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informatics and expression analyses of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genes in Medicago

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的表达特性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 文 :书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的表达特性和
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婷婷1,2,杨青川1,张新全2,康俊梅1,丁旺1,张铁军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四川 雅安625014)
摘要:乙烯应答因子(ethyleneresponsefactor,ERF)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
多个生理生化过程。本研究以拟南芥AP2结构域为探针搜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苜蓿属蛋白质
数据库,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的系统进化、疏水轮廓、二级结构、信号肽以及亚细胞定位情
况。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5个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2,犕狊犈犚犉6,犕狊犈犚犉7,
犕狊犈犚犉9)表达的组织差异性以及多种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5个乙烯应答因子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
都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不同基因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性;NaCl和 PEG6000对 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没有影响,但
Al2(SO4)3能诱导其表达,其余基因的表达都受这3种处理的诱导;脱落酸对 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没有影响,能够诱导
其他基因的表达;生长素只能诱导犕狊犈犚犉6的表达,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对
5个基因的表达都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研究不
同信号传导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
中图分类号:S551+.703;Q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6016609
  AP2/ERF转录因子包含AP2结构域,最早从拟南芥(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中分离得到。AP2结构域由高
度保守的57~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YRG区和RAYD区,YRG区的N端由富含20个氨基酸残基的碱性
和亲水性区域组成,对识别各类顺式作用元件并与之相互结合起关键作用;RAYD区位于AP2/ERF结构域的
C端,约含有4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约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核心区可形成双亲性的α螺旋。DNA结合区与
DNA的结合依赖于YRG区,RAYD区通过影响YRG区的构象或与其他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调节AP2结构域与
DNA的结合[1,2]。根据AP2结构域的数量可以将 AP2/ERF转录因子分为3个家族[3],分别为 AP2、ERF和
RAV家族。AP2家族包含2个AP2结构域,主要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RAV家族包含1个AP2结构域和1个
B3结构域;ERF家族蛋白只包含1个 AP2结构域,又可分为2个亚家族:CBF/DREB亚家族和ERF亚家族,
CBF/DREB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6],ERF亚家族主要参与生物胁迫应答[7],许多研究
表明ERF亚家族成员同时也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8,9],研究其
乙烯应答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拟南芥AP2结构域为探针搜索NCBI的苜蓿属蛋白质数据库,对苜蓿属
ERF蛋白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对紫花苜蓿5个犈犚犉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性和多种
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苜蓿ERF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
以拟南芥AP2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1GCC_A)为探针,运用BlastP工具(http://blast.ncbi.nlm.nih.
gov/)在NCBI的苜蓿属蛋白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根据ERF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筛选,筛选
的标准为:只含有1个AP2结构域,且不包含B3结构域。剩余的氨基酸序列运用 MEGA4.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
166-174
2012年12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1卷 第6期
Vol.21,No.6
