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Yielding with Dwarfing and Close Planting Systems in Camellia yuhsienensis

攸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全 文 :第 4 卷 第 6 期
1 9 9 1 年1 2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V o !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ll I〕e e . , 1 9 9 1
枚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
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
黄爱珠 庄瑞林 董汝湘 顾炳贤
(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亚热 带林业研究所 ) (浙礼 省富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 对从湖南引种至浙江的枚县油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 , 同 时对与果实 产量有关
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 , 并就各种不 同造林密度进行了试验 , 得出冠高(为 )、 冠幅(x Z )与 单 株
产量 (y )的回归方程 : y 二 。. 。拐 x : 一 4 . 5 3 7 , y = 0 . 03 4 义 : 一 2 . 24 。 结果表明 , 枚县油茶的最 适 造
林密度为每亩 5 0 0一 9 5 0株(即7 5 0 0 ~ 1 4 2 5 0株 / h a ) , L丈此密度造林可达到早实高产 之口的 。
关恤词 枚县油茶 ; 生物学特性 , 造林密度
饮县油茶 (C a m e llia , u o sien e n sis H u . )为山茶属优质食用油料物种之一 , 在原产地大多
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 , 林中常混有马尾松、 杂灌木等 。 我们于 19 6 4年从湖南故县以集团选
种在浙江富阳造林 , 生长良好 , 产量较高 , 引种获得成功 。 经多年调查观察发现 : 枚县油茶
具有树体紧密 、 结实层厚 、 当年春开花秋后果成熟 、 果皮薄 、 出籽率高、 抗油茶炭疽病等特
点 , 是一个适宜密植、 有较高生产潜力的物种 [‘一 3 J。 为了进一步了解故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
其性状变异 , 探索其适宜栽植的密度 , 我们于1 9 8 0年开始进行该项目的研究 , 现将结果综述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林概况
(1) 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亚林所本部来龙山基因资源圃中的效县油茶圃进行。 该圃系 19 6 4
年直播造林 。 种子来自湖南故县江南村。 林地为低山坡麓地段 , 坡向西南 , 坡度8一 10 度 , 红
黄壤 , 土层厚60 一 8 0 c m , 肥 力 中等。 造林株行距 1 . 7 m 又 2 . o m , 每年锄草一次 , 林分生长
良好。
(2) 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测定在浙江宫阳龙羊区查口村试验 林 进 行 。 该林系
19 6 8年直播造林 , 面积 6 . 3亩 , 种子来自湖南炊县江南村 。 林地为低山山坡 , 坡 向东北 , 坡度
5一8度 , 红黄壤 , : 巨层厚50 ~ 8 0 c m 。 造林株行距 1 . 5 m x 2 . 0 m 。 幼林阶段每 年锄 草施肥
一次 , 生长良好 。
(3 ) 密度试验林种子选 自富阳查口村及本所枚县油茶圃经初选的 优 良单 株 的 集 团 种
子 。 试验林分二片。 第一片设于亚林所本部来龙山 , 系新开垦低山山坡地 , 坡向西南 , 红黄
壤 , 上层 深 50 一80 c m , 肥沃度中等 , 有机质含量为 。. 3 %一0 . 78 % , 全 N 含 量 0 . 02 % 一
本文于1 9 9 0年 9 月 10 日收到。
* 参加本题工作的还有李康 元同志 。
右期 黄爱珠等 : 放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0

