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Group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Emblica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全 文 :第 7 卷 第 6 期
1 9 9 4 年 1 2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FO R E S T R E SE A R C H
V o l
.
7
,
N o
.
6
D e e
. ,
1 9 9 4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
李 昆 陈玉德 谷 勇 张志均 侯 彬
摘要 云南是野生余甘子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 , 本文根据果形和其它经济性状 , 将它分为 6 天
类群 , 3 0 多个类型 。 其中 , 球类群占调查总数的 61 . 9环 , 单果重大于 6 9 的结果株数不到 10 % , 在集
中分布区大面积单产仅 35 0 一 4 10 k g /h m ’ 。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中 V 。含量和 SO D 活性比福建所
产 的余甘子果实高 , 分别为 769 m g / 1 0 0 9 F w 和 293 u ni t s / 9 F w , 单宁和纤维素含量亦 比福建的
高 。 果实 10 月即可成熟 , 而种子要到 翌年 1一 2 月方能成熟 。
关链词 余甘子 、分布 、果实类群
余甘子 (p 勺lla n th u s e m b lic a L . )在云南也称滇橄榄 , 为大戟科 (E u p h o r b ia e e a e )叶下珠属
(p 勺l an th us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 其果实自古以来即被我国人民视为具有保健作用的野果加
以利用 , 生 食或盐渍后食用 , 果酸涩甘凉 , 润肺化痰 , 生津止渴 , 根叶也可入药 。 近年来报道 , 余
甘子鲜果汁中 V c 含量为 3 09 . 09 一 34 8 . 87 m g / 1 0 0 m L , 具有加热浓缩不损失 , 耐久贮和易为
人体吸收的特点 。 而且 , 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 N 一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
合成的阻断率达 90 %以上川 , 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用 。
余甘子 自然分布于我国滇 、川 、黔 、桂 、粤 、 闽和海南等省(区 ) 。 福建 、广东两省长期以来已
将其纳入人工管理 , 福建省栽培历史长达四五百年 , 但两省的资源量均不大 。 在云南省的每个
地 (州 )皆有余甘子分布 , 而以北纬 2 5 “以南的地区为多 , 其资源量居全国各省(区 )之首 。 但是 ,
这一资源长期未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 对它的研究报道甚少 。 本文报道 自 19 8 8 年以来对云南
野生余甘子的调查研究结果 , 旨在为余甘子的选种育种 、人工果园建设以及开发云南这一丰富
的资源 , 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1 9 8 8 年对余甘子集中分布的云南省楚雄州 、临沧地 区共 14 个县 (市 )68 个乡进行资源调
查 , 后又连续 4 a 对资源较 多 、保存完好的楚雄州双柏县进行果实调查和性状测定 。 调查采用
样方法 , 涉及最低海拔 56 o m , 最高海拔 1 89 o m , 在相对高差 50 m 地段 , 分别阴 、阳坡设置样
方 , 面积 6 67 m 之。 样方调查内容 : 余甘子总株 (丛 )数 , 开花 、结果株 (丛)数 , 植株高 、径 、冠幅 , 单
株结实量 。 并从结实植株各方位上下冠层采集 2 k g 果实样品 , 观测果形 、单果重 、纵横径 、果肉
厚 、出肉率 、颜色 、 口感等 。分析测定 : 样品数福建 15 个 , 云南 35 个 , 每个重复 3 次 。水分—风干重计 , V c 一一 2 , 4 一二硝基苯麟 比色法 , SO D 活性— N B T 光化还原法 , 以抑制 N BT 50 %为一个酶单位 , 酸— 电位滴定法 , 苹果酸当量计 , 糖-一裴林 比色法 , 单宁—钨酸钠一磷钥酸
1 9 9 4一 0 2一 10 收稿 。
李昆助理 研究员 , 陈玉德 , 谷勇 , 张志钧 , 侯彬(中国林 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昆明 6 50 21 6) .