收稿日期:20111115;改回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819)资助。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7),女,山东曹县人,在读硕士。Email:chentingting8701@163.com
通讯作者。Email:qchyang66@yahoo.com.cn
树;运用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网站的Protscale软件(http://expasy.org/tools/protscale.html)进行疏水性轮
廓预测;PBILLYON-GERLAND数据库在线预测二级结构;SignalP3.0软件(http://www.cbs.dtu.dk/
services/SignalP/)预测信号肽;ProtCompVersion9.0(http://linux1.softberry.com/berry.phtml)软件预测亚
细胞定位情况。
1.2 植物材料和处理
紫花苜蓿“中苜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研究室保存及提供。挑选饱满的种子播种
于 MS固体培养基,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生长2周的幼苗转入分别含有200mmol/LNaCl、15%PEG6000、
60μmol/LAl2(SO4)3、50μmol/L生长素(IAA)、100μmol/L脱落酸(ABA)、50μmol/L赤霉素(GA)、100
μmol/L水杨酸(SA)、40μmol/L乙烯利(Eth)和100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处理。NaCl、PEG6000和Al2(SO4)3 的处理时间分别为0,1,6,12和24h,激素处理的时间分别为0,1和12h,
处理完成后分别提取各处理的总RNA保存备用;2011年6月14日在畜牧所试验地中挑选1株生长3年且长势
良好的苜蓿植株,分别取根、茎、叶、花蕾和花于液氮中速冻后-80℃保存,用于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实验于
2011年6月-2011年8月进行。
1.3 RNA提取及反转录
采用Trizol法分别提取各处理的总RNA,取100mg幼苗全株于研钵中加入液氮充分研磨,转入1.5mL离
心管中,加入1mLTrizol试剂(博迈德,北京),漩涡振荡器上剧烈震荡1min;加入0.2mL氯仿,剧烈震荡30s
后置于室温3min,4℃,12000r/min离心10min后将上清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与上清等体积的异丙醇,
冰上放置5min,4℃,12000r/min离心10min后弃上清,用75%的酒精悬浮沉淀2次;室温晾干沉淀,加入30
μL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pyrocarbonate,DEPC)水溶解沉淀,保存于-80℃备用。提取的总RNA参照 MMLV
反转录酶(Takara,大连)说明书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链。
1.4 半定量RT-PCR分析
根据核苷酸序列设计半定量引物,以紫花苜蓿肌动蛋白基因(犃犮狋犻狀)作为内参,cDNA第一链为模板,对紫花
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以及不同处理下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所有引物序列见表1。反应体
系为:H2O17.25μL、10×buffer2.5μL、dNTP2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TaqDNA聚合酶0.25μL、模板1
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40s,29个循环后,72℃延伸5min。
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拍照并进行分析。
表1 用于乙烯应答因子半定量犚犜-犘犆犚的引物
犜犪犫犾犲1 犘狉犻犿犲狉狊犳狅狉狊犲犿犻狇狌犪狀狋犻狋犪狋犻狏犲犚犜-犘犆犚
基因名称Genename 正向引物Forwardprimer 反向引物Reverseprimer
犕狊犈犚犉1 5′TCTCTGACCCGTTTCTACATC3′ 5′TCCTACCACAACTATTTGGCT3′
犕狊犈犚犉2 5′GAGGATGAAGATGATGATGAAGG3′ 5′CCAATGGTTTCTGTTCCACTT3′
犕狊犈犚犉6 5′CTCAGAAGATAAGAATGTGGCT3′ 5′GAAATGTTGGATTGTGAACCTG3′
犕狊犈犚犉7 5′CCACTTCCATCTCCTATTTCAAC3′ 5′AAGGTTCCAAGCCAAACTCTT3′
犕狊犈犚犉9 5′CTCCTATTTCAACACCTTGCT3′ 5′CTTTGTCTAACTCCTCTGTAGTG3′
犃犮狋犻狀 5′GCATTGTAGGTCGTCCTCGTCAC3′ 5′GGAAGGGCATAACCCTCGTAGAT3′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以拟南芥AP2结构域为探针搜索苜蓿属蛋白质数据库,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根据ERF家族的结构特征进行
筛选,获得41个与探针高度匹配且符合ERF家族结构特征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41个氨基
酸序列又可分为5组(图1)。从每组各选取1个成员(A1:ACJ84901.1;A2:ABO93372.1;A3:ACJ85181.1;A4:
761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ABW06102.2;A5:ACJ84446.1),对它们的二级结构、疏水性轮廓、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
明这5个蛋白都包含大量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图2),大部分区域表现为亲水性(图3),都没有信号肽,定位于
细胞核中。将这5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紫花苜蓿同源序列命名为 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2、犕狊犈犚犉6、犕狊犈犚犉7和
犕狊犈犚犉9。
图1 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的进化树
犉犻犵.1 犘犺狔犾狅犵犲狀犲狋犻犮狋狉犲犲狅犳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犲狋犺狔犾犲狀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犳犪犮狋狅狉狊
