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clonal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
in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青藏高原东缘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



全 文 :书青藏高原东缘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
许璐,苏雪,董莉娜,张辉,陈纹,江龙龙,刘泾霞,孙坤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markers)对青藏高原东缘中国沙棘的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进行了
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14条RAPD引物在8个中国沙棘居群共184个样本中平均形成55.75种条带,平均有
15.13种条带在居群内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27.64%;鉴别出26种基因型,平均每基株形成3.4
个分株;2)与应用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其他克隆繁殖能力较强的植物相比,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水平偏低,
Simpson’s多样性指数(D)平均值为0.85;Fager’s均匀度指数(E)平均值为0.87;3)克隆结构分析表明,中国沙棘
每克隆内分株间的平均距离为1.75m,克隆繁殖的生长型主要为游击型,并且在居群内存在以某一优势基株为主
的克隆分布方式;4)居群的定居时间、生境及群落结构等对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中国沙棘;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RAPDs
中图分类号:S793.6;Q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3011708
  无性生殖习性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具无性生殖习性的植物(克隆植物)具有可塑性强、繁殖速度快
的特点,可在短期内占据各种不同生境,尤其是不良环境[1],对物种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植物种类可以
通过克隆生长产生与母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后代[2,3],产生的无性系分株成活率高,提高了其在非最适条件,尤
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如高山和极地地区)下的生存力[4]。植物种群的克隆结构及克隆多样性是进化过程中适应
环境的结果,深入研究种群的克隆结构及克隆多样性对了解克隆植物的种群形成、维持和衰退机制等有重要意
义[5,6]。由于在野外精确鉴定克隆基株存在很大难度,严重制约了植物克隆结构和克隆多样性的研究。近年来,
一些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准确鉴定克隆基株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已开始被用于植物克
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的研究[79]。
中国沙棘(犎犻狆狆狅狆犺犪犲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pp.狊犻狀犲狀狊犻狊)为我国的特有类群,是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具有重要的水
土保持和经济价值,主要分布于海拔400~3100(3900)m的山坡、草甸、谷地、河岸或干涸河床,在青藏高原东
缘至黄土高原极为普遍。中国沙棘可通过根的萌蘖进行克隆繁殖,其根系主要由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组成,克隆
繁殖主要通过水平根系进行。迄今为止,对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激素、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
栽培群体克隆生长的影响[10,11]、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生态学意义[12]和种群稳定性维持途径[13]等方面,而对自然
生长的中国沙棘居群克隆结构和克隆多样性仍缺乏了解。为此,本研究使用RAPD作为遗传标记,对青藏高原
东缘甘南藏族自治州的8个中国沙棘自然居群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揭示沙棘属植物
的克隆繁殖能力和克隆分布特点,并为探讨高山克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境内,平均海拔3000m,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800mm,多集中于5-9月,年平均气温1~3℃[14]。分布于甘南的中国沙棘群落平均
