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5 卷 第 4 期
1 9 马 2 年 8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 5 , N o 。 4
A u g
。 ,
1 9 马2
竹 皱 绒 粉 助 的 研 究 带
张国贤 丁中文 骆建平 洪维松
(浙江省富阳县森防站 )
摘婆 竹皱绒粉纷是近年在竹子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 在浙江省一年 1 代 , 以二龄若虫和 雄
预蛹越冬。 3 月下旬雄成虫羽化 , 4 月初雌成虫羽化 , 5 月上旬产卵并孵化 , 初孵若虫寄生于 竹枝
腋芽处 , 10 月下旬逐渐脱皮进入二龄 , n 月上旬可见雄茧 (雄预蛹》。在毛竹上虫口密度以一度竹 为
最大 , 竹龄增加 , 虫口下降。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 , 用50 % 甲胺磷乳油每竹注射 2 m l 防治效果好。
关扭饲 竹皱绒粉蚊 生物学特性 刚竹属 防治
竹皱绒粉蛤(及foc 乙c 。: : , u g 己: : : W a n g ) 为 我 国近年发现的一个新种 t‘〕, 分布于苏、
浙、 皖、 鲁、 沪等省市的竹区 , 为竹区重要害虫。 1 9 9 。~ 1 9 9 1年 , 在富阳县大源镇竹区对竹
皱绒粉纷的发生 、 危害和防治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1 寄主及危害
野外调查表明 , 竹皱绒粉纷的寄主植物为刚竹属 (Ph 娜los tac hg : )中的多种竹类。 有毛竹
Ph
。
p u bes c e , 5 M a z e l e x H
。
d e L eha ie
、早竹Ph 。 p r a ee o x C . D 。 Ch u e t C 。 5 Ch a o 、
黄槽竹Ph . au r eo s ul ca ta Mc l. 和紫竹Ph . nig la Mun ro 。 该虫危害造成竹子 落 叶 , 引起
枯枝、 枯梢 , 严重的导致全竹枯死 。 由于此虫体形微小 , 发生初期人们往往难以察觉 , 等到
察觉时 , 竹林受害已重。
2 形态特征
雌成虫 体长2 。 51 ~ 4 。 46 m m , 宽 1 。65 ~ 2 。7 m m 。 体紫褐色 , 全身包被一层 自色毡
状薄蜡层 , 寄生在竹的枝叉处呈半球形或木鱼形。 触角 6 节, 胸气门 2 对 , 在胸气门附近有
成群的五孔腺分布。 足 3 对 。 虫体背面除边缘的大刺外 , 还有小锥刺分布。 大管腺分布于背
腹两面 , 以背面较密。 肛环发达 , 有许多透明小孔和 8 根长刚毛。 臀瓣硬化 , 上有 3 根刺和
2 根刚毛(图 I A )。
雄成虫 体长1 。 2 rn r 。, 翅展约 1 。45 刃吐 n 。 棕褐色 , 触角1 0节, 密生长刚毛 , 单 、 复眼
各 1 对 , 红褐色。 足 3 对 , 发达。 胸气门 2 对 。 前翅 1 对 , 密生绒毛 , 有 2 条翅脉 。 腹部第
2 ~ 7 节背面边缘 , 各有一簇刚毛 , 每簇 由 3 ~ 4 根组成 , 在第 8 腹节背面 , 有一凹处 , 凹
1 9 9 2一0 2we 2 5收稿。
* 承蒙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胡金林先生鉴定学名和指导 , 浙江林校实习生林莉 、 姚丰平同学参加 19 9。年 部分工作 ,
~ 并致谢 。
”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5 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Z 匕二) - 一—一 夕一一 一\舜八{ 、广土伴耳六 稼 入 爪议
丫少日伙
户气二, ’
沙 尸, .·子岌~
、二,,、、、
咭;二三,、!-,:/J了,卜l||尸,、l
we刁/.l/"
,⋯,
、井夕、尸透、;狡.
·、、丸‘口⋯火卜、|:厂叹飞口夕, 、叭.一. .·
-:.
.乡j’.,梦今洛八萝
冷
少、舟\丫
川/
二/
·二:
、
护1,户
.t,
:、
L
\、一
/|
‘
。
t!
