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New Forest Pathogen on Hippophae in China: Phellinus hippophaeicola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全 文 :  1997—03—14收稿。
徐梅卿高级工程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戴玉成(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学博物馆)。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徐梅卿  戴玉成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 ,沙棘针层孔菌 Phellinus hip p op haeicola, 根据中国
的材料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该菌为青藏地区沙棘林的
重要病原菌。
  关键词 森林病原菌 沙棘 中国新记录种 沙棘针层孔菌 多孔菌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 L. )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沙棘木腐病广泛发生
于天然林和人工林。谌谟美[ 1]报道该病在西藏和青海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生率达 34%~
78%,严重影响沙棘的生长,甚至造成半株枯死,或全树失去利用价值。但是此病的病原菌在我
国一直被认为是稀针层孔菌( Phell inus robustus ( P . Karst . ) Bourdot & Galzin) [ 1~3]。Jahn[ 4]系
统地研究了生长在沙棘上的针层孔菌,发现它与生长在栎属( Quer cus)上的稀针层孔菌有非常
不同的生态习性及诸多不同的形态性状。故将它确定为一种独立的种 Phell inus hipp ophaeico-
la H. Jahn。此种后来被大多数真菌学家所证实和接受[ 5~8]。
对我国沙棘上针层孔菌的子实体, 笔者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并与欧洲的 Phel linus hip-
pophaeicola 进行了比较, 特别是与该种的模式产地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产于我国沙
棘上的针层孔菌与欧洲的 Ph. hip pophaeicola等同。由于此种为我国首次报道,故为中国新记
录种。现将该种详细描述如下。
1 研究方法
  显微研究方法根据参考文献[ 9]。
2 研究结果
  沙棘针层孔菌(图 1) Phell inus hipp op haeicola H. Jahn, M em . New Yo rk Bo t . Gard. 28
( 1) : 1976, 105~108。
  子实体通常生于树干或树枝上,无柄, 木质,大小为 3~7 cm×2~5 cm×1. 5~4 cm。菌盖
蹄形至半圆形,上表面生长初期有微细绒毛。后期光滑并有时龟裂,黄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环
沟。菌肉灰褐色至深褐色,遇氢氧化钾变黑。菌管多层, 通常 2~7层,与菌肉同色;管口面灰褐
色至黑褐色。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 每毫米 6~8个,管口边全缘。
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无锁状联合。菌肉:生殖菌丝占多数, 浅黄色,薄壁至稍厚壁,通常
简单分隔,分枝,直径为( 2. 5~) 2. 7~4 m( n= 30/ 1) ; 骨架菌丝占少数,褐色,厚壁, 不分隔,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 4) : 380~382
Forest Research     
图 1 沙棘针层孔菌的显微解剖
1.担孢子, 2.担子和类担子, 3.拟囊状体; 4.菌管纵切面
很少分枝,直径为( 3. 2~) 3. 4~4. 5 m( n=
30/ 1)。菌管:生殖菌丝占少数,无色至浅黄
色,薄壁,通常简单分隔并分枝, 直径为( 2~)
2. 1~3(~3. 1) m( n= 30/ 1) ;骨架菌丝占
多数, 平行于菌管排列, 黄褐色, 厚壁, 不分
隔,极少分枝, 直径为( 2. 5~) 3~4(~4. 2)
m( n= 30/ 1)。
子实层无刚毛,担子类球形至桶形,着生
4个担孢子梗, 基部简单分隔, 担子大小为 11
~14 m×8~19 m( n= 10/ 1) ;类担子占多
数,形状与担子相似,但比担子稍小。拟囊状
体葫芦状, 薄壁, 大小为 22~39 m×6~11
m( n= 10/ 1)。
担孢子近球形, 无色, 光滑, 厚壁, 在
Melzer 试剂中呈黄褐色(拟糊精反应) ; 在棉
兰试剂中其壁呈深蓝色(嗜蓝反应) ,大小为
( 5. 2~) 5. 5~7(~7. 5) m×( 4. 8~) 5~6
( ~6. 4) m, L = 6. 18 m, W = 5. 36 m,
Q= 1. 15( n= 30/ 1)。
3 讨  论
3. 1 与欧洲标本的异同比较
研究了我国生长在沙棘上的标本, 发现其管口和担孢子比其在欧洲的稍小, 大小分别为 6
~7个 / mm vs. 5~7个/ mm[ 4] ; 5. 5~7 m×5~6 m vs. 6~7. 5 m×5. 5~6. 5 m[ 4] ,但其
它宏观和微观性状,特别是菌丝结构等与欧洲的等同,上述微小差异属于种内及地理分布变
异。
3. 2 沙棘针层孔菌与稀针层孔菌的区别
沙棘针层孔菌与稀针层孔菌具有相似的宏观和微观性状, 这是前人将两者视为同一种的
主要原因。根据笔者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沙棘针层孔菌的子实体较小,成熟子实体直径
