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VA Mycorrhizal of Rattan Species

棕榈藤VA菌根研究*



全 文 :第 7 卷 第 4 期
1 9 9 4 年 8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R ES T R E SE A R CH
V o l
.
A u g
7
,
N o
.
4
,
1 9 9 4
棕 搁 藤 V A 菌 根 研 究 ’
弓明钦 王凤珍 陈 羽
摘要 在广东 、广西及海南 3 省区收集不同气候及立地条件下的 4 个藤种共 2 个藤根及土壤
样品 , 经镜检及湿筛分析结果表明 , n 个藤根样品中有 10 个具 V A 菌根 , 菌根感染率达 8 . 30 % 一
43
.
8写 ;在 1 个土壤样品中 , 全部具 V A 菌根菌 ; 其 V A 菌根菌种类达 13 种之多 , 分别隶属无柄囊
霉属 、球囊霉属 、硬囊霉属和盾巨抱囊祥属共 4 个属 .其中 , 粗柄硬囊霉和小果硬囊霉为我国新分布
种 乏此外 , 还有 4 个未发表种 , 分属于球囊祥属和盾巨抱囊祥属两个属中 . 广泛感染棕桐藤的 v A 菌
根真菌有球囊祥属未发表种 1 号 、粗柄硬囊排和密色无梗囊霉。
关镇词 棕桐藤 、 V A 菌根 、球囊薄属
棕搁藤是热带原始森林中特有的一类资源植物 , 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藤编工业的重要原
材料 ,也是热带及南亚热带森林中的重要林副产品之一 。
棕搁藤的人工栽培研究在国内外均已见报道〔’〕, 其生物学特性表明 , 棕搁藤幼苗期生长十
分缓慢 , 不仅管理十分不便 , 其经济效益亦难以尽快发挥 。棕搁藤分布在热带地区 , 而热带地区
又是内生菌根广泛分布的地方 , 因此 , 桐棕藤有无菌根 , 或菌根与它的生长有无关系 , 自然就成
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 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中 , 搁棕科植物仅见椰子属 (Cb c os )有过 内生菌根的记
载[Z] , 而桐棕藤的 v A 菌根则未见报道 。 弓明钦[3j 19 89 年首次对白藤 (Ca la m u : tet ra d ac ty lus
H a n e e )进行过 V A 菌根的 人 工接种试验 , 证实漏 斗抱球囊霉 (G lo m u : m o ss e a 。 (N ie o l. &
G e r d
.
)G e r d
.
& T r a p p e )和地表球囊霉 (G . 护 i卯 e u m D a n ie ls & T r a p p e )对白藤幼苗均可形成
侵染 , 感染率分别达 31 . 5 % ~ 46 . 6 % , 对 白藤幼苗有明显 的促生作用 ; 马来西亚 M az iah Z a -
ka ria [’] 1 9 9 1 年报道了马兰省藤 (ca la m u : m an an M iq . )微繁殖苗 v A 菌根人工接种的生长效
应 , 证明除一种 V A 菌根菌外 , 其余 6 种参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 。除此 以外 , 未见有
研究桐棕藤菌根的报道 。
为了查明搁棕藤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是否有 V A 菌根感染 , 感染程度如何 ? 以及菌根真菌的
种类 、组成 、优势种及常见种等情况 , 于 1 9 9 0 ~ 1 9 9 2 年分别在广东 、广西及海南三省(区 )的天
然林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藤林中开展采集调查 , 进行有关桐棕藤在 自然条件下 V A 菌根
感染情况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样品的采集
19 9 3一0 2一1 0 收稿。
