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Biolog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Erionota sp

棕榈弄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全 文 :第 4 卷 第 6 期
1 9 9 1 年 12月
林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T R ES E A 只C H
V o l

4
,
N o

6
D e e
。 ,
1 9 9 1
棕桐弄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周 宗 瑞
(湖甫省安化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
关盆词 棕搁弄操 , 生物学特性 ; 防治
棕桐弄蝶(E汀on of a sP . )是我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害虫 , 大量发生时 , 可将棕叶大部
或全部吃光 , 仅留叶脉 , 导致棕桐枯死 。 1 9 8 8一 1 9 9 0年 , 安化县由于该虫暴发成灾 , 造成 50
多万元经济损失 , 严重影响了棕桐生产和广大农民发展棕桐生产的积极性 。 为摸清该 虫的生
物学特性 , 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 , 我们于 1 9 8 9年 5 月至 1 9 9。年12 月 , 对棕桐弄蝶 进 行 了 研
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 分布与寄主
根据调查 , 棕桐弄蝶在我省的新化 、 邵阳 、 麻阳 、 怀化 、 淑浦、 吉首、 武陵源以及郴州
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 但在安化县发生最为严重 。 除危害棕桐外 , 对竹子 、 高粱 、 玉
米 、 甘蔗亦有危害。
2 形态特征
(1 ) 成虫 : 雌虫体长9 . 4 ~ 1 0 . 0 m m , 翅展3 5 . 0~ 3 7 . 0 m m ; 雄虫体 长 8 。 5 ~ 9 . o m m ,
翅展28 ~ 32 m m 。 全 体为黑褐色 , 触角线状 , 末端膨大似棒状而有反钩 , 近端处灰 白色 ,
前翅黑褐色 , 具三个白色透明倒品字形排列的白斑 。 腹部有褐色鳞毛环 , 腹末密被长而尖 的
褐色鳞毛 。 雄虫腹部略比雌虫小 (图 1 一 1 )。
(2 ) 卵 : 半圆形 , 顶端稍平 , 黄白色 , 外饰浅灰色网状花纹 , 高。. 2 m m , 宽 o 。 18 m m ,
排列成带状或块状 (图 1 一 2 , 3 )
(3 ) 幼虫 : 共 5 龄 , 初龄幼虫青绿色 , 半透明 , 体长1 . 2 ~ 1 . s m m , 头壳宽度约。。Z m m ,
头呈红褐色 , 单眼区为红褐色 。 2 龄幼虫头壳宽。。 4~ 0 。 5 m m , 3 龄幼虫1 。 0~ 1 . 2 m m , 4
龄幼虫 1 . 4 ~ 1 。 5 扭m , 5 龄幼虫 1 。 8 ~ 2 . o m m 。 老熟幼虫体长为 1 8 ~ 2 3 m m , 胸足发 达 ,
腹足 4 对 , 臀足 1 对 。 臀足趾钩呈二横带 , 每排 9 一n 个。 臀板与体色相同。 亚背线、 气门
上线、 气门下线部位 , 每节有细绒毛 (图 1 一 4 )。
(4 ) 蛹 : 雌蛹体长9 。 5 ~ 1 1 . o m m , 初时呈褐色 , 近羽化时为黑褐色 。 茧呈白 色 , 顶 端
织有圆盖 , 长 15 。 i~ 2 0 m m , 宽 5 . 0~ 9 . s m m (图 1 一 5 , 6 ) 。
本文于 1 9 9 1年 5 月29 日收到 。
* 本文承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仲等先生鉴定学名 , 湖南省林科所彭建文研究员审阅并修改文稿 , 北京林业大 学
李镇宇教授的协助 , 侯伯鑫 同志绘图 , 在此一并致谢 。
7 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图 1 棕们弄蛛 : 1 . 成 虫 , 2 . 卵块 , 3 . 卵顶侧面观(示表面网状花纹 ) ,
4
. 幼 曳 , 5 . 蛹 , 6 . 茧 , 7 . 危害状
3 生物学特性
3
. 1 生活史
棕桐弄蝶在我县一年发生 2 代 , 以 1 ~ 2 龄幼 虫在被害棕叶内吐丝卷叶越冬 。 次年 3 月
中旬温度在 10 ~ 16 ℃时开始活动 , 4 月下旬至 5 月上中旬为幼 虫取食盛期 , 5 月下旬开始 吐
丝结茧化蛹 , 6 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 , 6 月下旬为羽化末期。 第一代幼虫于 7 月初开始化蛹 ,
8 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 , 8 月下旬为末期 , 个别可延续到 9 月上旬。 第二代幼虫 9 月中下旬开
始孵化 , 10 月初为孵化盛期 , 10 月下旬为末期 , 幼虫危害到 10 月下旬 , 陆续进入越冬状态 。
3

