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Saplings of Eucalyptus grandis and Cinnamomum pedunculatum to Sulfur Dioxide Stress

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SO2的光合生理响应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0)#0
&修改稿收到日期$
!"#%)#")#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12##0
!
#%12"!$(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
!"#!&#"%#!""#0
#&十
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324"53"&
#
作者简介$彭
!
勇"
#55"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相关研究)
6)78-9
$
:;
#""$
!
#(%*<=7
"
通信作者$涂利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全球变化相关研究)
6)78-9
$
-87>9?
!
#(%*<=7
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
&
的光合生理响应

!
勇!陈
!
刚!涂利华"!胡庭兴!胡红玲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四川雅安
(!&"#$
#

!
要$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可对植物的关键生理过程光合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密闭环境控制
室熏气处理!研究不同浓度"自然状态下浓度*
"*&7
@
+
A
#
*
#*&7
@
+
A
#
*
%*"7
@
+
A
#
#
BC
!
对盆栽巨桉和天竺
桂幼树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光合特征参数*光合日变化及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
BC
!
胁迫显著减少了
巨桉叶绿素
8
*
D
含量!且叶绿素
8
%
D
值显著降低!而天竺桂在
BC
!
胁迫下叶绿素
8
*
D
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
8
%
D

无显著影响)"
!
#
BC
!
胁迫显著抑制了两树种的净光合速率"
!
/
#&在
BC
!
胁迫下巨桉气孔导度"
"
.
#*胞间
4C
!

度"
#
-
#和蒸腾速率"
$
E
#显著上升!而天竺桂的
"
.

$
E
显著被
BC
!
抑制!
#
-

BC
!
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
%
#巨桉表观量子效率"
%&
#*暗呼吸速率"
(
F
#*光补偿点"
)#!
#和光饱和点"
)*!
#及天竺桂
(
F

)#!
均随着
BC
!
浓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而天竺桂的
%&

)*!
逐渐降低)"
$
#一天中!
BC
!
胁迫显著提高了巨桉
!
/
*
"
.

$
E
!而对天竺桂
!
/
无显著影响!较低浓度
BC
!
胁迫显著促进了天竺桂
"
.

$
E
!高浓度
BC
!
胁迫则显著抑制

"
.

$
E
&
BC
!
胁迫显著抑制了两种植物的
#
-
)"
&
#
BC
!
胁迫下!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叶片硫含量均显著增加)研
究认为!巨桉对较低浓度的
BC
!
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对高浓度
BC
!
胁迫的抗性不如天竺桂强!这可能与二者
不同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有关)
关键词$巨桉&天竺桂&幼树&
BC
!
胁迫&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5$&*+5
文献标志码$
2
(")"*
+
,)(-)#.(
+
*#"/"
0
#.1/2-*
3
",*-*"4$1
3
/#,
0
*"412"$*
34
#25
6
($/.-5
1,!7-//$8&828
4
).2/"2*$#28)"$5/4567#"8#!-$)6-**
H6IJK=/
@
!
4L6IJ8/
@
!
MNA-?O8
"
!
LNM-/
@
P-/
@
!
LNL=/
@
9-/
@
"
4=9Q
@
Q=RS=EQ.>E
;
!
B-@
E-OE89N/-TQE.->
;
!
K8
,
8/
!
B-!
4?-/8
#
9:*)61.)
$
BO9
:
?OEF-=P-FQ
"
BC
!
#
-.=/Q=R>?Q78-/8>7=.
:
?QE-<
:
=9O>8/>.*U><8/.QE-=O.9
;
8RRQ<>QF
:
98/>.
:
?=>=.
;
/>?Q.-.V?-?QWQ
;:
?
;
.-=9=
@
-<89
:
E=:
98/>.*N.-/
@
RO7-
@
8>-=/>EQ8>7Q/>-/.Q89QFQ/)
T-E=/7Q/>89<=/>E=9!
VQ.>OF-QF>?QQRRQ<>=RF-RRQEQ/>9QTQ9.
"
<=/E8>-=/-//8>OE89<=/F->-=/
!
"*&7
@
+
A
#
!
#*&7
@
+
A
#
8/F%*"7
@
+
A
#
#
=RBC
!
=/<=/>Q/>=R:
?
;
9
!
>?Q
:
?=>=EQ.
:
=/.Q!
:
?=>=.
;
/>?Q>-<
:
8E87Q>QE.
!
F-OE/89T8E-8>-=/=R
:
?=>=.
;
/>?Q.-.8/F.O9ROE<=/E8>-=/=R
:
=>>QF.8
:
9-/
@
.
=R+,-./
01
2,3
4
5.67838/F#866.9:9,9
1
;7,6-,/.2,9*M?QEQ.O9>..?=VQF>?8>
$"
#
#
BC
!
.>EQ...-
@
/-R-)
<8/>9
;
FQ?Q<=/>Q/>=R:
?
;
988/F:
?
;
9D-/+<
4
5.6783
!
V?-9QEQ78EW8D9
;
-/#<
1
;7,6-,/.2,9*BC
!
.>EQ..78FQ:
?
;
98
%
DE8>-==R+<
4
5.6783V8..-
@
/-R-<8/>9
;
9=VQEQF
!
R=E#<
1
;=
7,6-,/.2,9/=.-
@
/-R-<8/>QRRQ<>=/>?QE8>-=*
"
!
#
BC
!
.>EQ...-
@
/-R-<8/>9
;
-/?-D->QF>?Q/Q>
:
?=>=.
;
/>?Q>-<
E8>Q
"
!
/
#
=R>?Q>V=.
:
Q<-Q.*B>=78>89<=/FO<>8/"
.
#!
-/>QE!
<=/E8>-=/
"
#
-
#
8/F>E8/.
:
-)
E8>-=/E8>Q
"
$
E
#
=R+<
4
5.6783E=.QEQ78EW8D9
;
O/FQEBC
!
.>EQ..
!
8/F"
.
8/F$
E
=R#<
1
;7,6-,/.2,9 V8.
.-
@
/-R-<8/>9
;
-/?-D->QFD
;
BC
!
!
#
-
R-E.>9
;
-/?Q/FQ"
%
#
2
::
8EQ/>
X
O8/>O7QRR-<-Q/<
;
"
%&
#!
F8EWEQ.
:
-E8>-=/E8>Q
"
(
F
#!
9-
@
?><=7
:
Q/.8>-=/
:
=-/>
"
)#!
#
8/F9-
@
?>.8>OE8>-=/
:
=-/>
"
)*!
#
=R+<
4
5.67838.VQ98.(
F
8/F)#!=R#<
1
;7,6-,/.2,9R-E.>-/?Q/FQ?-/@
<=/)
E8>-=/=RBC
!
!
?=VQTQE
!
%&8/F)*!=R#<
1
;7,6-,/.2,9FQ"
$
#
U/8F8
;
!
BC
!
.>EQ...-
@
/-R-)
<8/>9
;
-//
!
"
.
8/F$
E
=R+<
4
5.6783
!
8/F?8TQ/=.-
@
/-R-<8/>QRRQ<>=/!
/
=R#<
1
;7,6-,/.2,9
!
DO>
9=VQE<=/E8>-=/.=RBC
!
.>EQ...-
@
/-R-<8/>9
;:
E=7=>QF"
.
8/F$
E
=R#<
1
;7,6-,/.2,9*U>V8..-
@
/-R-<8/>9
;
EQ.>E8-/QFO/FQE?-
@
?<=/E8>-=/.=RBC
!
.>EQ..*#
-
=RD=>?.
:
Q<-Q.VQEQ.-
@
/-R-<8/>9
;
-/?-D->QFO/FQEBC
!
.>EQ..*BO9ROE<=/>Q/>=RD=>?.
:
Q<-Q..?=VQF8/-/@
>EQ/FO/FQEBC
!
.>EQ..*CTQE89
!
+<
4
5.678378
;
?8TQ88-/8D-9->
;
>=8F8
:
>>=9=VQE<=/E8>-=/=RBC
!
.>EQ..
!
DO>->.EQ.-.>8/=?-
@
?<=/E8>-=/
=RBC
!
.>EQ..-./=>8.
@
==F8.#<
1
;7,6-,/.2,9
!
V?-;
DQEQ98>QF>=>?Q-EF-RRQEQ/>9Q8R7=E
:
?=9=
@;
8/F
:
?
;
.-=9=
@
-<89QE-.>-<.*
;-
+
<"6!*
$
+,-./
01
2,3
4
5.6783
&
#866.9:9,9
1
;7,6-,/.2,9
&
.8
:
9-/
@
&
BC
!
.>EQ..
&
:
?=>=.
;
/>?Q.-.
!!
二氧化硫"
BC
!
#作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
一!主要来源于富硫"
B
#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森林大
火*火山喷发等-#.)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
致向大气排放的
BC
!
急剧增加!
!"##
年全国
BC
!
排放总量为
!!#+*5

>
-
!
.
!虽较之以前有所下降!

