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紫花苜蓿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犜犕犜)基因的
克隆与逆境下的表达分析
贾会丽1,王学敏2,高洪文2,董洁2,王运琦1,刘建宁1,石永红1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32;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摘要:紫花苜蓿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γ生育酚甲基转移
酶(γTMT)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一种重要的合成酶,催化γ生育酚向α生育酚的转化,改变维生素E组成,利
于动物和人体的吸收。本实验通过RACEPCR技术,得到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犕狊犜
犕犜。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此序列全长1306bp,包含1个长为93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2
个氨基酸。犕狊犜犕犜属于甲基转移酶家族(AdoMetMTases),有1个腺苷脱氨基酶信号(SLSTDDP),包含有2个
保守的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结构域(XXDXGCGIG,VXXPGGXXIX)。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犕狊犜犕犜基因
在紫花苜蓿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受NaCl、PEG以及黑暗诱导后,该基因表达上调;低温胁迫后
该基因表达下降;外源ABA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紫花苜蓿;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维生素E;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S816;S541+.103;Q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6019809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和抗氧化作用[1]。有资料研究表明,维生
素E对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改善动物肉质,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缓解动物应激反应等具有良好的效果[2]。在饲料
中添加生育酚,能增加肉品质的稳定性[3],防止肉类腐败、变味、变色,并延长上架时间[4,5];医学研究证明每天摄
入足够的维生素E会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还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6]。γ生育
酚甲基转移酶(γ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γ犜犕犜 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一种重要的合成酶,催化γ生育
酚向α生育酚的转化,对于改变维生素E组成有重要作用。在拟南芥(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叶片和种子中过量
表达γ犜犕犜 基因,使维生素E各成分中α生育酚含量分别提高到90%和95%以上,维生素E活性提高10
倍[7,8]。
维生素E还能参与清理植物体内由于逆境胁迫产生的自由基,维持植物体内抗氧化的动态平衡,提高植物
的抗逆性[9]。在植物中,α生育酚定位于质体的内膜、类囊体膜和微粒体膜等膜性结构上,定位和结构上的两亲
性特点决定了植物体内维生素E的主要功能与维持光合膜上ROS水平以及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10,11]。据
报道,逆境处理下,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些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会被诱导,且不同的酶基因对不同的胁迫也
会出现响应时间以及响应强度的差别[12]。对正常植株进行逆境处理会导致植物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增加,从而提
高植株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13]。有研究表明在轮叶党参(犆狅犱狅狀狅狆狊犻狊犾犪狀犮犲狅犾犪狋犪犲)中过量表达γ犜犕犜 基因,能
提高转基因植株的抗氧化活性,且光合速率也比对照提高48%[14]。目前有关维生素E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多
集中在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cyclase)TC、尿黑酸异戊烯基转移酶(homogentisatephytyltransferase)HPT和
对羟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dioxygenase)HPPD,而对γ犜犕犜 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生育酚
合成方面,对其抗逆性的研究很少[15]。
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营养价值很高[16],不论青饲、放牧或调
198-206
2012年12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1卷 第6期
Vol.21,No.6
收稿日期:20111121;改回日期:20120111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牧草产业体系,农业部俄罗斯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XMS1105)资助。
作者简介:贾会丽(1980),女,山西临猗人,硕士。Email:jiahuili333@126.com
通讯作者。Email:wangxm@iascaas.net.cn
制干草[17],适口性均好,且具有抗寒、耐盐碱等优良特性[18,19]。因此,研究紫花苜蓿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克隆相
关的酶基因,并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增强植株的氧化活性、提高维生素E含量,对于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改善其
