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 2003204215
基金项目 : 1995 —1998 年国际合作 ASARDL 项目中“乡土阔叶树资源开发及在退化地改造中的应用”和 1998 —2002
年中国林科院重点基金项目“南方阔叶装饰用材树种选择与栽培技术研究”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 何贵平 (1962 —) ,男 ,湖北黄陂人 ,副研究员.3 土壤样品养分分析得到亚林所裴致达高级工程师等人帮助 ,谨表谢意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 (2) :206~212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21498 (2004) 0220206207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
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3
何贵平1 , 陈益泰1 , 余元华2 , 刘化桐2 , 蔡宏明2 , 陈永志2
(1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 富阳 311400 ;
21 福建省邵武市林业局 ,福建 邵武 354000)
摘要 :以营造在福建邵武 6 年生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和 5 年生南酸枣密度试验林
为研究对象 ,对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不同造林密度对南酸
枣早期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产力、生物量差异和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酸枣早期生长快 ,在中等肥力立地上 ,6 年生平均高为 8153 m ,平均胸径
9174 cm ,立木蓄积量 86108 m3·hm - 2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 ;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
的影响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 ,冠幅越小的趋势。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
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 ,其中以杉 3∶南 1 (3∶1) 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 ,蓄积量为 76142 m3·
hm - 2 ,生物量为 411512 7 t·hm - 2 ,与杉木纯林相比 ,分别提高了 74155 %和 97127 % ,是值得推广的杉阔
混交模式。
关键词 :南酸枣 ;杉木 ;人工林 ;生长特性 ;混交效应
中图分类号 :S72512 文献标识码 :A
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Burtt1 et Hill ) ,又称酸枣、五眼果等 ,属漆树科 (Anacar2
diaceae)落叶阔叶乔木树种 ,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区) ,垂直分布于海拔 900 m
以下阔叶林中。能在酸性、中性、钙质土上生长。喜生于湿润、肥沃、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沟
旁和村边 ,在瘠薄的砾质土壤上也能生长。南酸枣生长快、适应性较强 ,材质优、花纹美丽、落
叶量大 ,是优良的家具、装饰和工艺品用材树种[1 ] 。其果实营养丰富 ,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
氨基酸和药用成分 ,是一种新型的果用和药用树种[2~4 ] 。南酸枣因其早期速生 ,生物量大 ,现
已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和菇木树种之一[5 ] 。但南酸枣的造林技术还不成熟 ,人工林生长特性研
究也较少[6 ,7 ] 。本文以 1997 年和 1998 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营造的几片南酸枣试验林为研究对
象 ,开展幼林生长规律、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以及南酸枣与杉木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 HooK. )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生长差异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内 (117°40′E ,27°25′N)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海拔 265
~300 m ,年平均气温 1717 ℃,年降水量 1 78610 mm ,年蒸发量 1 20615 mm ,相对湿度 82 %。南
酸枣不同立地条件造林、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营造在水北镇三都村 ,林地为马尾
松次生林采伐迹地 ,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 ,土层厚度 80 cm 以上 ,坡度 10°~15°,坡向
朝西 ,土壤肥力中等。南酸枣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位于下沙镇分站村 ,林地为阔叶树与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 Lamb. )混交次生林采伐迹地 ,土壤为黄壤 ,土层厚度 1 m 以上 ,坡度 25°左右 ,
坡向东北 ,土壤肥力中等。
11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1) 1997 年 2 月在邵武市水北镇三都村营造了杉木与南酸枣不同比例混交林 ,采用随机区
组设计 ,每区组分为 : ①杉木纯林 (1∶0) , ②杉木 (2) ×南酸枣 (1) 行间混交 (2∶1) , ③杉木 (3) ×
