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



全 文 :书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
韩天虎1,花立民1,2,许国成1
(1.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730046;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研究结果显示,地上植物量、植被盖度、破坏的生草面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
性,但各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5项研究指标的综合影响是评估危害程度的真实反映;植被
害情是评价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鼠密度是次要因子;将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量化指
标。不同指标值在各危害级别中的排序是,鼠密度:Ⅳ<Ⅰ<Ⅱ<Ⅲ;有效洞口数:Ⅳ<Ⅰ<Ⅱ<Ⅲ;破坏的生草面
积:Ⅰ<Ⅱ<Ⅲ<Ⅳ;植被覆盖度:Ⅳ<Ⅲ<Ⅱ<Ⅰ;地上植物量:Ⅳ<Ⅲ<Ⅱ<Ⅰ;单纯以鼠密度划分危害级别或
评估危害程度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高原鼠兔;草原鼠害;危害级别
中图分类号:S44;S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8)05013008
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草原害鼠不仅密度大,而且发展势头猛。20世纪60年代初期草原害鼠平均夹日
捕获率为5%~8%,70年代为6%~11%,80年代上升到8%~20%,90年代已达到了10%~34%。目前草原
鼠密度已普遍超过农业部《严重鼠害草地治理技术规程》中草原主要害鼠的防治指标。据2000年底统计资料显
示[1],该区域害鼠发生面积为64.15×104hm2。据2006年甘肃省草原总站监测,该区域害鼠发生面积为73.33
×104hm2。鼠害加速了草原荒漠化的进程,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环境安全,摧毁了草地生产力,是导致牧民生活
贫困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原鼠兔(犗犮犺狅狋狅狀犪犮狌狉狕狅狀犻犪犲)是当地草原的优势种害鼠。
自2005年7月开始,结合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和GEF(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lobalEnviron
mentalFacility)项目,在石包城乡选择高原鼠兔广泛分布的草原作为调查研究区域,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危害程
度,对高原鼠兔危害级别的划分进行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N38°00′~39°53′,E94°39′~98°50′,地处西祁连山区,属于青藏高原北缘。地貌类
型主要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构造宽谷等类型组成,海拔2177~3153m。全县总面积35118km2,其中石包
城乡6910km2。年平均气温6.3℃,年均最高气温24.8℃,年均最低气温-13.1℃,≥0℃年积温不足1400℃,
平均无霜期156d,年均降水量86~280mm。石包城乡有可利用草原46.3428×104hm2,包括盐生草甸、沼泽化
草甸和荒漠化草原等主要类型。全县有高等植物75科、361属、1087种;脊椎动物5纲、22目、47科、135种;记
载蝗虫8科、29属、64种[2]。
1.2 调查样地和样方设计
在调查试验区通过访问确认在最近5年内未采取防治措施的高原鼠兔分布区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
方[3,4]。
1)1级样方:即调查样地,根据已有工作经验,先将高原鼠兔危害程度初步划分为4个梯度作为1级样方(调
查样地),分别用A、B、C、D编号,其中:A-轻度危害、B-中度危害、C-重度危害、D-极度危害。1级样方地形
条件和草原类型基本同质。
2)2级样方:是调查鼠密度和被破坏生草面积的样方。于2005和2006年7-8月各调查1次,每次抽取2级
130-137
10/2008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17卷 第5期
Vol.17,No.5
 收稿日期:20070725;改回日期:20080416
基金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052456CHA)资助。
