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4):454 458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4)04045405
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郑 路1,2,蔡道雄1,2,卢立华1,2,明安刚1,2,于浩龙1,2,李忠国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 凭祥 532600;2.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 凭祥 532600)
收稿日期:20130904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06)
作者简介:郑 路(1968—),男,博士,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zhengluli@163.com
通讯作者.Email:zhengluli@163.com
摘要: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
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
老排林(404.95t·hm-2)>火力楠林(376.61t·hm-2)>马尾松林(239.94t·hm-2)>红椎林(231.01t·hm-2)
>铁力木林(181.06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 97.86%;其次
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 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 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
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所占比例次之,再其次是干皮,叶生物量最低。林下灌木层、草本
层和地表凋落物层生物量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大,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以红椎林和马尾松林较高,火力楠林和
米老排林较低,铁力木林最低;草本层和地表凋落物层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马尾松林最高,红椎林其次,米老排林、
火力楠林和铁力木林较低。
关键词:南亚热带;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A
BiomassAlocationofDiferentSpeciesPlantationsin
SubtropicalAreaofChina
ZHENGLu1,2,CAIDaoxiong1,2,LULihua1,2,MINGAngang1,2,YUHaolong1,2,LIZhongguo1
(1.ExperimentalCenterofTropical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Pingxiang 532600,Guangxi,China;
2.GuangxiYouyiguanForestEcosystemResearchStation,Pingxiang 532600,Guangxi,China)
Abstract:Thealocationpaternsofbiomassinfiveplantationswerestudiedbyharvestingmethodandestablished
alometricequationsinsubtropicalareaofsouthChina.Theresultsshowedthatthebiomassofdiferentspecies
plantationswerequitediferentinthesamecircumstancessuchassimilarsiteconditions,ageandmanagement
measures,showingthatMytilarialaosensisstand(404.95t·hm-2) >Micheliamacclureistand(376.61t·
hm-2)>Pinusmasonianastand(239.94t·hm-2)>Castanopsishystrixstand(231.01t·hm-2)>Mesua
fereastand(181.06t·hm-2).Thebiomassspatialpaterndominatedbytreelayer,whichaccountedfor87.71%
-97.86%,folowedbytheliterlayer,accountingfor1.96% -10.90%,shrubandherblayerswerethemini
mum,accountingforonly0.02%-1.09%.Theorganbiomasspaternoftreelayershowedthatproportionofstem
biomasswasthelargest,folowedbytheroot’sorbranch’s,andthenfolowedbythebark’s,thelowestwasthe
leaf’soveral.Thebiomassesofshrublayer,herblayer,andfloorliteramongdiferentstandswerequitediferent.
C.hystrixstandandP.masonianastandhadhigherbiomassofshrublayer,MytilarialaosensisstandandMichelia
macclureistandwerelower,Mesuafereastandwasthelowest.Thebiomassesofherblayerandfloorlitershoweda
similarlaw,thatofP.masonianastandwasthehighest,C.hystrixsecondly,Mytilarialaosensisstand,Michelia
第4期 郑 路等: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macclureistandandMesuafereastandwerelower.
Keywords:southsubtropicalarea;plantation;biomass;spatialdistribution.