营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紫花苜蓿中克隆了犕狊犜犕犜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并通过模拟不同逆境(NaCl胁迫、PEG胁迫、黑暗胁迫、低温胁迫以及ABA胁迫),对犕狊犜犕犜基因的抗逆性进
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抗逆调控机制和紫花苜蓿的生育酚品质改良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植物材料紫花苜蓿中苜1号(犕.狊犪狋犻狏犪cv.ZhongmuNo.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
所牧草资源研究室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2011年4月1日将中苜1号种子用氯气消毒24h后播种于铺有滤纸的培
养皿上,置于25℃光照培养箱内发芽,待长出2片子叶后移至营养钵中(蛭石∶珍珠岩=3∶1),培养4周取其叶
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参照RevertAidTMFirstStrandcDNASynthesisKit(Fermentas公司)将RNA反转
录成cDNA。盐、干旱和ABA处理时,植株分别用300mmol/LNaCl、15%PEG和0.1mmol/LABA处理0,2,
4,8,12和24h;冷处理时,植株在4℃低温下胁迫0,2,4,8,12和24h;暗处理时,植株于黑暗下胁迫0,12,24,48
和72h,Trizol(TaKaRa公司)法提取各种处理的幼苗叶片RNA,反转录成cDNA;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时,在同
一株紫花苜蓿上分别取根、茎、叶、花和荚果组织,Trizol法提取各组织RNA,反转录成cDNA。以上样品保存于
-70℃,用于后续RealtimePCR检测。
1.2.2 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保守区克隆 根据
GenBank登记注册的已有物种γ犜犕犜 基因cDNA序
列,Blast分析后得到其相对保守序列。再以蒺藜苜蓿
(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狋狉狌狀犮犪狋狌犾犪)γ犜犕犜 基因cDNA序列为参
照,结合NCBI上的Blast结果,用PrimerPrimer5.0
软件设计保守区特异性引物P1 和P2(表1),以cDNA
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条件如下:94℃预变性5
min,94℃30s,57℃30s,72℃1min,共35个循环,
反应结束后72℃延伸10min。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
测PCR产物,用DNAGelExtractKit(Fermentas公
司,K0513)回收PCR产物,将回收片段连接 PMD
18T载体(TaKaRa公司,D101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
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CB10101),挑选阳性克隆送至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测序。
表1 试验中所用到的引物序列
犜犪犫犾犲1 犛犲狇狌犲狀犮犲狅犳狆狉犻犿犲狉狊狌狊犲犱犻狀狋犺犲犲狓狆犲狉犻犿犲狀狋
引物名称Primername 引物序列Primersequence(5′→3′)
P1 TCTCAGCCCTGTTCAAGC
P2 CAAAGGGAGACCAATCTG
P3 TTGTTGGTGAGTTAGCACGGGTAGC
P4 GTTGTAGGGATTCTTCATTCGGGGC
P5 AGGGTCATTGCGTCTATCAATGGC
P6 TTGACCCTCTGCATTTTCAGGCTT
P7 TAGTGTGGTCAATGGAGAGCGG
P8 CATTGTTGTAGGGATTCTTCATTCG
P9 GAGCGTTTCCGTTGTCCTGA
P10 AGGTGCTGAGGGAAGCCAAA
1.2.3 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3′末端和5′末端cDNA片段的克隆 根据已获得的紫花苜蓿γ犜犕犜cDNA保守
区序列,设计3′RACE特异性引物P3(表1)和5′RACE特异性引物P4(表1),按照SMARTTMRACEcDNAAm
plificationKit(Clontech公司)的方法进行反转录反应和PCR扩增。反应条件如下:94℃预变性3min;94℃30
s,72℃3min,5个循环;94℃30s,70℃30s,72℃2min,5个循环;94℃30s,68℃30s,72℃3min,25个循环;
反应结束后72℃延伸5min。将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拼接,得到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的全长序列。用
DNAMAN6.0软件预测其可能的开放阅读框(ORF),设计合成1对cDNA全长引物P5、P6(表1),进行PCR扩
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后得到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ORF序列。
1.2.4 RealtimePCR检测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组织及逆境胁迫表达特异性 参照SYBRPremixExTaq
(TaKaRa公司,DRR041A)的引物设计原则,根据得到的紫花苜蓿 ORF序列设计RealtimePCR特异性引物
991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P7、P8(表1),预计片段大小为151bp。选择犃犮狋犻狀基因为内参基因,用7500荧光定量PCR仪(ABI公司)进行
PCR扩增,每个反应重复3次,采用2步法,条件如下:第1步,95℃预变性2min,第2步,95℃5s,60℃34s,40
个循环。反应结束后,根据得到的周期阈值(cyclethreshold),利用2-△△Ct方法[20],分别计算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
因在根、茎、叶、花、荚果中的表达量以及各逆境胁迫下的表达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的克隆
图1 紫花苜蓿γ犜犕犜基因保守区扩增结果
犉犻犵.1 犈犾犲犮狋狉狅狆犺狅狉犲狊犻狊狉犲狊狌犾狋狅犳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狏犲犳狉犪犵犿犲狀狋
M:DL2000;1:保守片段Conservativefragment.
