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Zea species using RAPD markers

玉蜀黍属物种间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全 文 :书玉蜀黍属物种间遗传关系的犚犃犘犇分析
唐祈林,王培,卢艳丽,郑名敏,刘坚,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 雅安625014)
摘要:用136个RAPD引物对玉蜀黍属大刍草和玉米种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共得到5303条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4500条。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种质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幅为0.585~0.809,
相同种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67~0.809,而种间或亚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85~0.745,表明利用RAPD技术能
准确地揭示出玉米与大刍草种间的遗传关系。聚类结果表明,玉蜀黍属内所有大刍草和玉米可分类为繁茂亚属和
玉蜀黍亚属,繁茂亚属包括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繁茂类玉米种和尼加拉瓜类玉米种;
玉蜀黍亚属包括小颖类玉米亚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和玉米。运用RAPD技术证实在玉
蜀黍属中尼加拉瓜类玉米种与繁茂类玉米种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玉蜀黍属;玉米;大刍草;RAPD;遗传关系
中图分类号:S513.032;Q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9)04015407
  玉蜀黍族共有7个属[1],包括薏苡属(犆狅犻狓,2狀=20,40)、硬颖草属(犛犲犾犲狉犪犮犺狀犲,2狀=20)、多裔黍属(犘狅犾狔狋狅
犮犪,2狀=40)、葫芦草属(犆犺犻狅狀犪犮犺狀犲,2狀=20)、三裂草属(犜狉犻犾狅犫犪犮犺狀犲,染色体数目尚不清楚)、玉蜀黍属(犣犲犪,2狀=
20,40)、摩擦禾属(犜狉犻狆狊犪犮狌犿,Gamagrass,2狀=18,36,72),其中玉蜀黍属是玉蜀黍族最重要的种属,它包括栽培
玉米和所有大刍草。在玉蜀黍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外,其他玉米野生近缘材料如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小颖类玉
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繁茂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和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等统称为“大刍
草”(teosinte)。近年来,在大刍草家族中又发现了1个新种———尼加拉瓜类玉米种(犣.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它生长
在沿海低海拔6~15m的地带,具较强的耐水性能[2~5],在水里能长出不定根,根有良好的通气组织;可是,有关
尼加拉瓜类玉米种的遗传及其分类关系还鲜见报道[5]。作为玉米近缘材料的大刍草,具有栽培玉米不具有的抗
逆性、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特征特性,把这些有益基因导入到玉米基因库中,对拓展和创新玉米遗传与育种种质
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在广泛收集这些野生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遗传关系和多态性水平,评价其利用价值,将对物种起源、资
源有效保护与利用以及远缘杂交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遗传关系已有许多研究,其中以形态解剖、
生化分析、核型分析及分子细胞遗传研究居多,而利用分子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并且许多研究的野生近缘种材
料不齐全,研究结果信息量有限,所得结论也不一致[2,5~16]。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美国和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所有大刍草种与亚种,应用形态、细胞和分子生
物学技术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2,5~16]。试验拟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玉米及其
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及玉米野生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亲本选配以及远缘杂交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亲本材料见表1。试验材料包括3个玉米自交系和11个大刍草材料。大刍草材料包含了现今所有大
刍草的各个种与亚种,分别引自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PI和Ames)。
154-160
2009年8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18卷 第4期
Vol.18,No.4
 收稿日期:20090115;改回日期:20090316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7CB1089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308),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D89B15),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
(2007Q14032),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53)和四川饲草育种攻关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唐祈林(1971),男,重庆云阳人,博士。
通讯作者。Email:tangql@sicau.edu.cn,Rongtz@sicau.edu.cn
表1 供试材料编号、来源及其名称
犜犪犫犾犲1 犔犻狊狋狊狊狆犲犮犻犲狊犪犮犮犲狊狊犻狅狀狀犪犿犲/犮犺狉狅犿狅狊狅犿犲狀狌犿犫犲狉犪狀犱狅狉犻犵犻狀狅犳狋犺犲
狆犾犪狀狋犿犪狋犲狉犻犪犾狊狌狊犲犱犻狀狋犺犲狆狉犲狊犲狀狋狊狋狌犱狔
序号
SampleNo.