/尹J了l
|
人、‘、LI、氏傀、、户、丫刊、 、户卜
.
功汁众僻珊骨
入
入 . 雌成 虫 ,
图 1
B
. 雄成丝t ,
竹乍绒粉阶形态特征
C
. 初解若虫 , D . 二岭若虫 ,
窝里密布腺体 , 并生有 2 根长刚毛 , 这就是长蜡丝的着生基处 。 在体末 , 有一 阳茎鞘 , 阳茎
包藏于鞘内(图 I B ) 。
卯 长。。 29 m m 左右 , 宽约 。。 13 m m 。 长椭圆形 , 初产时深黄色 , 后逐渐变为褐色 。
初拐若虫 体长 0 . 51 ~ o . 54 m m , 宽 0 . 2 ~ 0 . 24 m m 。 淡紫褐色 。 触角 6 节 , 第 6 节上
有 2 根感觉刺和数根毛 。 足发达 。 体上无毡状蜡分布 , 有时有少量的蜡粉。 胸气门 2 对 , 在
胸气门附近 , 有少量的五孔腺 。 口器发达 , 在玻片标本中可见在腹中环绕数圈。 从头部到腹
中部的背面 , 均有圆锥形的大刺 。 臀瓣 1 时 , 硬化 , 上有 3 根锥刺 , 末端有 1 根 一长毛 。 肛环
发达 , 略见小孔 , 有束,! 6 根( 图 I C ) 。
二幼若虫 体长 0 . ”~ 1 . 29 m m 。 紫色。 体略呈纺锤形 , 在背部有少量蜡粉分布 , 身体
的两侧 已分泌有少量的毡状蜡层 。 触角 6 节较小。 胸气门 2 对 , 足 3 对 , 口器发达 。 从头部
玛腹末背面沿体缘的亚缘区有 2 纵列锥形刺 。 虫体的背 、 腹部均有五孔腺分布 , 在胸、 腹部
的背面有少量的小管腺分布 。 件瓣 1 对 , 硬化 , 上有圆锥形刺 3 根 , 末端有 1 根长毛 (图 I D ) 。
建期 张国贤等: 竹皱绒粉纷的研究
三赞若虫 体深紫色 , 除胸腹部背中面外 , 全部包被一层毡状白色蜡层 , 因寄生于竹的
枝叉处, 身体呈弯曲状 。 触角 6 节 , 胸气门 2 对 , 在气门附近有五孔腺成排 , 足 3 对。 背面
的圆锥形刺沿体缘成纵列 。 臀瓣 1 对 , 上有 3 根锥刺 , 末端各有 1 根长毛 。 肛环发达 。 可见
明显透明小孔 , 有肛环刺 8 根 。 身体背腹面除有刚毛和五孔腺分布外 , 另外有 大 管 腺分布
(图 I E )。
雄幼 长约 l 。 09 刃区刀。。 扁 圆筒形 , 白色 。 在成虫即将羽化前 , 末端可见开口 , 两根 很长
的白色蜡丝伸出蛹外 , 有时也可见雄成虫翅露出。
3 生物学特性
3. 1 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 每 7 ~ 10 天采样 , 孕卵后期每天采样 , 在室内用解
剖镜进行观察、 记载 。 产卵是将剥去蜡壳的虫体放于直径 9 . s c m 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初
孵若虫出壳是将虫4本连同寄主枝条一起剪下 , 放于直径 2 . o c m 、 长 20 c m 的试 管中 , 并在
管口塞以脱脂药棉 , 定时观察记载。 雄茧连同枝条剪下后放入 1 25 m l的广 口瓶中观察 。
林间虫口分布是在一块危害中等的毛竹林内, 随机选择竹子 , 量测其眉围 , 确定其度数 ,
然后从上、 中、 下三个部位各取下 3 盘枝条 , 统计虫口 , 取其平均值乘以该竹子总枝盘数 ,
所得的乘积为该竹子的虫口密度 。
3. 2 生活史
