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 业 科学 研 究 ,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
赵 品福 陈汉 民 顾 小平
关镶词 杉木林 、 相对地位级 、 合理密度 、 数学模型
杉木 加 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
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 , 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 要使杉木整个群体能充
分地利用地力和光能 , 同时也保证每株林木有足够的营养空间 , 就必须在造林以及林分的生长
过程中 , 通过密度管理 , 使群体能保持合理的密度结构 。 以往 , 生产部门在杉木林的密度管理
中 , 主要以经验和估算为前提 , 或是通过一些测树因子 间的简单相关关系来确定林地的抚育间
伐等 , 一般都只能确定一个大概范围 , 幅度较宽 。 如林分疏密度法 , 冠幅与胸高直径相关法 , 树
冠系数法等〔’〕。 年代初期 , 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根据杉木林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密度与单
位面积蓄积量 、 平均胸径的相关关系 , 分别地位级编制了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图 , 对杉木林分
的密度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然而 由于以 往的这些方法都没有直接以林分 的最大生长量为
目标求算密度 , 因此也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的生产力 。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县 块标准地的调查 , 以获得最大的材积生长量为目标 , 从中筛
选 了 块标地 , 探讨了林分平均胸径 , 林龄 , 相对地位级 , 间的相关关系 , 建立了合理密
度和上述因子间的数量模型 , 以期能用于指导杉木林的生产管理 。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概况
本文试验地位于浙江金华 , ‘ 。 一‘ , ‘一 ‘ , 海拔 一 。 土
壤以红壤 、 黄壤为主 , 肥力中等 , 有机质含量 , 土层厚度 。 左右 。 年平均气温
℃ , ℃ 的有效积温 , 年降雨量 。
参试标地筛选
在金华县范围内以一类资源清查标准地 块和新测标准地 块的数据为基本资料 。 但
如果用全部标地的数据建立模型 , 则势必只能反映杉木林生长的一般规律 。 本文探讨的是林分
生长与合理密度间的规律 , 故首先对建立模型的标准地按以下方法进行筛选 。
首先将 块标准地按林龄和相对地位级大小进行 归类 。 在同一类型中选择林分生长最
好 , 年材积生长量最大标准地作为建立回归模型的标地 。 同时考虑径级大小分布多样性 , 以使
模型反映的径级大小具有连续性 。 按以上方法所选择的标准地 , 由于立地类型和林龄大致相
同 , 故其材积生长量受密度影响最大 , 材积生长量大 , 密度就合理 。 据此 , 对 块标准地筛选
得 块合理密度标地 。 这些参试标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一 收稿 。
赵 品福工 程师 , 陈汉民 浙江 省金华县林业局 浙江金华 。。 顾小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亚热带林 业研究
所 。
, 工 作中得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吕士行 , 浙江林学院教授许绍远 、 郭 仁鉴的指导 , 在此表示谢意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胸径分布 一 。 , 每一个径阶 一 块标地不等 林龄 一 , 每一林龄 块标
地 。
密度 一 株 , , 随着林分径级增大 , 密度有规律地下降 , 密度大小与相对
地位级变化也有关 。
相对地位级 , 大部分标地为 以下 , 以上占 。
材积生长量为 · , 其峰值 出现在胸径 时 , 并随相对地位
级的增大而增大 。
现将本次所选参试标地的材积连年生长
量与金华县森林资源调查时所得材积年平均
生长量进行比较 见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所选标地的年材积生长量比金华县杉木林平
均生长量增加 , 其 中 、 、 、
等 中等 胸径 的标地平均 增 加 , 差异 明
显 , 从林分生产力的角度看 , 可将所选标地作
为合理密度的标地 。
表 参试标地与金华县杉木林年均材积生长比较
产便
、 】】少
全县年均 生长量
〔 · 〕
标地年生长量
〔 · 〕
差量
月工怪勺口乃
⋯八一‘络孟点口口八六
。
。
。
, 林地相对地位级求算
林分的生长受立地条件影响很大 。 杉木林立地条件差异大 , 集约经营度高 , 故建立模型离
不开地位级的因子 。 但立地类型的确定技术复杂 , 工作量大 。 为在应用模型 时能简便地确定林
分的地位级 , 笔者根据林木高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密切关系 , 引进 了相对地位级的概念 , 即 相
对地位级 一林分平均树高 同龄林标准林分树高 。 利用调查的树高因子来确定林分 的立地
条件 。 杉木林同龄标准林分的树高 , 本研究参考了姜志林等 〔’〕编写的 地位级杉木林的平均高
与年龄 的回 归方程 一 , 求得 。 见表 。
表 地位级不同树龄的树高
年龄
树高
! ∀ !