作者简介:韩天虎(1967),男,甘肃天祝人,高级畜牧师。Email:hanth@vip.sohu.com
样方数为4(1级样方数)×5(2级样方数)=20个,2次共计40个,样方面积为1hm2。2级样方依次用阿拉伯数
字1,2,……,40编号。
3)3级样方:是调查植被盖度和地上植物量的样方。在每个2级样方内采用单对角线抽样法抽取3级样方,
每次调查在每个2级样方内抽取3级样方数为3(3级样方数)×5(2级样方数)=15个,4个样地共抽取60个,2
次调查共计120个,样方面积为1m2。3级样方依次用Ai、Bi、Ci、Di编号,其中i=1,2,……,30(表1)。
表1 调查样方抽样设计
犜犪犫犾犲1 犐狀狏犲狊犻犵犪狋犻狅狀狊犻狋犲犱犲狊犻犵狀
调查时间
Investigationtime(年Year)
样方名称
Sampleplot
样方编号及编号范围值
Plotnumberanditsrangevalue
样方
Totalofplot
2005-2006 1级样方Firstclassplot A B C D 4
2005 2级样方Secondclassplot 1~5 11~15 21~25 31~35 20
2005 3级样方Thirdclassplot A1~15 B1~15 C1~15 D1~15 60
2006 2级样方Secondclassplot 6~10 16~20 26~30 36~40 20
2006 3级样方Thirdclassplot A16~30 B16~30 C16~30 D16~30 60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被破坏的生草面积(秃斑)、有效洞口数、绝对数量、植被盖度和地上植物量。这些内容是传统
评价草原害鼠危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但迄今缺乏量化标准。
由于捕鼠会从样方中取除一定数量的鼠而影响以后的种群动态,故第2年调查时样地不变,但2级样方需要
重新设置,同时保证2年中所选择的2级样方基本同质性。
在每个2级样方内先用填图法查清由于高原鼠兔挖掘行为所造成的次生裸地面积(m2/hm2);然后用统计有
效洞口数的方法调查有效洞口数(相对密度:个/hm2);再在每个1级样方中选择2个2级样方用样方捕净法调
查绝对数量(只/hm2),计算有效洞口系数,并据此推算出每个2级样方中的绝对鼠密度;最后在每个3级样方内
先用垂直投影法调查植被盖度,然后用常规方法调查地上植物量[5~8],按2级样方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用演绎方法反证抽样及预划危害级别的合理性。先分别计算出每个2级样方中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量的
平均数,再以2级样方的绝对密度(鼠数/hm2)、相对密度(有效洞口/hm2)、破坏的生草面积(m2/hm2)、植被覆盖
度(%)和地上植物量(kg/hm2)为属性,将2年调查的40个2级样方列成40×5的矩阵,首先对原始数据矩阵A
(表2)进行模标准化得矩阵犡,犡=(犡犻犼)(犻=1,2,3,……,40,代表样本数;犼=1,2,3,4,5,代表属性数)。用犙犺犻
=∑

犼=1
犡犺犼犡犻犼(犙犺犻为内积系数,犺、犻分别为实体和属性向量)和cosθ犺犻=
犙犺犻
犙犺犺犙槡 犻
(cosθ犺犻为模标准化后的内积-夹角
余弦)式计算2级样方之间的内积相似系数矩阵,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9,10],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以2级样方为单位将调查结果列于表2,表中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量(各120个样方)均为平均值。
2.1 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因子选择
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因子很多,如鼠害造成的植被演替、植被岛屿化、微地形破碎,以及土壤养分和水土
流失等[11~13],依据直观、常用、结合生产、可操作性强和数据易采集等原则选择地上植物量、植被覆盖度、绝对鼠
密度、有效洞口数和破坏的生草面积5个因子作为评价高原鼠兔危程度的测度值。
以40个2级调查样方为实体,以5个调查指标为属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正规化,并计算出内积系数矩阵(表
3)。
13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表2 样方调查结果(原始数据矩阵犃)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狆犾狅狋犻狀狏犲狊狋犻犵犪狋犻狅狀狉犲狊狌犾狋(犗狉犻犵犻狀犪犾犱犪狋犪犿犪狋狉犻狓犃)
1级样方号
Firstclass
plot(No.)
2级样方号
Secondclass
plot(No.)