二 本文系 1 9 8 8 一 1 9 9 3 年林业部重点课题 “余甘子的繁殖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部分内容 。 杨时宇 , 杨成源同志参加
过前期调查 , 马显达 , 张建云 , 崔水忠帮助分析化验 ,谨致谢忱 。
6 期 李 昆等 : 云南野 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比色法 , 纤维—粗纤维素测定法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和类型
云南的余甘子由于长期处于野生野长状态下 , 各分布区及其局部的小环境条件差异 , 兼之
自然杂交结果 ,形成了相当繁杂的果实类型 。根据余甘子以往的划分方法和结果 [z. 3」, 本又以果
形为主 , 其它性状为辅 , 将云南野生余甘子划分为 30 余个类型 , 并把它 们归纳为 6 个类群 (表
1 )

6 个类群为 :
(1) 球类 : 果形圆或扁圆 , 果面光滑 , 有的带棕红色或褐色斑块 , 果柄基部和果顶平或凹陷 ,
多数无明显棱状突起 。 此类群共 12 个类型 。
(2 )瓜类 : 果形扁 , 果柄基部 、果顶和缝合线均凹陷 , 果实呈明显的 6 瓣或 8 瓣 , 形似分瓣南
瓜 。 此类群共 2 个类型 。
(3) 灯笼类 : 该类群果实侧视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 。 圆形的果柄基部和顶部 , 3 条缝合线凹
陷 , 另 3 条交错的缝合线凸起 , 果实横径大于纵径 。 长形的 3 条缝合线略凹陷 , 另 3 条平 , 果实
纵径稍大或基本等于横径 , 果实从果柄基部至果顶的横径基本相同 , 果柄基部和果顶平 。 此类
群共 3 个类型 。
(4 )梨类 : 果圆形或椭圆形 , 果柄基部有 1一 2 m m 乳头状突起 , 果顶平或微凹 。 此类群共 4
个类型 。
(5) 尖甘类 : 果实侧视似鸡心 , 果顶渐尖 ,横径最大部位靠近果柄基部 , 果面光滑 。此类群共
7 个类型 。
(6) 椭圆类 : 果型长 , 纵横径之比近于 1 , 或略大于 1 。 果面光滑 ,果柄基部和果顶部两头略
尖 , 有的形似枣核 , 核形亦随果型 。 此类群共 5 个类型 。
2
.
2 各类群的 自然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 云南的余甘子主要集中分布于金沙江 、南盘江 、元江 、澜沧江和怒江等五大
水 系 , 除金沙江水系集中分布海拔较高外 (l o。。一 1 7 0 m ) , 其它水系均在 1 6 0 m 以下地
区[4j 。 在属元江水系的双柏县所调查的各海拔高度的 48 个样方中 , 结果植株 2 57 株 , 属球类群
的 1 58 株 , 占总数的 61 . 5 % , 其余 5 个类群仅占 3 8 . 5 % , 椭圆类群最少(表 2 ) 。赤皮甘 、 翡甘 、大
梨甘 、枣甘 、纺锤甘等类型没有碰到 , 而葫芦甘 、倒卵形甘则为本次调查所发现的 。
表 2 类群在各海拔地带的分布状况及 比例
米 释 低于 80 O m
人 ”下 (株数 )
球类群 70
瓜类群 4
灯笼类群 5
梨类群 4
尖甘类群 7
椭圆类群 l
合 计 9 1
8 0 0 ~ 1 2 0 0 n l
(株数 )
1 2 0 0 ~ 1 6 0 0 n l
(株数) (株数 )
所占百分 比
(% )
6 8
l 3
7
l l
1 2
4
1 1 5
1 59
2 2
1 6
1 8
3 6
6
2 5 7
6 1
.
9
8
.
6
6
.
2
7
.
0
1 4
.
0
2
.
3
1 0 0
.
