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Resistance of Pine Trees to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全 文 :第 6 卷 第 3 期
1 9 9 3 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S T R E S E A R CH
V o l

6
,
N o

3
Ju 皿 . , 1 9 9 3
松树对松材线虫杭性的研究 *
杨宝君 胡凯基 王秋丽 孙玉林 吴政民 汪企明
摘要 通过2 3种松树、 5 种松树的10 5 个种源及 1 3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 B u r s a Phe le n c h o s
x 川。P hflu : 的抗性研究 ,结果表明 : 供试松树的抗性差异很大 , 火炬松、班克松、刚松均未感病。 马
尾松 1 年生幼苗感病 , 2 、 4 年生幼苗及10 年生幼树抗病。 湿地松 3 年生幼 苗感病 , 10 年生幼树
未感病。 美国五针松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很大 。 其它17 种均不同程度地感病 。 华山松 21 个种
源均严重感病 , 油松21 个种源均感病 。 马尾松 、 火炬松及湿地松的供试种 源 均 未 感 病 。 除雪松
外 , 其它 12 种非松属树木均感病 。 环境条件影响松树的抗性。 低温不利病害发展 。 不同来源的松
材线虫对同种松树的致病力不同 , 地理位置不同的线虫致病性差异要大于地理位置相同 、 寄主 不
同的松材线虫 。 接种量和松树枯死率呈正相关 。
关盆词 松材线虫 、 松树 、 种源 、 抗性
松材线虫仁B u : s即he le : c无u s x ylop hilu : (S t e in e r & B u h r e r ) N ie k le ] 是松树松材线虫
病的重要病原 。 自19 8 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此病后 , 10 a 间已扩展至南京、镇江两市的12 个县
区 , 安徽、 浙江 、 山东 、 广东 、 台湾和香港也有发生。 对我国松林是个严重威胁 。 此病防治
难度很大 , 因此选育抗病松树就更为重要 。 国内外对松树抗松材线虫的特性已进行了不少研
究[ ’一 6 〕, 但对某些松树抗性的报道不太一致。 因此 , 作者于 1 9 8 5 ~ 1 9 9 1年研究了松树对松材
线虫的抗性 , 以便在病区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树种 , 从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 目的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松材线虫来源
从不同地方或同一地为不同种松树上采到线虫株系 5 个 : ¹ 南 京 , 寄主为黑 松 (P fnu :
rhu n be r君11 Pa r l. ) , 简称南黑 ; º 南京, 寄主为马尾松 (P in . s 二a s : d n i a n a L a m b 。 ) , 简称南
马 , » 南京 , 寄主为火炬松 ( P i忿u s tae da L . ) , 简称南火 , ¼日本茨城 , 寄主为黑松 , 简称
5 6 ; ½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针叶树木削片 , 简称 B x BC 。 这些线虫均分别用裂褶菌
( S chiz op h, llu m s p
.
) 或多毛抱 ( P e st a ld tfa s p . )培养。
1。 2 供试松树及非松属树木
供试的松树有黑松 、马尾松、 火炬松 、华山松 (p inu : al m an di Fra n c h . ) 、 刚松 (尸 . 汀 g ida
19 92一0 3一0 8收稿 。
杨宝君研究员 , 胡凯基 , 王秋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 00 9 1) , 孙玉林, 吴政民 (江苏省南京市老
山林场 ) , 汪企明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
* 本项研究属林业部重点课题 “松树萎蔫病的研究” 、 国家科委重点课题‘松材线 虫病的研究”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张
连芹 、 宋士涵 、 黄焕华先生 、 江苏省 农林厅葛明宏站长对此项工作提供了帮助 , 江苏省林业科 学研究所昊礼才同志参加 了
部 分工作, 特此致谢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M ill
.
)
、湿地松 (P . e llio ttii E n g e lm . )、华南五针松 (P . k脚 a n g to n g e n sis Ch u n e t T s ia n g ) 、
黄山松 (P . ta i留a : e : 5 15 H a ya ta )、 云南松 (P . 夕二 , n a 忿e , 5 1 5 Fr a n c h . )、 粤松 (P . 介拚Iia n a
H a n d