株高为1~5m,灌木层盖度60%~95%,草本层盖度50%~80%。在合作市郊和党智沟分别选取中国沙棘自然
居群各4个,设置大小为5m×6m的样方,在样方内间隔1m进行个体采样,并详细绘制所采个体在居群内的
位置(图1),摘取新鲜、无虫斑和病斑的幼嫩叶片,硅胶快速干燥后用于DNA提取。在野外调查并记录中国沙棘
居群平均株高、群落优势种及生境的特征。具体采样地点及居群特征见表1。
第21卷 第3期
Vol.21,No.3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17-124
2012年6月
收稿日期:20111124;改回日期:201112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029,31160046)和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项目(nwnukjcxgc0349)资助。
作者简介:许璐(1987),女,甘肃民勤人,在读硕士。Email:xulu@126.com
通讯作者。Email:suxue1028@163.com,kunsun@nwnu.edu.cn
图1 8个中国沙棘居群的克隆空间分布
犉犻犵.1 犆犾狅狀犪犾狊狆犪狋犻犪犾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犲犻犵犺狋
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
表1 中国沙棘采样地点及生境条件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犺犪犫犻狋犪狋狊犻狀狊犪犿狆犾犻狀犵狊犻狋犲狊狅犳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狊狆狆.狊犻狀犲狀狊犻狊
居群
Population
采样地点
Samplingsites
个体数
No.of
sample
平均株高
Plant
height(m)
海拔
Altitude
(m)
生境
Habitats
灌丛类型
Thickettype
G1 合作党智沟 Hezuodangzhigou 23 2.0 2950 山坡草甸灌丛 Hilsidemeadow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2 合作党智沟 Hezuodangzhigou 23 2.0 3000 山坡草甸灌丛 Hilsidemeadow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3 合作党智沟 Hezuodangzhigou 23 3.0 3000 林缘Forestmargin 鲜黄小砨+中国沙棘灌丛 Berberi
daceaeand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4 合作党智沟 Hezuodangzhigou 23 2.5 3050 林缘Forestmargin 鲜黄小砨+中国沙棘灌丛 Berberi
daceaeand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5 合作市郊 Hezuosuburb 23 4.0 3050 河滩Rifflearea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6 合作市郊 Hezuosuburb 23 1.0 3100 河滩Rifflearea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7 合作市郊 Hezuosuburb 23 3.0 3200 山坡草甸灌丛 Hilsidemeadow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G8 合作市郊 Hezuosuburb 23 2.5 3300 山坡草甸灌丛 Hilsidemeadow 中国沙棘灌丛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hrub
8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3
1.2 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15],0.8%
琼脂糖凝胶检测DNA样品浓度,用去离子的灭菌水
稀释DNA至20ng/μL左右,置于4℃冰箱备用。
1.3 引物的筛选及PCR扩增和产物检测
采用陈纹[16]在沙棘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筛选出
的14条可以在中国沙棘居群内扩增形成清晰、稳定、
重复性高、多态性丰富的随机引物作为扩增引物
(表2)。
每个居群对全部个体进行PCR扩增。采用10
μL的反应体系:DNA模板(5ng/μL)2μL;10×扩增
缓冲液(500mmol/LTrisHClpH8.3,2.5mg/mL
的牛血清白蛋白(BSA),20mmol/LMgCl2)1μL;
表2 用于中国沙棘克隆结构研究的引物及序列
犜犪犫犾犲2 犛犲狇狌犲狀犮犲狊狅犳狆狉犻犿犲狉狊狌狊犲犱犻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
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狊狆狆.狊犻狀犲狀狊犻狊犮犾狅狀犪犾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
引物
Primers
引物序列
Sequences(5′-3′)
引物
Primers
引物序列
Sequences(5′-3′)
S5 TGCGCCCTTC S298 GTGGAGTCAG
S45 TGAGCGGACA S352 GTCCCGTGGT