0 4 %
, 全 P 含量 0 。 0 5 % ~ 0 。 0 9 % 。 试验
设 9 种造林密度 , 随机排列 , 重复 4 次 , 每
种密度共占一亩 。 试验总面积 g 亩 (表 1 ) 。
造林前试验地进行全垦整地 , 按设计的
密度要求挖穴 , 每穴施垃圾肥或猪栏粪 10 k g
左右并拌少量磷肥 , 于 19 8 1年春直播造林 ,
造林后第一年进行补苗 , 并于每 年 冬 季 和
6 、 7 月份中耕除草抚育 1一2次。
第二片试验林(即扩大试验林) , 设于富
阳白石 、 大坞 、 洞桥三地 。 选择立地条件相
对一致的平缓坡地带 , 采用下列 6 种不同密
度造林 : ¹ 0 . 7m x i . o m ; º i . o m x i . o m ;
表 1 枚县油茶造林密度试验设计
组号 株 行 距 ( m ) 每亩株数
9 ¹
0
.
33 X 0
.
33
0
.
5 0 X 0
.
7 0
0
.
7 0 x 0
.
7 0
0
.
7 0 K 1
.
0 0
1
.
0 0 K 1
.
0 0
1
.
0 0 X 1
.
30
1
.
30 x 1
.
30
1
.
3O x 2
.
OO
1
·
0 0 X 2
.
3 (位 )
2
.
30 X 2
.
3 (普 )
6 120
1 9 02
1 350
9 51
6 66
5 12
39 4
25 6
28 9
125
¹ 第 9 区是放县油茶与普通油茶隔行混交 。
» i 。 0 m x 1 . 7 m ; ¼ 1 . 0 m x Z . o m ; ½ i . 3 m x l . 3 m ; ¾ i . 3 m X i . 7 m 。 按自然条件设
计各密度试验面积 , 共保存试验林 2的亩 。
1 。 2 观察记载方法
19 7 8年开始枚县油茶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 采用随机或按不同类型标定10 一20 株作为观察
株 。 其中抽梢展叶 、 果实生长过程 、 花芽分化等观察 1 年 ; 花期性状全林观察 4 年 ; 不同花
期与座果率关系 、 花的大小与果实大小的关系观察 3 年。
与果实产量有关的经济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测定 , 是从试验林中按顺序标定10 株 , 连续
5 年进行单株测产 , 同时对与产量有关的各性状进行测定 , 并分析其相关性 。 采用索氏抽提
法测定种仁含油率。
按机械方法 (按行每隔 5 株标 1 株 )在密度试验林的每小区标定20 株标准株 。 从19 82年起
开始测定各标准株的树高、 冠幅等营养生长指标 。 19 8 3一19 8 5年开始观察开花率 、 座果率。
19 84年开始以小区为单位分区采摘统计产量 , 并用19 8 5 ~ 19 8 9年 5 年各密度 4 次重复总产量
的平均值为基数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测验 , 以分析各密度间的差异状况 。 同时于19 8 5
一 19 8 8年连续 4 年从每小区随机取 10 个单株 , 每株10 个果 , 进行果实经济性状及种仁含油率
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对引种于浙江富阳的枚县油茶进行系统生物学特性观察 , 并将主要的生长发育特性与温
度 、 雨量关系列成图 1 。
2 . 1
. 1 种子发茅 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 , 种子在15 . 7 ~ 20 ℃温度下经 10 天左右开始吸胀 ,
在温度达 20 . 4~ 24 . 4 ℃时 , 最适发芽。 整个发芽过程需34 ~ 6 9天。 圃地播种一般于 5 月初苗
木开始出土 , 5 月下旬大量出土 。
2
。 1 . 2 抽梢展叶 根据萌发季节可分 为春梢 、 夏梢和秋梢 。 春梢生长在 3 月上旬 , 旬平均温
度 9 . 5一 10 ℃时 , 叶芽开始萌动 , 4 月中旬进入旺盛生长 , 5 月上旬基本结束 , 枝条趋木质
化 , 平均新梢生长量 12 ~ 12 . 5 c m ; 夏梢一般在 5 月下旬开始萌发 , 萌发的枝条数量一般为
6 1 0 林 业 科 学 研 { 4 卷
(日)创班
伽180642Q80406阮
、 !洲|留别n18
川州川。。30105
ƒ夕„以丫牙十叹

/沮度
新梢娜让生长 , 仕口
始 未
, 著胜 ( C m ) “;
油脂累积(肠 )
1 0 1 1 1 2 Jl份
图 1 枚 县油茶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历年月平均温度及降雨班关系
春梢数的60 %左右 ; 7 月下旬有极少
量的秋梢萌发 。
2
.
1

