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atial Pattern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 Incidence Rate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2):256 260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2025605
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王 庆,毕 猛,杜 婷,廖怀建,石 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关键理论基础”(20120450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计划(2012HB054).
作者简介:王 庆(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警研究.
 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为预测未来我国马尾松毛虫的潜在变化趋势,以2002—2012年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的地级逐年平
均发生率作为预测指标,[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获得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回归方
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与未来气象数据,得到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结果]表明:以筛选后的12
个气象因子建立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精度达到86.98%,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2020s,
2050s,2080s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并与2002—2012年的空间格局相比,结果显示:华东及华中地区
虫害中度和重度发生面积均明显增加,有扩散的趋势;华东地区的轻度发生面积总体为缩减;而华南部分地区虫害
轻度发生面积扩增。[结论]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得的空间格局模型具有实际预测意义,可以预测我国未来马
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气象因子;发生率;偏最小二乘;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SpatialPatternofDendrolimuspunctatusIncidenceRateBasedon
MeteorologicalFactors
WANGQing,BIMeng,DUTing,LIAOHuaijian,SHILei
(ResearchInstituteofResourcesInsects,ChineseAcademyofForestry,Kunming 650224,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akingtheaverageincidenceratebasedonChina’snationwidedatafrom2002-2012as
indicatortopredictthepotentialtrendofDendrolimuspunctatusincidencerate.[Method]Bymeansofpartialleast
squaresregression,theregressionequationaboutaverageincidencerateandtherelatedmeteorologicalfactorswas
obtained.Combinedwiththegeographicspatialdataandfuturemeteorologicaldata,thespatialpaternmodelofthe
averageincidencerateofD.punctatuswasestablished.[Result]ThespatialpaternmodelofD.punctatus’aver
ageincidenceratebuiltby12selectedmeteorologicalfactorshasthepredictionaccuracyof86.98%.Basedonthis
model,thespatialpaternmodelsfor2020s,2050s,and2080swereestablished.Itwaspredictedthatcompared
with2002-2012,theareaofmoderateandsevereinsectpestsinEastandCentralChinawouldsignificantlyin
crease,andtherewouldbeatrendofspreading.ThemildincidenceareawoulddecreaseinEastChina,whilethe
mildincidenceareawouldhasatrendofamplificationinpartsofSouthernChina.[Conclusion]Thespatialpatern
modelobtainedby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methodcanbeusedtopredictthepotentialchangesoftheaverage
incidencerateofD.punctatusinChina.
Keywords: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meteorologicalfactor;insectincidencerate;partialleastsquares;spa
tialpatern
第2期 王 庆,等: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属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是
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主要对马尾松造成危害,可造
成大量松树死亡[1]。气候是影响马尾松毛虫扩散、
爆发的重要因素,马尾松毛虫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平均温度越高,完成一世代数所需天数越少[2],年积
温升高,虫害发生面积也会随之增大[3]。已有研究
表明,若马尾松毛虫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发育时期适
逢降雨,则对其幼虫成活率十分有利[4-5],而高温则
会使幼虫的死亡率提升[6]。光照、湿度、风向和风力
等其他气候因子也对马尾松毛虫成灾有不同程度的
影响:日照时数,尤其是前一年2月和当年11月的
日照时数与松毛虫的暴发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性[7-8];低湿对马尾松毛虫卵与低龄幼虫的发育成
活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空气相对湿度持续低于