此蛤在富阳 1 年发生 1 代 , 以二龄若虫和雄预蛹越冬。 越冬的二龄若虫至翌年 2 月中、
下旬进入三龄 。 3 月下旬雄成虫羽化 , 盛期在 4 月上旬 。 4 月初 , 绝大部分的三龄若虫 已变
成雌成虫 , 5 月上旬部分雌成虫产卵 , 盛期在 5 月中、 下旬 。 初孵若虫爬出母体纷壳后 , 爬
到竹枝腋芽处寄生 , 到10 月下旬以后逐渐脱皮进入二龄 , 1 月上旬可见雄革出现 , 然后越冬
(见表 1 )。
衰 1 竹 皱 级 粉 幼 生 活 史 (浙江富阳 1 9 90 一1 9 9 1年 )
月 0 1 0 2 0 3 0 4 0 5 06 0 7 0 8 0 9 10 1 1 12
旬 上中下 上中下 上 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 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 中下 上中下 上 中下 上 中下
二龄若虫
雄 茧
三龄若虫
雄 成 虫
雌 成 虫
卵
一龄若虫
二龄若虫
雄 茧
0 0 0 0 0 0 0 0 0 0
+ 十 十
X 执 X X 义 X K X X
0 0 0 0 0 0
3
0
3 习性
羽化后的雌成虫 , 虫体迅速膨大 , 形成半球形 , 背中部裸露部分也逐渐为分泌的毡状薄
蜡层所遮盖 , 形成纷壳 。 虫体完全包被在纷壳内, 纷壳上有明显的横向皱纹 , 纷壳就象卡在
4 3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5 卷
枝叉处或包在枝条上 , 剥离寄主枝条后 , 其形如 “木鱼” 。 此时虫体较大 , 为 “显露期” 。 整个
成虫期 , 雌成虫的 口针始终插于寄主组织内 , 成虫期的吸食量最大, 危害最甚 。 产卵前 7 ~
10 d
, 在虫体尾部的纷壳上形成 一小孔。产卵后的雌成虫 , 在娇壳内因产卵而渐渐皱缩 , 产
卵后体干枯 。 多数雌成虫有遗腹卵 。 此时期在同一寄生部 1讫多为寄生 1 一失, 少有寄生 2 头 。
雌成虫产卵于母体纷壳中 , 形成蜡块、 蜡丝 、 卵组成的卵囊 , 边产卵边孵化 , 孵化的初
解若虫逐渐爬出蛤壳 。 1 9 9 0年室内饲育了41 头雌成虫 , 其产卵孵化等结果见表 2 。 从表 2 中
可见 , 皱绒粉纷产卵量大 , 平均孵化率高达9 7 。。3 % , 遗腹卵占7 。 2 % , 孵化后的初 孵 若虫
95
。
9 7 %能出壳 。 初解若虫出壳历期最长的可达38 d , 在盛期之前有一个很短的前期, 盛期出
壳量占总出壳初孵若虫的7 8 . 3 % , 后期则很长 , 而且量少 , 所以前期与后期对竹林影响不大 。
项 口
孕 卵 脸 产 卯 最
(粒 ) (粒 )
平均
最离 º
最低º
7 32
.
40
1 245
37 3
6 8 0
.
0 0
1 24 5
1 弓5
衰 2 孕一 、 产即、 月化, 况
遗艘卵 居 产 印 率 孵 化 t 解 化 率 出纷壳 t ¹
( 牢之) ( % ) ( 头) ( % ) (头 )
5 2
.
40 92
.
8 5 6 5 9
.
8 0 97
.
0 3 6 33
.
20
331 100 1 242 10 0 1 239
0 3 1
. 公6 129 6 7 . 7 1 12勺
出蛤壳 卞
( % )
9 5
.
9 7
10 0
6 7
.
