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athogenic Comparison among14 Isolates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and B.mucronatu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全 文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 ∀ #
    ,    
    ,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
致 病 性 的 研 究 ‘
胡凯基 王秋丽 杨 宝君
摘要     年 , 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  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  个株系 , 用皮接法
接种  年生的松苗 , 测定线虫的致病性 。 结果表明 , 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 , 其
中国内的  个株系致病力最高  拟松材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 。 在同一线虫种内 , 株系间致
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 。 在寄主死亡速度上 , 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 , 采 自南京 、 广东马尾
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 , 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 。 供试的  种松树 , 依死亡率及感
病率 , 马尾松最为抗病 , 黑松 、华山松最为感病 。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致病性
由松材线虫             勺 人                   引起的松材线虫病
已经给我国的松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 。 自  ! 年在江苏南京中山陵发现该病后 , 又相继在
安徽 、 广东 、 浙江 、 山东等地发现 。 令人关注的是松材线 虫病在广 东的寄主为马尾松   
   爪 , ,        , 在南京病区近年也出现了马尾松病树 , 而以前的一些研究工作表明 , 马尾
松对松材线虫具有高度抗性, ’〕。 据           等报道  , 从 日本松材线虫分布区内收
集的  个样品的线虫 , 其致病力各不相同 , 部分高致病力的株系来自近年发生该病的北部 , 另
外还分离 出无致病力的株系 。美国的研究发现线虫致病力有差异 , 且分离出寄主专化型的具尾
尖的 ‘ ’型松材线虫’ 。    等  ‘〕还发现线虫的代谢活动也存在差异 。 由于线虫的致病性是
影响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 因此 , 对国内外病区的松材线虫包括拟松材线虫  “    
  人                     进行致病性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总结了作者
 一   年 间的研究结果 。
 材料和方法
  线虫来源及培养
选用了从国内外不同地 区收集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共  个株系 。 其中松材线虫 
个 , 分别为南黑 采 自南京 , 黑松  !   “         、南 马 南京 , 马尾松  、南火 南京 , 火
炬松            、 山东 山东 , 黑松  、广东广东 , 马尾松  、 一  日本 , 黑松 、   加拿大 ,
针叶树木削片  、   加拿大 , 南欧海松   ,’       、    加拿大 , 针叶树木削片  拟
松材线虫  个 , 分别为四川 四 川 , 马尾松 、 江西 江西 , 马尾松 、   法国 , 南欧海松 、 
加拿大 , 针叶树木削片、   挪威 , 针叶树木削片 。
 一  一  收稿 。
胡凯基助理研究员 , 王秋丽 , 杨宝君 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北京      。
, 本文 为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 目“松材线虫病 的研究 ” 及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资助 项 目“松 树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的研
究 ”的部分内容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上述线虫在    平板上多毛抱         或裂褶菌  ’ 勺“。   的菌丝层
上扩大繁殖后 , 用漏斗法分离线虫 , 蒸馏水冲洗 , 镜检计数 , 再浓缩即可 。 对照用蒸馏水 。
   供试树苗
共选用  种松树 , 树龄为    年生 , 分别为黑松 、 华山松 ’ “          、樟子松
      月                    白皮松                   油松  