75%,马尾松毛虫就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9];大风可
以使羽化的松毛虫传播更远的距离,可导致松毛虫
成虫的大转移,强台风及其引起的暴雨可使虫体大
量死亡[10-11]。
为预测松毛虫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学者提出了
许多预测方法,如基于经验模型、回归模型[12-13]的
线性预测,人工神经网络[14]和 logistic回归[15]等非
线性预测以及地统计学等方法[16],但这些方法都只
限于局部地区,所选的气候因子也有较大的局域性,
对全国范围的大尺度分析预测少有研究。本文采用
偏最小二乘(PartialLeastSquares,PLS)回归方法进
行预测,与其他方法(如神经网络)相比,PLS有计算
简便、模型精度高、预测效果好、无需剔除变量或样
本等优点,可解决许多普通线性回归无法解决的问
题[17-18]。尤其是当利用多种气象因子作因变量时,
各气象因子之间往往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用 PLS方
法做回归建模,可避免因变量内部相关而对模型的
准确性和合理性造成的影响,比对逐个因变量做多
元回归更加有效,其结论更加可靠[19-20]。本研究利
用2002—2012年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数
据,分析其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筛选
出主要影响因子,建立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的预
测模型。在ClimateChina气象数据模拟软件的支持
下,结合地理空间数据,预测未来全国范围内马尾松
毛虫的潜在变化趋势。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2002—2012年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逐年发
生数据来自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利用
监测信息完整的82个地级行政区的马尾松毛虫发
生数据,计算出各地平均发生率AIR(表1)。
表1 马尾松毛虫地级平均发生率统计数据
地区名称 总发生面积/万hm2总监测面积/万hm2平均发生率/%
安庆市 15.1098 874.2027 1.7284
百色市 1.9123 629.5593 0.3038
常德市 2.3792 339.0387 0.7017
巢湖市 4.0493 139.2600 2.9077
潮州市 0.0153 22.0173 0.0695
崇左市 5.7302 647.1587 0.8854
滁州市 5.3868 226.4913 2.3784
福州市 3.1639 348.9427 0.9067
佛山市 0.0113 4.6327 0.2439
广安市 7.4369 111.9047 6.6457
…… …… …… ……
遵义市 0.3767 258.6547 0.1456
利用我国全境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
(SRTM)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选取
13846595个地理坐标点数据(经纬度、高程)均匀
分布于我国全境,各地级行政区2002—2012年的平
均气象数据及未来各个时期平均气象数据均由气象
数据模拟软件 ClimateChina计算得出。该软件使用
广泛应用于气象数值模拟的 PRISM插值算法开发,
并加以改进[21-24],使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导出
我国任意地点的历史气象数据及未来2020s(2010—
2039)、2050s(2040—2069)、2080s(2070—2099)的
气象数据,主要包括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月平均气
温、降雨量,年温湿系数,无霜期等气象因子数据。
输出的气象数据已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
网验证。
1.2 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25-26],利用偏最
小二乘方法建模关键是运用舍一交叉验证法来确定
主成分个数,可通过预测残差平方和(PRESS)的最
小值来确定;同时,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指标来
判断所选自变量的重要性。VIP值越大,自变量对
因变量的解释作用越明确,通常选取 VIP值大于1
的自变量来参与建模[27]。
75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用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AIR)预测值的决定
系数(R2)、平均误差(AE)、总预测相对误差(PRE)
等指标来评价模型的精度[25],相关数据的计算在
SAS软件上运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因子的筛选
初步选取 ClimateChina输出的 68个气象因子
作为相关性分析的备选变量,与经对数变化后的
2002—2012年马尾松毛虫 AIR数据(lnAIR)进行
Pearson积矩相关性分析,并做双侧显著性检验。分
析结果显示:2月平均气温(TAV02)、5月平均气温
(TAV05)、10月平均气温(TAV10)、9月平均最高气
温(TMX09)、1月平均最低气温(TMN01)、9月平均
最低气温(TMN09)、冬季平均最低气温(TMIN_wt)、
春季平均气温(TAV_sp)、秋季平均气温(TAV_at)、
夏季降水量(PPT_sm)、最热月和最冷月之间温差
(TD)、无霜期结束的儒略日(eFFP)等12个气象因
子与 lnAIR呈显著相关,将其作为建立回归模型的
入选因子。
在进行PLS回归时,计算出参与建立模型的12
个气象因子的VIP值,其中,2月平均气温、秋季平均
气温、春季平均气温、最热月和最冷月之间温差、5月
平均气温、10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 VIP
值均大于1,说明这几个气象因子对lnAIR的解释作
用很强。其他几个因素虽然VIP值未达到1(072
0.86),但由于9月气温、12月气温、夏季降水量和无
霜期的长短都对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发展具有影响,所
以,仍将其作为入选变量,参与模型的建立(表2)。
表2 气象因子与lnAIR的相关性系数以及VIP值
气象因子 P值 VIP
2月平均气温(TAV02) 0.0075 2.368
5月平均气温(TAV05) 0.0203 1.299
10月平均气温(TAV10) 0.0013 1.121
9月平均最高气温(TMX09) 0.0047 0.865
1月平均最低气温(TMN01) 0.0090 1.003
9月平均最低气温(TMN09) 0.0078 0.772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TMIN_wt) 0.0092 0.743
春季平均气温(TAV_sp) 0.0128 1.851
秋季平均气温(TAV_at) 0.0015 2.001
夏季降水量(PPT_sm) 0.0085 0.720
最热月和最冷月之间温差(TD) 0.0025 1.301
