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犇犗犐:10.11686/犮狔狓犫2014435 犺狋狋狆://犮狔狓犫.犾狕狌.犲犱狌.犮狀
段玉婷,王志泰,徐小明.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草业学报,2015,24(9):1018.
DUANYuTing,WANGZhiTai,XUXiaoMing.Investigationofsoilnutrientandplantcommunitydynamicsaftervegetationplantingonarocky
slope.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5,24(9):1018.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
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
段玉婷,王志泰,徐小明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要:于2009年6月-2013年12月,以贵阳市花溪区环城高速经人工植被恢复的3个石灰岩石质边坡为研究对
象,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法及室内实验对其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定点定期动态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1)AN、AK、AP、OM含量成波动上升趋势,到2013年,AN、AK、AP、OM平均含量分别为中下、极高、较高、中上水
平;2)随着恢复年限延长,边坡总物种数大幅增加且波动幅度渐缓,存在季节性变化,物种组成及比例发生较大改
变,优势种也发生转变,群落出现向当地自然植被方向演替的变化规律;3)2009年7月-2012年6月,植物草本层
盖度及高度呈上升趋势,到2013年均有所降低,各边坡有一定数量灌木定植,边坡恢复效果良好;4)边坡群落总物
种数、植物高度及盖度、土壤速效养分N、P、K和OM之间存在18对显著相关的指标对,但在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
特征关系方面只有AN、AP与植物总物种数、灌木层植物高度具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边坡;土壤;养分;植物群落特征
犐狀狏犲狊狋犻犵犪狋犻狅狀狅犳狊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犪狀犱狆犾犪狀狋犮狅犿犿狌狀犻狋狔犱狔狀犪犿犻犮狊犪犳狋犲狉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狆犾犪狀狋犻狀犵
狅狀犪狉狅犮犽狔狊犾狅狆犲
DUANYuTing,WANGZhiTai,XUXiaoMing
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犉狅狉犲狊狋狉狔,犌狌犻狕犺狅狌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犌狌犻狔犪狀犵550025,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Usingconventionalplantcommunitysurveymethodsthreerockyslopeswereconstructedtosimulate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soilandtheartificialvegetationrestorationoftheGuiyangCitybeltwaysouth
loopinanindoorexperiment.Itwasfoundthat:1)Thecontentofalkalihydrolyzablenitrogen(AN),availa
blepotassium(AK),availablephosphorus(AP),organicmatter(OM)showedanupwardtrend,by2013,the
averagecontentofANreachedalowerlevel,theaveragecontentofAKmaintainedhighlevel,theaveragecon
tentofAPreachedahigherlevel,theaveragecontentofOMatthemiddlelevel.2)Withlongerrecovery
time,slopetotalspeciesnumberhasincreasedsubstantialyandthefluctuationofgradual,theyhaveseasonal
variation,Speciescompositionandproportionanddominantchanged,tochangetothelocalnaturalvegetation.