2.2 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
犕狊犈犚犉1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茎、花和花蕾(图4);犕狊犈犚犉2在根、叶和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的
表达量次之,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最低;犕狊犈犚犉6在叶和花蕾中的表达高于其他组织;犕狊犈犚犉7在根、茎、叶和花中
高表达,在花蕾中的表达量较低;犕狊犈犚犉9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花蕾,在花中没有表达。
2.3 NaCl处理对犕狊犈犚犉基因表达的影响
NaCl处理1h后,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提高(图5),且一直保持高表达水平;犕狊犈犚犉6
的表达量在处理1h后明显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处理12h后表达量恢复到没有处理
时的水平,处理24h后表达量又有轻微上调;NaCl处理对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没有影响。
2.4 PEG6000对犕狊犈犚犉基因表达的影响
PEG6000处理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犕狊犈犚犉1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图6),在6h达到最高值并保
持高表达;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6h表达量最高并保持一段时间(6~12h),随后表达量
有轻微下降;犕狊犈犚犉6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6h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并最终
下降到没有处理时的表达水平;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不受PEG6000诱导。
86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图2 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的二级结构
犉犻犵.2 犛犲犮狅狀犱犪狉狔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狅犳犕犲犱犻犮犪犵狅
犲狋犺狔犾犲狀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犳犪犮狋狅狉狊
蓝色Blue:α螺旋 Alphahelix;红色 Red:延伸链Extendedstrand;
紫色Purple:无规卷曲 Randomcoil.
2.5 Al2(SO4)3 处理对犕狊犈犚犉基因表达的影响
Al2(SO4)3 能诱导这5个基因的表达,犕狊犈犚犉1的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图7),在24h达到最
大值;犕狊犈犚犉2基因的表达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6h的表达量最高;犕狊犈犚犉6基因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的增
加而上升,在6h达到较高水平后呈下降趋势,而后又呈上升趋势;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在12h达到最
高,然后呈下降趋势。
2.6 激素处理对犕狊犈犚犉基因表达的影响
脱落酸能诱导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6、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其中犕狊犈犚犉1和犕狊犈犚犉6呈先上升后降
低的趋势,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在短时间处理时没有明显变化,在长时间处理条件下才表现上升趋势,
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不受脱落酸诱导(图8);生长素处理条件下,犕狊犈犚犉6的表达量先上升后降低,其他基因的表达
量都没有发生变化;茉莉酸甲酯处理条件下,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6、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先上升后降低,
而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水杨酸处理条件下,犕狊犈犚犉1的表达量在短时间没有变化,在12h表
达量呈上升趋势,犕狊犈犚犉2和犕狊犈犚犉7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犕狊犈犚犉6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在短时间
就表现上升趋势,且一直维持在高表达水平;赤霉素处理条件下,犕狊犈犚犉1的表达量一直上升,犕狊犈犚犉2和
犕狊犈犚犉6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犕狊犈犚犉7和犕狊犈犚犉9的表达量在处理1h后有明显上升,且随着处理时间的
961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图3 苜蓿乙烯应答因子的疏水性结构
犉犻犵.3 犎狔犱狉狅狆犺狅犫犻犮犻狋狔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犕犲犱犻犮犪犵狅
犲狋犺狔犾犲狀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犳犪犮狋狅狉狊
增加,其表达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条件下,
图4 犕狊犈犚犉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
犉犻犵.4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犕狊犈犚犉犵犲狀犲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狋犻狊狊狌犲狊
R:根 Roots;S:茎Stems;L:叶Leaves;F:花Flowers;
FB:花蕾Budflowers.
