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major components and feeding value of Wuhe Glycine soja seed

五河野生大豆种子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研究



全 文 :书五河野生大豆种子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研究
李孟良1,郑琳2
(1.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233100;2.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安徽五河野生大豆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结果表明,五河野生
大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38.92%,脂肪含量为16.94%,粗纤维含量为4.1%,总糖含量为10.14%,钙、镁的含
量分别为0.357%和0.059%,总异黄酮的含量为0.13%,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960.2mg/100g粗蛋白,微量元素
锌、铜的含量分别为37.3和41.4mg/kg。五河野生大豆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普通大豆接近。13种脂肪酸中以
亚油酸、油酸含量较高,且与普通大豆相当,亚麻酸含量高于普通大豆;17种氨基酸中以酪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
酸含量较高,其限制氨基酸为色氨酸、苏氨酸、胱氨酸。五河野生大豆种子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可以作为优质蛋
白质饲料加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野生大豆;主要成分;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饲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Q945.1;S565.1;S8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4013706
  野生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高蛋白、多抗、适应性广和繁殖系数高等特性,野生大豆
蛋白质含量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1]。早先在我国十几个省区都生长有野生大豆,因过度开荒、放牧、修
水利等原因,面积不断减少,致使现存有保护价值的区域仅四川、黑龙江及安徽省五河县3处。中国政府为保证
野生豆种有足够的群体,避免基因漂移,确保遗传资源的延续,指令抢救性保护好国内现存3处野生大豆就地保
护区,其中安徽省五河县就是指令建立的保护点之一[2]。由于野生大豆是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具有遗传价值
的近缘种,又属于“渐危”植物[3],符合国家重点保护的标准,已被该名录列入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
五河县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安徽省东北部,地处沿淮地区,境内杨庵湖、龙潭湖、天井湖、王小湖、柳湖等区
域堤旁、低洼路边、芦苇沟等湿地具备野生大豆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广泛丛生着国家明令急需保护的野生
大豆,总面积有1333hm2 之多[4]。近几年,因为开挖“淮洪新河”,农场垦殖改田,以及农民无序放牧和割草等,
致使全县野生大豆面积仅有515.1hm2,而且面积再度呈不断下降态势。
目前对于五河野生大豆的研究仅限于生物学特性和资源保护[5,6],有关其种子主要成分和饲用价值等方面
的研究比较少,本试验针对五河野生大豆种子主要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进行研究,为五河野生大豆资源的合理开
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试验所用野生大豆是采自五河县天井湖湿地。试验于2008年4-11月在安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试验地
进行,土壤为黄褐土,试验区0~2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为21.4mg/kg,碱解氮为75mg/kg,速效磷为19.2
mg/kg,速效钾为126mg/kg,pH6.2,肥力中等,田间采用竹竿搭架进行栽培,管理同一般大豆田。
试验所用仪器有FA2004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标准检验筛(浙江上虞市金鼎标准筛制厂)、数显恒
温水浴锅HH6(国华电器有限公司)、F80型高速粉碎机(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KDN08A定氮仪(上海
新嘉电子有限公司)、KDN8智能化加热炉(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SZF06Ⅰ粗脂肪测定仪(上海新嘉电子有
限公司)、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技工贸有限公司)、722N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SX2系列箱
式电阻炉(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1200L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瓦里安公司)、Waters600高效液相色
谱仪(Waters公司)。
第20卷 第4期
Vol.20,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37-142
2011年8月
 收稿日期:20100626;改回日期:20101125
作者简介:李孟良(1965),男,安徽泗县人,教授,硕士。Email:lmljsh@163.com