3 花期 1 月初始花 , 此 时平
均气温为 3 ~ 4 ℃ , 2 月中旬至 3 月中
旬为盛花期 , 这时平均气温为 5 ~ 9
℃ , 4 月初终花 , 这时平均气温为10
~ 1 2 ℃ 。 花期前后达 10 0 多天 。 从9 0
株定株观察的结果看 , 按花期迟早可
分为早 、 中、 晚三种花期类型 。 不同
花期对座果率有很大的影响 : 早花类
( 1 ~ 2 月上旬)约占全林的2 3 . 8 0% ,
平均座果率为2 2 . 2 2 %一4 4 . 18 % ; 中
花类 ( 2 月中旬一 3 月中旬) 约 占全
林的6 8 . 1 3 % , 平均座果率 5 8 。 16 %一
7 2
.
2 5 % , 晚花类 ( 3 月下旬)约占全
林的 8 . 0 7 % , 平均座果率为 60 %左
右 。其中中花类的平均座果率高于早花类与晚花类 。 因此 , 在选种时以选择中花类单株为宜 。
2
.
1
.
4 单花性状 仪县油茶的单花性状与普通油茶墓本相同 , 不同的是 : 炊县油茶柱头上不
分泌拈液 , 雌蕊成熟就有受精能力 。 据测定 , 每朵花的寿命为 5 ~ 7天 。 雄蕊成熟在上午 9 时
至 下午 16 时为多 , 花药在初开时全部开裂 , 花粉鲜黄色 , 约60 h 后变 为 棕 黄色 。 每朵花从
瓣裂始花起 1 ~ 3天间柱头正常 , 4 天后柱头枯萎 。 因此 , 单花授粉的有效时间为 l一 3天 。 效
县油茶正常花粉拉呈圆球型 , 花粉粒 直 径 为 3 5 . 6 士 2 . 9 5 协m , 宽 3 3 . 4 6 士 2 . 9 1 o m 。 _工 常发
育 花粉约 占8 3 . 6 % , 败育率高达 16 . 4 % 。 我国山茶属主要油茶物种花 粉粒 的 平 均 直径为
3 5
.
52 一5 . 90 卜m , 正常 发 一f了花粉比例占94 . 15 % , 所以 , 佼县油茶是正常发育的花 粉 比例
址低 、 败育率最高的一个物种 〔‘1 , 这 也说明故县油茶是一个 比较 原始的物种 。
2
.
1
.
5 花器分化 花芽于 7 月初开始分化 , 10 月中下旬出现解剖结构的花粉粒 , 历时 10 。~
10 5天。 花芽分化与L1 均气温有一定的关系 (图 2 ) 。
2
.
1
.
6 果实生长与果实成熟 幼果从 5 月开始生长 , 5 月一 8 月上句生长缓慢 ; 在 高 温多
雨的 8 月中句至 9 月中旬 , 果实生长最为迅速 , 约占果实总生长员的50 % ; 9 月中旬后温度
与雨量逐渐下降 , 果实生长逐渐减慢 ; 10
月下旬果实丛本定型 ; 10 月底 n 月初果实
自然成熟 。 油脂累积从 8 月底开始至 1 1月
J戊结束 , 含油率迅速递增 (图 1 ) 。
2