0
6 0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水锹版健护司彩山夺谊浙如翻嫩?切绷粗棍嘶送
米装水健卜空阵旧喋.司绷邪
昌联月蟾划锻拭唱甲娜.史睁旧咪丰酸
目彩水健.契阵胭联价梁华酬惩略司恶概阵水健.吏旧联二华聆咪
司川融.酸只咪娜
夔阵旧联.白、胃草荣
!刃妇概晰.翎日嵘卜目澎巾圳喇希溯军毗
米告畔昌.夔阵旧略二睐草攀毗
粗韧密叫.已的"闪俐锹希姗军联卜司那
渔目澎如绷州略.旧溯彩跪鉴,酬探丰淤
目彩辍件日联户切浙.献草
目留咪.杖叹田袜毗卜酸国辍淤螺略
卜昌毗显最溯擎咪卜叨司习河山夺谊浙如翻嵌9
旧联十睁盛仍吹.诬目摄巾翻嵌.徽-K门只尔卜荣丰叫
电彩盛的吹眨,翻目那如仍.阵水叹图架咪
司送晰.徽O|9尔只钵嵘卜"勺娜联
扣权晰.喊健刊放尔草荣.国理卜-K娜联
娜健.裂湘誉卜"r’聋略
饭留用嗽告.司翻郭摇晰扭护”势娜草芍嵘
樱理扭扣名嫩徽以厘甘卜段9田健霭昨缓里咪
别和爹,臀唱裂二摄盛娜荔司毗案嵘切晰送
司摇翁窦切嘶.端圈艇姆蜘袜咪
困缪昌喋价阵概目彩锹溯军略
日N?工目送略早希娜攀咪护国握
它切瑞窦联.畔锌李略
史睁谊嵘,饭级嗽留二断爵需训袜咪
状彩巨划目昌咪显箭溯擎卜华攀瀚,硕田钵略
衷镇口卜残澎切拳味旧咪
肥睁旧咪.目罄联足日最姗军二淤国草拭略
以袭州豁
C O 》 t、 t、 C , 宁 卜、 口J C ,卜 . t卜 弓心 弓习 t、 咤O 嘴0 1日1 , 宁
. . ⋯ ‘ - 二O C ) 0 C C , C 》 C ) C O
卜〕 C〕 C旧
侧. 亡心 O J
C
,O ‘口 丘叁 口q (旧 以勺 r、 心匀 O J 门心匕户 ,门 , 少 曰 勺 , 州 在门 匕O. ⋯ ⋯C 0 C . C , C , 0 0
C 亡门 尸月 弓O
t、 呢O U节 侧.
O 匀 C , 弓O 口J , 泞
, 宁 电0 IJ勺 亡门 亡门
( : C
.二 C 加 .匀 C , C ) C , O
(tuu„醚理毗纫卜
O C门 C O , 合二 ( C 勺‘口 C ) 口 二 心门 侧 日 卜〕 O 、
上、 (、 r、 O 、 t、 O 卜,以〕 (心 自 J C幻 r 勺 O 匀 O二
0
.
0曰旧.6的垂嚣夏鑫 .月 以勺 目〕 U 〕, ~ 闷 IJ勺 侧 日 ,宁O 习 O、 口〕 O二口〕 (旧 O二 口 〕 C r、 ,才 C 翻 尸闷r 州 峪O 日勺 O r、. . ⋯口翻 《心 弓O 喇叫 【门O 二 以〕 O口 创 J O二
卜?1606 .卜?1600 .8工?686寸
.
160
.
6工的.N6(次)哥霍笼
岌岌墓二岌 二二二立立 二文 工写菜 岌二军蕊 二 哭辱军二二卜.寸0 .98 .卜”.
ƒ妙侧厄略令哥牙卜
侧”展书塑袱.~期酬拟俄咪扣冲帐
的.0寸.0卜.0?O?O的.08
.
0卜.01 .T卜.0的.0卜.0卜.0的.0卜.0卜.0的.0卜.0的.0仍.0寸.0的.0仍.0旧.0由.0卜.00 .08 .00 .8 1.0
ƒJ侧坦咪令哥刃卜州粥
寸 0 对 卜 0 0
日 日 ‘ 以 “
IJ勺 0 1月 户, O I C勺 《习 C : 吧口 , 州 尸 洲
. . . . . ⋯ ⋯目勺 , 宁 C门 O 勺 尸叫 尸叫 吧O 侧 日 匕门 . 门 , 护 甘〕 尸州 尸州 自二 0 1 1产、 U 勺 O J 创, 户勺 O J I门. . . . . . . - . ⋯.心 r门 曰勺 ‘O 仁旧 味口 创勺 闷到日 U, 妇 , 目, 卜J 二
ƒ妙柯略哥鸳卜
的卜.1的0 .296 .1O二 O 嘴口 , 才 O 以〕 O 口 , , 宁 卜】 尸州 O卜J 亡门 尸叫 C O , 七、 O 、 口勺 弓习 嗯习 亡门 O 吕 摇
办】 卜】 C勺 办】 尸叫 尸叫 尸叫 尸叫 尸叫 尸叫 尸叫 r 州
吧习 , 州 t、 C , 弓‘, 卜〕 , 宁 r、尸叫 卜勺 ( 旧 , 宁 ‘勺 C , C〕 以J
.