学名
Scientificname
库号
Access
来源
Origin
染色体数目
Chromosomenumber
中文名称
Chinesename
Tz01 犣.狆犲狉犲狀狀犻狊 9475 CIMMYT 2狀=40 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Tz02 犣.狆犲狉犲狀狀犻狊 21785 Ames 2狀=40 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Tz03 犣.犿犪狔狊ssp.狆犪狉狏犻犵犾狌犿犻狊 8774 CIMMYT 2狀=20 小颖类玉米亚种
Tz04 犣.犿犪狔狊ssp.狆犪狉狏犻犵犾狌犿犻狊 621785 PI 2狀=20 小颖类玉米亚种
Tz05 犣.犾狌狓狌狉犻犪狀狊 9478 CIMMYT 2狀=20 繁茂类玉米种
Tz06 犣.犾狌狓狌狉犻犪狀狊 441933 PI 2狀=20 繁茂类玉米种
Tz07 犣.犿犪狔狊ssp.犿犲狓犻犮犪狀犪 11394 CIMMYT 2狀=20 墨西哥类玉米亚种
Tz08 犣.犿犪狔狊ssp.犿犲狓犻犮犪狀犪 8083 Ames 2狀=20 墨西哥类玉米亚种
Tz09 犣.犱犻狆犾狅狆犲狉犲狀狀犻狊 10003 CIMMYT 2狀=20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Tz10 犣.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 615697 PI 2狀=20 尼加拉瓜类玉米种
Tz11 犣.犿犪狔狊ssp.犺狌犲犺狌犲狋犲狀犪狀犵犲狀狊犻狊 441934 PI 2狀=20 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
Tz12 犣.犿犪狔狊ssp.犿犪狔狊 482(自交系Inbred) 中国China 2狀=20 玉米自交系
Tz13 犣.犿犪狔狊ssp.犿犪狔狊 08(自交系Inbred) 中国China 2狀=20 玉米自交系
Tz14 犣.犿犪狔狊ssp.犿犪狔狊 Mo17(自交系Inbred) Ames 2狀=20 玉米自交系
1.2 试验方法
1.2.1 DNA的提取 材料2007年种植在四川雅安多营农场,每个材料5株进行混合取样。按SaghaiMaroof
等[17]的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法提取各材料幼嫩叶片的DNA。
1.2.2 引物的筛选 试验共用了340个随机引物,每条引物长度均为10bp,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
成。从3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6个重复性良好的引物用作PCR扩增。
1.2.3 RAPD分析 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包括灭菌双蒸水16.8μL,10×PCR缓冲液2.5μL,MgCl2(25
mmol/L)1.5μL,dNTP(10mmol/L)2.0μL,引物(10pmo1/μL)1μL,Taq酶(5U/μL)0.2μL,DNA模板(50
ng/μL)1μL。
PCR扩增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复性1min,72℃延伸1.5min,38个循环;72℃延伸
7min;最后在4℃下保存。
RAPD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加样量为12μL扩增产物+2μL含0.25%溴酚蓝的载样缓
冲液,EB(ethidiumbromide)染色。电泳结束后在紫外灯下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记录标准是在同一迁移率上,根据RAPD扩增产物带型分布,有带计为1,无带计
为0,缺失计为9。收集统计数据建立数值矩阵,利用NTSYSpc2.10版软件中的SIMQUAL程序求遗传相似系
数矩阵;用SHAN程序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RAPD扩增结果与多态性分析
试验选用340个随机引物,从中筛选出扩增产物分离效果和重复性良好的136个引物用作PCR扩增,部分
引物C6、C7的扩增结果见图1;136个随机引物对14份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到53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4500,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4.86%,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大小为500~2000bp,以750~1000bp居多,平均每
个引物得到38.99条带和33.09条多态性带。这说明玉蜀黍属内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材料(大刍草)遗传背景复
杂,材料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551第18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图1 部分犚犃犘犇引物犆6、犆7扩增结果
犉犻犵.1 犅犪狀犱犻狀犵狆犪狋狋犲狉狀狊狅犳犚犃犘犇狆狉狅犱狌犮犲犱犫狔狋犺犲狆狉犻犿犲狉狊犆6犪狀犱犆7
2.2 供试材料RAPD相似性系数分析
14个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幅为0.585~0.809(表2),不同地方收集的同种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以四倍