1

7 花的 大小与果实大小 的 关 系 f义
县油茶群体中 , 花的大小差异很大 , 一般
是花大果大 , 花小果小(表2 ) 。 根 据 表 2
资料作花径 与单果重的相关 分 析 得 出 :
T = 0
.
9 3 5
* *
> r 。: 。
L(‘ ) = 0
.
9 1了2 , 两者为极
} / ~
·一一 、、、、
2 5 卜 _ . , 户一 , - 一_
::「 \、一 \ƒ叼
.
)劝丫刃口
1 0 2 0 3 0 了· JO 召O
花画锥体出现
J口吕 一 1 0 2 0 3 0 9 一 l u 七J 3 口止O 一 1 0 君Q
雌雄蕊出现 了七粉杜少公成
3 0
日期
成花丝伸长
图 2 花芽分化与气赵 的关系
右期 黄爱珠等 : 彼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显著正相关 。
表 2 枚县油茶犯与果大小的关系
花 大 小
全 花 径
(e m )
花 瓣 径
果 实 大 小 (c m )
每 斤 果 致 平 均 果 径 最 大 果 径
实型果类
50
1 4
平 均
8 4
4 4
平均
4 8
8 5
平均
5
.
8 4 X 5
.
3 8
5
.
5 8 义 5 . 3 7
5
.
7 1 X 5
.
3 8
2
.
1 9 X 1
.
9 2
2
.
7 7 X 2
.
4 3
2
.
4 8 X 2
.
1 6
1
.
3 8 又 1 4 9
1 5 3 x 1
.
6 6
1
.
46 x l
.
5 8
1
.
6 5 x l
.
5 1
1
.
9 O X I
.
9 0
1
. 了8 X 1 . 7 1
小果类
6
.
8 3 父 6 . 4 8
6
.
4 8 x 6
.
3 3
6
.
6 6 X 6
.
4 1
2
.
6 9 X 2
.
2 1
2
.
1 4 X 2 3 8
2
.
55 X 2
.
3 0
1
.
9 5 X I
.
9 3
2
.
0 7 X 2
.
1 0
2
.
0 1 义 2
.
0 1
2
.
2 O X 2
.
2 0
2
.
4 0 X 2
.
4 0
2
.
3 0 X 2
.
3 0
”
U
口qt了n肠”匕,曰1占曰上月才勺‘‘皿2,自n‘J上工‘土
中果类
8
.
2 5 只 8
.
1 7
8
.
1 4 从 8 . 1 9
8
.
2 0 义 8
.
1 8
3
.
3 9 X 2
.
8 5
3
.
1 0 K 3
.
19
3
.
2 5 X 3
.
0 2
7 9
9 4
8 6
2
.
5 1 x 2
.
4 4
2
.
3 5 火 2 . 3 0
2 43 X 2
.
3 7
3
.
1 6 X 3
.
I O
3
.
I D x 3
.
1幻
3
.
1 3 X 3
.
1 0
果大类
. . . 侧 . . . . , , 月 . , . . . . 尸 , , , 一 , 吮, ”~ , 气 , 一 一、 1 , , . . . . . . r ,卜 , , , . . . . . , ~ , . , . . 叫尸 叫. , . 、. 甲. 口口, , .川
~
, , . .限即
2
.
2 产量与有关的性状相关
分析单株产量等 16 个主要性状的变异情况和各个性状之间相关 (表 3 ) , 可以发现 : ¹ 佼
县油茶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为 24 . 44 % , 比普 通 油 茶 单 株 产 量 的变 异 系 数 ( 41 . 8 % ~
6 8
. 7 % ) ‘)小 , 说明枚县油茶单株产量 比普通油茶稳定 。 º 果皮薄 , 鲜出籽率、 鲜出仁 率较
高 , 而且变异幅度不大。 » 单株产量与冠高 、 冠幅呈显著正相关 , 说明提高树冠体积 , 是提
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¼单株产量与单果重、 每果籽数 、 每果籽重呈不显著正相关 , 就是
说增加单果重、 每果籽重 , 也能提高单株产量。 ½ 种仁含油率与多种性状呈负相关 , 尤其与
单果重 、 每果籽重呈显著负相关 , 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 说明随着产量的增加 , 果实
增大而种仁含油率有下降的趋势。 À 各性状相关系数中 , 值得注意的性状—分枝角度与单果重 、 每果籽数 、 每果籽重等呈显著正相关 , 说明植株的分枝性状应引起重视及需进一步探
索。
在91 对性状相关系数中 , 有23 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 p > P 。;。: ) 。依经济 性状
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 选择冠高 : , (c m ) 与单株产量 抓 k g ) 、 冠幅 % : (c In ) 与单株产量 抓k g )两
对性状进行回归分析 , 其回归方程为 : 万 = o 。 o48 x , 一 4 . 537 , 刀 = 。. 03 4 x : 一 2 · 240
2 . 3 造林密度试验
对密度试验林 9 年的观察和产量等的实测 , 经方差分析 , 其结果列表 4 、 5 。
2
.
3
. 1 高生长 从表 4 可以看出 , 在不同密度试验中 , 植株高生长总的趋势是随 着 密度加
大而加高 , 尤其在 2 、 3 年生时更为明显。 各密度处理 间, 从密度小到密度大 , 其平均树高
呈阶梯形上升的趋势 , 说明幼林时密度大能促进高生长、
2

