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ferrous ion in an acid environment on early growth and physiology of Medicago sativa WL525

酸性环境中亚铁离子对紫花苜蓿WL525早期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全 文 :书酸性环境中亚铁离子对紫花苜蓿 犠犔525
早期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李剑峰1,2,师尚礼1,2,张淑卿1,2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酸性(pH值4.5)土壤下Fe2+对苜蓿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Fe2+含量在
10~100mg/kg时苜蓿生长正常,出苗率、株高、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地上及地下生物量不低于对照组(pH值6,
Fe2+10mg/kg);在50mg/kgFe2+含量下,苜蓿生长受到促进,各指标均高于或显著(犘<0.05)高于其他处理;而
Fe2+含量在100~200mg/kg时,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出苗率、株高、叶片长度、单株叶片数、根长和地上及地
下生物量均显著低于(犘<0.05)其他处理;不同Fe2+含量下,苜蓿的叶片电导率、MDA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
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均存在显著差异,<100mg/kgFe2+含量处理下的根系活
力、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显著高于100~200mg/kgFe2+处理,但叶绿素含量与铁离
子浓度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亚铁离子;紫花苜蓿;酸性土壤;生长
中图分类号:S551+.701;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9)05001008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应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及国家退耕还草政策的要求,苜蓿产业逐步
发展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新兴产业。
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营养价值居牧草之首,适宜生长在pH值6.5~7.5的
微酸至微碱性土壤中,一般认为紫花苜蓿不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我国广阔的红壤土区域普遍偏酸性(pH值<
5.0),甚至呈现强酸性(pH值<4.5),限制了紫花苜蓿在这些地区(如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的种植[1]。
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曾在该类地区进行过紫花苜蓿的引种,但最后大多失败[2]。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半
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强酸性土壤中亦可正常生长[3]。李剑峰[4]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
酸度的关系,发现在pH值低于7的环境下,仅就单一的酸度因素而言,pH=5的酸性环境最适于苜蓿的生长发
育,说明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酸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除酸性本身外,还有其他更主要的因素。
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丰富,在土壤溶液中多以Fe2+的形式存在[5,6],是土壤中可溶性铁的主要形态,也是能
被植物所吸收的形态,土壤环境pH值的降低可以促进铁素形态的溶解平衡向液相中Fe2+浓度增加的方向移
动,环境pH值高于4时,pH值每增减1个单位,Fe2+活度就会增减1000倍。因此酸性土壤中的可溶性铁的含
量比中性或碱性土壤高;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铁元素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7]。而过多的亚铁离子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害的,大量的Fe2+可通过干扰P、K、Ca、Mg等矿质元素
的吸收造成元素营养障碍[8,9],同时诱发产生多种攻击膜脂的活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
损伤[10],破坏植物组织的结构,降低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植物产量。在酸性土壤中,不同含量
的亚铁离子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研究酸性土壤中不同含量亚铁离子对紫花苜蓿生
长和生理的影响,为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推广种植和紫花苜蓿耐酸、铁胁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0-17
2009年10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18卷 第5期
Vol.18,No.5
 收稿日期:20081205;改回日期:200902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西北优势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52B06),“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及开发”
(2006BAD04A04),“优质抗逆专用草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9)、农业部行业专项“人工草地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nyhyzx07022)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奖金资助。
作者简介:李剑峰(1979),男,甘肃天水人,在读博士。Email:ljfsmart@qq.com
通讯作者。Email:shishl@gsau.edu.cn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1.1 供试材料 供试苜蓿品种为中种草业公司提供的 WL525,种子用0.1%HgCl消毒10min,去离子水冲
洗干净后播种。
1.1.2 无铁 Hogland营养液的制备 大量元素:Ca(NO3)2·4H2O1417mg/L;KNO3607mg/L;MgSO4493
mg/L;(NH4)3PO4115mg/L;微量元素:H3BO32.86mg/L;MnCl2·4H2O1.81mg/L;ZnSO4·7H2O0.22
mg/L;CuSO4·5H2O0.08mg/L;H2MoO4·H2O0.02mg/L。营养液以去离子水稀释至1/4浓度后用NaOH
(1mol/L)或HCl(1mol/L)调节pH值至所需酸度。