根据 NCBI上的 Blast结果,用 Primer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P1、P2,以紫花苜蓿cDNA为模
板,扩增得到404bp的目的片段(图1)。经Blast比
对分析,发现此片段与已报道的γ犜犕犜 基因有较高
的相似性,其中与截形苜蓿的γ犜犕犜 基因cDNA序
列同源性最高,为97%,初步确定获得的cDNA片段
是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的部分片段。
根据得到的保守区序列设计3′、5′RACE特异性
引物,采用 RACE技术结合PCR的方法,扩增出γ
犜犕犜 基因的3′RACE和5′RACE末端序列,测序结
果显示3′和5′端的片段长度分别为660和743bp(图
2)。用DNAMAN6.0软件进行拼接,得到总长度为1306bp的全长cDNA序列。以紫花苜蓿cDNA为模板,
用引物P5、P6 扩增得到939bp的开放阅读框(ORF)(图3),该ORF序列与拼接获得的ORF序列完全一致。
图2 紫花苜蓿γ犜犕犜基因3′犚犃犆犈和5′犚犃犆犈电泳结果
犉犻犵.2 犈犾犲犮狋狉狅狆犺狅狉犲狊犻狊狉犲狊狌犾狋狅犳狋犺犲3′犚犃犆犈犪狀犱5′犚犃犆犈犳狉犪犵犿犲狀狋狊
M:DL2000;2:3′RACE片段3′RACEfragment;3:5′RACE片段 RACEfragment.
2.2 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DNAStar软件对紫花苜蓿γ犜犕犜 基因cDNA序列进行分析,该基因全长1306bp,包含有一个939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2个氨基酸,命名为 MsTMT。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犕狊犜犕犜基因编码蛋白分子
质量约为34.5kDa,理论等电点PI为5.62。总共包括4842个原子。在组成该酶的20种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
(K、R)34个,酸性氨基酸(D、E)40个,疏水氨基酸(A、I、L、F、W、V)118个,极性氨基酸(N、C、Q、S、T、Y)66个。
通过在线软件http://prosite.expasy.org/cgibin/prosite/对犕狊犜犕犜进行功能位点预测,发现该基因有1
个腺苷脱氨基酶信号([SA]-[LIVM]-[NGS]-[STA]-D-D-P)。利用NCBI的BlastP在蛋白保守区数
据库对 MsTMT进行蛋白保守区预测,结果显示 MsTMT属于甲基转移酶家族(AdoMetMTases)(图4)。该蛋
白还包含有2个S腺苷甲硫氨酸的结合结构域(XXDXGCGIG,VXXPGGXXIX)(图5),与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
陆地棉(犌狅狊狊狔狆犻狌犿犺犻狉狊狌狋狌犿)等其他物种的γ犜犕犜结构相似[6,21,22],表明该基因确实是紫花苜蓿γ犜犕犜基因。
0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从GenBank中下载其他13种植物γTMT蛋白
图3 紫花苜蓿γ犜犕犜基因犗犚犉扩增结果
犉犻犵.3 犈犾犲犮狋狉狅狆犺狅狉犲狊犻狊狉犲狊狌犾狋狅犳狋犺犲犗犚犉
M:DL2000;4:开放阅读框片段 ORFfragment.
序列,涉及到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茄科等多个物
种。用 MEGA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
示,不同来源的γ犜犕犜 基因聚为3类。紫花苜蓿γ
犜犕犜 与豆科植物蒺藜苜蓿γ犜犕犜 亲缘关系最近,其
次是大豆(图6)。用DNAMAN6.0软件对紫花苜蓿
γTMT蛋白与大豆、蒺藜苜蓿、水稻(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
拟南芥等13种植物中的γTMT蛋白同源性进行比
较,结果显示与上述几种模式植物的同源性分别为
58.19%,54.87%,51.07%和50.12%。γTMT蛋白
在序列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N端,中部的功
能区则比较保守。说明虽然不同生物之间的γTMT序列同源性有一定差异,却具有功能上的保守性,推测有可
能形成类似的蛋白质三维结构。
2.3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
在同一株紫花苜蓿上分别取根、茎、叶、花以及荚果,RealtimePCR分析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以
花中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叶片中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218倍,且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茎中表达量次
之,为对照的44倍,根中表达量为对照的12.8倍,荚果中表达量为对照的11.8倍(图7)。说明该基因在紫花苜
蓿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含有光合器官的绿色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中α生育酚的合成部
位在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质体中[2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重要的质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
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结果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与质体的分布有很强的相关性。
图4 犕狊犜犕犜蛋白序列犅犾犪狊狋分析
犉犻犵.4 犜犺犲犅犾犪狊狋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狉犲狊狌犾狋狅犳犕狊犜犕犜狆狉狅狋犲犻狀
2.4 不同逆境胁迫处理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分析
2.4.1 盐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特性 以处理0h为对照,分析NaCl处理不同时间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差
异。结果表明,犕狊犜犕犜基因受NaCl诱导表达上调,胁迫处理2h后该基因的表达就已经开始上调,至8h之前
表达量上调不明显,仅为对照的2.1~2.4倍,8h后基因表达量迅速上升,24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达到对照的
21.4倍(图8)。
2.4.2 PEG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特性 以处理0h为对照,分析PEG模拟干旱处理不同时间犕狊犜犕犜基