3
.
2 冠幅生长 单株冠幅生长有随密度加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 。 在 4 年 生 ( 19 84年 )时 各
密度间的平均冠幅大小差异不明显 , 其平均冠幅均在29 . 70 c m x 29 . 61 C m 至39 · 6 c ln X 38 · 7 5
c m 之间, 而到 7 年生 ( 19 8 7年 )时 , 就明显地表现出密度大冠幅小 、 密度小冠幅大的现象 (表
4 ) , 说明过密会影响植株的冠幅生长 。
2
.
3
.
3 开花率和座果率 观测表明 , 3 年生各密度的植株开花率均在40 % 以上 , 最高区 组
l) 沈宝莲等, 19 8。, 普通油茶自然类型经济性状的研究 , 油条科研资料选编 , 36 ~ 40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6 12 林 杆 早 价 笼
- 一- -一 . 一- 一 ~ - 一一. 一.一 ~ - ~ - .一 ,一一一- ~一一~ ~ 一 一 - -
4 巷
.湘叫书卜tO .扫岭琳.*. 璐瓣月怜舀.0脚眨关,划
⋯”!1.1j9N洲.0呼Z确洲.0·可的O口囚01 .,的州山尸对9叮:Z灼O的.0·20甘106呼!目卜寸.6甘Nl .。。旧口1 .·门00 ,O‘呼卜1⋯69 .:曰沈.。·20州ON口0 .巴!:Lg的6801的[ .?.96。呀.。:NO孚.0卜呼。目囚.6叮价0 .·卜旧9的.,洲ONg工呼甘0 .0 !O的尸091口廿0、19臼!,洲曰[ ..心01 .0·洲O曰卜69 .、的囚.的N州1 .0.96 .。卜1曰目口9呼0卜呼0 .·呀O州NS工叶口0囚的t .o内8的1 .0·N州哪口0卜们价gO旧曰9ƒ次)侣铸如攀食心洲 拼扭曰裁眨侧嵘歼卖节阁牛增眺口臼昌

:Z担月.0:的。卜囚.0.9门NO
6目NO .19叫0卜呼T
.2留州.0卜因9 .的0 .:呼N
O哪目0 .0的工价1甘.901!:N的次州.ON卜口T .呼刃甘0。。9洲.0廿6:9.L。减
.
06的洲T门0 .0与写0:Z卜曰6:N6男.
9写T .00忍O留0·的口:6穷。*哪沈们曰卜哭呀.献卖嵘常洲侧哥硬联娜令级职年长褪赦忆召谈卜姐翻钱状恶划书
如附镇
八次)
井攀召翁
(日。)隆侧联
(次)
†竹卖习翁
ƒ切„
侧卖联贷
ƒ专)
卖碟粼户
(切)
归以拼
ƒ侧)
赵报娜刘 奈籽派粗ƒ任。„忆攫(E。)州份侧ƒ任†„祖卜娜ƒEu)窟拿ƒ明盆„训代货哥冬划火一共
宫 二 口 公中辑
6期 黄爱珠等 : 彼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6 1 3
表 4 不同密度逐年生长且、 始花座果率和产量
组 1 9 8 2年 1 9 8 3年
树 高 树 高 开 花 树 高
株 率
(e m ) (e m ) (, 百) (e m )
1 9 8 4年 1 9 8 5年
高树果量鲜产

冠 幅
(em )
开 花
株 率
(% ) (k g / 亩 ) (e m )
冠 幅
(e m )
鲜果产 量
(kg / 亩 )
.⋯O”口,八O叻尸月刁n自石”Ž6”n.Z2C‘1山J.人3 2 . 9 33 0 。 7 82 8 。 2 6
2 6

0 5
2 6
.
5 3
5 1
.
1 5
4 2
.
7 8
37
.
3 0
3 7
.
8 2
3 8
.
7 5
4 0
.
1 0
3 1
.
2 5
31
.
7 5
4 2 8 2
50
.
3 7
3 3
.
3 6 X 32
.
6 6 1 0 0
3 7
.
0 5 X 3 8
.
7 0 1 0 0
3 8
.
2 1 >< 3 4 C0 9 7 5
3 7
.
9 1 x 3 6
.
9 1 95
.
0
2 7
.
0 1 X 3 5
. 透3 9 7 . 5
3 6
.
1 4 又 3 5 . 5 2 1 0 0
3 1
.
2 6 x 忍3 . 8 6 95 . 5
2 9
.
7 汉 2 9 . 6 1 匀7 . 5
3 9
.
6 X 3 8
.
7 5 9 2
.
5
7 2
.
7 1 X 80
.
8 7 4 0
.
5
1 5 5
3
.
3 0
1 0 6
.
60 4 3
.
0 5 x 4 3
.
0 5
1 0 8
.
20 4 4
.
5 0 X 4 4
.
5 0
9 1
.
C4 4 3
.
3 9 X 4 2
.
7 0
93
.
4 0 4 7
.
4 3 X 4 7
.
C2
8 5
.
0 7 4 2
.
9 9 又 4 2 , 7 3
8 6
.
5 0 4 2
. 峨9 X 4 2 . 8 7
7 7
.
6 8 3 9 95 X 3 8
.
2 0
7 8
.
4 8 3 8
.
23 X 3 8
.
2 3
88
.
4 8 4 9
.
5 X 4 8
.
8 8
9 6
.
5 X 1 0 0
.
8 8
座果率
(% )
4 1