BC
!
污染状况仍十分严峻!如
!"##
年全国酸雨
面积较
!"#"
年有所上升-%.)排放到大气中的
BC
!
不仅能通过气孔吸收而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还能与
大气中水反应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而对植物生命力
造成间接影响-$.)同时
B
元素又是植物生长和生理
功能中关键元素之一!然而其含量在物种间变化很
大!介于
"*#Y

(Y
-
&
.
)一般来说!植物主要通过
根系吸收
B
元素以供生长!也可通过叶面吸收气态
B
用于生长-(.)植物中绝大多数含
B
有机物的前体

B
供体为半胱氨酸!而含
B
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
蛋氨酸在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同时半胱氨酸也是谷光甘肽"一种水溶性
巯基物质#的前体!后者在植物抵抗氧化胁迫和重金
属胁迫等方面具有关键功能-(.)因此!
BC
!
污染对
植物功能的影响是矛盾的!因为它对于植物来说既
是有毒物质!又是营养物质-&.)
BC
!
对植物影响的相关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

BC
!
对植物造成的可见伤害症状及其在植物生
长和各种生理过程的作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丰富
的资料-+.)
BC
!
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相关研究始

!"
世纪
%"
年代!
M?=78.

L-9
首先进行了
BC
!
接触紫花苜蓿"
>;78-.
4
:3.28?.
#的试验!该研
究发现
BC
!
接触后紫花苜蓿光合速率降低-0.)随
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
表明一定浓度
BC
!
胁迫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
制甚至停止-5)#!.!
BC
!
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在质
外体溶解形成
LBC
%

BC
%

!然后进入细胞-#%.)
BC
!
进入叶绿体后主要被转化为亚硫酸盐!并对叶
绿体造成破坏!进而干扰或抑制光合电子的传导*
4C
!
同化*光合磷酸化*丙糖磷酸的转运及光合酶
的合成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由于不同植物自身特性!使得其对
BC
!
胁迫响应具
有潜在差异!如假俭草"
+5;9:-@/:.:
1
@8,5:87;3
#*
结缕草"
A:
0
38.
B
.
1
:68-.
#*百喜草"
!.3
1
./,96.2.=
2,9
#和狗牙根"
#
0
6:7:67.-2
0
/:6
#接触
%*+&7
@
+
A
#
BC
!
后!后
%
种植物的叶绿素
D
含量均显著下
降!假俭草叶绿素
D
含量却显著增加-#+.)
巨桉"
+,-./
01
2,3
4
5.6783
#为桃金娘科桉树属
树种!具有生长快*树形高等特点!自然分布于澳大
利亚东海岸!目前广泛用于人工造林!为当今世界上
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中国南方有大面积巨桉
人工林-#0.)天竺桂"
#866.9:9,9
1
;7,6-,/.2,9
#
为樟科樟属乔木树种!原生地为中国南方各省!目前
广泛用于园林绿化-#5.)这
!
个树种在中国目前的
分布均较为广泛!普遍受到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
来的
BC
!
污染!但由于它们自身特性的差异!其对
BC
!
胁迫下的抗逆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研
究采用人工环境控制室熏气法!通过研究不同浓度
BC
!
胁迫下巨桉和天竺桂
#
年生盆栽幼苗光合指标
的变化!探讨
!
个树种对
BC
!
胁迫的响应过程*响
应机理及其耐受能力!为
BC
!
污染严重地区园林绿
化植物选种*引种及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
BC
!
胁迫过程在四川农业大学林学试
验基地
$
个密闭可开顶式塑料透光静态环境控制室
#&#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
"!*&7Z!*&7Z!*&7
#内进行)试验地多年平均
气温
#(*![
!
#
#"[
的积温
&!%#[
!年均日照时

#"%5*(?
!年均降雨量
#++$*%77
!空气平均湿

+5Y
)空气
BC
!
含量低于
"*#7
@
+
A
#
"经
1)
#%""
二氧化硫测定仪测定#!
B
的大气年湿沉降量

#5*!0
@
+
7
!
"
!""0
年全年观测数据#)
=*&
!
试验材料
试验树种为巨桉和天竺桂
#
年生幼树)试验开
始前!将巨桉和天竺桂幼苗栽植于塑料盆"高
!!
<7
!口径
!$<7
!底径
#+<7
#中!每盆土壤重约
+*&
W
@
!每树种
%"
盆!每盆留健壮苗
#
株)置于室外自
然生长!适时浇水*施肥以及防病虫害管理!保证幼
苗正常生长)
试验熏香为自制加
B
熏香!熏香基质为粉末状
的碎木屑"不含
B
#!制香时控制
B
的含量!按常规制
香流程分别制成每支含
B%*5#
@
*
##*+!
@
*
!%*$$
@
及不含
B
的焚香若干)经多次预试验!在熏气期间
进行连续监测
BC
!
浓度证明!制好的含
B
熏香每支
燃烧完毕后释放出的
BC
!
在环境控制室内的浓度
分别约为
"*&
*
#*&
*
%*"7
@
+
A
#
)测硫仪采用空气
现场
BC
!
测定仪"
J\K])$"!B
!
NB2
#)
=*>
!
熏气处理

!"##

##

#
日开始进行
BC
!
胁迫处理!
##

%"
日结束)每个树种试验苗木为
%"
盆!每个
处理选取生长健壮*比较一致的苗木
(
盆!留下
(

做基础数据的测定)每个处理
%
次重复)每天置于
BC
!
浓度为自然状态*
"*&
*
#*&
*
%*"7
@
+
A
#的
$
个环境控制室中熏气
%?
"
(
$
""87
"
5
$
""87
#!分
别记作
4]
"燃烧不含
B
的焚香#*
^
#
"燃烧含
B

%*5#
@
的焚香#*
^
!
"燃烧含
B

##*+!
@
的焚香#*
^
%
"燃烧含
B

!%*$$
@
的焚香#!处理结束后将各
处理幼苗置于遮雨棚下集约管理!期间常规水分管
理!持续处理
%"F
)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
光合参数及光合
A
光响应曲线
!
为探讨
BC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桂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待
熏气结束后!即在晴朗的白天"自然光强约为
#"""
#
7=9
+
7
!
+
.
#
!气温为
!"[
!相对湿度为
+"Y
#!
参照吴秀华等-!".的测定方法!采用
A-)($""
便携式
光合测定系统"
A-)4=EU/<*
!
A-/<=9/
!
NB2
#!人工控
制光照强度为
#!""
#
7=9
+
7
!
+
.
#
!
4C
!
浓度为
$""
#
7=9
+
7=9
#
!温度为
!&[
!相对湿度为
$&Y
"
(&Y
!测定适宜条件下各处理各树种叶片净光合
速率"
!
/
#*气孔导度"
"
.
#*胞间
4C
!
浓度"
#
-
#和蒸
腾速率"
$
E
#!每次测定重复
%
次)
应用
A-)($""
的红蓝光源和液化
4C
!
钢瓶注入
系统!设定叶片温度为
!&[
!空气湿度为
+"Y
!
4C
!
浓度为
$""
#
7=9
+
7=9
#
!由高到低设定光强梯度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7=9
+
7
!
+
.
#
!运用自动测量
程序测定光合
)
光响应曲线"
!
/
)H2_
#)测定叶片
选自树体中上部*同一方向*发育良好的叶片!保持
叶片自然生长角度不变!每个处理的
(
盆植株中选

%
片树叶连体测定!测定后均挂牌标记)测定在
5
$
""
"
##
$
%"
进行)
采用上述
A-)($""
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人工
控制
4C
!
浓度为
$""
#
7=9
+
7=9
#
!温度为
!&[
)
测定叶片
!
/
*
"
.
*
#
-

$
E
的日变化)测定时间从
5
$
""
"
#5
$
""
!每
!?
测定
#
次!共测定
&
次)每次
测定重复
%
次)
=*?*&
!
叶绿素含量
!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
素含量)熏气结束后剪取各植株成熟完好的叶片洗
净剪成小碎片!称量
"*&
@
!加少许碳酸钙*石英砂和
0"Y
丙酮充分研磨!滤液定容至
!&7A
)取
#7A
稀释至
#"7A
后在
$+"
*
($(

((%/7
处测定其
吸光度!计算其叶绿素含量)每次测定重复
%
次)
=@?@>
!
叶片
$
含量
!
叶片
B
含量采用硫酸钡比浊
法-!!.测定)待
BC
!
胁迫结束后!取各植株中上部成
熟叶片风干并磨碎制成待测样!称取
"*%
@
!加
%"
7A
硝酸
)
高氯酸混合液消煮后!取
#"7A
待测液加

"*%
@
3849
!
!立即于电磁搅拌器上搅拌
#7-/
!然
后在分光光度计上用
$$"/7
波长测定待测比浊液
的吸光值!并计算叶片
B
含量)每次测定重复
%
次)
=*B
!
数据处理
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并
计算光响应特征参数!模型表达式为$
!
/
`
!
Ca!
/78P

"
!
Ca!
/78P
#
!
$D
!
C!槡 /78P
!D
(
F
式中$
!
为表观量子效率"
%&
#&
!
/78P
为最大净光合
速率&
C
为光合有效辐射"
!%(
#&
D
为光响应曲线的
曲角&
(
F
为暗呼吸速率)将光强为
!""
#
7=9
+
7
!
+
.
#以下的
!
/
)H2_
响应曲线进行直线回归!其斜率
即为
%&
!该方程与最大净光合速率的交点即为光
饱和点"
)*!
#!与轴的交点即为光补偿点"
)#!
#)
采用
BHBB#5*"
统计分析软件"
BHBBU/<
!
NB2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C/Q
b8
;
2ICc2
#和重复测定方差分析"
_^2IC)
c2
#!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AB法#进行多重比
!&#
西
!

!

!

!

!

