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
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孙飞达1,龙瑞军2,蒋文兰1,郭正刚2,聂学敏1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
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
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基本高于6月,地下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地上生物
量;6月地下/地上生物量在11.81~27.64倍,8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8.48~30.90倍;各样地0~10cm根系占总
根系的百分率较高,6月达78.21%~83.45%,8月达79.32%~91.54%,0~10cm根系占有量8月>6月,10~20
cm基本持平,20~30cm为8月<6月。容重与各土层为正线性关系,狔=a狓+b(狉=0.7595~0.9997);根土质
量比与各土层关系为狔=a狓2+b狓+c。
关键词:三江源区;鼠洞密度;高寒草甸;生物量;土壤容重;根土比
中图分类号:Q948.15+8;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8)05011106
三江源区系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的源头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区域面积36.3万
km2,占整个青海省总土地面积的50.3%[1]。高寒草甸草地是青藏高原主要天然草地,约有0.7亿hm2,占青藏
高原草地面积的49%左右。但当前草地退化面积和程度在不断扩大,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遭
受严重的破坏,鼠虫害不断蔓延,优良牧草锐减,毒杂草滋生,使青藏高原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受
到严峻挑战,直接威胁着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高寒草甸群
落生物量的研究很多[2~16],对三江源区优势鼠种高原鼠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态分类、生理生态、行为、种群
动态及数量预测等方面[3,4];土壤容重不仅是土壤机械组成和孔隙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判断土壤结构、土壤肥力
水平和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6,17]。对不同鼠洞密度条件下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状况研究的报道甚少,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寒草甸草地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变化情况,以期探明鼠害对高寒草地
资源的破坏机理并为高寒草地鼠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野外试验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以西2km处,地势平坦(N:32°31′~35°37′,E:96°54′~
101°51′,海拔3740~3780m)。气候属典型高原大陆型气候,年均温-3.9℃,≥5℃积温850℃,其中最冷月1
月的平均气温为-12.6℃,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9.7℃,牧草生长季为156d,无绝对无霜期,全年日照时间
2260h,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513.2~542.9mm,多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为2471.6mm。
主要的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植被以小嵩草(犓狅犫狉犲狊犻犪狆狔犵犿犪犲犪)、矮嵩
草(犓狅犫狉犲狊犻犪犺狌犿犻犾犻狊)、粗喙苔草(犆犪狉犲狓狊犮犪犫狉犻狉狅狊狋狉犻狊)、高山早熟禾(犘狅犪犪犾狆犻犵犲狀犪)、紫羊茅(犉犲狊狋狌犮犪狉狌犫狉犪)、细
叶苔草(犆犪狉犲狓狋狅犳犻犫犻)、露蕊乌头(犃犮狅狀犻狋狌犿犵狔犿狀犪狀犱狉狌犿)等为主要植被类型的高寒草甸。以嵩草属(犓狅犫狉犲狊犻犪)
植物为建群种的草地植被严重退化后已被铁棒锤(犃犮狅狀犻狋狌犿狆犲狀犱狌犾狌犿)、鹅绒委陵菜(犘狅狋犲狀狋犻犾犾犪犪狀狊犲狉犻狀犪)、甘肃
马先蒿(犘犲犱犻犮狌犾犪狉犻狊犽犪狀狊狌犲狀狊犻狊)、黄帚橐吾(犔犻犵狌犾犪狉犻犪狏犻狉犵犪狌狉犲犪)、细叶亚菊(犃犼犪狀犻犪狋犲狀狌犻犳狅犾犻犪)等代替。
第17卷 第5期
Vol.17,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11-116
10/2008
收稿日期:20071016;改回日期:2007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0730069)和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0600426)资助。