4 8
4 0

8 0
3 9
.
8 8
3 4

7 7
3 8 么1
3 4
,
7 8
3 4
.
65
3 5
.
3 4
4 0
.
8 0
0 0
4
770

183八‘几Ž,土OUlb一匕勺自了八Ut才1一卜已†O口no
.
.⋯行口n山乃,土…厂
:

;:
六曰”尸口一0lbQ†Ž匕司土d八ut了O心O曰O†勺山61舀叭七5刃性no.⋯‘:一bQ曰邝山,工JŽ几6六UOJ任叮‘8‘月矛才7的勺暇„5‘”U
司土
5九Unu工bl乃J:to.⋯,”一na†了,‘勺山自n卜”月任J口‘性匕曰了5
辈茹 9 . 1 5
扣a八Jn”O口月一几dC妇
.⋯一刁,曰601山n自山司 .土白内Ot了0
9 6 9
.
1 5
组 1 9 86年 1 98 7年 19 8 8年 1 9 8 9年
鲜果产量
号 (k g / 亩 )
树 高 冠 幅
( e m ) (
e m )
鲜采产量
(k g / 亩 )
鲜朵产量
( k g J亩 )
鲜果产皿
( k g / 亩 )
1 9 8 5一 1 9 8 9年
5 年 总 产 量
( k g / 亩 )
2 3 0
.
C0
2 C6
.
0 0
1 4 0
.
C0
1 2 8
.
2 0
1 0 3
.
C 0
4 0
.
5
2 5
.
5 1
2 2
.
8 0
2 9
.
5 0
2 5
.
0 0
1 55
.
C0
1 5 9
.
1 3
1 3 7
.
83
1 3 8
.
C5
1 3 5
.
8 8
1 2 9

9 1
1 2 5
.
25
1 14
,
1 6
1 18
. 毛2
2 11

5 5
5 2
.
7 5 x 5 1
.
C0
6 1
.
4 1 X C4
.
C8
7 3
.
9 1 X 7 2
,
C6
8 2
.
18 X 8 0
.
4 5
8 0
.
28 X 78
.
1 6
8 6
.
00 X 8 2
.
5 5
8 0 5 8 又 7 8 . 0 8
8 3
.
9 1 X 7 7
.
0 6
6 3
.
2 5 X 7 3
.
2 7
1 2 1
.
7 X 1 28
.
1 6
1 1 2
.
C0
1 40

G O
1 18

75
8 4

5 0
7 5

4 3
3 1

6 1
20
.
2 5
14
.
8 0
24
. 电O
4 0
.
0 0
1 2 5
.
0
1 6 0
.
0
1 6 2
.
0
1 5 0
.
0
11 8 5
7 1
.
0
6 7

5
5 9

5
6 O
.
Q
7 0

0
5 7 3
.
3 0
4 56

3 0
5 3 4
.
5 0
5 1 5
.
8 0
4盛6 . 2 0
3 3 3

7 0
2连0 . 6 0
1 5 5
.
5 0
1 8 0
.
e 心
1 2 2
.
0 0
1 1 0 9
.
3
1 I C7
.
3
5 8 3
.
3 2
9 0 3
.
4 7
7 6 8
.
2 3
4 9 0
.
6 2
3C 2
.
6 9
25 8
.
2 8
3 0 2 6 5
林 内光 照
张 度¹
(lx )
3 2C8
.
33
12 145
.
8 3
18 5 9 5
.
8 3
21 47 9
.
17
25 15 0

0 0
30 6 0 0

0 0
29 0 20
.
8 3
29 2 08
.
33
18 马12 . 5 0
¹ 林 内光照强度于 19 8 6 年 7 月 23日上午加 时各密度 组同时测定 。
表 5 不同密度产最的最小显著差 ( L S刀 )浏验
27 6 8 2 245
.
8 3 225
.
8 6 1 92
.
0 5 124
.
6 5 9 0
.
6 7 7 5
.
6 6 6 4
.
5 7
密均¹同平量不度产编
号 ( k g / 亩 )
27 7
.
32
276
.
8 2
245
.
8 3
2 25
.
8 6
1 92
.
C5
124
.
6 5
0
.
5 31