破坏的生草面积
Destructherbiferous
area(m2/hm2)
有效洞口数
Numberofvalidentrance
tocave(No.个/hm2)
绝对密度
Absolutedensity
ofrat(No.只/m2)
植被覆盖度
Coverdegreeof
Vegetation(%)
地上植物量
Quantityofsurface
vegetation(kg/hm2)
1 1035 213 30 77 1181
2 1059 321 42 83 1234
3 1184 302 46 76 1450
4 1698 563 78 71 969
A 5 1545 444 62 68 973
6 1714 891 81 78 1046
7 2541 1034 94 53 1032
8 2855 1113 103 69 1005
9 4326 1507 137 61 921
10 4414 1408 128 56 887
11 6490 2275 175 49 714
12 4801 2353 181 38 527
13 6322 3302 254 32 472
14 6016 2470 190 48 496
B 15 4714 2197 169 44 433
16 7710 165 33 19 249
17 8123 180 36 17 287
18 7431 113 20 22 121
19 6778 91 19 31 146
20 7987 238 47 13 179
21 1248 367 49 73 1542
22 1150 343 51 88 1516
23 1303 384 68 71 1401
24 1546 476 52 69 1300
C 25 1904 729 81 75 914
26 2009 990 90 68 1210
27 2145 1269 141 57 1121
28 2938 1431 159 58 843
29 3018 2024 184 48 978
30 3142 2574 234 42 949
31 4464 2548 196 42 730
32 5616 2912 224 31 568
33 5328 3081 237 38 644
34 5904 3224 248 41 512
D 35 6120 3432 264 33 444
36 7008 140 28 24 312
37 8512 210 42 31 216
38 8280 115 23 15 194
39 7843 234 44 24 231
23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结果显示(表3),设计和调查的5个指标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性,表明各指标有明确的内涵。其中,代表
鼠密度的有效洞口数和绝对鼠密度2个指标间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实际观察证明由于受高原鼠兔繁殖、迁移等
行为及生活环境影响,使得二者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表现出线性关系。同样,代表害情的植被覆盖度、被破坏的
生草面积和地上植物量几个指标之间也具有不同的相关(或正、或负)关系,然而,由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
生长季节的差异性也没能反映出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各项指标都具一定的独立性,且不能相互替代,各自都可
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因此,选用其中任意一项或几项指标估计鼠害程度都是可行的,但有缺
陷。
2.2 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主成分分析
计算5个属性的特征根及相应于每一轴所占有的信息量比例。结果显示(表4),前2个主分量占全部信息
的89.79%。进一步计算高原鼠兔5个危害指标对前2个主分量的负荷量,结果见表5。
结果显示,第1主分量信息负荷量为52.05%,对第1主分量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植被覆盖度、破坏的生草面
积和地上植物量(前者和后者是负值,中间的为正值)。第2主分量信息负荷量为37.74%,对第2主分量影响最
大的依次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因此第1主分量是反映害情特征的,而第2主分量是反映鼠密度特征的。
这表明植被的害情是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鼠密度是次要因子。
表3 5个属性的内积系数矩阵
犜犪犫犾犲3 犐狀狀犲狉狆狉狅犱狌犮狋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犿犪狋狉犻狓狅犳犳犻狏犲犻狀犱犲狓犲狊
地上植物量
Quantityofsurface
vegetation
植被覆盖度
Coverdegree
ofvegetation
绝对鼠密度
Absolutedensity
ofrat
有效洞口数
Numberofvalid
entrancetocave
破坏的生草面积
Destructherbiferous
area
破坏的生草面积Destructherbiferousarea -24.8192 -36.4690 1.2701 2.9586 39
有效洞口数Numberofvalidentrancetocave -6.8508 -5.1270 38.6043 39
绝对密度Absolutedensityofrat -5.0654 -4.0370 39
植被覆盖度Coverdegreeofvegetation 25.3809 39
地上植物量Quantityofsurfacevegetation 39
表4 5个特征根及所占信息量比例