S84 AGCGTGTCTG S357 ACGCCAGTTC
S94 GCATGAGACC S368 GAACACTGGG
S97 ACGACCGACA S414 AGGGTCGTTC
S273 CACAGCGACA S429 TGCCGGCTTG
S276 CAGCCTACCA S506 GTCTACGGCA
各200μmol/LdNTPs(上海Sangon生物工程公司)1μL;ED(10mmol/LTrisHClpH8.3,2.5mg/mLBSA)
1μL;0.1μL(5U/μL)TaqDNA聚合酶(上海Sangon生物工程公司);15ng/μL引物(上海Sangon生物工程公
司)2μL;10%Ficol(10mmol/L酒石黄,75μg/μLFicol400)1μL;灭菌水1.9μL。PCR反应在德国产Biome
traPCR仪上进行。扩增程序为:95℃60s;95℃5s,37℃40s,72℃70s,1个循环后,95℃5s,37℃40s,72℃
70s,39个循环,最后延伸72℃4min。PCR产物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溴化乙锭染色,UVI凝胶图像
分析仪观察并照相。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产物在电泳图谱中的位置,按扩增阳性(1)和扩增阴性(0)记录电泳谱带,出现扩增条带的记为1,相应
位置无扩增条带的记为0,形成RAPD表型的0/1数据矩阵。应用NTSYS软件计算J&C遗传距离。居群内个
体间遗传距离为0表示基因型相同,确定为同一基株克隆形成的不同分株。
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水平用以下3个指数来判断:
1)基因型比率(PD)[17]:犘犇=犌/犖,其中犌表示应用RAPD标记所能检测到克隆繁殖的基因型,即基株数;
犖 表示样本数;由于犘犇受采样策略和分株数目的影响,所以同时采用另一个更为客观的指数来衡量克隆多样
性,即犌/狀,其中狀为克隆繁殖形成的分株个数[18]。
2)Simpson’s多样性指数(D):通过Simpson多样性指数可以估计居群内克隆的多样性水平[19]。公式为:
犇=1-{∑狀犻(狀犻-1)]/[犖(犖-1)]}[20]。式中,狀犻表示基株犻形成的分株数目;犖 为检测的样本数。犇的变化范
围在0(居群由1种基因型构成)~1(居群内每一分株都由不同的基株形成)。
3)Fager’s指数(犈)[21]:用来描述居群内不同基因型分布的均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出:犈=犇/犇max,其中
犇max=[犖(狀-1)]/[狀(犖-1)]。狀表示每克隆繁殖形成的克隆数;犖 表示检测的样本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沙棘RAPD扩增
用14条随机引物对8个中国沙棘居群共18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14条随机引物平均形成55.75种条带,
平均有15.13种条带在中国沙棘居群内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27.64%。
2.2 克隆多样性
中国沙棘居群不同基因型比例(G/n)从0.15到0.67不等(表3),平均为0.35,G6居群最高,G5居群最低;
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14;Simpson’s多样性指数在G3、G6居群最高(0.99),G5居群的最低(0.69),平均为
0.85。中国沙棘居群的Fager’s均匀度指数(犈)的平均值为0.87,各居群的犈值为0.70~1.00。
911第21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2年
表3 中国沙棘居群的克隆多样性
犜犪犫犾犲3 犆犾狅狀犪犾犱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犻狀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狊狆狆.狊犻狀犲狀狊犻狊
居群
Population
样本大小
Samplesize
(N)
分株数
Numberof
ramets(n)
基株数
Numberof
genets(G)
不同基因型比例
Proportionofcloneshaving
distinctgenotypes(G/n)
基因型比率
Proportionofdistinct
genotypes(PD)
Simpson’s多样性指数
Simpson’sdiversity
index(D)
均匀度
Fager’sevenness
(E)
G1 23 9 4 0.44 0.17 0.93 1.00
G2 23 15 4 0.27 0.17 0.89 0.91
G3 23 4 2 0.50 0.09 0.99
G4 23 11 3 0.27 0.13 0.92 0.97
G5 23 20 3 0.15 0.13 0.69 0.70
G6 23 3 2 0.67 0.09 0.99
G7 23 14 4 0.29 0.17 0.87 0.90
G8 23 13 4 0.31 0.17 0.82 0.84
平均 Mean 23 11.1 3.25 0.35 0.14 0.85 0.87
2.3 克隆大小与克隆分布
8个中国沙棘居群共鉴别出26种不同的基因型(基株)。26种基株通过克隆繁殖形成的分株数分别为1~
12个,共形成89个分株(表4)。中国沙棘各居群可检测到的产生克隆分株的基株数平均为3.25个,平均克隆大
小为每基株形成3.4个分株,65%的基株可形成1个以上的分株。
中国沙棘居群内同一基株形成两分株间的最大距离为5.8m,最小距离为1.0m。每基株形成分株之间最
大距离的平均为3.4m。26种基株形成的89个分株间的总距离为138.2m,每克隆内分株间的平均距离为1.75