49
3 0
5 1
.
46
50
.
9 6
19
.
9 7
8 2
.
2 7 . *
84
.
7 7 * .
5 3
.
7 8 t
33
.
8 1
15 2
.
6 7 * .
15 2
.
7 7幸 .
121
.
18 * 中
10 1
.
2 5 * *
6 7
.
4 0 * 序
18 6
.
6 5 * .
18 6
.
15 * .
15 5
.
16 * .
135
.
1 9 * .
I CI
.
3 8 t *
33
.
9 8
20 1
.
6 6二
20 1 16 * .
17 0
.
17 * .
15 0
.
20 t .
立16 . 38 * *
212 7 5 * *
2 12
.
25二
18 1
.
2 6* .
16 1
.
29二
1 27
.
48二
9 0
.
6 7
75

6 6
64
.
5 7
吐8 . 9 9 .
15
.
0 1
6 0
.
0 8 *
26

10
11
.
0 9
内J8QU
注 : L S D o . o s = 46 . 5 ; 工S D o . o i 二 6 3 . 25 。
¹ 指各密度 4 次重复 5年 总产 量的平均值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达72 . 5 % , 4 年生时各密度植株开花率均在95 % 以上 , 各密度间虽有差异 , 但无明显 的 规
律性。 座果率在各密度间无明显的差异及规律 。
2
.
3
.
4 产量差异显著性测 定 根据 1 98 5一 19 8 9年 5 年各密度 4 次重复总产量的平均位 方 差
分祈结果表明 , 不同密度之间产量差异极为显著(P > P 。. 。L ) , 总产量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的趋势。最小显著差测验结果 (表 5 )表明 , 就各密度处理组分析 , 第 1~ 3组产量无显著差异 , 说
明每亩 1 3 5 0一6 1 20 株的产量甚本相同 。 第 3 ~ 5组产量有差异但不显著 , 第 1 ~ 4组与第 5 ~ 9
组的产量差异极显著 。 第7一 9三个密度组 的产量最低 , 而且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明显 。 第 5 组
的产量显著高于第6一9组 间的产量 , 因此认为第 1 、 2 组 一与 第 7 、 8 、 9 组 , 即 每 亩 1 9 0 2
株以上和每亩39 4株以下 , 属过密或过稀 , 从长远与近期产量看都是不可取的 。 因 此 , 从 短
期经营 、 提早收益 、 林地管理来看 , 以第 3 组或第 4 组 , 即每亩 1 3 5 0株或9 51 株为合适 , 可
以达到矮 、 密 、 早的目的 。 若 以较长期经营为目的 , 则以第 5 组 , 即每亩6 6 株为合适 。该组
产量虽略低于第 4 组 , 但明显高于第6~ 9组 , 且其产量在 5 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
富阳 白石 、 大坞等2 0 亩扩大试验林 , 1 9 8 7 ~ 19 8 9年 3 年测产的结果倩况与小区密度试验
的结果趋势势本一致 , 其中株行距 0 . 7 m 、 l m 至 l m )( 1 . 3 m , 即每亩 95 0株和每亩 5 12 株的
产量为最高。
2
.
3
.
5 鲜 出籽率 、 鲜 出仁率和干 出籽率 止者各密度 问没有显著差异 ; 种仁含油率略 有 差
异 , 密度大的种仁含油率略低于密度小的 , 这可能与密度大的林内光照少有一定的关系。
2
.
3