犜犪犫犾犲4 犉犻狏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狉狅狅狋狊犪狀犱狋犺犲狆狉狅狆狅狉狋犻狅狀狅犳犻狀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犮狅狀狋犲狀狋狑犺犪狋狋犺犲狔狋犪犽犲
λ1 λ2 λ3 λ4 λ5 合计Total
特征根Characteristicroots 2.602 1.887 0.439 0.064 0.008 5
占有信息百分比Informationpercentage(%) 52.049 37.743 8.773 1.277 0.159 100
表5 5个属性对前2个主分量的负荷量
犜犪犫犾犲5 犔狅犪犱狅犳犳犻狏犲犻狀犱犲狓犲狊狋狅狋犺犲犳犻狉狊狋狋狑狅狆狉犻狀犮犻狆犪犾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
属性Index 第1主分量Thefirstprincipalcomponent 第2主分量Thesecondprincipalcomponent
破坏的生草面积Destructherbiferousarea 0.871 -0.387
有效洞口数Numberofvalidentrancetocave 0.467 0.881
绝对鼠密度Absolutedensityofrat 0.429 0.900
植被覆盖度Coverdegreeofvegetation -0.898 0.326
地上植物量Thequantityofsurfacevegetation -0.797 0.211
特征根Characteristicroots(λi) 2.602 1.887
信息百分比Informationpercentage(%) 52.049 37.743
33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2.3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的划分
对2级样方的调查结果进行聚合分类(图1),期望把5个危害指标的综合影响划分成4个组,并分析它们和
预划的4个危害级别的对应关系。
2级样方聚类结果共分5组,依次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表示,其中:Ⅰ组含13个样方,Ⅱ组含7个样
方,Ⅲ组含10个样方,Ⅳ组含9个样方,Ⅴ组只有40号1个样方。从原始记录可见,40号样方属异常样方,故予
剔除,其余4个样方组可与4个危害级依次对应,即:Ⅰ-A-轻度危害、Ⅱ-B-中度危害、Ⅲ-C-重度危害、Ⅳ
-D-极度危害,表明4个组及其所包含的样方应当是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及其危害程度的真实反映。
然而各样方组所含样方号与根据经验预划分的危害级所含样方号有很大的不一致性。这主要是根据经验划
分危害级时样方号是按样地排列的,实际上在同一样地的不同样方间存在着较大的危害程度差异;样方组代表的
危害级应当是5项危害指标综合作用的函数值,而经验不免存在主观随意性,并因此而忽视了各危害指标之间的
交互、加和及拮抗作用。
2.4 不同危害级别下各项危害指标的参数变化规律
进一步统计并分析4个危害级别的调查数据发现,高原鼠兔在不同危害级别下各项指标参数存在着一定的
变化规律(表6)。
1)随着危害级别递增,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都表现出先低、后高、再低的变化规律。这与鼠类种群数量
的逻辑斯蒂增长方式相一致。从Ⅰ级危害级别开始,鼠密度不断增加,草原破坏加剧,当鼠密度发展到一定水平
时,高原鼠兔的食物及隐蔽条件不断恶化,死亡率、迁移率、繁殖率等都朝着引起种群数量下降的方向发展,因此
到Ⅳ级危害级别时鼠密度最低。
2)随着危害级别递增,被破坏的生草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因为从Ⅰ级危害到Ⅲ级危害,鼠的挖掘范围随着
鼠密度增加而不断扩大,到Ⅲ级危害时挖掘范围达最大值,从Ⅲ级危害到Ⅳ级危害,鼠的挖掘虽已开始减少,但由
于风蚀、水蚀及牲畜践踏使鼠挖掘的后续效应还在不断增加,故被破坏的生草面积还在持续发展。
图1 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聚合分类
犉犻犵.1 犘狅犾狔犿犲狉犻犮犮犺犪狉狋狅犳犱犪犿犪犵犲犱犲犵狉犲犲犪狀犱犵狉犪犱犲犳狅狉狆犾犪狋犲犪狌狉犪狋犪狀犱狉犪犫犫犻狋
43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表6 各危害级别中各项危害指标比较
犜犪犫犾犲6 犆狅犿狆犪狉犲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犪犿犪犵犲犻狀犱犲狓犲狊犻狀犪犾犱犪犿犪犵犲犾犲狏犲犾
测项Item 危害级Damagegrade 样本数No. 极值Range 平均值±标准误Average±SE t测验Ttest
绝对密度
Absolutedensityofrat
(No.只/hm2)
Ⅰ 13 30~103 64.08±5.93 10.80>t0.01
Ⅱ 7 94~234 153.86±16.94 9.08>t0.01
Ⅲ 10 175~264 213.80±11.26 18.98>t0.01
Ⅳ 9 19~47 32.44±3.52 9.21>t0.01
有效洞口数
Numberofvalidentrance
tocave(No.个/hm2)
Ⅰ 13 213~1113 548.92±80.35 6.83>t0.01
Ⅱ 7 1034~2574 1606.71±197.13 8.15>t0.01
Ⅲ 10 2197~3432 2779.40±146.44 18.98>t0.01
Ⅳ 9 91~238 165.11±18.12 9.11>t0.01
破坏的生草面积
Destructherbiferous
area(m2/hm2)
Ⅰ 13 1035~2855 1557.69±139.59 11.16>t0.01
Ⅱ 7 2145~4414 3217.71±323.37 9.95>t0.01
Ⅲ 10 4464~6490 5534.45±226.87 24.58>t0.01