3)In2009July-2012yearinJune,plantherblayercoverageandhighrisen,by2013theyhavereduced,acer
tainnumberofshrubplantingintheslope,andthesloperestorationeffectisgood.4)Thereare18pairsof
significantcorrelationindicatorbetweenslopecommunitytotalspeciesnumber,plantheightandcoverage,the
第24卷 第9期
Vol.24,No.9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15年9月
Sep,2015
收稿日期:20141021;改回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2]002号)和贵州省社发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SZ字[2009]3026号)资助。
作者简介:段玉婷(1989),女,贵州修文人,在读硕士。Email:743029414@qq.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zhitai@163.com
soilavailablenutrientsN,P,KandOM,butintherelationshipbetweensoilnutrientandplant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onlyANandAPandtotalplantspecies,shrublayerplantheighthavesignificantlycorrela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slope;soil;nutrients;plantcommunitycharacteristics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覆盖面的逐年扩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已逐步迈向山区地带,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
区,高速公路的修建会产生更多、更高的裸露石质边坡[1],若依靠自然植物演替,速度非常缓慢,利用人工植被生
态恢复技术恢复的边坡植物群落能较快达到理想盖度,完成自然演替不能快速解决植被覆盖度的问题[2]。植被
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会对土壤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土壤质量也会对边坡植被恢复的后期效果产生直接影响[3],因此
对石灰岩石质边坡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在边坡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方面已有许多研究,刘子壮等[4]对陕南石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不同恢复年限的
土壤性质做了研究,表明恢复年限对高速公路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已成为边坡植被恢复及
演替的限制因子;赵旭炜等[5]通过对矸石山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
均对矸石山土壤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并优于自然恢复模式下的土壤质量;马帅帅等[6]对京承高速恢复3年的边
坡进行调研并分析了影响边坡养分的主要因素,发现坡质、坡向及施工工艺是对基质养分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
速效钾为目前养护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潘树林等[7]以浙江省恢复1年后的16个岩质边坡为研究对
象,分析了坡度和坡位对岩质边坡早期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41°~45°、45°~52°类型
的边坡中全磷、全氮及全钾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为坡中>坡下>坡上,在相同坡位不同坡度的条件下,土壤养
分在岩质边坡早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受坡度影响。边坡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但是大多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生态恢复后的边坡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在边坡群落
特征与土壤养分定点定期长时动态观察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野外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和室内土壤养分测定为
基础,在2009年7月-2013年12月(2012年7月-2012年12月数据缺失),对贵阳市花溪区环城高速公路金竹
立交路堑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进行定点定期跟踪观测,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人工植被建植后群落及土壤养分