!!!!!!!!!!!!!!!!!!!
%$

较!显著性水平为
$
"`*"&
)
!
!
结果与分析
&@=
!
$%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桂幼苗叶绿素含量的
影响

#
显示!巨桉幼苗叶绿素
8
*叶绿素
D
*叶绿素
总含量在
BC
!
胁迫后均比对照显著下降"
!
$
"*"&
#!且
BC
!
浓度越大下降越明显!在各处理相互
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各处理巨桉幼苗叶绿素
8
%
D
都显著高于
4]
!说明
BC
!
对巨桉叶绿素
D
破坏
更大)同时!随
BC
!
浓度增加!天竺桂幼苗叶绿素
含量"叶绿素
8
*叶绿素
D
含量及总量#呈先升后降
再升的趋势!并以
^
%
处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
照和其他处理!而其他处理与对照多无显著差异&各
处理天竺桂叶绿素
8
%
D
在不同浓度
BC
!
胁迫下均
无显著变化"
!
%
"*"&
#)可见!不同浓度
BC
!
胁迫
均使巨桉幼苗叶绿素含量受到显著抑制!却使天竺
桂幼苗得到不同程度促进!但只在高浓度"
^
%
#下达
到显著水平!即巨桉幼苗对
BC
!
胁迫反应更敏感)
&@&
!
$%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桂幼苗光响应曲线及
其特征参数的影响
各处理下两种树种叶片
!
/

H2_
的变化趋
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在低
H2_

!
/
迅速增加!
达到一定的
H2_
后!
!
/
增幅减小!后逐渐趋于平缓
"图
!
#)但不同树种间对胁迫的响应强度存在种间
差异!即巨桉
!
/
)H2_
曲线表现为
^
#
%
4]
%
^
!
%
^
%
!且处理间差异明显!而天竺桂
!
/
)H2_
曲线表
现为
^
#
*
^
!

4]
相近!又明显大于
^
%
)
同时!根据上述光响应曲线所得到的特征参数
如表
#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巨桉幼苗的最大净光合
速率"
!
/78P
#*表观量子效率"
%&
#*暗呼吸速率
"
(
F
#*光补偿点"
)#!
#和光饱和点"
)*!
#均随
BC
!
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
!
/78P
*
%&

)*!
均在
^
#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比
4]
增加
%#*5#Y
*
(*5"Y

#+*5%Y
!并均表现为
^
#
%
4]
%
^
!
%
^
%
趋势!而
(
F

)#!
则均在
^
!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较
4]
上升
(#*+%Y

+&*#+Y
!并分别表现为
^
!
%
^
#
%
^
%
%
4]

^
!
%
^
%
%
^
#
%
4]
)同时!天竺桂各处理幼苗叶片
!
/78P
*
%&

)*!
均随
BC
!
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
渐降低!
^
%
处理分别比
4]
降低
(!*&"Y
*
0#*$!Y

$&*0%Y
&
(
F

)#!
则均先上升后下降!最终低

4]
!分别比
4]
下降
0&*5(Y

$5*%&Y
)以上
结果说明!巨桉对低浓度
BC
!
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

#
!
不同浓度
BC
!
下巨桉"
%
#和天竺桂"
&
#幼苗叶绿素含量变化
4]
*
^
#
*
^
!
*
^
%
表示处理的
BC
!
浓度分别为
"
*
"*&
*
#*&

%*"7
@
+
A
#
&
同一树种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下图表同
S-
@
*#
!
_Q.
:
=/.Q=R:
?
;
9<=/>Q/>.>=F-RRQEQ/>9QTQ9.=R.O9ROEF-=P-FQ
-/+<
4
5.6783
"
%
#
8/F#<
1
;7,6-,/.2,9
"
&
#
.QQF9-/
@
9Q8TQ.
4]
!
^
#
!
^
!
!
^
%
.>8/FR=E>?QBC
!
<=/E8>-=/=R>EQ8>7Q/>.8EQ"
!
"*&
!
#*&8/F%*"7
@
+
A
#
!
EQ.
:
Q<>-TQ9
;
&
\-RRQEQ/>9Q>>QE.V->?-/>?Q.87Q.
:
Q<-Q.-/F-<8>Q.-
@
/-R-<8/>F-RRQEQ/@
>EQ8>7Q/>.
8>"*"&9QTQ9
&
M?Q.87Q8.DQ9=VR-
@
OEQ.8/F>8D9Q.
%&#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

!
!
不同浓度
BC
!
胁迫下巨桉"
2
#和天竺桂"
3
#幼苗光响应曲线
S-
@
*!
!
M?Q9-
@
?>EQ.
:
=/.Q4
5.6783
"
2
#
8/F#<
1
;7,6-,/.2,9
"
3
#
.QQF9-/
@
9Q8TQ.O/FQEF-RRQEQ/>BC
!
<=/E8>-=/.

=
!
不同
$%
&
浓度下巨桉和天竺桂幼树的叶片光响应特征参数
M8D9Q#
!
H8E87Q>QE.=R
:
?=>=.
;
/>?Q>-Q-/EQ.
:
=/.Q>=9-
@
?>-/>Q/.->
;
-/+<
4
5.67838/F
#<
1
;7,6-,/.2,9.QQF9-/
@
9Q8TQ.O/FQEF-RRQEQ/>BC
!
<=/E8>-=/.
树种
B
:
Q<-Q.
处理
MEQ8>7Q/>
最大净光合速率
!
/78P
%"
#
7=9
+
7
!
+
.
#
#
表观量子效率
%&
%"
#
7=9
+
#
7=9
#
#
暗呼吸速率
(
F
%"
#
7=9
+
7
!
+
.
#
#
光补偿点
)#!
%"
#
7=9
+
7
!
+
.
#
#
光饱和点
)*!
%"
#
7=9
+
7
!
+
.
#
#
巨桉
+<
4
5.6783
4] #0*0D "*"&0D "*0#8 #$*&8 $(%D
^
#
!$*0< "*"(!D #*!#D !"*!D &$(<
^
!
#%*58D "*"&+8D #*%#D !&*$< $$0D
^
%
5*"8 "*"$&8 "*5%8 !!*5D< %+#8
天竺桂
#<
1
;7,6-,/.2,9
4] #!*"< "*##%< "*&+D +*+D (""D
^
#
##*+< "*"((D "*&0D #"*+< &&0D
^
!
5*%D "*"&&D "*&$D #"*5< %5$8
^
%
$*&8 "*"!#8 "*"08 %*58 %!&8
力!而高浓度
BC
!
胁迫则显著抑制巨桉和天竺桂的
光合能力!与图
!
表现一致)
&@>
!
$%
&
对巨桉和天竺桂幼苗净光合速率和气体
交换参数的影响
由表
!
可以看出!随着
BC
!
浓度的升高!巨桉
幼苗叶片
!
/
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高浓度
BC
!
胁迫"
^
%
#下显著比
4]
下降
#0*($Y
&其同期

"
.
*
#
-

$
E
则呈升高
)
降低
)
升高的变化趋势!并
均在
^
%
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此时它们比
4]
分别
显著增加
5#*(+Y
*
#%*0&Y

+!*!0Y
!且显著高于
其余处理!而在
^
!
处理下均略低于对照"
!
%
"*"&
#)同时!天竺桂幼苗叶片
!
/
*
"
.

$
E
均随
BC
!
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处理的
!
/
均与
4]
显著差异!分别是
4]

((*0!Y
*
(!*!$Y

&#*$5Y
!而
"
.

$
E
仅在高浓度
BC
!
胁迫下比对
照显著降低!分别比
4]
下降
("*+0Y

$0*0+Y
&

#
-

^
#

^
!
处理下显著高于
4]
!分别比
4]
高出
#*$$Y

#*%#Y
!
^
%
处理时与
4]
差异不显
著)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
BC
!
胁迫均不同程度
地抑制了天竺桂幼苗叶片的
"
.
!并显著抑制其
!
/
!
而巨桉的
"
.

!
/
却在低浓度
BC
!
胁迫下得到促
进!其
!
/
在高浓度
BC
!
胁迫下才被显著抑制)
&@?
!
$%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桂幼苗光合日变化的
影响
巨桉和天竺桂各
BC
!
胁迫处理幼苗叶片
!
/

进程均呈不对称的单峰型(曲线)巨桉各处理最高
峰均出现在
#%
$
""
!其中的
^
%
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峰
值!比
4]
下降了
%0*&0Y
"图
%
!
2
#&而天竺桂
^
!
处理的峰值出现在
##
$
""
!其余各处理则出现在
#%
$
""
!各处理间峰值差异不明显"图
%
!
3
#&方差分
析结果表明!巨桉和天竺桂各处理下
!
/
日均值均

4]
差异不显著"表
%
#)
同时!巨桉各处理的
"
.
日变化趋势与
!
/

似!但仍有所不同!其中
^
!

^
%
的峰值出现在
##
$
""
!而
4]

^
#
出现在
#%
$
""
!
^
!
处理的峰值
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图
%
!
4
#!且
^
!
处理显著增
$&#
西
!

!

!

!

!

