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金柑VA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全 文 :中国柑桔 1 99 2; 1 2( 2) 5~7

丫泣
分不尸缨管嘿左布吐全担 VA围很浸梁华的赘啊李国景 吴光林 黄寿波 沈朝栋
(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杭州 31 0 0 29)
陈峻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农林局 )
提 要 试验以 巧年生积砧金弹 (彻恤 e a u二 a s s io j l勿 S wn i以 e )和成年野生山金柑 ( F. n h i亦
城 召叨认 e g l)为试材 ,于 1 9 8 9一 1 99 1 年在浙江宁波北仑 、 浙江普陀桃花岛进行 。 设置免耕生草筱
草 、 耕翻生草覆草 、 清耕 (对照 ) 、野生 (对照 )等 4个处理 。 结果表明 . 随耕翻次数增加 ,根系 v A
菌根侵染率降低 , v A 菌根侵染率野生> 免耕生草覆草 > 耕翻生草搜草> 清耕 , 20 一 40 厘米土
层> 0r 一 20 厘米土层> 。~ 10 厘米土层 。 离根尖 1 厘米左右根段中泡囊出现百分率与 v A 菌
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 免耕可保护菌根 ,提高菌根侵染率 。
关键词 v A 菌根 ,金弹 ;山金柑 ;免耕

菌根是植物担系和菌根真菌所形成的井李竺:卫生菌祖可改善植物的矿质营养 ,尤其是对
在土壤电扩散系丝i珍: 易雄牛壤亘定鲍磷乖素檐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气 v A 菌根能提高植物的苹溥性 ·还可跋治某些土传病害刹代 对缺少或没有根毛的金柑树来说 v A 菌根的作用
幼突当 因而探讨有利于保护菌根的土壤管理方法 , 以提高菌根侵染率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
: 材 料 ` 和 方 法
试验筵) 象亘妇事 1念力~ 骊亘逛舀飞在浙江省宁波 大溟金柑园和普陀县舅
矛 山进行 ,试材义别为 巧 年生积砧奔弹 (彻如、 lat 即“
无i ,面“ s w i n g le ) 。 试验设 4个处理 :

生野w , n g l e )和感年 山金柑 (

\尸。
免耕生草覆篡、 l p89 年珍 _且覆眉莫 ,厚约 10 厘米 ; 1 9 9 0 年春季自然生草 , 6 月底割草覆
, 加稻草使其厚达 10 厘米 ; 7一 9 月自然生草 , 9 月底割草覆盖
。 整个试验期间不拼脚,肥料面施 。 名沙三延二 _ 、 、 、 一 _ 一 -
,夙详如稻草使其厚达 ` o 厘加 长今` 、卜盖米
耕翻生草覆草 : 同上处理 , 另于 1 9 9 0年 3 月 15 日及每次覆草前耕翻 、深约 15 厘米 。
清耕对照 ,整个试验期间不覆草 ,肥料面施 。 共耕翻 7次 ,深约 ’ 15 厘米 ,分别于 1 9 8 9 年 12
月 2 5 日 , 1 9 9 0 年 3 月 2 5 日 、 4 月 2 0 日 、 6 月 6 日 、 7 月 . 2 0 日 、 8 月 2 0 日 、 9 月 3 0 日进行 。
野生对照 : 即以野生山金柑为试材 ,长期自然免耕 , 枯枝落叶被覆 。
前 3个处理以金弹为试材 ,行株距 2 . 7 x 2 . 4 米 ,每处理 34 株 。 该园位于海拔 80 米的西南
坡 ,坡度约 1 50 ,土深约 80 厘米 , 其中耕作层深约 50 厘米 , 底层砾石多 , 80 厘米以下为花岗岩 。
野生山金柑处于海拔 40 一 70 米的西坡 ,坡度 45 ~ 50 。 ,土深约 20 厘米 , 以下是花岗岩 。 野生地
和栽培园均为红壤 ,呈强酸性 ( p H 4 . 30 一 4 . 75 ) ;速效磷含量野生地极低 , 0一 10 厘米土层仅 3 . 2
, 浙江省科委资助项目`
收稿 日期 : 2 9 9 2一 0 6一 2了 ,修订目期 . 1 9 0卜 1卜 0 2
DOI : 10. 13938 /j . i ssn. 1007 -1431. 1992. 02. 002
中 国 柑 桔 第 1 2卷
P m
,而栽培园为 36 . 4P m ;水解氮 、有机质含量野生地明显高于栽培园 ,前者分别为 1 60 , g P m
和 6 . 03 % , 后者分别为 7 . 6 P m 和 2 . 07 写 ;速效钾含量两者相近 , 前者为 60 P m , 后者为
6 5P m