变化特征,分析边坡生态恢复的后期效果、土壤改善状况及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为今后黔中高速公路石灰岩
石质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点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海拔1100m,属亚热带湿润温
和型气候,年均降水量约1200mm,年均温度为15.3℃,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4℃,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4.6℃。相对湿度较大,无霜期270d左右。
2009年5月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技术进行人工植被建植,6月底施工完毕。所选3个实验边坡距离不超过
50m,分别为:1号坡,坡向西北45°,坡度45°;2号坡,坡向东南45°,坡度51°;3号坡,坡向东南15°,坡度63°,土
层厚约10cm,每 m2 初始喷播物种为:刺槐(犚狅犫犻狀犻犪狆狊犲狌犱狅犪犮犪犮犻犪)、木豆(犆犪犼犪狀狌狊犮犪犼犪狀)、伞房决明(犆犪狊狊犻犪
犮狅狉狔犿犫狅狊犪)、白三叶(犜狉犻犳狅犾犻狌犿狉犲狆犲狀狊)、黑麦草(犔狅犾犻狌犿狆犲狉犲狀狀犲)、狗牙根(犆狔狀狅犱狅狀犱犪犮狋狔犾狅狀)、高羊茅(犉犲狊狋狌犮犪
犪狉狌狀犱犻狀犪犮犲犪)。
当地常见灌木主要有悬钩子(犚狌犫狌狊狆犪犾犿犪狋狌狊)、火棘(犘狔狉犪犮犪狀狋犺犪犳狅狉狋狌狀犲犪狀犪)、截叶胡枝子(犔犲狊狆犲犱犲狕犪犮狌
狀犲犪狋犪)等,常见草本植物主要有金茅(犈狌犾犪犾犻犪狊狆犲犮犻狅狊犪)、硬杆子草(犆犪狆犻犾犾犻狆犲犱犻狌犿犪狊狊犻犿犻犾犲)、荩草(犃狉狋犺狉犪狓狅狀
犺犻狊狆犻犱狌狊)、狗尾草(犛犲狋犪犻狉犪狏犻狉犻犱犻狊)、飘拂草(犉犻犿犫狉犻狊狋狔犾犻狊犱犻犮犺狅狋狅犿犪)、艾蒿(犃狉狋犲犿犻狊犻犪犪狉犵狔犻)、苦莴苣(犛狅狀犮犺狌狊
犪狉狏犲狀狊犻狊)、野菊(犇犲狀犱狉犪狀狋犺犲犿犪犻狀犱犻犮狌犿)、小白酒草(犆狅狀狔狕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白三叶、酢浆草(犗狓犪犾犻狊犮狅狉狀犻犮狌犾犪狋犪)、野
豌豆(犞犻犮犻犪狊犲狆犻狌犿)等,偶见十字花科、鸢尾科、苋科、石竹科和毛茛科植物。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每个边坡随机设定12个1m×1m的草本样方(共36个)。开始出现灌木时,
11第9期 段玉婷 等: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样方设计,在每个边坡上设置4个3m×3m的灌木样方,共计12个灌木样方。每月中旬对
1、2、3号边坡进行常规生态学调查,记录样方内群落物种数、植物高度、盖度(目测估计)等。
1.2.2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由于边坡土层厚度小于10cm,故不采取分层采样,按季度在每个样方中
用环刀取土样带回实验室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土
壤速效氮———扩散吸收法、土壤速效磷———0.5mol/LNaHCO3 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NH4OAc浸
提-火焰光度法、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89]。
1.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作图及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9.0。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养分变化动态
2.1.1 碱解氮变化动态 碱解氮又称水解氮,是硝态氮、铵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氮的总和,是
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反映出近期内土壤氮素的供应情况[10],在衡量边坡土壤氮素供养水平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3个边坡的碱解氮在2009年9月-2013年12月的每个季度中存在显著差异(犘<0.01)(图1A),年内变化
趋势为:建植前3年内,3个边坡的碱解氮含量变化步调基本一致,且峰值都出现在每年12月,2013年3-9月,
2、3号坡碱解氮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9月达到峰值(分别为115.75和99.00mg/kg),1号坡从3月开始碱解氮
含量持续下降,到12月为止值下降为65.25mg/kg。从年际变化来看,3个边坡碱解氮含量在建植第2年有所
下降,第3年开始逐渐上升,第2年末(2011年6月)与第1年末(2010年6月)相比,各坡碱解氮含量均下降,降
幅分别为18.06%,9.61%,14.68%;第3年末(2012年6月)与第2年末(2011年6月)相比,1、2号坡碱解氮含
量增幅为18.07%,16.67%,3号坡碱解氮含量降低了12.22%;2013年12月与2012年6月相比,3个坡碱解氮
含量均有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52.90%,32.31%,151.73%。
图1 边坡土壤养分动态特征
犉犻犵.1 犇狔狀犪犿犻犮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狊犾狅狆犲狊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狊
