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1996—10—21收稿, 1998—01—20修改稿。
李宗顺助理工程师,刘玉生,彭金福,廖小平,赵修协(江西省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 江西吉安 343211) ; 沈光普(江西
农业大学林学院)。
* 参加本项研究的还有张建锋,彭志勇,罗锋,郭志文同志。本文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萧刚柔教授审阅修改,谨此致
谢!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李宗顺 刘玉生 彭金福 沈光普 廖小平 赵修协
摘要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虫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
一代, 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 3 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动, 4月下旬开始产卵, 5 月中旬开始孵
化为幼虫, 当年 12 月上旬幼虫越冬, 至翌年 3 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 8月中旬开始化蛹, 9 月中旬开
始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对该虫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其发生环境作了报道。成虫活动隐蔽,防
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 营造杉松混交林,避免大面积栽种国外松纯林。虫少时, 冬季人工清理虫害
木; 虫多时,采取人工清理虫源, 4~5 月成虫活动期施放白僵菌, 1~3 龄幼虫期喷 40%氧化乐果
1000倍液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生物学特性 防治
萧氏松茎象( Hylobitelus x iaoi Zhang)属鞘翅目( Co leptera)、象虫科( Curculionidae)、树皮
象亚科( Hylobiinae)、松茎象属( H ylobitelus)。该虫是江西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首次发现的松
树新害虫[ 1] ,其对湿地松( P inus ell iot tii Engelm. )、火炬松( Pinus taeda L. )危害重,一般林分
危害率为 20%~30%, 高者达60%~90%。树木受害后, 轻则大量流脂, 严重影响生长;重则整
片枯死,经济损失巨大。随着国外松速生丰产林、防护林、采脂林和纸浆林的建设发展,此虫以
迅猛的速度扩散蔓延, 给国外松引种和松脂化工生产等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
部门的高度重视。江西省为此下达了重点科研项目指南及测报技术的研制任务, 1997年又在
全省开展了分布和危害情况的调查。据实地调查和查阅江西省森防站资料,已知此虫在我国江
西省的九江、宜春、新余、萍乡、吉安、赣州和湖南省的衡阳、郴州等八个地区(市)有分布,发生
范围涉及 30余个县(市) ,面积超过 0. 8万 hm 2, 地处 24°30′~29°24′N 之间,垂直分布从海拔
100~1 200 m。寄主除湿地松、火炬松外,还有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华山松( P .
armandii Franch. )和黄山松( P . taiw anensis Hayata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此虫生物学方
面的报道,我们从 1988年以来, 采取室外搭棚饲养和野外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
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形态特征
1. 1 成虫
雄虫体长 13. 30±0. 80 mm, 宽 5. 50±0. 50 mm ;雌虫体长 16. 25±1. 75 mm, 宽 6. 50±
0. 50 mm。体壁暗黑色。头布细密小刻点, 其分类特征详见参考文献[ 1]。成虫形态见图 1—1。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 2) : 198~202
Forest Research
图 1 萧氏松茎象形态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1. 2 卵
乳白色, 椭圆形, 长径 2. 10±
0. 60 mm ,短径1. 25±0. 45 mm ,见
图 1- 2。
1. 3 幼虫
老熟幼虫头宽 2. 75±0. 95
mm , 体长 19. 25±3. 25 mm , 体白
色或米黄色, 头黄棕色, 口器黑色,
前胸背板有浅黄色斑纹, 全身具突
起, 平时弯曲成“C”字形, 见图 1—
3。
1. 4 蛹
乳白色, 长 17. 05±4. 95 mm,
宽 7. 50±1. 50 mm, 头顶和腹部各
节有稀疏的黄褐色茸毛, 腹末两侧
有一对刺突, 见图 1—4。
2 生物学特性
2. 1 生活史
萧氏松茎象在江西吉安两年发生一代, 以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 3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
动, 4月下旬开始产卵(可持续产卵至 9月,成虫一般生活至 11月上旬死亡) , 5月中旬开始孵
化为幼虫,当年 12月上旬开始越冬, 至翌年 3月中旬复苏, 8月中旬开始化蛹, 9月中旬开始羽