森林生物量是量度森林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
指标[1-3],并为生态系统的碳汇和碳素循环研究提
供关键数据,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重要
作用[4-6]。我国森林生物量的测定开始于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7-8],之后,各地对我国主要森
林类型的生物量都有测定[9-11],这些研究大大推进
了我国森林生物量及相关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
变化研究的开展[12-13]。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保存
面积最大的国家,南方人工林已成为该区域森林的
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地方甚至成为森林的主
体[14-15],重视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
研究意义重大。
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
业实验中心的人工林群落,在南亚热带区域人工林
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近年来,有学者对该地区的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米
老排(MytilarialaosensisLecomte)等人工林生物量开
展了研究[16-17],也有学者对纯林和混交林生物量及
生产力进行了研究[18],但缺少多树种人工林生物量
的比较研究,对于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何差异
尚不清楚。笔者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
验中心选取相近立地条件下同一年栽种,并且经营
管理措施相同的5个树种人工林开展生物量及其分
配格局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我国南亚热带人工林物
质生产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南亚热带人工林能量转
化、物质循环及准确评估南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潜力
提供基本数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
中心夏石那造大山(21°57′47″N,106°59′30″E),海拔
350m,年均气温21.5℃,≥10℃积温7500℃,年
降水量1220 1380mm,年蒸发量1370 1390
mm,干湿季节明显,雨季(4-9月)降水占年总降水
量的85%左右,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仅占年
降水量的15%左右,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赤红
壤。于1984年2月,在同一坡面营造了米老排林、
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Dandy)林、红椎(Castan
opsishystrixMiq.)林,在对坡营造铁力木(Mesuafer
reaL.)林,在山脊营造马尾松(Pinusmasoniana
Lamb.)林。定植时米老排、马尾松的苗龄为1a,其
它为2a,造林株行距为1.67m×1.67m。栽植前3
年人工铲草抚育,郁闭成林后自然生长。米老排和
铁力木林下植物稀少且分布不均,灌木主要有大沙
叶(PavetahongkongensisBrem.)、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三桠苦 (Evodialepta
(Spreng.)Mer.)和琴叶榕(FicuspandurataHance)
等,草本主要有扇叶铁线蕨(Adiantumflabelulatum
L.Sp.)、鞭叶铁线蕨(AdiantumcaudatumLinn.)等;
红椎林的林下天然更新红椎幼苗较多,平均株高
12m,灌木主要有三桠苦等,草本主要有扇叶铁线
蕨和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L.Sp.)等;火力楠林
的林下灌木主要有酸藤子(Embelialaeta(Linn.)
Mez)和九节(Psychotriarubra(Lour.)Poir.)等,草
本主 要 有 鞭 叶 铁 线 蕨、山 姜 (Alpiniajaponica
(Thunb.)Miq.)和粽叶芦 (Thysanolaenamaxima
(Roxb.)Kuntze)等;马尾松林因较稀疏,故林下植
被较多,灌木主要有大沙叶、桃金娘(Rhodomyrtusto
mentosa(Ait.)Hassk.)等,草本主要有铁芒萁(Di
cranopterislinearis(Burm.) Underw.)、五 节 芒
(Miscanthusfloridulus(Lab.)Warb.exSchum et
Laut.)和弓果黍(Cyrtococcumpatens(Linn.)A.Ca
mus)等。林分概况见表1。
表1 林分基本情况
森林
类型
坡向
坡度/
(°)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林分密度/
(株·hm-2)
郁闭
度
米老排林 东南 35 18.7±4.1220.2±5.44 1492 0.9
红椎林 东 30 19.1±3.8525.4±7.51 525 0.8
火力楠林 东 30 19.4±6.0818.1±6.56 1167 0.8
铁力木林 西 30 14.0±1.2416.4±2.70 842 0.9
马尾松林 北 15 16.6±2.4519.1±4.27 1142 0.7
1.2 研究方法
样地设置及取样:2011年 10月,选择米老排、
红椎、火力楠、铁力木和马尾松5种人工纯林,每树
种按上、中、下3个坡位设20m×20m乔木调查样
方3块,以胸径5cm为起测径级,每木检尺测树高
和胸径(树高用瑞典生产的 VertexⅣ树木超声波测
高、测距仪测量)。在每个乔木样方对角位置设2个
5m×5m灌木样方,按叶、枝、根分器官收获样方内
所有灌木,实验室称鲜质量,65℃烘干计算灌木层
55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生物量。在每个乔木样方沿对角线等距离设 3个
1m×1m草本样方,分地上、地下部分收获样方内
所有草本,实验室称鲜质量,65℃烘干计算草本层
生物量。在草本样方内按未分解、半分解和完全分
解3层分别收获地表凋落物样,实验室称鲜质量,
65℃烘干计算凋落物现存量。
乔木生物量计算方法:结合样地调查和建立的
单木相对生长方程来计算不同树种的生物量,其中,
