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全 文 :书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胡守林1,2,万素梅1,2,贾志宽1,王勇3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712100;2.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新疆 阿拉尔843300;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对苜
蓿光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2)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
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绿素相对
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从苜蓿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苜
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长年限;环境因子;光合性能
中图分类号:S551+.7;Q9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8)05006008
   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1,2],由于其高
产、优质、抗逆性强及蛋白质含量高[3~5],素有“牧草之王”和“饲料皇后”之美誉[6,7],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质、
高效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苜蓿生产管理粗放,连续种植多年后单产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实际
生产中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探索苜蓿生育特性,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适宜的利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
重要。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前人对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8,9]、玉米(犣犲犪犿犪狔狊)[10,11]、
水稻(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12~14]、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15,16]以及牧草[17,18]等作物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较多研究,对其
所涉及的生理生化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苜蓿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
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从栽培和育种角度阐明了提高苜蓿产草量的途径,取得了许多进展[19~22]。温度、
CO2 浓度等环境因素对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也作了一些探讨[23~27]。植物的光合性能可以通过光合速率、蒸腾速
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 浓度等得到衡量。研究植物的光合特性,有利于了解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效率,阐明植物光合的生态学特征。不同作物之间光合性能差异较大,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光合性能也存在显
著差异。对于多年生的紫花苜蓿,不同生长年限之间光合性能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见系统报道。因此研究不同生
长年限苜蓿的光合特性,并进一步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对苜蓿生物产量累计能力及利用年限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通过对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生长年限分别为4,6,8,12,14,18和26年的紫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
究,分析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 浓度的日变化进程,
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光合作用的共性和特性,探索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规律,以期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为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适宜的利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进行。该试验站地处北纬35°30′,东经107°29′,海拔1279m,属北方
60-67
10/2008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17卷 第5期
Vol.17,No.5
 收稿日期:20071124;改回日期:20080416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部948项目(2001372),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20902A)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D29B03)资助。
作者简介:胡守林(1968),男,新疆阿拉尔人,副教授,硕士。Email:hushoulinghu@163.com
通讯作者。Email:wansumei510@163.com,zhikuan@tom.com
半湿润偏旱-熟区。区域日照充足,年总辐射量5.54~5.65×105J/cm2,多年平均降水量540mm,降水量年内
分布不均匀,降水季节短而集中,54%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地下水埋深60~100m,旱塬水资源贫乏,
无地表水来源,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28]。
1.2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4年(4yrs)、6年(6yrs)、8年(8yrs)、12年(12yrs)、14年(14yrs)、18年(18yrs)和26年(26yrs)紫
花苜蓿。各年限苜蓿草地面积分别为10m×20m。试验地地势平坦,自播种至今,均未施肥。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光合指标测定 本试验于2006年5月18日进行,此时苜蓿处于第1茬初花期。采用美国LICOR公司
