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 (4) : 559~562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9) 0420559204
不同药剂对美国白蛾重要天敌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
乔鲁芹 1, 2 , 曲良建 1 , 杨忠岐 1 , 张永安 13 , 关 玲 3 , 颜 容 3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北京 100091;
2.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3.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北京 100029)
摘要 :选取 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 ,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 ———白蛾周氏啮小蜂施
药处理 ;对美国白蛾 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饲养直至化蛹 ,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
蜂。结果表明 : 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 ,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
脲、灭幼脲 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 ,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关键词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白蛾周氏啮小蜂 ;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 S763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07212226
基金项目 : 北京市科委项目 ( Z000634404019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D08A12)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推广项目 (2005280)
作者简介 : 乔鲁芹 (1965—) ,女 ,山东泰安人 ,博士 ,主要从事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E2mail: lqqiao@ sdau. edu. cn3 通讯作者 :张永安 ,研究员 ,主要从事昆虫病原微生物开发及害虫可持续控制研究. Zhangyab@caf. ac. cn
Effects of D ifferen t Pestic ides on C hou io ia cunea Yang,
An Im portan t Na tura l Enem y of H yphan tria cunea D rury
Q IAO Lu2qin1, 2 , QU L iang2jian1 , YANG Zhong2qi1 , ZHANG Yong2an13 , GUAN L ing3 , YAN Rong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AF, Beijing 100091,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 , China
3. Beijing Municipal Forestry Protection St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p resent status of pest management to Hyphantria cunea in China , six pesticides were
selected for experiment by im itating field sp ray method in order to determ ine the security to the important natural
enemy of Hyphantria cunea, Chou ioia cunea. Fifth2instar larvae of Hyphantra cunea were also feeded with leaves
contam inated Hyphan tria cunea NPV until pupation. The pupae were hosts for rep roducing Chou ioia cune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ta2cypermethrin, avermecti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whereas triflumuron , dim ilim Ⅲ , B acillus
thuring iensis, HcNPV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ive2span of Chouioia cunea adults. HcNPV was safety for
rep roduction of Chouioia cunea.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technology of utilizing HcNPV in larval stages