南酸枣 (1)为 1 行杉木和 1 行杉南株间混交 (3∶1) , ④杉木 (5) ×南酸枣 (1)为 2 行杉木和 1 行杉
南株间混交 (5∶1) ,以及 ⑤南酸枣纯林 (0∶1) ,共 5 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 01048 hm2 (10 行 ×12
株 = 120 株) ,造林密度为 2 490 株·hm - 2 ,重复 3 次。
1996 年冬整地前 ,林地经火烧炼山后 ,挖大穴 (50 cm ×50 cm ×40 cm) ,1997 年 2 月裸根苗
造林 ,苗木均为 1 年生 ,南酸枣造林前在离苗木基部 50 cm 处截干 ,幼林抚育管理按常规方法
进行。2002 年 9 月中下旬 ,在每小区内调查中间几行树木 ,混交林按杉木和南酸枣比例共 30
株 (纯林时 30 株) ,测定树高、胸径等 ,经计算后 ,在每小区内选取 1 株杉木和 1 株南酸枣平均
木 ,进行生物量测定 ,测定两个重复 ,生物量测定采用 Satoo 提出的“分层切割法”[8 ]进行 ,以 2
m定长分别测定干、枝、叶的鲜质量 ,同时测定平均木的枝下高和冠幅。取各树种干、枝、叶部
分样品 ,分别称质量后 ,置于 105 ℃烘箱内 ,烘干 ,计算含水率和各部位干物质量。同时在各林
分中分 A(0~20 cm) 、B (20~40 cm)层取土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9 ] 。
(2)南酸枣不同立地条件造林 ,结合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进行 ,选择两片不
同立地条件 (A 类立地 :土层深 80 cm 以上 ,肥力中等 ,山坡中下部 ;B 类立地 :土层深 60~80
cm ,肥力一般 ,山坡中上部)南酸枣纯林进行分析 ,每片纯林调查 30 株 ,以林分平均数选取平均
木 ,并伐倒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 ,研究幼林生长规律。
(3) 1998 年春在邵武市下沙镇分站村 ,营造了南酸枣不同密度试验林 ,分别为 2 m ×2 m、
2 m ×215 m 和 2 m ×3 m 3 种造林密度 ,每个小区造林面积为 01067 hm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重
复 3 次。林地造林前经炼山后 ,挖大穴 (50 cm ×50 cm ×40 cm) ,南酸枣造林前进行了截干 ,截
干高度离苗木基部 50 cm ,幼林抚育管理按常规进行。2002 年 11 月对林分进行了调查 ,每小区
测定中间几行共 30 株 ,测定性状有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
2 结果与分析
211 南酸枣幼林生长规律
21111 树高生长 由于南酸枣造林时采取截干处理 ,从南酸枣幼林平均木树高生长过程 (表
1) 可以看出 ,不论A类立地 (山坡中下部) 还是B类立地 (山坡中上部) ,年均高生长量最大的
702第 2 期 何贵平等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均为当年生新抽萌梢 ,以后高生长有逐年缓慢
下降的趋势 ,但在 A 类立地上 ,6 年生时树高
的连年生长量还高达 1 m ,平均高生长量 1153
m ,在 B 类立地上 ,6 年生时树高的连年生长量
也有 018 m ,平均高生长量 1117 m ,表明南酸
枣有早期速生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南酸
枣顶芽不饱满 ,顶端优势不明显 ,造林时最好
采取截干处理 ,以便形成无节通直主干。一般
以苗木基部以上 40~50 cm 处截干较好 ,造林
后苗干露出土面 10~20 cm ,上有 1~2 个饱满
芽 ,待新萌芽长到 40~50 cm 时 ,如发
表 1 不同立地条件下南酸枣幼林
平均木树高生长规律 m
年龄/
a
A 类立地
总生
长量
年均
生长量
连年
生长量
B 类立地
总生
长量
年均
生长量
连年
生长量
1 2120 2120 2120 1180 1180 1180
2 4100 2100 1180 3100 1150 1130
3 5160 1187 1160 4120 1140 1120
4 7100 1175 1140 5130 1133 1110
5 8120 1164 1120 6120 1124 0190
6 9120 1153 1100 7100 1117 0180
现有 2 个萌芽条时 ,结合除草培土 ,及时除去一支生长较弱的萌条。造林后第一年冬或第二年
春 ,在新芽萌发前可再次截干 ,这次截干一般在离树干顶端 30~40 cm 处 ,此处休眠芽较饱满 ,
在相对较好立地条件下 ,就可形成 4 m 以上的无节通直主干。
21112 胸径生长 从 (去皮)胸径生长过程 (表
2)可以看出 ,南酸枣幼林平均木胸径年平均生
长量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连年生长量则表现
出起伏 ,表明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的规律有所
不同。在 A 类立地上 6 年生南酸枣年平均 (去
皮)胸径生长量为 115 cm ,第 6 年时胸径连年生
长量在 111 cm ,且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还
未相交 ,表明南酸枣幼林还保持着相对较快胸
径生长量 ,且有较大后劲。而在 B 类立地上胸
径生长规律与之相似 ,但生长量要小些。
表 2 不同立地条件下南酸枣幼林平均木(去皮)
胸径生长规律 cm
年龄/
a
A 类立地
总生
长量
年均
生长量
连年
生长量
B 类立地
总生
长量
年均
生长量
连年
生长量
1 2120 2120 2120 2100 2100 2100
2 3190 1195 1170 3150 1175 1150
3 5110 1170 1120 4170 1157 1120
4 6170 1168 1160 6120 1155 1150
5 7190 1158 1120 7120 1144 1100
6 9100 1150 1110 8120 1137 1100
21113 单株材积生长 在 A 类立地上 6 年生南酸枣平均木单株 (去皮) 树干材积为 01031 0
m
3
,而在 B 类立地上则为 01021 1 m3 ,相差 46192 % ,表明南酸枣虽为早期速生树种 ,但在相对
较好立地条件下造林 ,更能发挥早期速生特性。
212 南酸枣不同造林密度生长差异
南酸枣不同造林密度 5 年生时的生长、枝
下高和冠幅差异见表 3。经方差分析树高、胸
径、单株材积在造林密度间未达差异显著程
度 ,而蓄积量、枝下高和冠幅在造林密度间则
表现出显著差异 ,表明南酸枣造林 5 a 后 ,密
度对立木蓄积量、枝下高和冠幅影响较明显 ,
表 3 不同造林密度的南酸枣( 5 年生时)生长情况