各处理于 19 90 年 3 月 2 0 日 、 6 月 5 日 、 7 月 2 0 日、 9 月 2 0 日 、 1一月 2 0 日分 0~ 1 0 厘米 、
10 ~ 20 厘米 、 20 、 40 厘米 3 个土壤层次取金柑细根 ,重复 3 次 ,用 自来水洗净 , 剪取离根尖 1
厘米左右的根段 ,放入试管内 , 加 10 % K O H 适量 (约为根段体积的 30 倍 ) , 于 90 ℃水浴中加热
1 小时 ,冷却 , 弃去 K o H ,清水漂洗 3~ 5 次 , 注入醋酸品红染液 , 60 ℃水浴加热 10 分钟 , 冷却 ,
倒入培养皿 ,弃去染液 ,注入纯甘油分色 48 小时 , 取根段压片镜检 ,统计菌根侵染率和泡囊出
现百分率 〔幻 。
结 果 与 分 析
一 、 不同土坡管理方式对 v A 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v A 菌根真菌从繁殖体 (包括休眠抱子 、侵染根留下来的泡囊以及在土壤中的菌丝 )伸出
新的菌丝 ,从根系表皮层侵入 ,继而形成丛枝状结构 ,最后在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泡囊需要一定
的时间〔幻 ,也就是说 ,金柑根系从新根发出到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结构需要一定的时间 。 在本
试验观察中发现 ,菌丝仅出现在新根已木栓化的部分 ,根尖端白色部分未发现菌丝 。 因此 ,金柑
根系生长动态势必影响菌根侵染率的统计结果 。 而根的生长动态则受土壤管理方式 、土层深
度 、物候期等因素的综合制约 。
在浙江宁波地区 , 6 月上旬为金柑根系第 1 次生长高峰期 , 因此 6 月 5 日调查时 , 耕翻生
草覆草 、清耕两处理 O~ 20 厘米耕作层新根多 , v A 菌根侵染率低 ; 而野生 、 免耕生草覆草两处
理对根系影响小 ,新根发生量少 , 同一土层深度 v A 菌根侵染率高 (见表 ) 。 7 月 20 日调查时 ,离
第 1 次根系生长高峰期已有一个多月 ,第 2 次生长高峰尚未来临 , v A 菌根真菌已同新根形成
共生结构 , 故而此时实行耕翻的两个处理耕作层 v A 菌根侵染率升高 。 9 月 20 日正值根系第 3
次生长高峰期 , 0~ 10 厘米表土层新根发生量多 ,免耕生草覆草 、 耕翻生草覆草 、清耕 3 个处理
v A 菌根侵染率均极低 ; 山金柑野生地仍保持较高的 v A 菌根侵染率 。 免耕处理菌根侵染率较
低 ,可能是由于免耕处理时间尚短的缘故 。
表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金柑根系 v A 菌根感染率及泡班出现率的影响 ( % )


处 理
v A 菌根侵染率 泡囊出现率
7 月 2 0 日 9 月 2 0 日 1 1 月 2 0 日 6 月 5 日 7 月 2 0 日 9 月 2 0 日 1 1 月 20 日
:
叹U工b
今妇
nt了咋`
:
1二n八 八9`1
…,ó门了内」份O
. .…1占1芍几jn乙d皿空odUùb八00甘ó勺,`石n乙`级d皿ùbo即丹6免耕生草梭草
6 月 5 日
8 5
.
4
9 8

2
9 2

6
耕翻生草覆草
土层深度
(厘米 )
0 ~ 10
1 0~ 2 0
2 0~ 4 0
0~ 10
1 0 ~ 2 0
2 0~ 4 0
0~ 1 0
1 0~ 2 0
2 0~ 4 0
1 8
.
8 3 2
.
5
9 7
.
8 8 4
.
4
9 3
.
8 9 5
.
8
1 5
.
0 2 0
.
2
7 5
.
0 68
.
8
9 3
.
8 9 2
.
5
12
.
5 6
.
3
77
.
5 1 5
.
6
9 5
.
0 5 5
.
2
9 9
.
0 9 7 1
9 2
.
7 9 5
.
2
7 3
7 0
8 0
4 0
-
吕2 .
0
G
.
3
2 7

5
.…ù勺一rQ甘,上,ó一3Q甘
. .…ó勺ō了bt了. J望5snJ一7月八O口909了gQ甘OU
.…1)任ō匕J,三,.ǐ廿亡dnjJ哑O口空U孟任O甘六吕
清耕 (对照 )
野生 (对照 ) 0 ~ 1 0
1 0 ~ 2 0
4 2
7 9
9 6
8 7
9 6