. ⋯ ⋯心闷 , - 洲 , - 刊 口J 卜J C勺 仁叼 尸叫
C ) U 勺 侧. 叹、 吧口尸叫 ‘习 ‘月 ‘O ‘、
O J 卜 1 口切 尸州 尸州
必荔
C , ‘幻 尸州 ( 〕 O 《二, , 尸 尸 闷
砚口 习勺 侧目 O , 卜】 卜】 沈习 仪 翔 0
If勺 C 加
C( , 护 6 】 言 东 C C闷 r 、 C叼 尸叫 O 二 O ;尸叫 O 沉 , C勺 卜. (幻 O O二 尸叫 月刀 O、口勺 卜〕 C , 仁心 C ( 二 七, , 宁 亡门弓匀 尸叫 《勺 目勺 月口
O 〕 0 1 亏、】 O 〕 卜〕 卜〕 尸叫 尸州 尸叫 尸叫 尸州 卜〕 尸州 卜 〕 C勺 尸州 卜〕 户刊 尸叫 C、】 卜〕 C目 卜】 尸叫 卜〕 卜J O J , .州 尸叫
(已u)令-K铭联毋阵
担拐墩担神担淤巴协担 取国和 摆卿困摆华和锹郑担 担 担 担 担 扣
候 垢 宜 关 健 娜
担 扭
酬 锹
扣碟扣 攀袱扣献 扣献徽 摇‘f,担群 担献状扭椒软担取 华软国扭喊"勺担喊-K扣琳训扣曰以担 担
华 箫
担淤 扭侧长酬拟
拟国摆拟燕 拟担米拟椒坟料喊拟舒
, N 。 , 。 。 卜 o 。 日 国 留 巴 艺 写 写 么 巴 公 吕 品 留 豁 蕊 贯 器 丸 乏 乳 霓
挑骡称少
6 期 李 昆等 :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虽然球类群在林中所占的比例超过半数 , 但其中优 良的类型并不多见 , 以樱甘 (31 株 ) 、扁
甘 (2 5 株) 、旦子甘 (1 7 株 ) 、木甘 (1 5 株 ) 、柿甘 ( 14 株 ) 、 网甘 (14 株 ) 、离甘 (1 4 株)等为多见类
型 , 它们占球类群总数的 81 . 8 % 。 其余类型超过 10 株的尚有尖甘 (16 株 ) 、小瓜甘 (12 株 ) 、 螺
甘 (10 株) , 其它每个类型的植株均未上 10 株 , 累计总合仅占 2 57 株的 34 . 6 % 。
2
.
3 野生余甘子单果重及林地产量 表 3 不同海拔单果重分布状况
云南的野生余甘子从类型上看 , 平均单
果重大于 6 9 的有 9 个 , 将近占所有类型的
三分之一 , 实际上 , 果实较大的类型在野生林
中并不多见 , 各分布区余甘子果实都普遍偏
小 。 在 2 57 株结实植株中 , 平均单果重镇 4 9
的有 1 6 1 株 , 占总数的 6 2 . 6 5 % , 4一 6 9 的有
7 0 株 , 占总数的 27 . 2 4 % , 两部分之和将近占
总数的 90 写(表 3) 。
单果重
(g )
80 0 ~
2 0 0 n l
(株数 )
1 20 0 ~
1 6 0 0 m
(株数)
合 计
(株数 )
所 占
百分 比
(% )
5镇 4
4 ~ 6
6 ~ 8
8 ~ 10

( 10
合 计
6 6 7 2
20 30
3 11
2 2
0 0
9 1 1 1 5
2 3 1 6 1
1 9 6 9
6 2 0
1 5
2 2
5 1 2 5 7
6 2
.
7
2 6
.
8
7
.
8
1
.
9
0
.
8
1 0 0
.
0
开花结实率和挂果量 , 是反映野生余甘子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 调查中发现 ,植株分
布密的地方 , 或是分布于茂密针 (阔 )叶林内的植株 , 高而纤细 , 分枝少 , 开花结实率低 , 单株挂
果量亦低 。从分布的海拔来看 , 56 5 ~ 1 60 m 都有较多的余甘子植株分布 , 而 8 0 ~ 1 2 0 m 植
株生长及结实量稍高于上 、下两个海拔带 (表 4 ) 。 在金沙江水系余甘子分 布区则为 1 2 0 ~
1 6 0 o m [’] 。 这反映了余甘子对水热条件的要求 。
表 4 类群在各海拔地带的分布状况及比例
海 拔 平均株高
(m )
平均地径
(e n
l
)
平均冠幅¹
( m X m )
3
.
