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Influence of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4) : 357~362
For es t R esear ch          
  * 本文为“八五”攻关专题“桉树纸浆材优化栽培模式”和“九五”专题“桉树纸浆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和培育技术研究”的
部分内容。参加本研究的还有原东门林场的项东云和兰保国等,在此一并致谢!
1998-10-19收稿。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
及经济效益分析*
陈少雄1) 杨建林2) 周国福2)
( 1)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524022,广东湛江; 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东门林场,
532108,广西扶绥;第一作者 34岁,男,高级工程师)
  摘要 试验采用列区试验设计, 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 个因素,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 次重复。密
度因子作主区, 追肥因子作副区,各个因素和各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试验小区面积 0. 04 hm2
( 20 m×20 m ) , 共计 144 个小区,连续 5 a观测。经过方差分析得出, 造林试密度对林分平均高、平
均胸径和蓄积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在 6种参试密度中,造林密度越大, 林分平均高、胸径越小,蓄
积量越大; 6 种配方追肥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显著, 对胸径和蓄积量生长影响显著; 密度与追肥的
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所有 36 个列区试验组合中,按经济效益排列前 5 名的密度和追肥最佳组合分
别为: 2 222 株·hm -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200、150、100 kg , 1 667 株·hm - 2和每公顷施 N、
P、K 分别为 300、200、200 kg ; 1 667 株·hm-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200、150、100 kg ; 2 222 株
·hm-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100、50、50 kg ; 1 250株·hm-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200、
150、100 kg。它们的蓄积量分别为 183. 94、188. 43、169. 95、164. 33、163. 03 m3·hm- 2;利润值分别
为 14 977. 44、14 965. 09、13 832. 83、13 785. 80 和 13 345. 18 元·hm- 2。
关键词 尾巨桉; 造林密度; 追肥; 生长量;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725
  尾巨桉( Eucalyp tus urophy lla × E. grandis)是广西东门林场采用尾叶桉( E. ur op hy lla
S. T . Blake)和巨桉( E . grandis W. Hill ex M aiden)杂交获得的杂交种[ 1~3]。近年来,该品种在
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很受欢迎 [ 3]。本文是首次报道不同栽培措施对该杂交种
的生长量的影响, 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东门林场华侨分场 21林班,年平均气温 21. 2~22. 3 ℃, 极端最高气温
38~41 ℃,极端最低气温- 0. 1~1. 9 ℃,年降雨量 1 000~1 300 mm。土壤为砖红性红壤,随
机抽取 3个土样混合, 测试结果见表 1。前作为柠檬桉( E. citriodora Hook. )。试验地为南坡,
坡度 5°~10°。
机耕全垦整地,深度 30~35 cm; 苗木全为无性系( DH32-13)扦插苗(营养杯) , 苗高 15~
25 cm ;以钙镁磷作基肥, 100 g·株- 1 ;于 1993年 4月 2日定植。
表 1 黄化砖红性红壤的化学组成
母 岩 土层/ cm 有机质/
%
全 N/
( g·k g- 1) pH
水解性 N/
( mg·kg- 1)
速效 K/
(m g·kg- 1)
速效 P/
( mg·k g- 1)
1~33 3. 48 39 5. 0 33. 7 30. 6 5. 3
砂泥岩 34~70 1. 30 40 5. 7 70. 4 2. 0 极少
71~130 1. 07 32 6. 7 29. 3 1. 3 3. 0
1.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列区设计,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个因素,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密度因子
作主区,追肥因子作副区,各个因素和各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试验小区面积 0. 04 hm 2