弓明钦副研究员 . 王凤珍 . 陈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1 0 5 20) 。
. 本研究为林业部“七五”重点课翅“捺相膝速生丰产栽培”以及加幸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I D R C )资助项 目“藤类植物
研究 (Ra t an C卜恤 )”的研究内容之一 。 许煌灿先生给予工作上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张美庆先生协助土壤
分析并鉴定 V A 菌菌种 , 谨致深切谢愈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样 品分别从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原始林 、广西凭祥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以及广东省高州
市亚热带人工林中随机采集 。采集的藤种有黄藤 (Da e m on orP , m a rg a rit a 心 (H a m c e ) Be c 。 . ) 、单
叶省藤 (Ca la m u s silnP licifo liu : W e i
.
)
、 白藤以及多刺鸡藤 (C . t e tra d a c ty lo id os B u r r e t )共 4 种 。
每种分别收集其藤植株周围 30 。m 范 围内的表层以下 。~ 20 。m 的土壤及藤的细根样品 , n
个点共 2 个样品 , 分别放入塑料袋中保存 , 备用 。
1
.
2 藤根样品的处理
将收集的藤根样品取 出 , 用清水冲洗干净 , 剪成长约 1 c m 的根段 , 放入 FA A 固定液中固
定 2 4 h , 取出后再用清水洗净 , 放入 1 0 % K O H 溶液 中 , 再按照 (p hillip s 和 H a ym a n (1 9 7 0 )染
色法[’] 分别进行净化 、软化 、酸化 、染色 、脱色等步骤处理样品 。 最后 , 从每个样品中随机挑取
60 条根段放于载玻片上 , 进行镜检 、观测 、计数及拍照等工作 。
1
.
3 菌根感染分级及计算公式
1
.
3
.
1 菌根感染分级标准
1 级 : 感染的营养根数占 。一 5 % ;
2 级 : 感染的营养根数占 6纬~ 25 % ;
3 级 : 感染的营养根数占 26 % ~ 50 % ;
4 级 : 感染的营养根数占 51 %一75 % ;
5 级 : 感染的营养根数占 76 % ~ 10 0 % 。
1
.
3
.
2 菌根感染率计葬公 式
菌。染率 (%卜霎馨馨瓷瞿曝是馨‘ , 0 0
1
.
3
.
3 菌根感染强度标准
+ 弱 : 根内真菌丛枝及抱囊较少 ;
+ + 中 : 根内真菌丛枝及抱囊较多 , 分布均匀 ;
+ + + 强 : 根 内真菌丛枝及抱囊密布 ,连接成片 。
1
.
4 土壤样品的处理与观测
将 n 个土壤样 品分别放入洁净的小花盆中 , 播种三叶草 (T 犷访吞二m 护均沁月5 L . )种子在盆
中 , 3 个月后取 出土样 , 按湿筛倾析法[’] 分别进行处理 , 对筛出的抱子分别进行显微观测 , 观测
其形状 、大小 、色泽及结构等 , 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 同时进行数量观测 , 确定其各土样中
的优势种 。
2 试验结果
2
.
1 自然条件下棕徊藤的菌根感染情况
在三种不同立地条件下采集的 n 个藤根样品 . 除一个样品未见菌根外 , 其余 10 个均见有
菌根感染 , 感染率达 90 . 9 % , 且全部属 V A 菌根类型 。 结果证明 , 在 自然条件下 , 棕桐藤确有
V A 菌根存在 ;菌根感染率一般为 20 % ~ 35 % , 有的种类还较高 (表 1 ) 。 但结果也可看出 , 菌根
感染强度除个别地点外 , 一般都较弱 。
4 期 弓明钦等 :棕桐藤 V A 菌根研究 3 6 1
表 1 自然条件下各藤种菌根感染情况
采集时间 采集株 观 测 有菌根
(年) 根段数 根段数
(1 9 9 0 ~ 1 9 9 1 年 )
慈种 采集地点及立地条件 感 染
(% )
感染率强 度 菌根类