Ⅳ 9 7431~8512 7741.33±192.34 40.25>t0.01
植被覆盖度
CoverdegreeofVegetation
(%)
Ⅰ 13 68~88 74.31±1.69 43.91>t0.01
Ⅱ 7 42~61 53.57±2.48 21.63>t0.01
Ⅲ 10 31~49 39.60±2.02 19.63>t0.01
Ⅳ 9 13~31 21.78±2.15 10.12>t0.01
地上植物量
Thequantityofsurfacevegetation
(kg/hm2)
Ⅰ 13 914~1542 1210.85±60.88 19.89>t0.01
Ⅱ 7 843~1121 961.57±35.21 27.31>t0.01
Ⅲ 10 433~730 554.00±34.03 16.28>t0.01
Ⅳ 9 121~444 215.00±20.86 10.31>t0.01
3)随危害级别递增,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量呈持续减少趋势。一方面由于鼠活动损伤牧草,导致牧草死淘
率增加,使高草变低草,密草变疏草,这一过程远远超过了植物生长的补偿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被破坏的生草面积
扩大,秃斑增多,使草原有效面积减少[14~17]。
2.5 高原鼠兔各危害级别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可将划分高原鼠兔危害级别的各项指标参数值概括如下(表7)。结果显示,高原鼠兔各危害级别
及其各项指标值的排序有以下主要特点。
1)鼠密度(只/hm2):Ⅳ<Ⅰ<Ⅱ<Ⅲ;2)有效洞口数(个/hm2):Ⅳ<Ⅰ<Ⅱ<Ⅲ;3)破坏的生草面积
(m2/hm2):Ⅰ<Ⅱ<Ⅲ<Ⅳ;4)植被覆盖度(%):Ⅳ<Ⅲ<Ⅱ<Ⅰ;5)地上植物量(kg/hm2):Ⅳ<Ⅲ<Ⅱ<Ⅰ。
表7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的划分标准
犜犪犫犾犲7 犇犲犿犪狉犮犪狋犻狅狀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狅犳犱犪犿犪犵犲犵狉犪犱犲犳狅狉狆犾犪狋犲犪狌狉犪狋犪狀犱犺犪狉犲
编号
Number
绝对密度
Absolutedensity
(No.只/hm2)
有效洞口数
Numberofefficient
hole(No.个/hm2)
破坏的生草面积
Destructherbiferous
area(m2/hm2)
植被覆盖
Coverdegreeof
vegetation(%)
地上植物量
Quantityofsurface
vegetation(kg/hm2)
Ⅰ 64.08±5.93 548.92±80.35 1557.69±139.59 74.31±1.69 1210.85±60.88
Ⅱ 153.86±16.94 1606.71±197.13 3217.71±323.37 53.57±2.48 961.57±35.21
Ⅲ 213.80±11.26 2779.40±146.44 5534.45±226.87 39.60±2.02 554.00±34.03
Ⅳ 32.44±3.52 165.11±18.12 7741.33±192.34 21.78±2.15 215.00±20.86
53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
3 结论
1)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地上植物量、植被覆盖度、破坏的生草面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5个因子
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性和一定的独立性,不能相互替代,但各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
2)分析结果表明,表征植被害情的第1主成分是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表征鼠密度的第2主成
分是评价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次要因子;从5项指标中选择其中1项或几项估计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具有一定
的相对性,而5项指标的综合影响才是高原鼠兔危害程度的真实反映。
3)经聚类分析,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划分为Ⅰ-轻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重度危害、Ⅳ-极度危害4
个级别。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量化指标。
4)随着危害级别递增,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都表现出先低、后高、再低的变化规律;被破坏的生草面积呈
持续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量呈持续减少趋势。
5)不同指标值在高原鼠兔各危害级别中的排序是:鼠密度(只/hm2):Ⅳ<Ⅰ<Ⅱ<Ⅲ;有效洞口数(个/
hm2):Ⅳ<Ⅰ<Ⅱ<Ⅲ;破坏的生草面积(m2/hm2):Ⅰ<Ⅱ<Ⅲ<Ⅳ;植被覆盖度(%):Ⅳ<Ⅲ<Ⅱ<Ⅰ;地上植
物量(kg/hm2):Ⅳ<Ⅲ<Ⅱ<Ⅰ。
6)鼠害最重的草原鼠密度一般都最低,因此,单纯以鼠密度划分危害级别或评估危害程度的方法是不正确
的。
参考文献:
[1] 刘荣堂,宋祥云.肃北县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与利用保护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3):1316.