M a z

)
、 白皮松 (P . bu n g e a n a Z u e e 。 ) 、 红松 (P 。 ko : a ie n si s S ie b 。 e t Z u e e 。 ) 、
赤松 (P . d e o s iflo r a S ie b . e t Z u e e . )、 樟子松 (P . : ylv e sr: 15 va r . 二o n g o lic a L itv . ) 、
乔松 (p . g r iffit几11 M eC le ll. ) 、 班 克 松 (P . ba n无: ia o a L a m b . ) 、 油松 (P . ra西u la eIO : 爪15
C a r r
.
)
、 欧洲赤松(P 。 s刀Iv e s t, : 5 L . ) 、 美国五针松 (P . s tr o bu s L . ) 、山地松 (P . c o n to , ta
D o u g l
.
e x L o u d
.
)
、 树脂松 (P . l e s in o sa A it 。 ) 、 山自松 (P . 功o n tic o la D o u g l. ) 和美国
黄 松 (P . p o : d e : o s a D o u g l。 e x L a w s . )。
供试的非松属树木有雪松〔C ed r u s d e o d a ; a (R o x b . ) L o u d ] 、胶极[ A吞ie s ba 。so m e a (L . )
M ill
. 〕、太平洋银极〔A . a m a bilis (D o u g l. e x Lo u d . ) F o r b . 〕、 巨冷杉[ A . g r a n dis (D o u g l。
e x D
.
D o n )〕、花旗松〔P se :‘d o ts o g a , e n z ie sii (M irb . ) Fr a n e o 〕、黑铁杉 [ T s u g a 二 e ; t。。sia , a
(B o n g
.
) C a r r
. 〕、西为落叶松〔L a ; ix o c c fd e n ta lis N u t t . 〕、美洲落叶松 〔L . la r ic in a (D u R o i)
K
.
K o c h〕、北美山地云杉〔P ic e a e n g e l二 a n n ii (Pa r r y) E n g e lm . 〕、 白云杉 [ P 。 g la u c a (M o e -
n e h ) V o s s
. 〕、 黑云杉〔P . 从 a 了ia n a (M ill. ) B . S 。 P . 〕、美国红果云杉 (P . , u be , 5 Sa r g . ) 、和
北美云杉 (p 。 sitehe n sis Ca r r . ) 。
1
.
3 接种及观察方法
6 年生以下的每木用皮接法 , 接种线虫量为每株 1 5 0。一2 0 0 条 。 6 年生以上的幼树用枝
接法 , 接种量为每株 3 5 0 一 4 0 0 条 。湖南洪江和青岛的试验每株7 0 。一 8 0 。条 。对照是培养
菌的浸泡液接种。 接种后 Z a 内观察松苗的枯死情况 。 松苗枯死后将苗洗净 、 剪碎 , 用贝尔
曼漏斗法分离线虫 , 鉴定并记数。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同种松树的抗病性差异
结果表明 (表 1) 不同种松树抗病性差异很大。 但无明显规律 。 单维管束 松亚属 〔St ro 西“ :
(S w e t) R eh d
. 〕和双维管束松亚属(Pl’n : : L . )中均有抗病种和感病种。 火炬松 、 班克松 、
刚松、 马尾松均很抗病。 有些种在不同地为其抗病性不同 , 如华山松在北京的感病枯死率为
1 0 %
、在青岛为46 % , 樟子松在北京为96 % 、在青岛为 8 % , 美国五针松在维多利亚为46 % ,
而在北京不发病 。 即使是相当感病的黑松在各地表现也不同 。 接种条件和时间基本相同 , 由
此看出环境条件对松树的抗病性影响很大 。
据国外报道雪松也可感病 [“] , 但在我国南京人工接种试验中表现了高抗。 在自然界也未
发现其感病 。 但应密切注视其抗病性的变化 , 并选择适宜的栽植条件。
2
.
2 松树的不同种派对松材线虫抗性的位异
马尾松2 个种源来自陕西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贵州 、 江西 、 四川 、湖南 、湖北、