m;同一克隆内分株间的总距离为1.0~15.3m。8个中国沙棘居群的具体克隆分布情况如图1。总体上,中国
沙棘同一基株产生的克隆分株间的距离较大,分株的分布比较离散,即克隆分布主要为游击型(guerilagrowth
form)分布。中国沙棘居群内能够进行克隆繁殖的基株数目(克隆数目)为2~4个,但各居群内的克隆繁殖却主
要是由其中1种基株为主进行的,如基株类型g11、g21、g41、g42、g51、g71和g81在各居群中产生的分
株数和分株的扩散能力都占优势(表1,图1)。不同基株形成分株的能力和分布特点表明中国沙棘的克隆繁殖主
要是以某一优势基株类型为主的方式。
2.4 居群株高和群落结构对中国沙棘克隆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指数与居群株高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除居群G3(平均株高3m)外,随着居群
平均株高的增加,克隆多样性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图2)。居群G5的平均株高最大,在4m左右,但Simpson’s多
样性指数(犇)、犌/狀值在8个居群间最低。最年轻的居群G6(平均株高1m)的犌/狀和犇 值最高。另外,分布于
林缘灌丛类型为鲜黄小砨+中国沙棘的G3和G4居群相对于其他以中国沙棘为单优势种的灌丛中分布的中国
沙棘居群具有较高的Simpson’s多样性指数,D值分别为0.99和0.92。同一地点的中国沙棘自然居群,克隆多
样性与海拔之间并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3 讨论
3.1 中国沙棘克隆多样性
植物的克隆多样性与其繁殖特性有关[22],中国沙棘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的木本植物,可通过根的萌蘖进行
克隆繁殖。与同是木本、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栎属的犙狌犲狉犮狌狊犮犺狉狔狊狅犾犲狆犻狊、欧洲山杨(犘狅狆狌犾狌狊狋狉犲犿狌犾犪)[18,23]]相
比,青藏高原东缘的中国沙棘自然居群检测到的克隆多样性指数较低:基因型比率(PD)平均值为0.14;Simp
son’s多样性指数(D)平均值为0.85;Fager’s均匀度指数(E)平均值为0.87。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克隆繁殖能
力,Chen等[24]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水生植物宽叶泽苔草(犆犪犾犱犲狊犻犪犵狉犪狀犱犻狊)克隆多样性的检测结果为犘犇=
0.37,犇=0.91,犈=0.78。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居群的克隆多样性也低于水生植物宽叶泽苔草的克隆多样
0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3
表4 中国沙棘各居群内的克隆数及克隆分株间的距离
犜犪犫犾犲4 犆犾狅狀犲狊狀狌犿犫犲狉犪狀犱狋犺犲犱犻狊狋犪狀犮犲犫犲狋狑犲犲狀狉犪犿犲狋狊犻狀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
居群
Population
基株类型
Genettype
分株数
Numberoframets(狀犻)
居群内的分株总数
Totaloframetsinpopulation(狀)
居群内克隆大小
Clonesize(狀/犌)
犾max
(m)
犾min
(m)

(m)

(m)
G1 g11 6 9 2.25 4.1 1.0 6.4 1.1
g12 1 1.0 1.0 1.0 1.0
g13 1 2.0 2.0 2.0 2.0
g14 1 2.0 2.0 2.0 2.0
G2 g21 7 15 3.75 5.8 1.0 12.6 1.8
g22 3 4.5 1.0 8.7 2.9
g23 3 5.3 1.0 5.8 1.9
g24 2 2.2 2.2 4.4 2.2
G3 g31 2 4 2.00 4.5 1.0 4.6 2.3
g32 2 2.3 1.0 2.4 1.2
g41 5 3.6 1.0 6.3 1.3
G4 g42 5 11 3.70 5.0 1.0 7.2 1.4
g43 1 2.3 2.3 2.3 2.3
g51 12 5.7 1.0 15.3 1.3
G5 g52 3 20 6.70 2.8 1.0 3.4 1.1
g53 5 3.1 1.0 5.4 1.1
G6 g61 2 3 1.50 5.1 2.3 6.4 3.2
g62 1 1.0 1.0 1.0 1.0
g71 8 5.7 1.0 13.0 1.6
G7 g72 1 14 3.50 1.0 1.0 1.0 1.0
g73 2 2.0 1.4 2.8 1.4
g74 3 4.1 1.0 4.4 1.5
G8 g81 10 13 3.25 4.5 1.0 12.1 1.2
g82 1 3.1 3.1 3.1 3.1
g83 1 3.6 3.6 3.6 3.6
g84 1 1.0 1.0 1.0 1.0
平均 Mean 3.25 3.4 3.4 1.4 5.3 1.75
 犾max:同一克隆内分株间的最大距离;犾min:同一克隆内分株间的最小距离;犔:同一克隆内分株间的总距离;犕=犔/狀犻:克隆内分株间的平均距离。
 犾max:Maximumdistanceamongrametsinthesameclone;犾min:Minimumdistanceamongrametsinthesameclone;犔:Totaldistanceamongra
metsinthesameclone;犕=犔/狀犻:Averagedistancebetweenramets.