米老排、红椎、火力楠和马尾松单木相对生长方程采
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和硕博士毕业论文[17-21]。根
据铁力木林乔木样方每木检尺结果,选取径阶标准
木10株,伐倒后用分层切割法将样树分成干、干皮、
枝、叶和根5个组分,收获法测定铁力木各组分生物
量,以此建立铁力木单木相对生长方程:
Ws=0.0465(D2H)0.9192 R2 =0.9792
Wba=0.0322(D2H)0.6949R2 =0.9144
Wbr=0.0042D3.4565 R2 =0.9780
Wl=0.0013D3.2245 R2 =0.9378
Wr=0.0344D2.4009 R2 =0.9485
式中:Ws、Wba、Wbr、Wl和 Wr分别为树干、干
皮、枝、叶和根的生物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乔木层生物量
由表2可看出: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林龄相同
的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差异很大,米老排林
和火力楠林的较高,红椎林的次之,铁力木林和马尾
松林的较低,其中,米老排林比红椎林、铁力木林和马
尾松林的分别高85.14%、123.54% 和12850%。林
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现出树干
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40.16% 6549%),根或枝所
占比例次之(7.87% 3638%),再其次是干皮
(418% 12.80%),叶生物量最低(148%
570%);但具体到某一树种又略有差异,如多数树种
根生物量高于枝,但红椎和铁力木的枝生物量高于
根;马尾松的干皮生物量较大,高于枝;铁力木的叶生
物量高于干皮,体现出共性中又有个性。地下与地上
生物量的比值为0.16 0.35。
表2 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
林分类型
树干 干皮 枝 叶 根 合计
(t·hm-2)
根冠比
米老排 257.03(65.49%) 21.07(5.37%) 30.88(7.87%) 5.80(1.48%) 77.71(19.80%) 392.50(100%) 0.25
火力楠 185.30(49.50%) 23.85(6.37%) 45.91(12.66%)17.97(5.26%) 95.50(26.21%) 368.54(100%) 0.35
红椎 126.17(59.93%) 13.34(6.37%) 36.57(16.42%) 7.45(3.29%) 28.48(13.98%) 212.00(100%) 0.16
铁力木 74.69(40.16%) 8.05(4.18%) 59.45(36.38%) 9.47(5.70%) 23.93(13.57%) 175.58(100%) 0.16
马尾松 101.67(58.74%) 22.61(12.80%) 14.34(8.75%) 4.30(2.65%) 28.85(17.06%) 171.77(100%) 0.20
2.2 林下植被生物量
表3表明:不同林分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差异很
大,其中,红椎林和马尾松林的较高,均在1t·hm-2
以上,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的较低,铁力木林的最低,
不到0.1t·hm-2,最高的红椎林灌木层生物量是铁
力木林的32倍。灌木层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
除马尾松林外,均以根所占比例最大(4322%
6541%),其次为枝(27.79% 4190%),叶所占比
例最低(5.35% 14.88%);马尾松林灌木层不同器
官生物量空间分配为枝(4428%)>根(38.42%)>
叶(17.30%)。灌木层地下、地上生物量之比马尾松
林最低,铁力木林最高。
表3还表明:不同林分间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同
样表现出巨大差异,马尾松林最高,超过2t·hm-2,
红椎林和火力楠林较低,米老排林和铁力木林最低,
均不到0.1t·hm-2,最高的马尾松林草本层生物量
是铁力木林的25倍。除马尾松林外,草本层地下生
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根冠比与灌
木层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马尾松林最低,铁力木林
最高。
2.3 地表凋落物现存量
图1表明:地表凋落物现存量马尾松林的最高,
达26.16t·hm-2,其次为红椎林和米老排林,分别
为16.06、12.15t·hm-2,火力楠林和铁力木林最
低,分别为7.40、5.32t·hm-2。马尾松林和红椎林
以完全分解凋落物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6.85%
和42.20%),其次为未分解凋落物(分别为27.12%
和33.42% ),半分解凋落物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
16.03%和24.39% )。米老排林为半分解凋落物现
存量(39.92%)>完全分解(35.21%)>未分解
(24.87%)。火力楠林和铁力木林因凋落物分解较
快,完全分解层已和土壤融为一体,故只有未分解和
半分解凋落物,其中,火力楠林未分解凋落物现存量
大于半分解,而铁力木林的正相反。
654
第4期 郑 路等: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表3 不同树种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
林分
类型
灌木层
枝 叶 根 合计
(t·hm-2)
根冠
比
草本层
地上 地下 合计
(t·hm-2)
根冠
比
米老排 0.077(35.04%)0.012(5.35%)0.130(59.61%)0.219(100%)1.480.029(34.52%)0.055(65.48%)0.084(100%) 1.92
火力楠 0.224(39.64%)0.034(6.00%)0.308(54.36%)0.566(100%)1.190.035(33.65%)0.069(66.35%)0.104(100%) 2.00
红椎 1.056(41.90%)0.375(14.88%)1.090(43.22%)2.521(100%)0.760.169(39.49%)0.259(60.51%)0.428(100%) 1.53
铁力木 0.022(27.79%)0.005(6.80%)0.052(65.41%)0.080(100%)1.890.022(27.50%)0.059(72.50%)0.080(100%) 2.73