combined with Chouioia cunea in pupal stage for controlling Hyphantria cunea was p racticable.
Key words: HcNPV; Chouioia cunea; biological control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 rury (鳞翅目 Lep i2
dop tera灯蛾科 A rctiidae)自 1979年传入我国以来 ,
已对农林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呈现蔓延态势。
该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强 ,极易暴发成灾 ,是
重要国际性检疫害虫 [ 1 ]。为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 ,
国内外对有关化学农药、仿生农药和生物农药等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2卷
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 2 - 5, 7 - 10 ]。目前国内除了使用
药剂防治外 ,对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 ———白蛾周氏
啮小蜂 (Chouioia cunea Yang)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
广泛 [ 3 - 5 ]。因此 ,药剂对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
全性也已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选择了实际
工作中几种常用的药剂品种 (包括美国白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 (Hyphantria cunea NPV, HcNPV ) ,研究它
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供试昆虫 :白蛾周氏啮小蜂由北京市西山林场
生防站惠赠 ;美国白蛾 5龄幼虫于 2006年 7月下旬
采自辽宁省葫芦岛市。
药剂 : 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北京顺义农药
厂 )、20%杀铃脲悬浮剂 (通化制药厂 )、25%灭幼脲
Ⅲ号悬浮剂 (四川绿润科技开发公司 )、1. 8%阿维
菌素乳油 (四川长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农抗
厂 )、苏云金杆菌 (B acillus thuring iensis Berliner, B t)
4 000 IU (山东鲁抗生物农药公司 )、美国白蛾核型
多角体病毒 HcNPV (中国林科院应用微生物实验
室 )。
器具 :药用定量喷雾器 (深圳日泰医药包装有限
公司 ; 0. 09 mL·喷 - 1 )、圆口瓶 (直径 15 cm ,高 15
cm)等。
1. 2 方法
1. 2. 1 药剂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寿命的影响 为模
拟林间实际施药情况 ,本试验采用喷雾法。药剂浓
度的设置参照前人工作 [ 3, 6 - 10 ]综合考虑而确定。
表 1 试验所用药剂与稀释倍数
处理 药剂名称 稀释倍数
Ⅰ 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 000 ×
Ⅱ 20%杀铃脲悬浮剂 6 000 ×
Ⅲ 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 6 000 ×
Ⅳ 1. 8%阿维菌素乳油 10 000 ×
Ⅴ B t4 000 IU 600 ×
Ⅵ HcNPV 1. 36 ×108 P IB·mL - 1
Ⅶ B t4 000 IU + HcNPV 600 + 1. 36 ×108 P IB·mL - 1
Ⅷ 无菌水 -
将“羽化 ”后约 36 h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接入洁
净圆口瓶中 ,每瓶接小蜂 120头 ,为保证小蜂活力一
致 ,接蜂时参考“窗式 ”接蜂法 [ 6 ]。将不同药剂按一
定倍数稀释后用定量喷雾器小心朝着瓶内不同方向
喷雾 ,每瓶喷 4下 ,药量约 0. 36 mL·瓶 - 1 ,使雾滴均
匀分布于瓶壁上。用封口膜封好瓶口后倒置 , 24 h
后改为用三层纱布封口。不同药剂设 3次重复 ,并
设无菌水为对照。间隔一定时间观察 ,轻振瓶壁 ,死
亡及活力很低的小蜂均落至纱布上 ,统计已死亡小
蜂数量。不同药剂及稀释倍数见表 1。
1. 2. 2 不同美国白蛾蛹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的
影响
1. 2. 2. 1 小蜂的补充营养及饲毒 取两个圆口瓶 ,
用定量喷雾器向瓶内分别喷入足量的 20%蜂蜜水、
20%蜂蜜水 + 106 P IB ·mL - 1 HcNPV 的混合液。参
考“窗式 ”接蜂法分别接入一定数量 ( > 600)的当天
“羽化 ”的白蛾周氏啮小蜂 ,待小蜂在瓶内自由爬
行、吸吮 3 h后 ,再分别接入 4组大小相同的试管内
(每种处理的小蜂接入两组试管内 )。每支试管内
接入雌小蜂 4头 ,每组 60支试管。
1. 2. 2. 2 试验蛹的准备 从野外采集 5龄初美国
白蛾幼虫带回室内饲养 ,一部分幼虫饲以新鲜无毒
的杨柳枝叶直至化蛹 (“未带毒蛹 ”) ;另一部分幼虫
饲以带毒枝叶 (将新鲜的枝叶浸蘸 106 P IB ·mL - 1
HcNPV病毒液 ,晾干后用作饲料 )直至化蛹 (“带毒
蛹 ”)。选择外观正常、个体大小一致的“带毒蛹 ”和
“未带毒蛹 ”作为宿主蛹 ,分别放入已接入小蜂的试