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随PEG诱导时间的变化,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呈明显单峰趋势,在4h表达量最高,为
对照的4.3倍(图9)。
2.4.3 黑暗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特性 以处理0h为对照,分析黑暗胁迫不同时间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差
异。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黑暗胁迫24h犕狊犜犕犜表
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的9%,随后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72h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的12.3倍(图10)。
2.4.4 低温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特性 以处理0h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不同时间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差
异。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图11)。
102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图5 犕狊犜犕犜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
犉犻犵.5 犖狌犮犾犲狅狋犻犱犲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犪狀犱犻狋狊犱犲犱狌犮犲犱犪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狅犳犕狊犜犕犜犵犲狀犲
波浪线部分为腺苷脱氨基酶信号;方框部分为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结构域;阴影部分为加尾信号。Adenosinedeaminasesignalwasindicatedby
wavyunderline;TheconsensussequenceofSAMdomainwasboxed;Theshadingregionshowtailingsignals.
2.4.5 ABA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特性 以处理0h为对照,分析外源ABA处理不同时间犕狊犜犕犜基因的
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受ABA诱导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图12),说明该基因表达不受外源ABA诱
导。
3 讨论
本研究得到紫花苜蓿犕狊犜犕犜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犕狊犜犕犜氨基酸序列分析后发现该蛋白有一个
腺苷脱氨基酶信号(SLSTDDP),属于甲基转移酶家族(AdoMetMTases),包含有2个保守的S腺苷甲硫氨酸结
合结构域(SAMdomain)XXDXGCGIG、VXXPGGXXIX,这与已知的棉花(犌狅狊狊狔狆犻狌犿spp.)、大豆等的γ犜犕犜
结构特点一致[6,22,23]。
2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图6 犕狊犜犕犜蛋白与其他13种γ犜犕犜蛋白的系统进化树
犉犻犵.6 犘犺狔犾狅犵犲狀犲狋犻犮狋狉犲犲狅犳γ犜犕犜狆狉狅狋犲犻狀犪狀犱狅狋犺犲狉狋犺犻狉狋犲犲狀狆狉狅狋犲犻狀狊
图7 犕狊犜犕犜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犉犻犵.7 犗狉犵犪狀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犲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
狋犺犲犕狊犜犕犜犵犲狀犲
图8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犖犪犆犾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犉犻犵.8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犕狊犜犕犜犻狀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狋狅犖犪犆犾狊狋狉犲狊狊
图9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犘犈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犉犻犵.9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犕狊犜犕犜犻狀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狋狅犘犈犌狊狋狉犲狊狊
图10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黑暗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犉犻犵.10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犕狊犜犕犜犻狀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狋狅犱犪狉犽狊狋狉犲狊狊
302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图11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4℃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犉犻犵.11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犕狊犜犕犜犻狀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狋狅犾狅狑狋犲犿狆犲狉犪狋狌狉犲狊狋狉犲狊狊
图12 犕狊犜犕犜基因在犃犅犃处理下的表达模式
犉犻犵.12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狅犳犕狊犜犕犜犻狀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狋狅犃犅犃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
本研究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了犕狊犜犕犜基因在紫花苜蓿中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发现犕狊犜犕犜