体多年生类玉米种最高,为0.809;其次是繁茂类玉米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和小颖类玉米亚种,相似系数分别为
0.796,0.784和0.767,说明不同地方保留的相同物种纯度高或同种类相似性高。不同种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
以小颖类玉米亚种与墨西哥类玉米亚种最高,为0.745;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相似性
系数最低,为0.585。比较分析表明,相同种类遗传相似性系数均大于种间或亚种间的。
表2 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犜犪犫犾犲2 犛犻犿犻犾犪狉犻狋狔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狅犳14狏犪狉犻犲狋犻犲狊/狊狆犲犮犻犲狊狅犳犵犲狀狌狊犣犲犪犫狔狌狊犻狀犵犚犃犘犇狆狉犻犿犲狉狊
材料序号 No. Tz01 Tz02 Tz03 Tz04 Tz05 Tz06 Tz07 Tz08 Tz09 Tz10 Tz11 Tz12 Tz13 Tz14
Tz01 1.000
Tz02 0.809 1.000
Tz03 0.635 0.647 1.000
Tz04 0.624 0.638 0.767 1.000
Tz05 0.644 0.641 0.646 0.635 1.000
Tz06 0.621 0.612 0.624 0.610 0.796 1.000
Tz07 0.629 0.644 0.737 0.745 0.628 0.651 1.000
Tz08 0.603 0.601 0.699 0.706 0.635 0.617 0.784 1.000
Tz09 0.695 0.696 0.610 0.633 0.635 0.612 0.650 0.638 1.000
Tz10 0.626 0.593 0.611 0.604 0.733 0.736 0.621 0.620 0.639 1.000
Tz11 0.585 0.588 0.651 0.664 0.613 0.607 0.682 0.692 0.621 0.644 1.000
Tz12 0.598 0.602 0.662 0.674 0.639 0.631 0.689 0.680 0.594 0.631 0.682 1.000
Tz13 0.594 0.601 0.683 0.695 0.601 0.617 0.700 0.687 0.586 0.608 0.670 0.808 1.000
Tz14 0.607 0.603 0.674 0.686 0.625 0.625 0.693 0.686 0.595 0.639 0.653 0.759 0.787 1.000
2.3 供试材料RAPD聚类分析
采用UPGMA聚类法,利用 NTSYS软件对 RAPD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在相似系数为
0.626处,14份供试材料被分为2大类:一类为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Tz01和Tz02)、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Tz09)、繁茂类玉米种(Tz05和Tz06)与尼加拉瓜类玉米种(Tz10);另一类为小颖类玉米亚种(Tz03和Tz04)与
墨西哥类玉米亚种(Tz07和Tz08)、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Tz11)与玉米自交系482(Tz12)、08(Tz13)、Mo17
(Tz14)。该结果与经典的Doebley和Iltis[7],Iltis和Doebley[9]分类完全相似,即把玉蜀黍属分为玉蜀黍亚属和
65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4
繁茂亚属。因此,把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繁茂类玉米种和尼加拉瓜类玉米种归为一
类,仍称为繁茂亚属;而另一类包括小颖类玉米亚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和玉米称为玉蜀
黍亚属。
在相似系数为0.626处,繁茂亚属又可分成2个亚类:一亚类为多年生大刍草,包括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和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另一亚类为一年生的繁茂类玉米种与尼加拉瓜类玉米种。在相似系数为0.686处,玉
蜀黍亚属可分为3个亚类: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为一亚类;小颖类玉米亚种与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归为一亚类;
栽培玉米为一亚类。亚属中亚类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经典的 Wilkes[15]分类相似,这种分类关系与材料间的形态、
地理分布、特别生长习性分类高度一致。
图2 玉蜀黍属内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材料的犚犃犘犇聚类图
犉犻犵.2 犇犲狀犱狉狅犵狉犪犿狅犳犮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狋犺犲14狊狆犲犮犻犲狊/狏犪狉犻犲狋犻犲狊狅犳犣犲犪犫狔狌狊犻狀犵犚犃犘犇犿犪狉犽犲狉狊
3 讨论
3.1 玉米与大刍草的遗传关系及分类研究
同其他禾谷类作物一样,玉米是一种驯化作物。但玉米又区别于其他禾谷类作物,因为其他作物如水稻
(犗狉狔狕犪狊犪狋犻狏犪)、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在自然界还保留有与之形态、结构相似的野生材料,而玉米至今尚未