( 20 m×20 m ) ,共计 144个小区;小区之间间隔 4 m。每年测定 1次胸径和树高。密度、追肥各
水平见表 2、表 3。追肥分2次进行,第 1次于定植后 2个月内进行, 第2次于造林后 38个月完
成。施用的 N 肥为含 N 463 g·kg - 1的尿素; K肥为含 K 600 g·kg - 1的 KCl, P 肥为含 P 160
g·kg- 1的钙镁磷肥。追肥方法,在距树基 20 cm 处挖 15 cm 见方的小穴,待 3种肥施完之后再
盖土。
表 2 密度因子的 6 个水平
水平号 密度/ (株·hm- 2) 行距/ m 株距/m
1 2 222 3. 0 1. 5
2 1 667 3. 0 2. 0
3 1 250 4. 0 2. 0
4 883 4. 0 3. 0
5 667 5. 0 3. 0
6 1 250 6. 0/ 2. 0 2. 0
   表示 6. 0 m 和 2. 0 m 的行距交替出现,下同。
表 3 施肥因素的 6 个水平 ( kg·hm- 2)
水平号  总追肥量 
N P K
第 1次追肥
N P K
第 2次追肥
N P K
1 300 200 200 150 100 100 150 100 100
2 200 100 150 100 50 50 100 50 100
3 200 150 100 100 50 50 100 100 50
4 150 100 100 100 50 50 50 50 50
5 100 50 50 50 0 50 50 50 0
6 100 150 150 50 50 50 50 100 100
1. 3 计算方法
单株材积计算公式采用广西林业设计院研制的公式:
V = 0. 017 745 97 - 0. 004 292 55 D + 0. 000 200 813 6 D 2 + 0. 000 494 599 D H +
0. 000 011 259 69 D 2 H - 0. 001 782 894 H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出材率按照 80%计算,去皮质量 1. 2 t·m- 3 ,价格为 250元·t - 1; 采
伐及剥皮 50元·t- 1 ,木材运输 60元·t - 1, 税收 28. 8元·t - 1 ,合计采伐运输成本为 138. 8元
·t - 1。效益= 产值- 投资( 1+ 6% ) 5- 采运成本。其中 6%为投资的年利率。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量分析
分别于造林后 12、27、37、42、50、62个月进行试验观测。在每个试验小区内,去除边缘行和
边缘株,取中间部分测定(最大测区 55株,最小测区 10株) ;每年测定每木胸径、树高,各次观
测值的平均值列于表 4、表 5。
对树高、胸径和蓄积量进行方差分析, 其结果列于表 6。
35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
表 4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过程
水平号 密度/
(株·hm- 2)
胸  径/ cm
 2 a  3 a  3. 5 a  4 a   5 a 
树  高/ m
 1 a  2 a   3 a  3. 5 a  4 a  5 a 
1 2 222 7. 7 8. 8 9. 4 10. 0 10. 8 3. 80 11. 3 13. 9 15. 2 16. 0 17. 3
2 1 667 8. 5 9. 8 10. 4 11. 2 12. 1 3. 66 11. 5 14. 0 15. 3 16. 8 18. 4
3 1 250 9. 1 10. 7 11. 5 12. 3 13. 4 3. 75 11. 6 14. 2 15. 5 17. 2 19. 2
4 883 10. 2 12. 0 13. 0 14. 0 15. 5 3. 79 11. 6 14. 8 16. 1 17. 6 19. 8
5 667 10. 2 12. 3 13. 3 14. 5 16. 4 3. 54 11. 3 14. 2 15. 4 17. 4 20. 0
6 1 250 8. 8 10. 4 11. 1 11. 9 13. 0 3. 74 11. 4 14. 2 15. 5 16. 8 19. 0
表 5 不同施肥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过程
水平号   胸  径/ cm 2 a   3 a   3. 5 a  4 a   5 a  
树  高/ m
 1 a   2 a   3 a   3. 5 a   4 a   5 a 
1 9. 5 11. 0 11. 8 12. 7 13. 9 3. 88 11. 9 14. 7 16. 0 17. 4 19. 3
2 9. 0 10. 6 11. 3 12. 2 13. 5 3. 69 11. 2 14. 0 15. 4 16. 8 18. 8
3 9. 2 10. 8 11. 6 12. 4 13. 7 3. 81 11. 5 14. 3 15. 6 17. 0 19. 0
4 9. 2 10. 8 11. 5 12. 4 13. 6 3. 76 11. 5 14. 3 15. 5 17. 0 19. 1
5 8. 7 10. 4 11. 2 12. 0 13. 2 3. 31 11. 0 13. 8 15. 1 16. 6 18. 7
6 9. 1 10. 5 11. 3 12. 2 13. 3 3. 84 11. 4 14. 2 15. 5 17. 0 18. 9
表 6 5 年生林分树高、胸径和蓄积量方差分析
项 目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 方 F 值 显著性
重 复 3 32. 13 10. 71 4. 10 显著
密 度 5 119. 51 23. 90 9. 16 极显著
剩余( a) 15 39. 22 2. 61
树 高 施 肥 5 8. 24 1. 65 2. 20 不显著
密度×施肥 25 1. 38 0. 06 0. 08 不显著
剩余( b) 90 67. 27 0. 75