马尾松 0.579(44.28%)0.226(17.30%)0.502(38.42%)1.307(100%)0.621.091(53.82%)0.936(46.18%)2.027(100%) 0.86
图1 不同树种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
2.4 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分生物量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凋
落物层组成。从图2可看出,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
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
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t·
hm-2)>火力楠林(376.61t·hm-2)>马尾松林
(239.94t·hm-2)>红椎林(231.01t·hm-2)>铁
力木林(181.06t·hm-2),最高的米老排林生物量
比最低的铁力木林生物量高123.66%。5种人工林
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乔木层为主,占
总生物量的87.71% 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
层,占1.96% 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
占0.02% 1.09%。
图2 不同树种人工林林分生物量
3 结论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林生物量与其地理位置、气
候、林龄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22-25]。本研究
结果进一步表明,尽管林龄相同,立地条件相近,经
营管理措施相同,但由于树种不同,仍使人工林生物
量表现出极大差异,其中,最高的米老排林生物量是
最低铁力木林的2.24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乔木层是林分生物量的主体,一般占总生
物量的85%以上,林分生物量主要由乔木层主导,
而不同乔木树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生长特性各
异,使树木生长有快有慢,林分自疏有强有弱,如表
1中红椎林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比铁力木林高
36.43%和54.88%,米老排林的保留密度是铁力木
林的1.77倍。因此,造成乔木层生物量差异较大,
从而使林分生物量产生较大差异,且随着生长时间
的延长,这种差异愈明显。
植物生物量分配受生物因子(物种、植株大小、
年龄等)和环境因子(光照、水分和养分等)影
响[26-27]。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差异是植物生理
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8]。本研究显示,乔木
生物量分配格局主要由树种形态特征所决定,如米
老排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故主干生物量
所占比例较大(65.49%);铁力木为常绿大乔木,树
冠圆锥形,冠大荫浓,故枝和叶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对
其它树种高(36.38%和5.70%);根冠比为0.16
0.35,表明乔木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灌木
和草本生物量分配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特别是
林下光环境的影响。由表1、3可看出,灌木和草本
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随着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
而增大,如马尾松林(郁闭度0.7)灌木层的根冠比
为0.62,铁力木林(郁闭度0.9)灌木层的根冠比为
1.89。由乔木、灌木到草本,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
快速增大,对于林下草本的生物量更多的分配在地
下部分。
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比较发现,乔木层占林分
生物量较大时,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则
较小,即乔木层和林下其它层间在生物量上有一种
75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互补效应。这是因为乔木层生物量比例的提高,反
映了该森林的郁闭度大,林下光照弱,不利于下木层
植被的生长发育,即下木层生物量受乔木层控制。
对于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常大于天然
林[29],林下灌木和草本生物量所占比例偏低,不利
于人工林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进行
人工林结构调控,使乔、灌、草生物量达到合适比例,
是人工林经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宗炜,王效科,吴 刚.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AndersonN,JonesJG,PageDumroeseD,etal.Acomparisonof
producergas,biochar,andactivatedcarbonfromtwodistributed
scalethermochemicalconversionsystemsusedtoprocessforestbio
mass[J].Energies,2013,6(1):164-183
[3]QiuS,BelRW,HobbsRJ,etal.Estimatingnutrientbudgetsfor
prescribedthinninginaregrowtheucalyptusforestinsouthwestAus
tralia[J].Forestry,2012,85(1):51-61
[4]AherneJ,PoschM,ForsiusM,etal.Impactsofforestbiomassre
movalonsoilnutrientstatusunderclimatechange:acatchment
basedmodelingstudyforFinland[J].Biogeochemistry,2012,107
(1):471-488