2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2.1.2 速效钾变化动态 如图1B所示,除2011年3月和6月外,2009年至2013年各季度间3个边坡速效
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犘<0.01)。从年内变化来看,建植第1年,各边坡速效钾含量波动变化,3个坡速效钾含量
在2010年3月同步出现谷值,2010年6月与建植初期(2009年9月)相比3个坡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10.00,
51.14和14.82mg/kg;建植第2年,1、3号坡速效钾含量呈升-降-升趋势,2号坡呈降-升趋势,在2011年3
月同步出现谷值;建植第3年,各边坡速效钾含量上下波动步调不一致;到2013年,2、3号坡速效钾含量波动呈
升-降趋势,在9月达到峰值,1号坡呈下降趋势,12月达到谷值。从年际变化来看,建植第1年到第3年速效钾
含量逐渐下降,到2013年突增,2011年6月与2010年6月相比3个坡速效钾含量降幅分别为22.73%,
21.82%,2.08%;2012年6月与2011年6月相比,1、2号坡速效钾含量降幅分别为8.10%,12.89%,3号坡速效
钾含量增幅为6.80%;2013年12月与2012年6月相比,各坡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4.87%,
100.22%,81.221%。
2.1.3 有效磷变化动态 如图1C,3个边坡有效磷含量在建植第1年存在差异(犘<0.01),但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波动幅度不大;建植第2年各坡间也存在差异(犘<0.05),表现为降-升趋势,在2010年12月达谷值;建
植第3年各坡间没有明显差异,变化趋势也趋一致,也呈现降-升趋势,在2011年12月达谷值;到2013年3个
边坡存在显著差异(犘<0.01),上下波动步调不一致。年际变化为:建植第1年到第3年,有效磷含量逐年降低
且都偏低,到2013年有大幅增加,各边坡年均含量分别为30.58,23.53和27.49mg/kg;建植第2年与第1年相
比,3个坡有效磷含量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0.92%,0.81%,0.65%;建植第3年与第2年相比,有效磷含量同
为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2.15%,11.41%,11.29%;2013年与建植第3年相比,有效磷含量增多,分别增加了
19.19,21.22和22.44mg/kg。
2.1.4 有机质变化动态 如图1D所示,3个边坡有机质含量在2009年9月-2013年12月中除部分月份外
均存在差异(犘<0.01),年内变化表现为:在建植第1年和建植第2年各边坡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有相似性,总
体上为波动上升趋势;建植第3年各边坡表现为降-升趋势,在2011年12月同步达谷值;到2013年3月,1、3号
坡有机质含量达峰值后呈波动降低趋势,2号坡在9月达峰值后降低。年际变化为:建植1~3年各坡有机质含
量变化幅度较小且维持较低水平,到2013年变化波动较大但总体含量增加;1、2号坡有机质含量在建植第2年
比建植第1年有所降低,降幅分别为1.94%,9.00%,3号坡增幅为6.42%;在建植第3年,各边坡有机质含量有
小幅上升,分别增加了4.19%,7.12%,4.13%;到2013年,各边坡有机质含量大幅上升,增幅分别为11.59%,
30.85%,40.16%。
2.2 植物群落特征
2.2.1 群落物种变化动态 边坡记录的总物种数存在升—降—升的季节性变化(图2),冬季(每年1-2月)
总物种数最少,这主要是由于人工边坡植被建植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大多存在冬季枯黄期。建植第1
年边坡总物种数普遍偏低,多为喷播物种,在2009年7-8月高羊茅为优势种迅速覆盖边坡,之后黑麦草逐渐成
为3个边坡的优势草种,高羊茅退出群落,初播物种刺槐、伞房决明、白三叶、狗牙根为伴生种,木豆在2009年12
月全部死亡,3个边坡物种最大值出现在8、9月,分别为11(1号坡)、10(2号坡)、10(3号坡)个物种,冬季黑麦草
枯黄,待返青后又迅速占优势地位。人工初播物种覆盖坡面后,坡面条件得以改善,为乡土物种侵入(主要为菊科
植物)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在建植第2年,样方总物种数大幅提高,在8月达到峰值(分别为19,16,18个物种)。
建植第3年,由于灌木刺槐、马棘(犐狀犱犻犵狅犳犲狉犪狆狊犲狌犱狅狋犻狀犮狋狅狉犻犪)等逐渐占据优势,群落中种间竞争加剧,导致草本
植物减少,总物种数有所回落,变化趋于平缓,物种数最大值出现在8月(分别为15,13,12个物种)。到2013年,
边坡总物种数有所增加,物种数最大值出现在4月(3号坡)、5月(3号坡)、11月(1号坡)、12月(2、3号坡),均达
到15个物种,物种数最小值除了出现在1、2月外还出现在7、8月,这主要是由于2013年在7、8月高温干旱导致
大多数草本植物枯死,同比每月3个边坡的总物种数可知3号坡总物种数明显大于1、2号坡,这主要是3号坡灌
木较少,有充足的阳光及养分供给更多草本植物生长。
2.2.2 群落盖度变化动态 图3A为边坡植被草本层盖度,图中可看出,施工后第2、3个月(2009年7-8月)
3个边坡植被盖度分别达到40%,90%,60%左右,这说明边坡人工植被的建植使坡面达到了快速绿化的效果,但
31第9期 段玉婷 等: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
图2 群落物种数动态变化