总变异 143 267. 75 1. 87
重 复 3 9. 58 3. 19 6. 13 极显著
密 度 5 518. 96 103. 79 199. 60 极显著
剩 余( a) 15 7. 80 0. 52
胸 径 施 肥 5 7. 76 1. 55 5. 54 极显著
密度×施肥 25 3. 07 0. 12 0. 43 不显著
剩余( b) 90 25. 26 0. 28
总变异 143 572. 43 4. 00
重 复 3 5 583. 67 1 861. 22 2. 55 不显著
密 度 5 35 179. 51 7 035. 90 9. 66 极显著
剩余( a) 15 10 928. 46 728. 56
蓄积量 施 肥 5 7 305. 89 1 461. 18 6. 79 极显著
密度×施肥 25 7 387. 57 295. 50 1. 37 不显著
剩余( b) 90 19 371. 37 215. 24
总变异 143 85 756. 47 599. 7
  对 5年生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的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 1) 6种试验密度对林
分平均高有极显著的影响,造林密度越大, 林分平均高越小,最小造林密度 667株·hm - 2的平
359第 4 期       陈少雄等: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均高最大, 为 20 m, 最大密度 2 222株·hm - 2的平均高最小,为 17. 3 m ; 6种配方追肥对林分
平均高影响不显著;密度与追肥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2)密度极显著地影响胸径生长,密度越
大,胸径越小,这种趋势在 2年生时已经发生,且差值越来越大;最小造林密度 667株·hm - 2
的平均胸径最大,为 16. 4 cm,最大密度 2 222株·hm - 2的平均胸径最小, 仅为 10. 8 cm (详见
表 4)。追肥也显著影响胸径生长,最小值为 13. 2 cm,最大值为 13. 9 cm (详见表 5)。( 3)密度
对蓄积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参试的 6种密度中,密度越大,蓄积量越大;最小造林密度 667株
·hm - 2的蓄积量最小,仅为 119. 48 m 3·hm - 2, 而最大密度 2 222株·hm - 2的蓄积量最大, 为
167. 85 m
3·hm- 2 ;这种差异在2年生时就明显存在,且一直保持到了 5年生(详见表 7)。追肥
也显著影响蓄积量, 6种追肥处理中, 追肥最多的处理 1蓄积量最大,为 158. 94 m 3·hm- 2, 追
肥量最小的处理 5(常规施肥)蓄积量最小,仅为 136. 58 m3·hm- 2 ;这种差异在 2年生时已经
存在,一直延续到 5年生时(详见表 8)。密度与追肥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同的造林密度( 1 250株·hm - 2) , 不同株行距 的配置处理( 4 m×2 m, 6 m / 2 m×2 m )
之间,在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方面都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 5、表 7)。
表 7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平均蓄积量生长过程
水平号 密度/
(株·hm - 2)
蓄积量/ ( m 3·hm- 2)
2 a 3 a 3. 5 a 4 a 5 a
1 2 222 57. 91 93. 31 112. 83 132. 78 167. 85
2 1 667 52. 21 84. 07 102. 33 127. 55 161. 06
3 1 250 45. 53 75. 33 93. 03 116. 39 152. 32
4 883 38. 18 66. 24 83. 21 102. 61 135. 95
5 667 29. 08 51. 71 64. 84 84. 46 119. 48
6 1 250 42. 26 71. 81 88. 13 108. 48 144. 57
表 8 不同施肥处理的林分平均蓄积量生长过程
水平号 蓄积量/ ( m 3·hm- 2)
2 a 3 a 3. 5 a 4 a 5 a
1 50. 31 82. 85 101. 68 123. 41 158. 94
2 43. 59 71. 66 88. 93 109. 63 144. 82
3 44. 98 75. 29 92. 48 114. 24 151. 56
4 44. 36 73. 55 89. 94 110. 92 145. 52
5 39. 05 67. 70 83. 63 104. 81 136. 58
6 43. 59 71. 42 87. 71 109. 27 141. 82
2. 2 经济效益分析
从生长量分析中可知,密度、追肥处理对林分蓄积量的显著影响,在参试的 6种密度和 6
个追肥处理中,密度越大蓄积量越大, 追肥量越多蓄积量越大。本试验林已经有 5年生,达到了
采伐年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密度越大、追肥越多造林成本也越高,虽然蓄积
量大,但未必经济效益最好。表 9列出了本次列区试验中,所有密度、追肥的 36个试验组合的
投入、产出和最终经济效益值(按蓄积量大小排列)。
3 结 论
  ( 1)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在 6种参试密度中,造
林密度越大,林分平均高越小; 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这种趋势在 2年生时已经发生, 且差值越
来越大;密度越大,蓄积量越大, 这种差异在 2年生时就明显存在, 且一直保持到了 5年生。