福建 、 广东和广西 13 个省 (区 )。每个种源接种 10 株 1。年生幼树 , 接种用的线虫 5 株用“南黑” 、
5 株用“南马 ” 。 结果均未发病 。
火炬松 20 个种源来自美国维吉尼亚、 北卡罗莱纳 、 南卡罗莱纳 、 佐治亚 、 佛罗里达 、 阿
拉巴马 、 密西西比 、 路易斯安那 、 德克萨斯九州 。 每个种源接种10 株 10 年生幼树 , 供试线虫
3 期 杨宝君等 :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表 1 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杭性差异
苗 龄 死亡率
组别
( a ) (% )
接种 数
(株 )
死亡数
(株 )
苗 龄
组别 树 种
( a )
死亡率
(% )
接种数
(株 )
死亡数
(株 )
华 山 松 6
樟 子 松 4
北 油 松
欧洲赤松 6
白 皮 松 6
京 美国五针 松 6
美国五针松¹ 6
黑 松 7
10 0 30 30
9 6 24 23
6 7 30 20
5 8 24 14
8 9 18 16
0 8 0
0 8 0
8 0 10 8
0 10 0 0
0 10 0 0
0 10 0 0
5 20 1
0 10 0
0 20 0
10 0 10 10
on甘OJ性几oŽ1上,二1一
, .土松地湿火 尾炬马刚雪黑
”U。234020曰,孟
‘.上,山on自Žo”0几U叮‘03.1,一,山勺U月O0n九J八.o甘”Ž亡曰d孟,‘弓山,的二」nJ九Q的舀,自‘峪住nO4口伙华 山 松
华南 五针 松
湿 地 松
黄 山 松
云 南 松
粤 松
火 炬 松
马 尾 松
黑 松
湖南洪江
江苏南京白 皮 松
云 南 松
东北 红松
华 山 松
黄 山 松
赤 松
樟 子 松
乔 松
班 克 松
黑 松
,
;
no拍b,1,‘d.
目.J1,
孟性左Ž‘任J‘从ZC山,一2,‘73406内Jn匕”匕曰J任d刃怡‘咬
丝 马 尾 松 2 0 15 。四
山 地 松
树 脂 松
美 国五针松
山 白 松
美国黄松
¹加大拿维多利亚
d工,上,止,几O山八”l,11一IC‘内」n”n甘丹b冉9Q叼n.只†nJA,上亡一l孟怪4‘趁通3Ad
‘106
咭上
九h比J”1
2
‘4
一了0OJ1上Jn勺d33
¹ 供试线虫为B x BC , 其余均为南黑 。
为南黑。 结果均未发病 。
湿地松21 个种源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 、 南卡罗莱纳 、 佐治亚、 佛罗里达、 密西西比、 路
易斯安那 、 德克萨斯、 阿拉巴马八州及我国广东台山 。 每个种源 10 株 、 树龄10 a , 供试线虫
为南黑 。 结果无一发病 。
以上三组在接种时 , 同时接10 株同龄黑松 。 结果黑松全部发病。 证明接种是有效的 。
油松21个种源 , 均为 3 年生容器苗 , 华山松21 个种源 , 均为10 年生幼树 。 供试线虫均为
南黑 , 结果见表 2 。
马尾松 、 湿地松 、 火炬松三种松树的不同种源均未发病 , 其种源间抗病性无差异。 华山
松21 个种源均严重感病 , 差异不显著 。 油松21 个种源均感病 , 差异较显著。 因此认为同一种
松树种源间抗病性的差异不如种间差异显著 。
2
. 3 不同来源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差异
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见表 3 )对同一种松树的致病性有差异 。 而来自不同地方的松材线
虫的致病性差异比同一地方不同树种上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差异要显著 。 这可能是由于松材线
虫在某地生活年代久了以后 , 对各种条件 (包括寄主 、 媒介昆虫、 气候因素等环境条件 )都逐
渐适应了 , 从而形成了它固有的特性 。
2
. 4 接种量和松树发病的关系
结果表明 (见表 4 ), 接种量和松树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 接种量大则发病率高 , 但感病树种
2 5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衰 2 油松 、 华山松不同种耳筑脚性比较
死 亡 率 死 亡 数
油 松种源 华山松种源
(% )
接 种 数
(株 ) (株 )
死 亡 率
(% )
接 种 数
(株 )
死 亡 数
(株 )