图2 居群内平均株高与克隆多样性的关系
犉犻犵.2 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犪狏犲狉犪犵犲狆犾犪狀狋
犺犲犻犵犺狋犪狀犱犮犾狅狀犪犾犱犻狏犲狉狊犻狋狔
性水平。可见,中国沙棘的克隆繁殖能力较强。本研究的
8个中国沙棘居群都生长于高山环境,克隆繁殖占有一定
的优势是其适应高寒环境的繁殖对策。克隆生长可以使克
隆植物同一基因型内资源共享与风险分摊,通过顶端优势
减小克隆分株内的竞争,相对精确的分株放置和空间入侵,
并迅速吸收有限资源并储备供将来使用以及能有效地寻找
空间,利用异质性生境,增加了种群适合度[25,26]。
3.2 中国沙棘克隆大小和分布
本研究的8个中国沙棘居群均表现出一定的克隆扩散
能力(表4),表现为每克隆内分株间的平均距离为1.75m,
同一克隆内分株间的最大距离可达到15.3m,平均克隆大
121第21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2年
小为每基株形成3.4个分株,65%的基株可形成1个以上的分株。Suvanto和 LatvaKarjanmaa[23]研究发现风
媒传粉雌雄异株的木本植物欧洲山杨每基株可形成分株2.1个,能够形成1个以上分株的基株占64%。同为风
媒传粉、雌雄异株的木本植物中国沙棘居群的平均克隆大小要高于欧洲山杨。中国沙棘同一基株的克隆分株间
的距离较大,分株的分布比较离散,其克隆分布主要表现为游击型的分布特点。游击型克隆植物具有很强的克隆
扩散能力,宜于利用分散分布的资源,属于资源开拓型[27,28]。这一分布特点有助于其在异质的高原环境下积极
寻找适宜的生存条件。
青藏高原东缘的中国沙棘克隆繁殖主要表现为居群内存在以优势基株为主的克隆扩增。不同居群包含的克
隆数目虽然为2~4个,但是每基株拥有的分株数却从1~12个不等,并且在多数的居群中都有1~2种基因型占
据相当大的比例。青藏高原边缘自然分布的中国沙棘往往形成密集的沙棘灌丛,群落形成过程中的竞争主要是
在种内个体之间进行,个体间的自疏现象影响了中国沙棘的克隆大小。不同的克隆(基因型)对环境具有不同的
适应性,那些适应生长环境的克隆个体势必会在整个居群中长期占有优势,这可能是中国沙棘克隆繁殖过程中存
在优势基株类型的原因。
3.3 中国沙棘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的影响因素
种群年龄和生态因子等都会影响植物的遗传分化、克隆多样性和克隆分布[6]。研究表明,中国沙棘居群的定
居时间可能对克隆多样性存在有明显的影响。中国沙棘居群的平均株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居群的相对定居
时间。总体上中国沙棘居群在定居的早期(如居群G6),其克隆多样性较高,克隆繁殖现象不明显。当居群内的
植株形成高大乔木,整个居群处于稳定的生长阶段时,克隆繁殖则占有绝对优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定居时间的
增加,居群内竞争能力较强的植株通过克隆繁殖,形成更多的分株,获得最佳的生存资源,排挤居群内的其他植株
并抑制其克隆繁殖,形成了某一优势基株占优势的分布特点。草本植物蛇莓(犇狌犮犺犲狊狀犲犪犻狀犱犻犮犪)的克隆繁殖也表
现出在种群建立不久有最高的克隆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中克隆多样性逐渐降低[29]。环境的变化可以
调节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之间的平衡,是影响居群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的一个机制[30]。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
性与生境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联系。例如,居群G5是生长于河滩的以中国沙棘为优势种的沙棘灌丛,水源充足,
不存在种间竞争,其长势旺盛,克隆繁殖现象明显,Simpson’s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犈在8个居群中都最低,且同
一克隆分株间的总距离高达15.3m,由1个优势基株(G51)形成了12个分株。而分布于林缘阴坡和半阴坡的
居群G3和G4则表现出了较弱的克隆繁殖能力。这2个居群均生长于以鲜黄小砨和中国沙棘为共优种的灌丛,
群落内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可能是中国沙棘居群内克隆繁殖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原因。Nicotra和 Roden
house[31]也提出植物对资源可利用性的竞争会影响克隆植物的多样性。另外,前人对蛇莓[29]和菊科犚狌狋犻犱狅狊犻狊
犾犲犻狅犾犲狆犻狊[32]的研究表明,其克隆繁殖能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强。但本研究对合作党智沟和市郊2个样地不同
海拔中国沙棘克隆多样性的研究表明,其克隆多样性与海拔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中,两样地中
国沙棘的海拔仅有100~250m,海拔不明显可能是未检测到其克隆多样性与海拔之间相关性的原因,今后还需
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揭示中国沙棘克隆多样性与海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BarretSCH,ShoreJS.Isozymevariationincolonizingplants[A].SoltisDE,SoltisPE.IsozymesinPlantBiology[M].