1.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7年进行,采用细沙作为栽培基质,经 HCl浸泡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备用。在
直径9cm,深7cm,容积为600mL的塑料花盆内铺设与底面形状一致的无纺布,盆内装入300g干燥细沙并将
沙面平整,用镊子挑选20粒大小一致的饱满种子均匀摆放细沙表面,覆盖干沙50g。Fe2+(硫酸亚铁)用量为每
kg栽培基质10,50,100,150和200mgFe2+共5个浓度处理,设弱酸环境(pH=6),Fe2+=10mg/kg为对照,每
个亚铁离子处理重复6盆。
将各处理塑料盆称重后分别置入盛有pH=4.5的无铁1/4Hogland营养液的水槽中,使营养液能缓慢由底
部渗入,并在盆内形成高于沙表面3~5mm的液面,然后用便携式pH计测定其pH 值,直至液面pH值为4.5时
将盆取出,再次称重。每12h称量盆栽重量,以相应酸度和浓度的FeSO4 溶液,用刻度喷雾瓶将Fe2+施入塑料
盆补充重量至最大持水,直至铁离子施入完全。处理后每3d称量各盆栽重量,并用pH=4.5的无铁1/4
Hogland营养液补充蒸散掉的水分。对照采用pH=6的相同溶液处理。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2.1 出苗率、生物量、根瘤数的比较 播种后每天记录各处理的出苗数,计算出苗率;每处理盆栽随机标记3
株幼苗用于测量株高、叶片数、以描形称重法于出苗46d时测定每标记株自株顶向下第6叶的单叶叶面积[11];出
苗46d时,将栽培基质和苜蓿苗从盆中整体取出用水冲洗,直至全株完全冲洗干净,然后取出标记植株,测定其
根系长度、根瘤数目、根瘤等级、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
1.2.2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称取苜蓿叶片0.2g,置入盛有去离子水的试管中,真空泵中抽气30min使叶片浸
没于水。静置20min后,用DDS320型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再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后测
定其煮沸电导率。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用公式计算其相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处理后叶片电导率×
100/煮沸电导率。
1.2.3 植株根系活力的测定 称取植物新鲜根系0.15g,将根浸没于含0.2%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的66.7
mmol/L的磷酸缓冲液,避光37℃保温1h后加入1mol/L的硫酸终止反应。取出根研磨后用乙酸乙酯反复提
取红色的 TTC还原产物三苯甲僭(TTF),485nm 波长下测定提取液的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TTC还原
量。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鲜根还原TTC的量(mg/gFW·h)表示根系还原力,以此反映植株的根系活力。
1.2.4 叶片色素含量的测定 采用吸光度法,称取0.5g新鲜叶片,加80%的丙酮研磨提取后在波长663,646,
470nm处读取吸光度。根据修正的Arnon公式计算浓度,修正的Arnon公式为:
Ca=12.21×A663-2.81×A646
Cb=20.13×A646-5.03×A470
式中,Ca、Cb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A663、A646、A470分别为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3,646,470nm处的吸
光度。
色素含量(mg/g)=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1.2.5 丙二醛 MDA含量的测定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2]。
1.2.6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蒽酮比色法[13]。
1.2.7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定 用FMS2型便携式调制荧光分析仪(Hansatech公司)进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11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参数测定。测定前将叶片暗适应30min后测定Fo(初始荧光)、Fm(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计算Fv/Fm(叶
片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Fv/Fo(PSⅡ潜在活性)。
1.3 数据分析
采用DPS3.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Fe2+处理对苜蓿出苗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Fe2+对苜蓿种子出苗率的影响与砂培基质中
Fe2+的含量有关,处理14d后观测出含量组(≤50
mg/kg)的发芽率高于对照组(pH=6,10mg/kg),而
高含量组(≥100mg/kg)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犘
<0.05);出苗40d后,≤100mg/kgFe2+处理的植株
成活率与对照差异不大,≥150mg/kgFe2+处理的成
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与
Fe2+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随Fe2+浓度的增大表现出
下降的趋势(表1),相关系数狉分别为-0.934,-
0.833(显著相关,极显著相关),其中Fe2+浓
度对出苗率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的存活率,说明植株
在出苗后,对于高含量的Fe2+具备一定的耐受能力。
10mg/kgFe2+处理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略高于对照,
这是由于低浓度的Fe2+在酸性条件下对植株的有效
性高于弱酸性环境所致。
表1 犉犲2+处理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1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狀狋犺犲犵犲狉犿犻狀犪狋犲犱狉犪狋犲
犪狀犱狊狌狉狏犻狏犲狉犪狋犲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Fe2+浓度
Content
(mg/kg)
处理第14天的出苗率
Germinatedratein
14d(%)
处理40d后的植株存活率
Survivalrateafter
40d(%)
10 80.00±5.43a 89.51±2.76a
50 71.67±7.64ab 88.80±6.54a
100 53.33±5.77cd 83.44±5.09ab
150 45.00±0.55d 77.13±3.42b
200 47.63±2.64d 49.54±5.23c
CK 70.00±3.43ab 88.10±3.12a
 CK:对照。Control.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下同。
Thedifferent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level.The
samebelow.