!!!!!!!!!!!!!!!!!!!
%$

加了巨桉的
"
.
日均值!比
4]
高出
5#*$%Y
"表
%
#&
天竺桂各处理下
"
.
日变化趋势与
!
/
相同!峰值均
出现在
#%
$
""
!
^
%
处理显著减小其
"
.
峰值!且
^
%
日均值显著比
4]
下降
!+*$+Y
"图
%
!
#)巨桉各
处理
#
-
日进程为倒单峰(曲线!在
#&
$
""
时最低!
#+
$
""
时升高!此时
^
#
处理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
"图
%
!
6
#!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
#
处理

#
-
日均值显著较
4]
*
^
!

^
%
分别降低
#(*(+Y
*
!!*&#Y

!$*&%Y
"表
%
#&天竺桂各处理

#
-
日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以
#+
$
""
时最高!
5
$
""

##
$
""
时!
^
%
处理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
^
%
日均值比
4]
*
^
#

^
!
分别显著下降
#+*"+Y
*
#5*"&Y

%"*(#Y
"图
%
!
S
#)巨桉和天竺桂各处

$
E
日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
#%
$
""
"图
%
!
J
*
L
#&
^
!
处理下巨桉和天竺桂的
$
E
日均值
显著升高!分别是
4]

#*0%

#*!"
倍!而
^
%

理显著抑制了天竺桂
$
E
!使其日均值较
4]
下降
#+*"+Y
"表
%
#)
以上结果表明!各浓度
BC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
桂某一时间点的
!
/
和各气体交换参数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但对
!
/
日均值的影响均不显著"
!
%
"*"&
#!而对各气体交换参数日均值却有显著影响!
^
!
处理显著增加了巨桉和天竺桂的
"
.
*
#
-

$
E

均值"仅天竺桂的
#
-
未达到显著水平#!
^
%
处理则
显著降低天竺桂各气体交换参数日均值)可以看
出!不同浓度
BC
!
在不同时间对巨桉和天竺桂光合
特性有不同的影响)

&
!
$%
&
胁迫下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光合速率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M8D9Q!
!
M?Q
:
?=>=.
;
/>?Q>-Q8/F
@
8.QP@
Q
:
8E87Q>QE.=R+<
4
5.67838/F
#<
1
;7,6-,/.2,9.QQF9-/
@
.V->?BC
!
.>EQ..
"
7Q8/dB#
树种
B
:
Q<-Q.
处理
MEQ8>7Q/>
净光合速率
!
/
%"
#
7=9
+
7
!
+
.
#
#
气孔导度
"
.
%"
7=9
+
7
!
+
.
#
#
胞间
4C
!
浓度
#
-
%"
77=9
+
7=9
#
#
蒸腾速率
$
E
%"
77=9
+
7
!
+
.
#
#
巨桉
+<
4
5.6783
4] #!*&"d#*%$D "*%(d"*#%8 %##*#$d#5*$&8 #*0$d"*$#8
^
#
#$*00d!*&#D "*&&d"*"+D %!+*0$d0*&&8 !*$"d"*#%D
^
!
##*%%d#*$%8D "*!0d"*"$8 %#"*5(d#%*$#8 #*+#d"*#58
^
%
#"*#+d#*#58 "*(5d"*"(< %&$*!!d&*#5D %*#+d"*#%<
天竺桂
#<
1
;7,6-,/.2,9
4] $*%+d"*$&D "*&#d"*#$D %+$*&(d!*0#8 !*!#d"*%$D
^
#
!*5!d"*&%8 "*$!d"*##D %+5*5$d#*&5D !*"5d"*%&D
^
!
!*+!d"*($8 "*%&d"*"$D %+5*$(d!*&58D #*0"d"*#!D
^
%
!*!&d"*%%8 "*!"d"*"(8 %+!*$"d#+*5#8 #*#%d"*!(8
!!
注$表中数据为
5
$
""
"
##
$
""
的某一时间点
%
次测定的平均值!同一树种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
"*"&
水平差异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
AB多重比较
法#)
I=>Q
$
S-
@
OEQ.-/>?Q>8D9Q8EQ7Q8/.=R>?EQQ>Q.>.78FQ8>8
:
=-/>-/>-7QRE=75
$
""87>=##
$
""87
!
F-RRQEQ/>9Q>>QE.-/>?Q.87Q<=9O7/V->?-/>?Q.87Q.
:
Q<-Q.
-/F-<8>Q.-
@
/-R-<8/>F-RRQEQ/@
>EQ8>7Q/>.8>"*"&9QTQ9
"
C/Q)V8
;
2ICc2V->?AB\>Q.>
#
*

>
!
不同浓度
$%
&
胁迫下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净光合速率和气体交换参数日平均值
M8D9Q%
!
M?QF-OE/897Q8/.=R/Q>
:
?=>=.
;
/>?Q>-Q8/F
@
8.QP@
Q
:
8E87Q>QE.-/>?QF-OE/89T8E-8>-=/
=R
:
?=>=.
;
/>?Q.-.>Q.>.=R+<
4
5.67838/F#<
1
;7,6-,/.2,9.QQF9-/
@
.O/FQEF-RRQEQ/>BC
!
<=/E8>-=/.
树种
B
:
Q<-Q.
处理
MEQ8>7Q/>.
净光合速率
!
/
%"
#
7=9
+
7
!
+
.
#
#
气孔导度
"
.
%"
7=9
+
7
!
+
.
#
#
胞间
4C
!
浓度
#
-
%"
77=9
+
7=9
#
#
蒸腾速率
$
E
%"
77=9
+
7
!
+
.
#
#
巨桉
+<
4
5.6783
4] &*%"8D "*#"&8 !!$*5$D #*"58
^
#
$*$&8D "*"&08 #0+*$&8 "*((8
^
!
(*$#D "*!"#D !$#*5#D !*""D
^
%
%*5&8 "*"5$8 !$0*%+D #*"(8
天竺桂
#<
1
;7,6-,/.2,9
4] $*508 "*"5#D !#&*"#D #*!%D
^
#
$*%%8 "*"0(D !!!*&&D #*!(D
^
!
$*0&8 "*#"!< !!(*%+D #*$+<
^
%
$*%!8 "*"((8 #5%*008 #*"!8
!!
注$表中数值为对光合日变化进行的
&
次测定"
5
$
""
"
#5
$
""
#的平均值!同一树种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QV8
;
_^2ICc2
!
$
"`*"&
#)
I=>Q
$
S-
@
OEQ.-/>?Q>8D9Q8EQ7Q8/.=RR-TQ>Q.>.78FQ=/>?QF-OE/89T8E-8>-=/=R
:
?=>=.
;
/>?Q.-.
"
5
$
""
"
#5
$
""
#!
F-RRQEQ/>9Q>>QE.-/>?Q.87Q<=9O7/V->?-/>?Q
.87Q.
:
Q<-Q.-/F-<8>Q.-
@
/-R-<8/>F-RRQEQ/@
>EQ8>7Q/>.
"
=/QV8
;
_^2ICc2
!
$
"`*"&
#
*
&&#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
&@B
!
$%
&
胁迫对巨桉和天竺桂叶片
$
含量的影响
如图
$
所示!巨桉和天竺桂幼苗经
BC
!
胁迫
后!各处理叶片
B
含量均显著高于
4]
)其中!巨桉
叶片
B
含量随
BC
!
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中的
^
%
处理是
4]

!*%!
倍&天竺桂叶片
B
含量随
BC
!
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并在
^
!
处理下达
到最大值!此时达到
4]

!*$0
倍)这说明!巨桉
和天竺桂吸收
BC
!
后!在达到一定阈值之前!其体

%
!
不同浓度
BC
!
下巨"
2
*
4
*
6
*
J
#桉和天竺桂"
3
*
*
S
*
L
#幼树净光合速率和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
S-
@
*%
!
M?QF8-9
;
T8E-8>-=/=R!
/
8/FF-OE/89@
Q=R
@
8.QP@
Q
:
8E87Q>QE.=R+<
4
5.6783
"
2
!
4
!
6
!
J
#
8/F#<
1
;7,6-,/.2,9
"
3
!
!
S
!
L
#
.QQF9-/
@
.O/FQEF-RRQEQ/>BC
!
<=/E8>-=/.
(&#
西
!

!

!

!

!

!!!!!!!!!!!!!!!!!!!
%$


B
含量会不断增加!而当
B
含量达到其阈值时!叶
片对
BC
!
吸收可能会下降!如图
$
中天竺桂)
&@C
!
叶片
$
含量与各光合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分析
为了研究巨桉和天竺桂叶片
B
含量的变化主要
影响哪些光合参数!以及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
受哪些参数的影响!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各相关系数见表
$
)可以看出!巨桉幼苗叶片的叶
绿素
D
含量与
B
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5`
"*5&$
#!其叶绿素
8
含量与
B
含量的相关系数
5
`"*5"&
!但不显著!而天竺桂叶绿素含量与
B

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这说明叶片
B
含量的
变化对巨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对天竺桂叶绿
素含量却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还发现!巨桉和天
竺桂叶片
!
/
均与其
B
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
数分别为
"*(0#

"*0&(
&巨桉
!
/
与叶绿素
8
*
叶绿素
D

%&
等正相关!与
)*!
呈显著正相关
"
5` "*5++
#!与
!
/78P
呈极显著正相关"
5`"*55"
#!
而天竺桂
!
/
则与
"
.
*
$
E
*
)*!

%&
等正相关!
其中与
%&
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5` "*5&#
#!表
明巨桉
!
/
的变化主要受其可利用的光照强度范围
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绿素和
%&
等的
影响!而天竺桂
!
/
则主要受
%&
的影响!与气孔
变化及可利用光照强度范围等也有一定关系)

$
!
不同浓度
BC
!
胁迫下巨桉"
%
#和
天竺桂"
&
#幼树叶片
B
含量
S-
@
*$
!
M?Q.O9ROE<=/>Q/>.-/9Q8TQ.=R+<
4
5.6783
"
%
#
8/F#<
1
;7,6-,/.2,9
"
&
#
.QQF9-/
@
.O/FQE
F-RRQEQ/>BC
!
.>EQ..9QTQ9.
%
!