6 各密度组 的产油情况 从小区密度试验林1 9 8 9年的产量看 , 除第 8 、 9 两个密 度 组
外 , 其余 7 个密度组的平均亩产油均在 20 k g 以上 (按测定的果油率8 . 47 %折算产油 量 , 以
下 同) , 都超过原 设计要求在 19 8 9年平均亩产油20 k g 的指标 。 其中第 3 和第 4 两个密度组 ,
平均亩产油 4 3 . 32 k g 和4 4 . 9 k g 。 从富阳的几处扩大试验林看 , 1 9 8 9年的产量 , 自 石 10 亩试
验林中 , 拼乏行距 0 . 7 m x l . O m 的平均亩产油达 2 3 . 1 4 k g , 其他各点平均亩产油 15 k g 以上 ,
也超过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油茶丰产林幼林 9 年生亩产油 10 一 15 k g 的标准 。
3 结论与建议
(1) 仪县油茶具有树体紧密 、 开花结实早的特点 , 适当密植 可达到早实丰产 。 其果实经
济性状 良好 , 果皮薄 , 鲜出籽率 (6 8 . 1 6 % 以上) 、 鲜出仁率 (8 1 . 38 % 以 _ L ) l‘, 油质澄清 , 略
带香味 , 耐贮藏 , 是一个高产 、 优质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油茶物种 , 建议在我国中、 :化亚热带
地区大力发展 。
(2 ) 通过单株或集团选择 , 选取中、 晚花类型 , 以及大 、 中型果实的优良单株或类型造
林 , 可以明显提高选种效果 , 获得高产目的 。
(3 ) 对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友明 , 冠幅 、 冠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 因此 ,
建议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 扩展树冠体积 ,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4) 通过不同密度的系统造林试验 , 认为可按照不同的经营目的 , 选择每亩 9 50 株 、 “ O
株 、 5 0 0株 , 即株行距o . 7 m 又 1 . o m 、 一m x l m 、 l m x l . 3 m 的密度进行造林 , 以达到早
实丰产的目的 。
6 期 黄爱珠等: 夜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6 1弓
参 考 文 献
仁1 〕庄瑞林等 , 19 56 , 中国油茶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仁2 〕庄瑞林等 , 1 9 8 4 , 一个高产抗病的油茶物种—放县油茶 , 亚林科技 , (2 ) : 1 ~ 7 。〔3 〕陈炳章等 , 1 9 8 5 , 中国主要 油茶物种脂肪酸含量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 ) : 26 一2 8a
仁4 〕庄瑞林等 , 1 9 8 4 , 我国油茶 主要物种花粉大小、 变 异及染色体数 的初步观察 , 林 业科技通讯 , (3 ): 15 ~ 1 7 。
S t“d ie s o n B io lo g ie a l C ha r a c te r is tic s a n d H i夕h一y ie ld in g
二 ith D o a r jin g a n d C lo s e P la n tfn g S 夕s te o s in
C a m e llia 夕u hs ie n e n s is
H u a n g A iz h u Z h u a n g R u ilin D o n g R u x ia n g
(T 五。 R e : 。。r c 八 1 0 5 “了。才。 o f 5 0 6 *r o 尹£c a l F o r 。: 才r , C A 尸)
G u B in g x ia n
(T ho F o r e s t T e 。ho i。a l E 二re n s io n S ta t fo n o f F 。夕a n g , Z 几e jia , 了g )
A b str a e t In th is r e Po r t a s e r ie s o f b io lo g ie a l e h a ra e te r is t ie s in C
. 刀: h-
s fe : e n : i: w hie h w a s in t ro d u e e d in to Z h e jia n g P ro v in e e fr o m H un
a n Pr o v in e e
,
w a s s ys t em a t ie a lly o b s e r v e d
.
T h e r e la t io n sh ip s b e tw e e n fr u it y ie ld a n d
m a jo r e e o n o m ie e ha
r a e t e r ist ie s a n a lys e d
.
V a r io u s Pla n t in g d e n s it ie s w e r e
te s te d
.
S o m e lin e a r r e g r e s s io n e q u a t io n s w e r e e s t a b lish e d a s fo llo w s : 万=
0
.
0 4 8 x : 一 4 . 5 3 7 : , = 0 . 0 3 4 x : 一 2 。 2 4 0 (沙: k g , Fr u it yie ld o f in d iv id u a l tr e e : x l :
e m
,
C r o w n d eP th ; x : : e m
,
C r o w n d ia m e t e r )
.
A e e o r d in g t o th e d iffe r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 tyPe s
,
it 15 5吧g e s t e d th a t the b e s t Pla n t in g d e n s ity fo r C .
万: 无s玄。n e : 5 15 sh o u ld b e 7 5 0 0一1 4 2 5 0 t r e e s / h a t o a e hie v e h ig h- y ie ld in g 。
K e y w o r d s Ca m e llfa 夕u hsie n e n sis ; b io log ie a l e ha r a e te r is t ie s ; Pla n t in g
de n 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