2.2 Fe2+处理对苜蓿株高,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
环境中的亚铁离子含量对于苜蓿幼苗的生长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图1),在试验期间,10和50mg/kg处理的
植株高度最高,在27d后显著高于100,150和200mg/kg的处理 (犘<0.05)。100~200mg/kg各处理间的植
株高度差异始终不明显,但都显著低于对照。Fe2+在27~40d期间对植株高度的影响明显强于在0~15d期间
的影响。
试验期间,100mg/kgFe2+处理的单株叶片数最多,并在出苗10d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图2);但在出苗16
d时,所有处理间叶片数目差异不大;出苗40d时,100~200mg/kg各处理叶片数随Fe2+含量的增大而依次显
图1 犉犲2+处理浓度对紫花苜蓿生长高度的影响
犉犻犵.1 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犉犲2+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狀狊犺狅狅狋犺犲犻犵犺狋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图2 犉犲2+处理对紫花苜蓿单株叶片数的影响
 犉犻犵.2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狀犾犲犪犳狀狌犿犫犲狉狆犲狉狆犾犪狀狋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著下降(犘<0.05),但10,50和100mg/kg处理间差
图3 犉犲2+处理对紫花苜蓿单叶面积的影响
犉犻犵.3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狀犔犲犪犳犪狉犲犪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异不显著。说明Fe2+胁迫对于叶片数和植株高度的
影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幼苗初期并不明显;出苗
30d时的单叶面积和同时期的叶片数变化规律基本
一致(图3),随Fe2+含量的增大而呈明显的单峰型变
化趋势。
2.3 Fe2+处理对苜蓿生物量和根瘤数的影响
Fe2+对苜蓿生物量及根瘤数目的影响明显,出苗
40d后,各处理的根瘤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这与魏
世清和张磊[14]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酸性条件不利于根
瘤菌的生长和植物结瘤。本研究也发现植株的根瘤个
数和地上生物量与Fe2+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
2),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0.987;Fe2+为
200mg/kg时植株没有根瘤产生,说明在酸性土壤中,
高浓度的铁离子也是影响植物结瘤的重要因素;植株
的地下生物量随Fe2+含量的增大而呈明显的单峰型
变化,在100mg/kg处理下最高,与其他处理有显著
差异。分别比对照和10,50,150,200mg/kg的处理
高出40%,59.1%,34.6%,29.6%和118.7%。
参照宫家臖等[15]的方法将紫花苜蓿对土壤中有
效铁离子浓度的耐受性分为最适,中适和低适生长区
间。综合出苗率、成活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单叶面
积、生物量和根瘤个数在酸性环境中随Fe2+含量的变
化规律可见:低于50mg/kg的铁离子处理下,紫花苜
蓿植株的生长最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优于对照,故
可将10~50mg/kg的Fe2+含量划为苜蓿在酸性土壤
表2 犉犲2+处理对苜蓿茎叶重,根重和根瘤数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2 犐狀犳犾狌犲狀犮犲狅犳犉犲2+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犪犮犻犱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狅狀
犪犫狅狏犲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狀犱狌狀犱犲狉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
犪狀犱狉狅狅狋狀狅犱狌犾犲狀狌犿犫犲狉
亚铁离子含量
Fe2+
content
(mg/kg)
根瘤个数
Rootnodule
(个/株Number
/plant)
地上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g/株Plant)
地下生物量
Underground
biomass
(g/株Plant)
10 9.00±2.00b 0.55±0.05a 0.22±0.02bc
50 4.62±1.23bc 0.49±0.01b 0.26±0.01b
100 4.33±1.52bc 0.44±0.03b 0.35±0.04a
150 3.66±0.58bc 0.37±0.03bc 0.27±0.03b
200 0 0.26±0.02c 0.16±0.01c
CK 18.33±6.67a 0.40±0.02b 0.25±0.04b
中的最适生长区间;低于10mg/kg及在50~100mg/kg范围内的Fe2+含量下,除根瘤个数外的各项生长指标都
与对照比较接近,较低于最适生长区间并显著高于150mg/kg的Fe2+含量以上的处理,生长基本正常,因此可将
低于10mg/kg及在50~100mg/kg范围的有效铁含量划分为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中适生长区间;高于100
mg/kg的各Fe2+处理下,苜蓿的出苗率、存活率、株高、单叶面积,生物量和根瘤个数均随Fe2+含量的增大而呈急