基因在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各器官的表达峰度不同,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欧阳青等[24]研究了BoTMT在结球
甘蓝(犅狉犪狊狊犻犮犪狅犾犲狉犪犮犲犪var.犮犪狆犻狋犪狋犪)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发现犅狅犜犕犜在结球甘蓝的各器官中均有表
达,但在花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根、茎和种子。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中α生育酚的生物合成部位是质体,主
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植物的有色组织(如绿色
的叶片)中,α生育酚是含量最高的生育酚类型,而在非绿色组织(如根、种子)中,α生育酚含量很低,绝大部分为
其生物合成前体γ生育酚[25]。γ犜犕犜 的作用是催化γ生育酚转化为α生育酚,有研究表明在γ犜犕犜 缺失的
突变型拟南芥叶片中,γ生育酚含量显著提高,而α生育酚消失,重新导入γ犜犕犜 后,叶片又可合成α生育
酚[21]。本实验结果表明犕狊犜犕犜基因的表达与质体的分布有很强的相关性。
维生素E中由于有酚基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蛋白质不受到光合损伤,避免膜结构
发生脂类过氧化。当植物受到诸如强光、干旱、高盐和极端温度等逆境胁迫后,体内的活性氧(ROS)会增加,
ROS的积累会诱导抗氧化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正常植株进行逆境处理,会导致植物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增
加,从而提高植株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12,13]。据报道,在逆境胁迫下,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些关键酶基
因的表达会被诱导,如经由强光处理,拟南芥犺狆狆犱和犺狆狋均会出现表达上调,而狋犮突变株并没有出现上调,γ
犜犕犜 基因表达量几乎没有变化[12]。Abbasi等[26]通过RNAi干扰技术分别构建了抑制烟草(犖犻犮狅狋犻犪狀犪狋犪犫犪
犮狌犿)犺狆狋和γ犜犕犜 基因表达的株系,分别用NaCl和山梨醇模拟盐胁迫和渗透胁迫逆境,研究转基因烟草对逆
境处理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犺狆狋基因被抑制的株系对2种逆境的耐受性明显下降,但是γ犜犕犜 基因被抑制的株
系会增强对山梨醇渗透逆境的抗性,却缺乏了对盐的耐受性。说明生育酚的总量及组成不同所产生的抗逆性及
抗逆机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逆境(NaCl胁迫、PEG胁迫、黑暗胁迫、低温胁迫以及ABA胁迫),
对犕狊犜犕犜基因的抗逆性进行探讨。发现犕狊犜犕犜基因受NaCl胁迫、PEG胁迫以及黑暗胁迫表达量上调,但
各胁迫下犕狊犜犕犜基因表达上调趋势不同,这可能是由这3种逆境的不同胁迫机制所造成。
光合激素,如甲基茉莉酸(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同样可以影响维生素E的生物合成。维生素E
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如犺狆狆犱,启动子区具有ABA反应元件。逆境诱导JA积累能够抑制光合作用,但活化了
抗氧化物质合成的基因。有研究报道在抗旱植物中,内源SA与α生育酚含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抗氧化物质
(维生素E)的水平,体现了植物对外界环境和内环境的应激能力[14]。说明维生素E既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也
可以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氧化还原的状态。本研究对紫花苜蓿进行外源ABA处理后,发现外源ABA基本不影
响该基因的表达,这可能与 犕狊犜犕犜 启动子区域的响应元件有一定关系。或许其他光合激素如JA、SA会对
犕狊犜犕犜的表达产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4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γ犜犕犜 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催化γ生育酚向α生育酚的转化,对于改变维生素E组
成有重要作用。通过过量表达γ犜犕犜 基因来提高植物体内α生育酚的比例已经涉及到多个物种[11,27],但在栽
培利用面积最广泛的紫花苜蓿上的研究几乎没有,且对γ犜犕犜 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生育酚合成方面,对其抗逆性
的研究很少,本试验将继续构建植物增强表达载体,进行犕狊犜犕犜基因功能研究,进一步为改善紫花苜蓿的品质
和抗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潘卫东,李晓峰,陈双燕,等.植物维生素E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内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6,
23(1):6877.
[2] 王改琴,李维,王恬.维生素E对家禽抗氧化、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9,30(6):15.
[3] 王军,田玉民,刘璐.维生素E对畜禽肉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3):1454514547.
[4] 胡英考.植物维生素E合成及其生物技术改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3235.
[5] 何河,方热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牛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8,(2):1316.
[6] ShintaniD,DelaPennaD.ElevatingtheVitaminEcontentofplantsthroughmetabolicengineering[J].Science,1998,
282(11):20982100.
[7] ChoEA,LeeCA,KimYS,犲狋犪犾.Expressionofgamma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transgeneimprovestocopherolcom
positioninlettuce(犔犪狋狌犮犪狊犪狋犻狏犪L.)[J].MoleculesandCels,2005,19(1):1622.
[8] VanEenennaamAL,LincolnK,DurrettTP,犲狋犪犾.EngineeringvitaminEcontent:from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mutanttosoyoil[J].