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田间活体测定苜蓿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在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分别选
择生长健康、长势一致、无病斑、光照均一的同一叶位(从顶部向下第1片完全展开叶)苜蓿叶片作为测定对象,并
以其三出复叶的中间小叶作为该节位的代表叶片测定其光合日进程。每次每年限测定均随机选取5个叶片重复
测定,8∶00~19∶00每隔1h测定1次。主要测定指标包括:叶片的光合速率(Pn,μmolCO2/m
2·s)、蒸腾速率
(Tr,mmolH2O/m2·s)、气孔导度(Gs,cm/s)、胞间 CO2 浓度(Ci,μmol/mol)等生理因子以及大气温度
(Ta,℃)、田间CO2 浓度(Ca,μmol/mol)、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
2·s)、饱和蒸汽压差
(VPD,kPa)等环境因子[29]。
1.3.2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叶绿素相对含量采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测定。在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分
别选择生长健康、长势一致、无病斑、光照均一的同一叶位(从顶部向下第1片完全展开叶)苜蓿叶片作为测定对
象,并以其三出复叶的中间小叶作为该节位的代表叶片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每次每年限测定均随机选取10
个叶片测定,取其平均值作为一个重复,每年限各重复5次。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SAS8.0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3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功能比较
植物的光合性能可以通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 浓度等得到衡量。研究
植物的光合特性,有利于了解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阐明植物光合的生态学特征。
研究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在初花期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结果显示(表1),苜蓿生长年限不同,光合性能各指
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净光合速率看,最大的是6年生苜蓿,为26.92μmolCO2/m
2·s,光合速率最小的是18
表1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光合性能比较
犜犪犫犾犲1 犆狅犿狆犪狉犲狑犻狋犺狆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狋犻犮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犻狀犵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狅犳狋犻犿犲
处理
Treatment
Pn
(μmolCO2/m2·s)
Tr
(μmolH2O/m2·s)
WUE
(μmolCO2/mmol)
Cond
(cm/s)
Ci
(μmol/mol)
Chlorophylcontent
(%)
4yrs 23.76B 9.20B 2.53ABC 0.496B 281.86A 392A
6yrs 26.92A 14.06A 1.95C 0.58A 285.89A 402A
8yrs 23.83B 9.27B 2.52BC 0.58A 291.64A 345A
12yrs 26.78A 12.75A 2.20BC 0.49B 272.04A 361A
14yrs 24.94AB 9.20B 2.87AB 0.47B 273.67A 351A
18yrs 18.27C 5.33C 3.20A 0.23B 232.37B 237B
26yrs 23.68B 8.48B 2.56ABC 0.30B 168.79C 221B
均值Average 24.03 9.76 2.55 0.45 258.04 330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2.89 2.87 0.41 0.13 43.85 72.09
变异系数Variationcoefficient(%) 12.03 29.46 16.10 29.98 16.99 21.85
 注: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犘<0.01)。
 Note:StatisticalmultiplecompansionisbasedontheDuncans,thedifferentletteratthesamecolumnindicatedsignificanceatlevelof犘<0.01.
16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年生苜蓿,只有18.27μmolCO2/m
2·s,比6年生苜蓿低8.65μmolCO2/m
2·s。不同生长年限之间蒸腾速率
最大的是6年生苜蓿,达到14.06μmolH2O/m
2·s,最低的是18年生苜蓿,仅5.33μmolH2O/m
2·s,其次是
26年生苜蓿,为8.48μmolH2O/m
2·s。从水分利用效率看,18年苜蓿最高,最低的是6年生苜蓿。从气孔导度
看,6和8年最高,均为0.58cm/s,4,12和14年之间相差不大,为0.49cm/s左右,最低的是18和26年生苜
蓿,只有0.23和0.30cm/s。不同生长年限之间胞间CO2 浓度以4,6和8年较大,超过281μmol/mol,12和14
年为272μmol/mol左右,18和26年低于232.5μmol/mol。叶绿素相对含量在不同生长年限之间差异极显著,
4,6,8,12和14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18和26年苜蓿,18与26年之间差异不显著。
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的变异系数看,生长年限对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较大,变异系数都超过12%。其中,生
长年限对苜蓿初花期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最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9.98%和29.46%,生长年限对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也较大,变异系数达21.85%。胞间CO2 浓度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异系数为16.99%和
16.10%,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异系数为12.03%。可以看出,由于苜蓿生长年限的影响,导致苜蓿的
光合特性在年限之间差异较大,这是造成同一紫花苜蓿品种在不同生长年限光合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2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