Portland:DioscoridesPress,1989:106126.
[2] 董鸣.资源异质性环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觅食行为策[J].植物学报,1996,38:828835.
[3] 李洁英,解安霞,白昌军,等.周期性去叶对地毯草克隆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3):115121.
[4] KudohH,ShibaikeH,TakasuH.Genetstructureanddeterminantsofclonalstructureinatemperatedeciduouswoodland
herb,犝狏狌犾犪狉犻犪狆犲狉犳狅犾犻犪狋犪[J].JournalofEcology,1999,87:244257.
[5] 阮成江,何祯祥,周长芳.当前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展望[A].植物分子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李海燕,李建东,徐振国,等.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特性的比较[J].草业学报,2011,20(5):1925.
[7] HangelbroekHH,OuborgNJ,SantamaraL,犲狋犪犾.Clonaldiversityandstructurewithinapopulationofthepondweed犘狅狋犪
2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3
犿狅犵犲狋狅狀狆犲犮狋犻狀犪狋狌狊foragedbyBewick’sswans[J].MolecularEcology,2002,11:21372150.
[8] LiA,GeS.Geneticvariationandclonaldiversityof犘狊犪犿犿狅犮犺犾狅犪狏犻犾犾狅狊犪(Poaceae)detectedbyISSRmarkers[J].Annalsof
Botany,2001,87:585590.
[9] RuggieroMV,ReuschTBH,ProcacciniG.LocalgeneticstructureinaclonaldioeciousAngiosperm[J].MolecularEcolo
gy,2005,14:957967.
[10] 李甜江.木本植物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外源激素的响应[D].昆明:西南林学院,2008.
[11] 贺斌,李根前,李周岐,等.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数量与结构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7,3:183187.
[12] 贺斌,李根前,徐德兵.沙棘克隆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3):5459.
[13] 徐德兵,李根前,贺斌,等.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途径的探讨[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6,4(4):4448.
[14]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基于CASA模型的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遥感模拟[J].草业学报,2011,20(4):
316324.
[15] DoyleJJ,DoyleJL.ArapidDNAisolationprocedureforsmalquantitiesoffreshleaftissue[J].PhytochemistryBuletin,
1987,9:1115.
[16] 陈纹.沙棘属几个中国特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17] ElstrandNC,RooseML.Patternsofgenotypicdiversityinclonalplantspecies[J].AmericanJournalofBotany,1987,
74(1):123131.
[18] MontalvoAM,ConardSG,ConkleM T,犲狋犪犾.Populationstructure,geneticdiversity,andcloneformationin犙狌犲狉犮狌狊
犮犺狉狔狊狅犾犲狆犻狊(Fagaceae)[J].AmericanJournalofBotany,1997,84:15531564.
[19] ParkerED.EcologicalimplicationsofclonaldiversityinParthenogeneticmicrospecies[J].AmericanZoologist,1979,19:
753762.
[20] PielouEC.Themeasurementofdiversityindifferenttypesofbiologicalcolections[J].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y,
1966,13:131144.
[21] FagerEW.Diversity:asamplingstudying[J].AmericanNaturalist,1972,106:293310.
[22] NavasML,GasquezJ.Geneticdiversityandclonalstructureof犚狌犫犻犪狆犲狉犲犵狉犻狀犪inMediterraneanvineyardandunmanaged
habitats[J].WeedResearch,1991,31:247256.
[23] SuvantoLI,LatvaKarjanmaaTB.CloneidentificationandclonalstructureoftheEuropeanaspen(犘狅狆狌犾狌狊狋狉犲犿狌犾犪)[J].