管中 ,每支试管内放入蛹 1头。置于温度 25 ℃、14
L: 10 D的光照培养箱中孵育 ,待出蜂 [ 3 ]。四组处理
蜂蛹配置见表 2。
表 2 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的配置
处理 白蛾周氏啮小蜂 美国白蛾蛹
Ⅰ 饲 20%蜂蜜水 + 106 P IB·mL - 1 HcNPV 带毒蛹
Ⅱ 饲 20%蜂蜜水 + 106 P IB·mL - 1 HcNPV 未带毒蛹
Ⅲ 饲 20%蜂蜜水 带毒蛹
Ⅳ 饲 20%蜂蜜水 未带毒蛹
采用 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LSD
法 ;显著水平 0. 05) ,结果如下。
2 结果
2. 1 不同药剂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使用 6种不同的药剂及组合对白蛾周氏啮小蜂
成虫进行定量喷雾试验 ,结果如图 1 所示。Ⅰ号
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 000倍液和 Ⅳ号 1. 8%
阿维菌素乳油 10 000倍液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
寿命都能显著降低小蜂寿命 ,尤其是后者影响更大 ,
其处理后存活时间不及对照 Ⅷ的 1 /4。而 Ⅱ号 20%
杀铃脲悬浮剂 6 000倍液、Ⅲ号 25%灭幼脲 Ⅲ号悬
065
第 4期 乔鲁芹等 :不同药剂对美国白蛾重要天敌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
浮剂 6 000 倍液、Ⅴ号 B t 600 倍液、Ⅵ号 HcNPV
1. 36 ×108 P IB·mL - 1和 Ⅶ号 B t 600倍液 + HcNPV
1. 36 ×108 P IB·mL - 混合液与 Ⅷ号对照 (无菌水 )
没有显著差异。
Ⅰ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Ⅱ20%杀铃脲悬浮液 ,Ⅲ25%灭幼脲Ⅲ号
悬浮液 ,Ⅳ1. 8%阿维菌素乳油 ,ⅤBt 600倍液 ,Ⅵ1. 36 ×108 PIB·mL - 1
HcNPV,ⅦBt 600倍液 +1. 36 ×108 PIB·mL - 1HcNPV, Ⅷ对照 (无菌水 )
图 1 不同药剂处理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
2. 2 “带毒蛹 ”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的影响
采用“带毒 ”和“未带毒 ”美国白蛾蛹作宿主
蛹 ,分别接入饲毒及未经饲毒的白蛾周氏啮小蜂。
各处理中大部分蛹“羽化 ”出小蜂 ,小部分未出蜂也
未羽化成蛾 ,处理 Ⅱ出现 2头寄生蝇。4种处理下
小蜂的出蜂率、出蜂量、雌蜂量、雄蜂量、雌蜂寿命、
雌雄比等结果见图 2。
图 2 “带毒蛹”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的影响
2. 2. 1 出蜂率 各组处理中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
蜂率分别为 ( 71. 33 ±1. 06) %、( 74. 53 ±0. 11) %、
(70. 75 ±1. 86) %、( 75. 12 ±0. 32) %。处理 Ⅰ、Ⅲ
与 Ⅱ、Ⅳ相比略有偏低 ,也就是说 ,寄生于“带毒蛹 ”
的小蜂出蜂率要略低于寄生于“未带毒蛹 ”的小蜂
出蜂率。但 4种处理下出蜂率并没有表现出显著
差异。
2. 2. 2 出蜂量 各组处理中 ,单头蛹“羽化 ”出的
白蛾周氏啮小蜂平均数量分别为 : ( 255. 10 ±
11. 95)、(261. 66 ±11. 39)、(237. 97 ±7. 92)、(240. 17
±10. 75)头。4种处理之间 ,后代小蜂数量没有显著
差异。
2. 2. 3 雌蜂量 各组处理中 ,单头蛹“羽化 ”出的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平均数量分别为 : ( 239. 01 ±
10. 86)、(248. 67 ±8. 45)、(217. 48 ±5. 60)、(231. 81 ±
14. 10)头。4种处理之间 ,后代雌蜂数量亦无显著
差异。
2. 2. 4 雄蜂量 各组处理中 ,单头蛹“羽化”出的白
蛾周氏啮小蜂雄蜂平均数量分别为 : (15. 97 ±1. 17)、
(15. 45 ±0. 35)、(15. 81 ±1. 90)、(15. 73 ±1. 00)头。
4种处理之间 ,后代雄蜂数量同样没有显著差异。
2. 2. 5 雌蜂寿命 各组处理中 ,雌蜂寿命分别为 :
(4. 49 ±0. 05)、(4. 37 ±0. 02)、(4. 53 ±0. 04)、(4. 50
±0. 13)天。4种处理之间 ,后代雌蜂寿命差异不
显著。
2. 2. 6 雌雄比 各组处理中 ,雌雄比平均值分别
17. 35∶1 ±0. 682 5、15. 45∶1 ±0. 690 1、16. 52∶1 ±
1. 909 7、16. 51∶1 ±1. 319 3。4种处理之间 ,后代蜂
雌雄比差异亦不显著。
从以上的结果看 ,饲毒种蜂和未饲毒的种蜂 ,分
别与带毒蛹和未带毒蛹组合配置后 ,子代蜂各项指
标没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1)不同药剂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的影
响。根据试验结果看出 , 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 000倍液和 1. 8%阿维菌素乳油 10 000倍液对白
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几种药
剂及组合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考虑到在实际
应用中所使用的浓度一般高于本试验所用浓度。作