1928536587930201”5肠此369587839水元县峪源川山都河坪和江城昌安始天广清怪陇拌架兴康大巫佛西武通万阳柞宜镇建n.一Ž”丹U工毖‹:Jn甘已从沙己0”匕Ž八J,O目一Ot才月任Jqn工‘口。†厅’ŽU6月匕70自JS溪昌山淇中源化平西泉宁龙肃耳德城隆彼本建开千北绥遵抚迁平青兴承宁甘隆寺油黄沁
黑松¹ 对照 10
¹ 3 年生黑松 , º 7 年生黑松。
黑松 º 对照
95
100
95
10 0
10 0
92
10 0
10 0
10 0
10 0
10 0
9 6
10 0
100
100
88
94
100
100
100
100
100
0tl几J月限0.‘.工R”己1斤性‘曰兮任,.Ž份才j已Jj.ln仙
,几,且孟二11.,人.且,二1止自
ŽU八甘00U1
”
n.几臼”Oo,自,臼山勺‘力nn山月介介几J移曰心
表 3 不同来娜松材级曳致. 性比较
( a )
对一 . . . . 口‘. . . . . . . . .苗 龄 供 试 线 虫树 种 项 目 —一一—-— - -—— 一 劝 叭0105634‘205华 山 松樟 子 松
油 松
欧洲 赤松
白 皮 松
死亡 率( % )
接种数(株 )
死亡 数《株 )
死亡 率( % )
接种数(株 )
死 亡数 (株 )
死亡 率 ( % )
接种数 (株 )
死亡数 (株 )
死亡率 ( % )
接种数 (株 )
死亡数 (眯 )
死亡率 ( % )
接种数 (株 )
死亡数 (株 )
1 0 0
10
10
1 00
8
8
5 0
1 0
5
50
8
4
67
6
4
1 0 0
l0
1 0
1 0 0
8
8
3 0
10
8
5 0
8
4
10 0
8
8
1 0 0
1 0
10
8 8
8
7
7 O
1 0
7
7 5
8
6
10 0
‘忽
4
B x BC
1 0 0 0
9 1 0
0 0
4 3 0
7 8
3 0
10 0
10 10
1 0
13 0
8 1 0
1 0
0 0
7 8
0 0一 -一一一- ~ . 州. . . . . 门. . . . . . . , , 州, , , . 甲. , , , . . . .
3 期 杨宝君等 :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在接种量很低的情况下即可枯死 , 所以正相关关系不明显。
表 4 接种l 和松树发病的关系
树 种
苗龄
( a )
线 虫 接 种 量 (条 / 株 )—— 对 照1 0 5 0 10 0 2 00 4 0 0 1 0 0 0 2 0 0 0 10 0 0 0 2 0 0 0 0黑 松 3 1055一nŽ口”O尸JJ任几UtJS251n11,10一一1013 0 3 0 7 01 0 1 0 1 03 3 7一 一 1 0一 一 10一 一 1 801512 1 0 0 10 0 1 00 1 0 0 01 01 0 2 :八”亡J几Un”点Uq‘,白一00马尾松 1 八U户O产O,1上目.上棒子松 3 死亡率 ( % )接种数 (株 )死亡数 (株 )死亡率 ( % )接种数 (株 )死亡数 (株 )死亡率 ( % )接种数(株 )死亡数 (株 )2 . 5 接种时问和松树发病的关系1 9 1年 6 月 7 日于北京接种 6 年生华山松 27 株 , 接种量为每株2 0 0 条线虫 。 同 年 9 月23日再接种 G 年生的华山松苗 , 接种量为每株 10 、 5 0 、 x o o 、 1 0 0 0 、 2 0 0 0 、 1 0 0 0 0 、 4 0 0 0 0条线虫 , 每个处理设 6 株 , 共 42 株 。 接种后置于室外 , 1 1月 1 5 日移入温室 。 两次供试线虫均为南黑 。 结果 6 月 7 日接种的 27 株苗经 3 个月后全部死亡 , 经分离均含大量线虫。 而 9 月23 日接种的4 2株华山松经 5 个月后 , 仅接种1 0 0 0 条线虫的松苗有两株叶色稍变黄 , 其它均生长良
好。 6 月 7 日的气温为 16 ~ 2 5 ℃ , 9 月23 日的气温是 14 一2 5 ℃ 。 两 日的温度很相近 。只是 6
月以后天气转暖 , 而 9 月以后天气变凉。 因此 , 认为接种后的低温对松材线虫的繁殖不利 。
2
.
6 1 2种非松属植物对松材线虫的杭性
结果表明 (见表 5 ) , 这12 种树木均可受
松材线 虫侵染 。 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两种落
叶松严重感病 。 因此 , 对我国种植面积很大
的落叶松的感病性也应予以查清。