6 X 3
.
8
4
.
2 X 4
.
0
3
.
8 X 3
.
7
结实株数
(株 / hm Z )
产 量
( k g / hm Z )
低于 8 0 0
8 0 0 ~ 1 20 0
1 200 ~ 1 60 0
9
.
11
.
1 0
.
::
37 6
.
5
4 0 8
.
0
7 5
.
0
n”1了⋯月认‘亡JO口
¹ 冠幅测量顺序为东西向 x 南北向 。
另外 , 单果重和单株挂果量还因年而异 。对楚雄州双柏县的四株大果类植株的连年观测结
果 , 19 8 8 年平均单果重 10 . 5 9 , 单株产量 2 k g ; 19 8 9 年平均单果重 7 . 0 9 , 单株产果 8 . 4 k g ;
19 90 年虽然开花 , 但没结实 。 说明余甘子存在着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
2
.
4 余甘子果实的主要成份比较
福建的余甘子栽培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 选育出了粉甘等优 良品种 , 果实大小均匀 , 外观
色泽 良好 , 具有商业价值 , 所含成份也因长期的人工选择 、无性繁殖的原 因而相对一致 。而在余
甘子分布较多的云南省 , 这还是一种野生野长的资源 , 长期的实生繁殖和 自然选择结果 , 造成
了单株间在果实成份含量上的差异 , 大于类群或类型间的差异 , 地理分布间的差异亦大于类群
或类型间的差异 。 多点采集的样品分别测定 , 用平均数比较的结果 (见表 5 ) , 采自福建南安 、惠
安和莆田的余甘果与采自云南楚雄 、临沧的余甘果之间差异 比较大 。 福建样品于 9 月底 10 月
初时 , V c 含量 比云南的高 , 酸度也稍高 , 单宁 、纤维的含量却较低 , 故而鲜食口感好 。 云南余甘
果则果肉较硬 , 苦涩感重 , 但福建余甘果中 SO D 活性则较低 。 若福建余甘果延至 12 月采摘 ,
V C 含量就会减少 45 %一 65 % [5] 。 云南余甘正好相反 , V c 可增加 48 %左右 , S O D 活性增加更
大 , 达 50 0 %左右 , 酸度略有提高 , 单宁 、糖有所下降 。 从分布区气候来看 , 福建余甘果实生长期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正值高温高湿季节 , 云南余甘果实生长期也在夏季 , 由干云南高原的特点 , 这时湿度有余而温
度不足 , 即水热搭配不当 , 使果实成熟期晚于福建 。 10 月份以后 , 福建气温逐渐降低 , 云南则照
旧 。 而且 , 由于雨季提供了丰富降水 , 10 月以后云南高原天高气爽 , 阳光充足 , 更促进 了营养成
份的积累 。 所以 , 云南的余甘果要到 12 月以后鲜食才感到可 口 。
同一地区不同海拔带的余甘果间比较 (表 5 ) , 低海拔区 (7 0 0 一 9 0 m )的余甘果中单宁和
纤维含量高于高海拔 区 (9。。一 1 2 40 m ) , 这从鲜食中也可感觉到 , 与果肉的硬度 、涩度感观评
价一致 。
表 5 余甘果主要成份比较 (1 9 9 2 年)
来 源 V
e (Fw )
(n 飞g / 1 0 0 9 )
S() I) (Fw )
(u n it
s
/ g )

(% )
纤 维
(% )
福建
云南
云南
毛 9 0 0 m
云南
) 9 0 0 m
采样 时间
心月 )
9 下旬
10 下旬
水 分
(% )
7 8
.
0 0
7 5
.
8 0
67 8
.
3
5 17
.
5
1 8
.
7 4
4 6
.
4 0 :
.
): :
.
;; :
.
;: ;
.
