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全 文 :第 39卷  第 1期
2015年 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39, No.1
Jan., 2015
doi:10.3969 / j.issn.1000-2006.2015.01.006
  收稿日期:2014-11-03        修回日期:2014-12-08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4501);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
项目(PAPD)
  第一作者:王张丽,硕士。 ∗通信作者:叶建仁,教授。 E⁃mail: jrye@ njfu.edu.cn。
  引文格式:王张丽,叶建仁,朱丽华,等.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
27-32.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王张丽,叶建仁∗,朱丽华,吴小芹,孙婷玉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为提高抗病赤松组培苗的生根率及生根质量,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瓶内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菌根真
菌发酵液接种、菌块接种及发酵液浸根 3 种方式对组培苗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3 种接菌方
式对赤松生根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移栽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对赤松组培苗接种美味牛肝菌(Be)、黄色须腹菌
(Rl)和彩色豆马勃(Pt2) 3种菌根真菌,发现 3种菌根真菌均能与组培苗形成菌根,但菌根化程度及菌根的形态
表现出一定差异,Pt2与赤松组培苗形成的菌根状态最好,且移栽成活率较高,是适合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的优良
菌根真菌。
关键词:赤松;松材线虫病;组培苗;移栽;菌根真菌
中图分类号:S763;Q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5)01-0027-06
Mycorrhization of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us densiflora
WANG Zhangli, YE Jianren∗, ZHU Lihua, WU Xiaoqin, SUN Tingy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Southern China, Jiang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Specie, College of Forestr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 To increase the rooting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dventitious root system, mycorrhization of nematode⁃
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us densiflora was studies. Three inocul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ooting rate after inoculating ectomycorrhizal fungi with different meth⁃
ods at the root elongation stage, but the survival rate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o some extent, inoculation of mycorrhi⁃
zal fungi could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as been obsererved at the degree
of mycorrhiz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inoculating with Rhizopogen luteous (Rl), Pisolithus tinctorius
(Pt2) and Boletus edulis (Be). Pt2 was the most compatible ectomycorrhizal partner for P. densiflora. The survival rate
of plantlets inoculated with Pt2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oculated with Rl and Be.
Keywords:Pinus densiflora; pine wilt disease; tissue⁃cultured plantlet; transplanting; mycorrhizal fungi
    赤松(Pinus densiflora)具深根性,耐贫瘠土壤,
抗风力较强,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松材线虫病
(pine wilt disease)对我国的松树资源造成了极大
的破坏,而赤松作为易感树种受到严重威胁。 日本
学者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赤松的抗松材线虫病选
育工作,目前已取得成效[1]。 但由于抗病赤松种
子产量有限,优良遗传材料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应
用于生产,而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是快速大量繁殖优
良抗病赤松的最佳途径。
在前期研究中,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病理课题组
已经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初步建立了较稳定的抗松
材线虫病赤松无性快繁体系[1]。 由于抗病赤松不
同家系及无性系间生根能力差异较大,为了提高根
系的质量,进而提高移栽成活率,此次研究通过在
根伸长阶段添加一些外生菌根真菌,期望能提高组
培苗的根系质量,从而提高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
进一步为赤松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组培苗和菌株
所用材料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病理实验