10
i 出纷壳 t 指 已井化 的初解若虫爬出阶壳的数里。 º 本栏数据为所有被润查成虫各指标的最 大值或最小位 。
初孵若虫在纷壳内作短暂停留后 , 从纷壳上的小孔中爬出 , 而后分散 、 传播 、 寄生 。 初
孵若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 寄生部位为竹枝条节叉处的腋芽旁 , 少量在小枝节上或叶鞘基部的
节上 。 侮一寄生部位多为 1头寄生若虫 , 少有 2 、 3 头 。 初解若虫寄生固定后随即泌蜡 。 此
时虫体细小 , _民多寄生于腋芽旁 , 故肉眼很难发现 , 为 . 隐蔽期” 。
一龄寄生若虫经越夏至 10 月下旬进入二龄 , 大多从腋芽转移到竹枝叉处寄生 , 11月上旬
可见雄茧出现 , 茧白色 , 扁圆筒形 , 似粘在枝叉处的节间上。
在不同年龄毛竹上的成虫虫口密度 , 调查结果表明 , 以一度竹 _ h为最大 , 二度竹 _卜次之 ,
三度以上的为最小 , 虫株率亦如是 (见表 3 ) 。
在不同眉围毛竹上 , 其株虫口密度与眉围大小成正比 , 即眉围愈大 , 虫 口愈高 (见表 4 ) 。
衰 3 不网度傲毛f 上的虫口密度 衰 4 不阅二毛f 上的虫口密度
竹 龄
(度 )
询查竹株数
(株 )
单株虫 口 密度
(头 )
虫株率
( % )
屁 国 调 查竹株 效
(株 )
单株虫口 密度 (头 )
(寸 ) 最高 最低
虫株率
( % )
,063毛.⋯月hn甘‘.几., .且月才9丹O即已丹‘45一 1 8 9 2( 430 . 7 )。~ 毛2 9 ( 8 2 . 1 )0~ 127 (19 . 1) 10 09 2 . 05 碑 。 0O一舀2,上,目勺山¹一三
¹ 含三度 以上 。
13 3 8 7
10 37 6
16 47 6
13 89 3
1今 1 8 9 2
平 均
12 5
.
5
石4 . 0
12 7
.
6
154
.
7
30 9
.
5
4 防治试验
4
.
1 方法与材料
试验在危害中等的毛竹林内进行 。 林地坡度18 。 ~ 25 。 , 坡向东偏北 , 土壤 深 厚 , 肥力
过期 张国贤等 : 竹皱绒粉纷的研究 4 3 3
良好 , 每年开垦抚育、 施肥各一次 。 被害前竹子生长茂盛 。
试验方法为竹腔内吸传导。 1 9 9 1年 4 月23 日注药 。 在被害毛竹基部 , 用木工钻钻一直径
约为。. 4 c m 的小孔 , 以兽用注射器注射 50 % 甲胺磷乳油(浙江蔺州菱湖化学厂生产)。 按一
度竹、 二度竹、 三度以上竹三种 , 眉围分为 5 、 6 、 7 、 8 、 9 寸五组 , 每组分别注射50 %
甲胺磷乳油 1 . 5 、 2 . 。、 2 . 5 、 3 . 。、 4 . 0 m l五个处理和对照 。 每处理随机选择 1 株 , 量测眉
圈 , 编号登记 , 分别用药 , 对照不作任何处理 。 试验效果检查在用药后 17 天进行 。 检查方法
是从试验竹株的上、 中、 下三个部位 , 分不同方位 , 各取 3 盘( 6 根 )枝条 , 检查其死虫数与
活虫数 , 并进行统计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 5 。
裹 5 竹胜注射甲胶. 防治竹皱绒粉幼的效果
竹 子 药 剂 用 量
I (1
.
5 m l) 兀 (2 . o m l) l (2 . 5 m l)
眉 围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寸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总虫数(头 ) 死虫率(% )
J
72
:
n甘n1占几”.甲‘
n甘9
‘1.‘上1
人曰一匕51
一丹乙口O甘
7Q
S
甘2 64
6 7
1 3 1
1 0 9
2
1
2 4
2
17 7
n才八引口目书O曰
‘.⋯‘.n71口,OJ已J吕月‘OUn‘2469,1430曰OJ‘吸八U孟昌.⋯
n”n仆UOl,1八U98
口.二8 9
.
4
1 0 0
8 3
.
9
6 6
.
7
6 0
.
6
1 2 0
2 2
1 2 2
6 5
1 3 6
O6t‘血U.⋯”巴JZ介Q5行JS
,1.了,一2
,1,一人b
月曰才,sn内r,l,1ClQ8,人
.