无霜期结束的儒略日(eFFP) 0.0373 0.843
2.2 空间格局模型的建立
用马尾松毛虫 lnAIR作为因变量,筛选出的12
个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 PLS回归运算,PRESS
值随主成分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当主成分数为10
时,PRESS达到最小值0.6881。因此,选取10个主
成分参与建模,得到马尾松毛虫AIR空间格局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
AIR =exp(33.7996+4.8659×TAV02+
3.2475×TAV05+3.1245×TAV10+2.1621×
TMX09+3.4151×TMN01+0.8423×TMN09-
1.4977×TMIN_wt-6.5464×TAV_sp-9.5307×
TAV_at+0.0035×PPT_sm+1.3751×TD-
0.0629×eFFP)
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2011—2012
年马尾松毛虫 AIR实测值和预测值具有线性关系
(图1),决定系数(R2)为0.8522,平均误差(AE)为
-0.265,总预测相对误差(PRE)为 13.02%,整体
预测精度超过85%,达到86.98%,说明模型精度较
高,有实际预测意义。
图1 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精度检验
2.3 空间格局分析
将地理坐标点数据导入 ClimateChina气象模拟
软件,得到2002—2012年、2020s、2050s和2080s4个
时期参与建模的12个气象因子数据。利用回归模
型,计算出这些地理坐标点的马尾松毛虫 AIR值,通
过ArcGIS软件,得到我国马尾松毛虫 AIR从2002—
2012年到2080s的空间格局分布示意图(图2)。
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将各地
区的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程度分为无、轻度(AIR<
10%)、中度(AIR为 10% 20%)和重度(AIR>
20%)4个等级,并分别统计出4个时期我国马尾松
毛虫各等级的发生面积(表3)。
852
第2期 王 庆,等: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图2 4个时期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A、B、C、D分别为2002—2012年、2020s、2050s、2080s)
表3 马尾松毛虫各等级发生面积及比值
时间
轻度发生面积
/万km2
占总发生面积比值
/%
中度发生面积
/万km2
占总发生面积比值
/%
重度发生面积
/万km2
占总发生面积比值
/%
总发生面积
/万km2
2002-2012年 91.135 84.88 8.667 8.07 7.567 7.05 107.369
2020s 79.014 73.64 11.046 10.29 17.237 16.07 107.297
2050s 69.148 68.53 10.083 9.99 21.674 21.48 100.905
2080s 62.598 62.75 10.350 10.38 26.807 26.87 99.755
预测结果显示:2002—2012年到2080s,马尾松
毛虫的总体发生面积有递减的变化趋势,轻度发生
面积逐渐减少;中度发生面积略有升高,但变化不
大;重度发生面积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从发生区
域来看,安徽西部、湖北中部、江西东北部、江苏东部
地区马尾松毛虫轻度发生面积呈缩减趋势,贵州中
西部、广东南部地区轻度发生面积有所扩增,陕西东
南部、安徽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苏西部、浙
江北部、福建东部、广东北部地区虫害中度和重度发
生面积均明显增加,而后2050s—2080s虫害重度发
生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研究筛选出的与马尾松毛虫危害相关的
12个气象因子中,2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最低
气温及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直接影响马尾松毛虫幼虫
的越冬死亡率,冬季的持续低温可使幼虫冻结,若出
现“倒春寒”的先温暖后寒冷的气温变化,则苏醒的
幼虫会大量冻死,从而影响其发生率。夏季降水带
来的温度、湿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马尾松毛虫的
发育,9月正值马尾松毛虫幼虫孵化时期,温度和降
水显著影响马尾松毛虫的孵化率,冬季气温和无霜
期的长短则影响马尾松毛虫翌年的暴发。据未来气
象模拟估计[28-29],随着全球变暖趋势,21世纪中叶
95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我国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将升高 1.2 1.6℃,到
21世纪末期平均气温仍会升高3.0 4.0℃左右;
这段时期秋季的平均降雨量增加,冬季平均降雨量
则减少,霜冻日数在全国范围内也呈减小趋势,气温
年较差的变化在长江以南地区呈增加趋势[30]。这
对马尾松毛虫在未来时期的流行扩散均起有利
作用。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6.98%,得
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通过气象软件的插值算法,
可对某些无气象统计数据的地区进行预测预报,对
病虫害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气候变化趋势
与所预测气象数据一致,则未来马尾松毛虫发生情
况也将向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方向发展。由于本研究
是基于气候的稳定变化来进行模拟,没有考虑突发
的极端灾害性天气对发生率所造成的影响,所模拟
的气象数据也是某一时期的平均数据而非逐年的,
而且病虫害的流行扩散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
应,所以预测的未来某一时期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
空间格局只是其潜在分布而非实际分布。马尾松毛
虫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否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也有待商榷,若能与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相结
合[31],既能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又能解决
普通回归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的非线性问题,将可能
会获得更加精确、科学的预测预报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兴平,温小遂.马尾松毛虫成灾原因及其综合治理[J].江西植
保,2007,30(2):61-64.