室经器官发生途径培养得到的赤松无菌组培苗,选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9卷
取 1#A、1# B、3 #1、6#3、7#7、7#5、7#13、7#21、8#3、
23# 6、23#8 号共 11 个生根情况不同的无性系组
培苗。
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病理实验室保存的美味
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 Rl)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2)
3种优良外生菌根真菌为供试菌株。
1.2  3种使用 Rl菌根真菌的处理方法
选取生根良好的无性系,诱导出根原基后,在
组培苗根伸长阶段,采用 3 种不同的方法接入 Rl
菌根真菌,从而筛选出合适的菌根真菌接种方法。
1.2.1  根伸长培养基中添加菌根真菌发酵液
发酵液的制备:将活化后的 Rl 菌根真菌接到
平板上,2周后,用打孔器从平板菌落边缘打孔,用
挑针挑 5个菌块放入盛有 50 mL 液体 PD 的三角
瓶中,在摇床上振荡培养 25 ~ 30 d,备用。 将诱导
出根原基的 1#A、7#13 无性系组培苗,接种到1 / 2
WPM+珍珠岩+0、0􀆰 2、0􀆰 4、0􀆰 6、0􀆰 8 mg / L发酵液
(将摇培的 Rl发酵液在无菌条件下匀碎) 的根伸
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以不添加发酵液做对照,每
处理接种 10株,重复 3 次。 2 个月后统计生根率,
驯化移栽 40 d后统计成活率。
1.2.2  根伸长培养基中接入菌根真菌菌块
将诱导出根原基的 1#A 无性系组培苗接种到
1 / 2WPM+珍珠岩+不同个数(0、1、2、3、4)Rl 菌块
的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以不接入菌根真菌
菌块为对照,每处理接种 10 株,重复 3 次。 2 个月
后统计生根率,驯化移栽 40 d后统计成活率。
1.2.3  用菌根真菌发酵液浸根
将诱导出根原基的 7#5、7#7、8#3、6#3 号 4 个
生根能力有差异的无性系组培苗接种到 1 / 2 WPM
+珍珠岩的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移栽前,将
准备移栽的组培苗的根在 Rl发酵液中浸泡 5 min,
对照用 0􀆰 1%的多菌灵浸根,然后移栽。 每无性系
10~12株,重复 2次。 40 d后统计各无性系组培苗
的成活率。
1.3  不同菌根真菌的接种
根据上述筛选结果,选取在根伸长培养基中接
入菌根真菌菌块的方法比较 Rl、Be、Pt2 等 3 种不
同外生菌根真菌的菌根化效果。 每瓶苗接种 2 个
外生菌根真菌菌块,以不接种任何菌根真菌做对
照。 驯化移栽 30 d 后,统计组培苗的成活率,从而
筛选出适合赤松瓶内菌根化的菌根真菌;60 d 后
统计各无性系菌根感染指数,并观察记录菌根的颜
色和形状。 菌根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先将菌根进
行分级,0 级为无感染根段,Ⅰ级为感染根段占
10%以下,Ⅱ级为感染根段占 11% ~ 30%,Ⅲ级为
感染根段占 31% ~ 50%,Ⅳ级为感染根段占 50%
以上。
菌根感染指数 = ∑(菌根感染指数×感染株
数)×100 / (感染最高级×总株数)。
1.4  数据处理
以上实验中,生根率=(生根芽数 /接种芽数)×
100%;成活率=(成活株数 /移栽株数)×100%。 数
据采用 Excel和 SPSS软件进行统计及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l 菌根真菌不同处理方式对组培苗生根及
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1.1  根伸长培养基中添加 Rl发酵液的效果
    在根伸长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 Rl发酵液对赤
松组培苗的生根率影响并不显著,添加 5种不同浓
度发酵液后平均生根率约为 90%,不同浓度处理
间没有显著差异。 驯化移栽 40 d 后的结果表明,
当添加发酵液质量浓度为 0􀆰 2 mg / L 时,抗病赤松
各无性系的成活率较高(表 1),均达到 70%,其他
几个浓度处理下的成活率较低,平均为 63%。 因
此,在组培苗的根伸长阶段添加 0􀆰 2 mg / L 菌根真
菌发酵液是比较合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病赤
松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表 1  添加不同浓度黄色须腹菌发酵液对抗病赤松组培苗生根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s of Rhizopogen luteous fermentation broths on rooting rate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of disease⁃resistant Pinus densiflora %
质量浓度 / (mg·L-1)
mass concentration
生根率 rooting rate 成活率 survival rate
1#A 7#13 1#A 7#13
0 93.3±4.71a 86.7±4.71a 64.1±6.16ab 61.6±4.57ab
0.2 90.0±8.16a 93.3±4.71a 70.6±3.41a 67.8±1.56a
0.4 96.7±4.71a 90.0±8.16a 58.5±2.07b 59.4±2.85b
0.6 86.7±4.71a 83.3±4.71a 65.3±1.98ab 63.9±1.97ab
0.8 83.3±4.71a 86.7±4.71a 68.0±5.19ab 61.6±4.57ab
    注: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在 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应用 Duncan法检验不同处理的差异程度。
82
  第 1期 王张丽,等: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2.1.2  移栽前用 Rl发酵液浸根的效果
    移栽前用 Rl发酵液浸根处理可提高抗病赤松组
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且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图 1)。
图 1  Rl发酵液浸根对抗病赤松组培苗移栽成活
率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soaking with R. luteous fermentation
broths before transplanting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e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P<0􀆰 05下差异显著。 下同。
经发酵液浸根处理后,抗病赤松各无性系组培苗的
移栽成活率平均达到 70.6%;而对照中,各无性系
移栽后的平均成活率仅 42.4%。 可以得出,组培苗