海南省尖峰岭热带原始林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
广东省高州亚热带人工林
海南省尖峰岭热带原始林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
广东高州亚热带人工林
海南尖峰岭热带原始林
海南尖峰岭热带原始林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
广东高州亚热带人工林
广东高州低海拔亚热带人工林
1 9 9 1
1 9 9 1
1 9 9 0
::
+
+
+ +
V A
V A
V A
单叶省路
1 9 9 1
1 9 9 1
1 9 9 0
+ +
+
0
V A
V A:
亡Jnjn哎心.工C”,一nJ几连且
红藤
鸡落 1 9 9 1 + + V A
V A
V A
V A
V A
+
.⋯八jo口,J1自b连.0乙口,
,口1”勺061口反Jl.工Q曰0,目臼夕†119妇,二几」
00
八Un”O一b比OJQ”弓d曰O
1 9 9 1
1 9 9 1
1 9 9 0
1 9 9 0
2
.
2 菌根菌种类及其组成
土壤湿筛倾析法分析结果表明 , 在 1 个土壤样品中共检出13 种 V A 菌根菌 , 名录见表2 。
表 2 棕搁藤 13 种菌根菌名录
序号 名 称 学 名
1 细凹无梗囊霉 A e a u lo 功o ra s c礴i e山r a T r a p p e
2 密色无梗囊舞 A . 、zlea S p a in & S e h e n e k
3 隐球囊霉 G lo m u : oc e u zr u m W alk e r
4 地表球囊霉 G . 。。r s ifo rm e ( k a r s t e n ) & r e h
5 缩球囊霉 G . ‘o m s tr i c ru o T r a p pe
6 何氏球囊霉 c . 入0 1 & r e h 乙 T r a p p e
7 聚合球囊霉 G . a x g re g a r u n : Sc h e n e k 衣 S而t h
8 球囊霉未发表种 l号 G z。。 : u : , p . ( l )
9 球 囊每未发表种 4 号 G . s p . ( 4)
1 0 球囊霉未发表种 9 1一2 3 号 G . s p . ( 9 1 一2 3 )
1 1 盾巨囊霉未发表种 5 号 S c u r , zlos Po ra s p . ( 5 )
12 小果硬囊霉 , s c le r ocy s r is m ic , a , u s I q b a l & B u s hr a
1 3 粗柄硬囊霉 · 5 . Pa c h夕c a u zi , w u & e h e n
注 : · 为我国新分布种 ;序号 1 , 2 , 4 , 6 , 8 , 2 1 , 1 3 为优势种 。
从表 2 可知 , 在检出的 13 种棕搁藤菌根菌中 , 全部均为抱囊丛枝状菌根 (即 V A 菌根 ) 。其
中 , 球囊霉属 (G le m u : )有 8 种 , 占已知菌根种类数的 61 . 5 % , 是棕桐藤重要的菌根菌种群 。 此
外 , 无梗囊霉属 (A ca “los 户口ra )和硬囊霉属 ( S cl e r侧沙s ‘is )各占 2 种 , 分别占已知菌根菌种类数的
1 5
.
4 %
, 盾巨囊霉属 (S cu te lle sP o ra )仅见一种 , 占已知菌根菌种类数的 7 . 7 % 。
有 7 种菌根菌分别在不 同的样品中成为菌根真菌种群中的优势种 , 占已知菌根菌种类数
的 5 3 . 8 % 。 其中 ,粗柄硬囊霉和小果硬囊霉为我国新分布种 ;球囊霉属未发表种 1 号 、 4 号 , 92 -
2 3 号和盾巨囊霉属未发表种 5 号待发表 。
不难看出 , 棕搁藤在自然条件下不仅确有 V A 菌根存在 , 而且菌根菌种类丰富 , 有些种数
量还较多 , 在某些条件下成为优势种 。 因此 , V A 菌根菌也是棕桐藤速生丰产栽培中的一种具
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
3 6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
3 不同立地条件下各藤种的菌根菌组成
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藤种的林下土壤样品中所拥有的 V A 菌根菌分别归类 , 可以看出在
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藤种间 , 其菌根菌种类及其数量各不相同 (表 3 ) 。
表 3 不同立地条件下各葬种的菌根菌组成
藤 种 生 态 条 件
2 3 4
单叶省藤海南尖峰热带原始林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 (l)
海南尖峰热带原始林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l )
海南尖峰热带原始林
海南尖峰热带原始林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1)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2 )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人工林(3)
广东高州亚热带人工林 (l)
广东高 州亚热带人工林(2 )
9
.
1 0
.
1 1