犕狊犈犚犉1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一直上升的
趋势,犕狊犈犚犉2和犕狊犈犚犉9在短时间处理时表达量有
显著上升,然后维持在高水平;犕狊犈犚犉6和 犕狊犈犚犉7
的表达在短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处理12h后,表达量
上升。
3 讨论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由功能蛋白
和转录因子组成的分子调控网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外环境被植物感知后转变为各种信号,通过一系列
的信号传导,引起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最终作出适应
性反应。通常情况下,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
平上,转录因子通过与顺势作用元件结合,从而调控基
0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图5 犖犪犆犾处理下犕狊犈犚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犉犻犵.5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犕狊犈犚犉犵犲狀犲狊
狌狀犱犲狉犖犪犆犾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
图6 犘犈犌6000处理下犕狊犈犚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犉犻犵.6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犕狊犈犚犉犵犲狀犲狊
狌狀犱犲狉犘犈犌6000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
图7 犃犾2(犛犗4)3 处理下犕狊犈犚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犉犻犵.7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犕狊犈犚犉犵犲狀犲狊
狌狀犱犲狉犃犾2(犛犗4)3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
因的表达。乙烯是五大类植物激素之一,与植物的生
长发育和胁迫应答有密切关系,参与植物种子萌发、果
实成熟、根生长、花器官形成、叶和花的衰老等植物发
育过程的调控,并调控植物应答病害侵染和非生物胁
迫等过程。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表明,植物
体内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为:外界信号→ETR→CTR→
EIN2→EIN3→ERF→生理生化反应[1012],乙烯应答
因子在整个乙烯信号通路中占据关键位置。
转录因子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
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3]。乙烯应答因子是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只包含1个 AP2结构
域且不包含B3结构域。本研究以拟南芥AP2结构域
为探针,运用BlastP工具在NCBI的苜蓿属蛋白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剔除AP2家族和RAV
家族成员,剩余的序列符合ERF家族的结构特征,即为苜蓿ERF家族成员。同大多数转录因子基因一样,犈犚犉
基因的表达受到复杂的调控。大多数犈犚犉基因都是诱导表达的,干旱、低温、盐碱、乙烯、脱落酸、病害、赤霉素、
水杨酸等能诱导其表达,但是不同的犈犚犉基因有不同的诱导表达模式,即使是同源性很高,同一条件下它们的
表达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已发现的同源性较高的ERF转录因子ORCAs中,犗犚犆犃2[14]和犗犚犆犃3[15]的表
达受茉莉素诱导,调控启动子含有茉莉素应答元件基因的表达,而犗犚犆犃1则不受茉莉素的诱导,本研究中的5
个犈犚犉基因在同一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有差异,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吻合。
图8 激素处理下犕狊犈犚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犉犻犵.8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犕狊犈犚犉犵犲狀犲狊狌狀犱犲狉犺狅狉犿狅狀犲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171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植物感知各种外界信号,形成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各种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可以形成交互作用[16,17]。由
于交互作用的存在,植物在受到不同伤害时,往往会表现出同样的适应性反应,交互作用是通过多个基因之间形
成的信号传导网络来实现的。作为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乙烯应答因子在植物体内多种信号通路中起着调
控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与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有密切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犈犚犉基因参与植物的抗
病反应和生长发育,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18,19]。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犈犚犉基因同时受2种或多种条件
的诱导,表明这些乙烯应答因子可能在植物体内信号传导途径的交互作用中发挥作用。
以前的研究表明犈犚犉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胁迫的应答,也有研究表明它们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在拟南芥
中超表达犅狉犈犚犉4基因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20];在水稻(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中超表达犑犈犚犉3基
因可以提高犠犆犗犚413犾犻犽犲,犗狊犈狀狅犾和犗狊犛犘犇犛2基因的表达,使转基因水稻的抗旱性和抗渗透胁迫能力提
高[21];在水稻中超表达犑犈犚犉1可以提高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22]。本研究结果表明犕狊犈犚犉2基因的表达不受
NaCl和PEG6000处理的影响,表明它可能不参与植物对渗透胁迫和 Na/Cl离子毒害的应答,而其表达受
Al2(SO4)3的诱导,表明它参与铝盐毒害的信号传导途径;脱落酸被称为“胁迫酸”,植物存在依赖脱落酸和不依
赖脱落酸的胁迫应答机制,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不受ABA的诱导,表明它属于非ABA依赖型,其余4个基因都能被
NaCl、PEG6000、Al2(SO4)3 和ABA诱导,表明它们的胁迫应答都属于依赖ABA型;MeJA、SA、GA和Eth与植
物的抗病虫性,5个基因的表达都能被这4种激素诱导,由此可以推测它们极有可能与苜蓿的抗病虫性相关;生
长素处理时只有犕狊犈犚犉6基因的表达受轻微影响,其余基因的表达量都没有变化,据此推测它们都不参与到与