在移栽前用菌根真菌发酵液浸根处理能明显提高
移栽成活率。
2.1.3  培养基中接入 Rl菌块的效果
    在根伸长阶段添加不同个数 Rl菌块对赤松组
培苗的生根率影响并不显著,平均生根率约为
94%(表 2)。 驯化移栽 40 d后的结果表明,当添加
2个菌块时,抗病赤松各无性系的成活率最高,达
到 65.6%;其他几个处理下的成活率较低,平均为
54%。 因此,在组培苗的根伸长阶段添加 2 个真菌
菌块比较合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病赤松组
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表 2  添加不同个数 Rl菌块对抗病赤松组培苗(1#A)生根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adding Rl in different discs on rooting rate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culture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e
菌块 /个
No.of inoculated
mycelia discs
生根数 /株
plantlets
with root
接种数 /株
No. of
inoculated pantlets
生根率 / %
rooting rate
成活数 /株
No. of survival
pantlets
移栽数 /株
No. of transplanted
pantlets
成活率 / %
survival rate
0 27 30 90.0±8.16a 14 27 51.9±2.64c
1 30 30 100.0±0.00a 16 30 53.3±4.71bc
2 29 30 96.7±4.71a 19 29 65.6±4.16a
3 28 30 93.3±4.71a 17 28 60.8±4.56ab
4 28 30 93.3±4.71a 14 28 50.0±0c
    注: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应用 Duncan法检验不同处理的差异程度。
2.2  3 种菌根真菌对赤松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
影响
2.2.1  Rl对赤松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将诱导出根原基的 1#B、23#6、23#8、3#1 号 4
个无性系的组培苗接种到 1 / 2WPM+珍珠岩+2 个
Rl菌块的根伸长培养基中培养,50 d 后,在体式显
微镜下可观察到二叉分支状菌根形状(图 2A)。
驯化移栽后,抗病赤松 4个无性系组培苗的移栽成
活率均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 15.4%,且 Rl 对不同
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图 3A)。
图 2  抗病赤松组培再生植株接种菌根真菌 60 d后的根部形态
Fig.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ventitious roots of regenerat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 densiflora 6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注:A.黄色须腹菌;B.彩色豆马勃;C.美味牛肝菌。 箭头示二叉分支状结构。
92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9卷
图 3  Rl、Pt2和 Be对赤松组培苗不同无性系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Fig.3  Effects of R. luteous, P. tinctorius and B. eduli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e
2.2.2  Pt2对赤松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将诱导出根原基的 1#B、23#6、7#21、3#1、8#3
号 5个无性系的组培苗接种到 1 / 2WPM+珍珠岩+
2个 Pt2菌块的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根伸
长培养基中培养 50 d 后,各无性系的组培苗菌根
化程度不同,有的无性系菌根化程度很高,肉眼即
可观察到很多二叉分支,菌根颜色呈黄褐色,菌根
健壮(图 2B)。 而有的无性系菌根化程度较低,菌
根颜色呈浅黄色,且菌根细弱。 驯化移栽结果表
明:接种 Pt2对不同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影响存在
显著差异,其中 1#B、23#6 号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
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 21%,7#21、3#1、8#3 号无性
系的移栽成活率无明显提高,这说明抗病赤松不同
无性系对 Pt2的反应不同(图 3B)。
2.2.3  Be对赤松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选取 4个无性系(23# 6、1#A、8#3、3#1)的组培
苗,待诱导出根原基后接种到 1 / 2WPM+珍珠岩+2
个 Be 菌块的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0 d 后,
大部分生根组培苗针叶发黄,失水,生长不良,且菌
根化程度较低,形成的二叉菌根比较细弱,颜色发
黑(图 2C)。 驯化移栽后,大部分组培苗死亡。 可
以得出,接种 Be对各无性系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有显著影响,各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都明显下降
(图 3C),其中 8#3无性系无 1株成活。
2.2.4  3种菌根真菌对同一无性系组培苗成活率
的影响
    选取 23#6、3#1 号 2 个无性系的组培苗,待诱
导出根原基后,分别接种到 1 / 2WPM+珍珠岩+3 种
菌根真菌(Rl、Pt2、Be)的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
养。 结果表明,接种 3 种不同菌根真菌后,组培苗
的菌根感染指数差异较大,菌根颜色和状态也有差
异(表 3)。 接种 Pt2 后菌根感染指数最高,高达
84􀆰 5,且菌根健壮,颜色为黄褐色(图 4A);接种 Rl
后菌根感染指数约为 11,菌根较短小,呈黄色(图
4B);接种 Be后菌根感染指数约为 45,菌根细弱,
呈黑色(图 4C),未接种菌根真菌的组培苗根毛发
达,侧根未见二叉状分支(图 4D)。 驯化移栽后,
接种 Rl和 Pt2 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
活率,而 Be则降低其移栽成活率(图 5)。 不同无
性系对同一种外生菌根的响应也不同,对于 23#6