ThePlantCel,2003,15(12):30073019.
[9] 张一弓,张丽静,傅华.植物维生素E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逆境生理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5):235242.
[10] MunnéBoschS.Theroleofαtocopherolinplantstresstolerance[J].JournalofPlantPhysiology,2005,162(7):743748.
[11] VidiPA,KanwischerM,BaginskyS,犲狋犪犾.Tocopherolcyclase(VTE1)localizationandvitaminEaccumulationinchloro
plastplastoglobulelipoproteinparticles[J].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2006,281(16):1122511234.
[12] ColakovaE,DelaPennaD.Theroleofhomogentisatephytyltransferaseandothertocopherolpathwayenzymesintheregula
tionoftocopherolsynthesisduringabioticstress[J].Plantphysiology,2003,133(10):930940.
[13] NoctorG,FoyerCH.Ascorbateandglutathione:keepingactiveoxygenundercontrol[J].PlantBiology,1998,49(6):249
279.
[14] GhimireBK,SeongES,GohEJ,犲狋犪犾.Improvingantioxidantactivityintransgenic犆狅犱狅狀狅狆狊犻狊犾犪狀犮犲狅犾犪狋犪plantsviaover
expressionoftheγ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γ犜犕犜)gene[J].PlantGrowthRegulation,2011,63(1):16.
[15] 李殷.植物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 张冬玲,刘建宁,王运琦,等.山西省中部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10,30(5):4346.
[17] 夏银素,王成章,詹发柏,等.苜蓿草粉饲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11,20(5):183191.
[18] 李源,刘贵波,高洪文,等.紫花苜蓿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J].草业学报,2010,19(4):7986.
[19] 姜健,杨宝灵,夏彤,等.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草业学报,2011,20(1):119125.
[20] LivakKJ,SchmittgenTD.AnalysisofrelativegeneexpressiondatausingrealtimequantitativePCRandthe2△△CT method[J].
Methods,2001,25(4):402408.
[21] BergmülerE,PorfirovaS,DrmannP.Characterizationofa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mutantdeficientinγtocopherolmethyltrans
ferase[J].PlantMolecularBiology,2003,52(8):11811190.
[22] 胡英考,孟宪萍,李雅轩,等.大豆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大豆科学,2011,30(2):198204.
[23] 邹礼平,高和平.棉花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3):490493.
[24] 欧阳青,樊春涛,孙卉,等.结球甘蓝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cDNA的克隆、分析及其异源表达酶蛋白的功能研究[J].自然
科学进展,2003,13(7):709715.
[25] GrusakMA.Improvingthenutrientcompositionofplantstoenhancehumannutritionandhealth[J].PlantBiology,1999,
50(6):133161.
502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26] AbbasiAR,HajirezaeiM,HofiusD,犲狋犪犾.Specificrolesofαandγtocopherolinabioticstressresponsesoftransgenicto
bacco[J].Plantphysiology,2007,143(4):17201738.
[27] LeeBK,KimSL,KimKH,犲狋犪犾.Seedspecificexpressionofperilaγ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geneincreasesato
copherolcontentintransgenicperila(犘犲狉犻犾犾犪犳狉狌狋犲狊犮犲狀狊)[J].PlantCelTissueandOrganCulture,2008,92(1):4754.