剧下降的趋势,并显著的低于对照(犘<0.05)。表明这一环境已不适宜苜蓿的生长,说明高于100mg/kg的有效
铁含量可划分为酸性土壤中苜蓿的低适长区间。
2.4 Fe2+处理对苜蓿根系活力影响
Fe2+处理植株的根系活力在50mg/kg的Fe2+处理下最大(图4),显著高于≥100mg/kgFe2+处理(犘<
0.05),但与对照和50mg/kg的处理差异不明显。≥50mg/kgFe2+处理的根系活力与Fe2+含量间呈显著的负
相关,20和40d时两者的相关系数狉分别为-0.956和-0.973,≥100mg/kg的Fe2+对植株根系活力的影响比
叶片各项生理敏感,这与王友保和张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金属离子浓度增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显著大于
茎叶部分,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根系是金属离子的直接作用部位有关。
2.5 Fe2+处理对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逆境胁迫可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使细胞膜透性增大,相对电导率增高。苜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处理
Fe2+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图5),20和40d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和0.946。≥100mg/kg处理
31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图4 犉犲2+处理对苜蓿植株根系活力的影响
犉犻犵.4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狉狅狅狋犪犮狋犻狏犻狋狔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图5 犉犲2+处理对苜蓿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犉犻犵.5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狉犲犾犪狋犻狏犲犮狅狀犱狌犮狋犻狏犻狋狔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的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时间越久伤
图6 犉犲2+处理对苜蓿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犉犻犵.6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犕犇犃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犾犲犪犳
害越大,150和200mg/kg铁含量处理的叶片相对
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犘<0.05),在出苗40d
时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295%和331%,说明在该浓
度下苜蓿植株已严重受害。苜蓿叶片内 MDA含量
随Fe2+含量的升高而迅速增高(图6),与叶片相对
电导率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其含量与处理时间的关
系不大。出苗40d时,铁含量在100mg/kg以上各
处理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铁含量低于50
mg/kg的处理(犘<0.05),并极显著的高于pH=6
的对照(犘<0.01),这与宋艳红[17]的研究结果一致,
即酸性条件有利于铁离子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催
化。
2.6 Fe2+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苜蓿叶片内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铁含量的增加呈典型的单峰型的变化(图7),0~100mg/kg处理可溶性糖
含量增加,20和40d的相关系数狉分别为0.941和0.942,并显著的高于对照(犘<0.05);≥100mg/kg各
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Fe2+ 含量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0和40d的相关系数狉分别为-0.991 和
-0.998,说明酸性土壤中100mg/kg的Fe2+含量即可使植物感受到Fe2+胁迫,并迅速产生可溶性糖等高渗
物质以抵抗逆境,但可溶性糖的大量产生说明细胞的正常机能未受阻。而150mg/kg以上的Fe2+含量已严重伤
害到植物细胞的正常机能,植物消耗的速度快于合成,致使可溶性糖的含量又开始降低;Fe2+含量≤100mg/kg
处理可溶性糖含量随出苗时间而有所增加,而≥100mg/kg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说明≥100mg/kg的
Fe2+处理下,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在Fe2+胁迫下的消耗量高于产出量,逐步走向凋亡,这与夏建国和兰海霞[18]
发现低浓度镉可促进,而高浓度镉可抑制春茶可溶性糖合成的结果一致。杨鑫光等[19]对霸王幼苗的研究也表
明,过度的逆境胁迫下幼苗叶片的 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产生一个峰值后迅速下降。