号无性系,接种 Pt2后的菌根感染指数及移栽成活
率均较高,因此,Pt2 是较合适的菌根真菌;而对于
3#1号无性系,接种 Pt2 和 Be 后菌根感染指数高,
移栽后,Rl和 Pt2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Be 显著降
低成活率。
表 3  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后的菌根感染指数及菌根形态
Table 3  Mycorrhizal infection index and mycorrhiza formation after i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ectomycorrhizal fungi
无性系
code of clone
菌根真菌
mycorrhizal
fungi
接种数 /株
No. of inoculated
plantlets
菌根感染指数 infection index
Ⅰ Ⅱ Ⅲ 平均值 mean value
菌根形态
characteristics
of mycorrhiza
23#6 Rl 34 13.6 11.4 12.5 12.5±0.89c 黄色,短小
23#6 Pt2 37 83.3 87.5 82.7 84.5±2.62a 褐色,健壮
23#6 Be 29 45.0 40.0 47.2 44.6±3.68b 黑色,细弱
3#1 Rl 35 9.0 11.4 10.4 10.2±1.21b 黄色,短小
3#1 Pt2 32 45.5 50.0 40.1 45.2±4.96a 褐色,健壮
3#1 Be 28 47.2 44.4 42.5 44.7±2.36a 黑色,细弱
    注: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应用 Duncan法检验不同处理的差异程度。
03
  第 1期 王张丽,等: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图 4  接种不同菌根真菌 60 d后形成的菌根
Fig.4  Mycorrhiza formation on adventitious roots of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 densiflora
6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ectomycorrhizal fungi
    注:A.彩色豆马勃(Pt2);B.黄色须腹菌;C.美味牛肝菌, D.CK。 箭头示二叉分支状结构。
图 5  黄色须腹菌(Rl)、彩色豆马勃(Pt2)和美味牛
肝菌(Be)对赤松组培苗同一无性系移栽成活
率的影响
Fig.5  Effects of Rh. luteous, P. tinctorius and B. eduli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cultured
plantlets of nematode⁃resistant pine
3  讨  论
自然界中,很多树种都能形成菌根,而组培繁
育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缺乏菌根真菌
的帮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较低。 为了解决该难
题,已有学者考虑将菌根生物技术引入组培繁育过
程中。 但有关外生菌根真菌在木本植物组培技术
中应用的报道较少。 Gay[2]在离体条件下接种外
生菌根真菌促进了地中海松(Pinus halepensis) 下
胚轴切根苗的生根。 Normand 等[3]研究了菌根真
菌 Hebeloma hiemale不同菌株对欧洲赤松和海岸松
组培苗离体生根和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
所有菌株均促进了生根。 成小飞等[4]、郑来友
等[5]、Zhu等[6]亦曾报道彩色豆马勃与马尾松组培
苗在无菌条件下形成了菌根。
接种方式对菌根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无菌条
件下的接种,通常是采用培养于琼脂培养基上的菌
丝块[3,7],也可以采用悬浮培养的菌丝或事先将菌
块接种在珍珠岩基质中[6]或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
基质中[8]。 笔者通过在根伸长阶段使用不同方式
添加不同浓度的菌根真菌,筛选出适合的菌根真菌
接入方式和接种浓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接种 3 种
不同的菌根真菌。 结果显示,所选用的 3种不同接
种方式均对组培苗的生根率无显著影响,但对移栽
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在抗病赤松组培苗根伸长阶
段接种 2个菌块的方法较为合适。
优良共生真菌的筛选是组培苗菌根化的基础。
Reddy 等[7] 对细叶桉组培苗分别接种 Amanita
murina、Hysterangium incarceratum、Laccaria laccata、
Pisolithus tinctorius、Scleroderma cepa 和 S. flavidum
共 6 种菌根真菌,结果显示,Scleroderma 属的 2 个
种和 H. incarceratum 不能与细叶桉形成菌根。 他
们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所接种的 5种外生菌根
真菌中,仅 Paxillus inovlutus 能与 Populus deltoides
组培苗形成菌根真菌[9]。 该试验中,在根伸长阶
段分别接种了 Rl、Pt2、Be3种菌根真菌后的结果显
示,3种菌根真菌均能与组培苗形成菌根,但菌根
化程度及菌根的形态表现出一定差异。 接种 Pt2
后的菌根化程度最高,且菌根呈膨大的二叉分支
状,颜色为黄褐色,菌根很健壮;接种 Be 后,菌根
化程度较高,菌根多呈二叉分支状,无明显膨大,较
细弱,颜色为黑色;接种 Rl后,菌根化程度很低,肉
眼几乎观察不到,在体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根的
形态,菌根呈膨大的二叉分支状,形态短小,颜色为
黄色。
菌根菌接种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改善了再生
植株对移栽环境的适应性[6,10]。 Oliveira 等[10]的
研究结果亦表明,与菌根真菌共培养促进了意大利
石松组培苗不定根的持续生长,改善了根系质量。
此外,亦有报道菌根菌接种明显改善了巨尾
桉[11-12]、细叶桉[7]、美洲黑杨[8]、金叶连翘[13]组培
苗的生长。 接种 Rl、Pt2 的组培苗成活率较高,而
接种 Be 的组培苗大量死亡,原因可能是 Be 的菌
丝非常紧实,接种后缠绕在不定根附近,使得根部
通气情况不良,影响组培苗根的有氧呼吸,从而使
13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9卷
得营养吸收困难,致使组培苗发黄,营养不良,驯化
移栽后,大量死亡。 综合比较可以得出,Pt2 与赤
松组培苗形成的菌根状态是最好的,且移栽成活率
较高,是适合赤松的菌根化菌株。 综上,筛选适合
的优良共生菌根真菌对组培苗进行接种可能是克
服组培技术应用于林木树种所遇到生根及移栽困