作者简介:孙飞达(1978),男,甘肃靖远人,在读博士。Email:sunfd08@163.com
通讯作者。Email:Longrj@lzu.edu.cn
实验区鼠类主要有高原鼠兔(犗犮犺狅狋狅狀犪犮狌狉狕狅狀犻犪犲)、青海田鼠(犕犻犮狉狅狋狌狊犳狌狊犮狌狊)、高原鼢鼠(犕狔狅狊狆犪犾犪狓犫犪犻
犾犲狔犻)。高原鼠兔是果洛州危害严重的害鼠,普遍分布在全州各县的滩地、坡地和沟脑地。高原鼠兔占绝对优势,
偶有极少高原鼢鼠存在。
1.2 样地选择
于2006年5月采用堵洞盗洞法进行鼠类调查[8]。在实验区小嵩草草甸选取10个50m×50m且立地条件
相似的样方,然后对每个样地进行堵洞填埋并调查总洞口数和有效鼠洞,第1天将所有鼠洞口计数作为总洞口数
然后填埋,后3d连续每天在12∶00~14∶00调查记录被鼠兔抛开的新洞口并计数、然后重新填埋,每天被鼠兔
抛开的新洞口即为当天的有效洞口,最后确定的每个样地有效鼠洞是连续3d的平均值。由于50m×50m样方
比较大,且植被分布均匀性差等特点,为了降低试验取样的系统误差,故将50m×50m的样方沿中轴线均分为4
个25m×25m的小样方,共计40个25m×25m(1/16hm2)鼠类调查样地。最后结合地上植物群落等综合条件
选择了5个典型的不同鼠洞密度的样地(表1)。
表1 样地基本条件
犜犪犫犾犲1 犅犪狊犻犮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狅犳狆犾狅狋狊
样地号
Plotnumber
有效洞口数
Burrowsinuse
(个 Number)
海拔
Altitude
(m)
总盖度
Totalcoveragepercent
(%)
植被
Plantscomposing
Ⅰ 3 3740 93
矮嵩草+小嵩草+垂穗披碱草等
犓.犺狌犿犻犾犻狊+ 犓.狆狔犵犿犪犲犪+犈犾狔犿狌狊狀狌狋犪狀狊犲狋犪犾
Ⅱ 14 3741 46
垂穗披碱草+细叶亚菊+海乳草等
犈.狀狌狋犪狀狊+犃.狋犲狀狌犻犳狅犾犻犪+犌犾犪狌狓犿犪狉犻狋犻犿犪犲狋.犪犾
Ⅲ 32 3751 35
细叶亚菊+兰石草+矮火绒等
犃.狋犲狀狌犻犳狅犾犻犪+犔犪狀犮犲犪狋犻犫犲狋犻犮犪+犔犲狅狀狋狅狆狅犱犻狌犿狀犪狀狌犿犲狋犪犾
Ⅳ 54 3742 33
铁棒锤+露蕊乌头+细叶亚菊等
犃.狆犲狀犱狌犾狌犿+犃.犵狔犿狀犪狀狀犱狉狌犿+犃.狋犲狀狌犻犳狅犾犻犪犲狋犪犾
Ⅴ 85 3778 60
青海凤毛菊+垂穗披碱草+麻花艽等
犛犪狌狊狊狌狉犲犪犽犪狋狅犮犺犪犲狋犲+犈.狀狌狋犪狀狊+犌犲狀狋犻犪狀犪狊狋狉犪犿犻狀犲犪犲狋犪犾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在植物生长季前期(6月10日左右)和生长旺盛期(8月20日左右)用收获法测定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样地
沿“W”型取5个50cm×50cm的小样方,从茎基部剪下地上部分装入纸袋。地下生物量测定同时进行,取15
cm×15cm×30cm的土柱5次重复,分3层取样,每个原状土柱高10cm。按层用细筛(1mm)筛去土,再用细纱
布包好根系,用清水洗净,并拣出石块和其他杂物。所有样品在80℃恒温下经12h烘至恒重,称其干重。
含水量测定用直径为5cm的土钻沿样地的对角线等距离取样,3次重复。称湿重后在105℃下烘干12h至
恒重,称其干重。计算土壤水分含量:(湿土重-干土重)/干土重×100%。土壤容重的测定采用100cm3 的环
刀,分3层,每层10cm,重复3次,结合同期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根干物质重计算一定体积下不同土层的根土质量
比[16]。
1.4 数据分析
各个植物种群的优势度=重要值×100%,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地上生物量)/2]×100[18]。试验数据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鼠洞密度样地植被生物量及其构成特征
不同样地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在草地生长初期(6月上旬)和旺盛期(8月下旬)的变化情况(表2),8月/6
2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月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74,1.10,0.93,0.99和1.75倍,样地Ⅰ、Ⅱ、Ⅴ的地上生物量8月明显高于6月(犘<
0.05),而样地Ⅲ、Ⅳ基本持平,8月/6月地下生物量为1.03,1.63,1.36,1.28和0.63倍,只有样地Ⅴ中8月地下
生物量低于6月,而其他4个样地均显著高于6月。8月/6月总生物量分别为1.06,1.59,1.34,1.26和0.68
倍,和地下生物量一致。6月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犘<0.01),其比值分别为27.64,11.81,21.18,
18.19和23.45倍;8月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极差异(犘<0.01),其比值分别为16.45,17.52,30.90,23.41和
8.48倍。
总体是样地Ⅰ的各种生物量均大于其他样地,随着洞穴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在样地Ⅱ到Ⅲ,Ⅳ的过
程中略有下降,6月地下和总生物量却有所抬升。
6月各样地0~10cm植物根系占总根系的百分率分别是81.73%,78.21%,83.45%,83.16%和82.73%,
均值为81.86%;10~20cm占有量分别为14.96%,16.89%,11.52%,12.38%和13.00%,均值为13.75%;20
~30cm占有量分别为3.32%,4.90%,5.02%,4.46%和4.26%,均值为4.39%。8月各样地0~10cm植物根