结果 与分析
杉木林分的生长 , 在年龄 、 胸径 、 密度和 相对地位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从所选的合理
密度标地的各因子分析来看 , 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
林分的平均胸径与林龄 、 密度的关系
各地位级杉木林的平均胸径是年龄和密度的函数 , 可用单对数方程 一
表示 。 据此计算得参试标地杉木林胸径生长公式
一
式中 为林分平均胸径 , 为林龄 , 为林分合理密度 。 相关系数 一 , 一 。
林分平均胸径与相对地位级的关系
由于森林的立地质量直接影响着林地的生产力 , 因此在确定林分生长各因子间的数量关
系时就必须考虑立地因子的影响 。 根据对 块标地胸径与其它因子关系逐步回归 , 以拟合度
期 赵品福等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 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为依据得林分平均胸径 与相对地位级 尸 和林龄 的预估模型为
!
相关系数 r~ 0.910 , S 一 1.39 2 。 (2 ) 式表明林分平均胸径随年龄以及相对地位级增大而增大 。
2
.
3 林分的合理密度与林龄 、 平均胸径 、 相对地位级关系
在讨论了林分胸径与林龄 、密度和相对地位级间的数量关系以后 , 为能使建立的数学模型
可直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 , 在一定的林龄和立地条件下 , 根据林分平均胸径来确定合理密度 。
笔者以林龄 A , 平均胸径 D , 相对地位级 尸. 作为因变量 , 建立 了与合理密度 N 间的数量模型 。
N = 4 3 2 0
.
1 8 一 162 .25D 一 46.4 3 In P . X A (r = 0. 940 ) (3 )
另外 , 为了能简单地求算林分达到一定胸径时应保留的合理密度 , 便于生产上确定间伐等
作业 , 利用林分合理密度 N 与平均胸径 D 间的相关关系 , 建立如下简单的数学模型
N = 4 23 2.25 一 164. I D (r = 0.93 7) (4 )
需要说明的是 , 建立的上述数学模型 , 反映的只是合理密度条件下的相关规律 。 这是 因为
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到林分生命活动的平衡 , 造成物质、 能量的紧缺或浪费 。譬如 , 林分
过密 , 则林分各部争夺营养激烈 , 胸径 、 材积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 树冠也相应缩小 。 因此任意密
度条件下的平均胸径等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要比上述关系式复杂 。
3 模型的应用和问题讨论
3. 1 间伐强度的求算
由于建立的模型是在合理生长林分中的数学模型 , 因此可用于求算林分 的合理密度 , 指导
杉木林的抚育间伐 。 例:调查某林分平均胸径为 12 .6 cm , 树高为 9.6 m , 年龄 14 a , 密度 2 70
株/hm , , 问是否需间伐 , 间伐强度为多少?
先 求算林分相对地位级 尸。 ~ 9 . 6 / 1 0 . 2 一 0 .94 1 , 根据 (3) 式得合理密度 N 一 4 320 . 18 一
161 .2 5 X 12.6 一4 6.43 In 0.94 1 只 1 4 一 2 145 株/hm Z。 l司伐强度应为 21 % 。
以上求算的密度反映的是密度生长曲线的峰值 , 随着胸径的增大 , 林分又迅速趋 向过密 ,
要使林分始终保持高的生产力 , 就需及时间伐 , 调整密度 。 但间伐是一项投工量很大的工作 , 事
实上频繁的间伐 , 调整密度是不可能的 。 为了达到高效 、 省时的目的 , 在实践中就需根据经济效
益和生长量相结合 , 确定一个合理的密度范围 。
根据密度曲线研究可知 , 林 分最合理的密度范围是林分饱和密度上限的 0.6 倍 , 下限的
。. 4 倍 , 也就是说 , 林分在最合理密度上下变动 0. 1 倍仍为合理密度范围[s, 4〕。 因此 , 上例的实
际保留密度可为:N 一2 145 一 2 1 4 5 x 1 o % = 1 9 3 0 株/hm Z , 间伐强度为 28写 。
3
.