[2]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志[M].酒泉,中共酒泉地位,酒泉行政公署,地委发(1989)40号批准出版,
1989.43170.
[3] 刘荣堂,李军,张普金.山地草原和高寒草原主要植物群落研究[J].草业学报,1990,1(1):4754.
[4] 刘荣堂,纪维红.高原鼠兔概率分布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专辑):185189.
[5] 刘荣堂,黄淑娟,李海霞.改造鼠荒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J].草原与草坪,2000,(4):1519.
[6] 刘荣堂,汪志刚,常中央,等.高原鼢鼠种群年龄划分及组成[J].草业学报,1996,5(2):6165.
[7] 刘发央,刘荣堂.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7,33(专辑):190196.
[8] 刘发央,刘荣堂.高原鼠兔种群动态及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的研究(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专辑):203
207.
[9] 刘荣堂,汪志刚,刘普海,等.高原鼢鼠的危害等级与主分量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周年纪念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4.380387.
[10] 刘荣堂,林慧龙,王瑞.赛加羚羊(犛犪犻犵犪狋犪狋犪狉犻犮犪)生态适应性研究-主要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J].生态学报,2000,1
(20):184189.
[11] 刘发央,刘荣堂.高原鼠兔种群动态及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的研究(Ⅱ)[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专辑):208
213.
[12] 张志豪,刘荣堂.高原鼠兔繁殖及种群数量的预测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6,3:3033.
[13] 张卫国,江小蕾,杨振宇.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共栖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8,7(2):4347.
[14] 韩天虎,赵忠,王安禄,等.青藏高原东缘异针茅草地群落组成及生产力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6):6266.
[15] 谭勇,王长如,梁宗锁,等.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措施[J].草业学报,2006,15(4):411.
[16] 张卫国,丁连生,韩天虎.高原鼢鼠种群消长与繁殖特性的关系[J].草业学报,1998,7(4):4953.
[17] 张苏琼,阎万贵.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草业学报,2006,15(5):1118.
63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Vol.17,No.5) 10/2008
犚狅犱犲狀狋犱犪犿犪犵犲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狅狀狋犺犲狆犾犪狋犲犪狌狆犻犽犪
HANTianhu1,HUALiming1,2,XUGuocheng1
(1.TheTotalStationforExpandingSteppeTechniquesinGansuProvince,Lanzhou730046,China;
2.GrasslandColegeofGansuAgticulture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nintegratedevaluationsystembasedonfiveindictors(groundbiomass,vegetationcover,damaged
grasslandarea,rodentpopulationdensityandavailablerodentholes)couldaccuratelyevaluatetheharmdone
byrodentsonthePlateauPika.Themajorindicatorisamountofvegetationdamageandthesecondaryindictor
isrodentpopulationdensity.Therankingofdifferentindictorsofharmis:Rodentpopulationdensity,available
rodentholes,areaofdamagedgrassland,vegetationcover,andgroundbiomass.Rodentpopulationdensitya
loneisnotanaccurateindicatorofharmdonetoplateauvegeta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plateaupika;grasslandrodentharm;harmdegree
731第17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