!

叶绿体被认为是
BC
!
进入细胞后的首要攻击
目标-!$.!因此
BC
!
胁迫可能对植物叶绿素含量产生
影响)叶绿素在光合原初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
用!其含量的变化往往与叶片的生理活性*植物对环
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关-!&.)本研究中巨桉叶绿
素含量在
BC
!
处理下降低!可能是
BC
!
进入细胞后
形成了
LBC
%

!其裂解出的
L
a从叶绿素分子的吡
咯环上置换出
^
@
!a
!从而使叶绿素转变成了脱镁
叶绿素-!()!+.)多数研究均表明!大气污染会降低植
物的叶绿素含量-!0)!5.)但是!本研究发现天竺桂叶
绿素含量在
BC
!
胁迫下升高!可能是
B
元素有利于
其叶绿素合成的缘故!因为叶片吸收的
B
元素可同
化为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而这
些氨基酸几乎是所有蛋白质的构成成分!因此有利
于色素蛋白的合成!且叶绿素分子
c
环的形成必须
由蛋氨酸提供甲基-%".&另外!天竺桂可能对
BC
!

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可以一定
程度地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植物细胞进行
BC
%
!
的解毒-%#.)温学等-%!.试验中!竹节树"
#.5.//8.
E5.-@8.2.
#*毛黄肉楠"
%-286:7.
1
@6;
1
8/:3.
#*山茶
"
#.9;//8.
B
.
1
:68-.
#和幌伞枫"
F;2;5:
1
.6.G
H
5.=
4
5.63
#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在
BC
!
污染条件下也
表现为上升)巨桉经
BC
!
胁迫后!叶绿素
8
%
D
值显
著增加!说明
BC
!
对巨桉叶绿素
D
的破坏程度大于
叶绿素
8
!可能的机制是
BC
!
破坏了光系统
&
"
HB
&
#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AL4H
#!而
AL4H
是叶
绿体中唯一含有叶绿素
D
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BC
!
胁迫下巨桉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天竺桂叶
绿素含量普遍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竺桂对
BC
!
胁迫的抗性较巨桉强)该课题另一同期研究发
现巨桉在
BC
!
胁迫进行到一定时间后叶片出现细
小烟斑!并逐渐扩大!而天竺桂叶片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均未观察到受伤病斑&天竺桂叶片中负责活性氧
清除的各种酶活性普遍高于巨桉-%$.)二者相互印
证表明天竺桂对
BC
!
胁迫确实具有较巨桉强的
抗性)
一般认为
BC
!
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细
胞-%&)%(.!因此!
BC
!
可以通过影响
"
.
*
#
-

$
E
等气
孔因子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论上!胁迫下植
物应尽量开放气孔!以吸收更多的
4C
!
-
%+
.
!加强光
合作用)但是!气孔开放程度越大!蒸腾散失的水分
和吸入的
BC
!
也越多!对植物的伤害更大)因此!
植物为减小伤害*适应胁迫环境!会调节气孔至适当
开度以减少
BC
!
的吸入!同时维持
4C
!
的吸收和固
定)黎明等-%0.*
L8=
等-%5.和张卫强等-$".研究表明!
BC
!
胁迫下植物
"
.
会有所下降!
#
-
则升高)在本
+&#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2
$
.
2
)
-
(
,
*
%
,
*
1
+
,
$
%
"
3
%
1
"
,
4
*
0
%
5
0
(
*
(
1
6
,
*
0
%
*
+
-
5
0
6
1
+
(
$
(
7
+
-
"
$
5
"
)
"
8
%
*
%
)
1


9
5
%
-
+
%
1


:
"
)
"
8
%
*
%
)
9


9
2
$
.
2
)
-
(
,
*
%
,
*

绿

"

0
$
"

绿

#

0
$
#





!
,




"
1



;
<


#
+




$
)







!
,
8
"
=






%
&






(
4




)
#
!


*
+
,
-
.
/
0
1
2

绿

"

0
$
"
>
?
@
A
?
B

绿

#

0
$
#
>
?
@
A
B
&
"
?
@
A
A
?
"
"





!
,
>
?
@
C
D
E
?
@
D
E
D
?
@
F
F
C




"
1
?
@
G
C
<
>
?
@
B
C
<
>
?
@
B
G
?
>
?
@
?
D
A



;
<


#
+
?
@
B
A
?
>
?
@
F
F
D
>
?
@
F
&
A
>
?
@
G
B
C
?
@
A
B
F
"




$
)
?
@
B
E
E
>
?
@
F
E
G
>
?
@
C
D
?
>
?
@
<
F
A
?
@
A
D
?
"
?
@
A
A
B
"
"







!
,
8
"
=
>
?
@
F
C
F
?
@
D
A
E
?
@
D
B
D
?
@
A
A
?
"
>
?
@
<
?
?
>
?
@
&
C
C
>
?
@
G
D
D






%
&

>
?
@
C
F
G
?
@
A
E
E
?
@
D
B
A
?
@
C
F
A
>
?
@
F
A
<
>
?
@
A
<
<
>
?
@
D
A
G
?
@
F
B
G





(
4
?
@
G
C
<
?
@
?
C
C
>
?
@
?
F
G
?
@
<
C
&
>
?
@
<
D
E
>
?
@
<
&
E
>
?
@
<
F
A
?
@
<
?
A
?
@
G
D
B




)
#
!
?
@
A
?
B
>
?
@
C
G
D
>
?
@
F
G
F
>
?
@
&
E
B
?
@
?
A
G
?
@
<
A
<
?
@
<
E
<
>
?
@
&
A
F
>
?
@
G
?
D
?
@
F
<
?




)
3
!
>
?
@
C
&
&
?
@
D
B
&
?
@
F
A
G
?
@
A
F
F
"
>
?
@
<
C
C
>
?
@
B
?
G
>
?
@
&
&
?
?
@
A
F
F
"
?
@
F
A
F
?
@
&
E
?
>
?
@
G
E
<



#
+
4
5
0
6
/
7
6
8
.
9
6
:

绿

"

0
$
"
?
@
?
F
?

绿

#

0
$
#
?
@
E
<
F
?
@
A
F
<
"





!
,
>
?
@
D
B
C
>
?
@
B
F
&
>
?
@
B
A
&




"
1
>
?
@
C
D
D
>
?
@
C
F
B
>
?
@
F
F
F
?
@
D
A
&



;
<


#
+
?
@
G
&
D
>
?
@
&
A
B
>
?
@
C
G
C
>
?
@
?
F
?
?
@
G
F
?




$
)
>
?
@
B
B
C
>
?
@
C
D
D
>
?
@
D
E
C
?
@
F
D
&
?
@
A
F
A
"
?
@
B
&
A







!
,
8
"
=
>
?
@
B
<
B
>
?
@
C
C
E
>
?
@
D
?
<
?
@
F
&
<
?
@
A
C
&
"
?
@
B
A
G
?
@
A
A
F
"
"






%
&

>
?
@
F
<
F
>
?
@
F
?
F
>
?
@
F
F
<
?
@
A
B
E
"
?
@
A
D
B
"
?
@
<
&
G
?
@
A
G
&
?
@
A
?
F





(
4
>
?
@
<
D
G
>
?
@
F
A
F
>
?
@
A
E
B
?
@
C
E
&
?
@
D
D
F
?
@
F
&
G
?
@
A
B
&
"
?
@
A
B
A
"
?
@
D
<
D




)
#
!
?
@
E
F
C
>
?
@
C
D
C
>
?
@
D
E
E
?
@
E
F
&
?
@
B
F
?
?
@
A
C
B
"
?
@
F
E
C
?
@
F
&
B
?
@
&
C
D
?
@
D
D
G




)
3
!
>
?
@
F
A
B
>
?
@
&
E
E
>
?
@
B
B
F
?
@
D
G
A
?
@
A
&
A
?
@
<
A
E
?
@
A
<
D
?
@
A
<
&
?
@
A
?
A
?
@
F
F
F
?
@
&
&
A
!
!
H
(
*
%
!
"
@
!
#
?
@
?
B
"
"
"
@
!
#
?
@
?
E
@
0&#
西
!

!

!

!

!

!!!!!!!!!!!!!!!!!!!
%$

研究中!天竺桂
"
.

BC
!
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
-


BC
!
胁迫下显著升高!这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
但巨桉在
BC
!
胁迫下
"
.

#
-
均有所增大)这表明
不同植物在接触
BC
!
时气孔响应不同!天竺桂在接

BC
!
时!减小气孔开度!以减少
BC
!
的吸入!从而
减轻
BC
!
对细胞的伤害!这也是大多数植物所采用
的响应方式&而巨桉在受到
BC
!
刺激时!可能因为
进入细胞的
BC
!
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而
使气孔开放!以便于吸入更多的
4C
!
)
L8V=E>?
等-$#.也发现
BC
!
对植物气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廖
凌娟等-$!.也发现生长在交通尾气污染环境下的山
杜英"
+/.;:-.5
1
,33
0
/?;32583
#
"
.
提高)
另外!
BC
!
进入到植物细胞内后!可通过光合色
素和表观量子效率等非气孔因素来影响光合作用)
本研究表明低浓度的
BC
!
胁迫促进了巨桉光合作
用)原因可能是
%&
*
)*!