系占总根系的百分率分别是91.54%,88.85%,82.74%,85.36%和79.32%,均值为85.56%;10~20cm占有量
分别为6.21%,9.07%,14.65%,11.10%和14.54%,均值为11.09%;20~30cm 占有量分别为2.35%,
2.08%,2.61%,3.55%和6.15%,均值为3.35%(图1)。
8与6月各层根系占有量比值分别为:0~10cm为1.05倍;10~20cm基本持平;20~30cm为0.76倍。第
1层根系呈增加趋势,第2层基本保持不变,第3层呈减少趋势。
表2 6和8月不同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
犜犪犫犾犲2 犃犫狅狏犲犵狉狅狌狀犱犪狀犱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狋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犾狅狋狊犻狀犑狌狀犲犪狀犱犃狌犵狌狊狋 g/m2
取样时间
Samplingtime
位置
Position
样地号Plotnumber
Ⅰ Ⅱ Ⅲ Ⅳ Ⅴ
地上 183.80±26.42bcd 190.36±29.96bc 106.44±16.30e 131.48±20.86cde 123.42±20.80cde
6月10日 地下 5081.08±323.24a 2247.97±124.80bc 2254.63±219.36bc2391.83±232.28bc 2894.44±229.43c
合计 5264.88±349.66a 2438.33±154.76bc 2361.07±235.66bc2523.31±253.14bc 3017.86±250.23cd
地上 319.32±28.32a 209.73±17.82b 99.20±10.32e 130.68±21.61cd 216.12±6.88b
8月20日 地下 5253.97±314.44a 3674.44±305.46b 3065.56±265.24bc3059.54±101.84bcd1833.30±155.88ce
合计 5573.29±342.76a 3883.73±323.28bc 3164.76±275.56c 3190.22±123.45c 2049.42±102.76d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下同。
Note:Thedatainthetableareshowedbyaveragevalues±standarddivision.Datawiththedifferentletterinsamerowmeansignificantlydifferent
(犘<0.05).Thesamebelow.
图1 6和8月不同鼠洞密度样地地下生物量分层分布
犉犻犵.1 犅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犾犪狔犲狉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犻狀犑狌狀犲犪狀犱犃狌犵狌狊狋犪狋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犫狌狉狉狅狑犻狀犵狉狅犱犲狀狋狊犱犲狀狊犻狋犻犲狊狆犾狅狋狊
31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2.2 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及根土比性状
含水量在表层0~10cm最高,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少(表3),这与8月本地区连续降水有关。在不同样地,
样地Ⅰ、Ⅱ、Ⅴ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结合地上植物状况,也与这3个样地分别为未退化、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的
结论是相符的。而样地Ⅲ,Ⅳ属于重度退化,含水量低且土质疏松。容重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由于根系减
少土壤密度增加,使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增多。这也很好解释了80%以上的地下根集中在第1层。根土质量比
以根系的干重为单位1,和烘干土的比值。
表3 不同样地8月地下分层含水量、容重及其根土比
犜犪犫犾犲3 犆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狑犪狋犲狉狆犲狉犮犲狀狋犪犵犲、狊狅犻犾犫狌犾犽犱犲狀狊犻狋狔犪狀犱狉狅狅狋狊犪狀犱狊狅犻犾狑犲犻犵犺狋狉犪狋犻狅
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犪狔犲狉狊犪狋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犾狅狋狊犻狀犃狌犵狌狊狋
土层Soillayer 样地No.ofplots 含水量 Waterpercentage(%) 容重Soilbulkdensity(g/cm3) 根土质量比Roots/soilweight
Ⅰ 36.99±1.36b 1.0464±0.03bc 1∶21.3
Ⅱ 41.50±1.23a 0.8926±0.04d 1∶84.0
0~10cm Ⅲ 27.73±1.01c 1.2534±0.07a 1∶123.1
Ⅳ 24.67±0.09c 1.1213±0.06b 1∶106.4
Ⅴ 38.91±1.89ab 0.9625±0.03c 1∶68.1
Ⅰ 29.76±1.25b 1.2935±0.00b 1∶280.7
Ⅱ 33.34±1.26a 1.0570±0.01d 1∶494.5