发现与之形态结构相似的野生材料或化石乃至于玉米从野生到栽培驯化过程中的中间类型[2,6~10,18~20]。
大刍草作为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野生近缘材料已成共识[2,6~10,18~20];玉米可能起源于大刍草,即玉米起源于
一种原始野生的大刍草(犣.犿犪狔狊ssp.犿犲狓犻犮犪狀犪)假说也成为玉米起源最重要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玉米的野生
祖先是大刍草,人们在采集过程中,往往采集那些不易于脱落的种子,长期的驯化选择,使原本易于脱落的种子逐
步增加了缩合水平,这种半驯化缩合类型有利于人们的栽培与采集,通过这种长期的选择、驯化而成现代栽培玉
米。
可是,大刍草与玉米有诸多不同的物理结构,特别是果穗与种子物理结构完全不同。大刍草雌穗穗行数为二
751第18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列式,具有6~12颗种子,种子外包被坚硬的果壳,成熟籽粒能自行脱落;而玉米果穗穗行数为多列式,穗行可达
到20行或更多,可产生几百粒种子,籽粒外被花苞片或颖片,籽粒不能自行脱落。大刍草籽粒是不可食用的,人
们选择大刍草籽粒进行采集、驯化获得现代栽培玉米是不可理解的。大刍草果壳坚硬、凹陷,而古生物学玉米颖
片软化、瘦薄、壳斗较浅,大刍草细小的雌花(果穗)即使通过人类的选择育种,似乎也不可能形成现代玉米硕大的
多列果穗。玉米与大刍草的这些结构区别导致人们对玉米与大刍草各种间的遗传关系、分类一直存在较大的分
歧,甚至在19世纪早中期,植物学家仍把大刍草归为玉蜀黍族的类蜀黍属(犈狌犮犺犾犪犲狀犪)[5~6,12~15]。
Colins[20]于1921年提出大刍草是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野生近缘材料。Beadle[18]于1939年提出玉米起源
于大刍草的理论假说。Wilkes[15]于1967年首次把大刍草和玉米归为玉蜀黍属,该玉蜀黍属又分类蜀黍亚属和
玉米亚属,所有大刍草归于类蜀黍亚属,该亚属包括墨西哥类玉米种和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2个种,墨西哥类
玉米种包括繁茂类玉米、墨西哥类玉米、小颖类玉米、委委特南戈类玉米,而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仅1个种。玉
米亚属,仅1个种———玉米。后来,Wilkes[15]把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合并入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中,命名为
繁茂玉米种。Wilkes[15]分类理论对大刍草与玉米远缘杂交、玉米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奠
定了玉米与大刍草分类的基础。1980年,Doebley和Iltis[7],Iltis和Doebley[9]根据各分类种可能的进化关系,结
合地理分布特征,依据雄穗分枝和雄小穗外颖的10个数量性状、7个质量性状和雌小穗壳斗的形状、同工酶和叶
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电泳图谱[15]进行了玉米和大刍草的分类。该分类认为玉米和大刍草同属于玉蜀黍属,
玉蜀黍属又分玉蜀黍亚属和繁茂亚属,繁茂亚属包括繁茂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和四倍体多年生类玉
米种;玉蜀黍亚属仅1个种———玉米种,玉米种包括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小颖类玉米亚种和栽培玉米亚种。后来,
把发现的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归类为玉米种的1个亚种[9];因为委委特南戈类玉米雄花形态与小颖类玉米亚
种极其相似,也有把委委特南戈类玉米归类为小颖类玉米亚种的分类理论。
本试验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和大刍草各个种与亚种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分析结果综合了现今
玉米与大刍草两大经典分类系统的精髓,即本研究结果支持Doebley和Iltis[7],Iltis和Doebley[9]把玉蜀黍属分
为对繁茂亚属和玉蜀黍亚属的分类观点;而在亚属内的分类关系与材料间的形态、地理分布、特别是与它们的生
长习性分类一致,这种分类支持 Wilkes[15]的观点。
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把委委特南戈类玉米归类为小颖类玉米亚种。事实上,委委特南戈类玉米生长习性区别
于小颖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自然环境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大约需要7~8个
月,植株比小颖类玉米亚种植株高,株高可达5m。因此认为委委特南戈类玉米归类为玉蜀黍亚属内的独立1个
种,具有合理性。本试验首次运用RAPD技术把新发现的尼加拉瓜类玉米种分类为繁茂玉米亚属,分析结果与
其早期的尼加拉瓜类玉米种分类推论相符[5]。
3.2 RAPD技术在遗传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
RAPD技术由于DNA多态性的检出率高,不需有关DNA结构方面的信息,操作简单易行,因而在植物的亲
缘关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7,21~24]。当然,RAPD标记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试验过程