   司肠        、 马尾松 、欧洲赤松   划        、美国五针松          。
   接种试验
采用人工皮接法 。 第一次接种于  年   月 , 在北京中国林科院林研所苗圃进行 。 选
用的松材线虫有南黑 、南马 、 南火 、 一 、    、   、     株系 , 拟松材线虫有  、  、  
株系 。 供试树种为樟子松 、 白皮松 、 华山松 、油松 、欧洲赤松和美国五针松 。 每个处理   株
松苗 , 每株接种线虫   条 多毛抱上培养  。 每种树设    株对照 。
第二次接种于   年  月 , 在南京老山林场进行 。 采用的松材线虫有南黑 、南马 、广东 、
 、     株系 , 拟松材线虫为江西 、   、   、  和四 川株系 。 供试树种为黑松 。 每株 系接
种    株苗 , 每株接种线虫   条 多毛抱上培养  。 另设  株对照 。
第三次接种于  年  月 , 在江西大岗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苗圃进行 。 采
用松材线虫南黑 、 山东 、广东 、   、     株系 , 拟松材线虫江西 、 四川 、   、   、   株系 ,
接种马尾松 , 每株系接种  株松苗 , 每株苗接种线虫   条 裂褶菌上培养  。 另设  株对
照 。
第四次接种于  年  月 , 在北京中国林科院林研所苗圃进行 。 使用松材线虫南黑 、南
马 、 山东 、 广东 、  一 、    、    株 系 , 拟松材线虫江西 、 四川 、   株 系 , 接种黑松 、 华山松 、油
松 。 每株系在每种树上接种 一  株苗 , 每株接种线虫   条 裂褶菌上培养  。 每种树设 
一   株对照 。
接种后 , 定期观察苗木发病情况 。 死亡苗木均 及时用漏斗法分离线虫 。 无线虫者不计入死
亡苗数 。
 结果
 松材线虫不 同株系的致病力均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 。 在最感病的黑松上 , 多数松材线
虫株系可使黑松死亡率达   , 而拟松材线虫最高只有    在华山松 、 油松 、樟子松等树种
上也是如此 。 这一结果同以前的报道一致[,. e] 。 详细结果见表 1 。
(2 ) 同一线虫种内的不同株系存在致病力的差异 。 从 14 个不同线虫株系致病力的总体水
平看 , 大体有高 、 中 、低三种类型 , 每一类中不同株系的致病力相对接近 。 国内的普遍高于国外
的 , 属于高致病力类型 。 国外的属中等致病力类型 。 拟松材线虫只有个别株系在个别松树上造
成 40 % 寄主死亡 , 极个别的达 50 % , 多数不能致病 , 或只能造成 10 % 一 20 % 的寄主死亡 , 属于
低致病力类型 。
( 3 ) 对每个线虫株系 , 随寄主不同 , 寄主死亡率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在松材线虫
的不同株系上尤为明显 。 南黑株系接种黑松、 油松和马尾松后 , 寄主死亡率分别为 100% 、 70 %
和 。。 拟松材线虫 由于是低致病 力类型 , 寄主死亡率多数在 。或 10 % ~ 20 % 之间 。
期 吴凯基等: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表 1 不同线虫株系接种不同松树树种后松树死亡率 (单位 :% )
接种年份 , 地点
19 9。, 中国林科院
供试树种 南黑 南马 南火 广东 山东 S T J ST w Bx 鱿 S一 6 江西 四川 N w Q1 42 ‘ B F 对 照
0n25137一0亡d,C†on19’1人
5024
一3,J0吐压11占
欧洲赤松
100 100 100
100 100 88
50 50 75
50 80 70
67 100 100
0 25 25
43 78 80
O 一 一
1 00 1 0 0 一
100 1 0 0 一
70 6 0 一
40
l 3
l 3
40
0脚0
JIŽ舀
0一14 0一
0 0
一908000
一匕,ŽQ乙
OJ任,月了00‹UO
1二10ŽJ
1l
美国五针松
1990 .老1 林场
1991 ,大岗1
1992 , 中国林科院
7 7
100 100
100 100
88 60
¹ 1。株对照中有 l株死亡 .但无线虫存在 。
(4 ) 随寄主不同 , 寄主死亡率在不同线虫株系间并不一致 。南马株系分别接种樟子松 、 白皮_
松 、华山松后 , 死亡率均为 10 0 % 。 南黑株系则分别为 10 % 、 67 % 和 10 % 。
(5 ) 线虫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在寄主的死亡与否 , 还表现在寄主的死亡速率
上 。 南黑 、 山东 、广东株系在黑松 、 华山松上可造成寄主全部死亡 , 但死亡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57.2 、 5 6 . 6 、 4 3 . 3 d 和 165.5 、 1 7 6 . 8 、 1 4 0 . 6 d 。黑松接种南黑株系后 , 第 13 天即可观察到发病迹
象 , 第 46 天出现死苗 。 而在油松上 , 第 46 天才观察到初始症状 。 第 1 株死苗则在接种后第 21 5
天 , 相差甚远 。 广东株系则不然 , 接种油松后 , 87 . 5 % 的苗木在第 46 天可观察到初始症状 , 第
69 天即出现第 1 株死苗 , 平均死亡 日期为 169 . 3 d (7 株平均 ) , 南黑株系则为 259 d (7 株平
均) 。 结果见表 2 。
表 2 三种松树接种不同株系线虫后的死亡速度 (1992年 7 月)
寄主 项目 南黑
100
57
南马
100
48
广东 山东
100
57
S 一 6 S T J B x B C
n†09