#
-
的升高补偿了巨
桉叶绿素含量的损失*
(
F
的上升而引起的呼吸消
耗!以及由于
)#!
的增加而降低的对弱光的利用
率)因为
%&
升高表明巨桉增强了对光的利用能
力!
)*!
的增加也表明巨桉对光照的适应性增
强-$%.)在李成等-%+.的研究中!朴树"
#;/283386;6383
#
和七叶树"
%;3-,/,3-@86;6383
#经较低浓度的
BC
!

迫后!
!
/
也上升了!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当
BC
!

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巨桉叶绿素*
%&

)*!

下降!但
(
F

)#!
仍相对于
4]
上升!使得巨桉光
适应能力降低!而消耗却在增加!因此巨桉
!
/
显著
下降)同样!天竺桂在
BC
!
胁迫下
%&

)*!

著下降!使其对光照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导致
!
/
受到抑制)许多研究也表明较高浓度的
BC
!
抑制
了植物的光合作用-%+!%5!$$.)可以看出!
BC
!
可通过
对叶绿素*
%&
*
(
F
*
)#!

)*!
的影响来影响植
物的光合作用)高浓度
BC
!
之所以抑制植物光合
作用!主要是因为植物体内
BC
!
的增加超过了植物
自身的解毒作用!导致植物细胞组织酸化*胞内亚硫
酸氢盐和亚硫酸盐含量增加及
BC
!
氧化为硫酸盐
过程中自由基的积累-$&)$0.!破坏了与植物光合作用
相关的酶的活性-$+.!影响
4C
!
同化速率*光电子传
递速率及量子效率等-$$!$5)&".!从而使光合作用受到
抑制)
植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受环境条件和自身生理
活性的影响!一般分为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两
种!双峰型曲线的植物种类具有光合午休(现
象-&#.)本研究中两种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均呈单
峰(曲线!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本研究发现高浓

BC
!
胁迫明显降低了巨桉
!
/
的峰值!而对天竺
桂的影响则较小"图
%
#!表明了高浓度
BC
!
对巨桉
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较天竺桂明显)本研究还发
现!幼树叶片
#
-

#&
$
""
以后迅速增加!唐源江
等-&#.及王臣等-&!.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可能的
原因是光照的减弱致使胞内
4C
!
同化减少!但呼吸
放出的
4C
!
仍保持不变)当然!这也可能与空气
4C
!
浓度的变化有关)根据
S8E
X
O?8E
等-&%.的观
点!导致
!
/
降低的因素包括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
制因素两种!气孔限制引起的
!
/
降低表现为
#
-

"
.
降低&而非气孔限制引起的
!
/
降低则伴随着
#
-

"
.
的升高)本研究中!巨桉和天竺桂光合日变化
中!
!
/
下降时!
"
.
表现为下降!但
#
-
却是上升"图
%
#!
"
.

#
-
没有表现为一致上升或下降!因此不能
判断导致
!
/
降低的因素具体是气孔限制还是非气
孔限制因素)
综上所述!巨桉经低浓度
BC
!
胁迫后!
"
.
*
#
-
*
%&

)*!
显著升高!巨桉光合作用得到促进&而
高浓度
BC
!
胁迫下!巨桉叶片细胞受到了
BC
!
的伤
害!表现为叶绿素含量*
%&

)*!
显著下降!而
)#!
升高!使得巨桉可利用的光照范围缩小!光合
能力下降)天竺桂在接触
BC
!
后!细胞受
BC
!
的伤
害较小!但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受到了影响!表现为
"
.
*
%&

)*!
下降!致使其对光的利用能力下
降!因此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巨
桉能适应较低浓度的
BC
!
胁迫!但在高浓度
BC
!