[2]曾菊平,戈 峰,苏建伟,等.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
究进展[J].昆虫知识,2010,47(3):451-459.
[3]刘志明,晏 明,张旭东,等.气象因子对落叶松毛虫的影响分析
[J].灾害学,2002,17(4):32-37.
[4]李振华.雨日对马尾松毛虫诱发作用的初探[J].江西林业科技,
1997(5):32-33.
[5]何 忠,韩瑞东,刘向辉,等.环境温度对马尾松毛虫发育与存活
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3):483-488.
[6]李兆麟,何 忠,贾凤友.马尾松毛虫幼虫发育的光周效应[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3):276-281.
[7]侯陶谦.中国主要害虫———松毛虫的综合防治[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79.
[8]王学锋,周德丽,童 青,等.思茅林区松毛虫害发生与气象因子
的关系[J].云南林业科技,2003(3):77-82.
[9]何 忠,席瑞华,王序英,等.环境湿度对马尾松毛虫卵和低龄幼
虫发育与成活的影响[C]//李典谟,康 乐,吴钜文,等昆虫
学创新与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08-513.
[10]孙思清,邵守英,刘鸿岩.台风暴雨对赤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影响
[J].山东林业科技,1997(6):22-23.
[11]余会康,黄岩彬.古田水口林区松毛虫发生的气候成因分析
[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6):83-85.
[12]厉 悦,刘 敏,张合平,等.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影响马尾松
毛虫灾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因素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
40(5):90-92.
[13]田万银,徐华潮.浙江沿海防护林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模型
[J].环境昆虫学报,2012,34(4):401-406.
[14]陈绘画,朱寿燕,崔相富,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马尾松毛虫发
生量预测模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59-165.
[15]高 倩,安英博,吴凤祥.基于 Logistic回归的落叶松毛虫预测
模型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4(6):108-110.
[16]向昌盛.基于地统计学定阶的松毛虫发生面积组合预测[J].计
算机应用研究,2012,29(3):984-987.
[17]WoldS,AlbanoC.ModelingDataTablesbyPrincipalComponent
andPLS:classPaternsandQuantitativePredictiveRelations[J].
Analysis,1984,12:477-485.
[18]H?skuldsonA.PLSregressionmethods[J].JournalofChemomet
rics,1988,2:221-228.
[19]高惠璇.两个多重相关变量组的统计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与
PLS过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2):58-64.
[20]王惠文,吴载斌,孟 浩.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线性与非线性方法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1]WangT,HamannA,SpitlehouseDL,etal.Developmentofscale
freeclimatedataforwesternCanadaforuseinresource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ology,2006,26(3):383-397.
[22]HamannA,WangTL.Modelsofclimatenormalforgenecology
andclimatechangestudiesinBritishColumbia[J].Agricultural
andForestMeteorology,2005,128(3-4):211-221.
[23]DalyC,GibsonWP,TaylorGH,etal.Aknowledgebasedap
proachtothestatisticalmappingofclimate[J].ClimateResearch,
2002,22(2):99-113.
[24]MitchelTD,JonesPD.Animprovedmethodofconstructingada
tabaseofmonthlyclimateobservationsandassociatedhighresolu
tiongrid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ology,2005,25(6):
693-712.
[25]毕 猛,杜 婷,马思佳,等.基于气象因子的杨树溃疡病发生
率空间格局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1):24-30.
[26]王 庆,毕 猛,马思佳,等.基于气象因子的松墨天牛发生率
空间格局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1):61-66.
[27]ChongIG,JunCH.Performanceofsomevariableselectionmeth
odswhenmulticolinearityispresent[J].ChemometricsandInteli
gentLaboratorySystems,2005,78(1-2):103-112.
[28]汤剑平,陈 星,赵 鸣,等.IPCCA2情景下中国区域气候变化
的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2008,66(1):13-25.
[29]江志红,张 霞,王 冀.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
化的情景预估[J].地理研究,2008,27(4):787-799.
[30]王 冀.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
[31]陈南祥,曹连海,李 梅,等.偏最小二乘回归神经网络的矿坑
涌水量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2005,35(6):765-770.
(责任编辑:张 玲)
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