曰01‘J一b亡J,曰1’
OJg曰
0ot
口‘0 O13工JJ且, .人10八j0O”度
二口Ud皿
”.1
死亡率(% )
平均死亡天数(d)
死亡率(% )
平均死亡天数(d)
死亡率 (% )
平均死亡天数(d)
100
43
100 100
166 16 1
100 100
141 177
70 60
259 227
87.5
169
6o
225
黑松华山油
(6 )所测试的 8 种松树依死亡率及发病率分析 , 则马尾松最为抗病 , 黑松 、 华山松易感病 ,
其它 6 种松树介于两类之间 。 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 10 个株系后 , 仅有广东 、
山东株系各死苗 1 株 , 其余均未发病 , 显示了高度抗性 。
3 讨论
从本项研究看 , 不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来自何地 , 前者致病力较高 , 后者致病力极低
或不致病 。 尽管同一种线虫不同株系的致病力有差异 , 但就国内 5个松材线虫株系而言 , 这种
差异不明显 , 均属于高致病力类型 。 对此 , 各级森防及检疫部门应有足够的认识 。 来自法 国的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B F 株系 , 在有的树种上致病力较高 。 从形态看这个株系雌成虫尾尖突较长 , 近似于拟松材线
虫 。 但身体各部位的测量值又不尽相同 , 对此株系应进一步研究 。
研究也表 明 , 寄主死亡与否与线虫和寄主的组合直接相关 。 离开寄主 , 只谈论线虫的致病
力是没有意义的 。 虽然根据线虫株系在 多种寄主上的致病力可估计在其它树种上引起寄主死
亡的程度 , 但并不普遍适用 。 因为同一线虫株系在一种寄主上可能引起寄主 10 写死亡 , 但在
另一寄主上 , 则可能不致病 。 因此 , 在筛选抗病树种或评估新树种的抗病性时 , 接种线虫实际检
测是必要的 。
国内外一些研究指出 , 光强度 、 温湿度 、媒介及寄主本身的生长情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松材线虫病的进程和树木死亡情况 。 异地线虫可造成寄主较高死亡率 , 本土树种移植异地或
从低温区移至较高温 区 , 其感病性也随之变化〔’, ’· ’“〕。 近年也有研究者认为松树体内的真菌区
系与线虫的关系可能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发展〔“〕。 在个别树种的抗病性上 , 国内外不同研究者
间的结果也有差异 , 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 ’·” ·”〕。 在本项研究中 , 个别重复试验也因时间 、 地点
等的不同而使两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 , 松材线虫病的病程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 , 多种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 在本试验中 , 国外松材线虫株系未在马尾松 、 樟子松等上
造成严重危害 , 国内株系也未在欧洲赤松 、 美国五针松上引起高死亡率 。 拟松材线虫不致病或
致病低 , 但在第 4 次接种试验 中 , 江西和四川株系在黑松上的致死率达 40 % 和 30 % , 同时对照
也死亡 1 株 。 就有可能因这些黑松苗是初春移植 , 未经过夏 , 与其生长情况有关 。 作者在调查
采样时发现 , 大约有 20 % ~ 30 % 左右的病区死树上并未能分离出松材线虫 。 再看广东株系 , 在
黑松 、华 山松和油松等上引起的寄主死亡率同南黑等国内株系并无明显差异 , 在马尾松苗上也
只出现 1 株死苗 。 用南马株系在南京接种马尾松幼树也未发病 。 但病区确有马尾松死亡 , 且能
分离 出线虫 。 这表明 , 广东和南京地区马尾松的死亡必有其它重要因素在起作用 。 有报道称 〔’〕,
广东马尾松遭受松突圆蚁 、 天牛等害虫严重危害 , 在对一些松材线虫病死树剖析时 , 发现干部
害虫上百条 , 便是一个佐证 。 关于这一点 , 将另撰文探讨 。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南马 、广东株系致病力 。 前者从南京地区马尾松上收集 , 而南京最先是
在黑松上发现线虫 , 近年才有马尾松死亡现象 。 广东株系的原寄主也是马尾松 。 从表 2 中可看
出 , 在寄主死亡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 , 这两个株系接种后 , 寄主的死亡速度要略高于南黑等
株系 。 1 9 9 1 一 1992 年在南京用南黑 、南马株系接种黑松幼树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2] 。 因此 ,
南马 、 广东株系的致病力在 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及对病害流行扩散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监测 。今后在对疫区的监测调查中 , 对疫区不同地点 、 条件下的线虫作广泛调查 , 及时掌握线虫
株系致病力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
参 考 文 献
1 杨宝君 , 胡凯基 , 王秋丽 , 等.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3 , 6 ( 3) : 2 49 ~ 2 5 5 .