者认为 ,在放蜂期如果使用 4. 5%高效氯氰菊酯和
1. 8%阿维菌素乳油 ,将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产生很大
的危害。而 20%杀铃脲悬浮剂、25%灭幼脲 Ⅲ号悬
浮剂以及生物杀虫剂 B t和 HcNPV对白蛾周氏啮小
蜂成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
16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2卷
虫是安全的。
(2)美国白蛾“带毒蛹 ”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
的影响。在 4种处理中 ,小蜂出蜂率、出蜂量、雌蜂
量、雄蜂量、雌蜂寿命、雌雄比等结果均未表现出显
著差异。虽然在出蜂率这一指标中 ,寄生于“带毒
蛹”的小蜂出蜂率要略低于寄生于“未带毒蛹 ”的小
蜂出蜂率 ,但总体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原因可能
是个别带毒蛹健康程度不佳 ,蛹体内含物不足以维
持数量众多的小蜂幼虫完成生长发育。本研究表明
高龄幼虫期间即使吃进一定数量的病毒 ,其所化的
蛹 (外观正常非畸形 )仍然有大部分能够作为小蜂
的宿主为幼蜂完成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本试验最终亦未发现部分未出蜂的蛹羽化成
蛾 ,说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及其他未知因素对美国白蛾良好的控制作用。
从结果看 ,子代雌蜂的平均寿命不到 5天 ,比魏
建荣等 [ 5 ]所做的田间寿命试验结果 (6天 )偏低。原
因可能是试验中未对后代雌蜂进行补充水分及营养
所致。此外 ,魏建荣等认为 ,当试验配置的蛹蜂比例
在 1∶5和 1∶3时 ,后代小蜂雌雄比分别为 : 14. 01∶1
和 20. 14∶1。本试验配置的蛹蜂比例为 1∶4,各处理
的后代小蜂雌雄比在 15. 45~17. 31∶1之间 ,与其研
究结果相符 [ 4 - 5 ]。
综上所述 , 4.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 1. 8%阿
维菌素乳油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有很大的危害 ,在放
蜂期间应避免使用。20%杀铃脲悬浮剂和 25%灭
幼脲 Ⅲ号悬浮剂以及苏云金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安全的。以上研究结
果还表明 ,在美国白蛾幼虫期使用美国白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蛹期放蜂的综合治理美国白蛾的技术是
科学而可行的。
参考文献 :
[ 1 ] Yang Z Q, W ei J R, W ang X Y. Mass rearing and augmentative re2
leases of the native parasitoid Chouioia cunea for biologi calcontrol of
the introduced 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in China [ J ]. B io2
Control, 2006, 51: 401 - 418
[ 2 ] Boucias D G, Nordin G L. Interinstar suscep tibility of the fall web2
worm, Hyphantria cunea to its nucleopolyhedrosis and granulosis vi2
ruses[ J ].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1977, 30: 68 - 75
[ 3 ] 杨忠岐.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 [ J ].
林业科学 , 2000, 36 (6) : 119 - 122
[ 4 ] 杨忠岐 , 王小艺 , 王传珍 ,等.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
白蛾的研究 [ J ]. 林业科学 , 2005, 41 (5) : 72 - 80
[ 5 ] 魏建荣 , 苏 智 , 王传珍 ,等.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
比例选择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6, 19 (1) : 66 - 69
[ 6 ] 蒲蛰龙.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M ]. 第二版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84: 26 - 31
[ 7 ] 迟德富 , 苗建才. 杀铃脲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机制研究 [ J ]. 林业
科技通讯 , 1997 (1) : 15 - 17
[ 8 ] 闫志利 , 赵成民 , 韩丽萍. 新型苏云金杆菌 (B t)防治美国白蛾
药效试验 [ J ]. 森林病虫通讯 , 1999 (4) : 22 - 24
[ 9 ] 杨玉武. 应用 1. 8%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 [ J ]. 山东
林业科技 , 2006 (1) : 49 - 50
[ 10 ] 王丽华 , 梁宏斌 , 田长生 ,等. 无公害防治美国白蛾 [ J ]. 新农
业 , 2002 (8) : 42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