2 间伐间隔期和林分蓄积量预测
接上例 , 第一次间伐后保留的密度是 1 930 株/h m Z , 根据上述林分合理 密度范围的解释 ,
第二次 间伐可到达密度相对应的合理胸径超 10 % , 即每公顷 1 93 0 株的林分相对应胸径的上
限值 。 根据(4)式求得 D 一 (4 2 3 2 . 2 5 一 1 930/ 164. 1) 又 1 1 0 % 一 15.4 。m , 也就是说 , 保留 1 930
株/hm Z 的林分 , 胸径生长到 15 .4 。m 时 , 就需再次间伐 。 胸径生长到达 15.4 cm 时 , 所需时间
(林龄 ) , 从式 (2 )求得 :A 一 (1 5 . 4 一 2. 842 5)/ (0 .69 7 x o. 941 ) 一 19 a , 前次 间伐与此次间伐的
间隔期为 :19 一 14 一 s a 。 预测间伐时林分的蓄积量为 :平均胸径 15.4 。m 单株材积 x N 。
3. 3 问题讨论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9 卷
(1) 本文建立的密度管理模型 , 是以林分材积生长量为 目标 , 反映了林分最大材积生长量
时 , 密度与胸径 、 林龄及相对地位级间的相关关系 , 因此 , 用模型求算的密度比常规间伐保留密
度略大 , 这也反映 了林分适当密植有利于材积生长量增大的规律[’〕” , 但培养大径材应根据实
际作调整 。
(2 ) 本研究结果是以林分最大生长量为 目标 , 建立林分各生长时期的合理密度模型 。 用此
模型求算合理密度 ,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 由于引入了相对地位级概念 , 故适用于 不同的立地条
件 , 操作简单 , 易于为生产部门所接受 。
( 3 ) 因建模型所用标准地的原始资料来 自对金华县杉木林地的调查 , 故模型一般只适用于
类似林区的杉木林生长 。
参 考 文 献
姜志林 , 叶镜 中 , 周本琳.杉木林的抚育间伐.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9 82 .
林协 , 陈继 团 , 洪 昌端 . 杉木栽培 .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85 .
周本琳.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与应用 .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 19 80 , ( 2) : 2 ~ 29 .
A S t
u
d y
o n
G
r o
w t h
a n
d R
a
t i
o n a
l D
e n s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o
f
C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e e o
l
a t a F
o r e s
t
Z h
a o
P i
n
fu
C h
e n
H
a n
m i
n
g G
u
X i
a
oP
i
n
g
A b
s t r a e t 1 9 0
s a
m P l
e
p l
o t s o
f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c e o
l
a t a s t a n
d
s
w i t h
v a r
i
o u s s
i t
e t y P
e
a
g
e a n
d d
e n s
i t y
,
a t a n e
l
e v a t i
o n o
f 2 0 0 ~ 8
0 0 m i
n
J
i
n
h
u a o
f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e e
w
e r 弓 m e a -
s u r ed . T a k in g th e h ig h e st一 p r o d u e t i o n o f i n e r e m e n t a s a g o a l a n d s e r e e n i n g 4 2 s a m p l e p l o t s a s
r a t i o n a l d e n s i t y s a m p l e p l o t s f o r r e g r e s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 e o m p a r i s o n
,
t
h
e
m
a t
h
e
m
a t i
e a
l
m
o
d
e
l
a
m
o n
g m
e a n
D B H ( D )
,
d
e n s
i t y ( N )
a n
d
a
g
e o
f
s t a n
d ( A )
:
D = 0
.
4 5 8 6 I
n
( 1 5 0 o A /
N ) 一2.769 4 and the m arhem atiealm odelam ong m ean D B H (D ) , r e l a t i v e s i t e e l a s s ( P , ) a n d
a
g
e o
f
s t a n
d ( A )
:
D 一 2.84 2 5 + 0.6 97 O P , X A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I n t h e e o n d i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5
i t
e t y p
e a n
d
a
g
e o
f
s t a n
d
,
t
h
e
m
a t
h
e
m
a t i
e a
l m
o
d
e
l
a
m
o n
g
r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d
e n s
i t y
o
f h i g h
e s t
-
p
r o
d
u e t i
o n o
f i
n e r e
m
e n t
( N )
,
D B H ( D )
,
r e
l
a t i
v e s
i t
e e
l
a s s
( P
s
)
a n
d
a
g
e o
f
s t a n
d ( A ) w
e r e
P
r e s e n t e
d
a s
f
o
l l
o
w
s :
N 一 4 32 0. 18一161.25 D 一 4 6.4 3 In P , X A ; N = 4 2 3 2 . 2 5 一164.ID .
U sin g these m o dels , t h e r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d e n s i t y , i n t e r v a l o f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e u t t i n g , g r o w i n g
s t o e
k
e t e
.
e a n
b
e
w
o r
k
e
d
o u t
.
K
e
y w
o r
d
s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c e o
l
a t a
f
o r e s t
,
r e
l
a t i
v e s
i t
e e
l
a s s
,
r a t i
o n a
l d
e n s
i t y
,
m
a t
h
-
e
m
a t i
e a
l m
o
d
e
l
Z h
a o p i n f
u
,
E
n
g
L
n e e r
,
C h
e n
H
a n
m i
n g ( J i
n
h
u a
F
o r e s t r y B
u r e a u o
f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e e
J
i n h
u a
,
Z h
e
j
i
a n
g 3
2
1 0 0 0
)
;
G
u
X i
a o
p
i
n
g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u
b
t
r
o
p
i
e a
l F
o r e s t r
y
,
C A F )
.
1) 冯林摘译.间伐的理论旧本).国外林业科技资料 (营林 I) , 19 76 . ( 3 ) : 4 4 ~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