密度/
(株·hm2)
树高/
m
胸径/
cm
单株材积/
m3
蓄积量/
(m3·hm - 2)
枝下高/
m
冠幅/
m
2 490 7114 7107 01015 9 39165 310 213
1 995 7137 7137 01017 7 35130 218 216
1 665 7139 7145 01018 1 30116 215 310
而对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尚未达明显程度 ,并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
大 ,而冠幅越小的趋势。因为林分尚处在幼龄期 ,林分中林木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林木间的
分化还不是非常大 ,但已表现出造林密度对林分各生长性状的影响。
8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7 卷
213 杉木、南酸枣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差异
由表 4 可知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后 ,杉木的生长得到了不同程度促进 ,6 年生不同混交模
式的林分中 ,杉木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 317 %~1619 %和 016 %~
1413 % ,且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大 ,其中南酸枣纯林最高 ,为 86108 m3·hm - 2 ,
比杉木纯林高出 96162 % ,杉 3∶南 1 和杉 5∶南 1 混交林分次之 ,分别为 76142 m3·hm - 2和 75195
m
3·hm - 2 ,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 74155 %和 73148 % ,杉 2∶南 1 则比杉木纯林高 34172 %。混交
林中 ,以杉 3∶南 1 混交模式生产力较高。在各模式林分中 ,以南酸枣纯林的枝下高最高 ,冠幅
也较其它模式中的南酸枣小得多 ,表明纯林中个体间的竞争较混交林分中的大 ,如果以培育用
材林为目的 ,再过 2~3 a 纯林可适当间伐 ,以保证胸径正常生长。从表 4 中还可知 ,南酸枣单
株以在杉 3∶南 1 和杉 5∶南 1 混交模式中生长较好 ,因为南酸枣早期较杉木速生 ,且树冠较稀
疏 ,落叶较早 ,与杉木混交能形成较好空间分布格局 ,杉 3∶南 1 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模式。
表 4 杉木、南酸枣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情况( 6 年生)
混交模式 树种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枝下高/
m
冠幅/
m
蓄积量/
(m3·hm - 2)
纯杉 杉木 5190 8103 1110 2110 43178
杉 2∶南 1 杉木 6112 8108 0160 2125 30156
南酸枣 7177 10103 3120 3125 28142
总和 58198
杉 3∶南 1 杉木 6185 8189 1100 2135 45187
南酸枣 8168 11153 3100 4150 30155
总和 76142
杉 5∶南 1 杉木 6190 9118 0190 2130 54165
南酸枣 8172 11177 2190 4150 21130
总和 75195
纯南 南酸枣 8153 9174 3160 2110 86108
注 :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的造林密度均为 2 490 株·hm- 2。
214 杉木、南酸枣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物量差异
杉木、南酸枣不同模式混交林及纯林各器官生物量见表 5 ,南酸枣纯林生物量最大 ,其次
为杉 3∶南 1 和杉 5∶南 1 混交林 ,它们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 125103 %、97127 %和 91130 % ,再次
为杉 2∶南 1 混交林 ,也比杉木纯林大 56102 % ,最小为杉木纯林 ;杉木纯林和各混交林分中的
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均是干 > 叶 > 枝 ,而南酸枣纯林和混交林分中的南酸枣各器官生物量均
为干 > 枝 > 叶 ,且两树种各器官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表明南酸枣和杉木两树种早期各器官
生物量分布上的较大差异 ;在不同的林分中各器官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 ,干材量占比例最大的
是南酸枣纯林 ,为 73142 % , 其次是杉 2∶南 1 和杉 3∶南 1 混交林 ,分别为 62147 %和 60175 % ,再
次为杉 5∶南 1 混交林 ,杉木纯林的比例最低 ,只有 51128 % 。在混交林中 ,杉 5∶南 1 和杉 3∶南
1 林分中杉木的干材量均大于杉木纯林的干材量 ,杉 2∶南 1 林分中的杉木干材量也较相同株
数的杉木纯林有所提高 ,表明杉木与南酸枣混交后 ,促进了杉木的生长。而叶占总生物量的比
例 ,与上述干材量顺序正好相反 ,以杉木纯林为最高 ,南酸枣纯林为最低。南酸枣为落叶树种 ,
每年将有大量的落叶回到林地内 ,这对改善林地土壤结构 ,增加林地土壤的肥力 ,提高林木的
902第 2 期 何贵平等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生长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表 5 杉木、南酸枣不同模式混交林及纯林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 6 年生)
林分类型 项目 干 枝 叶 总和
纯杉 杉生物量/ (t·hm - 2) 101792 3 31751 0 61500 5 211043 8
所占比例/ % 51128 17182 30189 100
杉 2∶南 1 杉生物量/ (t·hm - 2) 81559 8 21655 3 41389 6 151604 7
南生物量/ (t·hm - 2) 111952 2 41399 7 01876 1 171228 0
合计/ (t·hm - 2) 201512 0 71055 0 51265 7 321832 7