MolecularEcology,2005,14(9):28512860.
[24] ChenJM,GituruWR,WangYH.Theextentofclonalityandgeneticdiversityintherare犆犪犾犱犲狊犻犪犵狉犪狀犱犻狊(Alismatace
ae):ComparativeresultsforRAPDandISSRmarkers[J].AquaticBotany,2006,84:301307.
[25] 罗学刚,董鸣.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反应[J].生态学报,2001,21(12):19571963.
[26] 董鸣,张淑敏,陈玉福.匍匐茎草本蛇莓对基质养分条件的克隆可塑性[J].植物学报,2000,42(5):518522.
[27] 陆建英,马瑞君,孙坤.珠芽蓼种群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4):561567.
[28] 宋明华,董鸣.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性[J].生态学报,2002,22(11):19601967.
[29] 李钧敏,金则新.匍匐茎草本植物蛇莓小尺度克隆结构[J].生态学报,2009,29(7):35403548.
[30] JacquemynH,BrysR,HonnayO,犲狋犪犾.Localforestenvironmentlargelyaffectsbelowgroundgrowth,clonaldiversityand
finescalespatialgeneticstructureinthetemperatedeciduousforestherb犘犪狉犻狊狇狌犪犱狉犻犳狅犾犻犪[J].MolecularEcology,2005,
14:44794488.
[31] NicotraAB,RodenhouseNL.Intraspecificcompetitionin犆犺犲狀狅狆狅犱犻狌犿犪犾犫狌犿varieswithresourceavailability[J].Ameri
canMidlandNaturalist,1995,134:9098.
[32] YoungAG,HilJH,MurrayBG.Breedingsystem,geneticdiversityandclonalstructureinthesubalpineforb犚狌狋犻犱狅狊犻狊
犾犲犻狅犾犲狆犻狊F.Muel (Asteraceae)[J].BiologicalConservation,2002,106:7178.
321第21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2年
犜犺犲犮犾狅狀犪犾犱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犪狀犱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狅犳犎犻狆狆狅狆犺犪犲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狊狊狆.狊犻狀犲狀狊犻狊
犻狀犲犪狊狋犲狉狀犙犻狀犵犺犪犻犜犻犫犲狋犘犾犪狋犲犪狌犻狀犆犺犻狀犪
XULu,SUXue,DONGLina,ZHANGHui,CHEN Wen,JIANGLonglong,LIUJingxia,SUNKun
(ColegeofLifeScienc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markerwasusedtodetectclonalstructureanddiversi
tyof犎犻狆狆狅狆犺犪犲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ssp.狊犻狀犲狀狊犻狊ineasternQinghaiTibetPlateauinChinaandanalyzethepossibility
relationshipsbetweenclonaldiversityanditsinfluencingeffects.Ourobjectivesweretoexaminetheadaptive
strategiesofalpineplantstovariedenvironmentsandestablishafoundationforunderstandingreproductionand
distributionofclonalplants.Weselected14randomprimersforamplificationandfoundaverage55.75repeti
tivelociwithaverage15.13polymorphicloci(totalaveragepercentageofpolymorphiclociwas27.64%).We
differentiated26RAPDgenotypesorclonesamongthe184plantssampled,whichformed89rametsbyclonal
growth.Featuresofsizeandshapeof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weresmalwithonly3.4rametspergemetsand1.75m
betweenneighbouringrametsonaverage.MeanSimpson’sindexwas0.85,andaverageEwas0.87,slightly
lowerthantheplantswhichapplicationofDNA molecularmarkers.Therefore,the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popula
tionsgrowingineasternQinghai-TibetPlateauhavehighcapabilityofclonalgrowth.Theformationsof犎.
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aregueriltypeandexpandbasedonsomedominantgenetsinpopulations,thesedistributionpat
ternincreasetheadaptationabilitytothealtiplanoenvironment.Thecolonisationtime,habitatsandcommuni
tycompositionhavetoacertaindegreeaffectedtheclonaldiversityof犎.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population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犎犻狆狆狅狆犺犪犲狉犺犪犿狀狅犻犱犲狊;clonalstructure;clonaldiversity;RAPDs
4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