( 2) 6种配方追肥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显著; 对胸径生长影响显著,胸径最小值为 13. 2
cm ,最大值为 13. 9 cm ;追肥也显著影响蓄积量的生长, 6种追肥处理中,追肥量最多的处理 1
平均蓄积量最大, 为 158. 94 m 3·hm - 2, 追肥量最小的处理 5(常规施肥)蓄积量最小, 仅为
136. 58 m3·hm- 2 ;而这种差异在 2年生时已经存在,一直延续到 5年生时。
( 3)密度与追肥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6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
表 9 5年生施肥和密度的各种组合投资、产出和效益
处理水平
密 度/
(株·hm - 2) 施肥水平号
投 资/
(元·hm- 2)
产  出
蓄积量/
( m3·hm- 2)
产 值/
(元·hm- 2)
利 润/
(元·hm- 2) 产出/投入
1 667 1 3 883. 44 188. 43 45 223. 20 14 965. 09( 2) 11. 6
2 222 3 3 515. 21 183. 94 44 145. 60 14 977. 44( 1) 12. 6
2 222 1 4 145. 71 173. 13 41 551. 20 12 977. 01 10. 0
1 667 3 3 251. 93 169. 95 40 788. 00 13 832. 83( 3) 12. 5
2 222 5 2 837. 72 164. 33 39 439. 20 13 785. 80( 4) 13. 9( 5)
2 222 2 3 468. 22 163. 82 39 316. 80 12 887. 48 11. 3
1 250 3 3 063. 03 163. 03 39 127. 20 13 345. 18( 5) 12. 8
1 667 2 3 203. 03 162. 73 39 055. 20 13 125. 73 12. 2
1 250 1 3 685. 25 160. 42 38 500. 80 12 233. 24 10. 4
1 250 1 3 632. 25 158. 52 38 044. 80 12 100. 87 10. 5
1 667 6 2 900. 78 157. 12 37 708. 80 12 929. 94 13. 0
2 222 4 3 108. 44 156. 69 37 605. 60 12 606. 04 12. 1
1 250 6 2 715. 77 155. 82 37 396. 80 13 038. 43 13. 8
2 222 6 3 162. 94 153. 28 36 787. 20 12 168. 23 11. 6
1 250 4 2 605. 85 151. 78 36 427. 20 12 753. 24 14. 0
1 250 4 2 659. 40 151. 43 36 343. 20 12 644. 13 13. 7
1 667 4 2 846. 39 149. 44 35 865. 60 12 180. 97 12. 6
1 250 2 2 961. 64 147. 57 35 416. 80 11 826. 65 12. 0
1 250 5 2 374. 47 147. 39 35 373. 60 12 593. 15 14. 9( 1)
883 4 2 455. 76 145. 18 34 843. 20 12 247. 90 14. 2( 2)
883 1 3 491. 51 142. 08 34 099. 20 10 530. 13 9. 8
883 2 2 680. 54 139. 42 33 460. 80 11 330. 77 12. 5
1 667 5 2 573. 44 138. 67 33 280. 80 11 393. 85 12. 9
1 250 3 3 009. 48 137. 58 33 019. 20 10 693. 70 11. 0
1 250 5 2 320. 92 136. 66 32 798. 40 11 516. 71 14. 1( 3)
1 250 2 3 015. 19 135. 56 32 534. 40 10 469. 92 10. 8
1 250 6 2 662. 22 135. 29 32 469. 60 10 913. 38 12. 2
883 3 2 851. 89 131. 47 31 552. 80 10 250. 82 11. 1
667 1 3 406. 99 130. 76 31 382. 40 9 431. 99 9. 2
883 6 2 500. 54 130. 58 31 339. 20 10 625. 77 12. 5
883 5 2 173. 00 126. 98 30 475. 20 10 678. 90 14. 0( 4)
667 3 2 774. 89 123. 43 29 623. 20 9 493. 58 10. 7
667 2 2 727. 48 119. 84 28 761. 60 9 172. 90 10. 5
667 6 2 431. 44 118. 82 28 516. 80 9 459. 93 11. 7
667 4 2 373. 94 118. 60 28 464. 00 9 513. 33 12. 0
667 5 2 096. 34 105. 43 25 303. 20 8 475. 63 12. 1
  注:表中( 1)、( 2)、( 3)、(4)、( 5)表示在该列中数值的大小排位。
  ( 4)相同的造林密度( 1 250株·hm- 2 ) ,不同株行距的配置处理( 4 m×2 m , 6 m / 2 m×2
m)之间,在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方面都无显著性差异。
( 5)蓄积量的第 1、2、3、4和 5名,他们的效益排名分别是 2、1、8、3、4; 说明蓄积量最大, 并
不等于经济效益最高, 而投入/产出比排在前 5名之后。