所占比例/ % 62147 21149 16104 100
杉 3∶南 1 杉生物量/ (t·hm - 2) 111720 4 31364 7 51569 7 201654 8
南生物量/ (t·hm - 2) 131500 4 61135 7 11221 8 201857 9
合计/ (t·hm - 2) 251220 8 91500 4 61791 5 411512 7
所占比例/ % 60175 22189 16136 100
杉 5∶南 1 杉生物量/ (t·hm - 2) 131147 3 51440 7 81251 3 261839 3
南生物量/ (t·hm - 2) 91344 2 31397 6 01676 5 131418 3
合计/ (t·hm - 2) 221491 5 81838 3 81927 8 401257 6
所占比例/ % 55187 21195 22118 100
纯南 南生物量/ (t·hm - 2) 341766 9 101498 2 21090 4 471355 5
所占比例/ % 73142 22117 4141 100
215 杉木、南酸枣不同混交模式林下土壤养分
从表 6 中可知 ,杉木、南酸枣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肥力在 0~20 cm 以及 20~40
cm土层均有一定的差异 ,南酸枣纯林以及杉木南酸枣混交林的土壤肥力与杉木纯林相比均有
不同程度提高 ,且以 0~20 cm 表土层差异明显 ,其中又以有机质、水解性 N 更为明显。南酸枣
纯林及杉木南酸枣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的改善与其凋落物的数量和分解速度等有关 ,南酸枣
每年均有大量的落叶量 ,落叶早 ,且易于分解 ,能较快地转化成土壤养分 ;而杉木纯林在林分生
长初期 ,几乎没有凋落物 ,且难以分解 ,只有吸收土壤中养分而少有归还。因此 ,南酸枣对维护
土壤肥力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表 6 杉木、南酸枣不同模式混交林及纯林下土壤养分( 6 年生时)
林分类型 土层/
cm
有机质/
(g·kg - 1)
全 N/
(g·kg - 1)
全 P/
(g·kg - 1)
水解 N/
(mg·kg - 1)
有效 P/
(mg·kg - 1)
有效 K/
(mg·kg - 1)
纯杉 0~20 301989 11598 01252 141193 1120 6115
20~40 151550 01851 01235 82165 0140 3614
杉 2∶南 1 0~20 341280 11687 01274 152104 1123 7311
20~40 161968 01981 01267 87151 0153 3517
杉 3∶南 1 0~20 351114 11639 01275 167141 1121 6211
20~40 171955 01967 01246 91102 0142 3815
杉 5∶南 1 0~20 361935 11829 01269 163121 1126 6117
20~40 191486 11036 01265 96153 0146 3713
纯南 0~20 361634 11635 01265 174139 1122 8514
20~40 181195 11027 01248 99176 0142 4117
0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7 卷
3 结论与讨论
南酸枣为速生且材质优良的阔叶树种 ,开展人工林造林技术研究 ,有利于该树种在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由于该树种苗期生长快 ,顶芽不饱满 ,造林时如不采取截干处理和造林后进行修
枝 ,树干就会过早出现双叉或多叉 ,不利于通直干材的形成。南酸枣在中等以上立地上表现出
早期生长快的特点 ,特别是前 4 a ,在中等立地上树高年生长量为 114~212 m ,胸径年生长量为
112~212 cm ,在 2 490 株·hm - 2造林密度下 ,6 年生时立木蓄积量可达 86108 m3·hm - 2 ,故南酸
枣造林时以选择中等立地条件以上为佳。
林分密度效应的研究对于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本文林分密度对林木
的生长影响早期效果看 ,造林密度对林分的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尚未达显著程度 ,
而对立木蓄积量、枝下高和冠幅影响较明显 ,并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 ,冠
幅越小的趋势。如果以生物量或培育中小径材为目的 ,可选择较大的初植密度 ,进行短轮伐期
经营。如果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 ,可选择适当小的初植密度。
南酸枣与杉木混交造林 ,不仅可促进林木的生长 ,同时还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 ,
改善土壤结构。而在不同比例混交模式中 ,以杉 3∶南 1 (3∶1) 混交模式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较
高 , 6 年生时林木蓄积量达 76142 m3·hm - 2 ,生物量为 411512 7 t·hm - 2 ,与杉木纯林相比 ,分别
提高了 74155 %和 97127 % ,而且有较理想的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混交模
式。如果以培育用材林为目的 ,在中等以上立地 ,到 10 年生时可将与南酸枣株间混交的杉木
和在纯杉木行中隔株间伐 ,获得一定的间伐材 ,形成 4 m ×2 m 株行距的南酸枣与杉木的行间
混交模式 ,同时进行松土、施肥 ,以利于林木的生长 ,到 15 年生时可将剩余的杉木再次间伐 ,最
终可培育出大中径级优质装饰阔叶材。
参考文献 :
[1 ] 周家骏 ,高林. 优良阔叶树种造林技术[M] .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80~285
[2 ] 刘晓庚 ,丁悦琴 ,陈梅梅 ,等. 南酸枣汁饮料的研制[J ] . 软饮料工业 ,1995 ,39 (1) :14~16
[3 ] 卜朝志. 南酸枣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加工利用[J ] . 中国野生植物 ,1992 (1) :32~36
[4 ] Doanh N D , Ham N N , Tam N T ,et al . The use of a water extract from the bark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in the treatment of second