中多型性带型不稳定性是其主要问题之一。因为使用了较短的引物,RAPD标记的PCR扩增易受试验条件、引
物的竞争性等[17]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组的RAPD位点有时不能全部检出。在玉米研究上,RAPD技术主要应
用于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亲缘关系研究[25],应用于玉米与大刍草遗传关系分析尚无报道。本试验
RAPD分析是136个分离效果和重复性良好的引物PCR扩增的聚类结果,较大的引物容量分析的聚类结果真实
地反映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关系。因此,可以认为,RAPD技术虽然易受试验条件、引物竞争性等偏差的影响,但
是RAPD分析用的是随机引物,在DNA水平上检测基因组所得数据是无偏的随机样本,只要在操作过程中严格
控制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加强对引物的筛选,特别是增大引物容量,其分析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基因组的本质特
征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玉蜀黍属大刍草和玉米种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研究表明,玉蜀黍属
内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材料(大刍草)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玉蜀黍属内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
85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4
材料(大刍草)可分类为繁茂亚属和玉蜀黍亚属,繁茂亚属包括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繁茂类玉米种和尼加拉瓜类玉米种;玉蜀黍亚属包括小颖类玉米亚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
种和栽培玉米亚种。首次运用分子技术证实在玉蜀黍属中尼加拉瓜类玉米种与繁茂类玉米种亲缘关系最近,并
且研究结果不支持把委委特南戈类玉米归类为小颖类玉米亚种。
参考文献:
[1] 刘继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IltisHH,BenzBF.犣犲犪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Poaceae),anewteosintefromPacificcoastal犖犻犮犪狉犪犵狌犪[J].Novon,2000,10:382
390.
[3] ManoY,MurakiM,FujimoriM,犲狋犪犾.IdentificationofQTLcontrolingadventitiousrootformationduringfloodingcondi
tionsinteosinte(犣犲犪犿犪狔狊ssp.犺狌犲犺狌犲狋犲狀犪狀犵犲狀狊犻狊)seedlings[J].Euphytica,2005,142:3342.
[4] ManoY,OmoriF,TakamizoT,犲狋犪犾.Variationforrootaerenchymaformationinfloodedandnonfloodedmaizeandteosinte
seedlings[J].PlantSoil,2006,281:269279.
[5] PerniliaES,CarlosHL,ArnulfM.ChromosomeCbandingoftheteosinte犣犲犪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andcomparisontoother犣犲犪
species[J].Hereditas,2007,144:96101.
[6] BirdRM.AnamechangeforCentralAmericanteosinte[J].Taxon,1978,27:361363.
[7] DoebleyJF,IltisHH.Thetaxonomyof犣犲犪(Gramineae).I.Subgenericclassificationwithkeytotaxa[J].AmericanJour
nalofBotany,1980,67:982993.
[8] HadlaczkyGY,Ka′lma′nL.DiscriminationofhomologouschromosomesofmaizewithGiemsastaining[J].Heredity,1975,
35:371374.
[9] IltisHH,DoebleyJF.Taxonomyof犣犲犪(Gramineae).2.Subspecificcategoriesinthe犣犲犪犿犪狔狊complexandagenericsyn
opsis[J].AmericanJournalofBotany,1980,67:9941004.
[10] KatoTA,LopezR.Chromosomeknobsoftheperennialteosintes[J].Maydica,1990,35:125141.
[11] MolinaMC,NaranjoCA.Cytogeneticstudiesinthegenus犣犲犪.1.Evienceforfiveasthebasicchromosomenumber[J].
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87,73:542550.
[12] NaranjoA,MolinaMC.NewcytologicalevidencesforabasicnumberХ=5inthegenus犣犲犪[J].MaizeGeneticsCoopNe
wsletter(USA),1987,61:6263.