犆犾狅狀犻狀犵狋犺犲犵犲狀犲狅犳γ狋狅犮狅狆犺犲狉狅犾犿犲狋犺狔犾狋狉犪狀狊犳犲狉犪狊犲(γ犜犕犜)犳狉狅犿犪犾犳犪犾犳犪犪狀犱
犲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犻狀犪犱狏犲狉狊犲狊犻狋狌犪狋犻狅狀狊
JIAHuili1,WANGXuemin2,GAOHongwen2,DONGJie2,WANGYunqi1,
LIUJianning1,SHIYonghong1
(1.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Institute,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Taiyuan030032,China;2.InstituteofAnimalScience,ChineseAcademyof
Agriculture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lfalfaplaysanimportantroleinlivestockproductionandisthemostwidelycultivatedforageplant
inChina.γ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γ犜犕犜)isanimportantenzymeinthevitaminEsyntheticpath
way.γ犜犕犜catalyzestheconversionfromγtocopheroltoαtocopherolwhichchangesthevitaminEcomposi
tionsothatitcanbeeasilyabsorbedbyhumansandanimals.ThefullengthcDNAofalfalfaγ犜犕犜 was
clonedbyRACEPCRandtermed犕狊犜犕犜.BioinformaticanalysisshowedthatthefullengthcDNAofthis
genewas1306bp,includinga939bpopenreadingframe(ORF),whichencodedapolypeptidof312amino
acids.犕狊犜犕犜belongstotheAdoMetMTases,whichpossessanadenosinedeaminasesignal(SLSTDDP)and
twoconservedSAMdomains(XXDXGCGIG,VXXPGGXXIX).RealtimePCRresultsrevealedthatthe犕狊犜
犕犜geneisexpressedinalorgansofalfalfa,butespecialyintheleaves.Theexpressionlevelof犕狊犜犕犜in
leavesincreasedwithNaCl,PEGanddarkstress,butdecreasedwithcoolingstress.ExogenousABAdidnot
affectthegeneexpress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γtocopherolmethyltransferase(γ犜犕犜);vitaminE;stressresistance
6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犛犘20083的特异性分析
常盼盼1,2,钟小仙1,刘智微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江苏 南京210095)
摘要:以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Adalayd(对照)为材料,对其植物学特征和叶片表皮气孔特性进行了
比较,结合染色体鉴定和RAPD技术,探索了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与对照Ada
layd相比,SP20083匍匐茎节间长、茎直径分别显著减小34.77%和11.76%,叶片长度、宽度分别显著增加
22.55%和11.11%,而直立茎节间长、茎直径无显著差异;叶片上表皮气孔器密度显著增加20.58%,气孔器长度
和宽度分别显著减小9.64%和6.31%;叶片下表皮气孔器密度显著增加40.62%,气孔器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减
小6.73%和5.33%。SP20083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狀=20,与对照Adalayd染色体数目相同。RAPD结果显示,
采用随机引物S369扩增,SP20083缺失1条约1100bp的条带,表明其在DNA水平上与Adalayd存在差异。
关键词: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RAPD;气孔特性;植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Q9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6020706
海滨雀稗(犘犪狊狆犪犾狌犿狏犪犵犻狀犪狋犻狌犿,Seashorepaspalum)为禾本科(Graminea)雀稗属(犘犪狊狆犪犾狌犿)植物,原产
于美洲,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尤其美洲热带之海岸,为潮间带草滩植被的主要组分,能在复杂的逆境条件下
生长,其抗性主要表现在耐盐、耐涝、抗旱、耐践踏等方面,是目前已知耐盐能力最强的草坪草种。其叶色翠绿,景
观效果优于狗牙根(犆狔狀狅犱狅狀spp.)和假俭草(犈狉犲犿狅犮犺犾狅犪狅狆犺犻狌狉狅犻犱犲狊),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暖季型
草坪草种[17]。美国较早开展了海滨雀稗品种的选育工作,20世纪末海滨雀稗品种 Adalayd从美国引进中国,
1998年自深圳的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引至江苏省,试种结果表明,Adalayd能生长在全盐含量为0.8%~1.0%的
滨海盐土,海水短期淹没、较长期浸泡均能忍受,抗寒性强,综合性状优,在江苏省连云港以南地区可自然越冬。
邹轶等[8]及景艳霞和袁庆华[9]系统研究了海盐胁迫对海滨雀稗Adalayd生长及植株体内阳离子含量的影响,初
步明确了盐胁迫下海滨雀稗不同于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的阳离子积累规律。邹轶等[10]系统研究了海盐
胁迫对海滨雀稗Adalayd植株形态和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了 Adalayd对海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在此基础
上,在江苏省和浙江省新围垦海涂,初步建立了海滨雀稗Adalayd种茎直播和草块直铺技术体系,因其耐盐性强、
景观效果好,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正在备受关注。但由于海滨雀稗Adalayd与其他二倍体海滨雀稗种质
一样,由于自交不亲和[11,12],只能以无性繁殖方式扩繁,明显影响海涂大面积草地建植以及沿海开发区大面积厂
区和边坡地绿化的成本。
截至目前,全世界只有一个商品化种子直播型海滨雀稗杂交品种“SeaSpray”(Q36313×Hyb7),由美国纯
种子测试机构(PureSeedTesting)与乔治亚大学研究基金会(UniversityofGeorgiaResearchFoundation)合作
培育而成[13]。据报道,2005年海滨雀稗杂交品种“SeaSpray”已正式引入我国,但尚未见其在江浙海涂推广应