迫时巨桉叶片受到严重伤害!而天竺桂受伤害较小!
表现出较高的抗
BC
!
特性)可能是因为天竺桂厚
实而光滑的硬革质叶片可以减少
BC
!
的吸附!且具
有较稳定的渗透调节系统!活性氧清除机制也较巨
桉强-%$.)
参考文献!
-
#
.
!
A2IJ4
!
HCH]Ce
!
bU_M1^*BO9
:
?->Q=P-F8.Q8.WQ
;
Q/f
;
7QR=E
:
E=>Q<>-/
@:
98/>.8
@
8-/.>.O9
:
?OEF-=P-FQ
-
e
.
*!/.62
!
#;//.67+6?85:6=
9;62
!
""+
!
>D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_
%
CA
.
*?>>
:
$%%
VVV*7Q
:
*
@
=T*%
@
fRV
%
PffP
%
VFPf
%
!"#!"(
%
H"!"#!"(#%&#$!#%"%(&+5*
:
FR
5&#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
-%
.
!
BCIJJe
"宋国君#!
GU2IbM
"钱文涛#!
^23
"马
!
本#!
;/.2*HEQ9-7-/8E
;
QT89O8>-=/=/>?Q
:
=9-<-Q.=R8<-FE8-/<=/>E=9-/4?-/8
-
e
.
*
#@86.!:
1
,/.28:6
!
(;3:,5-;3.67+6?85:69;6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
&>
"
#
#$
(#!
"
-/4?-/Q.Q
#
*
-
$
.
!
_K\c2A^
!
bUABCI_*M?Q-7
:
8<>=R-/FO.>E-89BC
!
:
=9O>-=/=//=E>?3=?Q7-8<=/-RQE.
-
e
.
*!"#!
!
&&>
"
5
#$
&+!+&+$$*
-
&
.
!
\6]C]Ae
!
42BM_CA2
!
\N_6I]2 H^^
!
;2./*BO9
:
?OE-/
:
98/>
:
?
;
.-=9=
@;
-
4
.
*HE=@
.I=&""
!
K=EW
!
M?QU/>QE/8>-=/89SQE>-)
9-.QEB=<-Q>
;
!
""!
$
#!(*
-
(
.
!
\6]C]Ae
!
42BM_C2
!
\N_6I]2 H^^
!
;2./*H8>?V8
;
.=R
:
98/>.O9ROEO
:
>8WQ8/F7Q>8D=9-.7)8/=TQET-QV
-
^
.%%
LINJ6
!
\6
]C]Ae*U/.>->O>Q=RH98/>IO>E->-=/8/FB=-9B<-Q/@
E-OE89_Q.Q8EEQ
!
3E8O/.@
!
""&
$
&#$*
-
+
.
!
KNBLb
"余叔文#
*BO9ROEF-=P-FQF878
@
Q>=
:
98/>.8/F
:
98/>EQ.-.>8/@
8-/.>.O9ROEF-=P-FQ
-
e
.
*!/.62!@
0
38:/:
40
#:99,68-.28:63
"植
物生理学通讯#!
#50%
!"
%
#$
+#$
"
-/4?-/Q.Q
#
*
-
0
.
!
MLC^2B^!
LUAAJ_*_Q98>-=/=R.O9ROEF-=P-FQ-/>?Q8>7=.
:
?QEQ>=
:
?=>=.
;
/>?Q.-.8/FEQ.
:
-E8>-=/=R89R89R8
-
e
.
*!/.62!@
0
38:/:=
40
!
#5%+
!
=&
"
!
#$
%"5%0%*
-
5
.
!
M2IJBLK
"唐述虞#
*M?Q
:
EQ9-7-/8E
;
FQ>QE7-/8>-=/=R/Q>
:
?=>=.
;
/>?Q>-<-/>Q/.->
;
=/BC
!
:
=9O>QF
:
98/>.
-
e
.
<+6?85:69;62./!://,28:6
.67#:625:/
"环境污染与防治#!
#50%
!"
&
#$
5
"
-/4?-/Q.Q
#
*
-
#"
.
!
B2^N6A3^
!
_CI2A\]^*6RRQ<>.=RBC
!
8/FC
%
=/89=<8>-=/=R
#$
4)98DQ9QF
:
?=>=.
;
/>?Q.-.-/!@.3;:/,3?,/
4
.583
-
e
.
*!/.62!@
0
38=
:/:
40
!
#50%
!
E>
"
%
#$
(%"(%&*
-
##
.
!
bNAK
"吴丽英#!
b2IJgg
"王晓霞#!
4L6I\e
"陈德金#!
;2./*2.>OF
;
=/QRRQ<>.=R.O9ROEF-=P-FQ=/
:
?=>=.
;
/>?Q.-.8/FEQ.
:
-E8)
>-=/=R:
.
-
e
.
*%
4
5:=;6?85:69;62./!5:2;-28:6
"农业环境保护#!
#505
!
F
"
!
#$
5#!
"
-/4?-/Q.Q
#
*
-
#!
.
!
BCIe2ce
!
bCASJ2IJ3
!
NA_U4LL*U/?-D->-=/=R
:
?=>=.
;
/>?Q.-.
!
8<-F-R-<8>-=/8/F.>-7O98>-=/=RfQ8P8/>?-PR=E78>-=/-/9Q8TQ.D
;
.O9ROEF-=P-FQ8/FEQTQE.89=R>?Q.QQRRQ<>.
-
e
.
!
#55%
!
=G=
"
%
#$
%(&%+(*
-
#%
.
!
A2_4L6_b*H?
;
.-=9=
@
-<89
:
98/>Q<=9=
@;
$
6<=
:
?
;
.-=9=
@;
8/F.>EQ..
:
?
;
.-=9=
@;
=RRO/<>-=/89
@
E=O
:
.
-
^
.
*LQ-FQ9DQE
@
!
""%*
-
#$
.
!
IU63C6_6
!
_U4L2_\BCI\LB
!
HN4]6MM]e
!
;2./*6RRQ<>=R8-E
:
=9O>8/>.=/
:
98/>.
-
^
.
*42 3^_U\J6N]*487DE-F
@
QN/-)
TQE.->
;
HEQ..
!
#5+(*
-
#&
.
!
46_CcU41J
!
]2A61U4_
!
HA6BIU42_^*M?QE=9Q=R
:
?=>=
:
?=.
:
?=E
;
98>-=/-/BC
!
8/FBC
!
%
-/?-D->-=/=R
:
?=>=.
;
/>?Q.-.-/-.=98)
>QF:
98.>.
-
e
.
*!/.62.
!
#50!
!
=BC
"
%
#$
!$5!&$*
-
#(
.
!
^CN_UCNgJ*
!
\CN46_*BO9R8>Q>E8/.
:
=E>8?Q9-7->-/
@
F=OD9Q7Q7DE8/Q=EQ/TQ9=
:
Q=R.
:
-/8:
98.>.
-
e
.
*I8:-@898;
!
#5+5
!
C=
"
##
%
#!
#$
#!0%#!5!*
-
#+
.
!
b2IJAL
"王丽华#!
AUg
"李
!
西#!
AUN b
"刘
!
尉#!
;/.2*2.>OF
;
=/EQ.-.>8/:
OE-R
;
-/
@
8D-9->
;
=RBC
!
=/R=OEV8E7).Q8.=/
>OER
@
E8..Q.
-
e
.
*%-2.!5.2.-,/2,5.;*868-.
"草业学报#!
"#%
!
&&
"
#
#$
!!&!%%
"
-/4?-/Q.Q
#
*
-
#0
.
!
4L6IgL
"陈小红#!
LNMg
"胡庭兴#!
AUgb
"李贤伟#!
;2./*JE=V>?.OETQ
;
8/FFQTQ9=
:
7Q/>
:
E=.
:
Q<>=R+,-./
01
2,3
4
5.6783-/B-)
-
e
.
*J:,56./:
H
*8-@,.6K:5;325
0
*-8;6-;.67$;-@6:/:
40
"四川林业科技#!
"""
!
&=
"
$
#$
!%!(
"
-/4?-/Q.Q
#
*
-
#5
.
!
b2IJ1LBL
"王中生#
*A8OE889>EQQEQ.=OE:
Q8
::
9-<8>-=/.
-
e
.
*#@86;3;L8/7!/.62(;3:,5-;3
"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
""#
!
&D
"
$
#$
%#%$
"
-/4?-/Q.Q
#
*
-
!"
.
!
bNgL
"吴秀华#!
LNMg
"胡庭兴#!
K2IJbG
"杨万勤#!
;2./*6RRQ<>.=R+,-./
01
2,3
4
5.67839Q8R9->>QEFQ<=7
:
=.->-=/=/>?Q
@
E=V>?
8/F
:
?=>=.
;
/>?Q>-<QE-.>-<.=R#8-@:58,9862
0
E,3
-
e
.
*#@86;3;J:,56./:
H
%
11
/8;7+-:/:
40
"应用生态学报#!
"#!
!
&>
"
#
#$
#0
"
-/
4?-/Q.Q
#
*
-
!#
.
!
熊庆娥
*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
^
.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
!
S=EQ.>B=-9_Q.Q8E-=/=RS=EQ.>_Q.Q8E->O>Q-/4?-/Q.Q2<8FQ7
;
=RS=EQ.>E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土壤研
究室#
AK
%
M#!+")#55\Q>QE7-/8>-=/=R>=>89.-9-<8
!
-E=/
!
89O7-/-O7
!
<89<-O7
!
78
@
/Q.-O7
!
:
=>8..-O7
!
.=F-O7
!
:
?=.
:
?=EO.
!
.O9
:
?OE
!
78/)
@
8/Q.Q
!
<=
::
QE8/Ff-/<-/R=EQ.>
:
98/>8/FR=EQ.>R9==E
-
B
.
*3Q-
,
-/
@
$
B>8/F8EF.HEQ..=R4?-/8
!
#555*
-
!%
.
!
K61H
"叶子飘#!
KNG
"于
!
强#
*4=7
:
8E-.=/=R/QV8/F.QTQE89<98..-<897=FQ9.=R
:
?=>=.
;
/>?Q.-.-/EQ.
:
=/.Q>=-EE8F-8/-
e
.
*J:,56./
:
H
!/.62+-:/:
40
"植物生态学报#!
""0
!
>&
"
(
#$
#%&(#%(#
"
-/4?-/Q.Q
#
*
-
!$
.
!
ICN4LUU*_Q.
:
=/.Q.=RV?=9Q
:
98/>.>=8-E
:
=9O>-=/.
-
^
.%%
2-EH=9O>-=/8/FH98/>3-=>Q@;
!
B
:
E-/
@
QE
!
e8
:
8/
!
""!
$
%%5*
-
!&
.
!
BNg
"苏
!
行#!
LN\G
"胡迪琴#!
AUI1LS
"林植芳#!
;2./*6RRQ<>=R8-E
:
=9O>-=/=/>?Q:
?
;
9R9O=EQ.QE.=R>=V8R)
R=EQ.>8>-=/
:
98/>.-/JO8/
@
f?=O
-
e
.
*%-2.!@
0
2:;-:/:
4
8-.*868-.
"植物生态学报#!
""!
!
&C
"
&
#$
&55("$
"
-/4?-/Q.Q
#
*
-
!(
.
!
Bb2II2HUINIMb
!
]C1ACbB]UMM*6RRQ<>=R.O9
:
?OEF-=P-FQ=/>E8/.
:
-E8>-=/
!
:
?
;
9<=/>Q/>
!
@
E=V>?8/F-/
,
OE
;
-/
;
=O/
@
.QQF9-/
@
.=RV==F
;
8/
@
-=.
:
QE7.
-
e
.
*#.6.78.6J:,56./:
H
K:5;32(;3;.5-@
!
#50"
!
=D
"
#
#$
#+0#0#*
-
!+
.
!
BLU^ 212]U]U
!
B2]2]UM
!
]CI\C!
;2./*2<>-TQC
!
:
8E>-<-
:
8>-=/-/:
?
;
9FQ.>EO<>-=/8/F9-
:
-F
:
QE=P-F8>-=/-/BC
!
RO7-
@
8)
>QF9Q8TQ.=R.
:
-/8-
e
.
0
38:/<
!
#50"
!
&=
"
0
#$
##5%#!"$*
-
!0
.
!
B2GNU3^*6RRQ<>=R<=89.7=WQ
:
=9O>-=/=/>?QD-=78..8/F:
?
;
9
:
-
@
7Q/>.=RI5.338-.
B
,6-;.
-
e
.
*+-:
1
5862
!
""0
!
#&
$
#(*
-
!5
.
!
AUNI
!
H6IJ4A
!
AUI1S
!
;2./*4?8/
@
Q.-/
:
?=>=.
;
.>Q7UU8<>-T->
;
8/F9Q8REQR9Q<>8/OEQ.=R.QTQE89.OD>E=
:
-<89V==F
;:
98/>.O/)
FQE.-7O98>QFBC
!
>EQ8>7Q/>
-
e
.
H
C62;
4
5.28?;!/.62I8:/:
40
!
""(
!
?F
"
##
#$
#!+$#!0(*
-
%"
.
!
BN\^
"苏冬梅#!
AU2CKS
"廖飞勇#
*M?QQRRQ<>=R9=V<=/E8>-=/=RBC
!
=/>?Q<=/>Q/>=R:
?
;
98/F<8E=>Q/=-F8/F"(#
西
!

!

!

!

!