表 5 12 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的抗性
死 亡 率
( % )
接 种 数
(株 )
死 亡 数
(株 )
2,自山几011八Jl勺,一了月O,二n‘勺山,124别以0八石n6几J4丹O一b心.Q”及”1山,勺曰0‘O朽n亡d,自
3 讨 论
( 1) 现在国内外关于松树对松材线虫的
抗性研究甚多 。 据真宫报道闺 , 白皮松 、山地
松 、树脂松 、油松均是抗病的 , 美国黄松是感
病的。这与本试验的结果不一致 。其原因是 :
首先 , 每一种树木在长期生长过程中适应原
产地的环境条件 , 如气候 、 土壤 、海拔、生物
胶 撒
太 平 洋 银 桩
巨 冷 杉
花 旗 松
黑 铁 衫
西 方 落 叶 松
美 洲 落 叶 松
北美 山地云杉
白 云 杉
黑 云 衫
美 国红果云杉
北 美 云 杉
区系等。 如将该树种种植在与原产地生境差 注 : 供试线虫 为 B “ BC, 苗龄为 4 一 6 年 生盆栽苗 。
别很大之地 , 其生长 、 发育等特性必受影响 , 这可能是同一树种在不同地为抗病性不同的原
因之一 ; 其次 , 各地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差异 , 再有实验条件的差别对抗病性也有影响。 如
盆栽苗 、 容器苗的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大 , 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它们的抗病性会比大田中的
苗木差 。
扎这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 , 自南京发生松材线虫病后 , 对马尾松的抗病性
有不同认识 , 同时在 自然界马尾松也感染了松材线虫病 。 因此 , 对马尾松的抗病性进行深入
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 本项研究几组试验中的马尾松均朱发病或极少发病 , 仅在广东接种的 1
年生马尾松感病 , 当接种量为每株2 0 0条和 20 0 。条时感病率分别为 56 %和50 % 。 据报道〔’〕
这可能是由于线虫对不同苗龄的植株致病作用不同 。 1 ~ 2 年生幼苗组织幼嫩 , 线虫取食薄
壁细胞 , 造成组织破坏而导致松苗死亡 。 而 5 一 6 年生幼树受线虫侵染后是水分通道机能障
碍而导致缺水枯死 。 至于马尾松在自然界感病的原因推测有如下几点 : 首先 , 马尾松不抗松
褐天牛 (M o , o eha , 。5 a lte : n a tu s H o p e )。 广东林科所宋士涵等人[ ‘]曾比较T 松褐天牛在 6 种
松树枝条上的取食情况 , 其中取食量最多的是马尾松 。 在天牛密度很高的松林中 , 由于取食
的天牛多 , 所以马尾松上的线虫接种量相当大 , 过大的接种量就克服了马尾松的抗性; 其次 ,
有些地区马尾松长势不好 , 多种病虫同时危害 , 削弱了马尾松的抗病性 。 如1 9 9。年 7 月在广
东深圳沙头角林场随机调查了 1 0 株枯死或濒死马尾松 , 其中受松突圆纷危害8 株 , 受松褐
天牛危害84 株 , 而松材内有松材线虫的仅49 株。 再有 , 有些地区有马尾松和黑松的杂交 后 代
存在 , 有些易受松材线虫的危害 。 1 9 9 0年10 月于南京中山陵采集马尾松针叶 , 50 株健株中有 2
株 、 43 株濒死株中有 4 株具中生树脂道 。 当然这不是马尾松感病的主要原因。 还有 , 松材线
虫致病性变化也是可能的 。
(3) 在自然界 , 松树或松科其它属树木抗松材线虫的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所以在选
择造林树种时 , 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进行造林 。 人工接种的试验结果可供参
考 , 但它受地点、 条件 、 材料的限制 , 与自然状况不尽相同。 所以在选择本地适宜树种时 ,
应进行一定的抗病性鉴定 。 同时 , 还应了解所需树种抗松褐天牛的特性 。 为预防抗病品种抗
病性的丧失及线虫的致病性发生变化 , 应尽量避免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混杂种植 。
今 考 文 献
1 杨宝君 , 工秋丽 , 邹卫东 , 等 . 不 同松树品种对松材线虫的坑性 . 植物病理学报 , 1 9 8 7 , l 7( 4 ) : 21 1 ~ 2 “ .