结果显示(图1),一日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气孔导度(Gs)的变化曲线均为 “双峰”曲线。
所有生长年限苜蓿Gs在早晨8∶00左右达到全天的最大值,其后随着温度的增加和湿度的下降,Gs迅速降低。
4,8和14年在16∶00左右,6,12,18和26年在13∶00~14∶00出现第2个峰值,且第2峰值远小于第1峰值。
4,6,8,12和14年苜蓿Gs在13∶00~15∶00出现低谷,18和26年苜蓿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
Gs日平均值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不同年限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6与8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
极显著地高于其余生长年限,4,12和14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18和26。18与26年之间差
异不显著。
图1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犉犻犵.1 犇犻狌犿犪犾犮狅狌狉狊犲狊狅犳狊狋狅犿犪狋犪犮狅狀犱狌犮狋犪狀犮犲(犌狊)犻狀犾犲犪狏犲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犻狀犵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狅犳狋犻犿犲
2.3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胞间CO2 浓度(Ci)变化
结果显示(图2),不同生长年限苜蓿Ci的日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出随着时间的推移,Ci逐渐下降,
在12∶00左右达到全天的最低值(218.46μmol/mol),以后又逐渐上升,在19∶00左右达到全天的最高值
(338.27μmol/mol)。
除26年苜蓿外,其余生长年限苜蓿叶片Ci在早晨8∶00左右非常接近,在307.4~327.6μmol/mol,年限之
间差异不大。26年苜蓿在早晨8∶00左右Ci为204.2μmol/mol,比4~18年苜蓿低103.2~123.4μmol/mol,
远低于其他年限苜蓿。在9∶00~18∶00内,4,6,8,12和14年苜蓿叶片Ci值非常接近,为260μmol/mol左右,
18年苜蓿叶片Ci值低于4,6,8,12和14年,而高于26年苜蓿。
2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Ci的日平均值大小看,苜蓿生长年限低于8年(含8年),表现出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
延长,Ci逐渐升高,苜蓿生长超过8年,Ci逐渐降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不同年限之间差异极显著。4,6,
8,12和14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18和26年,18年极显著地高于26年。
2.4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
结果显示(图3),所有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净Pn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在9∶00~10∶00,Pn
出现第1峰值,14∶00左右出现第2峰值,在12∶00左右均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但苜蓿生长年限不
同,叶片净Pn出现高峰和低谷的时刻和高低有明显差异。
4年生苜蓿第1峰值出现在9∶00左右,为33.02μmolCO2/m
2·s,第2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为25.74
μmolCO2/m
2·s,在13∶00左右Pn处于低谷,为18.70μmolCO2/m
2·s。6和8年生苜蓿第1高峰值都出现
在10∶00,低谷值都出现在11∶00,但第2峰值出现的时刻有差异,6年生苜蓿第2高峰值在14∶00,而8年生
苜蓿出现在16∶00。苜蓿生长超过8年,叶片净Pn出现高峰和低谷的时刻和高低与3,4,6和8年生苜蓿有明
显差异,12和14年生苜蓿第1峰值都出现在10∶00,第2峰值都出现在13∶00,而12年生苜蓿的最低值出现在
11∶00,14年生苜蓿出现在12∶00。苜蓿生长至18和26年,第1峰值提前至9∶00,第2峰值18年生出现在
13∶00,26年生出现在15∶00,而低谷值都出现在12∶00,分别为19.22和17.45μmolCO2/m
2·s。
对7种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各个测定时刻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午10∶00~12∶00紫
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平均下降了5.29μmolCO2/m
2·s,而下午12∶00~13∶00净光合速率平均回升了4.91
μmolCO2/m
2·s,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的第1峰值高于第2峰值,且中午净光合速率下降的速率大于下午净光
合速率回升的速率,即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快而恢复慢。苜蓿生长至26年,净Pn高于18年苜蓿。
图2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胞间犆犗2 浓度的日变化
犉犻犵.2 犇犻狌犿犪犾犮狅狌狉狊犲狊犻狀犻狀狋犲狉犮犲犾狌犾犪狉犆犗2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犆犻)犻狀犾犲犪狏犲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犻狀犵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狅犳狋犻犿犲
图3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
犉犻犵.3 犇犻狌犿犪犾犮狅狌狉狊犲狊狅犳狆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狊犻狊狉犪狋犲(犘狀)犻狀犾犲犪狏犲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犻狀犵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狅犳狋犻犿犲
36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年限之间差异极显著。6,12与14年之间
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高于其余生长年限,4,8和26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高于18年。
2.5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蒸腾速率变化
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进程与Pn基本一致,呈现“双峰”曲线(图4),但苜蓿生长年限不同,Tr出现高峰和低
谷的时刻有明显差异。
图4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蒸腾速率日变化