degree burns[J ] .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 1996 ,30 (2) :139~144
[5 ] 邹达明 ,朱光权. 优良菇木树种选择试验初报[J ] . 浙江林业科技 ,1997 ,17 (1) :18~23
[6 ] 陈益泰 ,李桂英 ,何贵平 ,等. 南酸枣 8 个种源的早期表现[J ]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3) :278~282
[7 ] 杨森林 ,杨维球. 南酸枣点播造林技术初探[J ] .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2) :38~39
[8 ] Satoo T. 产量法研究综述[A] . 植物生态学译丛 (第一集) [ C] . 李文华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4. 26~39
[9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土壤理化分析[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112第 2 期 何贵平等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Study on Early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Plantation and Effect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Stand
HE Gui2ping1 , CHEN Yi2tai1 , YU Yuan2hua2 , LIU Hua2tong2 , CAI Hong2ming2 , CHEN Yong2zhi2
(11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y CAF ,Fuyang 311400 ,Zhejiang , China ;
21Foresty Bureau of Shaowu City Fujian Province ,Shaowu 354000 ,Fujian , China)
Abstract :Taking 62year2old Choerospondias axillari pure stand and mixed with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dif2
ferent patterns and 52year2old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stands in different densities as trial sites ,the early growth
pattern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difference of plantation growth on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early growth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the stand productivity when mixed with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different patterns ,the difference of biomass and effect on soil fertili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grew fast in the early stage. On the site with medium fertility ,
the mean height increment ,mean dbh and stock volume of 62year2old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were 8153 m ,
9174 cm and 86108 m3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differences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 . The
influence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early growth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demonstrated the higher the density ,
the higher the stock volume and the height of branch ,and the smaller the crown width. The Choerospondias axil2
laris stand mixed with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latter and benefit the fertility main2
ten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tern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in
the ratio of 3∶1 had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i . e. stock volume 76142 m3·hm - 2 ,biomass 411512 7
t·hm - 2 ,which were 74155 % and 97127 %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tand
respectively. It was proved that this pattern was worth to be extended.
Key words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mixture effect
2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