[5]CoomesDA,HoldawayRJ,KobeRK,etal.Ageneralintegrative
frameworkformodelingwoodybiomassproductionandcarbonse
questrationratesinforests[J].JournalofEcology,2012,100(1):
42-64
[6]ZhangC,JuW,ChenJM,etal.China’sforestbiomasscarbon
sinkbasedonseveninventoriesfrom1973to2008[J].Climatic
Change,2013,118(3-4):933-948
[7]陈炳浩,陈楚莹.沙地红皮云杉森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初
步研究[J].林业科学,1980,16(4):269-278
[8]冯宗炜,陈楚莹,张家武,等.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
测定[J].林业科学,1982,18(2):127-134
[9]李意德,曾庆波,吴仲民,等.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的初
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2,16(4):293
-300
[10]任 海,彭少麟,向言词.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净
初级生产力[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1):18-21
[11]王洪岩,王文杰,邱 岭,等.兴安落叶松林生物量,地表枯落
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生长的变化差异[J].生态学
报,2012,32(3):833-843
[12]赵 敏.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北
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4
[13]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
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2007,37(6):804-812
[14]刘 庆,尹华军,程新颖,等.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更
新问题与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71-75
[15]马泽清,王辉民,王绍强,等.雨雪冰冻灾害对中亚热带人工林
的影响———以江西省千烟洲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
(2):204-212
[16]康 冰,刘世荣,蔡道雄,等.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
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2009,45(8):147
-153
[17]明安刚,贾宏炎,陶 怡,等.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
量及其分配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2,31(5):1050-1056
[18]覃 林,何友均,李智勇,等.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
交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分配格局[J].林业科学,2011,47(12):
17-21
[19]赵 凯.福建柏火力楠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碳储量的研究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20]齐之尧,马家禧,李顺明.火力楠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
[J].生态学杂志,1985,4(2):17-30
[21]张治军.广西造林再造林固碳成本效益研究 [D].北京:中国
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22]唐罗忠,刘志龙,虞木奎,等.两种立地条件下麻栎人工林地上
部分养分的积累和分配[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6):661
-670
[23]程瑞梅,封晓辉,肖文发,等.北亚热带马尾松净生产力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1,31(8):2086-2095
[24]宋曰钦,翟明普,贾黎明.不同树龄三倍体毛白杨生物量分布
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1-3
[25]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等.六盘山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
其分配[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4):443-452
[26]EnquistBJ,NiklasKJ.Globalalocationrulesforpaternsofbio
masspartitioninginseedplants[J].Science,2002,295(5559):
1517-1520
[27]马维玲,石培礼,李文华,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株性状和生
物量分配的海拔梯度变异[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
(6):533-543
[28]McCarthyMC,EnquistBJ.Consistencybetweenanalometricap
proachandoptimalpartitioningtheoryinglobalpaternsofplantbi
omassalocation[J].FunctionalEcology,2007,21(4):713
-720
[29]方江平.西藏南伊沟林芝云杉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J].林
业科学研究,2012,25(5):582-589
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