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指标在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食品加工实验室测定。种子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委托
江南大学进行测定。
1.2 试验方法
1.2.1 常规成分测定方法 粗蛋白(CP)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T5009.51985)[7];粗脂肪(EE)的测定采
用索氏抽提法(GB/T5009.61985)[7];粗纤维(CF)的测定采用重量法(GB/T5009.102003)[7];粗灰分(CA)含量
的测定采用直接灰化法(GB643886)[7];总异黄酮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7];总糖采用直接测定法[7];总游离氨
基酸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7]。钙的测定采用EDTA滴定法(GB/T5009.922003)[7];铜、镁的测定采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5009.902003)[7];锌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GB/T5009.142003)[7]。无氮浸出物
(NFE)含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NFE%=100%-CP%-EE%-CA%-CF%
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K.Nnehring公式计算[8]:
营养比=碳物质/氮物质=(粗脂肪×2.4+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蛋白
1.2.2 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测定方法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JY/T0191996)[7]。样品
处理:称取200g样品于特制水解管中,加入8mL6mol/LHCl,抽真空封口,110℃水解24h,切开水解管,用去
离子水转移水解液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取1mL滤液于25mL烧杯中,在真空干燥器中蒸干,加1mL
pH2.2HCl溶解,溶液备用。分析条件:HypersiloDSC18(4×125mm)分析柱,柱温40℃,流速为1.0mL/min,
紫外检测器:338nm,262nm(Pro,HYpro),流动相。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GSMS)(JY/T0031997)[7]。样品处理采用顶空固相
微萃取。色谱条件:色谱仪(Agilent),DBwax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He),流速
为0.3mL/min,进样温度达260℃。质谱条件:质谱仪(Agilent),EI离子源,电离电压70eV,发射电流350
μA,检测器电压350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河野生大豆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
2.1.1 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的含量 野生大豆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4.90%[9]。徐豹[10]研究表明,普通大
豆中大豆蛋白平均含量为40%。五河野生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8.92%(表1),可见五河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低
于野生大豆,稍低于普通大豆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11]。
杨光宇等[12]研究表明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平均为9.94%,栽培大豆为19.05%。五河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
为16.94%(表1),可见五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高于野生大豆,低于栽培大豆平均脂肪含量。
五河野生大豆粗纤维含量为4.1%(表1),略低于普通大豆(4.87%)[13]。
表1 五河野生大豆的主要成分含量
犜犪犫犾犲1 犆狅狀狋犲狀狋狊狅犳犠狌犺犲狑犻犾犱狊狅狔犫犲犪狀’狊犿犪犼狅狉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
粗蛋白质
CP(%)
粗脂肪
EE(%)
粗纤维
CF(%)
总糖
Totalsugar(%)
总异黄酮
Totalflavanoid(%)

Ca(%)

Mg(%)
总游离氨基酸Totalfree
aminoacids(mg/100gCP)

Zn(mg/kg)

Cu(mg/kg)
38.92 16.94 4.1 10.14 0.13 0.357 0.059 960.2 37.3 41.4
2.1.2 钙、镁、锌、铜的含量 五河野生大豆的钙含量为0.357%(表1),与普通大豆中钙的平均含量
0.373%[1315]相当;五河野生大豆中镁的含量为0.059%(表1),明显低于普通大豆镁的平均含量0.22%[16];五河
野生大豆中锌的含量为37.3mg/kg(表1),与大豆中锌的含量(约为39.6mg/kg)[16]差异不大。五河野生大豆
中铜的含量为41.4mg/kg(表1),明显高于江西进贤、新建和东北大豆中铜的含量(9.24,11.98,13.22
mg/kg)[17,18]。
83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2.1.3 总异黄酮的含量 大豆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其主要成分为染料木黄酮、
黄豆苷元和大豆黄素。大豆黄酮能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免疫能力、调节动物胆固醇代谢