1目Q比J丹匕门才几仓一曰
总 和
(平均 ) 7 4
.
7 6 5
。
4 4 5 5 8 9
.
9 1 9 3 8 8
.
1 5 7 1 8 4
.
1 2 06 9 5
。
6
‘ , 药 荆 用 量
. J J
万 ( 3 . 0 m l) 丫(遨. 0 m l) 矶 (C K )
眉 围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一 度 竹 二 度 竹
(寸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
总虫数
(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头 ) 死虫率( % ) 总虫数(头 ) 死 虫率( % )
门‘n一9
一20自
6 6
2 9
1 3
2 8 7
5 3 2
9 3
.
3
9 5
. 分
1 0 0
9 4
。
3
1 9
1 4 1
10 0
9 2
16 2
1 00
1 00
1 00
1 00
97
。
5
1 00
1 00
1 00
96
.
0
1 00
5 9
7
15 3
5 2
16 9
忿2 . 2
1 4 3
4 1
.
8
2 5
.
0
1 4
.
2
2 0 0
‘三,‘6n、始21
3 O
习45‘
:
介6几甘,工nU厅‘的“行丹‘O立. .工
总 和
(平均 ) 9 3 7 6 8
.
1 17 4 5 14 9 9
。
, 1
0
7 9 9
.
1 在4 0 2 7 . 5 1 0 1 0 . 0
注 : 三度 以上因虫口很低未列入 此表。 总虫数为上 、 中 、 下三个部位虫数的合计 , 死虫率为上 、 中 、 下三个 取样部位
死虫率的平均 值。
为了更好地说明间题 , 分别以不同剂量与眉围 、度数和取样部位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 剂量 (F = 34 。98 > F 。. 。: = 3 。 34 )及眉围 (F = 4 。34 > F 。:。1 二 3 。 6 5) 均极显著
地影响死虫率 , 但两者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F = 1 。 30 < F 。二。。 = l 。7 5 ) 。 度数对虫口 死亡率无
明显影响(F = 1 . 31 < F 。. 。5 = 3 。12 ) , 而药量仍极显著 (F = 28 。85 > F 。:。: = 3 . 2 9) , 两者 的交互作
用不显著(F 二 1 . 0 7 < F。. 。。 = 1 . 9 6 ) 。药量极显著地影响防治效果 (尸 = 4 4 , 5 9 > F。:。, = 3 。0 8 ) ,而
林 业 科 学 研 . 究 5 卷
取样部位却无显著影响 (F = 2 。 35 < F 。;。。 = 3 . 03 ) , 两者交互作 用不 显著 (F = 1 . 43 < F 。. 。。二
1
。
8 7 )
。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用药剂量 , 对各组处理的平均虫口死亡率进行 Q检验(见表 6 ) 。
衰 6 各 因 介 Q 检 位 抽 .
组 号 不同捅t 杀虫率平均值¹
丫万 8 3
.
6 24 6 6
7 6
.
7 26 0 0
7 2
.
7 9 7 33
7 1
.
20 9 34
6 4
.
6 42 6 6
2 9
.
5 24 6 7
9 22 3 3
.
0 17 0
1 0 9 4 7
0
.
45 9 5
l
,
5 37 2
u
.
442 5
5
.
2 89 3二
3
.
3 67 0
15
.
0 7 4 8二
13
.
152 5 二
::; ; ::
0 5 7 a二
6 15 3二
9
.