2 生活习性
3
.
2
.
1 卵 一般产于被害棕叶尖端或叶脉反面。 卵的历期见表 1 。
裹 1 徐 桐 弄 姚 卯 历 期
历 期 ( d )
(林科所 , 1 9 9 0 · 9 )
观察卵数
(粒) 最长 最短 平均
平均发育 天数
(d )
、 J _ 1 0 0 1 5 1 2 13 . 5
(平均 2 5 ℃ , R H s3 . 6 % )
1 4
1 5
1 4
1 5
16
15
野 外
(平均 2右℃ , R H 8 6 . 5 % )
10 0
1 0 0
17
18
16
18
1 9
18
.
5
一b11DQn”‘工,五人二1几n‘U几l”nU”ŽŽ“Ul匀,上‘呀几
6 期 周宗瑞 : 棕桐弄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3

2
.
2 幼 虫 白天孵化 , 以清晨最多。 孵化时从精孔处咬破卵壳爬出 , 历时 10 m in 左右 ,
孵化率为90 % 。幼虫孵化后在原棕叶受害处叶内吐丝粘连 , 一个缀叶内一般群集 4 一 8 头 幼
虫 , 少则 1 头 , 多则 10 多头 。 初孵幼虫群集叶内静伏不动 , 1 一 2 天后开始取食叶片表皮和
叶肉 , 被害叶片边缘呈铁褐色斑点和小缺口 。 幼虫夜间活动取食 , 早晨 5 时前后缩回叶内隧
道中栖息 。 幼虫 4 一 5 龄时是危害最盛期 , 可将全叶食尽 , 仅留叶脉 (见图 1 一 7 )。 据观察 ,
1 头幼虫一晚可取食叶片 9 。 4~ 15 . 4 c m “。
幼虫蜕皮时虫体前后蠕动或摇摆 , 停止取食 , 蜕下的皮留在叶内 , 幼虫重新群集于叶内
危害 。 各龄幼虫历期见表 2 。
表 2 棕搁弄蛛各龄幼虫历期 (县林科所 , 1 9 90年)
龄期
最长
(d )
平均
平均温度
(℃ )
平均 相对 湿度
(% )
4 9
5 9
4 4
1 9
1 4
8 1
8 4
8 3
‘OU工勺自U
.⋯n已,占6几b,二1.15 0 26 04 5
2 0
1 5
口上,几内匕1二O一Žb‘峡八山月上.上2nJJ,尸a
3
.
2
.
3 蛹 幼虫老熟后从危害处爬出 , 在虫疤边缘或叶片内吐丝结茧 , 结茧 后 2 ~ 3 天 开
始化蛹 。 越冬代从结茧到成虫羽化共需18 一20 天 , 蛹期15 天左右 , 第一代从结茧到羽化 12 夭 ,
蛹期为10 天左右 。
3

2

4 成虫 白天羽化。 以上午 10 ~ n 时最多 。 羽化时将蛹壳的2 /a 带出茧外。 从羽化到飞
翔约25 m in 左右 。 成虫白天活动 , 晚上静伏不动 , 无趋光性 。 成 虫羽化后 2 ~ 3 天 开 始 产
卵 , 在一处可产卵 4 ~ 5 粒 。 一只雌蛾平均可产卵50 粒左右 。 越冬代雌蛾平均寿命为 8 天 ,
雄蛾约 5 天 ; 第一代成虫寿命一般为 5 一 7 天 。 据观察 , 室内饲养雌雄性比为 1 : O。 79 , 野外
采集的为 1 , 0 . 75 。
4 防治试验
用2 0 %三氯杀蜻醇乳油 、 40 %氧化乐果乳油和 50 % 甲胺磷乳油 , 配成不同倍数的稀 释
液 , 喷洒叶面 , 对 3 ~ 4 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 。 每个处理重复 4 次 , 另设对照 。 喷药后 2 、
8