与抗氧化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哺乳动物的泌乳能力。因此,饲料中的总异黄酮含量越来越受到动物生产者的
重视。黑龙江省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总含量为0.126%~0.529%。南方大豆品种总异黄酮含量为
0.046%~0.656%,平均含量为0.189%[19,20]。五河野生大豆的总异黄酮含量为0.13%(表1),与黑龙江省大豆
总异黄酮的最低含量相近,低于南方大豆品种的总异黄酮平均含量。
2.1.4 总糖的含量 糖类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如大豆等高等植物中主要为大
豆低聚糖、蔗糖等,大豆低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改善肠内细菌群结构、增强肌体免疫力、生成营养物质
等作用[20]。五河野生大豆中总糖含量为10.14%(表1),钱虎君和盖钧镒[21]的研究表明大豆中总糖含量为
10.03%,二者含量相当。
2.1.5 脂肪酸的组成 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脂肪
酸含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不饱合脂肪酸含量的差异,
尤其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不同。普通大豆中不饱和
脂肪酸占80%~90%,饱和脂肪酸占6%~24%,大豆
中亚油酸、亚麻酸为不饱和的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
酸不仅是所有生物膜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且
是某些生理调节物质的前体。如果动物缺乏必需脂肪
酸,会出现许多异常症状,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视
网膜和血小板功能异常;脂化的胆固醇更容易在动脉
血液中积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20]。
五河野生大豆籽粒中含有动物必需的脂肪酸,如
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对
于合成磷脂、形成细胞结构、维持一切组织的正常功能
都是必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胆固醇脂化,从而
降低体内血清和肝脏的胆固醇水平。明确野生大豆脂
肪酸的组成以及环境条件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有效
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1]。
五河野生大豆总计检出13种脂肪酸(表2),其中
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普通大豆中亚油酸占42.8%
~56.1%(最高达64%),油酸占15%~36%,亚麻酸
占2%~14%,五河野生大豆中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
为47.33%和15.66%,与普通大豆相当;亚麻酸含量
为15.40%,高于普通大豆[21]。
2.1.6 氨基酸的组成 五河野生大豆总游离氨基酸
含量为960.2mg/100gCP(表1),蛋白质中共计检出
17种氨基酸(表3)。栽培大豆的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
酸略高于野生大豆,组氨酸和精氨酸略低于野生大
豆[16]。黑龙江省的野生、半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氨
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子粒蛋白质氨基酸组分齐全,
大豆蛋白质是优质全价植物蛋白。氨基酸组分及含
量,不论是野生、半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含量居前
几位的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赖氨
表2 五河野生大豆脂肪酸组成成分
犜犪犫犾犲2 犉犪狋狋狔犪犮犻犱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狅犳犠狌犺犲狑犻犾犱狊狅狔犫犲犪狀
脂肪酸种类Kindsoffattyacid 含量Contents(%)
肉豆蔻酸 Myristicacid 0.11
棕榈酸Palmiticacid 11.38
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 0.14
十七烷酸 Heptadecaneacid 0.11
硬脂酸Stearicacid 4.29
油酸Oleicacid 15.66
亚油酸Linoleicacid 47.33
亚麻酸Linolenicacid 15.40
花生酸Arachidicacid 0.41
花生一烯酸Cis11Eicosenoicacid 0.27
二十二碳酸Docosanoicacid 0.50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 0.01
表3 五河野生大豆氨基酸组成成分
犜犪犫犾犲3 犃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狅犳犠狌犺犲狑犻犾犱狊狅狔犫犲犪狀
氨基酸
Aminoacid
含量 
Content 
(g/100g) 
氨基酸
Aminoacid
含量
Content
(g/100g)
天门冬氨酸Aspartic 5.46 胱氨酸Lcystine 0.31
谷氨酸Glutamic 7.63 缬氨酸Valine 1.71
丝氨酸Serine 2.02 蛋氨酸 Methionine 0.69
组氨酸 Histidine 1.01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1.98
甘氨酸Glycin 1.65 异亮氨酸Isoleucine 1.53
苏氨酸Threonine 1.51 亮氨酸Leucine 2.81
精氨酸Arginine 2.95 赖氨酸Lysine 2.45
丙氨酸Alanine 1.61 脯氨酸Proline 2.34
酪氨酸 Tyrosine 10.19 总氨基酸Totalaminoacid38.85