[13] PoggioL,ConfalonieriV,ComasC,犲狋犪犾.Genomicaffinitiesof犣犲犪犾狌狓狌狉犻犪狀狊,犣.犱犻狆犾狅狆犲狉犲狀狀犻狊,and犣.狆犲狉犲狀狀犻狊:Meiotic
behavioroftheirF1hybridsandgenomicinsituhybridization(GISH)[J].Genome,1999,42:9931000.
[14] TitoCM,PoggioL,NaranjoCA.Cytogeneticstudiesinthegenus犣犲犪.3.DNAcontentandheterochromatininspeciesand
hybrids[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1,83:5864.
[15] WilkesHG.Teosinte:TheClosestRelativeofMaize[M].Cambridge,Massachusetts:BusseyInstituteofHarvardUniver
sity,1967.
[16] 田松杰,石云素,宋燕春,等.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J].作物学报,2004,30(4):354359.
[17] SaghaiMaroofMA,SolimanKM,JorgensenRA.RibosomalDNAspacerlengthpelymorphismsinbarley:Mendelianin
heritance,chromosomallocation,andpopulationdynamic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
StatesofAmerica,1984,81:80148018.
[18] BeadleGW.Teosinteandtheoriginofmaize[J].JournalofHeredity,1939,30:245247.
[19] BeadleGW.Theancestryofcorn[J].ScientificAmerican,1980,242:112119.
[20] ColinsGN.TeosinteinMexico[J].JournalofHeredity,1921,12:339350.
[21] LiYG,DewaldCL,SimsPL.GeneticrelationshipswithintripsacumasdetectedbyRAPDvariation[J].AnnalsofBotany,
1999,84:695702.
[22] 田志宏,邱永福,严寒,等.用RAPD标记分析高羊茅的遗传多样性[J].草业学报,2007,16(1):5863.
[23] 陆建英,杨晓明,马瑞君.青藏高原东缘鹅绒委陵菜种群克隆结构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2):6874.
[24] 刘光欣,陈佩度,王苏玲,等.8个大赖草材料的C分带和RAPD分析[J].草业学报,2006,15(2):107112.
951第18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9年
[25] 赵剑峰,杨庆凯.RAPD技术在国内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2000,8(4):1819.
犌犲狀犲狋犻犮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犣犲犪狊狆犲犮犻犲狊狌狊犻狀犵犚犃犘犇犿犪狉犽犲狉狊
TANGQilin,WANGPei,LUYanli,ZHENGMingmin,LIUJian,RONGTingzhao
(MaizeResearchInstitute,SichuanAgriculture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wasusedtoidentifythepolymorphismsandrelation
shipsbetween14genotypesofmaizeanditswildrelatives(teosinte).Atotalof136primerswerescreened
from340randomdecamerprimers,andatotalof5303DNAbandswereamplified,ofwhich4500werepoly
morphic.Geneticsimilaritiesamongthecultivarsrangedfrom0.570to0.809andinwildspecies,from0.767
to0.809inthesamegenotypes,andfrom0.570to0.745betweendifferentgenotypes.Aconsensustreeindi
catedthatthegenus犣犲犪canbeclassifiedintotwosections:犣犲犪and犔狌狓狌狉犻犪狀狋犲狊.Section犣犲犪consistsoffour
subspecies:犣.犿犪狔狊ssp.犿犪狔狊,犣.犿犪狔狊ssp.犿犲狓犻犮犪狀犪,犣.犿犪狔狊ssp.狆犪狉狏犻犵犾狌犿犻狊and犣.犿犪狔狊ssp.犺狌犲
犺狌犲狋犲狀犪狀犵犲狀狊犻狊.Section犔狌狓狌狉犻犪狀狋犲狊iscomposedof犣.犱犻狆犾狅狆犲狉犲狀狀犻狊,犣.犾狌狓狌狉犻犪狀狊and犣.狆犲狉犲狀狀犻狊,aswel
as犣.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犣.狀犻犮犪狉犪犵狌犲狀狊犻狊wasgeneticalycloserto犣.犾狌狓狌狉犻犪狀狊thantootherteosintes.Incon
clusion,polymorphisminformationobtainedusingRAPDsinasetofgenotypesisusefulfortheassessmentof
geneticrelationshipsandcouldbeusefulintaxonomicclassificationprogram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genus犣犲犪;maize;teosinte;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geneticrelationship
06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