犉犻犵.4 犇犻狌犿犪犾犮狅狌狉狊犲狊狅犳狋狉犪狀狊狆犻狉犪狋犻狅狀狉犪狋犲(犜狉)犻狀犾犲犪狏犲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犻狀犵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狅犳狋犻犿犲
结果显示(图4),4和6年生苜蓿第1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分别为12.14和21.97mmolH2O/m2·s,8
年生苜蓿的第1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为11.33mmolH2O/m2·s,3种生长年限的第2峰值都出现在14∶00
左右,分别为12.70,22.07和13.58mmolH2O/m2·s,低谷值都在12∶00左右,分别为9.28,11.23和9.15
mmolH2O/m2·s。苜蓿生长超过12年(含12年),除26年生苜蓿外,蒸腾速率第1高峰出现的时刻都为11∶
00,低谷出现的时刻都为12∶00左右,但第2峰值在不同年限之间存在差异,12年生苜蓿在14∶00时、14年生
在16∶00点出现,18与26年生第2峰值都出现在13∶00,分别为8.30和11.92mmolH2O/m2·s。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有生长年限苜蓿Tr的第1峰值均低于第2峰值,且在苜蓿出现第2峰值后,蒸腾速
率迅速下降。
比较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平均值,可以看出蒸腾速率表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规律,即6和
8年生苜蓿的蒸腾速率高,4,12,14,18和26年低。与12和14年生相比,18和26年生苜蓿的蒸腾速率下降迅
速,苜蓿生长至18年,蒸腾速率仅为5.33mmolH2O/m2·s,但苜蓿生长至26年,Tr高于18年生苜蓿。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不同年限之间Tr存在极显著差异:6与12年生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高于
其余生长年限,4,8,14和26年生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高于18年。
2.6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以7种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各个测定时刻光合特征参数的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表2)。结果表明,紫花苜蓿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狉=0.8433,0.8223,
0.8361,犘<0.01),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狉=0.6613,犘<0.05),与田间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狉
=-0.8125,犘<0.01),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蒸腾速率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狉=
0.8361)、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狉=0.6486)、与大气温度有较高的正相关(狉=0.5316),与田间
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狉=-0.8399)。
从其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看,光合有效辐射除与田间CO2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狉=-0.6765)外,与所有因
子均为正相关关系,且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狉=0.6486,0.6383,
0.6187);大气温度与饱和蒸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狉=0.9727),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狉=
4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0.9297),与气孔导度、田间CO2 浓度呈负相关。大气相对湿度与饱和蒸汽压差呈极显著负相关(狉=
-0.8828),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狉=0.6525)。气孔导度与田间 CO2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狉=
-0.63385),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狉=0.9035)。
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对叶片光和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其次是叶绿素相对含量、气孔导
度、田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与饱和蒸汽压差。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田间
CO2 浓度,其次是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气孔导度、大气相对湿度与饱和蒸汽压差。
表2 紫花苜蓿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
犜犪犫犾犲2 犆狅狉狉犲犾犪狋犻狏犲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狊犫犲狋狑犲犲狀狆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狊犻狊狉犪狋犲犪狀犱狋狉犪狀狊狆犻狉犪狋犻狅狀狉犪狋犲犻狀犾犲犪狏犲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犪狀犱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犳犪犮狋狅狉狊
项目
Item
光合速率
Pn
光合有效辐射
PAR
蒸腾速率
Tr
大气温度
Ta
相对湿度
RH
饱和蒸汽压差
VPD
气孔导度
Gs
田间CO2
浓度Ca
光合有效辐射PAR 0.8433
蒸腾速率Tr 0.6613 0.6486
大气温度Ta -0.0614 0.1420 0.5316
大气相对湿度RH -0.2857 0.2074 -0.2763 -0.9297
饱和蒸汽压差VPD -0.0450 0.2212 -0.1700 0.9727 -0.8828
气孔导度Gs 0.8223 0.6383 0.4360 -0.4176 0.6525 -0.3948
田间CO2浓度Ca -0.8125 -0.6765 -0.8399 -0.2916 0.0059 -0.2796 -0.6338
叶绿素相对含量Chl 0.8361 0.6187 0.7239 -0.4686 -0.1926 -0.9326 0.9035 0.5000
 注:表示0.05水平显著;表示0.01水平显著。
 Notes:indicatedsignificanceatlevelof0.05;indicatedsignificanceatlevelof0.01.