93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酸,含量最少的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21,22]。
五河野生大豆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顺序与其略有差异,
含量居前几位是酪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
亮氨酸、赖氨酸,顺位虽稍有差异,但趋势一致,异亮氨
酸、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
与猪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相比(表4),
五河野生大豆富含的6种必需氨基酸都能够满足25
~50kg体重猪的生长发育要求,苏氨酸略显不足,只
有色氨酸严重不足。因此,五河野生大豆的限制氨基
酸为色氨酸、苏氨酸和胱氨酸(表4)。
研究野生大豆氨基酸组分含量与动物氨基酸模式
的差异,为大豆品质育种中改良氨基酸配比、提高必须
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奠定了基础。由于试验条
件的限制其他几种氨基酸未检测。
2.2 五河野生大豆饲用价值
2.2.1 五河野生大豆的营养化学类型 饲料营养物
质的碳氮比值越小,说明氮类营养物质含量越高,其表
观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通过计算得出五河野生大豆
的营养比为1.75,说明五河野生大豆的营养类型为N
型,是优质蛋白质饲料。
表4 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23]和五河野生
大豆氨基酸组成的比较
犜犪犫犾犲4 犐犱犲犪犾犪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狆犪狋狋犲狉狀犿狅犱犲犾狅犳狆犻犵犮狅犿狆犪狉犲
狑犻狋犺犪犿犻狀狅犪犮犻犱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狅犳犠狌犺犲狑犻犾犱狊狅狔犫犲犪狀
氨基酸
Aminoacid

Pig
五河野生大豆
Wuhewildsoybean
赖氨酸Lysine 100 100
精氨酸Arginine 39 120
组氨酸 Histidine 32 41
异亮氨酸Isoleucine 54 62
亮氨酸Leucine 95 115
蛋氨酸 Methionine 26 28
蛋氨酸+胱氨酸 MethionineandLcystine 57 41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58 81
苯丙氨酸+酪氨酸Phenylalanineandtyrosine 92 497
苏氨酸Threonine 64 62
色氨酸Tryptophan 18 0
缬氨酸Valine 67 70
 注:模式=(氨基酸含量/赖氨酸含量)×100。
 Note:Pattern=(Aminoacidcontent/Lysinecontent)×100.
2.2.2 五河野生大豆与饲用蚕豆、大豆营养成分比较 五河野生大豆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饲用大豆接近,高
于蚕豆,粗纤维含量低于蚕豆,粗灰分含量与大豆接近,无氮浸出物含量稍低于大豆(表5),说明五河野生大豆品
质及营养价值较高。五河野生大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每类饲料都有相应的中国饲料编码,根据中国饲料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分类方法,五河野生大豆的中国饲料编码(Chinesefeedsnumber,CFN)应为509000[23]。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3589规定:粗蛋白≥37.0%、粗纤维≤6.0%、粗灰分<
5%为一级饲料[23],五河野生大豆属于一级饲料用大豆(表5)。
表5 五河野生大豆与饲用蚕豆、大豆营养成分比较
犜犪犫犾犲5 犖狌狋狉犻狋犻狏犲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狅犳犌.狊狅犼犪犮狅犿狆犪狉犲犱狑犻狋犺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犪狀犱犞犻犮犻犪犳犪犫犪 %
饲料种类Feedtype 干物质DM 粗蛋白CP 粗纤维CF 粗脂肪EE 粗灰分CA 无氮浸出物NFE
蚕豆[23]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 86.50 25.20 8.3 1.70 2.9 48.4
大豆[23]犞犻犮犻犪犳犪犫犪 87.00 35.50 4.3 17.30 4.2 25.7
五河野生大豆犌.狊狅犼犪 87.56 38.92 4.1 16.94 4.3 23.3
2.3 影响五河野生大豆潜在饲用价值因素
豆科牧草种子普遍因硬实率高,导致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田间建植,成为豆科牧草人工
栽培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五河野生大豆的硬实率较高,直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发挥。另外,温度和湿度、
土壤类型、茎叶病虫害等也对其饲用价值有影响。
胰蛋白酶是一种存在于豆科牧草种子中的抑制因子[23]。它具有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蛋白质的利用
率,抑制生长和引起胰腺肥大。因胰蛋白酶抑制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充分加热可使之变性失活,从而消除其抗
营养作用。但加热过度会造成蛋白质和氨基酸损失,故在生产和生活中应适度加热,或经CuSO4、FeSO4、和
NaS2O5 处理或发酵处理,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作用的活性均显著降低。
04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凝集素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种子中,其具有抑制生长作用,通过加热能使大豆中
的凝集素破坏,但大豆的营养价值随之改善,故大豆凝集素对大豆的营养价值并无直接影响,其生长抑制作用主
要是降低动物的食欲所引起的[23]。
3 结论与讨论