IAA应答的分子调控网络中。本研究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5个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的组织表
达差异性及各种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开展这些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
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和不同信号传导途径的交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4 结论
本研究以AP2结构域为探针搜索NCBI的苜蓿蛋白质数据库,根据乙烯应答因子的结构特征对获得的蛋白
序列进行鉴定。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可以分为5组,从每组中选取1个成员进行二级结构、疏水
性轮廓、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蛋白都包含大量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大部分区域表
现为亲水性,定位于细胞核中,都没有信号肽;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5个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
(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2,犕狊犈犚犉6,犕狊犈犚犉7,犕狊犈犚犉9)表达的组织差异性以及各种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
果表明,5个乙烯应答因子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不同基因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性;NaCl和
PEG6000对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没有影响,但Al2(SO4)3 能诱导其表达,其余基因的表达都受这3种处理的诱导;
脱落酸对犕狊犈犚犉2的表达没有影响,能够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生长素只能影响犕狊犈犚犉6的表达,对其他基因
的表达没有影响;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对5个基因的表达都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苜蓿蛋白
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研究不同信号传导途径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LiuQ,ZhangGY,ChenSY.Structureandregulatoryfunctionofplanttranscriptionfactors[J].ChineseScienceBuletin,
2001,46(4):271278.
[2] JackK,OkamurO,CasterB,犲狋犪犾.TheAP2domainofAPETALA2definesalargenewfamilyofDNAbindingproteinin
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USA,1997,94(6):70767081.
[3] NakanoT,SuzukiK,FujimuraT,犲狋犪犾.GenomewideanalysisoftheERFgenefamilyi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andrice[J].Plant
Physiology,2006,140(2):411432.
[4] YamaguchiShinozakiK,ShinozakiK.Anovelcisactingelementina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geneisinvolvedinresponsivenessto
drought,lowtemperature,orhighsaltstress[J].ThePlantCel,1994,6(2):251264.
2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5] 王舟,刘建秀.DREB/CBF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及其在草坪草和牧草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草业学报,2011,20(1):
222236.
[6] 刘晓静,郝凤,张德罡,等.抗冻基因CBF2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193200.
[7] HaoDY,OhmeTakagiM,SaraiA.UniquemodeofGCCboxrecognitionbytheDNAbindingdomainof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factor(ERFdomain)inplant[J].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1998,273(41):2685726861.
[8] 杨红善,常根柱,周学辉,等.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J].草业学报,2010,19(1):121127.
[9] 张改娜,贾敬芬.豌豆清蛋白1(PAl)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J].草业学报,2009,18(3):117125.
[10] BleeckerAB,KendeH.ETHYLENE:Agaseoussignalmoleculeinplants[J].AnnualReviewofCelandDevelopmental
Biology,2000,16:118.
[11] ChangC.Theethylene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inArabidopsis:anemergingparadigm[J].TrendsinBiochemistrySci
ence,1996,21(4):129133.
[12] EckerJ.Theethylene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inplants[J].Science,1995,268:667675.
[13] 江腾,林勇祥,刘雪,等.苜蓿全基因组 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析[J].草业学报,2011,20(3):211218.
[14] MenkeFLH,ChampionA,KijneJW,犲狋犪犾.Anoveljasmonateandelicitorresponsiveelementintheperiwinklesecondary
metabolitebiosyntheticgeneStrinteractswithajasmonateandelicitorinducibleAP2domaintranscriptionfactor,犗犚犆犃2[J].
TheEMBOJournal,1999,18:44554463.
[15] VanderFitsL,MemelinkJ.ThejasmonateinducibleAP2/ERFdomaintranscriptionfactor犗犚犆犃3activatesgeneexpres
sionviainteractionwithajasmonateresponsivepromoterelement[J].ThePlantJournal,2001,25(1):4353.