1 2
丫 碧
优势种
菌序号
菌根菌
种类数
序一8’



了训丫
甲黄 藤
鸡 藤
了 丫 丫 丫

6人2

甲丫记了白 藤 了

1 4 1 1 1 1 3 7 3 1 2 1 5
注 : , 为待发表种 。
表 3 结果可以看 出 ,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林区中 V A 菌根菌种类最多 , 计有 9 种 , 占
已知菌种的 6 9 . 2 写 , 海南尖峰热带原始林中 V A 菌根种类数居次 , 计有 6 种 , 占已知菌种数的
4 6
.
2 %
。 而广东高州亚热带人工林中仅见 4 种 , 占已知菌种数的 30 . 7 % 。 其中 , 球囊霉属未发
表种 1 号在 n 个样品中出现 7 次 , 在三个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均有分布 , 且在 3 个藤种上形成
优势种 , 因此 , 这个菌种是我国棕桐藤上的重要菌根菌种 , 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资源菌种之一 。
粗柄硬囊霉在 n 个样品中出现 5 次 ,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原始林中 , 但仅见在广西
地区局部形成优势种 , 也是棕桐藤的重要菌根菌之一 。 密色无梗囊霉在样品中出现 4 次 , 主要
分布在广东高州及广西大青山的亚热带林区 , 且在这些地区形成优势种 。聚合球囊霉和球囊霉
属未发表种 4 号 , 在样品中分别出现 3 次 , 主要分布在广西及广东的亚热带森林中 。 盾巨囊霉
属未发表种 5 号在样品中出现 2 次 , 均分布在海南岛尖峰岭的热带森林中 , 且为鸡藤根部的优
势种 。
除此 以外的其它菌种均仅出现 1 次 , 其中 , 仅有细凹无梗囊霉在海南热带原始林中的 白藤
上形成优势种 。
就 4 个不同的藤种而言 , 其菌根菌种类资源也各不相同 。 白藤拥有菌根菌 n 种 , 其种类数
量最多 ;黄藤 已知菌根菌 6 种 , 居其次 ;单叶省藤有菌根菌 5 种 ;而最少的是鸡藤 , 仅发现 3 种 。
由于采集样品地点及数量的差别 , 各藤种的菌根菌种数也许绝非这几种 。
3 结论与讨论
(l) 棕搁藤在 自然条件下确具有菌根 , 也是一类菌根营养型植物 ; 菌根菌感染较普遍 , 但感
染强度一般不太高 。
4 期 弓明钦等 :棕桐藤 V A 菌根研究
(2 )棕搁藤的菌根类型属抱囊丛枝状菌根 (即 V A 菌根 ) ; 已知菌根 菌种 13 种 , 隶属 4 个
属 ;其中 ,球囊霉属占 8 种 , 是棕桐藤菌根菌中的最大种群 , 也是棕搁藤常见及优势种群 。 粗柄
硬囊霉 、小果硬囊霉为我国分布新纪录种 ;此外 , 还有 4 个未发表种待发表 。
(3 )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 棕搁藤菌根菌的种类及其组成亦各不相 同 。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
人工藤林中 , 菌根菌种类分布最多 , 有 10 个菌种 , 其中 , 球囊霉属未发表种 1 号 , 聚合球囊霉及
密色无梗囊霉等为主要种群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原始林居次 , 有 6 个菌根菌种 , 以无柄球囊霉
为主要种群 , 此外还有球囊霉属未发表种 1 号及盾巨囊霉属未发表种 5 号也有较多分布 ; 广东
高州亚热带人工林中菌根菌的种群分布较少 , 仅发现 3 种 , 以密色无梗囊霉及地表球囊霉为代
表 。
(4 )各藤种间的菌根组成也各不相同 。其中 , 白藤菌根菌种类最丰富 , 有 n 种之多 ;其次为
黄藤及单叶省藤 , 分别有 6 种及 5 种 ;鸡藤最少 , 仅发现 3 种 。就同一地区 , 同一藤种上 , 菌根菌
的种类组成也不尽相同 。
(5) 本研究仅在三省区的局部地方采样 , 文中结果仅反映调查结果 。 所鉴定出的菌种 目前
尚未进行有关回接研究 , 各菌种对棕桐藤的感染 、促生效果及应用前途 , 特别是球囊霉属未发
表种 1 号等菌种的应用前景 ,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1 X u H u a n g e a n
.