五河野生大豆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较高,粗纤维的含量低于普通大豆,表明五河野生大豆籽粒营养
成分丰富,高于普通大豆的营养价值,且能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其籽粒中富含多种脂肪酸和氨
基酸,五河野生大豆中其他营养成分如钙、镁、锌的含量不亚于普通大豆,适宜作为新型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具
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已知的动物必需氨基酸有8~10种,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提
供的氨基酸[2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
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五河野生大
豆含有17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色氨酸、苏氨酸属于限制氨基酸,在五河野生大豆饲用过程中,注意适当添加此
类氨基酸,以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必需脂肪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
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18∶2)和α亚麻酸(18∶3)。必需脂肪酸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
紊乱,严重影响动物生长发育[22]。五河野生大豆种子油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适宜作为高能量饲
料利用。
豆科牧草在生态治理、土壤改良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426]。五河野生
大豆的营养比较全面,蛋白的含量高及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要相近,可以作为饲用植物中优质蛋白质来源。另
外,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晚熟,具有更长的营养生长期。其主茎长度、全株干物质产量均显著高于栽培大豆,具
有比栽培大豆提供更多饲草的生产潜力[27]。因此,五河野生大豆在畜牧业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安
徽省沿淮地区行蓄洪区面积较大,可以利用五河野生大豆喜湿润的特点,扩大人工种植面积[28]。五河野生大豆
也可以与禾本科牧草间、混作,以便提高青饲料的营养价值[29,30]。五河野生大豆种子成熟后炸荚落粒性极强[31],
影响种子产量,种子繁殖过程中必须适期提早收获。
野生大豆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广泛应用于大豆抗逆和优质高产育种[32,33],可以考虑利用五河野
生大豆资源进行新型饲用大豆品种的选育工作。有关五河野生大豆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开发利用价值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向华,王克晶,李福山.野生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研究现状与建议[J].大豆科学,2005,24(4):305309.
[2] 李春奇,高致明.野生大豆的解剖学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3):2936.
[3] 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4] 潘兆婺,丁雷,王敏,等.野生大豆的利用及在五河县的资源保护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0,6(4):2627.
[5] 李孟良,马双雷.五河野生大豆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6):1518.
[6] 葛瑛,朱延明,吕德康,等.野生大豆碱胁迫反应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4752.
[7] 穆花荣.食品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667.
[8]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饲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营养价值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9] 董慕新.我国大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地区差异[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2831.
[10] 徐豹.野生大豆中的高含硫氨基酸种质[J].大豆科学,1993,12(3):196198.
[11] 李海涛,焦立为,阿力甫·阿布都.ICPAES测定大豆粉中钙、铁和锌[J].光谱实验室,2006,23(5):959963.
[12] 杨光宇,王洋,马晓萍.中国野生大豆(犌.狊狅犼犪)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0,19(3):257260.
[13] WangKJ,LiFS,ZhouT.Interitanceofafiveleafletcharacterarisingfromwildsoybean(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Sieb.etZucc.)in
soybeans(犌.犿犪狓(L.)Merr)[J].SoybeansScience,2001,20(1):2225.
14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14] 杨光宇,纪锋.中国野生大豆(犌.狊狅犼犪)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9,18(1):5761.