犉犻犵.2 犜犺犲犱狔狀犪犿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狀狌犿犫犲狉狅狀狋犺犲狊狆犲犮犻犲狊
图3 边坡植被群落特征动态变化
犉犻犵.3 犆狅犿犿狌狀犻狋狔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犱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狊犾狅狆犲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
4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各边坡间的盖度存在显著差异(犘<0.01),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受坡向和坡度的影响,导致各样坡
内草本植物发芽率不同,二是受光照、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持水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边坡内植物生长发育初期
状况的不同。从2009年10月-2013年12月的数据可看出,3个边坡存活植物盖度在部分月份存在显著差异
(犘<0.01),具明显季节性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具体表现为:每年2、3或4月维持相对较低盖度,6、7月出现
第1个小峰值后下降,到9月达第2个谷值,10月突增至11月达峰值;2013年中,3号坡植物草本层盖度高于1、
2号坡。从植被草本层盖度年际变化来看,同比建植第1年与建植第2年盖度情况,1、3号坡盖度分别平均增加
了1.2%,1.7%,2号坡盖度平均减少7.3%;同比建植第2年与建植第3年盖度情况,3个边坡均有增加(分别增
加了8%,8.9%,12.3%);到2013年3个边坡植物草本层盖度较建植第3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别减少了
22.58%,20.67%,17.33%),但波动幅度有减缓趋势。2013年3个边坡灌木层盖度存在显著差异(犘<0.01)(图
3C),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状,在6、7月维持较高水平,3号坡灌木层盖度明显低于1、2号坡。
2.2.3 群落高度变化动态 如图3B,3个边坡间植物草本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犘<0.01),有明显季节性变
化,建植第1年,边坡植物草本层高度普遍较低,除1号坡在2010年10月达到0.5m外,其余时间各边坡草本层
植物高度维持在0.06~0.38m之间;建植第2年,由于黑麦草生长旺盛以及生长迅速的野菊和苜蓿侵入,3个边
坡草本层植物高度上升较快,在9-11月,各坡草本层植物高度均维持在0.6m以上,12月草本植物大量枯死,
草本层植物高度骤然下降;建植第3年,由于豆科小灌木的生长迅速,边坡草本层植物高度上升较快,9-10月,
各坡草本层植物高度均维持在0.74m以上;到2013年,边坡草本层植物高度大幅降低,最高高度分别为0.31,
0.57,0.45m;总体变化趋势为:2009年11月-2012年6月,每年1-4月维持较低水平,5月开始上升,到10月
达到峰值,12月迅速降低,2013年1号坡峰值出现在6月。从各坡植物草本层高度的年际变化来看,建植第2年
比建植第1年分别增加了0.28,0.21,0.28m,建植第3年比建植第2年分别增加了0.11,0.29,0.09m,到2013
年,草本层植物高度大幅下降,与建植第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43,0.44,0.35m,植物高度与建植第1年水平相
当。图3D表明,2013年3号坡灌木层植物高度与1、2号坡间存在显著差异(犘<0.01),且高度明显低于1、2号
坡,1号坡灌木层植物平均高度为1.95m,2号坡灌木层植物平均高度为2.05m,3号坡灌木层植物平均高度为
1.62m;各边坡灌木层植物高度年增长量分别为0.8,0.52,0.56m。
表1 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之间的犘犲犪狉狊狅狀相关系数
犜犪犫犾犲1 犘犲犪狉狊狅狀犮狅狉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犪犿狅狀犵犮狅犿犿狌狀犻狋狔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犪狀犱狊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
指标Index AN AK AP OM TS HC SC HH
AK 0.810
AP 0.664 0.664
OM 0.730 0.739 0.755
TS 0.407 0.233 0.422 0.183
HC 0.043 0.044 0.024 0.043 0.270
SC -0.312 -0.049 -0.299 -0.236 -0.355 -0.354
HH 0.156 -0.100 0.171 0.037 0.338 0.093 -0.612
SH -0.351 -0.260 -0.213 -0.303 -0.489 -0.444 0.588 -0.446
:犘<0.01;:犘<0.05。AN:碱解氮Alkalihydrolyzablenitrogen;AK:速效钾Availablepotassium;AP:有效磷Availablephosphorus;OM:
有机质Organicmatter;TS:总物种数Totalspecies;HC:草本层盖度Herbaceouslayercoverage;SC:灌木层盖度Shrublayercoverage;HH:草本层高
度 Herblayerheight;SH:灌木层高度Shrublayerheight.