2.7 Fe2+处理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出苗20d时,叶绿素含量随着Fe2+含量的增加略呈单峰型的变化(图8),但差异并不显著,出苗40d时50
mg/kgFe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犘<0.05),10mg/kgFe2+处理叶绿素含量次之,亦显
著高于100mg/kg以上的处理,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100mg/kgFe2+处理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
4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图7 犉犲2+处理对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犉犻犵.7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犮狅狀狋犲狀狋
狅犳狊狅犾狌犫犾犲狊狌犵犪狉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犾犲犪犳
图8 犉犲2+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犉犻犵.8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
犮犺犾狅狉狅狆犺狔Ⅱ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
Fm/Fv和Fv/Fo常用于度量植物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是表明光化学反应状况的
2个重要参数[20]。苜蓿幼苗的荧光参数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随Fe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
根系活力相似,并与Fe2+含量呈显著的二项式相关(图9),相关系数R2 高达0.992和0.893,即在低浓度(≤
50mg/kg)Fe2+处理下,Fv/Fm随着Fe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变幅为0.7053~0.8094),而在≥50mg/kg处理
下则随着Fe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变幅为0.809~0.493)。Fv/Fo与亚铁离子浓度间亦呈显著的二项式相关(图
9,10),与Fv/Fm变化趋势相一致。在50mg/kg的Fe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并随铁含量的增大而下降,从100
~200mg/kg的范围内下降最为迅速,且彼此间差异显著(犘<0.05)。
图9 犉犲2+处理对苜蓿片犘犛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犉狏/犉犿)的影响
犉犻犵.9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犘犛Ⅱ狆狉犻犿犪狉狔
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犉狏/犉犿)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犾犲犪犳
  图10 犉犲2+处理对苜蓿叶片犘犛Ⅱ潜在活性(犉狏/犉狅)的影响
 犉犻犵.10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犉犲2+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狅狀犘犛Ⅱ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
犪犮狋犻狏犻狋狔(犉狏/犉狅)狅犳犕.狊犪狋犻狏犪犾犲犪犳
3 讨论
3.1 亚铁离子含量与苜蓿生长及抗逆生理间的关系
细胞内游离的Fe2+能催化H2O2 的降解,产生自由基OH-和Fe3+,该反应所产生的Fe3+,又可被O2 重新
还原为Fe2+,使反应持续进行。这种自由基的积累将会引发膜脂发生过氧化,造成细胞膜系统伤害,干扰植物体
内正常的物质代谢,并对细胞结构和功能产生干扰和破坏。MDA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高低结合细胞膜
51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透性(电导率)的大小可以反映质膜受破坏的程度。随着Fe2+的升高,MDA含量和膜透性都增高,苜蓿幼苗在表
观上虽并未显示受害,而实际上膜结构已受到了损伤。从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变化规律可以看出,100mg/kg的
Fe2+处理下,苜蓿植株虽然明显感受到了胁迫并产生大量的可溶性糖来应对,但随处理时间的增长,可溶性糖的
含量仍然增加,证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尚可维持,物质的积累仍是产大于出。其多数生长量指标也不显著低于对
照。但当土壤Fe2+超过100mg/kg时,植株的相对电导率和 MDA含量随Fe2+含量的增大显著升高,根系活力
先开始急剧下降,叶片的光合效能随之减弱,可溶性糖的总含量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生理指标的变
化相一致,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也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可观察到叶片出现皱缩和坏死
斑点。这与唐建军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即过量的铁胁迫可使稻(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株苗干重减少,出叶减缓,根系