3 讨论与结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晴天条件下,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净Pn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第
1峰值大于第2峰值。早晨光强和Ta低,净Pn也很低,随着PAR的增大,Ta的升高,气孔的开放,苜蓿叶片Pn
明显提高,在9∶00~10∶00净Pn达到最大值。在11∶00~12∶00期间,所有生长年限苜蓿均处于光合“午休”
阶段。在13∶00~16∶00,出现第2峰值,但由于强光、高温的条件提高了叶片的光呼吸强度,增加了呼吸消耗,
这是净Pn下午的峰值低于上午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苜蓿生长至一定年限,光合速率降低,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于叶片衰老引起叶
绿素含量下降而导致的。12和26年生苜蓿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仅为237%和221%,分别比4,6,8,12和14年
苜蓿低108%~181%叶片的气孔特征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苜蓿生长至12年,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为0.49
cm/s,苜蓿生长至18和26年,气孔导度下降至0.230和0.299cm/s。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
能并用于物质合成的关键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决定叶片功能期的长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平均叶绿
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3.3 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的变异系数看,生长年限对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较大,变异系数都超过12%。其中,
生长年限对苜蓿初花期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达到29.98%,生长年限对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
量的影响也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21.85%。说明Gs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波动性很大,
这一结论与项斌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
3.4 关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张美善和
徐克章[32]报道,西洋参(犘犪狀犪狓狇狌犻狀狇狌犲犳狅犾犻狌狊)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之间呈正相关。翁晓燕
等[33]研究证明,水稻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一致,呈正相关,与胞间 CO2 浓度呈负相关。陶汉之[34]和
许大全等[35]认为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温度是影响杂花苜蓿光合作用最主要的环境因子[36]。
56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刘玉华等[37]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笔者对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光合特
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蒸腾速率与叶绿素
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 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翁晓
燕等[32]和刘玉华等[36,37]的研究结果一致。
3.5 光合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物种的遗传特性,但是适宜的外部生态条件会促使其固有的光合潜能
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长年限不同,苜蓿叶片光合性能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生长6年,植株代谢旺盛,
叶片光合性能强,净光合速率最大(26.92μmolCO2/m
2·s),气孔导度最高(0.58cm/s),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
(402%),胞间CO2 浓度也较高(285.89μmol/mol),表明同化能力强,具有丰产的潜力,表现出明显的高光合性
能。苜蓿生长至18年,叶片光合性能差,苜蓿草地严重衰败。因此,从苜蓿的光合特性看,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
6年。
参考文献:
[1] 杜文华,田新会,曹致中.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3):8187.
[2] 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等.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4):18.
[3] 李玉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J].土壤学报,2002,39(3):404411.
[4] 樊军,邵明安,王全九.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J].草地学报,2006,14(3):262264.
[5] KelnerDJ,VesseyJK,EntzMH.Thenitrogendynamicsof1-,2-and3-yearstandsofalfalfainacroppingsystem[J].
AgriculturalEcosystemEnvironment,1997,64:110.
[6] 孙洪仁,张英俊,历卫宏,等.北京地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J].草业学报,2007,16(1):4146.
[7] 黄迎新,周道玮,岳秀泉,等.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6):1422.
[8] 隋娜,李萌,田纪春,等.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5,31(6):808814.
[9] 刘洪展,郑凤荣,赵世杰.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6,21(3):1315.
[10] 王群,李潮海,栾丽敏,等.不同质地土壤夏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2005,31(5):628633.
[11]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等.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合作用与光合特性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536540.
[12] 马文波,马均,明东风,等.不同穗粒重水稻品种旗叶光合特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3,29(2):236240.
[13] 李霞,焦德茂,刘友良.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J].江苏农业学报,2004,20(4):213219.
[14] 欧志英,彭长连,林桂.田间条件下超高产水稻培矮64S/E32及其亲本旗叶的光合特性[J].作物学报,2005,31(2):209214.