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朱丽华,吴小芹,戴培培,等. 赤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
建立[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11-
14.
Zhu L H, Wu X Q, Dai P P, et al. In vitro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seedling explants of Pinus densiflora [J] .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10,34(2):11-
14.
[ 2 ] Gay G. Effect of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Hebeloma hiemale on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derooted Pinus halepensis shoot hy⁃
pocotyls [J] . Can J Bot, 1990, 68: 1265-1270.
[ 3 ] Normand L, Bartschi H, Debaud J C,et al. Rooting and acclima⁃
tization of micropropagated cutting of Pinus pinaster and Pinus syl⁃
vestris are enchanced by ectomycorrhizal fungus Hebeloma cylin⁃
drosporum [J] . Physiologia Plantarum, 1996, 98(4):759-766.
[ 4 ] 成小飞,花小梅,李文钿.马尾松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微繁殖和
菌根的形成[J] .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3):241-246.
Cheng X F, Hua X M, Li W T. Mcriopropagation and
mycorrhizae formation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 in vitro [ J] .
Forest Reseach, 1995, 8(3):241-246.
[ 5 ] 郑来友,李文钿,成小飞,等. 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
菌根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262-268.
Zheng L Y, Li W D, Cheng X F, et al.Study on ecto⁃endomycor⁃
rohizae associated by Pisolithus tinctorius with pine [ J] . Forest
Reseach, 2003,16(3):262-268.
[ 6 ] Zhu L H, Wu X Q, Qu H Y, et al. Micropropagation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mycorrhiza formation in vitro [ J] .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10,102:121-128.
[ 7 ] Reddy M S, Satyanarayana T. Ectomycorrhizal formation in micro⁃
propagated plantlets of Populus deltoides [ J] . Symbiosis, 1998,
25(1-3): 343-348.
[ 8 ] Reddy M S, Satyanarayana T. Inoculation of micropropagated pla⁃
ntlets of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with ectomycorrhizal fungi [ J] .
New Forests, 1998, 16(3): 273-279.
[ 9 ] Supriyanto M, Rohr R.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plantlets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with mycorrhizal roots from subcultured
callus initiated from needle adventitious buds [ J] . Can J Bot,
1994,72: 1144-1150.
[10] Oliveira P, Barriga J, Cavaleiro C, et al. Sustained in vitro root
development obtained in Pinus pinea L. inoculated with ectomy⁃
corrhizal fungi [J] . Forestry, 2003, 76(3): 579-585.
[11] Grellier B, Letouze R, Strullu D G. Micropropagation of birch
and mycorrhizal formation in vitro [ J] . New Phytol, 1984,97
(4): 591-599.
[12] 仲崇禄,弓明钦,徐大平, 等. 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
林效应[J] .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2):190-196.
Zhong C L,Gong M Q, Xu D P, et al. Effectiveness of in vitro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of tissue cultured 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 in field trials [J] . Forest Reseach, 2002,15(2):190-
196.
[13] 任萌圃,李青,王幼珊, 等. 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
培苗生长的影响[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26(6):66-
70.
Ren M P, Li Q, Wang Y S, et al.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
zal fungi on growth of micropropagated Forsythia koreanna
‘SauonGold’ shoot [ J] .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4, 26(6):66-70.
(责任编辑  刘昌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