.Z4I/.0B404\4
-
U
.
+
-
./0/(
)
1/2.034
!
#111
!
1#
$
,($,(1+
-
!
.
!
CX SQ
"杜维广#!
NO@PQQd
"张桂茹#!
e@P S M
"满为群#!
5634+D;V7
?0I954;.?0/:.
[
]9;=990/?
7
]940
[
:?;?/
7
0;:9/./407
.95-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111
!
?E
"
!
#$
#$*#$1
"
.0B:.09/9
#
+
-
%
.
!
NOXAQ
"朱保葛#!
A@GOW
"柏惠侠#!
NO@PQR
"张
!
艳#!
5634+d954;.?0/:.
[
]9;=99009;
[
:?;?/
7
0;:9;.>I4;9
!
.0Z9I;/94>;.Z.;
7
?Y594Y
40\/99\=9.
L
:;
[
9I
[
540;?Y/?
7
]940/;I4.0/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
!
?F
"
*
#$
%*,%$"
"
.0B:.09/9
#
+
-
*
.
!
NO@PQUW
"章建新#!
NO@GRF
"翟云龙#!
WX2FO
"薛丽华#
+2YY9>;?Y
[
540;.0
L
\90/.;
7
?0
L
I?=;:;90\90>
7
!
\I
7
34;;9I4>>V3V54;.?0
40\\./;I.]V;.?0.0:.
L
:
7
.95\/
[
I.0
L
/?
7
]940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
!
@G
"
#
#$
#$
"
.0B:.09/9
#
+
&&$
%

!!!!!!!!!!!!
张永强!等$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
!
C@GJO
"戴瓯和#
+@>?II954;.?04045
7
/./?0/997
.95\40\.;/34.0Y?I39\Y4>;?I/?Y/?
7
]940
-
U
.
+1/2.034/
:
0;29
-
.982462.34%89<
5085=
"安徽农业科学#!
#1(#
!"
!
#$
(,#
"
.0B:.09/9
#
+
-
,
.
!
EXdB2FFFB
!
A@FFd@
!
d2@E2dUC
!
5634+d4\.4;.?0V/940\].?)34//
[
I?\V>;.?0.0/?
7
]9404;\.YY9I90;
[
540;
[
?
[
V54;.?0\90/.;.9/
-
U
.
+$./
>
%895085
!
""!
!
*!
$
#&!#&&+
-
&
.
!
AJ@dCU2
!
O@dhGFF2AQ+QI?=;:7
043.>9\VI.0
L
;:9Z9
L
9;4;.Z9
[
9I.?\4YY9>;/
7
.95\?Y04II?=)I?=
!
54;9)
[
540;9\/?
7
]940
-
U
.
+
-
<
./0/(
)
1/2.034
!
#11,
!
((
$
&$$&1+
-
(
.
!
O@GF2fU
!
OGQF2RFQ
!
DE2BOTU2+D?
7
]940594Y3?I
[
:?5?
L7
40\\9Y?5.4;.?0;?59I40>9
-
U
.
+
-
./0/(
)
1/2.034
!
#11(
!
1"
$
%$%%,!+
-
1
.
!
CXUC
"杜吉到#!
NO@PQWR
"张晓艳#!
FGUR
"李建英#!
5634+C90/.;
7
9YY9>;?03.>I?>5.34;9>:4I4>;9I./;.>/?Y/?
7
]940
[
?
[
V54;.?0>40?)
[7
407
.95-
U
.
+$;905=51/2.034/
:
?94$./
>
%89508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
A@
"
!
#$
!*$!$#
"
.0B:.09/9
#
+
-
#"
.
!
BO2PWO
"陈新红#!
NO@PQUW
"章建新#!
R@PWO
"闫晓红#!
5634+C90/.;
7
9<
[
9I.390;?Y/?
7
]940.0;:9>?5\0?I;:I9
L
.?0?YW.0)
-
.40
L
-
U
.
+1/2.034/
:
@90
A
930
-