12

48 h 统计幼虫死亡数 , 试验结果见表 3 。
将表 3 数据 作 si n 一 ’扩 x 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 , 处理间 尸 = 6 . 0 15 7 , 表明各组处理效果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不同药剂处理差异 比 较 , LsD 。. 。。 = 13 . 78 , L SD 。. 。: 二 18 . 18 , 由此可
以看出 , 以三氯杀瞒醇 50 0倍液、 甲胺磷 1 0 0倍液和氧化乐果 30 0倍液防治棕桐弄 蝶 效果 最
好。
丫0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衰 3 不 同 药 荆 防 治 效 果
稀释倍数
( x )
供试虫数
(头 )
死 亡 率 (% )
I 兀 nI 万
‘日”J.UŽO几l应1自甘‘U90Žn9l盛U仙,五二人‘土1八U甘‘Un仙00‘O甘O口O臼Ž,生nl汽1.UO八U.‘八US盛才”OŽ吕丹U曰.人工八几甘民U‘血1.目户卜9OU冉U9,五二
三 氛 杀 蜗 醉
5 0 0
8 0 0
1 0 0 0
4 0
4 J
4 0
n仙n甘ŽU月,马通ŽJ凡U一”曰U八n,口巴曰0
氧 化 乐 果
1 00
1 00
1 0户
01.1”n9
品石
nU自U六“l‘U匕UŽn钻口且曰上‘.人几甘JnŽ妞月,J兮‘、
甲 胺 磷
8 0 0
1 0 0 0
1 5 00
对 照 ( 水 )

4 S t u d 夕 。月 th e B fo lo g 夕 a n d C o n tr o l M e tho d s
o f E r io n o t a sP
.
Z h o u Z o n g r u i
R e s e a r e 几 I 。 : r ; t“ re o f F o r e sf r , , A 。丙“a C o 。。 f, , H u , a n P r o o i n e 。)
A b s tr a e t 万: i o n o ra s P . 15 a Pe s t in f e s t in g P a lm t r e e in H un a n P r o v in e e

I t o e c u r s 2 g e n e r a t i o n s a y e a r
, 1 ~ 2 i n s ta r la r v a e o v e r w i n t e r in g in t h e
e u r ly Pa lm le a v e s

I t e a n b e e ffe e t i v e ly e o n t ro lle d b y sPr a y i n g t h e so lu t i
-
o n s o f l
: 5 0 0 D ie o fo l
, 1 : 1 0 0 0 M e t h a m id o Ph o s o r l
: 3 0 0 o m e th o a t e
.
K e y w o r d s E ; fo : o ta sP
.
: b io lo g y ; e o n t r o l
. 0 . . 0 . . 0 . ~ 0 . 叫 二。 . O . . C曰 . 0 一C 二仁喃 . C . . O . . O ~ . 0 . 一 0 . . 仁曰 . 仁啼 . 仁陋 . 心刁. C礴 . 心. 叫二二0 . ~ O . . C , . 0 . 叫口. . 0 二仁冲 ~ 0 . . 心二C 冲 . O . . C曰 . C 臼叫〕. . 0 . . 口. . 心. . 0 .
新西兰树木生理学家爱德华博士来华进行学术活动
经林业部批准 , 应中困林科院林研所刘奉觉 、 郑世错的邀请 , 著名新西兰树木生理学家
爱德华博士 ( D r . W R N E d w a rd s ) 于 1 9 9 1年 s 月2 5 日至 9 月 15 日来华进行了学术 活 动。
爱德华博士近年研制的热脉冲速度记录仪 , 可以连续记录树干液流速度与流量 。
应邀来华的第一项工作是在中国林科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树木液流动力学讲座》, 讲授
内容有 : 用热脉冲测定树木蒸腾的理论与技术 , L y s im et er 与其它测定树木蒸腾方法 ; 目前
国际上树木耗水测定技术发展概况 。 在中国林科院内现场演示了热脉冲仪的测定过程。 刘奉
觉副研究员补充讲解了国内树木蒸腾研究概况与工作进展 。 参加讲座的学员来自新疆 、甘肃 、
内蒙 、 山东 、 辽宁、 吉林 、 四川 、 北京等地 , 学员反映这次讲座 内容新 颖 , 技 术 先 进 。 随
后 , 专家与课题组一起去山东省沂南县进行了联合技术测定 , 以 3 年生与 6 年生 的 I 一69 杨
人工 林为对象 , 用 5 种方法 (热脉冲法 、 快速称重法 、 P o r o m e t e r 法 、 截 干 法 和 P e n m a n -
M on te it h 法 ) 比较测定树木蒸腾耗水的变化 , 试验连续进行了 7 天 ,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刘 . 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