[15] SinghRJ,KoloparaKP,HymowitzT.Ancestorsof80and78chromosome犌.狋狅犿犲狀狋犲犾犾犪Hayata(Leguminosae)[J].Ge
nome,1989,32(5):796801.
[16] 夏剑秋,张毅方.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能作用[J].中国油脂,2007,32(1):7175.
[17] 韩立德,盖钧镒,张文明.大豆营养成分研究现状[J].种子,2003,(5):5760.
[18] 任健敏,彭珊珊,张霖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大豆和豆制品中铁、锌、铜、铬和镍[J].光谱实验室,2006,23(2):314318.
[19] 权静,卢定强,张筱,等.大豆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J].大豆通报,2004,(3):2630.
[20] 李辉,戴常军,兰静,等.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07,22(1):3942.
[21] 钱虎君,盖钧镒.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1):2730.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2375.
[23] 张子仪.中国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095.
[24] 刘太宇,李梦云,聂芙蓉,等.黄河滩区2种豆科牧草不同生育期氨基酸瘤胃降解特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1):
105111.
[25] 左胜鹏,王会梅,马永清,等.刈割扰动下半干旱区豆科牧草种间关系的反应[J].草业学报,2009,18(5):150159.
[26] 沈禹颖,张自和,谢田玲.优良豆科牧草———东方山羊豆的研究与利用[J].草业学报,2003,12(6):105109.
[27] 杜高唐,王金芬,姜慧新,等.间作配置对苏丹草与野生大豆间作性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27(10):121128.
[28] 夏伦志,徐义流,张长青,等.沿淮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理论探讨及其对秸秆饲用、牧草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J].草业学
报,2010,19(2):286294.
[29] 王旭,曾昭海,朱波,等.燕麦与箭薚豌豆不同混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6):151
158.
[30] 多立安,赵树兰.几种豆禾牧草混播初期生长互作效应的研究(英文)[J].草业学报,2001,10(2):7277.
[31] 刘玉英,王颖,穆春生,等.广布野豌豆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3):251255.
[32] 雷勃钧,卢翠华,钱华,等.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J].大豆科学,1995,(3):203208.
[33] 林红,来永才.大豆种间杂交新品种龙小粒豆1号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4):4648.
犃狊狋狌犱狔狅狀狋犺犲犿犪犼狅狉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犪狀犱犳犲犲犱犻狀犵狏犪犾狌犲狅犳犠狌犺犲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狊犲犲犱
LIMengliang1,ZHENGLin2
(1.DepartmentofBotany,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Fengyang233100,China;
2.FoshanPolytechnic,Foshan528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nutritionalcomponentsandfeedingvalueofWuhewild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werestudiedthroughafield
experimentandanalysistest.ThenutritionalvalueofWuhewild犌.狊狅犼犪isrich;Thecontentsofprotein,fat,
crudefiber,totalsugar,calcium,magnesium,totalfalconoid,totalfreeaminoacidswere38.92%,16.94%,
4.1%,10.14%,0.357%,0.059%,0.13%,960.2mg/100gcrudeprotein,ZnandCucontentswere37.3
mg/kg,41.4mg/kg,respectively.ProteinandfatcontentsofWuhewild犌.狊狅犼犪wereclosetothatofcommon
soybean.Among13fattyacids,contentsoflinoleicacidandoleicacidwerequitehigh,andclosetothatofsoy
beanandthelinolenicacidcontentwashigherthanthatofsoybean.Of17aminoacids,tyrosine,asparticand
glutamicacidcontentswereplentiful,butphenylalanine,methionineandtryptophanwerethelimitingamino
acidcomponents.Wuhewild犌.狊狅犼犪hadgoodfeedingvalue,anditcanbedevelopedasgoodqualityprotein
feed.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犌犾狔犮犻狀犲狊狅犼犪;nutritioncomponents;fatacidcomposition;aminoacidcomposition;feedingvalue
24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