7 8 5 5二
注 : Q。 . 。。(6 , 8 4) 二 4 . 13 , 0 0 . 。: (6 , 84) 二 4 . 93 。 * * 示差异极显著 . ¹ 杀虫率平均值经过反 正弦 转换 , 并进行了 缺失
数据补缺。
从表 6 中可见 , 第 I 组与第 V 组差异极显著 , 第 亚 ~ V 组之 间差异不显著 , 各处理组与对
照组差异均极显著。 在生产防治中 , 根据价廉 、 杀虫率高 、 杀虫效果稳定的原则 , 又根据前
面揭示的在不同眉围 、 度数及取样部位 , 用药量相同效果无显著差异的规律 , 筛选每株注药
2 。 0 m l ( 即第 l 组 ) 为最佳处理用药最 , 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剂最进行竹腔注射防治 。
5 结语
( 1) 本文描述了竹皱绒粉纷的形态特征 , 揭示了它的生物学特性 。 该虫一年发生 1 代 ,
以二龄寄生若虫和雄预蛹越冬 , 寄生于竹枝的节叉处 。 虫口密度以一度竹为最大 , 竹龄增加 ,
虫 口明显下降 ; 眉围增大 , 虫口增加。
(2 ) 试验表明 , 在竹皱绒粉纷危害的竹子上 , 尽管眉 围、 度数及取样部位不 同, 但同一
剂量的甲胺磷竹腔注射后均能取得类似的结果。
( 3) 经 6 个处理15 次重复的试验 , 筛选出经济、杀虫效果稳定 (C 。 V 。为17 . 2 % ) 、 杀虫率
高 ( 59 . 0 % )的剂量 , 即每株竹腔注射 50 % 甲胺磷乳油 2. 0 m l。 在19 91年推广应用的133 h m z
防治面积中, 防治效果达90 %以上。 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防治竹皱绒粉纷时采用该剂量 , 以
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
今 考 文 献
1 工 子济 . 绒粉阶属一新种记述 ( I司翅 目 : 纷总科 ) . 昆虫学报 , 19 8 2 , 4 (25 ) : 441~ 乙42 .
4 期 张国贤等 : . 竹皱绒粉射的研究 4 3 5
月 st u d y O n E r io e o e e“5 r u g o s u s
Z h a n g G u o x ie D in g Z h o n g w e n g Luo Jia n Pin g H o n g W e ish o n g
(T 人。 F o r e s t P r o te e rfo n S ra tio n o f F u 梦a o g C o :一n r夕, Z he j1’a 。夕 P r o v fo e e )
A b str a et 刀: io c o e c u s 了u g o s u s W a n g , a n im Po r ta n t n e w in se e t sPe e ie s
d a m a g e d b a m bo o s in t h e r e e e n t y e a r s
, a r e d is t r ibUt e d in A n h u i
,
Jia n g s u
,
Sh a n d o n g
,
Sh a n g h a i a n d Z hejia n g
。
E
. , ‘g o s u s ha s o n e g e n e r a t io n Pe r ye a r
in Fu ya n g 伪u n ty o f Z hejia n g Pr o v in e e , o v e r w in t e r in g a s th e s e e o n d in s ta r
n ym Ph a n d m a le Pr eP uPa
.
A d u lt ma l
e s a P Pe a r in la te M a re h
.
M o s t o f t h e
th ir d in s t a r n ym Ph s tu r n in to a du lt fe m a le in e a r ly A Pr il a n d d e Po s ite
e g g s in e a r ly M a y
.
T h e firs t in st a r n ym Ph s in fe e te d th e b a m bo o sh o o t
bud
, a PPe a r in e a r ly Ma y
。
T h e s e e o n d in s ta r o n e s o v e r s u m m e r in la te
o e to b e r
.
T h e e o e o o n m a le s a PPe a r in e a r ly N o v e m b e r
,
th e n o v e rw in te r
.
T h e r e 15 a m a x im u m P o Pu la t io n d e n sity in Z一ye a r 一o ld ba m bo o g r o v e s
,
m ed iu m in 4 一ye a r一 o ld o n e s , m in im u m in 6一ye a r 一o ld o r o v e r 6 一y e a r 一o ld
o n e s
。
T h e p e r e e n ta g e o f g ro v e s da m
a g e d b y th e p e s t 15 uP t
o 1 0 0 %
,
9 2 %
a n d 5 0 %
, r e sPe e t iv e ly
。
T he e ffe e t iv e e o n tr o l o f the P e s t e a n be a eh ie v e d
b y in je e tin g 5 0 % m e tha m id o Ph o s em u l3 io n 2 m l to e a eh bam bo o fr o m m id l
e
M a r e h to m id l
e A P r il
。
K e y w o r d s E r fo e o e c u s 犷u g o s u s b io lo g ie a l e li a r a e t e r is t ie s Ph夕llo sta e h岁s
Co n t r o l