2 汪企明 , 吴礼才 , 杨宝君 , 等.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的再验证及黑松感病进程.森林病虫通讯 , 1 9 92 , ( 4 ) : 4 ~ 6.
3 K i y
o
h
a r a
T
.
Bo
l l
a
R I
.
P
a t
h
o g e n i
e v a r
i
a
b i l i
t y a n 、o n g p o p u Ia rio n s o f t h e p in e w o o d n e m a t o d e
·
B u rs a P 加lench us
习l叻hilus. Fo rest Sc ienee , 1 9 9 0 , 3 6 ( 4 ) : 1 0 6 1 一 1076.
4 W ingfield M J. B lanehette A .K ondo E . C oniparison of rhe pine w ood nem atode , B u r s a P h , l 亡, : e h us 刁loP h;lusfrom pineand balsam fir. European J.For.Pathol., 1 9 8 3 , 1 3 ( 5 / 6 ) : 3 6 0 ~ 3 7 3 .
5 氏lla R I.K ozlow skiP , F i t z s i m m o n s K .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e a t a b o l i s n 1 i n p o p u l a r i o n s o f B u rs a P h 巴l e , : c h u s 刁loP hilus and inB . m uc阳 ,l a t u s . J . N e m a t o l . 1 9 8 8 , 2 0 ( 2 ) : 2 5 2 一25 9 .
6 BO lla R T , W e a v e r C , K o s l o w s k i P , e r a l . C h a r a 。 re r iza tio n o f a n o n p a r a s ir ie is o la te o f B u rs a P h el e , , c h u s 刀翻户h ilu s. J ·
期 吴凯基等: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385
N ema to l., 1 9 8 7 , 1 9 ( 3 ) : 3 0 4 ~ 3 1 0 .
7 杨宝君 , 王秋丽 , 邹卫东 , 等.关于尖尾伞滑刃线虫对松树致病性的研究.林业科技通讯 , 19 8 , ( 1 ) : 21 一 23 .
8 段ha uer一 B l u m e M . P r e l面inary investigations on pathogenicity ofE uropean Burs aPhele ”e h 璐 speeies in eom parison to
B . 工沁妒hil o from Japan.R evue d e N em arog ie , 1 9 9 0 , 1 3 ( 2 ) : 1 9 1 ~ 1 9 5 .
9 R
u t h
e r
f
o r
d T A
,
W
e
b
s t e r
J M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i
n e
w
o o
d
n e
m
a t o
d
e w i
t
h
r e s p e e t t o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N
o r t
h A m
e r
i
e a
.
J
a
p
a n a
nd
E
u r o 沐.Ca n .J.For.R es. , 1 9 8 7 . 1 7 : 1 0 5 0 ~ 1 0 5 9 .
1 0 S uz
u 址 K .Ge ne ra l e ffee t o f w a te r s tress o n rh e d e v elo p m e n t o f p in e w ilt d isea se e a u sed b y B u rsaP h ole, , e h u s
刀才妙h社妈. B ull. 凡restry and Fore stProd.Res. Inst. , 1 9 8 4 , ( 3 2 5 ) : 9 7 ~ 2 2 6 .
n 二井一植.〔松 < ‘、幽阴题挂艺乙 土乙解 明吞扎赴力、〕(2 )材 澡盘 病忆晃 石寄 主寄生 者朋保 , 森林防疫 , 1 9 9 0 . 3 9( 6) : 8
~
I L
1 2 M
a 而ya Y . Pathology ofthe pine w iltdisease eaused by B ursaPholeochus刁IOPhilus. A nn.Rev.Phytopath.,
1 9 8 3
,
2 1
:
2 0 1 ~ 2 2
0
.
1 3 周国梁 , 程瑚瑞.马尾 松(p i, : u s n : a s so ” ia , a ) 感染松材线虫 (B ursa Phele, : e h u s 习l妒h ilus)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 , 1 9 9 3 ,
2 3 ( l )
:
8 1 ~ 8 4
.