2.3 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关系
通过对边坡群落总物种数、植物高度、植物盖度及土壤速效养分N、P、K及OM之间进行两两相关程度分析
后得出:9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指标对有18对,相关性在0.01置信水平上的有: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效
磷、有机质及总物种数正相关;速效钾与有效磷、有机质正相关;有效磷与有机质、总物种数正相关;总物种数与草
51第9期 段玉婷 等: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
本层盖度和高度正相关,与灌木层高度负相关;草本层盖度与灌木层高度负相关;灌木层盖度与草本层高度负相
关,与灌木层高度正相关;草本层高度与灌木层高度负相关。相关性在0.05置信水平上的有:碱解氮与灌木层高
度负相关;总物种数与灌木层盖度负相关;草本层盖度与灌木层盖度负相关(表1)。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1],土壤速效养分是易于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也
是评估土壤自然肥力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定点定期观测的方法分析了2009年6月-2013年12月边坡土壤
养分(包括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的变化动态,得出边坡土壤养分随恢复年限延长成波动增加趋势,这
与有的学者[3,1215]以时空代换法对不同地区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全
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16],在边坡植被建植1~3年中,碱解氮含量为33.97~70.9mg/kg,属于中下
偏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110.32~229.86mg/kg,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为4.51~8.32mg/kg,属中下偏低水
平,有机质含量为11.18~20.36g/kg,处于中下水平;到2013年碱解氮平均含量达中下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维
持在极高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达较高水平,有机质平均含量处中上水平。在建植前3年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
外均偏低,建植第2年或建植第3年土壤养分还表现出小幅下降,但到2013年土壤养分均有大幅增加,这主要是
由于边坡土壤多为开挖新生土,自生养分含量有限,在建植第2、3年,乡土物种侵入较多,草本植物生长旺盛,再
加上小灌木的迅速生长消耗土壤养分,养分消耗略大于养分归还,使边坡土壤养分积累减缓,历时3年半的植被
恢复后,2013年间,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周期性腐烂和灌木的枯枝落叶对养分的归还,使土
壤养分积累有大幅提高,这说明边坡土壤养分能够自然地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在更长时间的恢复
中土壤养分能否保持中上水平还需要后续研究证明。
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更新紧密相关[17],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边坡总物种数有大幅增加且波动幅度减缓,物
种组成及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初播物种有7种,到2013年只保留了刺槐、白三叶及黑麦草3种,其余均被当地
乡土物种替代,主要为鸢尾和菊科草本植物:小白酒草、野菊、一年蓬(犈狉犻犵犲狉狅狀犪狀狀狌狌狊)、苦苣菜(犛狅狀犮犺狌狊狅犾犲狉犪
犮犲狌狊)、黄鹌菜(犢狅狌狀犵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等以及小灌木马棘,优势种由最初的黑麦草转变成鸢尾+刺槐+马棘(1号
坡)、野菊+刺槐+马棘(2号坡)、黑麦草+小白酒草+马棘(3号坡),这主要是由于在建植初期,坡面阳光充足,
喷播基质含有一定养分,使初播物种迅速生长,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养分逐渐消耗,在遵循“适地适树和适地适草”
原则的同时,野菊、鸢尾、马棘等耐贫瘠的乡土物种通过种间竞争,逐渐侵入并占据优势地位。这种向当地自然植
被方向演替的变化规律可能成为边坡植物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应该是有利于边坡植物群落恢复成更
稳定的结构,实现边坡生态恢复。
边坡植物盖度及高度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每年存在2个植物枯黄期,这与群落物种组成有关,由于初播物
种多为冷季型草种,在夏秋高温季节与冬季低温季节存在枯死现象,导致边坡植物草本层盖度与高度出现周期性
降低,随着部分耐干旱贫瘠的乡土物种侵入,群落物种组成有所改变,边坡植被的高度及盖度波动幅度有一定减
缓,这体现了乡土物种对边坡恢复的重要性,因此,初播物种应考虑对乡土物种的利用,并加入暖季型草种,但对
其合理配比还有待研究。到2013年,边坡草本层植物盖度有所降低,这是由于灌木层的出现对阳光、养分等方面
的争夺,导致草本层植物减少;1、2号坡灌木层植物盖度最高能维持在60%以上,高度在2m左右,3号坡灌木层
植物盖度最高能达20%以上,高度在1.5m左右,这可能是由于3号坡坡度较大,灌木定植有一定难度,通过野
外调查发现1、2号坡大部分灌木也是生长在边坡坡度较缓处,这说明坡度的大小对灌木的良好定植有一定限制。
从3个边坡草本层及灌木层植物的盖度、高度来看,边坡恢复效果良好,由于灌木的定植使边坡植物群落结构更
加稳定,但其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还需长期观测研究。
边坡群落植被特征变化能直观反映出土壤的质量状况及人工植被恢复效果与生产力[1820]。张江英等[21]、张
莉等[22]研究得出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马祥华等[23]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磷对边坡植