化成虫,羽化后即在蛹室内越冬(表 1)。
表 1 萧氏松茎象生活史 (江西吉安, 1993~1995年)
世
代
月 份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越冬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一
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卵, - 幼虫, 0蛹, + 成虫, ( )越冬。
2. 2 生活习性
2. 2. 1 成虫 越冬成虫于 3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 10℃以上时,便破孔而出。出孔多在 12~
21时,出孔后立即取食活立木的树皮(表皮下多汁部分)以补充营养。如气温下降到 3 ℃以下
时便停止活动。一天中以10~22时活动最烈, 23时至次日 9时静伏于树皮上。成虫善爬行,极
少有飞翔,不趋光,也不趋树皮、松油脂及糖、酒、醋气味。
1992 期 李宗顺等: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雌雄性比近似 1∶1。一般交尾于根颈处树皮裂缝内,每虫每天交尾一次,偶有两次。每次
交尾持续 1~12 h,平均 4. 6 h。交尾后才开始产卵。产卵前先在树皮上打洞,洞径 2 mm,深约
3 mm ,每洞产 1粒卵, 产后咬树皮屑堵塞洞口。一般每夜产卵 1粒, 平均产 27粒/头,最多 68
粒/头。解剖 60余头雌虫,未见有遗腹卵。产卵与气温关系密切,正常温度下产卵多,气温在 10
℃以下和 28℃以上产卵少或不产卵。产卵部位高低与树种及树龄有关,湿地松上虫的产卵部
位高于其它树种。幼树上虫卵一般产在根颈,而成年树多产在树干上,伐蔸上不产卵。群体饲
养成虫产卵以 6月中旬最多。
成虫平均寿命为 248 d,最长 442 d,最短 94 d。4~8月份自然死亡多,雌雄虫死亡各占总
数的 10%以上,其中 7月份死亡率为最高,雌雄虫死亡各占总数的 28. 7%和 26. 9%。
2. 2. 2 卵 初产时为乳白色, 表面光亮并有粘性,以后随着胚胎的发育,颜色逐渐变为黄褐
色。卵期15. 5±7. 5 d,孵化率平均为37. 4% ,最高为55. 6% ,群体饲养所产的卵在 6月上旬孵
化最多。
2. 2. 3 幼虫 孵化后即咬食寄主皮层,在皮下作一通道,虫道随虫龄增加而加大,虫体在不规
则的虫道内可自由转弯,昼夜不停地横向或上下蛀食(不蛀入木质部) ,粪便排出树外。如遇低
温或蜕皮,则停止蛀食和排粪。不同的寄主其幼虫排出粪便的形状、颜色以及残留的部位不同。
湿地松上的排泄物稀酱状, 紫红色或花白色,从根茎的地面上溢出或流淌在树皮表面;而火炬
松、马尾松上的排泄物呈粉状( 3龄前)或条块状( 3龄后) ,白色或黄褐色,多落在树根茎处的地
面上。如虫道环树一周,切断了养分通道,则整株树枯死。幼虫以蛀食树干基部皮层为主(占
89%) , 仅蛀根皮的较少(占 11%) , 蛀食高度因树种而异,在湿地松上蛀食部位较高,一般达 30
~50 cm(多年被害木较高)。其余马尾松等树种蛀食部位较低, 一般在 30 cm 以下。
2. 2. 4 蛹 预蛹期约需 3~4周,初呈乳白色, 后逐渐加深呈黄褐色。
2. 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 3. 1 与寄主的关系 在林分、林龄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湿地松受害最重,平均受
害率为 32. 5% ,严重区域可见林木成片枯死;火炬松平均受害率为 13. 7%,幼林中可以见到零
星树木死亡; 马尾松以及其它松树危害较轻,一般受害率在 11. 5%以下,至今未见被害木有单
株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湿地松的松香结晶趋势小[ 2] , 加之树皮较厚,树皮裂缝大,便于幼虫蛀食
和成虫隐蔽交配产卵, 所以危害重。
2. 3. 2 与林龄的关系 对湿地松、火炬松及马尾松不同年龄林分多次调查, 结果三个树种在
3 年生以下均不受害; 9~13年生的树受害较重(枯死树最多) ; 4~8年生和 14年生以上的树
受害较轻。
2. 3. 3 与林分的关系 在同一块山场调查湿地松、火炬松及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杉、松)林的
发生危害情况,结果是纯林的被害率远远高于混交林,这说明非寄主树种对此虫的传播有一定
的阻隔作用。
2. 3. 4 与坡位的关系 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下, 该虫危害率与坡位有一定的关系。调查相对高
差 100~150 m 的山坡, 结果见表 2。从表中看出,湿地松、火炬松的被害率上坡高于下坡,而马
尾松则相反。
2. 3. 5 与海拔高度及天敌的关系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的宜春、新余、萍乡、吉安和赣州地区
(市)部分区域考察,此虫在海拔 500 m 以上发生较少,一般发生率在 5%以下,而海拔 200 m
20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1 卷
表 2 萧氏松茎象在不同树种、坡位的危害情况 ( 1992~1994年)
寄 主
上 坡 中 坡 下 坡
调查数
(株)
危害数
(株)
危害率
( % )
调查数
(株)
危害数
(株)
危害率
( % )
调查数
(株)
危害数
(株)
危害率
( % )
湿地松 640 287 44. 8 473 159 33. 6 378 138 36. 5
火炬松 78 27 34. 6 160 25 15. 6 169 31 18. 3
马尾松 100 3 3. 0 102 14 13. 7 98 22 22. 4
左右的林分发生较重。此外调查还发现,此虫目前天敌较少,自然控制力较弱,仅发现成虫有白
僵菌( Beauver ia sp. ) , 寄生率 21%~40% ;幼虫和蛹有寄生蝇( Rondani sp. )及蚂蚁( Formica