10~20cm Ⅲ 23.63±0.04c 1.3233±0.00a 1∶961.1
Ⅳ 23.95±1.05c 1.1329±0.04c 1∶671.2
Ⅴ 31.03±0.99b 1.1471±0.00c 1∶545.6
Ⅰ 29.53±0.36a 1.3016±0.02b 1∶1250.6
Ⅱ 26.03±1.07b 1.2124±0.00c 1∶2055.0
20~30cm Ⅲ 23.66±0.38c 1.3242±0.04a 1∶2272.8
Ⅳ 22.32±0.73d 1.2925±0.02ab 1∶2046.8
Ⅴ 28.38±0.61a 1.1585±0.02c 1∶1775.6
容重与分层为正线性关系,狔=a狓+b(狉=0.7595~0.9997);根土质量比与分层满足狔=a狓2+b狓+c(a>
0),犚2 均为1,其中狓为1,2,3,分别代表以10cm为一深度的土层;根土质量比较好的佐证了地下根的分布和比
例。
3 讨论
分布于江河源区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和畜牧业生产等多种功能[1,2]。然而高寒草
甸随着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影响退化严重,诸多研究认为过度放牧后,鼠类的入侵和大量繁衍是导致退化的主要因
素之一,同时鼠类活动也有利于养分循环和水分下渗以及种子传播等[4]。
高寒草甸植物5月开始萌发生长,但很难测定地上生物量,8月底生物量达到高峰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所
以选择6月上旬和8月下旬。有关鼠类密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影响的报道很少,而对鼠类密度
阈值的确定更是没有相应的报道,杨振宇和江小蕾[8]以经济功能确定甘南草地鼠类阈值为63.6洞口/hm2。试
验中,不同样地6月地上生物量为106~183g/m2,8月为99.2~319.0g/m2。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非
常高,6月5个不同样地0~30cm地下生物量为2247~5081g/m2,0~10cm占有量达78.21%~83.54%;8
月5个不同样地0~30cm地下生物量为1833~5253g/m2,0~10cm占有量达79.32%~91.54%。而王艳芬
和汪诗平[12]、陈佐忠等[11]报道内蒙古典型草原0~30cm土层最高未超过2000g/m2(包括活根和死根)。同时,
Eddy和Argeenta[13]报道,0~10cm地下生物量占0~30cm总地下生物量的50%~60%,王艳芬和汪诗平[12]的
4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报道是64%~75%,王启基等[15]的报道是85.53%,而本试验的结果是78.21%~91.5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很难区分地下死、活根系,所以试验中地下生物量均包括活根和死根。故试验中所反应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并不
是真正的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分配,但仍然可以说明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分配差异的大体趋
势[10]。结合地上群落调查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运用马玉寿等[7]对高寒草甸不同退化草地分类指标,可以得出样
地Ⅰ为未退化草地,样地Ⅴ为中度退化,而样地Ⅱ,Ⅲ,Ⅳ接近于重度退化。中度退化鼠害最为严重,有效鼠洞最
大达85个/25m×25m,而重度退化甚至“黑土滩”鼠害由于可食牧草的严重缺乏而相对减轻,鼠类又进行转移
到中度退化的草地,这与很多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7,9,15],从而从鼠洞密度梯度层面印证了中度退化草地害鼠最
多的结论。
4 结论
4.1 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但是从鼠洞密度梯度层面反面印证了中度退
化草地害鼠最多的结论。
4.2 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基本高于6月;地下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6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
11.81~27.64倍,8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8.48~30.90倍。
4.3 各样地0~10cm根系占总根系的百分比较高,6月达78.21%~83.45%,8月达79.32%~91.54%,0~10
cm根系占有量8月>6月,10~20cm基本持平,20~30cm为8月<6月。
4.4 容重与各土层满足正线性关系,符合狔=a狓+b(狉=0.7595~0.9997);根土质量比与各土层满足狔=a狓2
+b狓+c(a>0),犚2 均为1。
参考文献:
[1] 陈全功.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草业学报,2007,16(1):1015.
[2] 任继周,林慧龙.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J].草业学报,2005,14(2):18.
[3] 王小明,王正寰,PatrickG.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4,41(4):10411045.