2 Fu ta i K
,
Fu r u n o T
.
T h o v a r ie ty o f re s is ta n ee s a m o n g p in e s p e e ie s t o p in o w o o d n e m a t o d e
,
B u r s a 尹儿e le n e h u s l‘夕n 公c o l。: , B u ll. K y o to U n iv . Fo r . , l , 7 9 , 5 1 一 2 3 ~ 3‘.
3 1)w in e ll l
,
D
,
R e la t iv e s u s e e P tibilitie s o f fiv e Pin e s Pe e io s t o th r e e p o p u la tio n s o f th e p in e w
-
o o d n e m a to d o
.
Pla n t D js e a s e
,
1 0 55
, ‘9 ( 5 ) : ‘4 0 ~ 4 4 2
‘ K iy o ha ra T , T o k u s h ig e Y . In o e u la t io n e x p e r im e n ts o f a n e m a to d e , B u r sa Phe le 门c 内u ‘ s p . , o n to
p 1 n e t找 e s . J . Jp n . Fo r . S o e . , 1 9 7 1 , 5 31 2 2 0 ~ 2 1 3 .
5 M a m iy a Y
.
P a t ho lo g y o f th e p in e w ilt d ise a se e a u s o d b y 刀盯 : a 夕ho le o e h “s x , lo P h‘[I‘5 . ,\n n . R e v .
Ph y to Pa th
. ,
19 8 3
, 2 1 , 2 0 1~ 2 2 0
.
6 T a m u r a ll
,
D r o Pk i n V
.
R e s is ta n e e o f p in e t re e s to Pin e w ilt ea u sc d b y t ho n e m a to d e
, 刀‘店r s u -
如e l。。c 几:: 、 “ , lo l) h‘[“5 . J . Jp n . Fo r . S o e . , 1 95‘, 6‘一 30‘一3 22 .
7 K u r o d a K
.
M e e h a n is m o f p in e w ilt fo llo w in g in fe e tio n o f B “。s a 尹h o le ”e h 王‘s x 夕10 夕h ilu : . F o re s t
P e s ts
,
1 9 9 0
, 4 4 (1幻 . 5 3 9 ~ 5 4 2 .
8 宋士涵 , 张连芹, 黄焕华 , 等 . 松墨天牛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技通讯 , 19 9 1 , ( 6 ): 9 一 13 。
3 期 杨宝君等: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25息
S tu d ie s o n the R e s is ta n e o o f P i
n e T r e e s to P fn e 研o o d
N e 从a to d e , B u r sa Phe le n c hu s x 夕lo Philu s
Y a n g B a o ju n H u K a iji W a n g Q iu li S u n Y u lin
W u Zh e n g m in W a n g Qim in g
^ b str a et R e s is ta n c e o f 2 3 Pin e sPe e ie s a n d 1 0 5 Pr o v e n a n e e s o f 5 P in e
sP e e ie s a n d 13 tr e e sPe e ie s o f P in a e e a e o th e r th a n Pfn u s t o P in e w o o d n e m
-
a to de w e r e d e te r m in e d
.
T h e r e s is ta n e e o f 2 3 Pin e sPe e ie s v a r ie d g re a tly