2
9 0

l
注 :野生地土层浅 ,故无 20 ~ 40 厘米土层数据 。
第 2期 李国景等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金柑 v A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野生山金柑根系与其他 3个处理深层土壤根系受人为因素影响均小 ,故菌根侵染率都较
高 ;经染色观察还发现 ,其根段中菌丝和泡囊的数量以及菌丝形态均非常相似 。 ’
综上所述 ,土壤耕翻与否以及耕翻次数的多少是影响 v A 菌根侵染率的主要因素 。
二 、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泡囊出现率的影响
从表中可见 , 栽培园免 草覆草和耕翻生草覆草 、 清耕 _ 3 个处理泡囊出现率变幅相当
在年周塑中 ,前期膏 低 ;从不同土层看 , O~ 10 厘米土层最低 , 10 一 20 厘米丰层居
,
20 一 40 厘米土层最 月免耕生草覆草处理 3 个土壤层次泡囊出现率基本上均明显
大中
高于耕翻生草覆草和
出现率无诊在整全
两处理, 而耕翻生草覆草 、 清耕两处理相互间差异不大 。 黔终泡囊不同阶段 ,还是在不同土壤层次 ,始终很高
乙 ~结 论 \ ` \ 、
本研究缤界囊勇旦少随赞翻次数增如,金柑根系华 菌根侵染率降低 ;土壤管理方式之间 , 其
华菌根侵染率总体上是野生地 > 免耕生草覆草 > 耕翻生草覆草 > 清耕人土壤免耕生草覆草
在保护菌根 ,提高菌根侵染率上的作用与野生地相似 。 由此认为在菌根利用这一点上 ,土壤耕翻是有害的 ,而免耕生草覆草则是积极的 、 有趴。 一 ’ 一 ` - - 一 r二 一 二 -一一 -一 - 气一 ~ _ 点_ _ __ - - 一二 - 一 - -侧 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唐振尧 . 果树的菌根营养 . 中国果树 , 19 81 , (4 ) : 51
〔2 〕 G r a ha m J H et a l . R o改 P h o s Ph a t e as a s o u r e e 。才hP o s Ph o r u s f o r v es i e u l a r 一 a r b u s e u场 r m y e or r h iaz l d e v云l o Pm e n t a n d gr o w t h of e l t r us
i n a s o i l e s s m e d! u m J A m e r S oc H o r t S e i
,
1 9 8 5 , 1 1 0
:
4 8 9
〔3〕 G rah a m J H二 c i t r u s m y e or r h胜, e : p o t e n t讯 1 be n e f五st a n d in t e r a e t i o n s w i t h 皿 t h o s e n s . Ho r t s cl e n e e , 1 9 8 6 ; 2 1 : 1 3 0 2
〔们 唐恩全 . 菌根装片显微技术的改进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 8 9 ; ( 1 ) : 39
〔5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 农业新技术革命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 8 : 40 5~ 4 5
冬 C IH N A C I T R U S 2 1 ( 2 ) : 5一 7 . 1 9 92
E f f e e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5 0 11 M a n a g e m e n st
o n V A M y
e o r r h i z a l In fe e t i o n
o f K u m q u a t
L i G u o ji n
,
W
u G u a n gl in
,
H u a n g S o u b o
,
S h e n Ch a od
o n g (oe p
a r加 e n t of OH r it cu lut r e , Z h e ji a n s ^ 8r 一e ul t u r ia
U n iv e r is yt
,
H a n gZ h
o u
3 1 0 02 9 )
C h e n g J u n f e n g ( ^ sr i e ul ut
r a l a耐 OF r es t r y 助 r e a u , eB 让u n , N i n g bo Q yt , Z he jian s rP vo in ce )
A bs tr a e t
: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w a s e a r r ie d o u t i n a 1 5

y e a r
一 o l d o r e h a r d o f k咚m q u a t (不b r t . 爬枷 , a s s苏of l如
S w i n g le )
o n tr if o il a et o r a n g e r o o st to e k a n d i n t h e n o n
一 e u lit v a t e d ast y i
n g s i te o f Fb ,
,如朋伽 h云侧肠葱云
S w in g l e in 1 9 8 9
一 1 9 9 1
.
F o u r t r e a tm e n ts w e r e d e s ig n e d as f o ll o w s
: N o 一 itl l
a g e a n d m u l e h
,
ilt l sg e a n d
m u l e h
, e l e a n t i l la g e , a n d t h e n a tu r a l
.
T h e r e s u l st s h o w e d t h a t w it h t h e i n e r e a se o f ti l la g e f r e q u e n e y
,
ht e
pe r e e n认 g e o f V A m y e o r r h i z a l e o l o n i z a本io n 15 d e e r e a s e d . T h e P e r e e n t a ge o f V A m y e o r比 i az l e o lo n让日ti o n
w a s d e e r e a s e d i n t h e o r d e r o f t h e n a lt r a l
, n o 一 t il l a s e a n d m u le h
, t il la g e a n d m u le h
, a n d e le a n til a g e
.
T h e
P e r c e n at g e o f V A m y e o r r h i z a l e o l o n i z a t i o n i n 50 11扭 y e r o f 2 0一 4 o e m i n h ihg e r th a n t h a t i n 50 11 l a y e r o f
1 0

2 0e m
, a n d in 50 11 l
a y e r o f 1 0
一 2 0e m i n h i s h e r ht a n i n o
一 1 0 e m l a y e r
·
T h e .pe
r c e n at s e o f v e s ie l e oc
-
e u r i n g 15 ia g n i f i e a n it y e o r r e l a t e d to t h e P e r亡e n at g e o f V A m yC o r r h i z a l e ul o n i z a t i o n . T h e pe r e e n at g e o f
V A m y e o r r h i z a l e o l o n i z a it o n w a s i n e r e as e d by n o
: t il l铭 e P r a e t i e e ·
K e y W
o川 s : V A m y e o r r h i az e ; K u m q u a t ;石b沪加砚 l勿 h咖 d蕊云S w i n gl e ; N o 一 t il l a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