活力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但10~50mg/kg的土壤Fe2+含量处理下植株的生长表现和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优于
或不低于对照,表明未受到Fe2+伤害;本研究也发现,尽管pH 值4.5的酸性环境下苜蓿结瘤能力明显低于对
照,但低于100mg/kg以下的各处理单株总生物量并不低于对照,这也许是由于一定范围的Fe2+对苜蓿生长具
有促进作用所致。说明在一定酸度的环境下,亚铁离子含量适中的区域,如能采用耐酸根瘤菌株提高结瘤率,则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阈值内的环境有效铁的肥效作用,发展酸性富铁区域的苜蓿栽培。
3.2 紫花苜蓿在逆境下的光合生理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是度量叶片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
力的重要参数。正常条件下Fv/Fm值不受物种和生长条件的影响,变幅非常小,但在Fe2+胁迫条件下,这一比
值明显降低。本研究中,10~50mg/kg的铁离子含量下,苜蓿叶片Fm/Fv值差异很小,但当土壤亚铁离子含量
增加至100mg/kg时,苜蓿叶片的Fv/Fm和Fv/Fo值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严重铁胁迫下,苜蓿PSⅡ原
初光能转换效率明显下降,光和能力也随之减弱。本研究中Fv/Fm和Fv/Fo值的变化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
剧及细胞质膜的破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都随着 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小,并随着植株内 MDA
含量的增高,光化学效率Fm/Fv和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降低的幅度也逐渐增大。这一结果与汪月霞和梁建
生[22]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主要原因是,过量的Fe2+诱导植物组织产生的OH极易于与形成叶绿体膜结构的不饱
和脂肪酸反应,导致膜脂过氧化,并产生脂自由基对膜脂造成二次伤害[23]。并以此来抑制叶绿体 Hil反应、光合
磷酸化作用和酶活性,因此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本研究中,Fe2+含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
关性,但与Fv/Fm和Fv/Fo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高浓度亚铁离子对苜蓿光合效率的抑制并不是
因其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而是抑制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量子产量和潜在活性所致。
4 结论
在pH=4.5的酸性环境中100mg/kg的Fe2+施入量为苜蓿幼苗的耐受极限,表现在此浓度下的形态指标
和生理指标值与对照已有显著差异。如该处理下的出苗率为53.3%,不足对照的66.7%,幼苗叶片上已经产生
明显的黑色斑点,茎杆褐化,叶色暗绿而皱缩,地上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分别仅有对照(10mg/kg,pH=4.5)处理
的76%和80.5%,但此时尚有存活的根瘤以及叶片的新生,而植株的株高,植株的成活率和叶片的光合能力也与
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一处理水平上有明显胁迫症状的产生,但植株仍可以耐受,一旦高于这一浓度,植株很
快凋亡。土壤铁含量在10~50mg/kg时,是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最适生长区间,植株的生长表现均优于或不低
于对照,各项生理指标也表明未受到胁迫伤害,反而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也发现,Fe2+对于植物光合效
率的抑制并非是由于降低了植株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而是抑制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量子产量和潜在活性,加之根
系,叶片质膜遭受损伤而导致营养输送受阻所致。
参考文献:
[1] 戚志强,玉永雄,胡跃高.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J].草业学报,2008,17(1):107113.
[2] 傅反生,吉沐祥.紫花苜蓿在苏南丘陵山区的适应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6,(6):315317.
[3] 郭彦军,黄建国.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生长表现[J].草业学报,2006,15(1):8489.
[4] 李剑峰.紫花苜蓿在酸铁胁迫下的适应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3436.
6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5] YamanchiM.Irontoxicityandstressinducedethyleneproductioninriceleaves[J].PlantandSoil,1995,173:2133.
[6] RmheldV,MarschnerH.Mobilizationofironindifferentplantspecies[J].AdvancedPlantNutrition,1992,3:185194.