-
.982462.34B09C5.=96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
@G
"
#
#$
(
"
.0B:.09/9
#
+
-
##
.
!
S2DTQ@T2e2+e404
L
.0
L
/?
7
]940/Y?I
[
:?;?/
7
0;:9;.>9YY.>.90>
7
-
B
.%%
i@Xffe@PO2+S?I5\/?
7
]940I9/94I>:EI?>+B:.>4
L
?
$
DV
[
9I.?IEI.0;B:43
[
4.
L
0
!
GF
!
#111
$
!!%!!(+
-
#!
.
!
NO@PQS
"张
!
伟#!
NO@PQOU
"张惠君#!
S@PQOR
"王海英#!
5634+2YY9>;?Y/
[
4>.0
L
/40[
540;.0
L
\90/.;.9/?04
L
I?0?3.>;I4.;/
7
.95\.0:.
L
:)?.5/?
7
]940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
!
@G
"
%
#$
!(%!(&
"
.0B:.09/9
#
+
-
#%
.
!
W.0
-
.40
L
D;4;./;.>45R94I]??K
-
e
.
+A9.
-
.0
L
$
B:.04D;4;./;.>/EI9//
!
"#"+
-
#*
.
!
徐娇媚
+B5.34;9>:40
L
9.0G5.d.Z9I]4/.040\.;/.0YV90>9?04
L
I.>V5;VI9
-
C
.
+W.0
-
.40
L
@
L
I.>V5;VI45X0.Z9I/.;
7
!
"#%+
-
#$
.
!
NO@PR
"战
!
勇#!
FXJQT
"罗赓彤#!
FGXDOF
"刘胜利#!
5634+D;4;V/40\:.
L
:9YY.>.90>
7
>V5;VI9;9>:0.
8
V9/?Y/V339I/?
7
]940.0
P?I;:W.0
-
.40
L
-
U
.
+@90
A
930
-

-
.982462.34%895085
"新疆农业科学#!
"",
!
BA
"
$
#$
*!,*!(
"
.0B:.09/9
#
+
-
#,
.
!
S@PQWM
"王秀琴#
+
麦茬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U
.
+@90
A
930
-

-
.982462.34%89508530D"58;0/4/
-)
"新疆农业科技#!
""1
!"
!
#$
!"
"
.0B:.09/9
#
+
-
#&
.
!
NO@PQRM
"张永强#!
NO@PQP
"张
!
娜#!
T@PQUO
"唐江华#!
5634+2YY9>;/?Y
[
540;.0
L
\90/.;
7
?0
7
.95\40L
I?=;:;90\90>
7
?Y
/V339I/?
7
]940.0P?I;:W.0
-
.40
L
-
U
.
+1/2.034/
:
@90
A
930
-

-
.982462.34B09C5.=96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
AH
"
#
#$
&##
"
.0B:.)
09/9
#
+
-
#(
.
!
NO@PQRM
"张永强#!
NO@PQP
"张
!
娜#!
T@PQUO
"唐江华#!
5634+2YY9>;/?Y
[
540;.0
L
\90/.;
7
?0
7
.95\Y?I34;.?040\;93
[
?)/
[
4;.45
\./;I.]V;.?0?Y
[
?\40\/99\?Y/V339I/?
7
]940.0P?I;:W.0
-
.40
L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
!
AA
"
!
#$
#&1#(*
"
.0B:.09/9
#
+
-
#1
.
!
@GTBO
"艾天成#!
FGfe
"李方敏#!
NOJXNO@
"周治安#!
5634+d954;.?0/:.
[
]9;=990>:5?I?
[
:
7
5 39;9II94\.0
L
/
"
DE@CI94\.0
L
/
#
40\>:5?I?
[
:
7
5>?0;90;?Y>I?
[
594Z9/
-
U
.
+1/2.034/
:
E2759
-
.982462.34$/445
-
5
"湖北农学院学报#!
"""
!
@I
"
#
#$
,(
"
.0B:.09/9
#
+
-
!"
.
!
S@PQOW
"王会肖#!
FGXQBO
"刘昌明#
+2<
[
9I.390;45/;V7
?0>I?
[[
:?;?/
7
0;:9/./
!
;I40/
[
.I4;.?040\:.
L
:9YY.>.90;=4;9IV/9
-
U
.
+
$;905=51/2.034/
:

>>
495DF8/4/
-)
"应用生态学报#!
""%
!
?B
"
#"
#$
#,%%#,%,
"
.0B:.09/9
#
+
-
!#
.
!
CX@PdU
"段瑞君#!
d2PRBO
"任永成#!
WGJPQOR
"熊辉岩#
+D;V7
?0;:9/;?34;45>:4I4>;9I./;.>/?YY54
L
594Z9/?Y:.
L
:540\]4I59
7
4;Y.5.0
L
/;4
L
9.0M.0
L
:4.EI?Z.0>9
-
U
.
+1/2.034/
:
G90
-
;39B09C5.=96
)
"
P4;+D>.+2\.+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
"
.0
B:.09/9
#
+
-
!!
.
!
BO2PQSR
"程伟燕#!
FGNOQ
"李志刚#!
FGdE
"李瑞平#
+2YY9>;?Y\90/.;.9/?0
[
:?;?/
7
0;:9;.>>:4I4>;9I./;.>407
.95\.0/?
7
]940
-
U
.
+
$./
>
=
"作物杂志#!
"#"
!
*
$
,1&!
"
.0B:.09/9
#
+
-
!%
.
!
NOXOC
"朱洪德#!
f2PQFU
"冯丽娟#!
RX OU
"于洪久#!
5634+2YY9>;?Y>V5;.Z4;.?0
[
I4>;.>9?0
[
:?;?/
7
0;:9;.>407
.95\?Y:.
L
:)?.5
/?
7
]940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
!
@H
"
,
#$
1,,1&!
"
.0B:.09/9
#
+
-
!*
.
!
RXOU
"于洪久#
+2YY9>;/?Y
[
540;\90/.;
7
?0
[
:?;?/
7
0;:9;.>>:4I4>;9I./;.>/407
.95\?Y/?
7
]940
-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1
!
@E
"
,
#$
###$###(
"
.0B:.09/9
#
+
-
!$
.
!
FGXQU
"刘广军#!
FGOP
"李河南#!
BO2PQFQ
"程利国#!
5634+MTF4045
7
/./Y?I7
043.>9<
[
I9//.?0?Y>:5?I?
[
:
7
5>?0;90;.0/?
7
]940
-
U
.
+863
-
./0%90+
"作物学报#!
"#"
!
AJ
"
!
#$
!*!!*(
"
.0B:.09/9
#
+
-
!,
.
!
S@PQR
"王
!
昱#!
f@PUR
"范杰英#!
S@PQ S
"王
!
玮#!
5634+2YY9>;\.YY9I90;\90/.;
7
?0;:9/?
7
]940
[
:
7
/.?5?
L
.>45>:4I4>;9I./;.>/
-
U
.
+E594/0
-A
930
-

-
.982462.34%895085=
"黑龙江农业科学#!
"#!
!"
(
#$
%(*"
"
.0B:.09/9
#
+
-
!&
.
!
UG@JO
"焦
!
浩#!
UGRe
"纪永民#!
NO@PQBF
"张存岭#
+2YY9>;?Y
[
540;.0
L[
4;;9I040\\90/.;
7
?0/?
7
]940
7
.95\40\?;:9I;I4.;/
-
U
.
+
$./
>
=
"作物杂志#!
""(
!"
$
#$
,$1
"
.0B:.09/9
#
+
-
!(
.
!
CJPQN
"董
!
钻#
+D;V\.9/?0I954;.?0/:.
[
?Y/?
7
]940/;4;VI9
!
[
?
[
V54;.?0/;IV>;VI9407
.95-
U
.
+%/
)
7530%895085
"大豆科学#!
#1(,
!
A
"
!
#$
##"#!"
"
.0B:.09/9
#
+
-
!1
.
!
O2DOS
"何世炜#!
BO@PQDOO
"常生华#!
SXCF
"武得礼#!
5634+T:99YY9>;?YQ5
7
>.0934L
\90/.;
7
?0/99\/
7
.95\40[
540;
3?I
[
:?5?
L7
-
U
.
+863!.36382462.35%90983
"草业科学#!
""$
!"
$
#$
*$*1
"
.0B:.09/9
#
+
!编辑"裴阿卫#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