[16] ZhangGY,ChenM,LiLC,犲狋犪犾.OverexpressionofthesoybeanGmERF3gene,anAP2/ERFtypetranscriptionfactorfor
increasedtolerancestosalt,drought,anddiseasesintransgenictobacco[J].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09,60(13):
37813796.
[17] MauchManiB,MauchF.Theroleofabscisicacidinplantpathogeninteractions[J].CurrentOpinioninPlantBiology,
2005,8(4):409414.
[18] TharaVK,TangXY,GuYQ,犲狋犪犾.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inducestheexpressionoftomatoEREBPlikegenes
Pti4andPti5independentofethylene,salicylateandjasmonate[J].ThePlantJournal,1999,20(4):475483.
[19] LiuQ,KasugaM,SakumaY,犲狋犪犾.Twotranscriptionfactors,DREB1andDREB2,withanEREBP/AP2DNAbindingdo
mainseparatetwocelular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sindroughtandlowtemperatureresponsivegeneexpression,respec
tively,i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J].ThePlantcel,1998,10:13911406.
[20] SeoYJ,ParkJB,ChoYJ,犲狋犪犾.OverexpressionoftheethyleneresponsivefactorgeneBrERF4frombrassicarapaincrea
sestolerancetosaltanddroughti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Plants[J].MoleculesandCels,2010,30:271277.
[21] ZhangH W,LiuW,WanLY,犲狋犪犾.FunctionalanalysesofethyleneresponsefactorJERF3withtheaimofimprovingtoler
ancetodroughtandosmoticstressintransgenicrice[J].TransgenicResearch,2010,19:809818.
[22] ZhangZJ,LiF,LiDJ,犲狋犪犾.ExpressionofethyleneresponsefactorJERF1inriceimprovestolerancetodrought[J].Plan
ta,2010,232:765774.
371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犅犻狅犻狀犳狅狉犿犪狋犻犮狊犪狀犱犲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犲狊狅犳犲狋犺狔犾犲狀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犳犪犮狋狅狉犵犲狀犲狊犻狀犕犲犱犻犮犪犵狅
CHENTingting1,2,YANGQingchuan1,ZHANGXinquan2,KANGJunmei1,
DINGWang1,ZHANGTiejun1
(1.InstituteofAnimalScienc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
2.DepartmentofGrasslandScience,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Ethyleneresponsefactorsareplantspecialtranscriptionfactorsinvolvedinplantgrowthanddevelop
ment.The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AP2domainwasusedasaprobetosearchtheNCBI犕犲犱犻犮犪犵狅proteindatabaseandto
analyzethephyleticevolution,secondarystructure,hydrophobicity,signalpeptide,subcelularlocalizationof
犕犲犱犻犮犪犵狅ethyleneresponsefactorsusingbioinformaticssoftware.Primersweredesignedbasedonthese
quencesobtainedtoanalyzetheexpressionpatternsof犕狊犈犚犉 genes (犕狊犈犚犉1,犕狊犈犚犉2,犕狊犈犚犉6,
犕狊犈犚犉7,犕狊犈犚犉9).The犕狊犈犚犉geneshadhighexpressionlevelsinleavesand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
ofexpressionindifferenttissues.Theexpressionof犕狊犈犚犉2wasnotinducedbyNaClandPEG6000,butwas
promotedbyAl2(SO4)3.Theexpressionofothergeneswasinducedbythesethreetreatments,buttheexpres
sionpatternsweredifferent.ABAreducedtheexpressionofthesegenesexceptfor犕狊犈犚犉2.IAAhadno
effectontheexpressionofthesegenesexcept犕狊犈犚犉6.GA3,MeJA,andEthreducedtheexpressionofalfive
genes.Thisresearchestablishedasolidfoundationtofurtherstudythefunctionofthesegenesandprovidedev
idencetostudythecrosstalkindifferentsignalpathway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ethyleneresponsefactor;bioinformaticsanalysis;semiquantitativeRT-PCR;
expressionanalysis
4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