[7] HarrisonPM,ArosioP.Theferritins:Molecularpropertiesironstoragefunctionandcelularregulation[J].Biochimicaet
BiophysicaActa,1996,1275:161203.
[8] JugsujindaA,PatrickW HJr.EvaluationoftoxicconditionsassociatedwithorangingsymptomsofriceinafloodedOxisolin
Sumatra[J].IndonesiaPlantandSoil,1993,152:237243.
[9] GenonJG,HepceeNde,DuffyJE,犲狋犪犾.IrontoxicityandotherchemicalsoilconstrainstoriceinhighandswampsofBu
rundi[J].PlantandSoil,1994,166:109115.
[10] SaritaS,ManishaG,PrakashC.Oxidativestressinducedbyironin犎狔犱狉犻犾犾犪狏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犪狋犪犫(L.f.)royleresponseofantioxi
dants[J].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1997,38:286291.
[11] 谭一波.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4749.
[12] 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6168.
[13] 奉天才,吴玉树,王焕校,等.镉、铅及其相互作用对小白菜根系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3):320325.
[14] 魏世清,张磊.低pH对葛藤根瘤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12(23):239243.
[15] 宫家臖,李剑峰,安渊.酸性土壤中铝离子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3):5258.
[16] 王友保,张莉.铜对狗牙根生长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1):5257.
[17] 宋艳红.不同形态的铁对BSA-脂质体体系脂质过氧化以及蛋白质氧化的催化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758.
[18] 夏建国,兰海霞.镉胁迫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8,28(1):5661.
[19] 杨鑫光,傅华,牛得草.干旱胁迫下幼苗期霸王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2007,16(5):107112.
[20] ZhangSR.Adiscussiononchlorophylfluorescencekineticsparametersandtheirsignificance[J].ChineseBuletinofBota
ny,1999,16(4):444448.
[21] 唐建军,王永锐,傅家瑞.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耐铁毒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1996,(2):164168.
[22] 汪月霞,梁建生.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 MDA含量与膜透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6,26(1):
123128.
[23] CurieC,AlonsoJM,JeanML.InvolvementofNramp1from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犻狀irontransport[J].BiochemicalJour
nal,2000,347:749755.
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犳犲狉狉狅狌狊犻狅狀犻狀犪狀犪犮犻犱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狅狀犲犪狉犾狔犵狉狅狑狋犺犪狀犱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狔狅犳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 犠犔525
LIJianfeng1,2,SHIShangli1,2,ZHANGShuqing1,2
(1.ColegeofGrasslandScienc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Key
LaboratoryofGrasslandEcosystemofMinistryofEducation/SinoU.S.Centers
forGrazingLandEcosystemSustainabil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effectsofFe2+inacidsoilonseedinggrowthandphysiologicalindexof犕.狊犪狋犻狏犪werestudiedin
sandculture.犕.狊犪狋犻狏犪grewverywelatFe2+ concentrationsof10-100mg/kg.Themorphologicalitems
measuredwererateofgermination,plantheight,leafarea,numberofleavesperplant,andweightofshoots
androots.nolessthanthecontrolgroup(pH6,Fe2+ 10mg/kg);Seedlinggrowthwasstimulated,andthe
physiologicalindexofplantswashigher,orsignificantly(犘<0.05)higherthanthatofothertreatmentswhen
theconcentrationofFe2+ waslessthan50mg/kg.ConcentrationsofFe2+intherange100-200mg/kgsoil
resultedinaseriouslyrestrictedgrowthof犕.狊犪狋犻狏犪andtherewasasignificant(犘<0.05)decreaseinthe
measuredmorphologicalitems.Thereweresignificant(犘<0.05)differencesinelectrolyteleakage,MDAcon
tent,rootactivity,solublesugarcontent,Fv/FoandFv/Fm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Fe2+;Whenthe
concentrationofFe2+ waslessthan100mg/kg,therootactivity,electrolyteleakage,Fv/FoandFv/Fwere
significantly(犘<0.05)higherthanthoseinFe2+concentrationsof100-250mg/kg.Chlorophylcontentwas
notcorrelatedwithFe2+concentra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Fe2+;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acidsoil;growth
71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