!!!!!!!!!!!!!!!!!!!
%$

:?
;
9R9O=EQ.0
3.62@;9,9.
:
*9Q8TQ.
-
e
.
H
#;625./*:,2@K:5;325
0
M68?;5382
0
"中南林学院学报#!
""&
!
&B
"
(
#$
+"
+$
"
-/4?-/Q.Q
#
*
-
%#
.
!
JN2IAA
"关岚岚#!
AUNI
"刘
!
楠#!
b6UG
"韦
!
强#!
;2./*_Q.
:
=/.Q.=R:
?
;
9R9O=EQ.=.-7O98>QFBC
!
:
=9O>-=/-/Q-
@
?>
9-8/8.
:
Q<-Q.-/.=O>?4?-/8
-
e
.
*J:,56./:
H
$5:
1
8-./.67*,E25:
1
8-./I:2.6
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0
!
=C
"
!
#$
5&#"%
"
-/4?-)
/Q.Q
#
*
-
%!
.
!
b6Ig
"温
!
学#!
]CIJJL
"孔国辉#!
H6IJ4LA
"彭长连#!
;2./*2-E
:
=9O>-=/7=/->=E-/
@
D
;:
98/>.8/F
:
98/>EQ.-.>8/-
e
.
*J:,5=
6./:
H
$5:
1
8-./.67*,E25:
1
8-./I:2.6
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
"
$
#$
%$0%&+
"
-/4?-/Q.Q
#
*
-
%%
.
!
AUKL
"李彦慧#!
6^IJG_
"孟庆瑞#!
AUgK
"李向应#!
;2./*4=/>Q/>.=R
:
?=>=.
;
/>?Q>-<
:
-
@
7Q/>.8/F:
?
;
9R9O=EQ.:
8E87)
Q>QE.-/!5,6,3-;5.38
H
;5.T8E*.25:
1
,5;.9Q8TQ.O/FQEBC
!
.>EQ..
-
e
.
<%;2.*-8;628.;#85-,932.628.;
"环境科学学报#!
!""0
!
&F
"
##
#$
!!%(!!$!
"
-/4?-/Q.Q
#
*
-
%$
.
!
AUN"刘
!
丹#!
4L6I3e
"陈保军#!
K2IJKJ
"杨永贵#!
;2./*_Q.-.>8/>
:
?
;
.-=9=
@
-<89EQ.
:
=/.Q.=RR=OE.
:
Q<-Q.=R
;
=O/
@
>EQQ.>=.O9)
ROEF-=P-FQ.>EQ..
-
e
.
*%-2.I:2"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4?-/Q.Q
#
*
-
%&
.
!
_6II6I36_JL
!
HCAA62*^ Q>8D=9-<<=/.Q
X
OQ/7=.
:
?QE-<.O9
:
?OE-/R9OP-/>=
:
98/>.
-
^
.%%
H98/>_Q.
:
=/.Q.>=>?QJ8.Q=O.
6/T-E=/7Q/>
!
B
:
E-/
@
QE
!
IQ>?QE98/F.
!
#55$
$
#(�"*
-
%(
.
!
LhIB4L_
!
A2IJ4
!
_6II6I36_JL
!
;2./*B-
@
/-R-<8/:
98/>.O9R->Q=P-F8.Q
-
e
.
*!/.62I8:/:
40
!
""+
!
5
$
&05&5&*
-
%+
.
!
AU4L
"李
!
成#!
LN\^
"胡丁猛#
*_Q.
:
=/.Q.=R>Q/98/F.<8
:
-/
@
>EQQ.
:
Q<-Q.>=BC
!
-
e
.
*%-2.I:2"西北植物学
报#!
""(
!
&C
"
!
#$
"+$##
"
-/4?-/Q.Q
#
*
-
%0
.
!
AU^
"黎
!
明#!
^2L4L
"马焕成#!
AUSg
"李复秀#!
;2./*6RRQ<>.=ROED8/8-E
:
=9O>-=/=/8-EQP@
QDQ?8T-=E8/F:
?
;
9R9O=)
EQ.0
,66.6;6383.QQF9-/
@
.
-
e
.
*J:,56./:
H
P:52@Q;32K:5;325
0
M68?;5382
0
"西北林学院学报#!
""&
!
&D
"
!
#$
$(&"
"
-/4?-/Q.Q
#
*
-
%5
.
!
L2CA
!
b2IJK
!
gNe
!
;2./*_=9Q=RQ/F=
@
Q/=O..89-<
;
9-<8<-F-/%5.E87:
1
383EQ.
:
=/.Q>=Q9QT8>QF.O9ROEF-=P-FQ<=/E8>-=/
-
e
.
*
I8:/:
4
8.!/.62.5,9
!
"##
!
BB
"
!
#$
!5+%"$*
-
$"
.
!
1L2IJbG
"张卫强#!
J2IgL
"甘先华#!
KUI1K
"殷祚云#!
;2./*6RRQ<>.=RBC
!
.>EQ..=/Q<=)
:
?
;
.-=9=
@
-<89QE-.>-<.=R
@
8EFQ/
:
98/>.QQF9-/
@
.
-
e
.
*(;3;.5-@:
H
*:8/.67L.2;5#:63;5?.28:6
"水土保持研究#!
"#!
!
=G
"
(
#$
!$+!&%
"
-/4?-/Q.Q
#
*
-
$#
.
!
L2bC_ML ^
!
6AAUCMM)]UIJBMCI4
!
J2AA2JL6_2
!
;2./*BO9
:
?OEF-=P-FQRO7-
@
8>-=/QRRQ<>.=/.>=78>89FQ/.->
;
8/F-/FQP=R
/=/)EQ.-.>8/>
:
98/>.
$
U7
:
9-<8>-=/.R=E>?Q.>=78>89
:
898Q=)
-
4C
!
.
:
E=P
;
7Q>?=F
-
e
.
*(;?8;Q:
H
!./.;:E:2.6
0
.67!./
0
6:/:
40
!
"#!
!
=F&
"
&
#$
$&$*
-
$!
.
!
AU2CAe
"廖凌娟#!
42CLA
"曹洪麟#!
bNAS
"吴林芳#!
;2./*6RRQ<>.=R8O>=)QP?8O.>
:
=9O>-=/=/R=OE/8>-TQ=E/87Q/>89>EQQ.
$
.>=7)
8>898/F
:
?=>=.
;
/>?Q>-:
=/.Q.
-
e
.
*J:,56./:
H
$5:
1
8-./.67*,E25:
1
8-./I:2.6
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G
"
&
#$
$($&!
"
-/
4?-/Q.Q
#
*
-
$%
.
!
\CIJ1Lg
"董志新#!
L2IGS
"韩清芳#!
eU21LJ
"贾志宽#!
;2./*H?=>=.
;
/>?Q.-.E8>Q-/EQ.
:
=/.Q>=9-
@
?>-/>Q/.->
;
8/F4C
!
<=/>E8>-=/-/F-RRQEQ/>89R89R8T8E-Q>-Q.
-
e
.
*%-2.+-:/:
4
8-.*868-.
"生态学报#!
""+
!
&E
"
(
#$
!!+!!!+0
"
-/4?-/Q.Q
#
*
-
$$
.
!
JU^ 6IC4
!
\6AMC_CcU*BO9
:
?OEF-=P-FQQRRQ<>.=/EO<>OEQ8/F
:
?=>=.
;
/>?Q>-<
:
QER=E78/?Q9-TQEV=E>K5,//.68.78/.2.2.
-
e
.
*#.6.78.6J:,56./:
H
I:2.6
0
!
"""
!
EF
"
#
#$
50#"$*
-
$&
.
!
]CI\CI*N
:
>8WQ
!
7Q>8D=9-.7
!
8/FFQ>=P-R-<8>-=/=R.O9ROEF-=P-FQ
-
^
.%%
2-EH=9O>-=/8/FH98/>3-=>Q@;
!
B
:
E-/
@
QE
!
e8
:
8/
!
""!
$
#+5#55*
-
$(
.
!
H\2I1L
!
^2_MUICU26
!
A2IJ6CA
!
;2./*S9OP=RBC
!
-/>=9Q8R-=/D
;
BC
!
-
e
.
0
38:/:
40
!
#50+
!
FB
"
$
#$
5!05%%*
-
$+
.
!
K2^2JN4LU^
!
b2M2I236^
!
M2364
!
;2./*6RRQ<>.=R.O9ROEF-=P-FQ=/
@
E=V>?8/F/Q>
:
?=>=.
;
/>?Q.-.=R.-Pe8
:
8/Q.QR=EQ.>
>EQQ.
:
Q<-Q.
@
E=V/O/FQEF-RRQEQ/>/->E=
@
Q/9=8F.
-
e
.
*$5;;3
!
"#!
!
&C
"
(
#$
#0&5#0+$*
-
$0
.
!
36MBK^*BORR=<8>-/
@
>EQQ.
-
e
.
*P;Q*-8;62832
!
""!
!
#+$
$
##*
-
$5
.
!
2\2 B^UUUb b
!
bUIM6_]
!
A2I1A2*A-
@
?>8/F>?Q78-/>Q/8/:
?=>=.
;
/>?Q>-<<=7
:
Q>Q/1
,/,3E./3.98
H
;58A*
FOE-/
@
.?=E>)>QE7QP
:
=.OEQ.>=?-
@
?<=/E8>-=/.=R.O9ROEF-=P-FQ
-
e
.
*!/.62.
!
#505
!
=EE
"
#
#$
5#5+*
-
&"
.
!
Bb2I6HC6Aeb
!
]_iJ6_JLe
!
c2IL66_\6IH\_*6RRQ<>.=R.O9
:
?OEF-=P-FQ=/
:
?=>=.
;
/>?Q.-.-/>?Q.O<%,
4
;.-.
1
=
;6383M?O/D
-
e
.
*J:,56./:
H
%587+6?85:69;623
!
""+
!
ED
"
!
#$
!"0!!#*
-
&#
.
!
M2IJKe
"唐源江#!
_N2I1LH
"阮志平#
*H?=>=.
;
/>?Q>-;
/87--=/8/F->.EQ98>-=/.?-
:
V->?>?QQ<=
/
:
?
;
.-=9=
@
-<89R8<>=E.-/
#.5
0
:2.,5;638/F#.5
0
:2.98283
-
e
.
<%-2.I:2"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55&#""#
"
-/4?-/Q.Q
#
*
-
&!
.
!
b2IJ4L
"王
!
臣#!
KN^]
"虞木奎#!
1L2IJ4
"张
!
翠#!
;2./*B>OF-Q.=/
:
?=>=.
;
/>?Q>-<QE-.>-<.=R>?EQQ<9=/Q.=R#.2./
1
.
E,6
4
;8O/FQET8E-=O..89>.>EQ..
-
e
.
*K:5;32(;3;.5-@
"林业科学研究#!
"#"
!
&>
"
$
#$
&%+&$%
"
-/4?-/Q.Q
#
*
-
&%
.
!
S2_GNL2_J!
BL2_]6KM\*B>=78>89<=/FO<>8/:
?=>=.
;
/>?Q.-.
-
e
.
<%66,./(;?8;Q:
H
!/.62!@
0
38:/:
40
!
#50!
!
>>
"
#
#$
%#+%$&*
#(#
#

!!!!!!!!!!!

!
勇!等$巨桉和天竺桂幼树对不同浓度
BC
!
的光合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