P in u s ta e d a
,
P
.
ba nks fa n a
,
P
. , ig id a w e r e n o t in fe e te d
.
T h e r e s is ta n e e o f 尸.
m a s s o n ia n a w a s r e le v a n t to th e s e e d lin g a g e
, o n e 一y r o ld s e e d lin g s o f th e
P in e w e r e in fe e te d
,
b t t tw o

y r
,
fo u r

y r o ld s e ed lin g s a n d te n

y r o ld tr e e
w e r e r e s is ta n t

T h e r e s is t a n e e o f d iffe r e n t P ro v e n a n e e s o f o n e P in e sP e c ie s
u s u a lly w e r e n o t s ig n ific a n t
.
A lm o s t a ll o f th e t r e e s o 七h e r th a n P in u s w e r e
d is e a s e d e x e eP t C ed r u s d e o d a 犷a

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e o n d it io n s in flu e n e e t h e r e s
-
ist a n e e o f P in e h o st o b v io us ly

L o w te m Pe r a t u re w a s n o t fa v o u r a b le fo r
d is e a s e de v e lo P m e n t

T h e Pa t h o g e n ie it ie s o f Pin e w o od n e m a t o d e Po Pu la tio
-
n s fr o m d iffe re n t lo c a tio n s a n d P in e sPe e ie s to th e s a m e P in e sPe e ie s w e r e
d iffe r e n t
, a n d th e d iffe r e n e e a m o n g th e n e m a to d e Po P u la tio n s fr o m d iffe r
-
e n t lo e a tio n s w a s m o r e re m a r k a b le th a n t ha t a m o n g th e Po Pu la tio n s fr o m
d iffe r e n t P in e sPe e ie s in th e s a m e lo e a tio n

In o e u lu m d e n s ity a n d P in e m o
-
r ta lity a ss u m e Po sitiv e e o r r e la t io n
.
B e s id e s
, th e r e sjs t a n e e o f P in u s 执 a s so -
n ia n a w a s d is e u ss e d

K e y w o r d s P in e w o o d n e m a to d e
, Pin e sPe e ie s
, Po P u la t io n
, r e s is ta n e e
Y a n g B a o ju n
,
Pr o fe ss o r
,
H u K a iji
,
W
a n g Q iu li (T h
e R e s e a re h In s titu te o f Fo r e s tr y
,
C A F Be
-
1ji n g 1 0 0 0 0 1 ) , S u n Y u lin
,
W u Z h
e n g m in (L a o sha n F o re s t C e n t加 o f N a n jin g e ity , J ia n g su P r o v i-
n e e ), W
a n g Q im i
n g (Fo re st R e s ea r e h In stit u te o f Ji a n 之su P r o v in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