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王兴等[24]研究表明,处于演替中早期植被恢复的群落,其土壤养分对植被的直接作用
尚未明显体现。本研究中只有碱解氮和有效磷与植物总物种数、灌木层植物高度具相关性,主要原因是:边坡灌
6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木定植时间不长,并存在许多一年生草本植物,植被仍表现出较强次生性,群落处于不稳定结构,此时期土壤养分
各因子都会对植被生长有一定影响,不仅影响力大小不同,还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外加野外样地立地条件
具有客观性,所以这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长期观察分析。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1] ZhuoML,LiDQ,ZhenYJ.Studyonsoilwaterconservationeffectofbioengineeringtechniquesforslopprotectioninhigh
way.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06,20(1):164167.
[2] DaiQH,LiuGB,ZhangJ,犲狋犪犾.Effectofshrubspeciesduringvegetationsecondarysuccessiononsoilnutrientonthehily
guliedloessregion.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Nat.Sci.Ed.),2008,36(8):125131.
[3] ZhangXJ,GaoZN,LiJ,犲狋犪犾.VariationofSoilnutrientsandmodeofadiversityofplantcommunityontheembankment
slopofhighwaysinGuanzhongplain.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12,19(6):157162.
[4] LiuZZ,ZhaoJ,GaoZL.Researchonecologicalprotectionmodesandsoilpropertiesofdifferentyearsofrecoveralonghigh
wayslops.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2014,14(12):100106.
[5] ZhaoXW,JiaSH,LiM,犲狋犪犾.SoilQualityAssessmentbyTOPSISmethodbasedonPCAintheafforestedcoalgangueare
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14,42(11):98102.
[6] MaSS,WangYY,SongGL,犲狋犪犾.SoilnutrientcharacteristicsandtheirInfluencefactorsinvegetationrestorationonrocky
slope.Bu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13,33(3):2428.
[7] PanSL,ZhouST,GuB.Effectofslopedegreeandslopepositiononsoilnutrientvariabilityintheearlysuccessionofrocky
sloperevegetation.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12,19(4):289291.
[8] BaoSD.SoilAnalysisinAgriculturalChemistry[M].Beijing:ChinaAgriculturalPress,1981.
[9] LuoDQ,BaiJ,XieDT.Researchonevaluationnormandmethodofsoilfertility.Soi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2002,
11(2):202205.
[10] RongYP,HanJG,WangP.Theeffectsofgrazingintensityonsoilphysicsandchemicalproperties.GrasslandofChina,
2001,23(4):4147.
[11] ZhaoP,DaiW A,DuMX,犲狋犪犾.ResponseofamorphafruiticosaplantingtosoilnutrientsintheTibetanPlateau.Acta
PrataculturaeSinica,2014,23(3):175181.
[12] YangQ,XieYZ,WuXD,犲狋犪犾.Stoichiometrycharacteristicsofplantandsoilinalfalfagrasslandwithdifferentgrowing
years.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23(2):340345.
[13] GuoM,ZhenFL,HeWX,犲狋犪犾.Variationofvegetationdiversityanditsrelationshipwithsoilnutrientandenzymeactivity
inlandsofdifferentabandonedyearsintheloesshilygulyregion.ActaPedologicaSinica,2010,47(5):979986.
[14] ZhangZ,GaoZL,SongXQ,犲狋犪犾.InvestigationofslopvegetationandsoilpropertiesontheHuanglingYan’anhighway.
Bu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09,29(4):191195.
[15] YuHL,GuW,JiangY,犲狋犪犾.Characteristicsofartificialplantationcommunitiesandsoilpropertiesalonghighwayslopes
ofsemiaridregions.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2007,15(6):2225.