P
a
t h
o
g
e n
i
e
C
o
m
P
a r
i
s o n a
m
o n
g 1 4 I
s o
l
a
t
e s o
f
B
u
rs
aP
h
e
l
e n c
hu
s
xy
l
op
h i l
u s a n
d B
.
m
u c r o n a t u s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s a n
d C
o u n
t
r
i
e s
H
u
K
a
ij
i
W
a n g
Q
i
u
l i
Ya
n
g B
a
oj
u , :
A b
s
t
r a e
t F
r o
m 1 9 9 0 一199 3 , t h e w i r u l e n e e o f 9 i s o l a t e s o f B u rs a P h e le n c h u s 砂IOP hilus
from Japan(S一 6 ) , C a n a d a ( S T J , S T W , B x B C ) a n d C h i n a a n d 5 i s o l a t e s o f B . m u c ro n a t u s f r o m
F
r a n e e
(
Bs
P f
r a n e e
)
,
C
a n a
d
a
( Q
1 4 2 6 )
,
N
o r
w
a y
( N
o r
w
a y
)
a
nd
C h i
n a
w
a s t e s t e
d
.
E
a e
h i
s o
l
a t e
w
a s
i
n o e u
l
a t e
d ( 1 5
0 0 一 2 000 nem atodes/per seedlin g ) o n 3一 6一 y r 一 o l d s e e d l i n g s o f 8 p i n e
s p e e i e s t h r o u g h c u t t i n g t h e b a
r
k o f t h e s t e m
.
A s a r e
s u l t
,
t
h
e v
i
r u
l
e n e e o
f B
. 秒zOP hilus 150-
lates 15 signifie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B .m ucro natus w herever they are from .For eaeh 150-
late inoculated , t h e g r a P h o f h o s t m o r r a l i t y o f 8 p i n e s P e e i e s 1 5 d i f f e r e n t e v e n w i t h i n t h e s a m e
n e
m
a t o
d
e s
p
e e
i
e s
.
T h
e
m
o s t v i
r u
l
e n t B
. 刁IOP hilusn am ong them , a r e 5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C h i n a .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J
a
p
a n a n
d C
a n a
d
a a r e
m
o
d
e r a t e
w h i l
e
i
s o
l
a t e s o
f B
.
m
u e
ro
n a r u s a
r e
l
e s s v
i
r u
l
e n t
o r a v
i
r u
l
e n t
.
T h
e r e s u
l
t o
f d i
s e a s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1
5 r e
l
a t e
d
n o t o n
l
y t o
m
o r t a
l i
t y
b
u t t o
m
e a n
d
e a t
h
s
p
e e
d ( M D S )
.
T h
e
M D S
1
5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h
o s t p i
n e s
i
n o e u
l
t e
d w i
t
h
t
h
e s a r n e
i
s o
l
a t e a n
d 1
5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t
h
e s a
m
e
P i
n e s
P
e e
i
e s
i
n o e u
l
t e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i
s o
l
a t e s a s w
e
l l
.
T w
o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C h i
n a
( b
o t
h f
r o
m P i
n u s
m
a s s o n
i
a n a
i
n
N
a n
i i
n
g
a n
d S h
e n z
h
e n
C i
t
i
e s
) h
a v e a
s o
m
e
w h
a t
h i g h
e r
M
D S
t
h
a n o t
h
e r
i
s o
l
a t e s
.
P
.
m
a s s o n
i
a n a
1
5 t
h
e
m
o s t r e s i
s t a n t p i
n e a
f
t e r
i
n o e u
l
a t i
o n
w h i l
e
P
.
t h
u n
b
e 曙11 and P . arm andi are the m ost suseeptible.T he relationshipam ong host, n e m a t o d e a n d o t h e r f a e t o r s 1 5 a l s o d i s e u s s e d .
K
e
y w
o r
d
s
B
u
rs
a
P h
e
l
e r : c
h
u s 刁Z妒hilus , B . m u c ro n a t u s , p a t h o g e n i e i t y
H
u
K
a
i j i
,
A
s
i
s t a n t P
r o
f
e s s o r
,
W
a n
g
Q
i
u
l i
,
Y
a n
g
Ba
o
j
u n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s r
i
t u t e o
f F
o
r
e
s
t
P
r o t e e t
i
o n
,
C A F
Be
1 0 0 0 9 1 )
.
几Jl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