( 6)在所有 36个列区试验的组合中,利润排前 5名的密度和追肥组合分别为: 2 222 株·
hm- 2和每公顷施N、P、K 分别为 200、150、100 kg, 1 667株·hm-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361第 4 期       陈少雄等: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300、200、200 kg, 1 667 株·hm -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200、150、100 kg, 2 222 株·
hm
-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100、50、50 kg, 1 250 株·hm - 2和每公顷施 N、P、K 分别为
200、150、100 kg。
参 考 文 献
  1 王国祥.桉树人工林杂交育种研究.海南林业科技, 1993, ( 1) : 5~11.
2 广西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办公室.尾叶桉引种及其改良的试验研究. 见: 祁述雄主编.国际桉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12.
3 韦炬, 王国祥.万亩桉树示范林.见:祁述雄主编.国际桉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170~
177.
The Influence of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
Chen Shaox iong
1) Yang J ianl in2) Zhou Guof u2)
( 1) Ch ina Eucalyp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524022,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2) Don gmen Forest Farm of Guan gxi Zhu ang Autonomous Region, 532108, Dongmen, Gu angx i, China)
  Abstract A spl it plot ,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 ith 4 replications had been
used. Six spacing t reatments in the main plots, and six levels of fert ilizing in the split plo ts.
The area of each plot w as 0. 04 hm2 ( 20 m×20 m) . T here were 144 plots in this t rial. T he
data w as collected from the f irst year to f iv e years after plant ing . T he results of analysis o f
variance of a tw o-w ay classificat ion show that spacing affect the g row th of mean H , DBH
and volume of Eucalyp tus urophy lla × E . grandis ( P< 1% ) . In the 6 spacing tr eatments, the
mor e of plant ing s, the smaller o f mean H and DBH , but the mo re of volume. The mean H ,
DBH and volume o f the t reatment w ith 667 tress·hm- 2 ar e 20 m , 10. 8 cm, 167. 85 m 3·
hm
- 2
respect ively; those of 2 222 trees·hm - 2 are 17. 3 m , 16. 4 cm , 119. 48 m 3·hm - 2 respec-
tiv ely .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ert ilizer af fect the g row th o f mean DBH and vo lume o f
E. urophy lla×E . grandis ( P< 1% ) . The mean H has no signif icance. In the six fert ilizing
t reatments, the more of total fert ilizer, the mo re of v olume. Level one w ith the most fert ilizer
has the larg est volume, the value reach 158. 94 m
3·hm - 2. Level five w ith the smallest fer til-
izer has the smallest volume, the value is only 136. 58 m
3·hm - 2. T he distance betw een the
volumes happened at tw o years o ld, and w as keeping up till 5 year s. Spacing × fert ilizing has
no signif icance.
  Key words Eucalyp tus. urophy lla × E . grandis; spacing ; fert ilizer; g row th; econom-
ic benef it
36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