一般小于 10 cm ,其管口面灰褐色至黑褐色, 菌管壁薄,小于菌管直径的 1/ 4, 具有薄壁的拟囊
状体。稀针层孔菌的子实体较大,成熟子实体直径一般大于 10 cm ,其管口面为锈褐色,菌管壁
厚,大于菌管直径的 1/ 4,具有厚壁的拟囊状体。
3. 3 沙棘上针层孔菌的分布
据报道沙棘针层孔菌主要生长在沙棘上,偶尔发现生长在胡颓子属( Elaeag nus)乔灌木
上[ 8] ,引起白腐。
该菌广泛分布于欧洲北部和中部,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及中亚。我国该病主要发生在青藏
高原,但极可能广泛发生于其它沙棘和沙枣( Elaeagnus angustif ol ia L. )分布和栽培地区。
3814 期         徐梅卿等: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3. 4 研究标本
中国:西藏, 昌都类乌齐县, 生于沙棘树干上, 8.Ⅷ. 1976臧穆 57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隐花植物标本 HKAS 5572) ;波密县,生于沙棘树干上, 16.Ⅵ. 1975臧穆 165( HKAS 5175)。挪
威: S r-T r ndelage, 28Ⅶ. 1986 Ko rt iranta 6051 (赫尔辛基大学植物标本 H)。瑞典: Upp-
land, 16.Ⅶ. 1976 Nordin( H ) , 27.Ⅵ. 1977 Nordin( H ) , 29.Ⅵ. 1976 No rdin( H)。芬兰:  land
20.Ⅵ. 1981 Alanko 40298( H )。
参 考 文 献
  1 谌谟美.阔叶树边材腐朽.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森林病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213~214.
  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 808.
  3 臧 穆,滇藏高等真菌的地理分布及其资源评价,云南植物研究, 1980, 2( 2) : 152~187.
  4 Jahn H . P hell inus hippop haeicola H. Jahn . a new species. Mem. New York Bot . Gard. , 1976, 28( 1) : 105~108.
  5 Bernicchia A. Polyporaceae s. l . in Italia Is t. Pat . Vegetale,Bologn a, 1990. 594.
  6 Bondart s eva M A, Parmasto E. Clavis diag nost ica Fungorum URSS . Ordo Aphyllophorales . Fami liae Hymenoch aeta-
ceas , Lachnocladiaceae, Coniophoraceae, Schizoph yl laceae. Len ingrad , Fil ia Leningraden sis, 1986, 192.
  7 Niem ela¨ T. A guide for the ident if ication of th e Finnish p olypores . 6th ed. , Helsin gin yliopiston kasvit ieteen laitok-
sen mon isteita, 1991, 125: 1~105.
  8 Ryvarden L, Gilb ert son RL. European polypores 2. Synops is Fungorum, 1994, 7: 394~743.
  9 Dai Y C. Ch angb ai w ood-r ot t ing fungi 7. A checkli st of th e polypores. Fung. S ci. , 1996, 11( 3, 4) : 79~105.
A New Forest Pathogen on Hippophae in China:
Phellinus hippophaeicola
Xu Meiqing  Dai Yucheng*
  Abstract T he paper r eports a polypo re species, Phell inus hipp op haeicola, w hich is new
to China. It s descript ion is given in detail accor ding to the study on the material f rom China.
The dif ferences betw een it and the related species are discussed. T he species causes signifi-
cant loss in the forests of H ippop hae in w ester n China.
  Key words forest pathogen H ipp op hae new recor d in China Phell inus hip p ophae-
icola polypo re
  Xu Meiqing, S enior En gineer ( T he Research Inst itute of Fores t ry, CAF  Beijing   100091 ) ; Dai Yuchen g( Botanical
Museum , Univer sity of Helsinki , Finlan d) .
  We th ank Prof . Tu om o Niemela( Hels inki, Finland) for giving valuable advice concerning nomenclature.
* Finan cial support to Yuch eng Dai f rom C IM O ( Finland) is gratefully ackn ow ledged.
38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