R a t ta n R e s e a rc h 运 Ch ina , In rec e n t r e s e a r eh o n ra t t a n s 1 9 8 9 , F a e ulty o f F o r e s t ry , K a s e t s a r t U ni v e r 一s ity
& In t e rna
t io na l块v e lo Pme n t R e s e a r e h Ce n t re , C姐a d a , 1 98 9 . 13 ~ 18 .
2 郭秀珍 . 毕国 昌. 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9 . 1 ~ 3 0 5.
3 弓明钦 . V A 菌根对白膝幼苗生长效应研究初报 , 林业科技通讯 . 19 89 , (9 ) : 21 ~ 2 3.
4 M a z ia h Za k
a r ia
.
P r e l而 in a r y s t u d ie s o n g ro w th d e沐nd enc y o fin v it r o m ie r o p r o p a g a t ed Ca la m us m a n a 几 o n V A m y e o r -
r h iza (V A M ) b r io r t o t r a ns p l
a n t in g to th e fie ld
,
R IC Bu ll
e tin
,
19 9 1
, 10 (1 )
:
6 ~ 7
.
Stu d y o n V A M ye o r r h iz a l o f R a tta n SPe e ie s
G on g Mi
n朋 in p 7 a n g 凡n g z h e n Ch e n yu
Ab s tr a e t 4 r a t t a n s p e e ie s
,
2 2 ra tt a n r o o t s a n d th e ir 5 0 11 s a m Ple s h a v e b e e n in v e s t ig a t e d
an d e o lle e te d fr o m d iffe r e n t elim a t e z o n e s a n d s it e e o n d itio n in G u a n g x i
,
G u a n g d o n g a n d
H a in a n Pr o v in e e
.
T h e r e s u lt s s ho w th a t 1 0 V A M ye o r r h iz a l fu n g i e x is t in a m o n g th e 1 1 s a m
-
Ple s o f r a t t a n r o o ts w ith in fe e t iv e r a t e o f 8
.
3 %一 4 3 . 0 写 ; B u t V A M fu n g i s p o r e s e x is t in a ll
1 1 5 0 11 s a m p le s
.
1 3 s p e e ie s o f V A M fu n g i ha v e be e n id e n t ified
.
T he y be lo n g t o G le m u s a n d
S c u te l osP o ra
,
A e a u lo 3Po ra a n d S c e r“少st is r e s p e e t iv e ly . F o u r n e w ly r e p o r te d V A M s p e e ie s
belo n g to G lo m u s a n d S e u tc llo sP o ra
.
m elle a a r e e o m m o n sPe e ie s
G lo m u s s P
in r h yz o sPhe r e
N o
o f
l
,
S c le
r o c, yst is Pa c勺c a u lis a n d
r a t t s n

K ey w o rd
s r a t ta n
,
V A m y e o r r hiz a l
,
G le m u ss
G o n g M in g q认 , A s s oc ia te P r o fe s s o r , W a n g Fe n g z he n , C he n Y u (T he R e s e a r eh In s t itu re o f T r o p ie a ! F o r e s t r y , CA F
G u a n g z ho u 5 10 5 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