:;
12 中旬 7 3 . 0 0 76 8 . 9 29 3 . 70 7 1 5 . 0 8 3 . 7 4
12 中旬 7 1 . 4 0 76 9 . 1 30 1 . 5 0 2 . 6 6 4 . 5 6 4 . 4 0 2 . 6 1
3 结果与讨论
(1)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型繁多 , 适 生地较广 , 对于余甘子的选种育种工作和人工果园
建设 十分有利 。
(2 )海拔 8 0 0 一 1 3 0 O m (金沙江水系为 1 0 0 0一 1 6 0 0 m )地带较适于余甘子生长 , 改造野生
余甘子林或建立余甘子人工果园 , 应优先考虑这些地区 。
(3) 鉴于大果型余甘子在野生林内分布较少的状况 , 在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时 , 一定要保护
并发展单果重大于 6 9 , 单株结实量大的植株 , 尽快用优 良无性苗建立人工果园 。
(4) 云南余甘果中 V C 和 S O D 活性含量较高 , 但单 宁和纤维含量也高 , 因而 , 采摘时间应
待 12 月以后 。
(5 )对于部分野生余甘子林开花不结实 , 或平均单果重因年而异 , 各果实类型的遗传稳定
性等间题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刘凤 书 , 侯开卫 , 李绍家 . 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 N 一亚硝基化合物的阻断作用 . 热带作物学报 , 19 8 , 9 (2 ) : “ 一 68 .
陈祝三 , 林金锉 . 福建余甘 . 中国果树 , 19 84 , (4 ) : 35 一 37 .
王锡全 , 叶正大 . 余甘子 . 西南林学 院学报 , 1 9 8 , 8 (1 ) : 42 ~ 47 .
陈玉德 , 李昆 , 杨时宇 , 等 . 余甘子在 云南的 自然分布及野生类型 . 云南林业科技 , 1 9 90 , (4 ) : 42 一 48 .
姚小华 , 盛能荣 , 王炳三 , 等 . 余甘子营养化学成份研究 . 林业科学 研究 , 19 9 2 , 5 ( 2 ) : 1 70 一 1 76 .
6 期 李 昆等 :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6 1 1
A S tu d y o n th e G r o u Ps a n d D is tr ib u tio n C h a r a c te r is tic s o f W ild
E m b liC S in Y u l l a n P r o v in C e
L i K u n C六e n Y u de G u Y o n g Z h a n g Z h心u n H o u B in
A b st r a e t T h e r e a r e a b u n d a n t r e s o u r e e s o f w ild em blie a (P勺lla n th u : 。m blic a L . ) in
Y u n n a n Pr o v in e e
,
Ch in a
.
T h e y e a n b e ela s s ifie d in to s ix g r o u p s a n d t h ir ty t yp e s
.
A m o n g the
5 ix g ro u p s
,
t he g lo b u la r g r o u p 15 the la rg e s r o n e
,
w h ie h a e e o u n t e d fo r 6 1
.
9 % o f the to ta l in
-
v e s t ig a te d q u a n t ity
.
Its p e r e e n t o f fr u it

b e a r in g tr e e s w ith s in g le f
r u it w e ig h t m o r e t h a n 6 9 15
a t a lo w le v e l o f 1 0 %
.
A lt ho u g h t h e r e w e r e a la r g e n u m b e r o f the t r e e s in t h e d is tr ib u t io n
z o n e , th e a v e r a g e y e a r ly y ield 15 o n ly 3 5 0 一 4 1 0 k g / h m , . E m blie a fr u it in Y u n n a n e o n t a in e d a
la r g e a m o u n t o f v it a m in C a n d h a d a h ig h S O D a e tiv it y (7 6 9 m g 八 0 0 g Fw a n d 2 9 3 u n its / g Fw
r e s p e e t iv e l}
,
,
b u t its p e r e e n r o f t a n n in a n d fib r e w e r e hig he r tha n th o s e o f th e F u jia n
‘5 fo r
th e s a m p lin g in D e e e m b e r
.
T h e fr u it s m a ru r e g r a d u a lly fr o m D e e e m b e r to M a r e h o f the fo l
-
lo w in g y e a r
.
It
, 5 s u g g e s t e d th a t t he fr u it

p ie kin g sh o u ld b e d o n e in w in t e r
.
K e y w o r d s e m b lie a
,
d i
s t r ib u t io n
,
fr u it ty Pe
L i K u n
,
A s s is ta n t P r o fe s s o
r ,
Che n Y u d e
,
G u Y o n g
,
Zh
a
ng Z h ij
u n (T he R e
s e a r e h In s t it u t e o f E e o n o m ie In s e e ts
,
C A F
U
. I n
~ :
n 。 ‘砚 n 9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