[16] Officeofnationalsoilsurvey.Provisional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SecondSoilCensusinChina[M].Beijing:ChinaAg
riculturalPress,1979.
[17] WangBS,LuY,ZhangHD,犲狋犪犾.Acommunityanalysisofendospermumchinenseforest,HongKongisland.ActaPhy
toecologicaEtGeobotanicaSinica,1987,11(4):241250.
[18] WangZT,BaoY,LiY.Communitycharacteristicsandsoilnutrientdynamicsinthebeginningtwoyearsafterartificialveg
etationonrockslope.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21(2):3442.
[19] RenH,PengSL.IntroductiontoRestorationEcology[M].Beijing:SciencePress,2001:19.
[20] BradshawAD.Restorationecologyasscience.RestorationEcology,1993,1(2):7173.
[21] ZhangJY,ZhouHR,GaoM.RelationshipsbetweenplantcommunitycharacteristicindexandsoilfactorsinAliceLake
wetland.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7,26(7):983988.
[22] ZhangL,WangCT,LiuW,犲狋犪犾.Relationshipsofdominantspeciesrootactivity,plantcommunitycharacteristicsandsoil
microenvironmentinartificialgrasslandoverdifferentcultivationperiods.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21(5):185194.
[23] MaXH,JiaoJY,BaiWJ,犲狋犪犾.Contributionofsoilnutrientinabandonedlandstovegetationrestorationinhilyandguly
regionstheloessplateau.ActaBotanicaBorealiOccidentaliaSinica,2005,25(2):328335.
[24] WangX,SongNP,YangXG,犲狋犪犾.Redundancyanalysisofsoilandvegetationofrecoveredgrasslandonabandonedlandin
thedesertsteppe.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23(2):9097.
71第9期 段玉婷 等:石质边坡植被建植后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特征动态研究
参考文献:
[1] 卓慕宁,李定强,郑煜基.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164167.
[2] 戴全厚,刘国斌,张健,等.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种群的土壤养分效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8):125131.
[3] 张小娟,高照良,李晶,等.关中平原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土壤养分与植被群落α多样性变化.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
157162.
[4] 刘子壮,赵晶,高照良.高速公路边坡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性质及生态防护模式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2):100
106.
[5] 赵旭炜,贾树海,李明,等.对矸石山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11):98102.
[6] 马帅帅,王英宇,宋桂龙,等.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初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土保持通报,2013,33(3):2428.
[7] 潘树林,周顺涛,辜彬.坡度和坡位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土壤养分变异性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289
291.
[8]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9] 骆东奇,白洁,谢德体.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土壤与环境,2002,11(2):202205.
[10] 戎郁萍,韩建国,王培.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中国草地,2001,23(4):4147.
[11] 赵萍,代万安,杜明新,等.青藏高原种植紫穗槐对土壤养分的响应.草业学报,2014,23(3):175181.
[12] 杨菁,谢应忠,吴旭东,等.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草业学报,2014,23(2):340345.
[13] 郭曼,郑粉莉,和文祥,等.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年限植被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土壤学报,2010,
47(5):979986.
[14] 张展,高照良,宋晓强,等.黄延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与土壤特性调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9,29(4):191195.
[15] 余海龙,顾卫,江源,等.半干旱区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年代人工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5(6):2225.
[16]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7] 王伯荪,陆阳,张宏达,等.香港岛黄桐森林群落分析.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7,11(4):241250.
[18] 王志泰,包玉,李毅.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草业学报,2012,21(2):3442.
[19] 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
[21] 张江英,周华荣,高梅.艾里克湖是的植物群落特征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杂志,2007,26(7):983988.
[22] 张莉,王长庭,刘伟,等.不同建植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特征及土壤环境的关系.草业学报,2012,21(5):
185194.
[23] 马祥华,焦菊英,白文娟,等.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因子对植被恢复的贡献.西北植物学报,2005,25(2):328
335.
[24] 王兴,宋乃平,杨新国,等.荒漠草原弃耕恢复草地土壤与植被的RDA分析.草业学报,2014,23(2):9097.
8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