[15] 徐冉,陈存来,邵历,等.夏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5,31(8):10801085.
[16] 苍晶,王学东,崔琳,等.大豆豆荚与叶片的光合特性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8587.
[17]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等.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J].草地学报,2005,13(4):344348.
[18] 赵则海,曹建国,王文杰,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3):111116.
[19] 赵姚阳,刘文兆,濮励杰.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8591.
[20] 韩清芳,贾志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8137.
[21] 郝明德,张春霞,魏孝荣,等.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4,12(3):195198.
[22] 曹致中.优质苜蓿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075.
[23] 孙同兴,张昕,张长胜.CO2 倍增对紫花苜蓿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1):15.
[24] 张其德,卢从明,冯丽洁,等.CO2 加富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换的影响[J].植物学报,1996,38(1):7782.
[25] CureJD,AcockB.CropresponsestoCO2doubling:aliteraturesurvey[J].AgricultureandForestMeteorology,1986,38:
127145.
[26] GoudriaanJ,DeRuiterHE.PlantgrowthinresponsetoCO2enrichmentattwolevelsofnitrogenandphosphorussupply.
Drymatter,leafareaanddevelopment[J].Netherlands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1983,31:157169.
[27] ZiskaLH,BunceJA.DirectandindirectinhibitionofsingleleafrespirationbyelevatedCO2concentrations:Interactionwith
temperature[J].PhysiologicalPlant,1994,90:130138.
6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28] 胡恒觉,张仁陟,黄高宝,等.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理论、技术、潜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047.
[29] 刘玉华,贾志宽,史纪安,等.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光合作用的日变化[J].生态学报,2006,26(5):14681477.
[30] 胡小平,王长发.SAS基础及统计实例教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68993.
[31] 项斌,林舜华,高雷明.紫花苜蓿对CO2 倍增的反应:生态生理研究和模型拟合[J].植物学报,1996,38(1):6371.
[32] 张美善,徐克章.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95597.
[33] 翁晓燕,蒋德安,陆庆,等.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2):105108.
[34] 陶汉之.茶树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1,17:444452.
[35] 许大全,丁焕根,苏丙英,等.红豆草和苜蓿的光合效率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1991,11(1):8991.
[36] 王建丽,张永亮,朱占林,等.杂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J].草地学报,2006,14(2):138141.
[37] 刘玉华,史纪安,贾志宽,等.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光合蒸腾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811
1814.
犃狊狋狌犱狔狅狀狆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狋犻犮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狊犵狉狅狑狀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狀犵狋犺狊
狅犳狋犻犿犲犻狀狋犺犲狊犲犿犻犺狌犿犻犱狉犲犵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犔狅犲狊狊犘犾犪狋犲犪狌
HUShoulin1,2,WANSumei1,2,JIAZhikuan1,WANGYong3
(1.ResearchCenterofDrylandFarminginAridandSemiaridArea,NorthwestA&FUniversity,
Yangling712100,China;2.ColegeofPlantSciences,TarimUniversity,Alar843300,China;
3.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anzhou730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dailydynamicsof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ofalfalfasgrownfordifferentlengthsoftimein
theLoessPlateauweremonitoredusingaPortableLI6400PhotosynthesisSystem.Theresultsshowed:1)Al
falfasgrownfordifferentlengthsoftimehadconsiderableinfluenceon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ofwhich
themostimportantwasstomatalconductancefolowedbytranspirationrateandthechlorophylrelativecon
tent.2)DiurnalvariationinPnandTrhadtwopeaks,andanobviousmiddaydepression.3)Thenetphoto
syntheticrate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photosyntheticradiation,stomatalconductance,the
relativechlorophylcontent,andtranspirationrate.Thenetphotosyntheticratewassignificantlynegatively
correlatedwithintercelularCO2concentration.Thetranspirationrate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
withtherelativecontentofchlorophylandphotosyntheticradiationbutsignificant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
intercelularCO2concentration.Analysisofthe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showedthebestlengthoftimeto
growalfalfawassixyear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alfalfa;growingyear;environmentalfactors;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
76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