sp. ) ,但两者寄、害率很低。
2. 3. 6 与小生境的关系 靠近水库河流附近的松林有些危害特重。如吉安地区的安福县社上
水库上游垅下一块山场,湿地松三面环水, 被害率达到 75%以上,平均虫口密度为远离库区林
分的 3~5倍。另外新余市分宜县的东坑林场和赣州的个别库区也有类似情况。这是水面对此
虫的传播起了阻隔作用,因而此类林分危害程度加重。
3 防治试验
3. 1 化学防治试验
用 40%的氧化乐果或 50%的甲胺磷 1 000倍液喷树干, 36 d后检查, 防治 3龄前幼虫, 致
死率达 100% ;用 25%杀虫双、40%的氧化乐果、2. 5%的溴氰菊酯、50%的甲胺磷原液涂根颈
(三方打洞涂药) , 5个月检查,致死率除溴氰菊酯 90%,其余为 100%; 用 3%的呋喃丹毒砂在
每个流脂点下方埋 5~7 g, 5个月检查致死率为 90% ,且在 2~3 a 后均未发现危害;用赣州农
科所试制的新型植物性农药“天牛驱杀剂”经室内试验, 成虫 7 d后的致死率为 100%,野外试
验效果不佳。
3. 2 生物防治
用吉安白僵菌厂生产的白僵菌[ Beauv eria bassiana ( Bals) Vuill . ]粉进行野外喷洒(每
666. 6 m
2喷 300~500 g ) , 有 40%的防治效果。
3. 3 预防措施
1992~1994年在两块湿地松被害株率达 50%以上的林中选 80株无虫木涂白 1 m 高, 两
年未见有产卵危害。白涂剂配方是石灰 1,水 3,食盐 0. 03, 叶蝉散粉 0. 015。
3. 4 人工清理虫源
在 3月上旬以前清理成虫, 7月至次年 3月上旬, 用刀剥开虫道或流脂团, 捉杀幼虫、蛹和
成虫,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密度。9月是化蛹盛期,蛹是白色,极易发现。人工清理虫源,效果明
显, 1992年在垅上 3. 3 hm 2林内作清理试验,次年虫株率下降 17% ; 1994年在新庄 20 hm 2林
内作清理,次年虫株率下降 30%。
参 考 文 献
1 张润志.江西松树新害虫——萧氏松茎象.林业科学, 1997, 33( 6) : 541~545.
2 潘志刚,游应天,等.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38.
2012 期 李宗顺等: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Study on the Biology and Control of
Hylobitelus xiaoi Zhang
L i Zongshun L iu Yusheng Peng J inf u
Shen Guangp u Liao X iaop ing Zhao X iux ie
Abstract Hy lobitelus x iaoi Zhang is a new insect species that bores ser iously in the base
t runk bar k of the foreign pines——slash pine and loblo lly pine mainly . The pest has one gen-
er at ion biennially and overw inters as larvae and adults in Jiangx i Pr ovince. T he overw inter-
ing adults appear in m iddle-late March and lay egg s in late April. T he larv ae hatched in mid-
dle M ay and start o verw inter ing in early December , become act ive in the fo llow ing m iddle
M ar ch and pupate in m iddle August . T he adults emerge and overw inter in their pupal cells in
middle September . For the adults, activit ies can no t been seen easily, siv icultural measures,
such as plant ing mixed f ir-pine forests, avoiding planting of large ar eas o f pur e foreign pine
fo rests, removing infested t rees and brood tr ees in w inter should be taken as the main mea-
sures of cont rol. When the density of the pest populat ion is larg e, besides above measures,
w hite muscardine can be applied from April to M ay , and 40% omethoate diluted w ith w ater
( 1∶1 000) can be sprayed for 1~3 instars larvae to control the pest .
Key words Hy lobitelus x iaoi b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Li Zongshun, As sis tant Engineer, Liu Yushen g, Peng Jinfu, Liao Xiaop ing, Zh ao Xiux ie ( T he Wugongsh an Fores t Farm
of Jian Region , Jiangxi Province Jian, Jiangx i 343211) ; S hen Guang pu ( T he Forest ry Col lege of Jiangxi Agricultur al Uni-
vers ity ) .
2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