用,推测可能与生态适应性和抗寒性有关。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钟小仙等[14]一直致力于可自交结实型海
滨雀稗新品种选育,以幼穗离体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从经一定浓度和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获得
的再生植株上,收获到了体细胞突变体 M1种子,M1种子均能正常发芽成苗。本研究通过比较能自交结实的海
滨雀稗突变体SP20083和对照品种Adalayd的植物学特征和叶片气孔特性,结合细胞遗传学鉴定和DNA分子
检测,探索海滨雀稗突变体SP20083的特异性,为育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种子繁殖的海滨雀稗新品种提
第21卷 第6期
Vol.21,No.6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7-212
2012年12月
收稿日期:20111205;改回日期:20120312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8C10033)和慈溪市农业社会发展科技计划(CR200723)资助。
作者简介:常盼盼(1987),女,黑龙江密山人,在读硕士。Email:cpp2011236@163.com
通讯作者。Email:zhpansy@yahoo.com.cn
供基础保证[15],为大面积盐渍土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海滨雀稗品种Adalayd,2狀=20,为自交不亲和二倍体,20世纪末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2006年江苏省农
业科学院从杭州白云草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引进;海滨雀稗突变体SP20083,以Adalayd幼穗诱导产生的颗粒状
愈伤组织为材料[16],经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了再生植株,2009年,经田间结实性鉴定,获得了可自交结实的再生植
株并收获到种子,2010年4月播种出苗后植株成坪。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学特征的观测 每种材料分别选取20个匍匐茎,测量从顶端向后第4个节的节间长度及直径;选取
20个直立茎,测量中间1个节的节间长度及直径;选取30片新出的第3片完全展开叶,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
1.2.2 叶片气孔特性的观测 分别选取2种供试材料新出的第3片完全展开叶中间部位长1cm、宽为叶片自
然宽度的部分叶片,采用离析法[17],浸泡在等量的30%过氧化氢醋酸溶液中,在60℃烘箱内放置24h,待叶肉
组织和表皮细胞分离后,把离析材料取出,放入装有适量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用镊子分离叶片上、下表皮,1%番红
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OLYMPUSCX3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
采用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JD801,江苏捷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测定气孔的密度、宽度和长度。每种
供试材料选择30个视野拍照,统计气孔器数目,计算其密度。每种供试材料拍摄15个视野,统计气孔器长度和
宽度。气孔器长度是指气孔关闭状态下哑铃形气孔器的长度;气孔器宽度是气孔关闭状态下垂直于哑铃形气孔
器的最宽值[18]。
1.2.3 细胞学鉴定 分别取海滨雀稗SP20083和Adalayd茎节,将其放入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生根,待
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9:00前后取出切下根尖,经自来水冲洗后加入到装有预处理液8羟基喹啉的离心管
中,置于4℃冰箱中处理2~4h。材料预处理后用自来水冲洗30min后用卡诺氏固定液于冰箱中固定24h,固
定后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入装有预热的1mol/L盐酸的离心管中于60℃恒温水浴中解离4~6min,解离后
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30min后,置于卡宝品红中染色30min。染色后滴1滴45%冰醋酸于载玻片压片观察,在
显微镜下镜检。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学者所统计细胞的数目有很大差别,一般认为85%以上的细胞具有相同染
色体数时,方能确定该植物染色体数[19,20]。本试验选择25个染色体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
观察、拍照和统计染色体数目。
1.2.4 RAPD分子鉴定 取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原始对照Adalayd(CK1)及其幼穗离体培养再
生植株(CK2)的幼嫩叶片,采用Karroten公司生产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KarrotenTMPlantGenomicDNA
Extractionkit)提取DNA。选取 RAPD随机引物34条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扩增反应在
TaKaRa公司PCRThermalCyclerD上进行,反应体积25μL,内含10×Buffer(含 Mg
2+),10μmol/LdNTP,
TaqDNA聚合酶0.3μL,引物0.5μmol/L,总DNA模板1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
1min,36℃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45个循环,最后再72℃ 延伸7min,4℃ 保存。扩增产物用1.4%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talon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观察并记录结果。对表现多态性的引物,重复3次,选择
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分析。
随机选用34个合成引物对海滨雀稗突变体SP20083、对照Adalayd(CK1)和Adalayd幼穗离体培养再生植
株(CK2)进行了RAPDPCR反应体系扩增,筛选出2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S369和S131。S369序列为5′
CCCTACCGAC3′;S131序列为5′TTGGTACCCC3′。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的比较
与Adalayd相比,SP20083匍匐茎节间长度及匍匐茎直径分别减小34.77%和11.76%,差异显著(犘<
8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