[4] 钟文勤,樊乃昌.我国草地鼠害发生原因及其生态治理对策[J].生物学通报,2002,37(4):14.
[5] 周华坤,赵新全,周立,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3):3140.
[6] 王辉,任继周,袁宏波.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沙化进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以玛曲为例[J].草业学报,2007,16(1):3033.
[7] 马玉寿,郎百宁,王启基.“黑土型”退化草地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草业科学,1999,15(2):59.
[8] 杨振宇,江小蕾.高原鼠兔对草地植被的危害及防治阈值研究[J].草业科学,2005,19(4):6365.
[9] 刘书润.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布氏田鼠与草原植被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1979,(2):2731.
[10]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等.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J].草业科学,2005,22(5):
6571.
[11] 陈佐忠,黄德华,张鸿芳.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与降水关系模型探讨[J].草原生态系统研
究,1988,(2):2026.
[12] 王艳芬,汪诗平.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9,7(3):198202.
[13] EdyyVM,ArgeentaT.Abovegroundandbelowgroundbiomassrelationinsteppesunderdifferentgrazingcondition[J].Oi
kos,1989,(56):364370.
[14] 黄德华,陈佐忠,张鸿芳.加贝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草原地下生物量的研究[J].草原生态系统研究,1988,(2):122131.
[15] 王启基,周立,王发刚,等.放牧强度对冬春草场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效应[J].高寒草甸生态系统,1995,(4):353364.
[16]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等.管理措施对三江源区“黑土滩”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3):18.
[17] 黄昌勇.土壤学实验指导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45.
[18]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9.
51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犃犾狆犻狀犲犿犲犪犱狅狑狆犾犪狀狋犮狅犿犿狌狀犻狋狔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狀犱狊狅犻犾犫狌犾犽犱犲狀狊犻狋狔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犫狌狉狉狅狑犻狀犵狉狅犱犲狀狋犱犲狀狊犻狋狔狆犾狅狋狊犻狀狋犺犲“犜犺狉犲犲犚犻狏犲狉犎犲犪犱狑犪狋犲狉狊”狉犲犵犻狅狀
SUNFeida1,LONGRuijun2,JIANGWenlan1,GUOZhenggang2,NIEXuemin1
(1.DepartmentofGrasslandScienc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Colegeof
PastoralAgri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2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threeheadwatersofriversoftheTibetplateauareknownastheChina“watertower”,butinre
centyearsthemeadowshavebeenseriouslydegradedbybothnaturalfactorssuchassignificantrodentdamage
andhumanactivities.Thispaperfocusedontheplantcommunitybiomassandsoilbulkdensityatrodentbur
rowsindifferentdensityplotsinJuneandAugusttoassessthemechanismsofmeadowdestructionandthe
effectofrodentcontrol.Burrowdensitieshadnodirectlinearrelationshipwithaboveground,belowground,or
totalplantbiomass.Themiddledegradedmeadowplothadthegreatestrodentpopulation.InAugust,the
aboveground,belowgroundandtotalplantbiomassesweremorethaninJune,andthebelowgroundbiomass
wasgreaterthanaboveground.InJune,theratioofbelowgroundandabovegroundbiomasswas11.81-27.64,
andinAugustwas8.48-30.90.Alplotshadthemostbelowgroundbiomasspercentinthefirst(0-10cm)
ofthethreesoillayers(10-20,20-30cm).InJune,thefirstlayerwas78.21%-83.45%andinAugustwas
79.32%-91.54%.ComparingthepercentagesinAugustandJune,inthefirstlayerAugust>June,inthe
secondlayertheywereequal,whileinthethirdlayerAugust<June.Soilbulkdensityhadapositivelinearre
lationshipwithvariouslayers:狔=a狓+b(狉=0.7595-0.9997).Roots/soilweightandvariouslayers’rela
tionshipwasdescribedby狔=a狓2+b狓+c(a>0)(犚2=1).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hreeRiverHeadwaters”region;burrowingrodentsdensities;alpinemeadow;biomass;soilbulk
density;roots/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soi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征订启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
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
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统计,2007年度《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
达0.914。
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
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
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
样性研究。
季刊,大16开本,128页。定价20元,全年80元。各地邮局发行,邮发代号:82-643。国内刊号CN11-
4996/S,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2-1810。
本刊编辑部常年办理订阅手续,如需邮挂每期另加3元。
Email:zwyczyxb2003@163.com zwyczyxb2003@sina.com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2180257,62180279(兼传真)
6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